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晶状体混浊分类标准

晶状体混浊分类标准

晶状体混浊分类标准
晶状体混浊分类标准

LOCS II 晶状体混浊分类标准

晶状体部位混浊情况分类

皮质(C)皮质完全透明C0

少量点状混浊,轻微混浊C TR

点状混浊扩大,小轮辐状混浊位于瞳孔缘C1

轮辐状混浊,超过二个象限C2

轮辐状混浊扩大,瞳孔区约50%混浊C3

瞳孔区约90%混浊C4

混浊超过C4 C5

核(N)透明,胚胎核清楚可见N0

早期核混浊N1

中等程度核混浊N2

严重混浊,呈棕褐色N3

后囊膜下(P)透明后囊区P0

约3%混浊P1

约30%混浊P2

约50%混浊P3

混浊超过P3 P4

晶状体核硬度分级标准

I 度:核透明或淡灰白色,仅皮质或后囊下混浊,眼底模糊可见;

II 度:核轻度混浊,呈黄白色或灰黄色,主要出现在后囊下混浊型白内障的中晚期或年纪较轻的皮质型白内障,可见眼底红光反射,软核;

III 度:核明显混浊,呈灰白色或深黄色、黄色、淡棕黄色,红光反射隐约可见,中等硬度核;大多数老年性白内障所见。

IV度:核完全混浊,呈深黄色、棕色或琥珀色,红光反射完全消失,硬核;多见于老年性白内障晚期或病史较长视力极差的老年患者。

V 度:核呈深棕褐色或黑色,是典型的“陈旧性白内障”类型,整个晶状体呈现高密度团块状外观,核大且极硬,临床上较少见。

SRKII公式:P=Al-2.5L-0.9K

如果L<20,A1=A+3 如果20≤L<21,A1=A+2

如果2l

如果L>24.5,A1=A-1

晶状体混浊的一些偏方

晶状体混浊的一些偏方 晶状体是我们眼球里面非常重要的一个构造,所以我们要好好的保护好晶状体,晶状体混浊的话很容易导致一些疾病的出现,例如飞蚊症,晶状体混浊容易引发一系列的并发症,所以我们要尽早的去治疗晶状体混浊,晶状体混浊最重要的是我们平时要注意保养并且采用一些偏方治疗。 晶状体轻度浑浊就是白内障的早期.有的人随着年龄 的增长,晶体混浊会逐渐加重,发展到最后至失明,必需进行手术 治疗才能复明.但是大部分人的晶状体混浊也就是处于这一,阶段,发展缓慢,或者不再发展,所以不必担心,可以观察一段时间 再说.糖尿病性白内障如果糖尿病得不到控制的话,晶体混浊会 迅速发展的.通常轻度混浊不至于影响视力,而且必需在检查眼 底时才能发现。 ★晶状体混浊表现症状: 水晶体形成白内障后造成进入眼睛的光线就难以进入眼球,我们的视力就会变的模糊。严重的白内障会造成人视力的全部消失。

★晶状体混浊的并发症: 早期晶状体混浊白内障只是让患者感觉眼前有一团白雾,视物模糊。而晶状体混浊白内障发展到中晚期如果不及时治疗会产生很多严重的并发症,如青光眼、色素膜炎等。严重的白内障患者出现眼红、眼痛伴头痛等,视力急剧下降甚至失去光感,若得不到及时治疗,将对视神经造成永久性损害,即使再行白内障手术也无法挽救视力。同时因为白内障病症的存在还容易掩盖其他眼底疾病,以至延误对其他眼底疾病的治疗。 ★晶状体混浊的治疗 目前针对晶状体混浊在严重影响视力及视物度的情况下,可进行手术治疗,手术治疗将更换晶状体植入人工晶状体,但由于人工晶状体无法获得人体晶状体各种代谢功能,导致手术后植入的人工晶状体会随着自由基的侵润,逐渐变混浊。因此治疗仍为短期方案。

第2章-公共政策与政策工具-考纲分析

第二章公共政策与政策工具 (一)公共政策的含义、类型与功能 1.S公共政策的概念:是公共权力机关经由政治过程所选择和制定的为解决公共问题、达成公共目标、以实现公共利益的方案。公共政策的内涵:1,是决定、决策的一种特殊形态,它具有决定、决策的一般特征;2,是公共权力机关的基本的活动方式或活动过程,是公共权力机关的权力意志的表现;3,是经由政治过程而进行方案的初拟、优化和择定的结果,主导这一过程的基轴是公共权力机关与公民的关系;4,公共问题、公共目标和公共利益是公共政策的三大要素;5,是一种权威性的价值分配方案;6,在形式上可以是积极的,也可以是消极的。 2.L公共政策的产生与发展:P120-122 公共政策的产生必须具备的三个初始条件或者说三个核心要素:公共问题的形成;公共决策机关的产生;公共强制机构的出现 近代公共政策的转型或发展在四个方面的表现:1,公共政策问题形成中的公民参与2,现代国家和政府制度的基本理念是:主权在民;3,公共政策领域向社会管理方面的大规模扩展;4,以政策过程的民主化和科学化来保证政策质量 3.S公共政策的类型划分:P122-147分别从内容特征和形式特征两个方面划分 (1)从内容特征上划分: 公共政策的内容特征指的是具有不同的政策效力的各项公共政策构成一个统一的、相互作用的政策体系。 a)以同一政策体系中各项政策之间是否存在着涵盖与衍生关系划分:元政策、基本政策、部门政策;元政策,基本政策,部门政策及其相互关系:存在着涵盖与被涵盖,衍生与被衍生,统摄与被统摄的关系 b)将同一政策体系中各项政策从时间和空间相结合的角度划分:战略、策略、战术;相互关系:战略是全局的,策略是战略的一部分,是服从服务于战略,战术是微观的,针对一个一个的具体问题。 c)依政策的社会内容进行划分:政治政策;经济政策;社会政策;教育、科技、文化政策; d)其他分类方法: 1,以一项政策谋求达到的目标数量为标准划分:单目标政策与多目标政策;2,以政策主体决策时有无现行规范可遵循进行划分:程序性政策与非程序性政策;3,以政策是否改变客观对象为标准划分:是指实质性政策和程序性政策;(由美,安德森提出) ;4,以政策效果为标准划分:物质性(或实质性)政策和符号性(或象征性)政策(由美,安德森提出);5,以政策协调社会生活的方式为标准划分分配性政策、调节性政策、自我调节性政策和在分配政策(由美,安德森提出) ;6,由美国学者洛维为分析纽约市人事任免而做的一种类型划分为分配性政策、限制性政策、再分配性政策;7,以政策的结果是双赢还是一方所得为他方所失为标准划分为零和博弈政策与非零和博弈政策;8,以同一政策的始创或调整为标准划分初始政策和反馈政策;9,内容构成以政策结果的可预测性为标准划分确定型政策(如全国统考制度)与不确定型政策、风险型政策(建立股票市场)与竞争型政策;10,以政策主体希望的行为选择的范围为标准划分鼓励性(扩大性)政策与限制性政策;11,以政策主体是否行为为标准划分积极性政策与消极性政策(改革初期对私企发展的不行动的政策) ;12,以面向未来还是面向现实为标准划分能动型政策与被动型政策; (2)从形式特征上划分:

