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11厌氧性细菌

11厌氧性细菌

11厌氧性细菌
11厌氧性细菌

第十一部分厌氧性杆菌

A1型选择题:

1.下面哪种细菌引起的食物中毒,其临床症状表现在神经系统:

A.变形杆菌

B.副溶血性弧菌

C.产气荚膜杆菌

D.肉毒梭菌

E.鼠伤寒沙门菌

2.下列哪种毒素抑制乙酰胆碱的释放:

A. 破伤风溶血素

B. 破伤风痉挛毒素

C. 产气荚膜梭菌β毒素

D. 肉毒毒素

E. 链球菌溶血素

3.下列细菌中除哪一种外均能引起败血症:

A.链球菌

B.大肠杆菌

C.脑膜炎球菌

D.破伤风梭菌

E.肠炎沙门菌

4.破伤风病人最具有代表性的临床表现是:

A. 高热

B. 剧烈的呕吐、腹泻

C. 牙关紧闭、肌肉紧张

D. 肌肉麻痹

E. 全身乏力

5.气性坏疽是一种创伤性感染,其病原体主要是:

A.炭疽杆菌

B.破伤风梭菌

C.乙型溶血链球菌

D.产气荚膜梭菌

E.脆弱类杆菌

6.当一工人因铁钉深刺造成外伤送医院急诊时,医生应首先应考虑给以注射:

A. 破伤风类毒素

B. 百白破三联疫苗

C. 破伤风抗毒素

D. 丙种球蛋白

E 胎盘球蛋白

7.必须在厌氧环境中培养的细菌是:

A.炭疽杆菌

B.铜绿假单胞菌

C.变形杆菌

D.肉毒梭菌

E.伤寒沙门菌

8.下列哪种细菌的主要致病性物质是神经性外毒素:

A. 脑膜炎球菌

B. 破伤风梭菌

C. 白喉杆菌

D. 结核杆菌

E.霍乱弧菌

9.在血平板上培养时可出现双层溶血环的细菌是:

A 肉毒梭菌

B 破伤风梭菌

C 产气荚膜梭菌

D 肺炎链球菌

E.脑膜炎球菌

10.破伤风梭菌产生的、与其致病作用有关的毒素是:

A.外毒素,属于肠毒素

B.内毒素,属于神经肠毒素

C.外毒素,属于神经毒素

D.内毒素,属于痉挛毒素

E.以上都不对

11.破伤风梭菌:

A.通过伤口感染,细菌侵入血而致病

B.革兰阴性菌,具周鞭毛

C.不能形成芽胞

D.芽胞抵抗力强

E.以上均不对

12.破伤风特异性治疗,可用:

A.抗生素

B.抗毒素

C.类毒素

D.细菌素

E.破伤风菌苗

13、创伤后为防止梭状芽胞杆菌的感染,需清创扩创、局部用H2O2冲洗,其最根本的目的是:

A.清除污染物

B.去除坏死组织

C.清除厌氧微环境

D.使伤口变浅

E.以上都不对

A2型选择题:

1.岁妇女下腹部疼痛4天,左下腹部有中变痉挛性疼痛,阴道有大量黄色、无气味的分泌物。一周前曾做过经阴道的结扎手术,患者阴道后穹隆穿刺术,得20ml、带血、恶臭的脓性液体,厌氧菌培养得G-杆菌。下述哪种可能正确:

A.大肠杆菌

B.肺炎杆菌

C.变形杆菌

D.绿脓杆菌

E.脆弱类杆菌

B1型选择题:

1-4题共用备选答案:

A.痉挛毒素

B.霍乱肠毒素

C.血浆凝固酶

D.红疹毒素

E.肉毒毒素

1.破伤风梭菌产生:

2.金黄色葡萄球菌产生:3.A群溶血性链球菌产生:4.肉毒梭菌产生:

细菌性痢疾

细菌性痢疾章节练习题 一、单选题(每题1分,共计分) 1、典型急性菌痢的临床症状是: ( ) A.起病急 B.无发热 C.无腹痛 D.米泔样水便 E.无里急后重 2、痢疾杆菌进入人体后是否发病决定因素不包括: A.细菌数量 B.致病力 C.胃酸作用 D.肠道分泌型IgA E.结肠粘膜完整性 3、菌痢的确诊依据是: ( ) A.典型菌痢临床症状 B.粪检有巨噬细胞 C.粪培养阳性 D.粪便镜检有大量脓细胞 E.粪便免疫学检查抗原阳性 4、慢性菌痢是指病程超过下述时间者:( ) 周周月月月 5、菌痢并发症不包括:( ) A.菌血症 B.溶血尿毒综合症 C.关节炎 D.瑞特氏综合症 E.成人肠套叠 6、细菌性痢疾的主要预防措施是: ( ) A.隔离及治疗现症病人 B.流行季节预防服药 C.及时发现.治疗带菌者 D.口服痢疾活菌苗 E.切断传播途径 7、菌痢病人的粪便检查特点是: ( ) A.红细胞多 B.白细胞少 C.粘液少 D.粪质多 E.可见巨噬细胞及脓细胞 8、痢疾杆菌的生物学特点是: ( ) A.革兰染色阳性 B.无鞭毛 C.各型痢疾杆菌均能产生外毒素 D.有荚膜 E.只有某些型的痢疾杆菌能产生内毒素 9、引起胃肠型食物中毒的常见传染源错误的是:( D ) A.家畜 B.家禽 C.鱼类 D.野生植物 E.人 10、中毒型菌痢的临床表现是: ( ) A.体温正常 B.剧烈腹痛 C.尿频尿痛 D.血压下降 E.里急后重 11、对菌痢治疗无效的抗菌药物是: ( ) A.庆大霉素 B.氧氟沙星 D.青霉素G E.多西环素 12、中毒性痢疾的临床特征,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 ) A.急性高热,惊厥,昏迷 B.迅速休克与呼吸衰竭 C.多发生在儿童 D.大便常规正常,脑脊液化验正常 E.腹痛.腹泻轻,肠道症状可不明显 13、鉴别细菌性痢疾和阿米巴痢疾最可靠的依据是: ( ) A.毒血症状的轻重 B.是否有吞噬细胞或夏-雷结晶 C.大便检出病原体 D.抗

第十一章 微生物的分类

第十一章微生物的分类习题 一、填空题 1、以进化论为指导思想的分类学,其目的已不仅是物种的识别和归类,而主要是通过分类追溯系统发生,推断进化谱系,这样的分类学也称。(生物系统学) 2、大量资料表明:功能重要的大分子或功能重要的大分子区域比功能不重要的分子或分子区域进化变化的。(速率低) 3、微量多项试验鉴定系统,实际上是一类专门设计制作的特征检测卡。(生理生化) 4、《伯杰氏系统细菌学手册》第一版分卷出版,它将原核生物分成组。(4、 33) 5、微生物种的学名由和两部分构成。(属名种名加词) 6、分类学的内容涉及3个互相依存又有区别的组成部分,即、命名和。(分类,鉴定) 7、如果相似性系数(S )等于1,说明所比较的两菌株rRNA序列, AB 值小于0.1,则表明两菌株亲缘关系。(相同,很远) 若S AB 8、API/ATB是微量多项试验鉴定系统,它包括众多的,共计有几百种生理生化反应,可鉴定几乎所有常见的。(鉴定系统,细菌)9、微孔滤膜菌落计数板是一种可携带的检测水中大肠菌数的大肠菌测试卡,因可以放在人体内衣口袋中培养,而适于工作和使用。(野外,家庭) 10、伍斯用寡核苷酸序列编目分析法对微生物的16S rRNA序列进行比较后,提出将生物分成三界(域):、、和。(古细菌真细菌真核生物) 11、伍斯为了避免把古细菌也看作是细菌的一类,他又把三界(域)改称为:、、和。并构建了三界(域)生物的系统树。(细菌古细菌真核生物) 二、选择题 1、《伯杰氏系统细菌学手册》第二版把葡萄球菌属和微球菌属分别放在不同的门中,最可能的原因是( 4 )。 (1)生理生化特征不同(2)DNA—DNA杂交同源性不同

