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操作考核过程性评价记录表讲解
- 格式:docx
- 大小:32.95 KB
- 文档页数:13
第1篇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科学实践活动课的特点和重要性。
(2)掌握基本的实验操作技能,如观察、记录、分析、推理等。
(3)学会运用科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2)通过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科学精神。
(2)培养学生尊重事实、勇于探索、坚持不懈的品质。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以“探究水的表面张力”为主题,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了解水的表面张力现象,掌握实验操作技能,培养科学探究能力。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通过提问或演示实验,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水滴在玻璃板上会形成球形?为什么水面上的小虫不会掉入水中?2. 实验准备(1)分组: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4-6人。
(2)分配任务:每组选出一个组长,负责实验的组织和协调;其他成员负责实验操作和数据记录。
(3)讲解实验原理:教师简要介绍水的表面张力现象,以及本实验的原理和步骤。
3. 实验操作(1)观察水滴形状:学生用玻璃棒轻轻触碰水面,观察水滴的形状。
(2)实验操作:每组学生按照实验步骤进行操作,如滴加水滴、观察水滴形状、记录数据等。
(3)数据记录:学生认真记录实验数据,包括水滴形状、水滴大小、水滴在玻璃板上的位置等。
4. 数据分析(1)小组讨论:各小组对实验数据进行讨论,分析水滴形状与水滴大小、水滴在玻璃板上的位置等因素的关系。
(2)汇报交流:各小组代表汇报实验结果,其他小组进行点评和补充。
5. 总结与反思(1)教师总结:对实验结果进行总结,强调水的表面张力现象及其应用。
(2)学生反思:学生对自己的实验过程进行反思,总结经验教训。
6. 课后作业(1)撰写实验报告:学生根据实验过程和结果,撰写实验报告。
(2)思考拓展:学生思考水的表面张力在生活中的应用,如肥皂泡、露水等。
第1篇一、课程基本信息1. 课程名称:2. 课程编号:3. 课程性质:理论课程、实践课程、实验课程等4. 学期及年份:5. 任课教师:6. 实践课地点:7. 实践课时间安排:二、实践课目标1. 知识目标:- 学生应掌握的知识点:- 学生应理解的理论概念:2. 能力目标:- 学生应具备的操作技能:- 学生应提高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增强学生的实践操作兴趣:- 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三、实践课实施准备1. 教学资源准备:- 教材及参考书籍:- 实验设备与器材:- 实践场所与环境布置:2. 学生准备:- 学生分组及角色分配:- 学生预习要求:- 学生实践前的安全教育:3. 教师准备:- 教学计划及教案:- 实践课指导书及评分标准:- 教学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及应对措施:四、实践课实施过程1. 导入部分:- 教师简要介绍实践课的目的和意义:- 学生进行自我介绍及团队介绍:- 明确实践课的具体流程和时间安排。
2. 理论讲解部分:- 教师根据实践内容进行理论讲解:- 学生提问并解答,活跃课堂气氛。
3. 实践操作部分:- 学生按照分组进行实践操作:-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检查学生操作规范性,确保安全。
4. 团队讨论与总结部分:- 学生分组讨论实践过程中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总结,分享经验与心得:- 学生填写实践报告,总结实践收获。
5. 实践课结束部分:- 教师对实践课进行总结,强调重点与难点:- 学生进行自我评价,提出改进意见:- 教师对学生的实践成果进行评价,并提出改进建议。
五、实践课效果评估1. 学生反馈:- 通过问卷调查或访谈了解学生对实践课的满意度:- 收集学生对实践课的建议和意见。
2. 教学效果评估:- 教师根据学生的实践报告、实践操作表现等进行评价: - 分析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能力提升情况。
3. 实践成果展示:- 学生展示实践成果,如作品、实验报告等:- 教师组织专家对实践成果进行评审。
第1篇一、课程简介工程力学实验是大学工程类专业的一门重要实践课程,旨在帮助学生将理论力学知识应用于实际工程问题中,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课程主要包括力学实验原理、实验方法、实验仪器使用、实验数据采集与处理以及实验报告撰写等内容。
