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连温胆汤妙用多
- 格式:doc
- 大小:15.03 KB
- 文档页数:5
王晖妙用黄连温胆汤之经验举隅【摘要】王晖遵古而不泥古,注重辨证与辨病相结合。
临证活用黄连温胆汤,往往在方中加用陈胆星加强清火化痰之功,强调证见舌红、苔黄腻或白腻、口苦、脉滑数,属痰热内扰者,均可辨证用之,集中体现了“异病同治”的治疗原则。
【关键词】黄连温胆汤;脓耳;鼻渊;梅核气;王晖Abstract: Mr. Wang Hui respects but is not stubborn to ancient, paying attention to combination of differentiation of signs and diseases; in smartly applying Canker root Wendan Decoction, he often adds Chendanxing to reinforce removing heat and sputum, emphasizing that signs of red tongue, yellow and greasy or white moss, bitter mouth, slippery and quick pulse show sputum heat bothering internal, can apply the formula, which embodying the treatment principle of “treat different diseases with same method”.Key words: Canker root Wendan Decoction; pus ear; nasal running; globus hystericus; Wang Hui王晖为全国第三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我有幸师从王老,深知其中医理论功底深厚,学术造诣精湛。
笔者侍诊,受益良多,现择例以飨同道。
符为民妙用黄连温胆汤治疗脑病举隅
陈青霞;王永生;陈炯华
【期刊名称】《山东中医杂志》
【年(卷),期】2018(37)11
【摘要】黄连温胆汤方首见清代陆廷珍《六因条辨》,符为民教授临床精准辨证,紧扣痰热、心、肝、情志几个关键点,抓住病机三要素——气滞、痰阻、火热,灵活应用黄连温胆汤治疗神经内科辨证属痰热郁遏的多种疾病,知常达变,以不变应万变,体现中医之“异病同治”,屡起沉疴。
【总页数】3页(P954-956)
【关键词】黄连温胆汤;痰热郁遏;异病同治
【作者】陈青霞;王永生;陈炯华
【作者单位】南京中医药大学,江苏南京210046;江苏省中医院,江苏南京210029;江苏省中西医结合医院,江苏南京210046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77.7
【相关文献】
1.黄连温胆汤加减治疗脑病举隅 [J], 黄迟
2.王晖妙用黄连温胆汤之经验举隅 [J], 应爱飞;王晖
3.周晓卿应用黄连温胆汤治疗中风后遗诸症验案举隅 [J], 平莉;周晓卿
4.李鲜教授应用黄连温胆汤治疗消化系统疾病举隅 [J], 石腾腾;毛帼粟;李鲜
5.符为民运用黄连温胆汤治疗焦虑症经验 [J], 公晋;王永生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温胆汤的功效与作用配方
温胆汤是一种传统中医药方,具有多种功效与作用。
温胆汤主要用于清热燥湿、疏肝解郁、舒肝利胆等方面,有助于改善胆囊炎、胆道疾病等问题。
下面将详细介绍温胆汤的功效与作用以及配方制作方法。
温胆汤的功效与作用
1.清热燥湿:温胆汤中的药材具有清热利湿的作用,可有效排除体内
湿热,有助于改善湿热引起的黄疸、口苦口干等症状。
2.疏肝解郁:温胆汤中的成分能疏肝解郁,有助于调节情绪、缓解烦
躁、易怒等症状。