细菌性痢疾题库

细菌性痢疾题库

细菌性痢疾章节练习题 一、单选题(每题1分,共计? 分) 1、典型急性菌痢的临床症状是: ( ) A.起病急 B.无发热 C.无腹痛 D.米泔样水便 E.无里急后重 2、痢疾杆菌进入人体后是否发病决定因素不包括: A.细菌数量 B.致病力 C.胃酸作用 D.肠道分泌型IgA E.结肠粘膜完整性 3、菌痢的确诊依据是: ( ) A.典型菌痢临床症状 B.粪检有巨噬细胞 C.粪培养阳性 D.粪便镜检有大量脓细胞 E.粪便免疫学检查抗原阳性 4、慢性菌痢是指病程超过下述时间者:( ) A.1周 B.2周 C.1月 D.2月 E.6月 5、菌痢并发症不包括:( ) A.菌血症 B.溶血尿毒综合症 C.关节炎 D.瑞特氏综合症 E.成人肠套叠 6、细菌性痢疾的主要预防措施是: ( ) A.隔离及治疗现症病人 B.流行季节预防服药 C.及时发现.治疗带菌者 D.口服痢疾活菌苗 E.切断传播途径 7、菌痢病人的粪便检查特点是: ( ) A.红细胞多 B.白细胞少 C.粘液少 D.粪质多 E.可见巨噬细胞及脓细胞 8、痢疾杆菌的生物学特点是: ( ) A.革兰染色阳性 B.无鞭毛 C.各型痢疾杆菌均能产生外毒素 D.有荚膜 E.只有某些型的痢疾杆菌能产生内毒素 9、引起胃肠型食物中毒的常见传染源错误的是:( D ) A.家畜 B.家禽 C.鱼类 D.野生植物 E.人

10、中毒型菌痢的临床表现是: ( ) A.体温正常 B.剧烈腹痛 C.尿频尿痛 D.血压下降 E.里急后重 11、对菌痢治疗无效的抗菌药物是: ( ) A.庆大霉素 B.氧氟沙星 C.SMZ-TMP D.青霉素G E.多西环素 12、中毒性痢疾的临床特征,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 ) A.急性高热,惊厥,昏迷 B.迅速休克与呼吸衰竭 C.多发生在儿童 D.大便常规正常,脑脊液化验正常 E.腹痛.腹泻轻,肠道症状可不明显 13、鉴别细菌性痢疾和阿米巴痢疾最可靠的依据是: ( ) A.毒血症状的轻重 B.是否有吞噬细胞或夏-雷结晶 C.大便检出病原体 D.抗生素治疗是否有效 E.潜伏期的长短大便常规发现红细胞的多少, 14、菌痢后遗症描述错误的是: A.主要是神经系统后遗症 B.可产生耳聋 C.可产生失语 D.可出现肢体瘫痪 E.以上都没有 15、细菌性痢疾的主要病变部位位于: ( ) A.回肠末端 B.乙状结肠与直肠 C.升结肠 D.降结肠 E.累及整个肠道 16、男,18岁,中学生,8月2日急性起病,高热4小时,大便水泻2次来院急诊。体查:体温39.5℃,面色苍白,四肢冷,脉细速,神志模糊,血压75/60mmHg,血象:WBC 25.0×109/L,N 0.85,L 0.15,最可能的诊断是: ( ) A.流行性乙型脑炎 B.霍乱 C.中毒性菌痢 D.败血症 E.脑型疟疾 17、急性菌痢不包括: A.普通型 B.轻型 C.重型 D.中毒型 E.急性发作型 18、细菌性食物中毒潜伏期错误的是:

细菌性痢疾

细菌性痢疾 慈禧 73岁大寿第5天时 高烧、寒战、水样便、脓血粘液便、腐肉血便,不愿离开厕所 御医鸦片缓解症状“关门留寇” 一周后丧命 概述 卫生部《2012年我国卫生事业发展情况简报》 2012年度全国法定传染病疫情概况,中国内地报告传染病发病数居前5位的是病毒性肝炎、肺结核、梅毒、细菌性阿米巴性痢疾、淋病 熟悉:传染源、传播途径 概念:细菌性痢疾,简称菌痢,是一种由痢疾杆菌引起的常见急性肠道传染病。以腹痛、腹泻、里急后重、粘液脓血便为特征,部分病例可出现发热等症状。 概述 命名:细菌性痢疾=志贺菌病(shigellosis ) 法定传染病乙类 终年散发,夏秋季可流行 直肠、乙状结肠炎症与溃疡 腹痛、腹泻、黏液脓血便及里急后重 发热及全身毒血症 感染性休克、中毒性脑病 多数急性自愈。少数迁延呈慢性或反复发作。 病原学 生物学性状:志贺菌属于肠杆菌科志贺菌属(Shigella)。G-短小杆菌。有菌毛,无鞭毛、荚膜及芽胞,无动力。兼性厌氧,但最适宜于需氧生长。 1.病原体痢疾杆菌 属肠杆菌科志贺菌属,G–杆菌,无鞭毛 2.抗原分型目前分为4群47个血清型 痢疾志贺菌A(病情最重)12 ——外毒素 福氏志贺菌B(我国主要,易转慢性)16 鲍氏志贺菌C(我国较少)18 宋内志贺菌D(病情最轻)1 我国流行主要为福氏志贺菌(B群) 次为宋内志贺菌(D群) (一)抗原结构 1. 根据生化反应和O抗原的不同,分为4个血清群(即痢疾志贺菌、福氏志贺菌、鲍氏志贺菌、宋内志贺菌,又依次称为A、B、C、D群)。

痢疾杆菌有两种抗原:O抗原和K抗原志贺氏菌属的抗原有菌体(O)抗原、表面(K)抗原和菌毛抗原。根据O抗原结构的不同可分成A、B、C、D四个群,现有39个血清型。临床以福氏菌2a型、宋内菌为多见。 按O抗原的不同可以分为4群,47个血清型 病原菌流行类型不断变迁 3.致病力包括三方面 ——侵袭力 志贺菌侵入上皮细胞后,可在细胞内繁殖并播散到临近细胞,由毒素作用引起细胞死亡。细菌侵袭肠粘膜,引起肠粘膜炎症 ——内毒素(各型志贺菌死亡裂解后→脂多糖)。 引起发热、毒血症和休克 ——外毒素(志贺毒素Shiga toxin)由痢疾志贺菌Ⅰ型产生→A群、个别D群,抑制蛋白质合成,致细胞死亡.与HUS相关。 神经毒(产生神经系统症状) 细胞毒(肠粘膜细胞坏死) 肠毒素(类似霍乱肠毒素,水样泻) 4.抵抗力:

第十一节 厌氧性病原梭菌

第三篇主要的病原微生物 第十三章病原细菌 第十一节厌氧性病原梭菌 厌氧芽孢杆菌又称梭状芽孢杆菌,多数为腐生菌,少数对人畜致病。如破伤风梭菌、魏氏梭菌、肉毒梭菌等,这类梭菌的主要特性是:厌氧菌,革兰氏染色阳性。有芽孢的大杆菌,芽孢的直径一般大于菌体的宽度,圆形或卵圆形,芽孢的形状及位置有鉴别意义。多数是由于创伤感染而致病,均能产生强烈的外毒素,有的产生侵袭性酶。 一、破伤风梭菌 破伤风梭菌(Cl.tetani)是破伤风的病原菌,大量存在于动物肠道及粪便中,由粪便污染土壤,机体因创伤感染而引起疾病。 (一)生物学特性本菌为两端钝圆、细长、直或稍弯曲的杆菌,大小为0.5~1.7μm×2.1~18.1μm,长度变化很大。多单在,有时成双,偶有短链。无荚膜,周鞭毛,能运动,动物体内外均能形成圆形芽孢,位于菌体一端,直径比菌体宽度大,似鼓槌状。 本菌严格厌氧,最适生长温度37℃,最适pH为7.0~7.5。对营养要求不高,在普通琼脂平板上培养24~48h后,菌落中心紧密,周围疏松,边缘似羽毛状,整个菌落呈小蜘蛛状;在血液琼脂平板上有轻度溶血。厌气肉肝汤稍浑浊,微变黑,产生气体和发臭。 破伤风梭菌的繁殖体抵抗力与其他细菌相似,但芽孢的抵抗力强大,在土壤中可存活数十年,能耐煮沸40~60min,5%石炭酸中能存活10~15h,对青霉素敏感,磺胺类药物对本菌有抑制作用。 (二)致病性破伤风梭菌主要产生两种外毒素,一种为强直性痉挛毒素,主要作用于神经系统,使动物出现特征性的强直症状;另一种为溶血毒素,可使红细胞崩解。各种动物对破伤风毒素的感受性,以马最易感,猪、牛、羊和犬次之,人很敏感,实验动物中以小鼠和豚鼠感受性最强。 在有氧的环境中,破伤风梭菌生长繁殖受到抑制。在深而窄的创口内易形成厌氧环境,使细菌在局部大量生长繁殖,产生毒素而致病。 (三)微生物学诊断破伤风的临床症状特征,一般不需微生物学诊断。如有特殊需要,可采取创伤部的分泌物或坏死组织进行细菌学检查和动物接种试验。 (四)防治主动免疫预防可用明矾沉淀破伤风类毒素,注射后1个月产生免疫力,免疫期1年,第二年再注射1次,则免疫力可持续4年。紧急预防接种或治疗破伤风病畜时,可用破伤风抗毒素血清,其免疫力仅能维持14~21d。 家畜一旦感染发病,及时清创扩创,加强护理,早期足量注射抗破伤风血清并结合对症治疗,可收到良好效果。 二、魏氏梭菌 又称产气荚膜杆菌(Cl.perfringens),在自然界分布极广,土壤、污水、饲

动物源性细菌

第十九章动物源性细菌 一、名词解释 1、人畜共患菌 2、有菌免疫 3、波浪热 4、鼠毒素 5、F1抗原 6、水肿因子 7、串珠试验 二、填空题 1、布氏杆菌是一类革兰染色——的短小杆菌,我国流行的主要是——布氏杆菌。 2、布氏杆菌感染动物主要引起——,感染人类引起——。 3、布氏杆菌是专性需氧菌,初次分离还需——气体。培养基内加入——浸液可促其生长。 4、布氏杆菌的侵袭力主要与——酶和——的抗吞噬作用有关。 5、布氏菌为——菌,所致布菌病较难根治,易转为——且——。 6、鼠疫杆菌属于——菌属,引起的鼠疫是——烈性传染病。 7、鼠疫杆菌的抗原种类较多,与其毒力有关的主要有——、——和——。 8、鼠疫杆菌革兰染色——,菌体两端浓染称为——,在陈旧培养物中形态常呈——。 9、鼠疫杆菌在肉汤培养液中生长48h后可形成——,稍加摇动可出现——状下沉。 10、鼠疫杆菌的荚膜抗原又称为——;与毒力有关,可制备类毒素的抗原是——。 1l、鼠疫杆菌的典型菌落是——型,其S型菌株的毒性——。 12、鼠疫杆菌产生的毒素有——和——。 13、杀死炭疽杆菌的芽胞除高压灭菌法外,还可采用1:2500 ——浸泡或干烤——℃,3h。 14、Ascoli沉淀反应检测的抗原是——杆菌的——抗原。 15、炭疽杆菌主要的致病物质是——和——。 16、人类炭疽因侵入途径的不同分为——、——和——三种临床类型。 17、对炭疽疫区的牧民、屠宰工、兽医等人员应接种——,其免疫力维持时间为——左右。 18、炭疽杆菌的抗原有——、——、——三种。 三、最佳选择题 l、感染动物后引起母畜流产的病原是( ) A.布氏杆菌B.炭疽杆菌C.鼠疫杆菌D.钩端螺旋体E.空肠弯曲菌 2、布氏杆菌的致病物质是( ) A.芽胞B.荚膜C.鞭毛D.血浆凝固酶E.链激酶 3、食人未经消毒的羊奶,最有可能患的病是( ) A.波浪热B.结核C.伤寒D.破伤风E.肉毒中毒 4、慢性波浪热患者分离布氏杆菌阳性率最高的标本是( ) A.血液B.粪便C.尿液D.痰E.骨髓 5、培养布氏杆菌应接种于( ) A.血平板B.巧克力平板C.罗氏培养基D.肝浸液培养基E.吕氏血清斜面 6、可以寄生在巨噬细胞内的细菌是( ) A.布氏杆菌B.金黄色葡萄球菌C.肺炎链球菌D.破伤风梭菌E.炭疽杆菌 7、布氏杆菌与结核分枝杆菌的区别是( ) A.可以在巨噬细胞内生长B.致病性与超敏反应有关