二、课程目标1. 使学生掌握力学实验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 培养学生使用实验仪器进行实验操作的能力。
3. 提高学生分析实验数据、处理实验结果的能力。
4. 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科学素养。
三、课程内容1. 实验原理与基本方法- 力学实验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实验误差的来源及处理方法- 实验数据的采集与处理方法2. 实验仪器与设备- 弹簧测力计的使用与校准- 扭力仪的使用与校准- 拉伸试验机、压缩试验机等材料力学实验设备的使用3. 典型力学实验- 弹簧的拉伸与压缩实验- 材料的拉伸与压缩实验- 刚体的转动实验- 力的合成与分解实验- 杆件的弯曲实验4. 实验报告撰写- 实验报告的基本格式- 实验数据的记录与分析- 实验结论与讨论四、教学安排1. 理论教学- 每周2学时,共计8周- 主要讲解实验原理、实验方法、实验仪器使用等内容2. 实验教学- 每周4学时,共计16周-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操作,教师现场指导3. 实验报告撰写- 学生根据实验内容撰写实验报告,教师批改并给出反馈五、教学方法1. 讲授法- 教师讲解实验原理、实验方法、实验仪器使用等内容2. 演示法- 教师演示实验操作过程,学生观察学习3. 实验法-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操作,教师现场指导4. 讨论法- 学生在实验过程中遇到问题,进行讨论和交流六、考核方式1. 实验操作考核- 学生实验操作的正确性和熟练程度2. 实验报告考核- 实验报告的格式、数据记录与分析、结论与讨论3. 实验理论考核- 对实验原理、实验方法、实验仪器使用等知识的掌握程度七、教学资源1. 教材- 《工程力学实验》- 相关实验指导书2. 实验仪器- 弹簧测力计、扭力仪、拉伸试验机、压缩试验机等3. 网络资源- 相关实验视频、实验指导资料等八、总结工程力学实验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实验总结实验总结总结特点:1、自我性总结是对自身社会实践进行回顾的产物,它以自身工作实践为材料,采用的是第一人称写法,其中的成绩、做法、经验、教训等,都有自指性的特征。
2、回顾性这一点总结与计划正好相反。
计划是设想未来,对将要开展的工作进行安排。
3、客观性总结是对前段社会实践活动进行全面回顾、检查的文种,这决定了总结有很强的客观性特征。
它是以自身的实践活动为依据的,所列举的事例和数据都必须完全可靠,确凿无误,任何夸大、缩小、随意杜撰、歪曲事实的做法都会使总结失去应有的价值。
4、经验性总结还必须从理论的高度概括经验教训。
凡是正确的实践活动,总会产生物质和精神两个方面的成果。
实验总结(精选20篇)总结是在某一时期、某一项目或某些工作告一段落或者全部完成后进行回顾检查、分析评价,从而得出教训和一些规律性认识的一种书面材料,它可以给我们下一阶段的学习和工作生活做指导,是时候写一份总结了。
总结一般是怎么写的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实验总结(精选20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实验总结1我校电教实验工作紧紧围绕现代教育技术装备的配备,积极配合电教馆的主要工作,认真贯彻落实《教育局关于进一步加强新时期学校内部配套设施建设的意见》及《全县教育技术工作要点》,加大了教育技术装备力度,着力提升教育装备质量和效益,狠抓了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全力推进教育现代化进程,不断提高电教工作管理水平,使我校电教工作迈上一个新台阶。
现将工作小结如下:一、教育技术装备力度加大,落实了“两基”目标结合教育局新六配套工程,学校认真落实了“两基”目标,主要做好了以下工作:1、加强领导,严格管理。
学校校长亲自指导全校电教工作,协调现代教育技术的装备。
加强了对平时各项相关工作的检查,督促做好了电教设备的“配、管、用”工作,保证了教师信息技术教育能力的培训和电教实验教学的顺利进行。
2、着力维护“班班通”建设。
县教育局电教馆于20XX年配备了20台电视,到目前都完好无损,有效地辅助着我校的教育教学工作,今年我校有配备了12台EVD,供一、二年级使用,真正使“班班通”设备发挥了作用。
审计实验课程实训报告(精选6篇)一、实训目的专业实训是我们完成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程的学习之后,综合运用知识的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是本专业必修的实践课程,在实践教学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
通过专业实训使自己在实践中验证,巩固和深化已学的专业理论知识,通过知识的运用加深对相关课程理论与方法的理解与掌握。