3.舒肝利胆:温胆汤能够舒肝利胆,促进胆汁排出,有助于改善胆汁
淤积引起的胆道疾病,如胆囊炎等。
温胆汤的配方
1.黄连:6克
2.黄芩:6克
3.木香:6克
4.枳实:6克
5.柴胡:6克
6.生地:12克
7.竹叶:12克
8.茯苓:12克
制作方法
1.将以上药材洗净后放入药锅中。
2.加入适量清水,煮沸后改用小火煎煮约30分钟。
3.待药液浓缩至一半时即可完成。
服用方法
将温胆汤制成的药液分次饮用,每日3次,每次一碗。
需连续服用一周以上,
以达到最佳疗效。
以上是关于温胆汤的功效与作用以及制作配方的介绍,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如
有不清楚之处,建议咨询专业中医师或药师。
温胆汤的功能主治方解温胆汤概述温胆汤,是一种传统中医方剂,主要由黄芩、黄连、半夏、人参、白术、干姜等药材组成。
它在中医学中被广泛应用于治疗胆囊炎、胆石症等胆道系统疾病。
温胆汤的功能温胆汤具有以下功能特点: 1. 温胆解毒:黄芩和黄连是温胆汤的两大主要成分,有较强的抗菌、消炎作用,能够抑制炎症的发生,减轻胆囊炎的症状。
2. 祛瘀通络:温胆汤中的半夏和干姜能够活血化瘀,改善胆囊通畅度,有助于排除胆道内的结石,改善胆石症患者的症状。
3. 健脾利湿:白术和人参在温胆汤中被用作辅助药材,具有健脾益胃、祛湿化痰的作用,可以改善消化功能,减轻胆囊炎患者的消化不良症状。
温胆汤的主治温胆汤主要用于以下疾病的治疗: 1. 胆囊炎:温胆汤具有温胆活血、消炎解毒的功能,可以有效减轻胆囊炎引起的疼痛、发热等症状。
同时,它还能够改善胆囊排空功能,帮助胆炎患者恢复胆囊正常功能。
2. 胆石症:胆石症是由于胆囊内胆汁成分紊乱导致胆囊内结石形成。
温胆汤中的药材可以活血化瘀、改善胆囊通畅度,有助于排出胆石,减轻胆绞痛和胆结石患者的症状。
3. 胆囊积水:温胆汤具有温胆活血的作用,可促进胆道的排空,有助于胆囊积水的排除。
对于胆囊积水引起的胀痛不适等症状,也有一定的缓解作用。
4. 慢性胆囊炎:由于慢性胆囊炎症状不明显,常常导致延误治疗。
温胆汤具有活血化瘀、消炎解毒的作用,可以改善慢性胆囊炎的症状,减轻患者的不适感。
5. 胆囊功能紊乱:温胆汤中的白术和人参具有健脾益胃的作用,可以帮助胆囊恢复正常的排空功能,改善胆囊功能紊乱引起的消化不良等症状。
温胆汤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温胆汤一般为饮片剂,可煎服或加水泡服。
•一剂温胆汤可分2-3次服用,每次5-10g。
•饮用温胆汤时,煎煮时间约20-30分钟,水量约500ml。
•不适合孕妇、哺乳期妇女和婴幼儿使用,患有严重肝病、心脏病等慎用。
•在使用温胆汤期间,应避免辛辣、油腻的食物,注意休息,保持心情舒畅。
黄连温胆汤教学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中医经典导读》中的黄连温胆汤章节。
黄连温胆汤是中医药学中的一种经典方剂,主要用于治疗湿热内蕴、胆热痰扰等症状。
本节课将详细讲解黄连温胆汤的组成、功效、适应症以及临床应用。
二、教学目标1. 使学生掌握黄连温胆汤的组成成分及其作用;2. 培养学生对黄连温胆汤临床应用的理解和判断能力;3. 提高学生对中医药学经典方剂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黄连温胆汤的组成、功效及适应症;难点:黄连温胆汤的临床应用及辨证论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教学课件;学具:笔记本、教材《中医经典导读》。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讲解湿热内蕴、胆热痰扰等症状,引出黄连温胆汤的治疗作用;2. 讲解黄连温胆汤的组成:介绍黄连、黄芩、半夏、胆草等药材的性味归经及功效;3. 分析黄连温胆汤的功效:解释黄连温胆汤对于湿热内蕴、胆热痰扰等症状的治疗原理;4. 讲解黄连温胆汤的适应症:列举黄连温胆汤在不同病症中的应用案例;5. 临床应用讨论:让学生分享黄连温胆汤在实际临床治疗中的经验;六、板书设计黄连温胆汤组成:黄连、黄芩、半夏、胆草等功效:清热解毒、燥湿化痰适应症:湿热内蕴、胆热痰扰等症状临床应用:列举实际案例七、作业设计1. 请简要描述黄连温胆汤的组成成分及其作用;答案:黄连温胆汤由黄连、黄芩、半夏、胆草等药材组成。
