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厌氧性细菌
- 格式:ppt
- 大小:2.61 MB
- 文档页数:49
第十三章厌氧性细菌一.选择题1. 厌氧芽胞梭菌能耐受恶劣环境条件是因为有(D)A.菌毛B.鞭毛C.荚膜D.芽胞E.内毒素2. 厌氧芽胞梭菌在自然界中存在特点是(C)A.释放毒素量少于动物体内B.产生多种侵袭性酶C.以芽胞形式存在D.以具有感染性的繁殖体形式存在E.致病性强3. 无芽胞厌氧菌的特点是(D)A.形态特征有鉴别意义B.只能用抗酸染色C.主要引起外源性感染D.在肠道内数量是大肠埃希菌的1000倍E.菌体内形成异染颗粒4. 长期使用抗生素易引起(A)A.无芽胞厌氧菌感染B.厌氧芽胞杆菌感染C,结核杆菌感染D.链球菌感染E.副溶血性弧菌感染5. 厌氧芽胞梭菌与无芽胞厌氧菌具有的共性是(B)A.形态染色性B.专性厌氧C.在人体内的分布D.致病性E.对人体的危害6. 目前所知毒性最强的毒素是(B)A.破伤风痉挛毒素B.肉毒毒素C.卵磷脂酶D.炭疽毒素E.鼠疫毒素7. 破伤风痉挛毒素毒性极强,仅次于(C)A.金葡菌TSST-1B.霍乱肠毒素C.肉毒毒素D.白喉毒素E.溶血毒素8. 破伤风梭菌感染的重要条件为(C)A.细菌芽胞污染伤口B.菌群失调C.伤口的厌氧微环境D.细菌繁殖体污染伤口E.机体免疫力低下9. 应用破伤风抗毒素治疗破伤风,其目的是(D)A.抑制破伤风梭菌生长B.阻止细菌产生毒素C.中和结合在神经细胞上的外毒素D.中和游离于神经细胞外的外毒素E.中和进入血液中的外毒素10. 紧急预防破伤风最好注射(B)A.破伤风类毒素B.破伤风抗毒素C.丙种球蛋白D.抗生素E.破伤风死菌苗11. 产气荚膜梭菌可产生多种外毒素,其中最重要的是(A)A.α毒素B.β毒素C.ε毒素D.κ毒素E.ι毒素12. 对于破伤风痉挛毒素的特性,下列说法错误的是(E)A.属神经毒素B.化学性质为蛋白质C.该毒素可被肠道蛋白酶所破坏D.是引起破伤风的主要致病物质E.该毒素毒性最强,对人致死量小于0.1µg13. 属于破伤风梭菌形态染色方面的特性是(D)A.有荚膜B.无鞭毛C.菌体呈竹节状排列D.菌体呈鼓槌状E.芽胞正圆形,位于菌体次极端14. 破伤风梭菌培养后的菌落特点为B(B)A.形成花菜样菌落B.血平板上形成薄膜状爬行生长物C.形成脐状菌落D.血平板上无溶血环E.血平板上菌落周围有双层溶血环15. 注射TA T的目的是(C)A.对易感人群进行常规预防B.杀灭伤口中繁殖的破伤风梭菌C.对可疑破伤风患者治疗及紧急预防D.主要用于儿童的预防接种E.中和与神经细胞结合的毒素16. 以神经外毒素致病的细菌是(A)A.肉毒毒素B.产气荚膜梭菌C.链球菌D.霍乱弧菌E.金黄色葡萄球菌17. 气性坏疽的典型症状之一是组织气肿,其主要原因是由于(B)A.细菌产生透明质酸酶B.细菌能分解多种糖类C.细菌产生卵磷脂酶D.细菌产生细胞毒素E.细菌产生肉毒毒素18.对产气荚膜梭菌感染极有价值的快速诊断方法是(A)A.从深部创口取材直接涂片镜检B.取坏死组织做动物试验C.取坏死组织进行分离培养D.取标本做“汹涌发酵”试验E.以上都不是19.下列细菌在牛奶培养基上培养时能产生“汹涌发酵”现象的是(B)A.破伤风梭菌B.产气荚膜梭菌C.肉毒梭菌D.大肠杆菌E.霍乱弧菌20.血平板上能形成双溶血环的细菌为(D)A.肉毒梭菌B.炭疽杆菌C.金黄色葡萄球菌D.产气荚膜梭菌E.破伤风梭菌21.产气荚膜梭菌的培养特点是(C)A.血平板上无溶血环B.分离培养用SS培养基C.牛奶培养基中产生“汹涌发酵”现象D.培养基中要加入胆盐E.在TCBS培养基上因分解蔗糖呈黄色菌落22.产气荚膜梭菌可引起(C)A.炭疽病B.假膜性肠炎C.食物中毒D.烫伤样皮肤综合征E.破伤风23.Nagler反应原理是因为产气荚膜梭菌(D)A.分解乳糖产酸产气B.分解葡萄糖产酸产气C.能液化明胶D.分解卵黄中卵磷脂E.