人工晶状体眼晶状体后囊膜混浊对视功能的影响

人工晶状体眼晶状体后囊膜混浊对 视功能的影响 【摘要】探讨人工晶状体眼晶状体后 囊膜混浊对患者最佳矫正视力、对比敏感度、立体视觉及色觉等诸项视功能的影响。方法:对30例患者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人工晶状 体植入术后,发生后囊膜混浊的患眼及对侧眼进行最佳矫正视力、对比敏感度、立体视觉及色觉等项检查。对患眼施行Nd:YAG激 光晶状体后囊膜切开术。术后1wk重复上述视功能检查,将术前术后检查结果进行配对比较分析,单眼患者与对侧眼进行比较。结果:Nd:YAG激光晶状体后囊膜切开术前患眼的LogMAR视力平均,术后LogMAR视力平均,术后视力较术前提高差异有极显着性。患眼各空间频率的对比敏感度较术前均有明显 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极显着性;而对侧眼术前最佳矫正视力、各空间频率对比敏感度与术后复查结果比较差异无显着性。采用颜少明《立体视觉检查图》检测显示,激光后囊膜切开术前立体视觉阳性13例,其中2例

具有中心立体视,无立体视者17例;Titmus 立体视觉检查卡检查显示22例患者立体视阳性,其中4例有中心立体视,无立体视功能者8例。术后颜氏《立体视觉检查图》和Titmus立体视觉检查卡检测的立体视阳性分别为24例和28例,其中分别有11例和15例达到中心立体视,术后的立体视觉较术前改善差异有显着性。术前全部患眼存在色觉异常,主要表现在蓝紫色及绿色辨别能力下降,术后色觉障碍有一定程度提高,但蓝紫色觉改善不明显。结论: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后囊膜混浊不仅影响患眼视力的康复,还对对比敏感度、立体视锐度、色觉等多种视功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Nd:YAG激光晶状体后囊膜切开术是治疗PCO,提高视力和改善视功能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0引言 人工晶状体眼晶状体后囊膜混浊是白内障囊外摘除术及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也是导致术后视力降低的主要原因[1-5]。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

(完整版)公共政策学知识点整理

公共政策学知识点整理 第一章 1、公共政策的研究途径 (1)政治学的研究途径 系统途径、过程途径、团体途径、精英途径、制度途径 (2)经济学研究途径 福利经济学、公共选择理论、新制度主义 2、公共政策的研究对象:公共政策 3、公共政策的核心要素是利益 4、公共政策的规范性和指导性的具体表现 (1)规范了具体的客体、指向目标、制定程序,对人或包括政党在内的组织都具有约束力。(2)政策对党和国家的工作人员及人们的行为予以指导 (3)分为宏观指导和微观指导,总指导或具体指导,指令性指导或一般性指导。 (4)与法律不同,公共政策的指导性只具有一般性约束力。 5、公共政策的时代性的具体表现 (1)在与公共政策同时期的历史条件下,政策自身为适应时代所显示的特征。 (2)公共政策的内容随着社会发展、科技进步和政府职能转变不断丰富。 (3)政策理论和政策分析方法的多元化 (4)政策问题的复杂性问题体现了时代性。 第二章 1、公共政策的客体:指的是政策所发生的作用的对象,包括政策所要处理的社会问题(事)和所要发生作用的社会成员(人)两个方面。政策最基本的特征就是充当人们处理问题,进行社会控制以及调整人们之间关系特别是利益关系的工具或手段。 公共政策的目标团体:从人的角度看,政策所发生作用的对象是社会成员,这些受规范、制约的社会成员称为目标团体。 政策所要调整或规范的是人的行为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尤其是利益关系。 2、政策环境的定义:是指影响政策产生、存在和发展的一切外部因素的总和。 3、社会问题的定义:社会正常发展过程中出现偏差或现实状况与社会期望状况之间的差距。偏差和差距导致了社会的紧张状态,涉及较为广泛的社会关系。 4、社会经济状况对公共政策系统及其过程的影响: (1)首先,经济状况是一国或地区的政府制定政策的基本出发点。 (2)其次,经济实力是政策制定和实施的资本物质条件。 (3)最后,社会物质经济利益的分配调节,是一定历史时期政策体系,特别是大量经济社会政策得以确定的主要根据。 5、制度或体制条件对公共政策系统及其过程的影响: (1)首先,体制在政策制定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2)其次,一项政策的决策,往往是在多个方案中选择的,选择的结果与体制密切相关。(3)在次,体制的习惯势力的大小和所占优势的程度,影响着人们对各种社会利益和社会问题的认识和表达以及这些利益和问题得到正确解决的机会。 (4)最后,体制制约着政策的执行。

按不同标准分类(之前)

按不同标准分类 教学目标: 1、经历收集、整理、分析数据的简单统计过程,认识分类整理的用处,并能按照不同的标准来整理数据,能根据整理的结果提出或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2、到生活中去调查收集的数据,培养学生收集和整理的意识,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形成良好的合作学习的态度。 重点难点: 按不同标准分类记录、整理数据的方法。 教学过程: 课前小游戏: 今天老师要跟我们小朋友玩个游戏,出示图片,图中有什么?(图中有三角形、圆和正方形这三种图形)。下面老师要请我们小朋友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记录下每种图形出现的次数。(填写在作业纸上第一张表格)。 交流:投影展示学生作业,表中的符号表示什么?(图形出现一次)比较有的小朋友记录完整了,有的没有。为什么啊?因为他选择记录数据的符号很简单。我们可以用简单的符号来记录数据,这样清楚又方便。 一、情境导入 1、引入出示图形。 提问:小朋友们,你们想去童心园玩一玩吗? 可是喜洋洋说了必须要回答以下问题方可入园,你们有没有信心? 出示问题:下面这些图形,如果按它们的不同特点分类,你会怎样分? 2、引导分类。