黄连具有清热解毒作用,黄芩能清热燥湿,半夏能燥湿化痰,胆草能清胆热。
2. 请列举黄连温胆汤的适应症及临床应用案例;答案:黄连温胆汤适用于湿热内蕴、胆热痰扰等症状,如急性胆囊炎、胆道感染等。
临床应用案例需根据实际病例进行描述。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讲解黄连温胆汤的组成、功效、适应症及临床应用,使学生对该方剂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在教学中,通过实际案例的讨论,提高了学生对黄连温胆汤临床应用的判断能力。
但仍有部分学生对辨证论治的思想理解不够深入,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引导和培养。
温胆汤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
温胆汤是一种中药药方,由黄芩、黄连、丹栀等药材组成,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止血的功效。
温胆汤主要用于治疗肝胆湿热、黄疸病等疾病,常见于中医临床实践中。
温胆汤的功效与作用
1.清热解毒:温胆汤中的黄芩、黄连等药材具有清热解毒的作用,可以
有效清除体内湿热毒邪,有助于治疗由湿热引起的黄疸病。
2.凉血止血:温胆汤中的丹栀、栀子等药材具有凉血止血的功效,适用
于肝热引起的出血症状,如鼻衄、便血等。
3.舒肝利胆:温胆汤对肝胆功能有一定的调节作用,有助于改善肝胆湿
热引起的不适症状,如口苦、口干、胸闷等。
温胆汤的禁忌
1.孕妇禁用:由于温胆汤具有一定的清热功效,孕妇在怀孕期间禁止使
用,以免对胎儿产生影响。
2.肝肾功能不全者禁用:肝肾功能不全者不适合使用温胆汤,以免加重
病情。
3.过敏体质者慎用:对温胆汤中的其中一种药材过敏的患者不宜使用温
胆汤,以免引起过敏反应。
4.饮食禁忌:在服用温胆汤期间,应避免辛辣刺激性的食物,以免影响
药效或加重病情。
综上所述,温胆汤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止血等功效与作用,但在使用时应注意禁忌,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
在使用中药前,最好咨询中医专家或医生的建议,以确保用药安全有效。
温胆汤的功效与作用
一、温胆汤的简介
温胆汤是一种传统中医药疗法,具有温胆通经、解表降火的功效。
历史上被广
泛应用于中医临床实践中,被认为对胆道疾病具有显著疗效。
二、温胆汤的成分
温胆汤的主要成分包括黄连、黄柏、黄芩等中草药。
这些药物在中医理论中被
认为具有清热解毒、疏肝理气的功效,对于调节胆道功能起到重要作用。
三、温胆汤的功效
1.调节胆道功能:温胆汤可以有效调节胆道的功能,帮助胆汁排泄,
有效改善胆道疾病的症状。
2.解热清热:温胆汤中的药物成分具有清热解毒的作用,可以帮助降
低体内炎症反应,减轻发热症状。
3.缓解黄疸:温胆汤对于黄疸等胆道疾病引起的症状有一定缓解作用,
能够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4.调整消化功能:温胆汤还可以辅助调整消化功能,促进食欲,改善
消化不良等问题。
四、温胆汤的适用症状
温胆汤适用于胆道疾病引起的症状,如胆囊炎、胆管炎、胆结石等。
同时,对
于体内火热引起的一些疾病也有一定的调理作用。
五、温胆汤的注意事项
1.用量:使用温胆汤时,应根据医师建议控制用量,避免过量使用。
2.副作用:个别患者可能会出现胃肠不适等副作用,如有不适应立即
