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教育技术学研究方法参考

教育技术学研究方法参考

教育技术学研究方法参考
教育技术学研究方法参考

徵育技术样为霓方该(上)

掌握科学研究方法的意义?有助于我们揭示和发现教育技术中客观存在的、真实的、精确的现象与关系;

?有助于我们对教育技术中的事实材料进行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等加工、整理,从而找出正确地或近似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之间本质联系的规律:

?有助于我们把概念、规律经过思维加工,构成严密的知识系统,从而能对客观事物现象进行解释、控制和预测。

2

教育技术学研充方次?教育技术学研究方法概述

?教育技术学中常用的研究方法

?如何进行教育研究设计

?调査研究方法的运用

?研充论文的撰写与评价

3

什么是科学研究?

科学研究指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针对理论与实践中存在的问题,采用适当的研究方法,收集与分析数据,对所提出的假设进行验证(证明或证伪),进而得出结论的一种创造性的认识活动。

4

5 ?科学研究的标志性特征: /理论指导(研究的理论基础): /

实际问题(研究的对象,通常以现象的形式存在): /假设(对问题所做的假想性的回答);

/方法(途径):

/数据(材料);

/分析(寻找原因和规律);

教育技术学研究方法

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1、现代远程教育概念图。 图1

图2 2、立项理由。 资源不够 开展远程教育除构建现代化的远程教育教学信息传输及反馈网络外,适合学生远程学习的多种媒体学习材料也是一个十分关键的因素。从试点的情况看,在这方面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比较大的问题,表现在专业很少、课件很少、质量很差、重复开发。可以说,教学资源匮乏是目前制约远程教育发展的主要矛盾。实践证明,开发制作高质量、内容丰富、适于网络远程学习及可供全国共享的教学资源,是一项艰巨的系统工程。甚至可以说在某种程度上,搞好资源建设要比建立信息传输基础设施困难得多。 为了更好地协作和交流,资源建设必须要有统一规划,2000年5月教育部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建设委员会发布了《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建设技术规范(试行)》,为统一协调全国现代远程教育资源的建设提供了共同的标准。初期为资源建设投资1亿元,包括:实施新世纪网络课程建设工程,2001年年底前,用2000万元建设200门网络课程,这些课程要具有较好的交互性、自主性、协作性、开放性、共享性;三库建设,即用2000万元建10个左右库(如案例库、素材库、习题与试题库),为学校和教师制作网络课程提供素材;组织开发重重大教育软件,支持高校远程教育发展。当然仅仅靠这些是远远不够的,特别是对照“构筑知识经济时代人们终生学习体系”的目标来说更是相距较远。 这就需要所有开展现代远程教育的学校在教育部的统筹指导下,在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库的建设中注重做好以下工作:宏观规划分工,由各地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统筹规划,根据各个学校的特色和优势,承担相应的教育资源建设;区域联合优势互补,实现硬件设备和技术资源的共享;重视现有资源的二度开发;不同载体资源相结合开发,多种载体的远程教育资源建设齐头并进;加强共享合作,发挥远程教育资源库的最大效益。

教育技术学研究方法复习题

第1章教育技术学研究方法概述 1、教育技术研究中,运用科学的研究方法去建立科学理论的任务是什么? 答(要点):(1).形成一些科学的概念、定义和命题。 (2).做出基本关系的判断,形成原理、定理、定律、原则。 (3).形成一个有层次的结构理论体系。(4).进行科学的预测和控制。 2、科学理论及其特征 科学理论是以科学的方法所获得的一套有组织的系统知识,其目的是为了对客观事物现象进行解析、控制和预测 1)、客观真理性:科学理论的内容必须是正确反映客观事物本质及其规律性的知识2)、全面性:全面性就是指科学理论应能全面地反映客观事物 3)、逻辑系统性:科学理论是一个概念体系,是系统化了的知识,是将科学研究中所获得的事实材料,经加工整理、分析,采用概念、判断、推理等形式准确地表达出来的知识体系 第2章教育技术的研究设计 1、科学研究课题中的所有成分都是未知的 2、系统抽样方法是一种等间隔法的基本抽样;系统抽样方法是一种基本抽样方法 3、实验的外在效度:实验的外在效度指实验结果的可推论性,即代表性问题,表示实验结果是否适合于推广应用,能否做到对同类事物现象做解析、预测和控制。 4、什么是因变量?具有哪些特征? 答(要点):又称应变量或依变量,它是随着自变量的变化而变化的,是研究者打算观测的变化因素。它具有如下的特征 (1)它必须是跟随自变量的变化而变化的因素,或对自变量做出响应的; (2)它是根据需要,有待观测的因素;(3)它是能够以某种反应参数来表征的可测量因素 5、什么是假设?科学的假设应具备哪些特点? 答(要点):假设是对选题提出的问题做假想性的回答,根据这种回答建立有关变量关系的陈述。 特点:(1).假设具有推测的性质;(2).假设具有事实和科学知识的基础; (3).假设是人们认识、接近客观真理的方式 6、什么是研究方案?研究方案的制定主要包括哪些内容? 答(要点):研究方案就是针对要进行研究的范围提出问题,并拟定解决办法,以及为解决问题而需要的人员、预算和日程的一种研究计划书。(4分) 麦克山提出的研究方案制定的内容包括: A.研究问题 (1)问题的简述;(2)本研究的重要性; (3)列出所要进行检验的假说或要解答的特殊问题。 B.研究目的:列出本研究要达到的目的和具体的目标。 C.其他有关研究的概述 (1)引述前人有关的研究(最好列举5人以上的研究); (2)讨论本研究与他人的研究之间的关系;(3)本研究与他人的研究不同的地方。 D.研究步骤 (1)总体来源,样本数目,抽样设计。若采用实验法,要说明实验组、控制组的构成; (2)资料搜集途径,资料的类型,搜集的方法,若用问卷调查,要说明调查的地点 (3)实验设计、模式和采用这种方法的理由; (4)资料分析,资料分析的数学方法的选择及其他分析方法的使用; (5)预期结果。 E.研究的日程进度 F研究人员 把从事研究的主持人及有关成员的姓名、学历简列出来。