交流:你按什么分类的,分成了几类?(教师按学生的口答演示分类,把图形呈现为几类,每次让学生说说按什么分类的,分成了几类,各有几个) 3、明确标准。 提问:谁来把分类的结果说完整?(三句话) 说明:按什么来分类,是分类的标准。(板书:分类标准)刚才我们把这些图形按不同标准分类,(在课题位置板书:按不同标准分类)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按不同标准分类。 二、教学新知 1、出示教材90页例题情境图。 下面我们就一起进入童心园。 提问:仔细观察,图中有哪些人?分别在做什么? 生1:图中有老师和学生。 生2:他们有的做游戏,有的看书,有的下棋。 提问:看了这幅图,你还想知道些什么? 生1:想知道学生有多少人,老师有多少人? 生2:想知道看书的有多少人,玩游戏的有多少人,下棋的有多少人? 如果学生未能想到,教师就问:想知道看书的有多少人吗? 生3:学生比老师多多少人? 生4:参加哪种活动的人最多,哪种活动的人最少? 学生自由发表意见,并在课件中出示。 指出:要弄清这些问题,我们先要知道他们的人数。 引导:可以先把图中的人按不同的标准分类整理。 (1)明确分类的标准和方法。 提问:你打算怎样分类?(按什么分类,分成几类?) 指名说:

晶状体浑浊

晶状体浑浊 概述: 晶状体轻度浑浊就是白内障的早期.有的人随着年龄的增长,晶体混浊会逐渐加重,发展到最后至失明,必需进行手术治疗才能复明.但是大部分人的晶状体混浊也就是处于这一,阶段,发展缓慢,或者不再发展,所以不必担心,可以观察一段时间再说.糖尿病性白内障如果糖尿病得不到控制的话,晶体混浊会迅速发展的.通常轻度混浊不至于影响视力,而且必需在检查眼底时才能发现. 晶体浑浊是由许多因素引起的,例如老化、遗传、代谢异常、外伤、辐射、中毒、局部营养障碍等所引起晶状体囊膜的损伤。但在裂隙灯显微镜下大多数成人的晶状体都会有不同程度的轻微浑浊。所以不要太过担心,而且当感觉晶体浑浊引起视力下降才有治疗意义。但平常可以多吃些富含维生素D的食物,适当补钙。接触辐射较多时可适当带防护眼镜。 需与以下症状相互鉴别: 晶状体移位:在正常情况下晶状体(lens)由晶状体悬韧带悬挂于睫状体上,其中心与视轴几乎一致。由于先天性、外伤或病变等原因使晶状体悬韧带部分或全部缺损或离断,引起对晶状体的悬挂力不平衡或丧失可导致晶状体离开正常的生理位置称为晶状体异位(ectopia lentis)根据悬韧带缺损或离断的程度(部分或完全)晶状体异位分为不全脱位(subluxation)和全脱位(luxation/dislocation);根据病因晶状体异位分为先天性、自发性和外伤性。 晶状体青光眼斑:晶状体青光眼斑是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症状之一。 晶状体蛋白逸出:晶状体蛋白逸出是晶状体蛋白过敏性青光眼的前期症状。 1.遗传学检查在怀疑为先天性晶状体异位时可以进行,以明确诊断。 2.血、尿检查明确是否含有同型胱氨酸(homocystinuria),以排除同型胱氨酸尿症。 1.B超检查晶状体完全脱位而无法明确其位置时,可采用眼球B超进行寻找。 2.心脏彩色多普勒检查明确心脏瓣膜病变及血流动力学情况。 晶体浑浊是由许多因素引起的,例如老化、遗传、代谢异常、外伤、辐射、中毒、局部营养障碍等所引起晶状体囊膜的损伤。但在裂隙灯显微镜下大多数成人的晶状体都会有不同程度的轻微浑浊。所以不要太过担心,而且当感觉晶体浑浊引起视力下降才有治疗意义。但平常可以多吃些富含维生素D的食物,适当补钙。接触辐射较多时可适当带防护眼镜。 (一)玻璃体混浊是如何形成的? 一听到玻璃体混浊,许多人会以为这是一种眼病,其实玻璃体混浊不是一种病名,而是玻璃体本身或邻近组织病变导致的体征之一,引起玻璃体混浊的因素有很多,常见的有以下这些。(1)炎性玻璃体混浊:玻璃体是无血管组织,玻璃体炎症都是周围组织炎症扩散而致。如虹膜睫状体炎、视网膜脉络膜病变。炎症组织的渗出物、炎性细胞、坏死组织及色素颗粒、吞噬细胞附着于玻璃体纤维组织而产生多种不同类型的混浊表现。 (2)外伤性玻璃体混浊:眼球钝挫伤、穿通伤常伴有眼内出血而引起混浊,眼内异物及继发感染亦导致混浊。 (3)玻璃体变性混浊:随着年龄的增长,玻璃体逐渐发生变性,表现为凝缩和液化。凝缩的部位密度高,可有絮状、丝状、无色透明的混浊物。液化部位玻璃体结构解体,形成充满液体的空隙。这种玻璃体混浊在高度近视及老年人更常见,多长期不变,不影响视力。

城市公共交通服务标准化工作指南 第 1 部分:基本要求

城市公共交通服务标准化工作指南第1部分:基本要求 1范围 本文件的本部分规定了城市公共交通标准化工作总则、主要任务、管理要求、标准体系、标准的制定、标准的实施以及评价与持续改进。 本部分适用于城市公共交通服务标准化工作。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1.1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 GB/T24421.1服务业组织标准化工作指南第1部分:基本要求 GB/T24421.2服务业组织标准化工作指南第2部分:标准体系 GB/T15624服务标准化工作指南 GB/T19273企业标准化工作评价与改进 3术语和定义 GB/T15624-2011界定的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服务标准service standard 规定服务应满足的要求,以确保其适用性的标准. [来源:GB/T15624-2011,定义3.3] 4总则 4.1依法依规、合理规划 应积极贯彻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结合城市公共交通行业实际,制定标准化总体发展规划。 4.2规范行业,兼顾特色 充分体现城市公共交通行业特点,突出地域特色,规范行业服务行为,以标准化助推行业发展。 4.3提升服务、便民高效 城市公共交通服务标准化应以满足人民出行需求为出发点,以提升服务质量,提高乘客满意度为落脚点,确保标准化取得实效。 4.4全员参与、持续改进

