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公路改扩建项目环评报告书

公路改扩建项目环评报告书

公路改扩建项目环评报告书
公路改扩建项目环评报告书

公路环境影响评价与环境保护

公路环境影响评价与环境保护 公路环境影响评价与环境保护论文导读:环境影响评价是环境保护的一项重要工作它是决策和开发建设活动中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一种有效的手段和方法。美国是第一个把环境影响评价用法律形式固定下来并建立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国家。我国对公路建设环境影响的研究起步较晚以 1987 年西安公路大学编写的《西安至临潼高速公路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为标志我国公路建设环境影响评价日以被重视并发展1996 年交通部颁发了《公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规范》使我国公路建设环境影响评价工作规范化。通过对公路建设所产生的环境影响进行识别、预测和评价以提出合适的清除或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措施和对策。环境保护是指人类有意识地保护自然资源并使其得到合理的利用防止自然环境受到污染的破坏:对受到污染和破坏的环境必须做好综合治理以创造出适合于人类生活、工作的环境。关键词:公路环境影响环境影响评价环境保护措施环境是指人类和生物生存的空间。《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对环境的定义是:环境是指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的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包括大气、水、土地、矿藏、森林、草原、野生动物、野生植物、水生生物、名胜古迹、风景游览区、温泉、疗养区、自然保护区、生活居住区等。按照环境的自然和社会属性分类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近年来我国公路总里程不断增长汽车保

有量持续增加公路在国民经济综合运输体系中的位置愈来愈重要。伴随着公路的高速发展公路污染、公路对周边环境影响等问题也大量凸现出来。如何面对公路建设产生的环境问题如何按照现阶段我国实际情况分析评价公路建设各阶段对环境的作用与影响采取何种措施减少或杜绝公路环境污染、恢复路域生态损失。这是摆在我们广大公路工作者面前的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1.公路环境影响评价环境影响评价是环境保护的一项重要工作它是决策和开发建设活动中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一种有效的手段和方法。美国是第一个把环境影响评价用法律形式固定下来并建立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国家。我国对公路建设环境影响的研究起步较晚以 1987 年西安公路大学编写的《西安至临潼高速公路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为标志我国公路建设环境影响评价日以被重视并发展1996 年交通部颁发了《公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规范》使我国公路建设环境影响评价工作规范化。 1.1 环境的影响环境是指人们的开发行动可能引起的物理、化学、生物、文化、社会环境系统的任何改变或新的环境条件的形成。公路建设产生的环境问题是指环境中出现的不利于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现象。公路建设必然影响环境尤其是高速公路建设其施工、营运期造成的环境问题会更严重。公路建设将造成如下环境问题:

纸业公司环评报告书

纸业公司环评报告书 (本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修改编辑!)

目录 1.总论 (1) 1.1项目提出的背景 (5) 1.2编制依据 (6) 1.3评价目的 (7) 1.4评价工作原则 (8) 1. 5主要环境问题及评价重点 (8) 1.6环境保护目标 (9) 1.7评价工作等级及评价范围 (10) 1.8评价标准 (12) 2.建设项目区域环境概况 (16) 2.1自然环境概况 (16) 2.2社会环境概况 (18) 3.现有工程概况及排污情况 (20) 3.1企业现状简析 (20) 3.2公用工程 (22) 3.3生产工艺及排污环节 (22) 3.4主要原辅材料消耗 (27) 3.5现有工程水平衡分析 (27) 3.6污染源及污染因素分析 (29) 3.7主要污染源及污染控制措施达标分析 (38) 3.8企业现存的环境问题 (40) 3.9现有生产工艺先进性分析 (41) 4.拟建项目概况及工程分析 (42) 4.1拟建工程简况 (42) 4.2工程概况 (42) 4.3公用工程及辅助生产设施 (45) 4.4总投资及资金筹措 (50) 4.5工程分析 (50) 4.6营运期污染源分析及采用的治理措施 (64) 4.7非正常及事故状况污染物排放分析 (82) 5.环境质量现状监测与评价 (84)

5.1地表水现状监测与评价 (84) 5.2环境空气质量现状调查与评价 (89) 5.3地下水环境质量现状调查 (91) 5.4声环境质量现状调查与评价 (93) 5.5生态环境质量现状调查 (94) 6.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95) 6.1环境空气影响预测与评价 (95) 6.2地表水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110) 6.3声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112) 7.产业结构合理性及清洁生产分析 (114) 7.1产业结构合理性分析 (114) 7.2清洁生产分析 (115) 7.3清洁生产指标对比分析 (123) 7.4建议 (124) 8.固体废物环境影响分析 .......................................................................................................... - 126 -8.1固体废物污染源调查.. (126) 8.2固体废物分类及影响途径 (127) 8.3固体废物处置及影响分析 (128) 8.4渣场环境可行性分析及防护措施 (129) 8.5煤堆场环境影响分析 (132) 9.事故风险分析 .......................................................................................................................... - 134 -9.1环境敏感性分析 (134) 9.2重大危险源辨识 (135) 9.3环境风险评价工作等级的划分 (135) 9.4风险识别 (135) 9.5风险源项分析 (136) 9.6后果计算 (137) 9.7环境风险防范及应急措施 (137) 9.8风险投资 (139) 10.施工期环境影响分析 ............................................................................................................ - 140 -10.1施工期环境影响要素分析. (140) 10.2施工期环境影响分析 (140) 10.3环境影响分析及环境管理要求 (147) 11.污染防治措施技术及经济可行性分析................................................................................. - 149 -11.1水污染防治措施技术及经济可行性分析 (149) 11.2废气污染防治措施可行性分析 (154) 11.3固体废弃物处置措施 (158) 11.4噪声控制与防治措施 (160) 11.5管理要求 (161) 11.6事故风险防范措施 (161) 11.7工程环保投资与环保措施明细表 (162) 12.资源平衡分析 (164) 12.1水资源论证及影响分析 (164) 12.2林业资源平衡分析 (171) 13.建设项目环境可行性分析论证 (175) 13.1产业政策相符性分析 (175)