分解含硫氨基酸产生H2S24.能引起食物中毒,但很少有胃肠炎症状的细菌是(A)A.肉毒梭菌B.产气荚膜梭菌C.肠炎沙门菌D.副溶血性弧菌E.金黄色葡萄球菌25.肉毒毒素的特点是(C)A.可完全被肠道蛋白酶水解B.可致组织大块坏死C.进入小肠后解离,被吸收进入血循环D.引起骨骼肌强直性收缩E.该毒素具耐热性26.肉毒梭菌的芽胞特点是(B)A.椭圆形,位于菌体顶端B.椭圆形,位于菌体次极端C.正圆形,位于菌体顶端D.正圆形,位于菌体次极端E.椭圆形,小于菌体27.肉毒毒素引起食物中毒的致病机理是由于(A)A.阻碍乙酰胆碱的释放B.阻止抑制性神经介质的释放C.抑制细胞蛋白质的合成D.激活腺苷酸环化酶E.直接导致细胞变性坏死28.气性坏疽发病多见于(B)A.节肢动物叮咬B.战伤C.食用污染食物D.吸入污染的空气E.平时的工伤、车祸29.破伤风痉挛毒素作用于(C)A.肠粘膜上皮细胞B.红细胞C.神经细胞D.中性粒细胞E.白细胞30.肉毒毒素作用的主要部位是(E)A.肠上皮细胞B.脊髓前角运动细胞C.脑神经细胞D.胃粘膜细胞E.外周胆碱能神经二、填空题1.根据能否形成芽胞,将厌氧性细分为两大类:即___厌氧芽胞梭菌属__________和______无芽胞厌氧菌__________。
《医学微生物学》第十一章弧菌属和第十三章厌氧性细菌复习题及答案第十一章弧菌属一、单项选择题1.霍乱弧菌的主要致病物质不包括:A.鞭毛B. 菌毛C. 毒素共调菌毛D. 外毒素E. 内毒素2.关于霍乱弧菌的生物学性状,错误的是:A.碱性蛋白胨水可作为选择增菌培养基B.霍乱弧菌耐碱不耐酸C.在霍乱病人粪便悬滴标本中,可见“鱼群样穿梭”现象D.ELTor 生物型霍乱弧菌抵抗力强,是因为有芽胞形成E.革兰染色阴性3. 关于霍乱肠毒素,错误的是:A. A亚单位是毒性亚单位B. B亚单位是结合亚单位C.由一个A亚单位和4~6个B亚单位组成D. 其受体是糖蛋白E.是霍乱弧菌的主要致病物质4.霍乱肠毒素:A.为耐热外毒素B. 为不耐热内毒素C. B亚单位与肠上皮细胞受体结合后,使毒素分子变构D. A2肽链活化后,使肠上皮细胞ATP转化为cAMP,促进肠粘膜细胞的分泌功能E.A1肽链与B亚单位结合,协助A亚单位进入细胞5.关于霍乱,错误是:A.属于烈性传染病B.人类是霍乱弧菌的唯一易感者C.病愈后,少数病人可长期带菌D.病后的免疫力短暂E.接种霍乱死菌苗可增强人群的特异性免疫力6.与慢性胃炎和消化性溃疡有密切关系的病原菌为:A.空肠弯曲菌B. 幽门螺旋杆菌C.胎儿弯曲菌D.鼠伤寒沙门菌E. 副溶血性弧菌7. 哪种疾病不能由弯曲菌引起:A.食物中毒B.心内膜炎C.婴幼儿急性肠炎D.败血症E.肾小球肾炎8.分离霍乱弧菌常用的培养基是:A.SS培养基B.碱性培养基C.血琼脂培养基D.亚碲酸钾血琼脂培养基E.巧克力色平板9.关于副溶血性弧菌的叙述错误的是:A.呈多形性,革兰阴性B.有鞭毛,运动活泼C.生长最适pH为7.7D.需用无盐或低盐培养基培养E.能产生耐热性溶血毒素10.典型霍乱患者,发病后最先出现的常见症状是:A.畏寒.发热B.声音嘶哑C.剧烈腹泻.呕吐D.腹部绞痛E.腓肠肌痉挛二、多项选择题1.霍乱弧菌所致的霍乱有其特点:A.潜伏期较短B.发病急C.传播迅速D.严重的呕吐和腹泻E.病后获得免疫力不强,并以细胞免疫为主2.霍乱弧菌的生物学特性:A.菌体典型的呈弧状B.单根鞭毛位于菌体一端C.革兰氏阴性D.无菌毛E.兼性厌氧3.霍乱弧菌的感染过程是:A.病菌经口侵入B.病菌在肠粘膜表面生长繁殖C.病菌进一步侵入血流D.病菌在生长繁殖过程中产生肠毒素E.肠毒素进入细胞内发挥毒性作用致病4.副溶血性弧菌是:A.一种嗜盐性弧菌B.呈杆状C.有周鞭毛,运动活泼D.革兰氏阴性E.含15%食盐培养基生长得最好5.关于副溶血性弧菌的致病性,下述正确的是:A.该菌是引起食物中毒的常见病原菌之一B.常因食入未煮熟的海产品而感染C.主要症状为腹痛.腹泻.呕吐.发热D.致病物质有耐热溶血素等E.病后可获得牢固免三、问答题1.请简述霍乱弧菌的致病过程。