停止使用并就医。
3.搭配药物:在服用其他药物的情况下,应与医师咨询后再服用温胆
汤,以免发生药物相互作用。
温胆汤作为一种传统中医药疗法,在一定范围内有显著的疗效。
但在使用过程中,仍应注意配合医嘱,避免出现不良反应。
希望本文对您对温胆汤的功效与作用有所帮助。
黄连温胆汤在小儿神经系统疾病中的临床应用【摘要】从小儿生理病理特点方面,阐述痰的生成及痰在小儿神经系统疾病中的病理作用,并结合临床体会,总结黄连温胆汤在小儿神经系统疾病如多动症、抽动症、癫痫、脑损伤后遗症中的临床应用。
通过分析总结,认为黄连温胆汤切合病机,在临床应用中可取得较好疗效。
【关键词】黄连温胆汤;小儿神经系统疾病;临床应用温胆汤出自《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其药物组成为半夏、竹茹、枳实、橘皮、甘草、白茯苓、生姜、大枣、乌梅,功效为理气化痰、清胆和胃。
《六因条辨》中去大枣加一味黄连组成黄连温胆汤。
凡“痰热”所致之各种疾病,均可通过本方加减变化以应用。
现结合临床实践,就其在小儿神经系统疾病中的应用加以阐述。
1注意力缺陷多动症注意力缺陷多动症以注意力涣散、动作过多、情绪不稳、冲动任性、自我控制能力差及有不同程度的学习困难为主要临床特征,但智力正常或基本正常。
本病中医学无专门记载,与古籍中的“脏躁”“躁动”“失聪”“健忘”等证相似,病属脏腑阴阳失调,心火亢盛。
本病发病与痰、火关系密切。
因喂养不当,或过食肥甘厚味,产生湿热痰浊,阻滞气机,扰乱心神;或因肾虚不足以制心火、滋肝木,脾虚肝旺,肝郁化火,脾虚生痰,而痰火互结,扰乱心神。
临床见静谧不足,表现为兴趣多变,做事有头无尾,言语冒失,不能自制,多动难静,烦躁不宁,冲动任性,难以制约,神思涣散,注意力不能集中,胸中烦热,懊恼不眠,纳少,尿赤,口渴,大便秘结或便溏不爽,舌质红,苔黄厚腻,脉浮滑数。
治宜清热利湿、化痰宁心,黄连温胆汤加减。
药用陈皮、半夏、茯苓、竹茹、胆南星、瓜蒌、枳实、黄连、石菖蒲、珍珠母等。
若痰火壅盛加瓜蒌皮、青礞石;冲动任性、性情执拗者可酌加柴胡、黄芩、栀子、当归、炒白芍、夏枯草等;心脾气虚者可加甘麦大枣汤;肝肾阴虚者加熟地黄、山药、山茱萸、生龙骨、生牡蛎、鹿角霜。
案例1苏某,男,8岁,2006年8月27日初诊。
患儿2年前出现注意力不集中,小动作过多,学习困难,易扰乱课堂影响他人,急躁易怒,烦躁不宁,冲动任性,喜咬指甲,纳少溺赤,大便偏干,舌质红,舌苔黄厚,脉滑数。
温胆汤的功效与作用温胆汤是一种中药药方,经过多年的使用和实践证明,具有一定的功效与作用。
温胆汤由黄连、栀子、黄芩、柴胡、黄柏、姜黄、枳实等多种中药组成,具有温胆、清热利湿、解毒等功效与作用。
一、温胆汤的功效与作用1. 温胆润燥:温胆汤中的柴胡、姜黄、栀子等中药成分,具有温胆润燥的作用。
柴胡能行气解郁,利胆胃,温胆利湿;姜黄能温中行气,燥湿止痛;栀子具有清热利湿的功效。
温胆润燥的作用可以改善胆囊炎、胆管炎等胆道疾病的症状,如胆绞痛、胆囊痉挛等。
2. 清热利湿:温胆汤中的黄柏、黄芩等中药成分,具有清热利湿的作用。
黄柏能清热解毒,具有抗菌、抗病毒的作用;黄芩具有清热利湿、解毒的功效。
清热利湿的作用可以改善胆囊炎、胆管炎等胆道疾病的炎症反应,如发热、黄疸、腹泻等。
3. 解毒排石:温胆汤中的黄连、黄芩等中药成分,具有解毒排石的作用。
黄连具有抗菌、消炎、解毒的功效;黄芩能清热解毒。
解毒排石的作用可以清除胆囊中的病原微生物,促进胆囊结石的溶解和排出。
4. 调节肝胆功能:温胆汤中的黄连、栀子、黄柏、柴胡等中药成分,具有调节肝胆功能的作用。
黄连能清热解毒,利胆胃,舒肝利胆;栀子具有清热利湿的功效;黄柏能清热解毒,具有抗菌、抗病毒的作用;柴胡能行气解郁,利胆胃。
调节肝胆功能的作用可以改善胆道功能紊乱引起的症状,如胃脘胀痛、口苦口干、恶心呕吐等。
5. 增强免疫力:温胆汤中的黄芩、柴胡、姜黄等中药成分,具有增强免疫力的作用。
黄芩具有抗菌、抗病毒的功效;柴胡能调节免疫功能,增强机体抵抗力;姜黄具有抗炎、抗氧化的作用。
增强免疫力的作用可以提高机体抵抗力,预防和治疗胆道感染等疾病。