永胜至宁蒗二级公路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1.总则 1.1.项目建设的由来 永胜至宁蒗公路现为四级公路,设计速度20km/h,起点永胜县,路线基本由南向北布线,途经战河乡,至止点宁蒗县,全长116公里。经过几十年的营运,老公路负担日益加重,路面较窄,原有沥青表处路面已逐步老化,整条公路已处于超负荷状态。为满足日益增长的交通需求,提高公路的服务水平,宁蒗县交通局拟投资205366万元建设永胜至宁蒗二级公路。但考虑到原老路部分留为沿线村镇农民生产生活及出行的方便,新建二级公路大部分里程甩开老路,局部与老路重合而利用老路。拟建公路全长98km,其中新建段长61.7km,改建36.3 km;路基宽8.5~10.0m,K0 +000-K41+000路段,设计速度40km/h;K41+000-K98+000路段,设计速度60 km/h,路面为沥青混凝土。 1.2.相关政策的符合性分析 (1)产业政策 根据《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05年本)》,项目的建设连接宁蒗县各乡村,有利于农村经济的发展,符合国家产业政策要求。 (2)公路网规划 永胜至宁蒗二级公路是我省省道S220线祥云—宁蒗公路中的一段,与省道S308线、丽宁公路形成一条重要环状路网线,同时也是市重要的旅游路线。项目的实施形成了相对完善区域公路交通运输综合网络,符合《宁蒗彝族自治县城乡总体规划修编(2008-2028年)》中“十一五”公路规划,符合市的干线公路网规划。 (3)城市规划 拟建项目符合永胜县城总体规划和宁蒗县总体规划的发展思路,规划路线

符合宁蒗县城规划布局,项目建设对永胜县城总体规划和宁蒗县总体规划的实施有促进作用,与永胜县城总体规划和宁蒗县总体规划是相协调的。 1.3. 评价等级及评价围 1.3.1. 评价等级 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HJ/T2.1、2.3-93,HJ2.2-2008,HJ/T 2.4-1995,HJ/T 19-1997)和《公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规》(JTG B03-2006),确定评价等级见下表 1-1。 表 1-1 拟建公路环境影响评价等级 1.3. 2. 评价围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的相关要求以及本项目设计期、施工期和营运期对环境的影响特点,结合拟建项目沿线的自然环境特征,本次环境影响评价的围确定见表 1-2。 表 1-2拟建公路环境影响评价围一览表

环评报告书

基准精密工业(惠州)有限公司环境影响报告书 (简本) 委托单位: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评价单位:惠州市环境科学研究所 中山大学 2011 年3 月

目录 目录 第1章总则 (1) 1.1项目背景 (1) 1.2环境功能区划 (1) 1.3评价标准 (2) 1.4评价工作等级 (3) 1.5评价范围 (3) 1.6环境保护目标 (4) 第2章工程概况与工程分析 (6) 2.1工程概况 (6) 2.2营运期污染源分析 (6) 2.3污染防治措施 (7) 第3章环境质量现状调查及评价 (8) 3.1地表水环境质量现状评价 (8) 3.2环境空气现状调查与评价 (8) 3.3声环境现状评价 (8) 第4章环境影响预测评价 (9) 4.1地表水环境质量影响分析 (9) 4.2环境空气影响分析 (9) 4.3声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9) 4.4固体废弃物环境影响分析 (9) 第5章清洁生产 (10) 第6章环境风险评价 (10) 第7章污染物总量控制 (10) 第8章项目建设与选址合理合法性分析结论 (10) 第9章综合结论 (10)