在标准制定、实施的全过程中,应坚持全员参与,充分发挥公众的能动性和监督作用,持续改进和完善标准化工作。 5任务要求 5.1贯彻执行国家和地方相关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 5.2制定城市公共交通服务标准化工作规划、年度计划。 5.3建立城市公共交通服务标准体系,完善标准体系内容。 5.4实施现行城市公共交通服务相关国家、行业及地方标准,制定和实施城市公共交通组织的标准。 5.5参与国际、国内城市公共交通服务标准化活动。 5.6对标准的实施进行监督检查并持续改进。 6管理要求 6.1机构要求 6.1.1应设立相应的标准化工作机构,建立完善的标准化组织架构。 6.1.2明确标准化工作机构及各部门在标准化工作中的职责,并建立相关的管理制度。 6.1.3应为标准化工作机构提供必要的经费、设施等资源保障。 6.2人员要求 6.2.1应在城市公共交通组织最高管理层中,确定标准化工作负责人。 6.2.2标准化工作机构成员宜从本组织的各部门、单位的骨干人员中抽选。 6.2.3熟悉与业务相关的经营、管理状况,具备一定的组织协调能力。 6.2.4应适时参与标准化专业知识的培训,提高工作技能。 6.3工作要求 6.3.1制定并落实城市公共交通服务标准化方针、目标和任务。 6.3.2制定与城市公共交通组织相适应的标准化工作制度,形成规范性文件。 6.3.3组织构建符合行业特色的标准体系,编制服务标准,并对标准进行实施。 6.3.4对城市公共交通服务组织开展的标准化工作应进行监督、评价、持续改进等工作。 6.4信息管理 6.4.1应广泛收集与本行业相关的国家法律法规、政策方针以及国内外标准化信息。 6.4.2应对收集的信息进行分类管理和研究分析,结合本组织实际情况,提出服务标准化的措施意见。 6.4.3对标准化体系的建立、标准实施、监督、评价、改进等过程中形成的数据信息和有关情况进行记录,并及时更新。 6.4.4应建立标准化信息库和查询系统,方便工作人员查阅标准信息。 7标准体系 7.1应根据城市公共交通运营服务、保障及管理需求,建立标准体系框架,完善标准体系内容。 7.2标准体系的建立应科学合理、目标明确、行之有效。 7.3标准体系的结构、要求应符合GB/T24421.2的规范要求。

按不同标准分类整理数据精编版

按不同标准分类整理数据

按不同标准分类整理数据 教学内容:苏教版二年级下册第90-92页 教学目标: 1.学生联系现实生活的场景,经历简单的分类收集、整理数据的过程,初步学会按不同标准分类,能用自己的方法记录、表示数据,初步体验记录、整理、分析数据的方法,能对数据整理的结果进行简单的分析。 2.学生通过按不同标准分类和记录、整理数据,体会分类可以有不同标准,初步感受不同标准下数据分类整理的不同结果,初步体会符号的作用;初步了解在生活里可以收集数据,体会数据能说明信息,发展初步的数据分析观念。 3.学生初步体会数据存在于日常生活的现实情境里,初步学习用数据眼光观察生活;在小组学习中感受合作学习的作用;主动参与数据收集、整理活动,尝试回顾数据收集、整理活动过程,感受数学学习的收获。 教学重点: 会用自己的方法记录数据,会按不同标准分类整理数据,体验不同标准下统计结果的多样性。

教学难点: 能够按照不同分类标准整理数据,用自己的方法记录数据。 教学准备: ppt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谈话:这一节课,老师想邀请小朋友们去“童心园”游玩(出示邀请卡),准备好了吗?走吧。 咦,大门是关着的,但是上面有些图形(三角形2红3绿,圆形3红2绿,正方形2红1绿)要怎样才能打开门进去参观呢?细心的小朋友发现了旁边有一行字“这些图形,请按它们的不同特点进行分类”,原来是进入童心园的方法啊,小朋友们,你能解决这个问题成功进入童心园吗? 学生汇报:你是按什么分类的?分成了几类?各有几个? 说明:按什么来分类,是分类的标准,我们把这些图形按不同的标准分类:按形状分类,分成了3类,按颜色分类,分成了2类。(板书:

公共政策分析

公共政策分析 1、政策的定义 人们为实现某一目标而采取的行动方案,即当主体被限定为国家、政府、公共权力机关时,指的都是公共政策。 2、公共政策的内涵 (1)定义:社会公共权威在特定情境中,为达到一定目标而制定的行动方案或社会权威。(2)划分: A 横向划分:公共政策由立法决策、行政决策和司法决策三种形式构成。 B 纵向划分:公共政策由中央政策(国家政策)、地方政策、基层政策构成。 元政策如: 价值性的元政策——“民主”、“自由”、“公正” 方向性的元政策——“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改革开放” 程序性的元政策——民主集中制 (2)政策一般;政策链、政策群;具体的、个别的政策 A 政策一般:从无数项具体的个别的政策和众多的政策链、政策群中抽象出所有的政策的共同的本质和属性。 B 政策群:是指公共权威在某一较长的时间内指定和实施的内容各异、理念同源、导向相近的政策的集合群。 政策链:是指公共权威为解决同一政策问题而先后制定的在内容上具有一致性在形态和功能上具有差别性的一系列政策。 4、公共政策的作用 导向作用、管制作用、调控作用、分配作用 5、公共政策主体 (1)定义:公共政策主体是指在整个公共政策的运行周期中,对政策问题、政策过程、政策目标群体主动施加影响的个人、群体或组织。 (2)分类 分类一:标准的多样性

6、政策客体

目标群体政策行为的影响因素:政治社会化、传统因素、政策合理性、成本收益、大局观念、规避惩罚、环境变化。 7、政策环境 构成政策环境的自然环境:政治环境、经济环境、文化环境、社会环境 8、系统理论模型 内容: A 公共政策的输入:它是政治系统与其外部环境互动的结果,是社会团体和个人以某种方式(要求、支持)影响公共政策的结果。 B 公共政策的转化:政治系统将复杂多变的要求转变成公共政策的过程。 C 公共政策的输出:政治系统推行公共政策或采取行动,向环境输出公共产品。 9、公共政策系统的构成(静态) 政策主体系统

城市常规公共交通发展水平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城市常规公共交通发展水平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城市常规公共交通发展水平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城市常规公共交通发展水平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2007-01-29 交通运输论文 城市公共交通是城市重要的基础设施之一,是城市经济发展和人们生活所必须的公益性事业。它不仅满足城市居民出行的需求,从某种意义上讲它对城市功能的正常发挥起到了一定的组织作用。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城市交通供求矛盾日益突出,公共交通所具有的个体交通无法比拟的强大优势也就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自1980年代起,我国政府就明确提出了城市客运交通以公共交通为主的发展方针,并且先后发布了相关的技术政策和产业政策,为公交事业的健康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评价现有公共交通的运行状况,找出存在的问题及可能发挥的潜力,把握公交总体发展水平,可以为公交进一步发展提供规划、建设、管理等方面的依据,对整个城市交通系统管理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因此,必须建立一套科学、实用的公共交通发展水平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城市公共交通系统可分为两大系统:定点、定线公共交通系统和非定点、定线的公共交通系统。前者包括公共汽车、无轨电车、有轨电车、地铁、轻轨、小公共汽车以及索道、缆车、登山电梯等。后者主要是出租汽车。各种交通方式有各自的运行特征,本文针对最常见的公共汽车交通问题进行研究。 评价是一些归类的指标按照一定的规则与方法,对评判对象从其某一方面或多方面或全面的综合状况做出优劣评定。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应遵循以下原则:

客观性原则:保证评价指标体系的客观公正,保证数据来源的可靠性、准确性和评估方法的科学性; 科学性原则:指标的选择与指标权重的确定、数据的选取、计算与合成必须以公认的科学理论为依据; 非线性原则:城市公共交通是一个复杂的系统,评价指标选取应遵循非线性原则,实现指标体系的结构最优化; 实用性原则:城市公共交通发展水平评价工作的意义在于分析现状,认清所处阶段和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更好地指导实际工作,因此,尽量选取日常统计指标或容易获得的指标,以便直观、简便地说明问题。 涉及公共交通的评价指标至少有几十种,精确的量化不等于评价的准确,对于发展水平的总体评价,应选取尽量少的指标,反映最主要和最全面的信息,每项指标应具有独立性、可量化和通用性。 城市常规公交评价涉及面广、内容多,评价指标选取考虑的因素也多,因此,用简单的`线性结构难以描述各指标的内在联系,本文采用层次分析法建立树状的关系结构,运用目标层次分类展开法,将目标按逻辑分类向下展开为若干目标,再把各个目标分别向下展开成分目标或准则,依此类推,直到可定量或可进行定性分析(指标层)为止。目标层次分类法是最常用的方法,选取的指标直接与目标相关,具有层次性,并可随着目标的增多而扩充。 城市常规公共交通的要素包括流动的人、行驶的车、变化的路,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该系统的指标多达数十种,对指标进行归类分析整理,认为评价体系可以从建设投入水平、运营服务水平、综合效益水平三个方面来反映总体发展水平。

按不同的标准分类

按不同的标准分类 教学内容: 苏教版二年级下册第90~92页的例1和“想想做做”的第1~3题。 教学目标: 1.基于解决问题的需要收集和整理数据,从现实情景中发现一些需要借助数据才能回答的问题,同时体会只有借助数据才能了解更多的信息。 2.学习收集数据、记录和呈现数据的方法,并对方法进行一定的优化。 3.能够有感受到分类收集数据的作用:不同的问题要按不同的标准分类,通过不同标准的分类可以获得不同的信息,解决不同的问题。 教学重点: 按不同标准分类收集和整理数据的方法。 教学难点: 分类标准和记录方法。 教具准备: 教学课件、可移动板书、作业纸。 教学过程: 一、提出问题 1.提问:(出示情境图)小朋友们,仔细观察,你看到童心园里有哪些人?学生说有老师,有学生。教师在黑板上相机贴写有“老师”和“学生”的纸条。 提问:再好好看一看,他们分别在做什么呢? 学生说有的在下棋,有的在看书,有的在做游戏。教师继续贴写有“看书”“下棋”和“做游戏”的纸条。 追问:从这幅图中你还想知道些什么,还有什么疑问吗?同桌两个小朋友先商量商量。 2.提出问题。 预设学生可能提出以下问题: (1)图中有多少位老师?学生呢? (2)参加每种活动的分别有多少人? (3)一共有多少人? ……

过渡:小朋友们真了不起,提出了这么多的问题,今天这节课,咱们就重点来解决这几个问题。 在黑板上贴出问题: (1)学生比老师多多少人? (2)参加哪种活动的人最多? 3.激发分类的需要。 引导:要解决第一个问题,应该将图中的人怎样分类呢?你会上来移动卡片吗?可以按老师和学生分成两类,也可以像这样横着用线隔开来。 画线。 引导:要解决第二个问题,你有什么好建议?可以按他们参加的活动分成三类。 移动卡片,画线。 小结:请小朋友们仔细观察这二种分类的方法,你觉得它们的分类标准一样吗?应该根据不同的问题来选择合适的分类标准。 二、收集数据 过渡:要解决刚才提出的问题,分类以后还要想办法知道每一类各有多少人,这就是收集数据。 引导:要知道老师和学生各有多少人,怎么办?(数一数)这边数一个,那边数一个,好不好?可以怎样数? 根据学生的交流提示:可以按照从上往下,从左往右的顺序数一个就记录一个,这样就不会漏掉了。如果图中的人特别多,特别乱,怎么知道这个人我已经记录过了呢? 示范:可以像这样,做一个记号就记录一个,这样就不会重复记录了。 三、记录数据 谈话:现在,我在图中找到的第一个是男的,怎样把他在表中记录下来呢? 学生可能会说画勾的方法。 追问:一个勾就表示?(图中的一个人),除了画勾,还可以怎样表示?小朋友们可以用自己喜欢的符号来表示图中的一个人。 对比优化记录方法:

第四章晶状体病

第四章晶状体病 A1型题(161-170) 161.老年性皮质性白内障发展过程中的哪一期容易引起晶状体过敏性眼内炎D A.初发期 B.膨胀期 C.成熟期 D.过熟期 E.以上均不是 162.核性白内障早期与老年性核硬化鉴别的最好方法是D A.裂隙灯检查 B.直接眼底镜检查 C.间接眼底镜检查 D.扩瞳及裂隙灯彻照法检查 E.扩瞳及直接眼底镜检查 163.先天性白内障最常见的类型为A A.绕核性白内障 B.全白内障 C.花冠状白内障 D.点状白内障 E.极性白内障 164.目前较普遍应用的白内障摘除术为B A.囊内摘除术 B.现代囊外摘除术 C.超声乳化术 D.针吸术 E.针拨术 165.引起并发性白内障的原发眼病不包括E A.严重葡萄膜炎 B.高度近视 C. 视网膜色素变性 D.视网膜脱离 E.电离辐射 166.外伤性白内障的原因不包括C A.钝挫伤 B.冲击伤 C.白内障手术后 D.电击 E.穿通伤 167.老年性白内障早期的临床表现不包括D A.近视 B.视物疲劳 C.视力明显下降 D.视物变形 E.单眼复视