教育技术学研究方法作业2

教育技术学研究方法课程作业2 一、课题一般分为哪些类型?如何确定一个研究课题? (一)课题的类型 按不同的角度分类,一般性的研究课题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按研究的目的分类 (1)描述性课题 描述性课题是以描述、研究社会现象的具体情况、发现新特点、新规律为目的。它是最基本的研究课题,难度比较小,层次也比较低。 (2)因果性课题 因果课题是以解释两种或两种以上社会现象之间的因果关系为目的,主要回答“为什么”、“怎么办”。难度较大,层次也较高。 (3)预测性课题 是指在清楚社会现象关系的基础上,对事物的发展趋势和状况进行预测。其对实际工作可起指导作用。难度最大,层次最高。 2.按题目的成果分类 (1)理论性课题 理论性课题的研究成果主要是对某些教育观念、教育思想等进行分析,探索教育规律、教学方法,解释教学现象的本质。其研究成果一般具有广泛的指导意义。 (2)应用性课题 应用性课题是为了解决教育教学或社会实践中遇到的困难、问题,其最终成果是对这一问题和困难的具体解决方案或对策。 (3)综合性课题 当一个课题既涉及了理论性又涉及了应用性等多方面,便称之为综合性课题。 3.按题目的性质分类 (1)探索性课题 探索性课题主要是指前人没有解决的问题或尚未涉及的领域或问题,研究成果能填补理论或技术上的空白。 (2)发展性课题 发展性课题是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延伸和拓展、修正或完善已有理论。 (3)争鸣性课题 争鸣性课题是指针对当前一些众说纷纭,暂无定论的问题的研究,最好能提出自己与众不同的观点或看法。 (二)如何确定一个研究课题 要确定一个研究课题,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策略和方法步骤。 选题的思维策略: ●研究者感兴趣的问题 ●教育工作实践中的问题 ●理论学习及查阅研究文献 ●各级政府的教育研究规划 ●借用、移植临近学科的研究成果 ●与同行切磋讨论 选题的原则: 1.需要性原则

何克抗《教育技术学》课后习题及详解(教育技术的发展历史)【圣才出品】

第2章教育技术的发展历史 1.什么是从技术的两个发展方向和三个发展阶段来研究教育技术发展历史的概况和特点? 答:(1)从技术的两个发展方向和三个发展阶段分析,教育技术历史的发展概况是: ①从技术的两个发展方向来把握教育技术的内涵 教育技术是技术的子范畴,从技术角度来看,教育技术应该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物化形态的教育技术与观念形态的教育技术,它们构成了教育技术发展的两个主要方向。实际上,这与教育技术发展史上的“媒体论”和“过程论”的观点相对应,而且涵盖了教育技术发展中出现的两个核心概念,视听媒体和系统方法,它们分别代表了物化形态的教育技术和观念形态的教育技术。这两个并行的发展方向此起彼伏,互相影响,互相促进,融合起来构成了教育技术学。 ②从技术的三个发展阶段来把握教育技术发展概况 在人类文明史上,技术的发展经历了三个大的发展阶段,即以手工技术为基础的技术体系;不论技术发展处于哪个阶段,它都包含物化技术和观念技术两方面内容。由于教育技术的发展起源于技术在教育中的运用,所以可根据技术发展的三个阶段将教育技术的发展也划分为三个阶段:以手工技术为基础的教育技术体系;以机电技术为基础的教育技术体系和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教育技术体系,并根据各个阶段的特点分别简称为传统教育技术、视听媒

体教育技术和信息化教育技术。 (2)从技术的两个发展方向和三个发展阶段来看,教育技术发展历史的特点如下: ①以手工技术为基础的教育技术体系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历程。这个时期的教育技术主要是指教育者的言语技巧和教学技能以及黑板、粉笔、图片、模型、实物等的运用。 ②视听媒体教育技术是以各种视听教学媒体的使用为标志,初期只重视硬件的使用,后来逐渐重视软件的开发和应用。在视听媒体物化技术飞速发展的同时,观念形态的技术也取得辉煌的成绩,教育技术中的“过程论”的观点逐渐形成。这阶段的教育技术的领域既包括媒体又包括系统方法。 ③信息化教育技术主要是指微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和通讯技术为基础,以信息处理为核心,并更加注重对人的作用。与第二个阶段相比,这个阶段教育技术有以下重要特点:a.信息化教育技术是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为主要标志。 b.教育技术直接用于促进学习,而不仅仅是辅助教学;除了传统的教学设计外,还要考虑基于信息技术和建构主义理论的以学为中心的教学设计。 c.教育技术在企业培训方面有愈来愈强烈地应用需求。 2.美国教育技术的发展对我国教育技术的发展有哪些启示? 答:美国教育技术产生最早,发展脉络清晰完整,在世界上影响也最大,其他国家均以美国的教育技术理论模式为借鉴。我国教育技术起步比较晚,且源于欧美的视听教育。在发展的过程中需要借鉴其他国家的经验,积极吸取有益的理论成果。 美国教育技术的发展对我国教育技术发展的启示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教育技术学理论考试重点复习版