《医学微生物学》第13章厌氧性细菌练习题及答案【知识要点】1.掌握:破伤风梭菌、产气荚膜梭菌、肉毒梭菌及无芽胞厌氧菌的生物学性状、致病性和破伤风梭菌的防治原则。
2.熟悉:产气荚膜梭菌、肉毒梭菌和无芽胞厌氧菌的微生物学检查法和防治原则。
3.了解:(1)破伤风梭菌的微生物学检查法。
(2)艰难梭菌的生物学性状和致病性。
(3)无芽胞厌氧菌的种类。
【课程内容】第一节厌氧芽胞梭菌属一、破伤风梭菌(一)生物学性状(二)致病性与免疫性(三)微生物学检查法(四)防治原则二、产气荚膜梭菌(一)生物学性状(二)致病性(三)微生物学检查法(四)防治原则三、肉毒梭菌(一)生物学特性(二)致病(三)微生物学检查法(重点检测肉毒毒素)。
(四)防治原则四、艰难梭菌(一)生物学特性(二)致病性第二节无芽胞厌氧菌一、生物学性状(一)革兰阴性厌氧杆菌(二)革兰阴性厌氧球菌(三)革兰阳性厌氧球菌(四)革兰阳性厌氧杆菌二、致病性(一)致病条件(二)细菌毒力(三)感染特征(四)所致疾病三、微生物学检查法(一)标本采取(二)直接涂片镜检(三)分离培养与鉴定四、防治原则【应试习题】一、名词解释1.汹涌发酵2.TAT3.肉毒毒素4.厌氧性细菌5.Nagler反应二、填空题1.破伤风毒素有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毒素,引起疾病的主要是____________毒素。
2.破伤风梭菌主要存在于_______、_______,以_______形式长期存活。
3.破伤风梭菌的芽胞呈_______形,位于菌体的_______部位,其直径_______于菌体宽度,使菌体形成_______状。
4.破伤风类毒素是破伤风外毒素经_______处理后_______消失、_______完整的生物制品。
5.破伤风梭菌主要经_______感染,致病物质主要是_______。
6.感染破伤风后应给予注射_______以中和游离的毒素;注射大剂量_______以杀伤繁殖体。
第十三章(厌氧性细菌)复习题(一)单项选择题(二)1.C 2.A 3.C 4.C 5.B 6.D 7.B 8.C 1.以下属于专性厌氧菌的是〔C 〕。
A、破伤风梭菌、肉毒梭菌、结核分枝杆菌B、产气荚膜梭菌、乳酸杆菌、流感杆菌C、肉毒梭菌、产气荚膜梭菌、脆弱类杆菌D、破伤风梭菌、变形杆菌、消化链球菌2.在无芽胞厌氧菌感染中,最常见的是〔A 〕。
A、脆弱类杆菌B、消化链球菌C、双歧杆菌D、梭状杆菌3.在人体肠道正常菌群中,占绝对优势的是〔C 〕。
A、链球菌B、大肠埃希菌C、无芽胞厌氧菌D、白色念珠菌4.关于破伤风梭菌的表达,其正确的选项是〔 C 〕。
A、属于兼性厌氧菌B、为革兰阴性菌C、外毒素致病D、可引起骨骼肌缓和性麻痹5.破伤风的紧急预防应注射〔 B 〕。
A、破伤风类毒素B、人抗破伤风免疫球蛋白C、破伤风疫苗D、抗生素6.被锈铁钉深刺造成外伤时,应给予注射〔 D 〕。
A、破伤风减毒活疫苗B、白百破三联疫苗C、破伤风类毒素D、人抗破伤风免疫球蛋白7.破伤风梭菌的致病机制是〔B 〕。
A、破伤风梭菌通过血流侵入中枢神经系统大量增殖致病B、破伤风痉挛毒素侵入中枢神经系统致病C、破伤风溶血毒素侵入中枢神经系统致病D、破伤风梭菌产生内毒素引起休克8.破伤风特异性医治可应用〔 C 〕。
A、抗生素B、破伤风类毒素C、破伤风抗毒素D、破伤风菌苗〔二〕填空题1.破伤风梭菌主要经创伤感染,致病物质主要是破伤风痉挛毒素。
2.预防破伤风,可接种精制破伤风类毒素进行人工主动免疫,或接种破伤风抗毒素进行紧急预防。
3.破伤风的特异性医治是应用TA T 。
〔三〕问答题1.试述破伤风杆菌的致病机制。
2.试述无芽胞厌氧菌的致病条件和感染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