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b2~Ⅱa期宫颈癌根治性子宫切除术前子宫动脉栓塞化疗及髂内动脉前干支化疗的疗效比较
- 格式:pdf
- 大小:575.03 KB
- 文档页数:4
・62・ 东J So南uth大eas学t Un学
iv嚣M ed医Sc E鉴d;2008,Jan;27(1):62—64( i i)一…’ …’一 、 ‘…。
子宫内膜癌术前动脉插管化疗临床研究 沈杨 ,赵维英 ,庄育红 ,任慕兰 (1.南京中医药大学,江苏南京210029;2.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妇产科,江苏南京210009)
[摘要]目的:观察子宫动脉插管化疗+栓塞对子宫内膜癌的疗效,以期进一步提高子宫内膜癌患者的生存率。方法:选择 2005年3月至2006年4月我院收治的、经诊刮病理证实为子宫内膜癌、经检查无介入化疗禁忌证的患者l3例,术前l周经股 动脉双侧子宫动脉插管化疗+栓塞,两侧分别单次注射单药顺铂(DDP)30 mg,总量6o mg,同时双侧子宫动脉予以栓塞。化疗 l周后常规手术。术后病理与术前诊刮病理作对照。结果:l3例中,l2例双侧子宫动脉插管成功,注药后8倒栓塞,4例未栓 塞;l例插管仅达双侧髂内动脉,双侧泣药后未行栓塞。术后子宫内膜癌灶标本组织检查发现:8例癌巢消失.细胞呈变性、坏 死样变化,盆腔淋巴无转移;2例有癌细胞残存,癌细胞与诊刮标本对比,细胞分级降低,且有增生的纤维组织包裹及淋巴细胞 增生;3例无效。l例患者伴输卵管、宫颈及髂总淋巴转移,术后继续全身化疗后予以放疗。结论:子宫动脉插管介入化疗后双 侧栓塞,对不同组织学类型子宫内膜癌短期疗效显著,有利于彻底手术,并降低术后放疗率,但远期疗效尚待进一步观察.能否 成为根治子宫内膜癌的化疗方法有待更多的研究。 [关键词]子宫内膜癌;动脉栓塞;介入化疗 [中图分类号]R739.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6264(2008)01-0062—03
子宫内膜癌是妇科常见的恶性肿瘤,近20年来发 病率持续上升。由于患者大多为I期,经传统的手术 治疗后5年生存率已达80%,同时普遍认为子宫内膜 癌对化疗不敏感,因而临床极少对子宫内膜癌化疗进 行研究,特别是术前子宫动脉插管化疗对子宫内膜癌 的影响报道极少。作者2005年3月开始对13例内膜 癌患者术前行子宫动脉插管化疗,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病例系2005年3月至2006年4月东南大学 附属中大医院妇科收治的子宫内膜癌患者,年龄39— 74岁,平均55.2岁。7例绝经,6例未绝经。全部病 例术前均经诊刮病理证实为子宫内膜癌,其中子宫内 膜腺癌10例,鳞腺癌2例,透明细胞癌1例。术前常 规行B超、MRI检查,术后按FIGO手术一病理分期 (1988),其中I a 2例,I b 7例,I c 3例,Ⅲc 1例。 癌灶≥3 cm 5例,<3 cm 8例。腹水脱落细胞检查7 例阴性,4例见异型细胞,2例见癌细胞。 1.2方法 (1)全部病例均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术 下,采用Seldinger技术,经皮一侧股动脉穿刺插管,5 F 导管插入髂总动脉,Cobra导管分别超选择插入双侧 髂内动脉或子宫动脉,双侧分别单次注入顺铂(DDP) 30 mg(总量60 mg),根据患者情况有合并症者不予栓 塞,注药完毕拔管;无合并症者,注药后经导管注入明 胶海绵颗粒栓塞血管,术毕拔管。局部压迫固定后返 病房,平卧24 h,解除压迫。 (2)全部病例化疗后分别于第4—1 1天行广泛性 子宫切除及双附件切除、双侧卵巢动静脉高位结扎、盆 腔淋巴结清扫术。术后根据手术病理分期及有无高危 因素确定辅助治疗方法。 (3)观察介入治疗前后癌细胞的改变,包括癌细 胞的变性、坏死、淋巴细胞的浸润、间质纤维化及异物 肉芽肿的形成等。按林震琼氏组织学分级标准评定, I级:肉眼及镜下均无肿瘤组织或肿瘤消失,可见纤维 组织增生,即组织学完全缓解(HCR);II级:肉眼未见 肿瘤,镜下见肿瘤残留;Ⅲ级:肿瘤体积较小,边界清 楚,明显坏死、变性伴纤维化,但仍有活跃生长的癌细 胞;IV级:肿瘤组织明显浸润,细胞增生活跃,形态与未 经化疗者相似,或仅见轻度坏死。以I一Ⅱ级为化疗 有效。
一、宫外孕歌宫外孕破常6,流产8-12。
间质部分肌层厚,病发12-16。
注解:输卵管妊娠破裂常在6左右,输卵管妊娠流产常发生在8-12,间质部外妊娠破裂发生在12-16。
记忆时可记住“6-8-12-16”这四个数字。
二、妊娠数歌12耻上2到3,16末脐耻间。
24、20上下1,晚妊脐上3横指。
32脐与剑突间,36剑下2横指。
40脐与剑突间,距离大于33。
注解:(一)子宫增大根据手测宫底高度及尺测耻上子宫长度(下表),可以判断妊娠数。
三、乳头溢液歌乳管,乳头状,血性棕褐都一样。
黄黄绿棕浆液性,乳腺囊性增生病。
乳样溢液断乳后,合并闭经垂体亢。
妊娠避孕和月经,有时可见浆液性。