第一讲教育技术学概述 教育技术:教育技术是人类在教育活动中所运用的一切手段/工具和方式/方法的总和。教育技术本质是科学知识或其它系统知识在教育活动中的应用, 教育技术目的是提高教学效率、促进学生学习理解(优化教与学的过程)。 教育技术学:教学技术是对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进行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和实践。 教育技术的类型1.物化形态的技术(有形技术)2.智能形态的技术(观念技术)。 教育技术的研究对象是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 第二讲多媒体技术与多媒体素材 多媒体技术:多媒体技术是指对文字、图像、音频、视频、动画等多种媒体的信息通过计算机进行交互综合处理的技术。 媒体的分类(1)感觉媒体。(2)表示媒体。(3)表现媒体。(4)存储媒体。(5)传输媒体。 多媒体素材的类型1)文本素材。常见格式为doc、txt、rtf等2)图像素材。3)音频素材。4)视频材料。对于人眼来说,若每秒钟播放24帧到30帧就能够产生平滑连续的画面效果。5)动画素材。动画通过连续播放一系列画面(通常8帧/秒以上),造成连续变化的图画感觉,是对事物运动、变化过程的模拟。 第三讲教育技术的发展历史 国际教育技术的发展简史:(1)直观教学(17世纪-19世纪末)夸美纽斯《世界图解》,直观形象;(2)视觉教学(19世纪末-20世纪初)霍本,利用视觉材料作辅助,以使学习经验较为具体化 (3)视听教学(19世纪末-20世纪初期)主要技术史有声电影、广播、电视、录像等技术。(4)教育传播系统(20世纪20年代-20世纪40年代末到60年代初)芬恩;(5)教育技术(20世纪60年代中期至今)技术包括计算机技术、互联网技术等。 第四讲没有 第五讲教育技术学理论基础——学习理论 学习理论:揭示人类学习活动的本质和规律,解释和说明学习过程的心理机制,指导人类学习,特别是指导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教学行为的心理学原理或学说。 学习理论课分为 1)行为主义学习理论。代表人物有华生、桑代克、斯金纳等人。 2)认知主义学习理论。代表人物有苛勒、布鲁纳、奥苏伯尔和加涅等人。3)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学代表人物皮亚杰、维果斯基等人。4)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一)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学习的三大原理。(1)准备律。(2)练习律。(3)效果律。(二)认知主义学习理论(三)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建构主义认为“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中的四大要素或四大属性。(四)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第六讲教育技术学的理论基础 教学理论是以一定的学习理论为基础的关于“如何教”的处方性和规范性的理论。 基于行为训练的教学1.示范-模仿教学法。该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四个基本程序:(1)定向。(2)参与性练习。(3)自主练习。(4)迁移。2.程序教学法。程序教学的五条基本原则: a小步子原则: b积极反应原则: c及时强化(反馈)原则: d自定步调原则: e低错误率原则: 基于知识传递的教学 1.加涅“九大教学事件”(1)引起学习注意。(2)明确学习目标. (3)回忆相关旧知。(4)呈现教学内容。(5)提供学习指导。(6)引发行为表现。(7)提供信息反馈。(8)评估行为表现。(9)强化保持与迁移。2.赫尔巴特“五段教学法”:(1)预备;(2)呈现;(3)联系;(4)统合; (5)应用。基于问题解决的教学1.杜威的“五步教学法”(1)困难(2)问题(3)假设(4)验证(5)结论2.发现教学法。 传播是人类社会普遍存在的信息交流的社会现象,是由传播者运用适当的媒体,采用一定的形式向接受者进行信息传递和交流的一种社会活动。

教育技术学研究方法基础(期末复习版)

教育技术许研究方法基础 第一章教育技术学研究方法概述 本章重点: 1.教育技术学研究方法的概念 2.科学研究方法的特征 3.教育技术学研究方法的作用 4.教育技术学的研究内容 (一)教育技术学研究方法 人们为了深刻认识应用教育技术进行教育传播的过程和现象而采用的的途径、手段和工具等。 特点:是一门方法论科学。 研究对象:应用教育技术进行教育传播活动的基本理论、规律、方法和工具。 (二)科学研究方法的特征 1、程序化 做出判断得出结论 2、客观性 科学的研究方法是建立在客观事实基础之上的,重视科学事实的搜集。 3、数量化 科学的研究方法注重收集具有数量特征的资料数据,并用数学的方法进行分析和处理。 4、现代技术手段的运用 科学的研究方法能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成就进行资料的记录、呈现、分析和处理。(三)教育技术学研究方法体系(理论方法、经验方法和系统科学方法) 1.经验方法之文献研究法 有关专业文摘、索引、工具书、光盘及Internet教育信息资源等文献的检索以及鉴别文献真伪、发挥文献价值与创造性地利用文献的方法。 2.经验方法之社会调查法 人们有目的、有意识地对社会现象进行考察,从中获得来自社会系统各要素和结构的直接资料的一种方法。 3.经验方法之实地观察法 研究者有目的、有计划地运用自己的感觉器官或借助科学观察仪器,直接了解当前正在发生的、处于自然状态下的社会现象的方法。 4.经验方法之实验研究法