二、温胆汤的适应症1. 胆囊炎:温胆汤适用于急性胆囊炎、慢性胆囊炎等胆囊炎的治疗。
胆囊炎是由于胆囊黏膜受损,细菌感染导致的炎症反应。
温胆汤可以通过温胆润燥、清热利湿、解毒等作用,改善胆囊炎的症状,如胆绞痛、发热、恶心呕吐等。
2. 胆管炎:温胆汤适用于急性胆管炎、慢性胆管炎等胆管炎的治疗。
温胆汤的功效与作用配方用量
温胆汤是一种古老的中药汤剂,由于其独特的温胆作用而被广泛使用。
这种汤
剂不仅在中医领域有着悠久的历史,而且在现代医学中也被认可为一种有效的药物。
温胆汤的功效
温胆汤主要用于治疗胆囊炎、胆石症和胆结石等与胆囊相关的疾病。
其主要功
效包括:
1.消炎止痛:温胆汤中的药材具有消炎作用,能够有效缓解胆囊炎引起
的疼痛。
2.调节胆囊功能:温胆汤能够帮助调节胆囊的功能,促进胆囊的排石和
排毒作用,有助于清除胆囊中的结石和积聚物。
3.改善消化:温胆汤还可以促进消化液的分泌,帮助消化吸收,有助于
改善消化不良等问题。
4.养护肝脏:胆囊炎和胆结石等疾病常常伴随着肝脏问题,温胆汤可以
通过改善胆囊问题,间接保护肝脏。
温胆汤的配方与用量
温胆汤的配方主要包括以下药材:
•黄连:6克
•金银花:10克
•麦冬:10克
•生地:15克
•枸杞子:10克
•黄芩:6克
•炙甘草:6克
以上药材按比例搭配,加水煎煮后取汁,饭后温热服用。
一般建议每日1剂,
连续服用1周为一个疗程。
具体用量应根据个人体质和医生建议调整。
在服用温胆汤的过程中,建议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多食用清淡易消化的食物,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有助于加快疗效。
总之,温胆汤作为一种传统中药汤剂,具有明显的疗效和作用,但在使用时应
根据个人情况和医生建议谨慎使用,并严格按照配方和用量来进行服用。
建议在
使用前咨询医生。
“黄连温胆汤”治“痰热失眠”验案⼀则患者:郭某,⼥,63岁。
2010年1⽉12⽇初诊。
主诉:晚上不能⼊睡已1周,完全要靠地西泮(安定)才能⼊睡。
不想长期服西药,要求中医治疗。
刻诊:此⼈⾆红苔⽩腻,脉弦滑。
有⾼⾎压、冠⼼病。
现突出症状是失眠,⼼烦不安。
饮⾷、⼆便均正常。
中医辨证:痰⽕郁积,化⽕扰神。
处⽅:黄连温胆汤加减。
黄连10g ⽵茹15g 枳实15g 陈⽪15g 清半夏、法半夏各60g 茯神30g ⽣⽢草10g ⽣薏苡仁45g ⽞参15g ⾸乌藤50g ⽣龙⾻、⽣牡蛎各30g3剂。
⽔煎服,每⽇2次。
服法:晚饭前服1/3量,睡前1h服2/3量,睡前⽤热⽔洗脚,不得喝咖啡、饮茶及看情节曲折激烈之电视节⽬。
对要求再三以叮咛。
此点很重要,切莫轻视。
——古道瘦马医案⼆诊1⽉15⽇,⼆诊:遵嘱服药后,当晚即不需服⽤地西泮⽽⼊睡6h。
患者甚喜,说睡醒精神很好,不像服地西泮⼊睡后醒来时头晕脑涨。
要求继续服药。
此⼈⾆尖红,苔⽩腻,脉浮滑,有点胸闷、⼼悸、咽⼲。
效不更⽅,继续清热化痰、安神、去⼼⽕,兼护阴。
处⽅如下:陈⽪15g 清半夏、法半夏各60g 茯神30g ⽣⽢草10g ⽵茹15g 枳实15g ⽞参15g 黄连10g ⽣薏苡仁45g ⽯斛30g ⾸乌藤50g 合欢⽪30g 连翘15g 黄精30g ⼭楂15g 五味⼦15g3剂。
⽔煎服,每⽇2次,要求同前。
三诊1⽉18⽇,三诊:服上药睡眠已安稳,仍胸闷、⼼悸,⾆红,苔已不厚腻,脉弦滑,但搏指已不甚有⼒,饮⾷、⼆便正常。
处⽅:上⽅加⽠蒌45g,薤⽩20g。
3剂,⽔煎服。
服完药后,失眠、胸闷、⼼悸消失,痊愈。
古道瘦马按:此⽅为治失眠⼀验⽅,但⼜有伤阴之情出现,此案主要是治失眠。
我临床上治失眠,均在辨证的基础上加⼊⼤剂量的半夏取效。
从案中处⽅就可以看出,⽽且屡⽤屡效,⼤多数都能当晚⼊睡。
⽤半夏治失眠并⾮是我的⾸创,但超量使⽤是我的体会。
因为半夏毕竟属于⾟温燥热之品,易伤阴,在⽤的过程中如出现伤阴的情况;可以不必减量易药,加⼊具有滋阴安神的药,如百合、黄精、五味⼦之类即可。
黄连温胆汤是什么?