注解:乳头溢液的病因:(1)血性溢液多见于乳管乳头状瘤,少数见于导管癌;(2)棕褐色溢液多见于乳管乳头状瘤或乳腺囊性增生病,偶见于乳腺癌;(3)黄色或黄绿色溢液常见于乳腺囊性增生病,偶尔见于乳腺癌;(4)浆液性无色溢液可见于乳腺囊性增生病、早期妊娠或正常月经期;(5)乳样溢液多见于停止哺乳后,如合并闭经,常提示垂体腺功能亢进;(6)服用雌激素、避孕药可导致双侧乳腺行经前浆液性溢液。
乳头溢液应常规涂片行细胞学检。
四、子宫脱垂分度歌Ⅰ度:小于4,处女膜。
Ⅱ度:宫颈出,体半脱。
Ⅲ度:颈体全脱阴道外。
注解:子宫脱垂分度:Ⅰ度轻型:宫颈外口距处女膜缘<4 cm,未达处女膜缘。
I度重型:宫颈外口已达处女膜缘,在阴道口可见子宫颈。
Ⅱ度轻型:宫颈脱出阴道口外,宫体仍在阴道。
Ⅱ度重型:宫颈及部分宫体已脱出阴道口外。
Ⅲ度:宫颈及宫体全部脱出阴道口外。
五、子宫脱垂术式歌ⅠⅡ脱垂前后补。
宫颈较长曼氏术。
前后修补韧带缩,外加宫颈部分除。
年龄较轻保子宫,宫前后脱ⅡⅢ度。
年龄较大ⅡⅢ度,子宫全切前后补。
年老体弱不耐受,纵隔成形叫L。
外添子宫悬吊术。
注解:阴道前后壁修补术:适用于Ⅰ、Ⅱ阴道前、后壁脱垂者。
Manchester手术:即阴道前、后壁修补、主韧带缩短及宫颈部分切除术。
宫颈癌诊断与治疗指南(完整版)由中国抗癌协会妇科肿瘤专业委员会发布的常见妇科恶性肿瘤(宫颈癌、卵巢恶性肿瘤、子宫内膜癌、滋养细胞肿瘤、子宫肉瘤、外阴癌、阴道癌)诊治指南,将自本期开始连续刊登。
1990年由原国家卫生部委托全国肿瘤防治办公室和中国抗癌协会编写了第一版妇科恶性肿瘤诊治指南,中国抗癌协会妇科肿瘤专业委员会又分别于1999年和2005年编写了第二版和第三版指南。
本指南是由国内妇科肿瘤学家以循证医学为依据,结合目前国内诊治现状,并借鉴国外相关指南共同讨论制定的第四版,其意义在于规范妇科恶性肿瘤的诊断标准和治疗原则,指导临床实践,以提高我国妇科临床肿瘤医师的诊治水平。
宫颈癌是女性恶性肿瘤发病率第2位的肿瘤,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的数据,每年有新增病例53万,约25万女性因宫颈癌死亡,其中发展中国家占全球的80%。
西方发达国家由于宫颈癌筛查的普及,宫颈癌发病率缓慢下降。
在中国,每年新增宫颈癌病例约14万,死亡约3.7万。
本指南适用于宫颈鳞癌、腺癌及腺鳞癌,其他特殊病理类型,如小细胞癌、透明细胞癌、肉瘤等发病率低,国际、国内尚未达成共识,本指南不包括这些少见病理类型,但可以参照本指南。
在临床实践中,根据医院的设备和技术条件以及患者的病情,国际上推荐采用最适合的符合指南的方法诊治患者。
对于病情复杂的宫颈癌,临床医师应灵活应用指南,不适用于本指南的情况下建议参加临床试验。
1 分期1.1 分期规则宫颈癌分期采用国际上统一使用的FIGO分期(见表1),其他分期作为参考。
FIGO 2009宫颈癌分期与原有分期相比,主要有以下两点不同:(1)取消了宫颈癌0期,即原位癌,将宫颈原位癌归为CINⅢ(宫颈上皮内高度病变)。
(2)将宫颈癌ⅡA期根据宫颈病灶大小分为:直径≤4cm为ⅡA1期,直径>4cm为ⅡA2期。
FIGO 2009宫颈癌分期为临床分期,2009年FIGO临床分期委员会再次强调分期原则:(1)需2名以上高年资医师共同查体,明确分期,有条件时最好在麻醉状态下行盆腔检查。
---——954--.—— 介入放射学杂志2010年12月第l9卷第12期J Intervent Radiol 2010,Vo1.19,No.12 ・肿瘤介入Tumor intervention・
I b2~II a期宫颈癌根治性子宫切除术前 子宫动脉栓塞化疗及髂内动脉前干支化疗的 疗效比较
韩志刚, 张国福, 谢洁林, 王士甲, 胡培安, 王冬燕, 张燕玉 【摘要】 目的探讨I b2一li a期宫颈癌根治性子宫切除术前不同动脉化疗方式的近期及远期疗 效。方法将151例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113例采取子宫动脉栓塞化疗术,对照组38例采 取髂内动脉前干支化疗,术后2—4周内行根治性子宫切除术,观察化疗后2周内肿瘤变化及根治性子 宫切除术后2、5年生存率。结果介入术前测量肿瘤最大径平均为(4.58±0.37)cm,介入术后最大径平 均值(2.11±0.24)cm。在研究组和对照组完全有效率分别为31.9%和21.1%;总有效率为94.7%(107/113) 和76-3%(29/38),2周内疗效研究组明显好于对照组(P值均<0.01)。两组手术切缘均未见癌浸润,研究 组3例切缘见脉管转移,5例见宫旁浸润,盆腔淋巴结转移6例;对照组1例切缘脉管转移,2例宫旁浸 润,1例盆腔淋巴结转移。研究组2年生存为68/84,5年生存为47/64;对照组2年生存26/32,5年生存 18/24。两组2年及5年生存率比无明显差异(尸值均>0.05)。结论子宫动脉化疗栓塞术短期内使宫颈 癌肿瘤明显缩小,有利于外科手术剥离,近期疗效好于髂内动脉前干化疗,远期疗效无差异,是I b2~Ⅱ a期宫颈癌的首选新辅助动脉化疗方式。 【关键词】宫颈癌;新辅助化疗;子宫动脉化疗栓塞 中图分类号:R737.3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794X(2010)一12—0954—04