实验者有目的、有意识地通过改变某些社会环境的实践活动来认识实验对象的本质及其规律的方法。 A.理论方法之数学方法 忽略研究对象的其他特征,用数学工具对研究对象进行一系列量化的处理,从而做出正确的判断或说明,得到以数字形式表述的结果。 B.理论方法之思维方法 是人们正确进行思维和准确表达思想的重要工具。 最常用的科学思维方法包括:归纳演绎、类比推理、抽象概括、思辨想象、分析综合等。 (I).系统科学方法 系统科学理论“老三论”(控制论、信息论、系统论)和“新三论”(耗散结构论、突变论、协同论)为教育技术学科的研究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四)教育技术学的研究任务 教育技术学的研究任务就是以应用教育技术进行教育传播研究活动的过程和资源为对象,通过科学的研究方法,揭示科学事实、探索规律,建立系统理论,以期能对教育技术应用的资源和过程做出科学的解释、控制和预测。 1、揭示和发现科学事实 2、探求科学规律 3、建立和发展科学理论 (五)教育技术学研究方法的作用 1、促进教育技术学科的形成和发展 2、规范教育技术学科研究 3、丰富教育技术学科内容 4、推广运用教育技术成果 (六)教育技术学的研究内容 设计、开发、运用、管理、评价 第二章教育技术的研究设计 本章重点: 1.研究假设的建立 2. 研究变量的确定 3.教育技术学研究方案的撰写 (一)研究课题的选择 科学研究是不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任何一项科学研究,都必须选择并确定研究的中心问题。 研究课题的选择是科学研究的起点,是整个科研工作中具有战略意义的一步。

教育技术学十位国内外著名专家

国内外教育技术专家 1、南国农(西北师范大学) 教授,博导,现任教育技术与传播学院、网络学院名誉院长,国家级学术刊物《电化教育研究》杂志主编,中国教育技术协会顾问,西北五省电教协会理事长,甘肃教育学会会长,甘肃省政协常委等职务。 主要研究方向:电化教育、现代教育技术原理 详细资料: 1943年毕业于前国立中山大学教育专业,1947年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育研究院攻读比较教育与视听教育专业,获硕士学位。1953年任教国立西北师范大学教育系,1978年以来,致力于我国电化教育的理论研究和教学实践。著作甚丰, 主编我国第一本《电化教育学》《电化教育学》和《电化教育研究》杂志,是当代知名的电化教育专家,在全国电化教育界享有崇高威望。科研方向是:电化教育理论,教育传播学和电化教育试验研究等。南先生曾于1992年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008年获得甘肃省教学名师奖,2010年获“中国教育技术事业杰出贡献奖”,2010年获“情系陇原、献身教育”特别荣誉奖,2011年获得全国教育科学研究终身成就奖等。 成就: 1978年以来,电化教育重新起步,南先生、萧先生一起从理论和实践上竖起电化教育这面大旗,使电化教育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大发展。 1978年,将电化教育赋予了教育的身份进入教育学。 1979年——1982年,在西北师范大学举办了电化教育研讨班,被誉为中国电化教育的“黄埔军校”。 1980年,创办《电化教育研究》杂志,该杂志成为电化教育的理论阵地。 1983年,在华南师范大学创办新中国第一个电化教育本科专业。 1984年——1990年,担任全国电化教育课程教材编审组组长,该组现为中国教育技术协会,先后担任该协会的负责人有南国农、顾明远、何克抗、徐福荫。1990年以后,担任中国教育技术协会顾问等职。 代表作品: 《电化教育基础》 《电化教育学》 《教育传播学》 《信息化教育概论》 《中国电化教育(教育技术)史》 2、何克抗(北京师范大学) 教授,博导,现任北京师范大学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所所长。我国一位教育技术学博士生导师。北京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院教授、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所所长,现为东北师范大学荣誉教授(终身教授)。长期从事教育技术理论与应用研究(特别是基于Internet的网络教育应用研究)。 主要研究方向:计算机应用、中文信息处理、教育技术基本理论、信息化教育、教学系统设计。 详细资料:

12春《教育技术学》作业与答案

12春《教育技术学》作业1 试卷总分:100 测试时间:-- 单选题 一、单选题(共20 道试题,共100 分。) 1. 教育技术具有教育和技术双重特性。一方面教育技术的核心内容是教育,服务的实践领域是教育;同时另一方面它又是教育范畴中的一个特定领域,是(A)。 A. 在教育中引入科学技术的研究、开发与应用,在教育活动中所采取的一切技术手段和方法的总和 B. 在教育中使用计算机人工智能,开展计算机辅助教学 C. 采用视听教育的方法进行教学活动 D. 对教学设计的评价 满分:5 分 2. 静态视觉图像中,(B)结构给人以庄严、宏伟、尊严和刚强的感觉 A. 横线结构 B. 垂直结构 C. 斜线结构 D. 曲线结构 满分:5 分 3. 下列各项中,不属于教育传播环境的是(D) A. 校园环境 B. 教室环境 C. 人际关系 D. 教师 满分:5 分 4. 教育技术包括物化形态的和(B)的技术。 A. 精神形态 B. 智能形态 C. 神化形态 D. 物质形态 满分:5 分 5. 下列教学方法在实践的发展中与教育技术的形成无关的是(D) A. 视听教学的发展 B. 程序教学发展 C. 系统化设计教学的发展 D. 学科教学的发展 满分:5 分 6. 下面哪项不属于程序教学的原则?(D) A. 小步子原则 B. 自定步调原则 C. 及时强化原则 D. 引起注意原则 满分:5 分 7. 下面哪项不属于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的教学?(D) A. 随机通达教学 B. 抛锚式教学 C. 支架式教学 D. 程序式教学 满分:5 分 8. 我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包括教学人员、(B)和技术人员三个部分。 A. 服务人员 B. 管理人员 C. 执行人员 D. 监督人员 满分:5 分 9.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核心是(C) A. 合作学习 B. 意义学习 C. 数字化学习 D. 自主学习 满分:5 分 10. 教育技术的研究内容包括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的设计、开发、运用、管理和(C)五个方面 A. 监督 B. 总结 C. 评价 D. 判断 满分:5 分 11. 支架式学习是指(B)