加强对企业及其管理业务的了解,认识的基础上,将学到的知识与实际相结合,使学生运用已学的专业理论知识,对实训单位的各项业务进行初步分析,善于观察和分析对比,找到其合理和不足之处,灵活运用所学专业知识,在实践中发现并提炼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提高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实训任务本次实训我到的实训单位是河南省新野县审计局,实训的主要任务如下:1、调查新野县审计局目前的审计事务的操作流程。
2、研究现行信息化系统对业务进程所起的作用。
3、分析新野审计局信息化的经验及出现的问题。
三、实训内容1、实训背景21世纪是信息技术的时代。
随着生产的自动化,贸易中的电子商务的普及,网络财务软件的广泛使用,以及支付手段的多样化,审计信息化将是21世纪必然趋势。
但是我国现今的基层审计单位的信息化现状是什么样的呢我国基层审计信息化的现状,审计人员;软件条件以及硬件条件如何在信息化的过程中有什么样的经验和教训呢带着这个问题,我联系了河南省新野县省审计局,并在那进行了我的专业实训。
本文所探讨的审计信息化是指,被审计对象进行财务工作和经营时,审计人员为了实现其审计目的,收集必要的审计证据,采取必要的审计程序,对企业的运营的合规性以及利用计算机以及网络生成的财务信息进行审计的工作。
2、实训单位介绍新野县审计局是隶属于国家审计署的县一级的审计单位,编制大约30人。
新野县属于河南省的经济不太发达的农业县,所以审计机构不像大城市那样有很多的审计事务所,审计单位只有审计局一家,并且被审单位也大部分是国有企业和国家机关。
平时业务工作量并不太多,同一时间基本上只进行一家被审单位的审计。
酸碱中和滴定实验课教案一、实验目的1. 理解酸碱中和反应的原理。
2. 学习使用滴定管、滴定瓶等实验仪器。
3. 掌握中和滴定的操作步骤和技巧。
4. 培养实验操作的规范性和准确性。
二、实验原理1. 酸碱中和反应:酸和碱在一定条件下反应水和盐的化学反应。
2. 滴定:通过向待测溶液中加入标准溶液,根据反应的化学计量关系,确定待测溶液中溶质的含量。
三、实验仪器与试剂1. 实验仪器:滴定管、滴定瓶、锥形瓶、移液管、量筒、烧杯、玻璃棒等。
2. 试剂:标准酸溶液、标准碱溶液、指示剂、待测溶液等。
四、实验步骤1. 准备实验:检查仪器是否完好,准确称取待测溶液。
2. 滴定前准备:向滴定瓶中加入一定量的待测溶液,并记录体积。
3. 加入指示剂:向滴定瓶中加入适量的指示剂,观察颜色变化。
4. 滴定操作:使用滴定管向滴定瓶中加入标准溶液,边加边振荡,直至颜色变化。
5. 记录数据:记录滴定管消耗的标准溶液的体积。
6. 计算结果:根据化学计量关系计算待测溶液中溶质的含量。
五、实验注意事项1. 实验操作要规范,避免污染溶液和损坏仪器。
2. 准确读取滴定管的体积,避免视线误差。
3. 注意滴定过程中的颜色变化,及时判断滴定终点。
4. 保持实验室的安全,遵守实验规程。
六、实验数据处理与分析1. 数据记录:记录实验过程中所需的标准溶液的体积、待测溶液的体积、指示剂的用量等。
2. 数据处理:根据实验数据计算待测溶液中溶质的含量。
3. 分析与讨论:分析实验结果的准确性,探讨可能的误差来源,改进实验方法。
1. 实验目的:简要说明本实验的目的。
2. 实验原理:简要介绍酸碱中和滴定的原理。
3. 实验步骤:概述实验的操作步骤。
4. 实验结果:列出实验数据,并绘制图表。
5. 数据处理与分析:阐述数据的处理方法,分析实验结果。
6. 结论:总结实验结果,回答实验目的。
7. 参考文献:列出实验中引用的文献。
八、实验技能的培养1. 实验操作:通过实验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验技能。
化学化工学院课程目标达成度评价报告课程:物理化学实验I班级:化学1703任课教师:***评价时间: 2019年6月20日一、课程目标达成度计算1.根据课程教学大纲成绩评定方法,计算课程目标点各考核环节的考核结果均值。
利用下列公式,计算课程目标点i的达成度。
课程目标点i的达成值需在0.6以上,方为该目标点i达成。
2.课程目标点i达成度计算公式:课程目标点i达成度= ∑考核环节k的权重×(考核环节k得分的均值/考核环节k对应课程目标i的目标值),如果考核环节j缺项,则考核环节j得分的均值/考核环节j对应课程目标i的目标值) = 1。
即:课程目标1达成度= 0.2 ×(目标点1平时成绩均值) /目标点1平时总分) + 0.2 ×(目标点1实训平均成绩/目标点1实训总分) + 0.6 ×(目标点1试题平均分/目标点1试题总分)。
表1课程名称:物理化学实验I 班级: 2017级化学1703 2018--2019 学年二学期3.课程目标定量评价达成图课程目标定量分析定量评价达成图和分布图分别见图1、图2图 1 课程目标达成评价值(定量分析)图 2 课程目标达成分布图(定量分析)二、课程目标达成分析1.评价分析依据课程目标与毕业要求的对应关系,课程质量评价依据、评价方法,课程目标的评价结果及学生个体的课程目标达成情况,进行全方位分析。
分析试卷和学生对某些知识点掌握情况及其原因,包括:试题难易度和覆盖度,以及平时学习情况。
《物理化学实验I》按照“平时成绩+期末考试成绩”的方式进行考核评价,平时考核采用对实验报告、学习态度、预习报告结合评价的形式,试卷考核采用集体出题、抽签考试、流水阅卷的形式。
试题覆盖了《物理化学实验I》所有实施实验的内容和主要知识点,包括:燃烧热测定、溶解热测定、二元金属相图测定、磁化率测定、偶极矩测定、三组分相图测定、二元气-液相图测定、分配系数测定等8大实验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