Therapeutic comparison of uterine artery chemoembolization with internal iliac anterior trunk arterial chemotherapy performed before radical hysterectomy in patients、vith stages I b2・Ⅱa cervical cancer HAN Zhi—gang,ZHANG Guo-fu,XIE e—lin,WANG Shi-jia,HU Pei—an,WANG Dong-yan, ZHA NG Yah—yu.Department of Radiology, Obstetrics and Gynecology Hospital of Fudan University, Shanghai 200011,China Corresponding author:ZHANG Guo-fu,E—mail:guofuzh@fudan.edu.cn
、【Abstract】Objective To compare the short—term and long・term therapeutic response of uterine artery chemoembolization with internal iliac anterior trunk arterial chemotherapy performed before radical hysterectomy in patients with stages I b2一Ⅱa cervical cancer.Methods One hundred and fifty-one patients with stages I b2--II a cervical cancer were treated with preoperative intra.-arterial chemotherapy before radical hysterectomy was carried out.Patients in study group(n=113)received uterine artery chemoembolization (UACE),while patients control group(n=38)received internal iliac anterior trunk arterial chemotherapy. Radical hysterectomy was carried out in all patients within 2—4 weeks after UACE or chemotherapy.The tumor size was measured before and after the procedure,and the survival rate at 2 and 5 years after treatment was calculated.Results The mean maximum diameter of the tumors was(4.58±0.37)cm before interventional therapy,and it was(2.11±0.24)cm in two weeks after interventional therapy.The complete response rate of study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was 31.9%and 21.1%respectively.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study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was 94.7%(107/113)and 76-3%(29/38)respectively.The effective rate of study group two weeks after therapy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control group.No surgical margin infiltration was observed in both groups.Pathological findings in study group included vascular invasion around surgical margin(n:3),parametrial invasion(n=5)and pelvic lymph node metastasis(n=6),while in control
作者单位:20001 1 通信作者:张国福