(完整版)何克抗《教育技术学》考研知识点

一、名词解释 1、教育技术:是人类在教育教学活动过程中所运用的一切物质工具、方法技能和知识经验的综合体。 2、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可以用刺激—反应—强化来概括,认为学习的起因在于外部刺激的反应,而不关心刺激引起的内部心理过程,认为学习与内部心理过程无关,根据这种观点,人类的学习过程归结为被动地接受外界刺激的过程,教师的任务是向学习者传授知识,而学习者的任务则是接受和消化。 3、Blending Learning:Blending Learning,就是要把传统学习方式的优势和E-Learning (即数字化或网络化学习)的优势结合起来;也就是说,既要发挥教师引导、启发、监控教学过程的主导作用,又要充分体现学生作为学习过程主体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目前国际教育界的共识是,只有将这二者结合起来,使二者优势互补,才能获取最佳的学习效果。 4、教学媒体:当某一媒体被用于传递教学信息时,就被称为教学媒体或学习媒体,而媒体泛指能够承载并传递信息的任何载体或工具。也可以被看作是实现信息从信源传递到受信者的一切手段。 5、电子书包:电子书包是对学生用轻型学习终端的形象化描述,采用了传统书包的隐喻;功能上则远远超越了书包,如配以电子课本作为学习载体,辅以信息处理能力和无线通讯功能,可成为支持各种有效学习方式的个人交互式学习工具。 6、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指在课程教学过程中把信息技术、信息资源、信息方法、人力资源和课程内容有机结合,共同完成课程教学任务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 7、教学系统设计:教学系统设计就是运用系统方法,将学习理论、教学理论的原理转换成对教学目标、教学条件、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教学环节进行具体计划的系统化过程。

教育技术学研究方法整理

教育技术学研究方法整理 1.什么是科学研究? ●科学研究指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针对理论与实践中存在的问题,采用适当的研究方法, 收集与分析数据,对所提出的假设进行验证(证明或证伪),进而得出结论的一种创造 性的认识活动。 ●总结:追求知识或解决问题的一项系列活动。 2.掌握科学研究方法的意义 ●有助于我们揭示和发现教育技术中客观存在的、真实的、精确的现象与关系; ●有助于我们对教育技术中的事实材料进行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等加工、整理,从而找出正确地 或近似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之间本质联系的规律; ●有助于我们把概念、规律经过思维加工,构成严密的知识系统,从而能对客观事物现象进行解释、 控制和预测。 3. 科学研究的标志性特征: ●理论指导(研究的理论基础); ●实际问题(研究的对象,通常以现象的形式存在); ●假设(对问题所做的假想性的回答); ●方法(途径); ●数据(材料); ●分析(寻找原因和规律); ●结论(研究结果)。 4. 科学研究的功能:描述、解释、预测、控制 5. 研究的分类 ●按照研究的目的分类: 探索性研究、描述性研究、解释性研究 ●按研究的容分类:基础研究(包含:宏观、中观和微观三种层次)和应用研究(包含:宏观、中观 和微观三种层次) ●按科学研究的性质分类: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 ?定性研究是基于描述性的研究,它在本质上是一个归纳的过程,即从特殊情景中归纳出一 般的结论。定性研究侧重于和依赖于与对事物的含义、特征、隐喻、象征的描述和理解。 ?定量研究则与演绎过程更为接近,即它从一般的原理推广到特殊的情景中去。定量研究侧 重于、且更多地依赖于对事物的测量和计算。

教育对科学技术发展的影响

教育对科学技术发展的影响 摘要:教育对科学技术发展的影响是十分深远的。在科学技术发达的今天,教育一方面为 科学技术的发展培养着大批的后备军,另一方面提高了科学技术群体的素质;同时,教育具有的经济功能、精神文明建设功能、科学功能、培养人才的功能及社会智囊功能,正是科学技术发达的根基所在。 加强综合国力依靠的是科学技术,科学技术的发展取决于掌握科学技术的人才,人才的培养依靠教育,特别是处在主导地位的担负着培养高素质、高水平人才任务的高等教育。 关键字:教育高等学校科学技术发展影响 一、研究的重要意义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的发展对政治、经济、文化乃至人们的日常生活都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观念也日益深入人心。各国都力争保持科学技术上的优先性,以在国际竞争中取得主动,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在科学研究方面的优势也日益得到认可。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对经济的发展和社会其它各方面的进步起推动作用。我国正处于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也是科学技术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必须全面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立足国情,以人为本,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推动我国科技事业的蓬勃发展,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在这样的背景下对高等教育在科学发展和技术创新中的作用进行深入地、全面地研究,理清教育在科技创新中的作用,既有理论意义,也有现实意义。 二、高等教育为科技发展培养了后备军。 科学技术的发展与社会整体科学能力密切相关。社会整体科学能力包括科学家队伍的总体研究能力、综合性实验技术装备的数量和质量,信息网络系统的效率、科学劳动结构的优化程度以及全民族的科学文化水平等。其中科学家队伍的总体研究能力是最重要的因素,是反应一个国家科学技术水平的重要标志,要发展我国的科学技术水平,就必须培养造就一支优秀的科技队伍。要想在世界科学技术发展中占有一席之地,就必须造就和培养一支年龄和结构、规模庞大的高质量的科学家队伍,就必须以教育为基础,只有通过发展教育才能造就一大批优秀的科技后备力量。 教育在科学技术的发展过程中具有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任何科技人才的智力、知识、技能、科学方法以及思想品德都不是天生的,都是通过教育、学习、实践逐步形成的。教育的发展状况,直接关系到科学技术人才后备军的培养,纵观人类发展的历史,凡是教育发达的地区或国家,出现的人才也就多,科学技术也就越发达。 三、高等教育对科学发展的贡献 高校科技工作者有其独特的优势和特点,这些特点为大学发挥推动科技发展作用提供了可能:一是学科综合齐全。大多是高校纹理工农医学科兼而有之,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结合,互相交叉渗透,容易产生新的研究方向,孕育新的学科生长点和创新成果。二是学术氛围宽松。高校学术氛围浓厚,文化氛围自由,科研的任务性交较弱,

