晶状体病 (2)
- 格式:ppt
- 大小:2.65 MB
- 文档页数:24
(一)视力视力检查实际上是中心视力检查.即了解视网膜黄斑中心凹及其相应系统功能。
由于晶状体是仅次于角膜的重要屈光介质,晶状体病变会直接影响视网膜成像的质与量。
现代眼科由于手术技巧与仪器的进展,临床视力检查结果往往作为晶状体病手术的重要参考。
如世界卫生组织从群体防治的角度考虑将晶状,混浊并矫正视力在0.5以下才归入内内障诊断范围。
(二)散瞳检查晶状体位于虹膜后,暴露于瞳孔区的仅仅是晶状体中央部分,因此小瞳孔不能了解晶状体的全貌,必须进行散瞳检査(对老年人有青光眼倾向者应在散瞳前后测量眼压并做相应处理)。
(三)斜照法聚焦手电筒成45o投照于晶状体,于正面观察晶状体是否有混浊,混浊的形态和部位。
通过虹膜与晶状体周边表面的投影宽窄可以了解晶状体周边表面与虹膜的间隙是否变宽,从而判断是否存在晶状体半脱位。
在无晶状体眼和脱位范围较大的患者可以看到虹膜震颤。
晶状体明显混浊至不透明时斜照的虹膜天津254医院在线预约在晶状体表面的投射宽窄说明晶状体前皮质混浊的程度。
但是斜照法时要注意晶状体随年龄增长折光相应改变,所以晶状体老化呈均匀一致的灰白色反光时要与晶状体混浊相鉴别。
(四)透照法直接检眼镜距离角膜约10cm将屈光度置于+8D~+10D,正常可见瞳孔内呈红色均匀一致的反光,若晶状体混浊时可见红光背景有暗影,其形态和晶状体混浊形态一致。
用透照法可以鉴别晶状体硬化与混浊,晶状体硬化没有明确的暗影。
在晶状体脱位时可见月牙形暗影甚至可以看到眼底。
(五)Purkinj法利用30o方向的焦点投射光观察角膜与晶状体后囊面的光点,当光源移动一个顺动一个逆动证明晶状体存在。
目前由于裂隙灯直接检眼镜的广泛应用,此法已不用。
晶状体病第一节概述晶状体能将光线准确聚焦于视网膜,并能通过调节作用看清远、近物体,这都是在晶状体保持高度透明的基础上实现的。
任何先天或后天性的因素,例如遗传、代谢异常、外伤、辐射、中毒、营养障碍等,引起的晶状体混浊使其透明性下降,称为白内障(cataract)o世界卫生组织(WHO)将晶状体混浊且矫正视力低于0.5者才称为白内障。
第二节白内障一、白内障的病因学及分类任何影响眼内环境的因素,如衰老、物理损伤、化学损伤、于术、肿瘤、炎症、药物(包括中毒)以及某些全身性代谢性或免疫性疾病,都可以直接或间接晶状体的组织结构、干扰其正常代谢而使晶状体混浊。
此外,晶状体或眼球的发育异常以及某些先天性全身性综合症, 都可以导致晶状体的形成异常而致白内障。
白内障有下述多种分类方法:1、根据病因①先天性;②老年性(年龄相关性);③并发性;④代谢性;⑤药物及中毒性;⑥外伤性;⑦后发性。
2、根据发病年龄①先天性;②后天获得性。
3、根据晶状体混浊部位①皮质性;②核性;③囊下性。
4、根据晶状体混浊形态①点状;②冠状;③板层状等。
5、根据晶状体混浊程度①未熟期;②膨胀期;③成熟期;④过熟期。
二、白内障临床表现(一)、症状1、视力下降晶状体周边部的轻度混浊可不影响视力,而在中央部的混浊,即使范围较小、程度较轻,但也可以严重影响视力。
在强光下瞳孔收缩,进入眼内的光线减少,此时视力反而不如弱光下。
2、对比敏感度下降在高空间频率上的对比敏感度下降尤为明显。
3、屈光改变核性白内障因晶状体核屈光指数增加,晶状体屈折力增强,产生核性近视, 原有的老视减轻。
若晶状体内部混浊程度不一,尚可产生晶状体性散光。
4、单眼复视或多视晶状体内混浊或水隙形成,使晶状体各部分屈光力不均一,类似棱镜的作用,产生单眼复视或多视。
5、眩光晶状体混浊视进入眼内的光线散射所致。
6、色觉改变混浊晶状体对光谱中位于蓝光端的光线吸收增强,使患者对这些光的色觉敏感度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