第1章总则 1.1项目背景 基准精密工业(惠州)有限公司为富士康科技集团下属的企业,是在全球3C电子产品零组件产业处领导地位的技术先进和产品出口型企业,拥有强大的高质量工程设计与快速应变、先期导入的制造系统和服务能力。本项目主要从事金属制品/非金属制品的模具及其零配件、计算机数字信号处理系统及板卡及其零配件、第三代及后续移动通信系统手机及其零配件、洗衣机及其零配件和计算机及其零配件等的生产,建成投产后年产金属制品/非金属制品的模具及其零配件780套、计算机数字信号处理系统及板卡及其零配件200万套、第三代及后续移动通信系统手机及其零配件2450万套、洗衣机及其零配件300万套、计算机及其零配件120万套、便携式计算机及其零配件180万套、塑料板材膜材56000t。项目总投资6.732亿元,占地面积512207平方米,建设面积922856.7平方米,员工10000人。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及《广东省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本建设项目必须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为此,建设单位特委托惠州市环境科学研究所和中山大学承担本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环评单位接受委托后,立即组织评价专题组对评价区域进行了现场踏勘。在认真调查研究及收集有关数据、资料基础上,结合项目所在区域的环境特点和区域规划,对建设项目进行了分析,并按照《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地面水环境、噪声)有关要求,编制完成本环境影响报告书。 1.2环境功能区划

高速公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审批原则(试行)

附件7 高速公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审批原则(试行)第一条本原则适用于高速公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审批。 第二条项目符合环境保护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要求,符合相关公路网规划、规划环评及审查意见要求。 第三条项目选址选线及施工布置不得占用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永久基本农田等依法划定禁止开发建设的环境敏感区。 第四条项目经过声环境敏感目标路段,优化线位,分情况采取降噪措施,有效控制噪声影响。 施工期应合理安排施工时段,选用低噪声施工机械以及隔声降噪措施,避免噪声扰民。 结合实际情况采用合理工程形式,采取低噪声路面技术、设置减速禁鸣标志等措施降低噪声源强。对预测超标的声环境敏感目标采取设置声屏障、安装隔声窗、搬迁或功能置换等措施。

声环境质量达标的,项目实施后声环境质量原则上仍须达标;声环境质量不达标的,须强化噪声防治措施,确保项目实施后声环境质量不恶化。 项目经过规划的居民住宅、教育科研、医疗卫生等噪声敏感建筑物用地路段,预留声屏障等噪声治理措施实施条件。结合噪声预测结果,对后续规划控制提出建议。 第五条项目经过耕地、林地集中路段,结合工程技术经济条件采取增大桥隧比、降低路基、收缩边坡等措施。合理控制取弃土场数量。对取弃土场、临时施工场地、施工便道等采取防治水土流失和生态恢复措施,有效减缓生态影响。 涉及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重要湿地等生态敏感区的,应优化线位、工程形式和施工方案,结合生态敏感区的类型、保护对象及保护要求,采取有针对性的保护措施,减缓不利环境影响。 对重点保护及珍稀濒危野生动物重要生境、迁徙行为造成影响的,采取优化工程形式和施工方案、合理安排工期、设置野生动物通道、运营期灯光及噪声控制以及栖息地恢复、生态补偿等措施;对古树名木、重点保护及珍稀濒危植物造成影响的,采取避让、工

崧泽高架路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pdf

崧泽高架路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公开 1 建设项目概况 建设项目名称:崧泽高架路工程 项目建设单位:上海市公路管理处 1.1 建设项目必要性、意义与社会效益 根据2005年5月14日铁道部与上海市部市会议纪要,确定原七宝铁路客运站选址正式北移,共同推进虹桥综合交通枢纽的建设。因此,虹桥地区将成为大型的综合交通枢纽,即高速铁路、城际和城市轨道交通、常规公交及出租车、高速公路客运及航空港紧密衔接的现代化客运中心。 虹桥综合交通枢纽的路网规划是该枢纽重要的专项规划,为了缓解区域交通并配合虹桥枢纽的建设,虹桥枢纽拟新增“一纵三横”的快速路网布局,一纵为辅助快速路,三横为北翟路高架、崧泽高架路工程和漕宝路高架。因此,拟建项目是虹桥枢纽“一纵三横”中“三横”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1.2 建设项目概况 崧泽高架路工程全线位于青浦区和闵行区,项目分崧泽高架路与地面崧泽大道两部分。 崧泽高架路,西起A5嘉金高速公路,与其形成互通,路线向东沿现状诸陆东路,跨越小涞港、南莘铁路,接西郊高架路(辅助快速路)立交,工程终点接虹桥枢纽内部高架系统,全长约2.796km。 地面道路崧泽大道,西起A5嘉金高速公路地面道路,沿现状诸陆东路,经华翔路东至跨轨道交通10号线起坡点位置,-地面崧泽大道全长约2.726Km。 2 沿线环境保护目标 声环境与环境空气保护目标:沿线共计3处,全部为居民区。 环境振动保护目标:2处。 3 环境现状 3.1 自然环境 拟改建项目位于上海市近郊区,区域城市(镇)化程度高,河网密布,道路纵横,建筑物密集。