教育技术学研究方法复习题

第1章教育技术学研究方法概述 1、不属于教育技术学研究一般研究方法的是……………………………………………(B) A.经验方法B.评价研究法C.理论方法D.系统科学方法2、下列哪项属于课题选择的首要原则的是…………………………………………………(A) A.需要性原则B.创造性原则C.科学性原则D.可行性原则 3、不属于教育技术学研究的专门研究方法的是………………………………………(A) A.系统论方法B.评价研究法C.信息内容分析法D.响应信息分析法 4、下列各项研究方法中,哪项属于理论方法……………………………………………(C) A.文献研究法B.评价研究法C.逻辑分析法D.内容分析法 5、整理分析、加工所收集到的科学事实,属于科学研究程序的那个阶段……………(C) A.准备阶段B.现象阶段C.实体阶段D.本质阶段 6、下列各项研究方法中,哪项不属于经验方法……………………………………………(D) A.文献研究法B.社会调查法C.实地观察法D.逻辑分析法 7、教育技术学的研究任务包括:(揭示和发现科学事实)、(探索科学规律)、(建立和发展科学理论) 8、科学研究方法的特征是:(程序化)、(客观性)、(数量化)、(现代技术手段的运用) 9、怎样判断教育研究的优劣? 有两个概念反映了教育研究的优劣 即教育研究的效度和教育研究的信度。 10、一般来说,教育研究可以分为以下四个不同的水平: 1)知觉观察水平;2)探索原因水平;3)迁移推广水平;4)理论研究水平 11、科学研究方法的程序化特征 科学的研究方法必须是按照一定的系统性、有程序的步骤进行的。 几个主要的步骤是:选题与假设;数据、资料的收集;数据、资料的整理;做出判断、得出结论 12、科学规律:就是客观事物内部固有的本质联系,它决定事物的发展趋向和必然过程。这种联系是稳固的,只要具备了它发生作用的条件,它所支配的事物发展过程就会重复出现13、科学理论:科学理论是以科学的方法所获得的一套有组织的系统知识,其目的是为了对客观事物现象进行解析、控制和预测。 14、在教育技术研究中、运用科学的研究方法去建立科学理论的任务有: 1)、形成一些科学的概念、定义和命题 2)、做出基本关系的判断,形成原理、定理、定律、原则 3)、形成一个有层次的结构理论体系 4)、进行科学的预测和控制

教育技术学理论基础(一)传播理论

教育技术学理论基础(一):传播理论 hsyjjy 2004-11-20 下午 07:27:52 教育技术学是一门新兴的综合性应用科学,他综合了多门相关学科的相关理论,特别是许多随信息技术的发展而建立起来的新观念、新理论,他们交叉渗透,形成了本学科的基础理论体系,推动着本学科的持续发展。 一、教育技术学的信息论基础:教育传播学 我们知道,大众传媒播最鲜明的特点就是“迅速、广泛”。而我们的教学实际上就是知识的传播过程,因此用传播学理论来研究媒体与教学过程,探索媒体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机理,是很有价值的,这也是教育技术学的一个传统研究途径,并由此诞生了教育传播学。 传播一词译自英语communication,也有人把他译成交流、沟通、传通、传意等,他来源于拉丁文communicure,意思是共用或共享。现在一般将传播看做是特定的个体或群体即传播者运用一定的媒体和形式向受传者进行信息传递和交流的一种社会活动。 (一)教育传播过程 一般把教育传播过程分为四个环节来描述: 1.传播的准备:目的、对象等的确定、提出系列传播任务、进行教育传播决策。教育传播的对象群是确定的,但是存在着多样性和动态性,因此应有预测性分析研究。 2.教育传播的实施:信息的开发、收集、加工、发送等。 3.教育传播作用于学生心理:教育信息引起学生的注意,信息作用于学生的感官,在感觉通道中消化和筛选,作用于学生的思维和情感,引起学生精神状态的变化或行为出现反应。

4.教育传播的调整:根据传播效果的分析,及时调整传播进程或进行补救。 (二)教育传播系统的组成 当媒体应用于传递以教学为目的的信息时,称之为教育传播媒体,他成为连接传者与受者之间的中介物。人们把他当成传递和取得信息的工具。在一般的教学理论研究中,将教育者、学习者、学习材料三者作为教学系统的构成要素,他们在教学环境中,带有一定的目标性,经过适当的相互作用过程而产生一定的教学效果,为讨论方便起见,我们称之为教学系统的三元模型。在现代教育传播活动中,媒体起着相当大的作用,因此必须将媒体作为教学传播系统的要素之一,于是我们得到如图1所示的教育传播系统四元模型。实际上,四元模型是由三元模型的衍化,因为我们把学习材料看做为媒体化的教学信息,把学习材料这一要素分成了“教学信息”(即内容)与作为内容载体的“媒体”两部分。这四个组元在适当的教学环境中相互作用而产生一定的教学效果。 图1 教育传播系统 (三)教育传播模式 20世纪40年代,数学家香农提出了一个关于通信过程的数学模型。此模型最初是单向直线式的,不久,他与韦弗合作改进了模型,添加了反馈系统(图2),此模型后来被称为香农-韦弗模式,在技术中应用获得了巨大成功。