细菌性痢疾防控措施

细菌性痢疾防控措施 采取以切断传播途径为主的综合性防治措施。 (一)隔离治疗病人和带菌者 隔离治疗菌痢病人和带菌者是控制传染源的有效措施。急性菌痢病人症状消失、停药后连续2次(隔日)粪检阴性方可解除隔离;不具备细菌培养条件者,经正规治疗,待患者症状消失,大便正常1周后方可出院。对慢性痢疾患者和带菌者应定期进行访视管理,并根据药敏实验选择敏感的药物给予彻底治疗后,粪便培养连续三次(隔周一次)为阴性者,方可解除访视管理。 (二)做好疫点、疫区管理工作 1、划定疫点、疫区 (1)疫点:指与病人、疑似病人、带菌者同一大门出入的住户,或与其生活有密切关系的若干住户。 (2)疫区:根据疫点的地理位置、水系分布、交通状况、自然村落分布、人群生活和物资交往等情况,考虑菌痢传播条件和流行病学联系,判断受累地区而划定疫区。一般在农村以一个或几个村、一个或毗邻的几个乡,在城市以居住区、街道或居委会为单位划定疫区。 2、疫点、疫区的消毒工作 认真做好疫点、疫区内的消毒工作,特别是对病人、疑似病人和带菌者的吐泻物和污染过的环境、物品、饮用水等进行消毒处理。疫点、疫区内的消毒包括随时消毒和终末消毒,随时消毒时要向被隔离的健康人培训消毒方法并使之掌握。 (1)随时消毒 对于病人吐泻物,按1体积吐泻物加1/5体积漂白粉搅拌均匀,消毒2小时;

成型粪便可用3%漂白粉澄清液浸泡;便器可用1%漂白粉澄清液浸泡2小时; 餐具首先煮沸消毒或流通蒸气消毒,也可用1%漂白粉澄清液浸泡30分钟或煮沸10分钟; 残余的需要消毒的食物,以0.2%-0.5%过氧乙酸溶液浸泡10分钟,或1%漂白粉澄清液浸泡2小时,或煮沸10分钟; 对需要消毒的衣物,耐热、耐湿的纺织品可煮沸消毒30分钟或流通蒸气消毒30分钟;不耐热的毛衣、化纤尼龙制品可采取过氧乙酸熏蒸消毒。 地面、运送病人的交通工具等,可分别用0.1%过氧乙酸拖地和0.5%过氧乙酸喷雾(或擦拭); 疫点(疫区)内井水消毒,一般按每立方米加有效氯量为2-6mg/l的标准,结合计算出的井水量,算出所需消毒剂的用量。将所需消毒剂放入碗中,加少许冷水调成糊状,再加适量水,静置10分钟,将上清液倒入井水中,用取水桶上下振荡数次,30分钟后井水即可使用。[圆井水量计算公式:井口直径(m)2×0.8×水深(m);方井水量计算公式:边长(m)×0.8×水深(m)] 缸水消毒,按25公斤水加漂白粉精片2睛计算,将漂白粉精片研碎后加少量水调成糊状,倒入缸内搅拌,30分钟后使用。 自来水水源受到污染可使用含氯消毒剂、二氧化氯消毒,其用量以水的受污染程序而定,按使用说明书投放,一般在2-6mg/L,作用30分钟,消毒后测量余氯,在0.3-0.5mg/L时,即可饮用。 (2)终末消毒 在病家向病家属解释消毒目的、过程和注意事项,请病人家属与合开展工作,了解患者发病时居住和活动的房间区域、触及物品以及吐泻污染区域,将未受污染并且不能进行消毒的物品进行遮掩或转移。

细菌性痢疾试题(含答案)

细菌性痢疾试题 一、填空题 1.细菌性痢疾是由-------- 引起的肠道传染病。病理变化主要以---------、-----------的炎症及溃疡为主。主要临床表现为----------、----------、-------------和---------------可伴有----------及主要通过---------------传播;常流形于----------------季,好发于----------------。 -------------------- 二、名词解释 1. 细菌性痢疾 三、简答题 1.细菌性痢疾主要分那几型? 2. 目前将志贺菌属分为那几群? 四、判断正误 1. 细菌性痢疾是肠道传染病,好发于夏秋季,儿童发病率最高,其次为青年,人群普遍易感。 2. 细菌性痢疾多为散发,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主要通过体液传播。 3. 细菌性痢疾传染源主要为急性细菌性痢疾患者,一般慢性细菌性痢疾患者及带菌者不具有传染性。 五、选择题 (一)、单选题 1.细菌性痢疾是由何菌引起的肠道传染病: A.大肠杆菌 B.沙门氏菌 C.霍乱弧菌 D.金黄色葡萄球菌 E. 痢疾杆菌 2.细菌性痢疾发病季节为: A.春季 B.夏秋季 C.晚冬和早春 D.春冬 E. 一年四季 3.细菌性痢疾主要传染源为: A.鼠 B.猪 C.急、慢菌痢患者和带菌者 D.蚊虫 E.以上都不是 4.细菌性痢疾大便常规检查可见: A.黄软便,镜检偶见红细胞。 B.稀便,镜检可见少量白细胞。

C.脓血便,镜检可见白细胞≥8个/高倍视野及少量红细胞。 D.脓血便,镜检可见白细胞≥15个/高倍视野及少量红细胞。 E. 以上都不对。 5.细菌性痢疾在口服抗菌素中吸收最好,可作为首选的药物为: A.复方氨基甲噁唑 B.氨基糖甙类抗菌素 C.头孢菌素类 D.喹诺酮类 E. 大环内酯类 (二)多选题 1. 细菌性痢疾的易感性为 A.人群普遍易感 B.学龄前儿童发病率最高 C.容易反复感染 D.青壮年很少发病 E.接种疫苗可以终身免疫。 2. 对细菌性痢疾发病机制描述正确的是 A.菌痢发病过程取决于细菌的数量 B.菌痢发病过程取决于细菌的致病力 C.菌痢发病过程取决于人体抵抗力 D.菌痢进入肠道后大部分被胃酸杀死 E.致病菌侵入结肠粘膜在固有层中繁殖,产生毒素。 3. 在患有细菌性痢疾后偶可导致败血症的情况为 A.人体防御功能低下 B.儿童患病时 C.老年人患病时 D.HIV患者 E.青壮年 4. 细菌性痢疾肠道病变主要见于 A.胃 B.十二指肠 C.小肠 D.乙状结肠 E.直肠 5. 慢性菌痢病理变化可有 A.肠粘膜水肿 B.肠壁增厚 C.粘膜溃疡反复形成和修复 D.肠壁息肉样增生及瘢痕形成 E.少数可引起肠腔狭窄