3.2 环境质量 (1)声环境 声环境监测结果显示,沿线噪声监测值可满足2类标准。 (2)环境振动 本次环评选取典型敏感点二联新区进行环境振动监测,监测结果显示项目沿线环境振动现状满足《城市区域环境振动标准》(GB10070-88)中的“交通干线道路两侧”(昼间75分贝,夜间72分贝)标准。 (3)大气环境 监测结果表明,沿线环境空气质量可满足2类标准。 4 环境影响评价 4.1 声环境影响 1、施工期:本项目所用的机施工械主要有打桩机、自卸式运输车辆、施工船舶、平地机、压路机等,施工噪声具有高噪声、无规则的特点,作业时如不采取防护措施,对周围的环境影响较大,但该影响是短期的,采取适当的工程和管理措施后可缓解对环境的影响。 2、营运期:根据敏感点噪声预测结果显示,部分敏感点预测结果超标。4.2 振动影响 1、施工期:拟建项目施工期振动影响主要发生在桥梁施工路段,主要振动源为打桩机,在采用钻孔灌注桩施工法、低振动施工机械后,可缓解施工振动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同时,在施工过程中,须加强敏感点处振动监测。 2、营运期:根据各路段红线处振动预测结果,红线处的铅垂向Z振级可满足《城市区域环境振动标准》(GB10070-88)中的“交通干线道路两侧”(昼间75分贝,夜间72分贝)标准,拟建道路营运期振动对两侧敏感点影响不大。 4.3 环境空气影响 1、施工期:项目施工期以扬尘污染为主,在加强管理、优化施工车辆运输路线后,施工扬尘污染可以得到较大程度缓解。 2、营运期:汽车尾气是沿线环境空气污染物的来源,拟建道路营运近期部分路段二氧化氮将超标,但与现状相比,浓度增加量较小;至项目营运远期,尽管车流量将增加,但随着上海市执行更严格的车辆排放标准,道路两侧的环境空气质量可望得到改善。

公路环境影响评价中运营期噪声源强计算方法使用的研究王英伟

2012年12月内蒙古科技与经济December2012 第24期总第274期Inner M o ngo lia Science T echnolo gy&Economy N o.24T o tal N o.274公路环境影响评价中运营期噪声源强计算方法使用的研究 王英伟,王 钊 (东北林业大学,黑龙江哈尔滨 150040) 摘 要:通过介绍我国交通部发布的《公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规范》(包括1996年和2006年规范)及环保部发布的《环境影响评价导则—声环境》中噪声源强的计算方法,并对双城市堡旭大道的噪声源强进行预测分析,认为2006年《公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规范》的噪声源强计算比较合理、科学。根据该公式计算得到的各型车车速及车辆噪声源强符合实际情况,且适用范围较广,因此建议在公路运营期声环境影响评价中运用2006年规范中的车辆噪声源强计算公式。 关键词:环境影响评价;运营期;噪声源强; 中图分类号:X82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6921(2012)24—0031—05 1 公路环境影响评价概述 公路环境影响是指公路建设项目完成后,对公路周边可能影响到的范围内的居民生活环境所带来的变化,这种变化主要指居民的日常生活、健康状况和生存空间等方面。影响因素主要包括公路项目完成后所产生的各个方面的影响,如噪音、振动和废气等。对道路交通环境影响分析的目的在于利用物理或数学经验模型,对公路环境的影响进行定性分析鉴定具体的影响因子进而进行定量分析评价确定污染需要进行处理的程度,以研究能避免、减少并弥补不良影响的措施,为公路项目的规划、设计和施工提供科学依据。 环境影响评价主要是指对环境可能造成的影响进行预测和估计,目前我国所做的工作并不完全,只对建设项目及区域开发计划实施后对环境的影响进行评价[1]。对于公路建设项目来说,公路是一种人工的、特殊的具备一定技术标准和设施的带状建筑物。由于其具有区域广、影响的范围大等特点,在项目施工过程中及项目完成后对周围区域的社会经济和社会环境的影响是多方面、深刻的,且难于预测和弥补。要根据公路具体的工程概况,如车流量、车型比及车速等分析拟建道路对周围环境可能产生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措施、对策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根据公路特点及环评的定义可抽象概括出公路环境影响评价的概念:通过对道路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和运营期中可能造成的对社会经济环境和生态环境的污染进行识别、预测和评价,进而提出具有针对性的减缓或避免负面环境影响的措施和对策。 由于公路工程建设项目本身路线长、影响范围广泛的特点,公路环评一般采用敏感点与全线路结合,并突出环境敏感点的评价方法,利用调查分析法对水体环境、自然生态环境、社会经济环境进行评价分析,对声环境,大气环境则利用以往经验采用类比分析法和数学模式计算法[2]。 国内现有的公路环评方法主要由我国环境保护部和交通部两个部门制定,其中环境保护部制定的称为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T echnical Guidelines f or No ise Im pact Assessment),交通部制定的称为环境影响评价规范(Specif icat io ns f or 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 ent of Hig hway s)。交通部曾在1996年7月发布环评规范,并于1997年1月1日起开始试行,为环评工作提供了规范化的模式。但是随着公路环评工作的普遍开展,有关技术、资料的积累使得环评技术也不断提高,为促进公路建设项目的环保工作的实施和环评工作的质量,提高其有效性,交通部于2006年2月8日发布了新的规范,其中对公路工程项目环评的内容、标准及方法进行了详尽的说明。 2 噪声源强确定的意义 公路交通环境噪声影响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点: 对声源强度大小的影响,例如车辆类型、行车速度、各型车辆的交通量、路面本身的特质以及道路的纵坡坡度、宽度等; 在噪声的传播过程中的影响因子,如声源和预测点之间的距离、地形状况和周边的植被条件等; 噪声预测点的空间位置,如预测点与公交站点和路口之间的距离、预测点对声源视角的角度等[3]。其中,噪声源强大小的确定是其中一个重要影响因素,会影响到环境敏感点预测结果的准确性。目前,我国常用的噪声预测模型中车辆辐射源强的计算大都是早些时候通过测试研究并经过数据统计回归得到的,已不符合我国现阶段车辆的现实情况。最近几年,我国公路交通运输迅速发展,公路等级不断提高,汽车保有量持续增加,车辆的类型、性能和以前相比也有很大程度的改变,这势必会改变车辆行驶过程中噪声源强强度的大小。因此,有必要对噪声源强的经验公式进行分析归纳,进而预测和计算公路交通环境噪声,并依据结果进行适当防护,以减少环境噪声对人们健康的不良 ? 31 ? 收稿日期:2012-09-18