教育技术学研究方法考试重点

第一章 一、教育技术学的研究方法: ?经验方法:获得经验材料的方法,利用经验材料揭示对象的本质和规律,解决科学问题。 ?理论方法:提供从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飞跃的切实可行的,具体的思考方法和加工步骤。 ?系统科学方法:以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的综合思维方式的方法认识研究的各个阶段。 二、科学研究方法的特征:程序化;客观性;数量化;现代技术的应用: 三、科学研究方法的层次 哲学方法:最普遍的方法 一般研究法:某类学科具体研究过程中所使用的方法。 专门研究法:对专门问题所采用的特殊的研究方法 四、教育技术学研究内容: 教育技术学是对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料的设计、开发、运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与实践。 其内容: 1、教学系统的设计研究 2、学习资料的开发研究 3、学习资料的运用研究 4、教育技术的管理研究 5、教育技术的评价研究 五、教育技术学研究的任务 1.揭示和发现科学事实 2.探求科学规律 3.建立和发展科学理论 六、教育技术学研究的作用 1.为教育技术学科的形成和发展定向开路 2.为教育技术学科研究程序规范化 3.推广应用教育技术学科的桥梁 4.丰富教育技术学科的内容 七、教育技术的概念,作用 第二章 一、研究课题的来源 1)直接来源于教育实践和社会需要; 2)来源于教育实践经验向教育理论的转化; 3)来源于教育基本理论向教育应用实践的转化; 4)来源于教育科学研究本身的偶然发现; 5)来源于现有教育理论自身的不足与缺陷; 6)来源于其他学科研究的启示与移植。 二、课题选择的原则:需求性;科学性;创造性;可行性。

三、研究变量的类型: ?自变量:自变量,就是由研究者安排的、人为操纵控制的、作有计划变化的诸因素。 ?因变量:因变量又称应变量或依变量,它是随着自变量的变化而变化的,是研究者 打算观测的变化因素。 ?干扰变量:属于研究中可以判断其存在,但是无法控制或测量的变量,也有的叫中 间变量、无关变量,或复合变量。它的存在会对其他变量的效果解释产生不利影响,使研究者无法做出正确判断与解释。如,被试者的主观态度、习惯、动机等。 四、假设的特征 ?假设具有推测的性质。 ?假设具有事实和科学知识的基础 ?假设是人们认识、接近客观真理的方式 五、抽样的概念:抽样就是从总体中抽取样本的过程。 六、抽样的方法:从总体中抽取样本的方法有概率抽样和非概率抽样两类。 ?概率抽样也叫随机抽样,是指按照随机原则抽取样本。所谓随机原则就是排除主观意愿 的干扰,使总体的每个单位都有一定的概率被抽选为样本单位,每个总体单位入样是随机的。概率抽样包括:简单随机抽样;系统抽样(等距抽样);分层抽样(类型抽样); 整群抽样 简单随机抽样:有抽签法、查表法,简单随机抽样对总体单位不进行任何划分或排队,完全随机地直接从总体中抽取样本单位,使每个总体单位都有完全相等的机会被抽中,故简单随机抽样又称纯随机抽样。 ?非概率抽样也叫非随机抽样,是指从研究目的出发,根据调查者的经验或判断,从总体 中有意识地抽取若干单位构成样本。重点调查、典型调查、配额抽样、方便抽样等就属于非随机抽样。 第三章 一、文献检索的类型 1、按载体形式分(教育技术文献类型):印刷型文献;缩微型文献;机读型文献;声像 型文献 2、按加工程序分:一级文献;二级文献;三级文献 二、 三、什么是结构化观察? 结构化观察是指人们为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通过感觉器官或借助一定的仪器,有目的地,对特定对象进行有计划、系统化观察,并要作严格详细的可量化记录的一种观察方法。它是为进行量化研究提供数据资料的一种研究方法。 四、结构化观察的特点 1.有特定的观察内容 2.采用专门的观察方法 3.有限制的观察范围 4.可量化的观察的记录方式

教育技术学的发展历程

教育技术学发展史 一、 教育技术学的定义 虽然从技术的定义出发,人们未必就能正确的推导出教育技术的定义, 但是仍有必要讨 论它的定义。因为教育技术的上位概念的技术, 而不是教育。所以下面有两个关于教育 技术的94定义和05定义。 AECT 在1994年给教育技术下的定义是:“教育技术是关于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的设计、 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和实践。 ”原文是:In structio nal Techn ology is 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design 、 development 、 utilization 、 management and evaluation of processes and resources for lear ning. AECT05定义:“教育技术是通过创造、使用和管理适当的技术的过程和资源,以促进 学习和提高绩效的研究和符合伦理道德的实践。 ”原文是:Educatio nal Tech no logy is the study and ethical practice of facilitating learning and improving performanee by creating 、 using 、 and man agi ng appropriate tech no logical processes and resources. 二、 教育技术学的发展历史 剪断脐带,教育技术学的本体(教 育的技术原理)完全显现 (一) 从整体上看 教育技术学的发展历史据有关资料显示, 从整体上来讲可以分为两个方面: 一种是以塞 特勒为主的,他认为在文明之时,教育技术就出现了;另一种是我国国内常见的说法, 即教 育技术开始于美国的视觉教育。 (二) 从国内外来看 1、国外教育技术学发展简史 国外教育技术学的发展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初始阶段(17世纪-19世纪末)一一 直观技术与哲学认识论(感觉论)在理论上直观技术是以哲学认识论(感觉论)为基础的。 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一一哲学手稿》中说:“人同世界的任何一种属人的关系一一视 研究,关注教育教学系统设 计方法的研究 教学手段 多元化 试图超越媒体,在系统论 教育技术在形成中,媒体技 思想指引下, 关注教学系 术似乎成了教育技术的脐带 教育技术 统各要素的协调 的历史起 点 7 应用引发了对教育媒体的狂热 教育技术在孕育中,尚未形成 新兴媒体技 术的飞速发 学习心理学 的相对成熟 媒体技术在教育实践领域中的