动物源性细菌

第15章动物源性细菌 动物源性细菌是人畜共患病的病原菌,即由一种病原菌同时可引起动物和人类的某些传染病,称为人畜(兽)共患病,其中绝大多数是以动物作为传染源的称为动物源性疾病(zoonosis)。由于人类直接接触病畜或其污染物及媒介动物叮咬等途径感染而致病,这些病主要发生在畜牧区或自然疫源地。动物源性细菌主要有布鲁菌、鼠疫耶氏菌和炭疽芽胞杆菌。 第一节布鲁菌属 布鲁菌属(Brucella)细菌是一类人畜共患传染病的病原菌,有4个生物种、13个生物型,因最早由美国医师 David Bruce首先分离出,故得名。本属使人致病的有牛布鲁菌(B.abortus又称流产布鲁菌)、羊布鲁杆菌(B.melitensis)、猪布鲁杆菌(B.suis)和犬布鲁杆菌(B.canis),在我国流行占绝对优势的是羊布鲁菌病,其次为牛布鲁菌病。 一、生物学性状 形态与染色革兰阴性小球杆菌或短杆菌。大小为0.4~0.8μm ×0.5~1.5μm。无芽胞,无鞭毛,光滑型菌有微荚膜。革兰染色经常着色不佳,故复染时间应适当延长至3min左右。 培养特性需氧菌,牛布鲁菌在初分离时需5%~10%CO2。营养要求较高,在普通培养基上生长缓慢,如加入血清或肝侵液,或加硫胺、烟酸和生长素等可促进生长。最适生长温度为35~37℃,最适pH为6.6~6.8。经37℃培养48h可长出微小、透明、无色的光滑型(S)菌落,经人工传代培养后可转变成粗糙型(R)菌落。两种菌落可用吖啶黄玻片凝聚试验鉴别,S型在1:1000的吖啶黄中呈均匀混浊,而R型菌出现凝块。布鲁菌在血琼脂平板上不溶血,在液体培养基中可形成轻度混浊并有沉淀。 生化反应大多能分解尿素和产生H2S。根据产生H2S的多少和在含碱性染料培养基中的生长情况,可鉴别羊、牛、猪等三种布鲁菌。 (表 15-1) 抗原构造与分型布鲁菌含有两种抗原物质,即A抗原和M抗原。两种抗原在不同的布鲁菌中含量不同,牛布鲁菌含A(abortus)抗原多,故又称牛布鲁菌抗原;羊布鲁菌含M(melitensis)抗原多故又称羊布鲁菌抗原。两种抗原量的比例不同可对菌

细菌性痢疾

冷市镇2014年细菌性痢疾培训试题 村名姓名记分 (一)填空题每空3分共36分 1.痢疾杆菌释放的是引起全身反应如发热、毒血症及休克的重要因素.还可产生外毒素,具有神经毒、细胞毒与肠素作用, 而引起更严重的临床现。 2.中毒性菌痢分为、、三型。 3.痢疾杆菌分为四个群,即、、、。 目的我国流行以为主。 4.慢性菌痢临床分为3型即、、。 (二)选择题每题2分共16分 1.A1型题 (1) 菌痢病人做粪便培养时,哪个做法是错误的 A.采取带脓血或粘液的冀便 B.标本勿被小便污染 C.立即送检 D.应于用抗菌药物两日后送检 E.早期多次送检可提高阳性率 (2) 中毒性菌痢的发病因素中最重要的是 A.感染大量痢疾杆菌 B.发病后未及时治疗 C.细菌侵入血流引起败血症所致 D.机体免疫功能低下 E.特异体质对细菌毒素产生强烈的过敏反应 (3) 关于细菌性痢疾下列哪一项是错误的

A.在我围以B群福氏志贺菌为主要流行菌群 B.菌痢患者血培养常可检出痢疾杆菌 C.急性菌痢病程超过2个月者为慢性菌痢 D.由于病后的免疫力短暂且不稳定.故可重复感染 E.菌痢的肠道病变主要在结肠 (4) 中毒型菌痢多见于 A.新生儿 B.婴幼儿 C.2~7岁儿童 D.中青年人 E.老年人 (5) 急性阿米巴痢疾与急性细菌性痢疾鉴别的最主要依据是 A.全身中毒症状 B.肉眼大便外观 C.腹部压痛部位 D.冀便检出病原体 E.乙状结肠镜检所见肠粘膜病变 (6) 下列哪项不符合急性菌痢的特点 A肠道病变以直肠、乙状结肠最为显著 B.粘液脓血便 C.腹痛以右下腹为明显且右下腹压痛阳性 D.肠鸣音亢进 E.里急后重 (7) 预防细菌性痢疾的综合措施中应以哪项为重点 A.治疗隔离病人 B.发现处理带菌者 C.切断传播途径 D口服依链痢疾活菌苗

细菌性痢疾

概念 细菌性痢疾简称菌痢,是由痢疾杆菌(志贺菌属)引起的肠道传染病,又称志贺菌病。主要临床表现是腹痛、腹泻、里急后重和粘液脓血便,可伴有发热及全身毒血症症状。菌痢的肠道病变主要在结肠,以乙状结肠和直肠病变最显著。 病原学 痢疾杆菌属肠杆菌科志贺菌属,为革兰阴性的无鞭毛杆菌。 流行病学

(1)传染源:急、慢性菌痢病人及带菌者。 (2)传播途径:通过消化道,经粪-口途径传播。 (3)易感性:人群普遍易感。 (4)流行特征:本病全年均可发生,夏秋季多发。 临床表现 潜伏期为1-2天。 (一)急性菌痢 1.普通型(典型):急起畏寒高热,伴头痛、乏力、食欲减退,并出现腹痛腹泻,多数病人先为稀水样便,1-2天后转为脓血便,每日10-20次或以上,里急后重明显。常伴肠鸣音亢进,左下腹压痛。急性菌痢自然病程为1-2周,多数病例可以自行恢复。 2.轻型(非典型):无明显发热。急性腹泻,每日大便10次以内,稀便有粘液但无脓血。病程3-7天而痊愈。 3.中毒性菌痢:2-7岁儿童多见。起病急骤,突然高热,病势凶险,主要表现为严重毒血症、休克和(或)中毒性脑病,而局部肠道症状很轻甚至缺如。 (二)慢性菌痢 菌痢病程反复发作或迁延不愈达2个月以上,即为慢性菌痢。 实验室检查 (一)一般检查 1.血常规:WBC增多,可达10-20×109/L,中性粒比例增高。 2.便常规:外观呈粘液脓血便。镜检可见白细胞、脓细胞、红细胞,如有巨噬细胞有助于诊断。 (二)血清学检查 (三)病原学检查 1.细菌培养:粪便培养出志贺菌可以确诊。 2.特异性核酸检测:核酸杂交或PCR。 (四)荧光抗体染色技术 (五)X线钡餐:慢性期可见肠道痉挛,动力改变,结肠袋消失,肠腔狭窄,肠粘膜增厚等。 (六)结肠镜+活检:病变部位刮取分泌物培养,可提高检出率。

医学检验-微生物-厌氧性细菌测试题

第11章厌氧性细菌测试题 一.名词解释 1.汹涌发酵:产气荚膜梭菌在牛乳培养基中生长时发酵乳糖产酸,使酪蛋白凝固,同时产生大量气体将凝固的酪蛋白冲碎,并将封闭的凡士林冲至试管口的现象. 2.破伤风抗毒素(TAT):可中和破伤风痉挛毒素的抗血清.主要用于破伤风感染的治疗和紧急预防. 3.厌氧性细菌:是一类必须在无氧或氧化还原电势低的环境中才能生长的细菌. 主要包括:G+芽孢梭菌、G+无芽孢杆菌、G-无芽孢杆菌、G+球菌、G-球菌。 二.填空 1.破伤风杆菌是机体正常菌群中的一个组成部分,主要寄生在人体的 部位。 2.破伤风杆菌的芽胞位于菌体的 部位,使菌体呈状。3.破伤风类毒素是破伤风外毒素经 处理后,消失而 完整的人工主动免疫制剂。 4.破伤风的治疗应给予注射 中和游离的毒素以及大剂量 杀伤繁殖体的破伤风杆菌。 5.破伤风痉挛毒素作用部位 是,作用机理 是。 6.破伤风杆菌可产生 和两种毒素。 7.注射破伤风类毒素进行预防接种,主要对象是儿童、 和。 8.DPT三联疫苗是由、和三种成分组成。9.肉毒杆菌主要通过感染,引起以为主要症状的肉毒中毒。 10.肉毒杆菌的芽胞位于菌体的 部位,使菌体形成状。 11.产气荚膜杆菌在血平板上形成 溶血环,在牛乳培养基中出现 现象。 12.产气荚膜杆菌的芽胞位于菌体的部位,比菌体。1.肠道。 2.顶端,鼓槌。 3.3%甲醛,毒性,抗原性。 4. 破伤风抗毒素,青霉素。 5.脊髓前角,封闭抑制性神经介质释放。 6.α溶血素,破伤风痉挛毒素。 7.军人和极易受外伤人员。 8.白喉类毒素、百日咳死疫苗和破伤风类毒素。 9.消化道,肌肉麻痹。 10.次极端,网球拍。 11.双,汹涌发酵。 12.次极端,小。