公路建设项目的生态环境影响评价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dc18048343.html, 公路建设项目的生态环境影响评价 作者:董芳金 来源:《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7年第07期 【摘要】近年来随着公路等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快速发展,公路项目对环境的影响问题 越来越凸显,其中生态环境影响是人们的重点关注之一。基于此,论文以花山隧道为例,分析公路项目建设期及运营期对生态可能产生的影响,并提出针对性措施,以期能够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分析提供有益参考。 【Abstract】In recent years,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highway and other transportation infrastructure construction, the impact of highway projects on the environment is becoming more and more prominent. Among them, the impact of ecological environment is one of the key concerns. Based on this, the paper takes Huashan tunnel as an example, analyzes the impact of highway project construction period and operation period may have on the environment, and puts forward specific measures, in order to provide a useful reference for the research and analysis of related fields. 【关键词】公路建设;生态环境;影响评价 【Keywords】highway construction; ecological environment; influence assessment 【中图分类号】TU71;X8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1069(2017)07-0063-02 1 引言 随着人类对自然生态美的推崇与渴求,公路项目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日益受到政府和公众的关注,在环境评价段及时发现公路项目可能造成的生态影响,并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避免生态破坏问题,才能更好地促进公路建设运营和生态环境之间的和谐统一发展,从而发挥公路建设事业的正面积极作用。 2 环评概念中的生态影响 生态系统简称ECO,是ecosystem的缩写,指在自然界的一定的空间内,生物与环境构成的统一整体,在这个统一整体中,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并在一定时期内处于相对稳定的动态平衡状态。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生态环境》(HJ19-2011)对生态影响进行了定义:生态影响是指经济社会活动对生态系统及其生物因子、非生物因子所产生的任何有害或有益的作用,影响可划分为不利影响和有利影响,直接影响、间接影响和累积影响,可逆影响和不可逆影响。根

沈阳绕城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国环评证甲字第1504号 沈阳绕城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 环境影响报告书 (简本) 沈阳环境科学研究院 二O一O年九月

1 线路走向 沈阳绕城高速公路全长81.887km。北环起点位于北李官互通立交,终于王家沟互通立交(与京哈高速沈阳至铁岭段相接),全长30.2km。东环起点位于王家沟互通立交,终于石庙子互通立交,全长10.8km。南环起点位于石庙子互通立交,终于金宝台互通立交,全长29.1km。西环起点位于金宝台立交(与沈海高速沈阳至大连段相接),终于北李官互通立交,全长11.787km。 2工程主要经济技术指标 本项目为81.873公里高速公路扩建工程,其中六车道14.3公里(含过渡段),八车道67.6公里,全线设互通立交23处。拟建公路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见表1。

3环境影响评价概况 3.1主要评价内容 (1)总论 (2)工程概况 (3)项目建设地区环境现状 (4)污染因子的识别和评价因子的筛选 (5)社会环境影响评价 (6)生态环境影响评价 (7)景观影响评价 (8)大气影响预测 (9)声环境影响评价 (10)水土保持措施及评价 (11)水环境影响预测 (12)固体废物环境影响分析 (13)事故污染风险分析 (14)公众参与 (15)清洁生产 (16)环境管理与监测计划 (17)环境经济损益分析 3.2评价程序 本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程序如图1所示。

图1 评价程序

3.3工程分析 拟建高速公路施工期的环境污染因素主要是交通噪声、社会经济影响以及生态破坏等。影响来源与环节主要是工程征地拆迁、材料堆放及运输、施工机械和运输车辆产生噪声,大风天气引发扬尘。 项目运营期的环境污染因素主要是声环境、大气环境、固体废弃物、环境风险等,对环境产生影响的来源与环节主要是车辆行驶产生的噪声及排放的尾气,道路车辆运输材料散落及有害物质运输事故等。 4环境质量现状 4.1社会环境 本项目直接影响区为沈阳市核心区。 2009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359亿元,比上年增长14.1%,其中第一、二、三产业分别增长7.3%、16.1%、12.6%。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017.5亿元,增长19.1%;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676亿元,增长22.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778.6亿元,增长18.1%;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54.1亿美元,增长2.3%;出口总额35亿美元,下降15%;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320.2亿元,增长10%;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560元,增长9.1%;农民人均纯收入9129元,增长14%;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 3.2%以内;居民消费价格下降0.1%;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下降4.5%;二氧化硫排放总量减少4.5%,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减少3.2%。 4.2自然环境 (1)地形地貌 设计带地貌类型较简单,可分为冲洪积平原和微丘陵两个单元,冲洪积平原地貌,地势较平坦,地面标高介于40~80m之间。微丘陵地貌,地势略有起伏,地面标高介于100~140m之间。 (2)气候 沈阳市地处中纬度,属于北温带半湿润季风型大陆性气候。年平均气温8.4℃;采暖季平均气温-4.8℃。其中一月份平均气温最低(-11.0℃);非采暖季平均气温17.8℃,七月份平均气温最高(24.7℃)。年降水量690.3mm,降水多集中在非采暖期的七、八两月,并以七月份的平均降水量为最大(165.5mm);采暖期各月平均降