168.下列那种情况不会引起代谢性白内障C A.糖尿病 B.低血钙 C.长期应用类固醇药物 D.半乳糖血症 E.低血糖 169.人工晶体度数的临床选择不考虑下列哪一项E A. 人工晶体常数 B.眼轴长度 C. 角膜屈光度 D.对侧眼的屈光状态 E.眼底状况 170.人工晶体植入的适应证不包括B A.高度近视 B.反复发作性虹膜睫状体炎 C.糖尿病性白内障 D.年龄在80岁以上 E.青光眼 A2型题(171-175) 171.患者男性,30岁,右眼拳击伤后晶状体全脱位到玻璃体中,右眼原为正视眼,目前的屈光状态为C A.正视 B.高度近视 C.高度远视 D.轻度近视 E.轻度远视 172.患者男性,23岁,左眼视力轻度下降1个月。检查:左眼晶状体前囊及前囊下环状混浊,既往无先天性白内障。最可能的诊断为A A. 钝伤性白内障 B.并发性白内障 C. 中毒性白内障 D.微波性白内障 E.电击性白内障 173.患者男性,70岁,左眼突然胀痛,视力下降明显,伴同侧头痛、恶心、呕吐。检查:左眼角膜水肿,虹膜前移,前房浅,晶状体混浊,体积增大,眼压高。诊断为白内障引起的青光眼大发作,目前患者的白内障处于哪一期B A.初发期 B.膨胀期 C.成熟期 D.过熟期 E.以上均不是 174.患者男性,30岁,右眼2天前铁屑溅人并急诊将异物取出,今天突然右眼胀痛。检查:角膜伤口长约1mm,已闭合,前房有大量膨胀的晶状体皮质,晶状体混浊。B超检查示玻璃体部分混浊,眼压40mmHg。最好的治疗方法为E

公共政策

公共政策 第一章公共政策绪论 第一节理解公共政策(Understanding Public Policy) ?1951年,美国著名政治学家哈罗德·拉斯韦尔和拉纳合编的《政策科学:范围与方法的新近发展》一书正式出版,提出了“政策科学”(policy science)这一概念,标志着政策科学的诞生。而拉斯韦尔本人则被誉为“现代政策科学的创立者”。 一、公共政策的涵义(The Definition of Public Policy) ?目前,学术界对于公共政策的定义尚无一致的看法。学者们关于公共政策概念的界定见仁见智。?美国伍德罗?威尔逊认为:公共政策是由政治家即具有立法权者制定的而由行政人员执行的法律和法规。 ?哈罗德?D?拉斯韦尔和亚伯拉罕?卡普兰指出,“政策是一种为某项目标、价值与实践而设计的计划” ?戴维?伊斯顿认为,公共政策是政府对整个社会的价值作权威性的分配。 ?托马斯?R.?戴伊认为,“公共政策就是政府选择要做的或者不要做的事情。” ?罗伯特?艾斯通认为,公共政策就是“政府机关和它周围环境之间的关系,用公式表达即为P=f (G, E),其中,P指公共政策,G指政府系统,E指生存环境。 ?司图亚特?S?那格尔认为:“公共政策就是政府为解决各种各样的问题所作出的决定。” ?概括:所谓公共政策就是政府等社会公共权威为实现社会目标、解决社会问题而制定的公共行动计划、方案和准则,它具体地表现为一系列的法令、策略、条例、措施等。 ?关键词:政府等社会公共权威;选择行为;解决某种社会问题;行为准则 二、公共政策的基本特征(The Nature of Public Policy) ?阶级性 ?目标性 ?强制性 ?相对稳定性 三、公共政策的分类(The Type of Public policies) ?社会生活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决定了社会中的公共政策必然也是数量众多、类型各别,并呈现出一定的层次性,构成了一个复杂的政策体系。依据不同的标准,对公共政策可以作不同的分类: 1、从政策层次的角度划分:总政策;基本政策;具体政策 ?总政策(general policy):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历史时期的总的行动准则,它是一种根本性的、全局性的政策,包括总路线、总方针、总纲领等。 ?基本政策(basic policy):在社会生活的某个领域某个部门或某个方面起主导作用的实质性政策。 ?具体政策(specific policy)处于政策体系的最低层次,它是基本政策的具体化,是为了贯彻实施基本政策而制定的具体行动准则。 2、从社会生活领域的角度划分:政治政策;经济政策;社会政策;文化政策 ?政治政策(political policy)是政府为处理政治问题、协调政治关系而制定的行动准则。 ?经济政策(economic policy)是政府为处理经济问题、协调经济利益关系而制定的行动准则。 ?社会政策(social policy)是政府为处理社会问题、协调社会关系而制定的行动准则。 ?文化政策(cultural policy)是政府为处理各种文化问题、发展文化事业而制定的行动准则。 3、从制定公共政策的主体的角度划分:政党政策;国家政策;政治团体政策 ?政党政策(party policy)直接体现了一定阶级的意志和利益。同时政党政策也决定和影响着社会生活中权力的划分、利益的分配以及各项社会目标的实现。 ?国家政策(national policy)主要是指根据国家整体利益的需要、为协调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关系而制定的行动准则。

城市轨道交通标准汇编

城市轨道交通标准汇编 《城市轨道交通标准汇编》内容简介:目前,我国有许多城市正在规划和实施轨道交通项目,为及时全面地对城市轨道交通建设项目提供标准服务,编者们将截止到2009年5月涉及轨道交通建设各个阶段的工程项目建设标准、产品标准等汇编成册,供项目审批、勘察、设计、施工、验收、结算等单位使用。限于篇幅,《城市轨道交通标准汇编》未收入《城市轨道交通工程设计概预算编制办法》、《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投资估算指标》GCG 101-2008、《城市轨道交通工程预算定额》GCG 103-2008三种经济定额。 一、综合标准 城市轨道交通技术规范(GB50490-2009) 二、基础类标准 城市公共交通常用名词术语(GB5655-85) 城市公共交通工程术语标准(GJJ/T119-2008) 城市公共交通分类标准(CJJ/T114-2007) 地铁客运服务标志(GB/T18574-2001) 城市公共交通标志地下铁道标志(GB5845.5-86) 地铁限畀标准(CJJ96-2003) 三、工程项目建设标准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项目建设标准(建标104-2008) 四、勘察规划标准 地下铁道、轻轨交通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307-1999)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测量规范(GB50308-2008) 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GB5(Y220-95) 五、设计、施工及验收标准 地铁设计规范(GB50157-2003) 跨座式单轨交通设计规范(GB50458-2008) 地下铁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99—1999)(2003年版) 盾构法隧道施工及验收规范(CB50446-2008) 地铁杂散电流腐蚀防护技术规程(CJJ49-92) 城市轨道交通通信工程质量验收规范(CB50382-2006) 城市轨道交通自动售检票系统工程质量验收规范 (GB50381-2006) 城市轨道交通引起建筑物振动与二次辐射噪声 限值及其测量方法标准(JCJ/T170-2009) 地铁运营安全评价标准(CB/T50438-2007) 六、产品标准 城市轨道交通车站站台声学要求和测量方法(GBl4227-2006) 城市轨道交通列车噪声限值和测量方法(G趴4892-2006) 轻轨交通车辆能用技术条件(CJ/T5021-1995) 地铁车辆通用技术条件(GB/T7928-2003) 跨座式单轨交通车辆通用技术条件(CJ/I’287-2008) 城市轨道交通接触网检测车通用技术条件(CB/T20908-2007) 城市轨道交通车辆组装后的检查与试验规则(GB/T14894-2005)