今天,要跟大家的介绍的是一款来源于《六因条辩》的黄连温胆汤。
黄连温胆汤对于清热解烦、化痰等都有很好的功效,另外如果是心烦导致的失眠,服用黄连温胆汤后,也会有一定的疗效。
那么,什么是黄连温胆汤呢?它是由哪些药物组成?它又有哪些功效呢?一起来了解一下!
一、什么是黄连温胆汤?
黄连温胆汤用川连、竹茹、枳实、半夏、橘红、甘草、生姜及茯苓等中草药煎熬而成的汤剂,有理气化痰的功效。
黄连温胆汤来源于《六因条辨》卷上。
主要药物组成是温胆汤加黄连,川连:6g,竹茹:12g,枳实:6g,半夏:6g,橘红:6g,甘草:3g,生姜:6g,茯苓:10g。
二、黄连温胆汤的功效
1. 对于胸闷脘痞、心烦、痰多、口中黏腻、嗳气、纳呆、恶心甚则呕吐、舌质偏红、舌苔黄腻的失眠患者,可用黄连温胆汤清热化痰。
【加减】方中常加入夏枯草;若彻夜不寐,重用半夏、茯苓,加茯神;心烦急躁者,合黄连解毒汤清心解毒;胸闷心悸者,合小陷胸汤(黄连、半夏、瓜蒌)清热宽胸;食欲不振者,加鸡内金、神曲、苍术、砂仁健脾消食;痰热盛兼大便不通者,合礞石滚痰丸(青礞石、沉香、大黄、黄芩、朴硝)通腑豁痰。
2.温胆汤还可以用于治疗高血压病,表现为头晕,心烦易怒,胃脘胀满,舌红,有瘀斑,苔黄腻,舌下静脉迂曲,脉沉细的痰瘀互结,心络受损之证,可以选用祛痰化瘀,清肝通络的治法,用温胆汤合四物汤加减。
以上便是关于黄连温胆汤的一点介绍,希望大家看完,对黄连温胆汤会有一定的了解。
其实从中医角度上讲,中医对黄连温胆汤的疗效是非常肯定的,因此,如果大家遇到因为心烦而引起的失眠问题,不妨在中医的指导下服用黄连温胆汤。
温胆汤的配方功能主治是1. 温胆汤的配方温胆汤是传统中医经方之一,由苍术、黄连、柴胡、干姜、半夏等草药组成。
•苍术:有理气止痛、健脾祛湿的作用,可以舒缓胆经痛症状。
•黄连: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的作用,对于胆囊炎、胆道感染等胆胰疾病有一定的疗效。
•柴胡:有疏肝解郁、解表解毒的作用,可以调节情绪、舒缓胆痛。
•干姜:有温中散寒、理气止痛的作用,可以舒缓胆囊收缩不畅带来的疼痛。
•半夏:有降逆、化痰、止咳的作用,在温胆汤中主要起到化痰温胆的作用。
以上草药组合可以协同作用,起到舒缓、调节胆囊胆汁的功能。
2. 温胆汤的功能温胆汤主要在调理胆囊功能紊乱、缓解胆痛和改善胆汁排泄等方面发挥作用。
•舒缓胆囊疼痛:温胆汤中的苍术、黄连和干姜等草药可以舒缓胆囊痉挛引起的疼痛感。
•调节胆囊功能:温胆汤中的柴胡可以调节胆囊和肝胆之间的关系,使胆汁排出和胆囊收缩在一定的规律内进行。
•促进胆汁排泄:温胆汤中的半夏具有化痰的作用,能够帮助胆汁排泄,改善消化不良。
•改善胆胰疾病:温胆汤中的黄连有一定的抗菌作用,对于胆胰疾病的治疗有一定的帮助。
3. 温胆汤的主治温胆汤主要用于胆囊功能紊乱、胆囊炎、胆管感染等症状,常见的主治疾病包括:•胆囊痉挛:温胆汤中的苍术和黄连可以舒缓胆囊痉挛引起的疼痛,改善胆囊痉挛症状。
•胆囊炎:温胆汤中的黄连具有一定的抗菌作用,对于胆囊炎有一定的疗效。
•胆痛:温胆汤可以舒缓胆痛症状,缓解疼痛。