高速公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目录 1.总论 (4) 1.1.评价目的 (4) 1.2.评价依据 (4) 1.3.评价预测年限、评价等级及评价范围 (5) 1.4.评价标准 (6) 1.5.评价因子及环境保护目标 (7) 2.工程分析 (9) 2.1.项目概况 (9) 2.2.路线走向及主要控制点 (9) 2.3.建设规模及主要技术指标 (9) 2.4.主要工程量 (11) 2.5.材料来源与运输 (13) 2.6.交通量预测 (14) 2.7.投资估算 (17) 2.8.工期安排及工程进度 (17) 2.9.工程污染源分析 (17) 3.区域环境概况 (20) 3.1.自然环境 (20) 3.2.生态环境 (28) 3.3.社会环境 (29) 3.4.相关城镇规划 (31) 4.声环境质量现状监测与评价 (32) 4.2.环境空气质量现状监测与评价 (33) 5.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37) 5.1.声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37) 5.2.环境空气影响预测与评价 (45) 5.3.生态环境影响评价 (61)

5.4.社会经济环境影响评价 (62) 6.收费站环境影响分析 (64) 6.1.收费站概况 (64) 6.2.收费站 (64) 6.3.影响分析 (64) 7.环境保护措施论证及对策建议 (65) 7.1.施工期环境保护措施 (65) 7.2.营运期环境保护措施论证 (67) 8.环境经济损益分析 (70) 8.1.环保投资经济损益分析 (70) 8.2.环境效益 (71) 8.3.社会效益 (71) 9.环境保护管理与监测计划 (73) 9.1.环境管理计划 (73) 9.2.环境监测计划 (73) 9.3.“三同时”一览表 (73) 10.公众参与 (74) 10.1.目的与意义 (74) 10.2.方式 (74) 10.3.调查结果 (74) 10.4.调查结果分析 (75) 11.结论与对策建议 (77) 11.1.结论 (77) 11.2.对策建议 (80)

JTJ005-96 公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规范

公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规范(试行) (JTJ005-96) 1总则 1.0.1本规范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办法》和《交通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办法》的有关要求制定。 1.0.2本规范适用于汽车专用公路及其它有特殊意义公路的新建、改建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 1.0.3为了加强公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管理,统一评价范围、评价标准、评价内容和评价方法,保证环境影响评价质量,特制定本规范。 1.0.4公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程序见附表1。 1.0.5公路建设项目环境要素识别和评价因子筛选,宜用环境影响矩阵筛选方法,见附表2。 1.0.6高速公路、一级公路和经过水源保护区、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文物古迹保护区、经济林带、大中城市的二级汽车专用公路,以及有特殊意义的公路,应编制《公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大纲》和《公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其格式和内容要求及印刷规格见附录A1、A2。环境要素筛选认为必要时,应增设单项环境影响评价报告。 1.0.7对于公路建设规模较小,沿线环境状况比较简单的二级汽车专用公路及其它有特殊意义的公路,可只编制《公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其格式和内容要求及印刷规格见附表A3。 1.0.8评价分为现状评价和预测评价,预测年限取公路竣工投入营运后第7年和第15年。 1.0.9本规范按现行国家标准编制,当新的国家标准颁布后,自动替换。 2社会环境影响评述 2.1社区发展的影响 2.1.1 评述范围:应是建设项目沿线的实际影响范围。当实际影响范围难以确定时,宜用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中所规定的直接影响区域作为实际范围。 2.1.2 评述内容:社区概况、人口结构、经济发展、路线对两侧交往的阻隔等。 2.1.3 社区现状调查及影响分析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公路报告书4

第一章总论 1.1 评价目的 公路建设是一项对社会、经济影响深远的开发性活动,其施工建设和通车运营将对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产生很大影响,必须妥善处理项目实施和保护环境的相互关系。 本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旨在: ⑴定性或定量地对沿线社会、经济、环境现状和未来影响的范围和程度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价,从环境保护角度对公路改造的可行性进行论证。 ⑵提出优化环境的、切实可行的环保措施和对策,反馈于工程设计和施工,以最大限度地减少或减缓工程建设造成的负面环境影响。 ⑶对该项目施工期、营运期环境管理提出实施计划,并为沿线经济发展、城镇建设和环境规划提供辅助信息和科学依据。 1.2 编制依据 ⑴《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12.26); ⑵《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1991.6.29); ⑶《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1998.8.29); ⑷《基本农田保护条例》(1998.12.27); ⑸《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1996.10.29); ⑹《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1996.5.15); ⑺《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1995.12.29); ⑻《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1995.10.30); ⑼《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路法》(1997.7.3); ⑽《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253号,1998.11.18]; ⑾《交通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办法》[(90)交通部第17号部长令]; ⑿《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HJ/T2.1~2.3-93,HJ/T2.4-1995,HJ/T19-1997,国家环保局]; ⒀《关于公布<建设项目环境保护分类管理名录>(第一批)的通知》〖国家环