group vascular invasion around surgical 上海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放射科 margin.parametrial invasion and pelvic lymph E-mail:guofuzh@fudan.edu・cn node metastasis were found in 0ne. two and 介入放射学杂志2010年12月第19卷第12期J lntelwent Radiol 2010,Vo1.19,No.12 one eases respectively.The two-year and five—year survival rate in study group were 80.9%(68/84 and 73.4%(47/64)respectively,while the tWO—year and five—year survival rate in control group were 81.3%(26/ 32)and 75.0%(18/24)respectively.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survival rate existed between two groups. Conclusion Uterine artery chemoembolization can markedly reduce the volume of cervical cancer,which is very helpful for surgical resection.The therapeutic effectiveness of UACE is superior to internal iliac anterior trunk arterial chemotherapy,therefore,UACE should be regarded as neo—adjuvant intra—arterial chemotherapy of first choice for patients with stages I b2一II a cervical cancer.(J Intervent Radiol,2010,19:954—957) 【Key words】cervical cancer;neo—adjuvant chemotherapy;uterine artery chemoembolization
宫颈癌是女性生殖系统中最常见恶性肿瘤 ], 严重威胁女性健康和生存。我国每年死于宫颈癌的 人数达到约5万,而且发病有年轻化趋势。早期宫 颈癌有较高的治愈率,5年生存率达到70%,因此宫 颈癌的早期诊断和治疗对于防治宫颈癌有重大意 义。近年来子宫动脉栓塞化疗在早期宫颈癌治疗中 的作用逐步得到认可,尤其是术前动脉化疗,对宫 颈癌肿块的缩小、手术出血量都有较明显的疗效, 患者术后的远期生存率也有提高,国际妇科联盟 (FIGO)推荐Ih2一lI a期宫颈癌患者行根治性子 宫切除术加盆腔淋巴结清扫术前先行以铂类为基 础的新辅助化疗(neoadjuvant)。我们回顾性分析了 151例行子宫动脉化疗栓塞及髂内动脉前干支灌注 化疗患者的近期及远期疗效,对两种动脉化疗方式 作出以下分析。 1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1.1 研究对象 我院2004年8月至2009年5 月宫颈癌患者151例,均经活检病理证实;其中143 例为鳞癌,5例腺癌,3例为腺鳞癌。经MRI或超声 检查确认肿块最大径>4 cm,国际妇产科联盟分期 I b2一II a期,心肝肾功能良好,无急性炎症,年龄 28~75岁,中位年龄46.7岁。 1.1.2设备造影设备使用GE公司Innova 4100- IQ DSA机或东芝Uhimax小C臂机,主要介入材料 使用5F子宫动脉导管(Robert uterine catheter, RUC)、0.035英寸导丝、3 F Asaki微导管。检测设备 采用西门子公司Avanto 1.5 T MRI及彩色多普勒超 声,磁共振平扫及增强扫描,主要采用矢状位及横 断面,辅以冠状面,层厚4 mm,层间距1.2 mm。 1.2方法 1.2.1 介入方法 Seldinger技术,穿刺右侧股动 脉,使用RUC导管,分别插入双侧子宫动脉或髂内 动脉前干支灌注或灌注加明胶海绵栓塞。术后加压 包扎,嘱患者穿刺侧下肢制动6 h,平卧24 h。研究 组l13例,造影后行双侧子宫动脉灌注化疗药物, 药物剂量为:DDP:60 mg/m ,E ADM:50 mg/m . BLM:30 mg/m (按照人均体表面积1.5 m 计算), 双侧子宫动脉各灌注总量的1/2,之后行子宫动脉 栓塞,栓塞剂为明胶海绵颗粒。对照组38例。双髂 内动脉前干支灌注化疗药物,药物种类及剂量同研 究组,但不行动脉栓塞。所有患者均于术后2—4周 内行全子宫切除术及盆腔淋巴结清扫术。 1.2.2疗效评价标准 以2009年欧洲癌症研究与 治疗协会(EORTC)、美国国立癌症研究所(NCI)及 加拿大国立癌症研究所(NCIC)公布的RECIST (response evaluation criteria in solid tumors)可测量 实体瘤评价标准,疗效分为完全有效(complete response,CR),即所有靶病灶消失;病理淋巴结,病理 性淋巴结短径<10 mm。部分有效(partial response, PR),靶病灶长径总和缩小至少30%。疾病稳定 (stable disease,SD),靶病灶长径总和有缩小但未 达PR或有增加但未达PD。疾病进展(progressive disease,PD),靶病灶长径总和增加20%以上,并且 其绝对值增加超过5 mln。以CR+PR计有效率。 1.3统计学方法 有效率比较采用x 检验,生存分析采用 Kaplan.Meier法。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