第十七章 厌氧性细菌

第十七章厌氧性细菌 一、名词解释 l、厌氧性细菌2、梭状芽胞杆菌属3、汹涌发酵4、肉毒毒素5、痉挛毒素6、TA T 二、填空题 l、无芽胞厌氧菌的数量在肠道内比需氧菌──。 2、厌氧芽胞杆菌只有一个属,即──。革兰染色为──菌。主要包括──、──、──。 3、破伤风梭菌主要存在于──、──,以──形式而长期存活。 4、破伤风梭菌的芽胞呈圆形,位于菌体──,其直径──菌体宽度。 5、破伤风梭菌主要经──感染,致病物质主要是──。 6、预防破伤风,可接种──进行人工主动免疫或接种──进行紧急预防。 7、破伤风的特异性治疗是应用──,注射前必须作──试验。 8、产气荚膜梭菌的芽胞呈──形,位于菌体的──。 9、在牛乳培养基中生长繁殖的是──菌,可以产生为该菌特点之一的──现象。 10、气性坏疽的主要病原菌是──,其产生的α毒素是一种──酶。 11、肉毒梭菌的致病物质是──,可导致肌肉──型麻痹。 12、目前已知毒性最强的生物毒素是──,其毒性比氰化钾还强──倍。 13、肉毒毒素引起──,主要是出现以──系统为主的症状。 14、无芽胞厌氧菌大多数是人体的──,多引起──感染。 15、临床无芽胞厌氧菌感染,多伴有──菌、──菌和──菌的混合感染。 16、类杆菌属细菌是一类──菌,革兰染色为──性。 17、与人类疾病有关的类杆菌主要有──和──。 18、无芽胞厌氧菌引起内源性感染的条件是──、──、──、──。 三、最佳选择题 l、培养时需厌氧环境的细菌是( ) A.绿脓杆菌B.鼠疫杆菌C.变形杆菌D.伤寒沙门菌E.脆弱类杆菌 2、下列各组中均属于专性厌氧菌的是< ) A.破伤风梭菌、肉毒梭菌、结核分枝杆菌B.产气荚膜梭菌、乳酸杆菌、流感杆菌C.肉毒梭菌、变形杆菌、消化链球菌D.破伤风梭菌、变形杆菌、消化链球菌 E.肉毒梭菌、破伤风梭菌、脆弱类肝菌 3、在无芽胞厌氧菌感染中,最常见的是( ) A.脆弱类杆菌B.消化链球菌C.丙酸杆菌D.梭状杆菌E.双歧杆菌 4、在人体肠道正常菌群中,占绝对优势的是( ) A.链球菌B.大肠杆菌C.变形杆菌D.白色念珠菌E.无芽胞厌氧菌 5、无芽胞厌氧菌引起的感染不包括( ) A.脓肿B.败血症C.组织坏死D.食物中毒E.局部炎症 6、无芽胞厌氧菌正常寄居的部位不包括( ) A.阴道B.尿道C.肠道D.腹腔E.上呼吸道 7、引起牙周脓肿常见的病原菌是( ) A.甲型溶血性链球菌B.表皮葡萄球菌C消化链球菌 D.白色念珠菌E.绿脓杆菌 8、关于破伤风梭菌的叙述,其正确的是( ) A.属于兼性厌氧菌B.为革兰阴性杆菌C.外毒素致病 D.可以引起败血症E.可以引起骨骼肌驰缓性麻痹

细菌性痢疾

细菌性痢疾 [目的要求] 一、掌握 1、发病机制及病理解剖。 1)发病机制:志贺菌侵袭引起肠粘膜的急性炎症(坏死、溃疡)及志贺菌释放毒素引起的毒血症状。 2)病理:以乙状结肠和直肠病变最显著,严重时可致整个结肠;基本病变包括急性期为弥漫性纤维蛋白渗出性炎症,慢性期有结肠粘膜水肿及肠壁增厚。 2、中毒型菌痢发病机制及临床表现:为志贺菌释放的内毒素引发以急性微循环障碍及特异性体质产生强烈的过敏反应。临床表现为感染性休克征候群。 3、临床表现:潜伏期(1~3天),发热、腹疼、腹泻、粘液脓血便及直肠刺激征。 1)急性菌痢(病程<2个月):普通型(典型);轻型(非典型),中毒型(休克型、脑型、混合型)。 2)慢性菌莉(>2个月):慢性迁延型;急性发作型;慢性隐匿性。 4、诊断:流行病学情况;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 5、治疗原则。 1)普通型菌痢:一般治疗,病原治疗(注意抗菌药物及耐药菌株的情况);对症处理。 2)中毒性菌痢:病原治疗,对症处理,包括:降温止惊,抗休克治疗;抗呼吸衰竭的处理,并加强护理。 二、熟悉 1、病原学。 1)痢疾杆菌的群及血清型,我国的流行群。 2)病原生物学特征及其菌群在流行病学上的变迁。 3)四群志贺菌均可释放内毒素,A群可释放外毒素。 2、鉴别诊断要点: 1)急性菌痢:急性阿米巴痢疾;其他细菌引起的肠道感染;细菌性胃肠型食物中毒。 2)慢性菌痢:结肠癌及直肠癌;慢性血吸虫病;克罗恩病。 3)中毒型菌痢:其他细菌引起的感染性休克;流行性乙型脑炎。 三、了解 1、流行病学。 1)传染源:病人及慢性带菌者。 2)传播途径:粪-口;可引起食物型或水型暴发流行。 3)易感人群:人群普遍易感;免疫力短暂易反复感染,不同的群和血清型之间无交叉免疫。 4)流行特征:终年散发,夏秋季多发。 2、预防。 3、预后。