(完整版)环评报告书编制要求汇总

环评报告书编制要求 一、章节设置及要求 前言 简要说明建设项目的特点、环境影响评价的工作过程、关注的主要环境问题及环境影响报告书的主要结论。 1、总则 1.1编制依据:包括建设项目应执行的相关法律法规、相关政策及规划、相关导则及技术规范、有关技术文件和工作文件,以及环境影响报告书编制中引用的资料等。 1.2评价因子与评价标准:分现状评价因子和预测评价因子,环境质量标准、排放标准、其他标准及具体限值 1.3评价工作等级及评价重点:各专项评价工作等级,重点评价内容 1.4评价范围及环境敏感区:以图表形式说明评价范围和各环境要素的环境功能类别或级别,各环境要素环境敏感区和功能及其与建设项目的相对位置关系等 1.5相关规划及环境功能区划:附图列表说明建设项目所在城镇、区域或流域发展总体规划、环境保护规划、生态保护规划、环境功能区划或保护区规划等 2、建设项目概况与工程分析 3、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 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环境质量、区域污染源(最新信息) 4、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预测时段、预测内容、预测范围、预测方法及预测结果,根据环境质量标准或评价指标对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进行评价 5、社会环境影响评价 包括征地拆迁、移民安置、人文景观、人群健康、文物古迹、基础设施(如交通、水利、通讯)等方面的影响评价

6、环境风险评价 根据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识别、分析情况,给出环境风险评价后果、环境风险的可接受程度,从环境风险角度论证建设项目的可行性,提出具体可行的风险防范措施和应急预案 7、环境保护措施及其经济、技术论证 明确建设项目拟采取的具体环境保护措施。结合环境影响评价结果,论证建设项目拟采取环境保护措施的可行性,并按技术先进、适用、有效的原则,进行多方案比选,推荐最佳方案 按工程实施不同时段,分别列出其环境保护投资额,并分析其合理性。给出各项措施及投资估算一览表。 8、清洁生产分析和循环经济 9、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 根据国家和地方总量控制要求、区域总量控制的实际情况及建设项目主要污染物排放指标分析情况,提出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提标建议和满足指标要求的环境保护措施。 10、环境影响经济损益分析 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所造成的经济损失与效益分析结果,提出补偿措施与建议 11、环境管理与环境监测 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情况,提出设计、施工期、运营期的环境管理及监测计划要求,包括环境管理制度、机构、人员、监测点位、监测时间、监测频次、监测因子等 12、公众意见调查 给出采取的调查方式、调查对象、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信息,拟采取的环境保护措施、公众对环境保护的主要意见、公众意见的采纳情况等 告知信息:建设项目概况、主要的环境影响、影响范围和程度、预计的环境风险和后果、拟采取的主要对策措施和效果等。

某有限公司环境影响报告书

1 总论 1.1 项目由来 1,3-丙二醇(PDO)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可作为有机溶剂应用于油墨、涂料、润滑剂、抗冻剂等行业,还可用作药物合成中间体。其最主要的用途是作为聚合体单体合成性能优异的高分子材料。1,3-丙二醇可以替代乙二醇,1,4丁二醇和新戊二醇等中间体用于生产多醇聚酯及作为碳链延伸剂。其与苯二甲酸合成的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酯(PTT),显示了比乙二醇、丁二醇为单体合成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ET)、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酯(PBP)等更优良的性能,被认为是一种兼具PET的高性能和PBT的易加工性的新型聚酯材料。 目前,世界围对聚酯的需求十分旺盛,生产及消费量逐年递增,使得对原料二元醇的需求量也持续增长。 省辰能生物工程从2002年8月开始至2003年9月止对已基本完成1,3-丙二醇项目的工业试验,验证了清华大学的二步发酵法工艺技术。专家认为,生物发酵法生产1,3-丙二醇,与化学合成法(环氧乙烷法、丙烯醛法)相比,具有利用可再生资源、设备装备简便、操作条件温和、环境友好、大大降低成本等先进性。本项目的建设将会大大推进我国的发酵法生产1,3-丙二醇这一领域的竞争能力,有利地促进我国发酵行业、合成纤维行业以及纺织业地发展。 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于2001年6月30日作了关于省电力开发公司发酵法生产1,3-丙二醇高技术产业化示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批复,文号为计高技[2001]1912号。 拟建项目选址于肇东市西面高新技术开发区。生产能力2500t/a。 受省辰能生物工程的委托,省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承担了该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在现场调查及资料调研的基础上,编制了该项目的环境影响报告书,现提交主管部门及专家审查。 1.2 编制依据