白内障晶状体混浊分类系统

白内障晶状体混浊分类系统 长期以来,裂隙灯显微镜及晶状体后照明照相检查一直是白内障评估的“金标准”[2],被用于一些著名的眼病流行病学研究及临床研究中。在这类方法中最著名的是“Wisconsin白内障分级系统” (Wisconsin Cataract Grading System)及“晶状体混浊分类系统”(Lens Opacities Classification System,LOCS)。 前者系1990年由Wisconsin大学的Klein等[3]首先报告,并在“Beaver Dam 眼病研究”中使用的晶状体混浊评价系统,核性白内障评价采用裂隙灯晶状体断面彩色照相,标准照片分5级,评价时将标准照片镶嵌在灯箱中,置于裂隙灯显微镜旁进行对照;皮质性及后囊下型白内障评价采用Neitz后照明照相,两者的标准照片均分为3级,评价时每眼分别记录各象限混浊所占的百分比。 澳大利亚的“Blue Mountains 眼病研究” [4]及美国国立眼科研究所(NEI)组织的“年龄相关性眼病研究” (AREDS)中采用了“Wisconsin白内障分级系统”,AREDS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改进,核混浊分7级(7张标准照片)、核颜色分4级(3张标准照片),皮质性及后囊下型白内障网格分17个区估计面积,并增加一张眼底立体像辅助评价后照明照相不能发现的混浊。 LOCS 系1988年NEI组织哈佛医学院的Chylack 等开发,1989年改进为LOCS II[5],1993年更新为LOCS III[6],主要用于白内障的横断面研究(患病率研究)及纵向随诊研究(发病率及相关危险因素研究)。 LOCS Ⅱ也采用了裂隙灯晶状体断面彩色照片及Neitz后照明彩色照片分级,核性白内障标准照片分4级(N0、N1、N2、N3),皮质性白内障标准照片分5级(Ctr、CI、CII、CIII、CIV),后囊下型白内障标准照片分4级(P0、PI、PII、PIII)。LOCS II的局限性是各级别之间间隔不等、核的颜色分级仅一个标准、采用整数分级、95%容许限(95% tolerance limits)较宽。 LOCS Ⅲ则包括6张晶状体断面彩色照片对晶状体核的颜色(NC)及混浊程度(NO)分级(NO1, NC1;NO2, NC2;NO3, NC3;NO4, NC4;NO5, NC5;NO6, NC6),张Neitz后照明彩色照片对皮质性及后囊下型白内障分级(C1~C5;P1~P5)。白内障严重程度采用小数,级间跨度较为规则,95%容许限较LOCS II明显降低。在“Barbados 眼病研究”、“Los Angeles 拉丁美洲人眼病研究”中采用了LOCS II[7],“Tehran 眼病研究”[8]、“Aravind 综合眼病研究”中采用了LOCS III来评价晶状体混浊程度。

按不同标准分类和整理

按不同标准分类和整理(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分同一类物品,并按照多种标准分类,感知分类的意义。 2.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3.让学生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能应用于生活中。 教学重点 按不同标淮进行分类教学难点 对分类结果进行整理,看懂统计表,提出问题,回答问题。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 复习:上节课我们已经学了按一个标准行分类,谁能说说什么是“分类”?引入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分类”。(板书课题:分类) 二、交流展示,点拨解惑 1.课件出示例2观察这些人有什么不同?请你们根据观察到的不同把这些人进行分类。 2.小组交流。要求:说说你是怎么分的,再听听别人是怎么分的。 3.指导看书。a,说说书上两个小朋友 是怎么分的。 b.小结:根据不同的标准,我们可以有 不同的分法。 三、巩固练习,学会应用 1、分类整理下面的图形(第30页第4题 课件出示题目,问:这里都有哪些图形? (1)按形状分一分、涂一涂。 (2)如果把这些图形分成两组,可以怎么分?指导学生完成统计表 (3)根据分的结果同桌互相提一个问题,并解决。 给公园中的人分类。(第32页第7题 (1)引导:生活中到处都有数学,现在就让我们用学到的本领来解決一些生活中的问题。这是公园中的一个场景请大家把他们分分类。同桌互相说一种分法,然后交流 (2)给自己小组中的小朋友分类 引导:刚オ大家想到了许多分类的方法通过交流我们也听到了别的同学的想法。现在就请大家用学到的方法来给小组里的 同学分类,你能有几种分法?a.小组活 动。(放背景音乐) b.集体反馈交流。 c.优胜组介绍所有的分法。 四、总结归枘,建构提升。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2016年春季《公共政策概论》期末复习重点指导