医学检验微生物厌氧性细菌测试题

医学检验微生物厌氧性细 菌测试题 The latest revision on November 22, 2020

第11章厌氧性细菌测试题 一.名词解释 1.汹涌发酵:产气荚膜梭菌在牛乳培养基中生长时发酵乳糖产酸,使酪蛋白凝固,同时产生大量气体将凝固的酪蛋白冲碎,并将封闭的凡士林冲至试管口的现象. 2.破伤风抗毒素(TAT):可中和破伤风痉挛毒素的抗血清.主要用于破伤风感染的治疗和紧急预防. 3.厌氧性细菌:是一类必须在无氧或氧化还原电势低的环境中才能生长的细菌.主要包括:G+芽孢梭菌、G+无芽孢杆菌、G-无芽孢杆菌、G+球菌、G-球菌。 二.填空 1.破伤风杆菌是机体正常菌群中的一个组成部分,主要寄生在人体的部位。 2.破伤风杆菌的芽胞位于菌体的部位,使菌体呈状。 3.破伤风类毒素是破伤风外毒素经处理后,消失而 完整的人工主动免疫制剂。4.破伤风的治疗应给予注射 中和游离的毒素以及大剂量 杀伤繁殖体的破伤风杆菌。 5.破伤风痉挛毒素作用部位是,作用机理 是。6.破伤风杆菌可产生 和两种毒素。

7.注射破伤风类毒素进行预防接种,主要对象是儿童、 和。 三联疫苗是由、 和三种成分组成。 9.肉毒杆菌主要通过 感染,引起以为主要症状的肉毒中毒。 10.肉毒杆菌的芽胞位于菌体的 部位,使菌体形成 状。 11.产气荚膜杆菌在血平板上形成溶血环,在牛乳培养基中出现 现象。 12.产气荚膜杆菌的芽胞位于菌体的部位,比菌 体。 1.肠道。 2.顶端,鼓槌。%甲醛,毒性,抗原性。 4. 破伤风抗毒素,青霉素。 5.脊髓前角,封闭抑制性神经介质释放。 6.α溶血素,破伤风痉挛毒素。 7.军人和极易受外伤人员。 8.白喉类毒素、百日咳死疫苗和破伤风类毒素。 9.消化道,肌肉麻痹。 10.次极端,网球拍。 11.双,汹涌发酵。 12.次极端,小。 13.破伤风杆菌经感染 ,其感染条件是伤口要具备 .致病因素是 . 14.目前已知毒性最强的生物毒素是 .

细菌性痢疾防治规范

细菌性痢疾 (Bacillary) (一)定义 是由志贺氏菌属引起的肠道传染病。主要表现为腹痛、腹泻、排粘液脓血便以及里急后重等,可伴有全身中毒症状。 (二)诊断依据 1、流行病学史 患者有不洁饮食和(或)与菌痢患者接触史。 2、临床表现 1)起病急骤,畏寒、寒战伴高热,继以腹痛、腹泻和里急后重,每天排便10次~20次,但量不多,呈脓血便,并有中度全身中毒症状。重症患者伴有惊厥、头痛、全身肌肉酸痛,也可引起脱水和电解质紊乱,可有左下腹压痛伴肠鸣音亢进。 2)临床分型 (1)急性普通型(典型) 起病急,畏寒、发热,可伴乏力、头痛、纳差等毒血症症状,腹泻,腹痛、里急后重,脓血便或豁液便,左下腹部压痛。 (2)急性轻型(非典型) 症状轻,可仅有腹泻、稀便。 (3)急性中毒型 休克型(周围循环衰竭型)感染性休克表现,如面色苍白,皮肤花斑、四肢厥冷、发给、脉细速、血压下降等,可伴有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 ARDS)。常伴有腹痛、腹泻。 脑型(呼衰竭型)脑水肿甚至脑庙的表现,如烦躁不安、惊厥、嗜睡或昏迷、瞳孔改变,呼吸衰竭,可伴有ARDS可伴有不同程度的腹痛、腹泻。 混合型具有以上两型的临床表现。 (4)慢性细菌性痢疾 急性细菌性痢疾反复发作或迁延不愈病程超过2个月以上。 (三)实验室检查 1.粪便常规检查,白细胞或脓细胞妻≥15HPF ( 400倍),可见红细胞、吞噬细胞0 2、病原学检查,粪便培养志贺菌阳性。 (四)鉴别诊断 1、急性细菌性痢疾应同其它病因所致的急性腹泻相鉴别。 (1)阿米巴痢疾(又称肠阿米巴病)起病一般缓慢,少有毒血症症状,里急后重感较轻,大便次数亦较少,腹痛多在右侧,典型者粪便呈果酱样,有腐臭。镜检仅见少许白细胞、红细胞凝集成团,常有夏科一雷登氏结晶体,可找到阿米巴滋养体。乙状结肠镜检查,见粘膜大多正常,有散在溃疡。本病易并发肝脓肿。 (2)沙门菌肠炎鼠伤寒杆菌、肠炎杆菌等常为其病原,其胃肠型主要临床症状同急性非

细菌性痢疾诊断标准

细菌性痢疾诊断标准 细菌性痢疾诊断标准?细菌性痢疾是由痢疾杆菌引起的肠道传染病。 细菌性痢疾在全年均可发病,但以夏秋两季的发病率为高。 细菌性痢疾在儿童中的发病率较高,其次是20—39岁年龄阶段的青壮年群体,在老年人中则较为少见。 细菌性痢疾的传染源为细菌性痢疾病人和带菌者。这些人体内的痢疾杆菌可随大便排出体外,进而污染水源、手、食物、苍蝇、生活用具等,一旦被污染过的物品进入健康人的口中,就有可能造成痢疾杆菌感染。 细菌性痢疾诊断标准?如何判断某人是否感染上了细菌性痢疾呢?专家认为,可以作为诊断标准的方法包括两个方面。 细菌性痢疾诊断标准的第一方面:症状 细菌性痢疾根据起病缓急和病情轻重的不同,可分为急性细菌性痢疾、慢性细菌性痢疾、中毒性细菌性痢疾等三种类型。 1、急性细菌性痢疾诊断标准 急性细菌性痢疾一般起病较急,有高热、畏寒、恶心、呕吐、脓血便的症状,数小时后出现阵发性腹痛、腹泻情形,一日大便3—5次,粪便呈糊状或水样,混有少许粘液,里

急后重感不明显。 症状较为严重的,可有粘液脓血便,四肢发凉,血压降低,甚至发生酸中毒、电解质紊乱现象。 2、慢性细菌性痢疾诊断标准 慢性细菌性痢疾的病程超过2个月后仍有腹部隐痛症状,腹泻、便秘交替出现,大便间歇有粘液、脓血,左下腹可扪及呈条索状的乙状结肠。 3、中毒性细菌性痢疾诊断标准 中毒性细菌性痢疾的起病较急,一般突发高热,惊厥,面色青灰,四肢跃冷,血压降低,意识障碍,呼吸不规则,瞳孔两侧不等大;早期腹泻症状不严重,大便也可不带有粘液、脓血。 细菌性痢疾诊断标准的第二方面:检查 1、细菌性痢疾血象诊断标准 急性细菌性痢疾病人的白细胞总数、中性粒细胞有中等度的升高现象; 慢性细菌性痢疾病人可有轻度贫血。 2、细菌性痢疾粪便诊断标准 典型细菌性痢疾病人的粪便中无粪质,量少,呈鲜红粘冻状,无臭味;镜检可见大量脓细胞、红细胞以及巨噬细胞存在;培养可检出致病菌。 3、细菌性痢疾乙状结肠镜检查诊断标准