•胆道感染:温胆汤中的黄连具有一定的抗菌作用,对于胆道感染有一定的帮助。
4. 注意事项•温胆汤具有温热的特性,适用于胆囊胆汁分泌不畅、胆道感染等症状的患者。
对于体热较高、湿热病体、妇女妊娠期以及肠胃炎等疾病患者,应慎用或避免使用。
•在使用温胆汤时,应遵医嘱服用,不可擅自调整剂量和服用时间。
•如果出现过敏症状,应及时停止使用并就医。
以上是关于温胆汤的配方、功能和主治的介绍,温胆汤是一种传统的中医草药方剂,具有舒缓胆痛、调节胆囊功能和改善胆汁排泄等功能。
黄连温胆汤妙用多
中医书友会第997期每天一期,陪伴中医人成长
I导读:小编前两天刚喝了黄连温胆汤,故而对此方特别感兴趣。
亲身感受,此方对于痰热蕴结证真好使!本文作者列举了四案,分别为胃痞案、恶心案、不寐案、失眠案,也是例证。
(编辑/张亚娟)黄连温胆汤妙用多
作者/蒋健
温胆汤出自《三因极一病证方论》,由《备急千金要方》温胆汤变化而成,原方较本方少茯苓、大枣,而生姜则重用四两,治“大病后虚烦不得眠”。
后世减生姜用量而治痰热,方名仍称温胆,但功用实为清胆。
黄连温胆汤出自《六因条辨》,乃温胆汤去大枣、加黄连而成,进一步加强了清胆的作用,理气化痰,清胆和胃,主治胆胃不和,痰热内扰证。
由于黄连温胆汤是以二陈汤为基础加减而成,故首先能够治疗消化系统疾病之痰湿(热)中阻证。
胃痞案
藩女,47岁,2006年4月25日就诊。
中脘痞闷伴恶心,食后尤甚,舌偏红,苔薄黄腻,脉弦细。
证属湿热内阻;治以清热化湿,和胃消痞;黄连温胆汤加味:黄连3克,姜竹茹6克,姜半夏12克,陈皮12克,茯苓12克,枳实
12克,青皮12克,枳壳12克,厚朴12克,莪术12克,佛手10克,木蝴蝶5克,苏梗12克,全瓜蒌15克,14剂。
5月12日二诊:药后诸症均除。
恶心案
蒋女,74岁,2006年5月23日就诊。
恶心,反酸,胸骨后痞胀难受不适,胃脘上胸骨下处按则嗳气且有声,平素易受惊吓,夜寐欠佳,头晕,两下肢麻木30余年,左下肢肌肉萎缩,右上肢疼痛,其近肩处麻木,口腔右颊内溃疡疼痛,纳呆,舌红,苔黄腻,脉细弦。
患有抑郁症,浅表性胃炎伴重度糜烂,腰突症。
症状虽多,总以痰热内扰为主线;治以清热化痰为主;黄连温胆汤合平胃散、半夏白术天麻汤和旋覆代赭汤加减。
组方:姜半夏15克,陈皮12克,茯苓15克,甘草3克,竹茹10克,枳实10克,川连3克,厚朴12克,苍术12克,白术12克,天麻12克,旋覆花10克,代赭石30克,生龙骨30克,生牡蛎30克,石菖蒲12克,煅瓦楞子15克,丹参15克,蒲公英15克,7剂。
5月30日二诊:患者初诊时本不愿服中药而欲服西药,经劝告先试服中药7剂。
今满脸笑容而至,诉诸症均有好转:恶心、反酸止,易受惊吓好转,睡眠改善,上肢麻木减轻三分之一,能知痒感,口腔溃疡痊愈,胃纳大增。
继服原方7剂。
上例虽以恶心为主诉,但从纳呆、胸痞、平
素易受惊吓、夜寐欠佳、头晕以及肢体疼痛麻木、苔黄腻等一系列看似互不相关的众多临床表现,可抓住痰热内扰的主线。
尤其是胸骨后痞胀难受,按则有嗳气声、不按则无,此乃怪症,提示有胃神经官能症或郁证的可能性。
正宜用黄连温胆汤清胆伍以平胃散、半夏白术天麻汤、旋覆代赭汤复方清胆和胃,降逆化痰。