公路建设项目声环境影响评价doc

公路建设项目声环境影响评价 内容摘要:本文以大庆市让胡路至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公路扩建工程为例,对公路建设施工期和营运期的噪声环境分阶段进行了影响预测,并根据预测结果,提出相应的防治对策。 0 前言 公路建设项目环境噪声影响评价包括施工期和运营期两部分评价内容。公路运营期的交通噪声影响是长时间而且是比较严重的,是评价的重点,应做详细的论述、分析和预测并作评价;应提出噪声污染治理的措施或建议。目前公路交通噪声影响范围为公路中心线两侧各200m,噪声影响评价是通过对现有高速公路两侧噪声影响的调查,采用交通噪声预测模型,对高速公路交通噪声进行预测,将交通噪声预测值与声环境背景值叠加,预测本项目公路沿线两侧代表性敏感点(居民区、学校、医院等)的噪声环境,对有可能产生声污染的路段应提出处理措施或建议。 1 施工期声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1.1评价范围与评价标准 根据交通部 JTJ005-96《公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规范(试行)》的规定,公路施工噪声影响评价范围是指拟建公路施工场外缘l00m,料场l00m以及公路两侧和混凝土搅拌机周围 50m处。由于我国目前尚未制定公路施工噪声限值标准,只能参照 GB12523-90《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标准进行评价,该标准对不同施工阶段作业所产生的施工噪声在其施工场界的限值详见表1-1。 表1-1 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标准单位: dB(A)

1.2 施工期噪声类比监测 公路施工期噪声虽然是暂时的、线型流动的,但也将持续几年的时间。因此公路施工期是对环境影响比较大的一个时期,公路施工可分为清理理线路、修筑路面几个时期,每个阶段使用的机械不同,产生的噪声也不一样。由于本项目尚未开始施工建设,所以施工期噪声只能采用类比监测的方式来完成。根据吉林省环保所在洮白公路环评时在洮白公路施工现场进行现场监测,具体常用施工机械设备在作业期间产生的噪声值祥见表1-2。 表1-2公路建设中各种常用施工机械噪声值一览表 表1-3 拌合场噪声监测结果单位: dB(A) 表1-4施工场地噪声监测结果单位:dB(A)

公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规范

公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规范 (试行) JTJ005-961 总则、1.0.1 本规范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办法》和《交通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办法》的有关要求制定。1.0.2 本规范适用于汽车专用公路及其它有特殊意义公路的新建、改建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1.0.3 为了加强公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管理,统一评价范围、评价标准、评价内容和评价方法,保证环境影响评价质量,特制定本规范。1.0.4 公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程序见附表 1。1.0.5 公路建设项目环境要素识别和评价因子筛选,宜用环境影响矩阵筛选方法,见附表 2。1.0.6 高速公路、一级公路和经过水源保护区、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文物古迹保护区、经济林带、大中城市的二级汽车专用公路,以及有特殊意义的公路,应编制《公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大纲》和《公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其格式和内容要求及印刷规格见附录 A1、A2。环境要素筛选认为必要时,应增设单项环境影响评价报告。1.0.7 对于公路建设规模较小,沿线环境状况比较简单的二级汽车专用公路及其它有特殊意义的公路,可只编制《公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其格式和内容要求及印刷规格见附表 A3。1.0.8 评价分为现状评价和预测评价,预测年限取公路竣工投入营运后第 7 年和第 15 年。1.0.9 本规范按现行国家标准编制,当新的国家标准颁布后,自动

替换。2 社会环境影响评述2.1 社区发展的影响2.1.1 评述范围:应是建设项目沿线的实际影响范围。当实际影响范围难以确定时,宜用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中所规定的直接影响区域作为实际范围。2.1.2 评述内容:社区概况、人口结构、经济发展、路线对两侧交往的阻隔等。2.1.3 社区现状调查及影响分析 2.1.3.1 调查建设项目沿线的社区划分(以县或地、市为单位)、隶属管辖、地理位置、社区面积,评述建设项目对其影响。 2.1.3.2 调查社区人口结构及影响分析 1. 调查社区内的人口分布、数量、劳力、文化结构及人口自然增长率。 2. 评述建设项目对文化结构及劳动者就业的影响。 2.1.3.3 调查社区经济发展及影响分析 1. 调查建设项目沿线工农业生产总值、国内生产总值、第三产业产值、年出口总额、粮食年产量等主要经济和产品指标,并计算其人均占有量,与该地区所在省(区)的人均占有量进行比较,评价其发展水平。 2. 评述建设项目对社区主要经济指标和产品产量的影响。 2.1.3.4 评价路线对两侧交往阻隔的影响 1.调查人口居住分布、土地隶属状况、交往道路状况。 2.评述路线两侧对交往阻隔的影响,提出交往通道设置建议。2.1.4 评价因路线布设对社会环境可能产生的影响,应提出降低或消除不利影响的方法和措施。2.2 居民生活质量和房屋拆迁的影响2.2.1 评述范围:同本规范2.1.1 条。2.2.2 评述内容:居民生活收入、公共卫生、文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