11厌氧性细菌

第十一部分厌氧性杆菌 A1型选择题: 1.下面哪种细菌引起的食物中毒,其临床症状表现在神经系统: A.变形杆菌 B.副溶血性弧菌 C.产气荚膜杆菌 D.肉毒梭菌 E.鼠伤寒沙门菌 2.下列哪种毒素抑制乙酰胆碱的释放: A. 破伤风溶血素 B. 破伤风痉挛毒素 C. 产气荚膜梭菌β毒素 D. 肉毒毒素 E. 链球菌溶血素 3.下列细菌中除哪一种外均能引起败血症: A.链球菌 B.大肠杆菌 C.脑膜炎球菌 D.破伤风梭菌 E.肠炎沙门菌 4.破伤风病人最具有代表性的临床表现是: A. 高热 B. 剧烈的呕吐、腹泻 C. 牙关紧闭、肌肉紧张 D. 肌肉麻痹 E. 全身乏力 5.气性坏疽是一种创伤性感染,其病原体主要是: A.炭疽杆菌 B.破伤风梭菌 C.乙型溶血链球菌 D.产气荚膜梭菌 E.脆弱类杆菌 6.当一工人因铁钉深刺造成外伤送医院急诊时,医生应首先应考虑给以注射: A. 破伤风类毒素 B. 百白破三联疫苗 C. 破伤风抗毒素 D. 丙种球蛋白 E 胎盘球蛋白 7.必须在厌氧环境中培养的细菌是: A.炭疽杆菌 B.铜绿假单胞菌 C.变形杆菌 D.肉毒梭菌 E.伤寒沙门菌

8.下列哪种细菌的主要致病性物质是神经性外毒素: A. 脑膜炎球菌 B. 破伤风梭菌 C. 白喉杆菌 D. 结核杆菌 E.霍乱弧菌 9.在血平板上培养时可出现双层溶血环的细菌是: A 肉毒梭菌 B 破伤风梭菌 C 产气荚膜梭菌 D 肺炎链球菌 E.脑膜炎球菌 10.破伤风梭菌产生的、与其致病作用有关的毒素是: A.外毒素,属于肠毒素 B.内毒素,属于神经肠毒素 C.外毒素,属于神经毒素 D.内毒素,属于痉挛毒素 E.以上都不对 11.破伤风梭菌: A.通过伤口感染,细菌侵入血而致病 B.革兰阴性菌,具周鞭毛 C.不能形成芽胞 D.芽胞抵抗力强 E.以上均不对 12.破伤风特异性治疗,可用: A.抗生素 B.抗毒素 C.类毒素 D.细菌素 E.破伤风菌苗 13、创伤后为防止梭状芽胞杆菌的感染,需清创扩创、局部用H2O2冲洗,其最根本的目的是: A.清除污染物 B.去除坏死组织 C.清除厌氧微环境 D.使伤口变浅 E.以上都不对 A2型选择题: 1.岁妇女下腹部疼痛4天,左下腹部有中变痉挛性疼痛,阴道有大量黄色、无气味的分泌物。一周前曾做过经阴道的结扎手术,患者阴道后穹隆穿刺术,得20ml、带血、恶臭的脓性液体,厌氧菌培养得G-杆菌。下述哪种可能正确: A.大肠杆菌 B.肺炎杆菌

病例分析 细菌性痢疾

第三章病例分析——细 ? 菌性痢疾 概念 细菌性痢疾简称菌痢,是由痢疾杆菌(志贺菌属)引起的肠道传染病,又称志贺菌病。主要临床表现是腹痛、腹泻、里急后重和粘液脓血便,可伴有发热及全身毒血症症状。菌痢的肠道病变主要在结肠,以乙状结肠和直肠病变最显着。 病原学 痢疾杆菌属肠杆菌科志贺菌属,为革兰阴性的无鞭毛杆菌。

流行病学 (1)传染源:急、慢性菌痢病人及带菌者。 (2)传播途径:通过消化道,经粪-口途径传播。 (3)易感性:人群普遍易感。 (4)流行特征:本病全年均可发生,夏秋季多发。 临床表现 潜伏期为1-2天。 (一)急性菌痢 1.普通型(典型):急起畏寒高热,伴头痛、乏力、食欲减退,并出现腹痛腹泻,多数病人先为稀水样便,1-2天后转为脓血便,每日10-20次或以上,里急后重明显。常伴肠鸣音亢进,左下腹压痛。急性菌痢自然病程为1-2周,多数病例可以自行恢复。 2.轻型(非典型):无明显发热。急性腹泻,每日大便10次以内,稀便有粘液但无脓血。病程3-7天而痊愈。 3.中毒性菌痢:2-7岁儿童多见。起病急骤,突然高热,病势凶险,主要表现为严重毒血症、休克和(或)中毒性脑病,而局部肠道症状很轻甚至缺如。 (二)慢性菌痢 菌痢病程反复发作或迁延不愈达2个月以上,即为慢性菌痢。 实验室检查 (一)一般检查 1.血常规:WBC增多,可达10-20×109/L,中性粒比例增高。 2.便常规:外观呈粘液脓血便。镜检可见白细胞、脓细胞、红细胞,如有巨噬细胞有助于诊断。 (二)血清学检查 (三)病原学检查 1.细菌培养:粪便培养出志贺菌可以确诊。 2.特异性核酸检测:核酸杂交或PCR。 (四)荧光抗体染色技术 (五)X线钡餐:慢性期可见肠道痉挛,动力改变,结肠袋消失,肠腔狭窄,肠粘膜增厚等。

细菌性痢疾试题及答案

细菌性痢疾试题一、填空题 1.细菌性痢疾是由 -------- 引起的肠道传染病。病理变化主要以 --------- 、 ----------- 的 炎症及溃疡为主。主要临床表现为 ----------、 ---------- 、 ------------- 和 --------------- 可伴有 ---------- 及 --------------------主要通过 --------------- 传播;常流形于 ---------------- 季,好发于 ---------------- 。 二、名词解释 1. 细菌性痢疾 三、简答题 1.细菌性痢疾主要分那几型? 2. 目前将志贺菌属分为那几群? 四、判断正误 1. 细菌性痢疾是肠道传染病,好发于夏秋季,儿童发病率最高,其次为青年,人群普遍易感。 2. 细菌性痢疾多为散发,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主要通过体液传播。 3. 细菌性痢疾传染源主要为急性细菌性痢疾患者,一般慢性细菌性痢疾患者及带菌者不具有传染性。 五、选择题 (一)、单选题 1.细菌性痢疾是由何菌引起的肠道传染病: A.大肠杆菌 B.沙门氏菌 C.霍乱弧菌 D.金黄色葡萄球菌 E. 痢疾杆菌 2.细菌性痢疾发病季节为: A.春季 B.夏秋季 C.晚冬和早春 D.春冬 E. 一年四季 3.细菌性痢疾主要传染源为: A.鼠 B.猪 C.急、慢菌痢患者和带菌者 D.蚊虫 E.以上都不是 4.细菌性痢疾大便常规检查可见: A.黄软便,镜检偶见红细胞。 B.稀便,镜检可见少量白细胞。 C.脓血便,镜检可见白细胞≥8个/高倍视野及少量红细胞。 D.脓血便,镜检可见白细胞≥15个/高倍视野及少量红细胞。 E. 以上都不对。 5.细菌性痢疾在口服抗菌素中吸收最好,可作为首选的药物为: A.复方氨基甲噁唑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