药后诸症均除,并且上肢麻木有所减轻,这是经络蕴痰有所减少的缘故。
使患者喜出望外。
从以上恶心案已可初见端倪:即黄连温胆汤亦擅长治疗神经系统疾病之痰热互结证,下案更能说明问题。
不寐案
朱女,57岁,2006年11月2日就诊。
睡眠欠佳数十年,入睡困难,易醒,醒后再难入睡,下肢酸楚,舌质暗红,舌下络脉瘀曲,苔薄黄腻,脉细弦。
曾经求治多家中医无果。
翻阅前医用药,仅从胆胃不和论治。
故拟清热化痰和胃,养心安神,以黄连温胆汤、半夏秫米汤合甘麦大枣汤加味。
组方:黄连6克,枳实9克,竹茹6克,茯苓15克,陈皮10克,半夏12克,北秫米10克,淮小麦30克,大枣15克,甘草6克,酸枣仁27克,夜交藤30克,合欢皮15克,石菖蒲12克,远志6克,丹参15克,怀牛膝30克,7剂。
11月16日二诊:服药2-3剂即睡眠转佳,易入睡而
不易醒。
本案辨治要点一是苔黄而腻,二是久病从痰从瘀论治的古训,以痰瘀内扰论处,用黄连温胆汤清胆为主。
胆为中正之官,性喜宁静而恶烦扰,受扰则影响睡眠。
但与肝胃也有密切关系,胃不和易生痰,肝气郁久化热,均扰胆腑。
所以作以上复方治疗。
黄连温胆汤主要功用在于清热化痰,故还善治痰证。
眩晕案
朱女,55岁,2005年12月30日就诊。
头晕月余,严重时站立不稳,无视物旋转感,伴胸闷,恶心,嗳气,反酸,舌淡红,苔薄黄,脉细弦。
证属痰浊眩晕,治宜清胆和胃,化痰祛风;以温胆汤加味。
组方:半夏12克,陈皮10克,茯苓12克,甘草10克,竹茹10克,枳实10克,羌活12克,独活12克,菊花10克,牛蒡子12克,旋覆花10克,生牡蛎30克,泽泻30克,7剂。
1月6日二诊:头晕、恶心减而未尽,黄连温胆汤合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味。
组方:半夏12克,陈皮12克,青皮12克,茯苓12克,甘草6克,竹茹10克,枳实10克,黄连6克,天麻10克,白术12克,胆南星12克,全蝎粉1克(吞服),蜈蚣2条,川芎12克,潼蒺藜12克,白蒺藜12克,白芍30
克,川贝6克,象贝6克,旋覆花10克,7剂。
1月13日三诊:头晕几除,偶有恶心,再予14剂。
后随访诸症均除。
朱丹溪谓“无痰不能作眩”,患者头晕兼见胸闷、恶心、泛酸等症,显由痰浊所致。
初诊温胆汤加味,清热化痰熄风之力不足;二诊时改用黄连温胆汤合半夏白术天麻汤清胆和胃,并伍以化痰为主的药物,眩晕终除。
综上所述,黄连温胆汤证临床表现多样,主要包括消化系统和神经系统痰热蕴结的病证,辨证当以舌苔黄腻、脉弦滑、脘痞胸闷、恶心、眩晕以及神经衰弱等症为要点。
I 版权声明
本文摘自《上海中医药报》,2010年5月7日。
作者/蒋健,编辑/张亚娟,校对/闫奇峰、张术强。
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如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请随时与我们联系协商。
I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