现代教育技术试题及答案

现代教育技术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 1. 现代教育技术在研究、设计学习过程时,着重利用了学习理论、教学理论和( A ) A.系统方法 B.直观方法 C.科学抽象方法 D.理想化方法2. 下列各物体中,不属于教育传播媒体的是( C ) A.习题集 B.录像带 C.教室环境 D.教科书 3. 在WINDOWS操作系统中,有两个对系统资源进行管理的程序组,它们是“资源管理器”和(C )A“回收站”B“剪贴板”C“我的电脑”D“我的文档” 4. 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B A CPU能直接读取硬盘上的数据 B CUP能直接存取内存储器中的数据 C CPU有存储器和控制器组成 D CPU主要用来存储程序和数据 5. 在Prowerpoint中的哪种视图方式下,可以将所有制作的演示幻灯片以页的形式显示(D )A)普通视图B)大纲视图C)web视图D)幻灯片浏览视图 6. 下列哪个不是INTERNET上的安全标准 C A. S-HTTP B. SSL C. HTML D. SEL 7. 计算机病毒最其本的特征是:A A. 自我复制 B. 破坏磁盘中的文件 C. 引起用户注意 D. 减缓CPU运行速度8. 在E-Mail系统中常常遇到的“邮件炸弹”的是:B A、一种炸弹 B、一种病素 C、一种软件名 D、一个邮件9. INTERNET上的声音、图象、动画等多媒体信息,在计算机中的存储方式是:( A )A. 模拟信号编码B. 二进制编码C. 音频信号编码D. 视频信号编号10. 通常所说的现代教学媒体是指( D ) A.黑板,教科书,图片等 B.教室,校园,周围社区等 C.班风,校规,校纪等 D.投影,录像,录音,电子计算机等 11. 银幕上投影的图像画面出现\上窄下宽\的几何失真,这是由于( B )造成的。 A.张挂的银幕没有向前倾斜 B.张挂的银幕没有向后倾斜 C.张挂的银幕没有向左倾斜 D.张挂的银幕没有向右倾斜 12. 录像机放像时不能正常放像,指示窗口出现\指示,则表示录像机( C ) A.有机械或电路故障B.录像带坏C.处于自动保护磁头状态 D.太热13. CAI的课件是属于( A ) A.CBE软件 B.系统软件 C.游戏软件 D.课本14.\发现学习法\就是要求学生在学科的学习中( D ) A.自己发现规律 B.有所创造发明 C.独立学习,独立解决问题,并作出发现 D.培养学习和探究的态度,推测和解决问题的态度15.不属于教学设计的前期分析内容的选项是(A) A终结性测验分析B 学习需要分析C学习者分析D 学习内容分析16.不属于学习者分析的内容是(D ) A学习者分析B 学习风格C年龄特征D信息加工分析 17.下面提供的关于教学设计构成的四个基本因素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 )。A学生、目标、策略、评价 B 教学媒体、学习需要分析、形成性分析、学习目标 C 测验、调查、教学形式、教学媒体 D 评价、决策、规划、教学内容 18.学生的特征分析应该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B)。A 学生的年龄、学历、初始能力B 学习的一般特征、初始能力、学习风格 C 学习风格、初始能力、学习兴趣D 学生的社会环境、初始能力、一般特征19.下述

任友群_对中国教育技术学的方法、实践与理论的再思考

对中国教育技术学的 方法、实践与理论的再思考
任友群 2010年10月16日 yqren@https://www.doczj.com/doc/d9455546.html,
1

一、以科学的、实证的方法指导研究; 二、以技术设计的思想指导教学实践和装 备发展; 三、逐步规范地构建理论体系。
2

教育技术学的研究方法本质上应该和教育学一样以 “教育的科学研究”作为自己在方法上的终极追求。
因为我国的教育技术学是教育学下的二级学科,至少在现阶段, 教育技术学所解决的问题基本上都可以囊括至教育学领域之中。
3

教育学的研究方法的特点之一: 教育学的研究方法应该是开放而多维的。
由于教育学归根结底研究的是人的学习与发展活动,而人的活动 是整体的、多层次的 。 特别是随着社会发展和知识更新的速度急剧加快,几乎所有重大 的教育问题都只能通过不同学科的联合研究才能得到最佳的解决方 案。 我们似乎不应该对教育技术学在研究方法上的开放性过于紧张, 而应该继续一如既往地关注其他学科的或者新兴的研究方法,并使之 能够为我所用。
4

教育学的研究方法的特点之二: 对实证研究方法的强调。
在追求“教育的科学研究”的众多努力中,实证研究是能够运用比 较严格的、系统的、客观的程序来获得可靠的、有效的信息与知识的 方法。
在美国国家研究理事会2002年出版的《教育的科学研究》一书中的六条原则: 提出有意义并能通过实证来研究的问题; 将研究与相关的理论相结合; 使用能对研究问题进行直接研究的方法; 进行有条理的、明确的逻辑推理; 实施重复验证和研究推广; 发表研究结果,鼓励专业人士的审查与评论。
5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