2016年春季《公共政策概论》期末复 习重点指导 一、单选题 1.(B.公共政策环境)可以视为处于特定公共政策系统边界之外,能够对该系统的存在、运行与发展产生直接或间接影响的系统外部各种因素的总和。 2.(B.行政机关)是贯彻执行国家法律和政策,管理国家内政外交等行政事务的机关。 3.(B.政策议程)的建立是社会问题转化为政策问题的关键一步。 4.(C.管制)是指政府通过一系列行政管理过程(通常由特别指定的管制机构来执行),要求或者禁止个人和机构的大部分私人活动与行为的一个过程(或一种活动)。 5.(C.政策价值观)是指公共政策主体对公共政策价值物系、公共政策价值创造活动及其结果的反应定的心理取向、评判标准和行为定势。 6.(D.执政党)是公共政策主体的核心力量。 7.“问题界定之父”是学者(B.德瑞) 8.《公共管理导论》这本书的作者是(A欧文?E?休斯)。 9.本特利和杜鲁门在分析美国政府过程中以利益集团为分析单位所使用的(B.利益主体分析法)奠定了现代意义上的利益分析法。 10.从系统论角度看,(A.公共政策)可看做政策主体、政策客体和政策环境三者不断进行物质、信息和能量交换,由信息、咨询、决断、执行和监控等子系统构成的有机整体。 11.第三部门研究的一个核心课题是(A.公共责任)。 12.定量分析方法的方法论基础是(A.实证主义哲学) 13.对公共政策效果进行评估时所遵循的客观尺度和准则是(C.公共政策评估标准)。 14.福利经济学之父是(B.庇古)。 15.根据受“问题”影响人数的多少及其关系将社会问题分为分配性问题、调节性问题和再分配问题的是美国公共政策学家(B.西奥多?罗威)。 16.公共权力机关针对特定的政策问题,依据一定的程序和原则确定政策目标、设计政策方案并进行优选抉择的过程是(C.政策方案规划)。 17.公共政策的本质是(D.社会利益)的集中反映。 18.公共政策的核心要素是(A.利益)。 19.公共政策的宏观目标是(A.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 20.公共政策的基本特征不包括(B.系统性)。 21.公共政策的间接客体是(B.目标群体) 22.公共政策的直接客体是(A.社会问题) 23.公共政策环境的特征不包括(C.全球性)。 24.公共政策评估过程包括评估准备、(B.评估实施)和评估总结三个阶段。 25.公共政策评估是对(A.政策实施效果) 26.公共政策评估在本质上是一种(B.价值判断)。27.公共政策是(A.政府)对社会公共事务 管理过程中所制定的行为准则 28.公共政策是对全社会的利益做(B.权威 性)的分配。 29.公共政策问题的论证中政策问题的 (B.小论证)是政策问题的最低层次。 30.荷兰经济学家(D.科臣)是最早试图对 政策工具加以分类的学者。 31.将公共政策分析称作“问题分析之学” 的是学者(D.威廉?邓恩)。 32.将公共政策主体划分为官方决策者和非 官方决策者是学者(C.詹姆斯?E?安德森)。 33.阶级斗争产生的物质根源是(C.利益纠 纷)。 34.精英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是(B.托马斯 ?戴伊)。 35.卡尔?帕顿和大卫?沙维奇在(A.《公共 政策分析和规划的初步方法》)一书中提出 了确定问题边界的便捷计算方法。 36.美国学者戴维?伊斯顿认为(C.公共政 策是对全社会的价值做权威性的分配)。 37.美国政治学家杜鲁门于1971年出版的 (A.《政府过程》)揭示了团体间的交互影 响为政治活动的中心这一事实。 38.拟定政策方案是政策方案规划过程中的 (A.基础)。 39.确定政策目标是政策方案规划过程中的 (D.前提)。 40.人类生存和发展所依赖的各种自然条件 的综合是指(A.自然地理环境)。 41.人类一切社会活动的动因是(A.利益)。 42.认为公共政策是对全社会的价值做出有 权威的分配是学者(C.戴维?伊斯顿)。 43.认为政策执行研究分为自上而下与自下 而上两种途径的是学者(B.保罗?A?萨巴 蒂尔)。 44.社会的实际状态与社会期望之间的差距 就形成了(A.社会问题)。 45.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是(D.生产力)。 46.社会问题的新特点不包括(C.多样性) 47.首选的政策工具是(B.自愿(自主)性 工具)。 48.受公共政策规范、管制、调节和制约的 社会成员被称为(B.目标群体) 49.文化环境不包括(D.心理文化)。 50.学习理论最典型的理论类型是美国社会 心理学家坎贝尔的(A.实验理论) 51.研究个人权力和公共权力如何配置、权 力资源如何分配的科学指的是(B.政治 学)。 52.研究人类经济行为尤其是经济选择行为 以及经济政策的学科是(A.经济学)。 53.一个国家的社会状况和自然状况是指 (B.国内政策环境)。 54.由负责政策制定的具体组织来进行的是 (A.功能论证)。 55.与传统经济学不同,新制度经济学将 (C.制度)看作经济运行过程的一个内生 变量,在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中起着根本性 作用。 56.在经济学范畴中,正负效应的总和是 (B.个人福利)。 57.在我国,政策过程的一大特点是(A.党 政二元结构)。 58.在西方,与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并 列的“第四种权力”是指(D.大众传媒)。 59.在自上而下研究途径中政策被视为高层 决策者的(A.财产)。 60.政策方案制定在整个政策过程中居于 (D.枢纽)地位。 61.政策规划的基本精髓就在于(B.重视理 性)。 62.政策过程的中介环节是指(C.政策执 行)。 63.政策评估工作的基础和起点是(A.评估 准备)。 64.政策执行研究作为一种新的现象兴起是 以1973年的普雷斯曼和韦达夫斯基写的 (A.《执行》)出版作为标志。 65.政策制定者希望通过政策实施所达到的 效果指的是(C.政策目标)。 66.直接或间接地参与公共政策过程的各个 环节,对公共政策制定、执行、评估和监控 等活动有影响或试图施加影响的个人、团体 或组织是指(A.公共政策主体)。 67.制度变迁理论的代表人物是(C.诺斯)。 68.自上而下模式是以(C.古典的行政模式) 为基础的。 69.自下而上研究途径以(A.组织中的个人) 为出发点。 二、多项选择题 1.按照政府内容的合法、合理程度,我们可 以将政府利益分为(B,正常利益C.超常 利益D.失常利益)。 2.层次分析的技术可以帮助分析者分清楚 的原因包括(A.可能的原因B.似然的原 因C.受控的原因)。 3.查尔斯?琼斯指出在政策执行的诸多行为 活动中,以(A.解释B.组织C.实施) 三者最为重要。 4.初步筛选常用的方法有(A.经验分析 B.比较分析C.初步的预测分析)。 5.定量分析方法的局限性表现在(A.定量 研究以数量分析来解释现象的特征,因之缺 少背景和实践材料,对于说明社会现象的特 征不够具体,不能给人们理解这些现象提供 经验基础B.在现实社会中,自然界与社会 都存在着大量的模糊现象,事物都具有精确 性和模糊性所构成的二重性C.定量分析方 法在为社会问题建模时,往往只关注其中可 以量化的变量,不考虑那些无法量化的关键 因素D.定量方法的科学主义方法论基础遭 到了历史主义、后现代主义的批判)。 6.对政策目标群体边界的界定一定要合乎 (B.政策环境C.政策资源D.政策问题) 7.非官方决策主体包括(A.利益集团B.政 治党派C.大众传媒D.思想库和公民)。 8.公共利益的重要作用体现在(A.政治领 域的合法性功能B.经济领域的意识形态功 能C.社会领域的凝聚性功能D.法律领域 的限权和授权功能)。 9.公共选择理论的特征有(A.个人主义的 方法论B.理性经济人假设C.交易政治学 从供给和需求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10.公共选择理论的主要内容包括(A.政府 源自个人间的社会契约B.政府职能C.政 府失灵)。 11.公共选择理论是研究集体决策的科学,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