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加强对边疆地区的管辖同步训练
- 格式:doc
- 大小:32.50 KB
- 文档页数:4
第13课清朝对边疆地区的治理
【教学内容】驻藏大臣的设置、台湾府的设置、乌里雅苏台将军和伊犁将军的设置、清朝前期的疆域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记住清朝设置驻藏大臣,设置台湾府的时间和清朝疆域的四至。
了解清朝政府加强对边疆管理及维护国家统一的主要措施。
理解驻藏大臣的设置及康熙帝武力统一台湾的历史意义。
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清朝统治者对边疆地区管理的具体措施的概述,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通过识记清朝疆域图,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建立历史学习的空间感和方位感;通过对“台湾府的设置”的学习,辩证认识郑成功后代在台湾的作用,训练学生辩证分析问题的思维方法和培养他们辩证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清政府加强对西藏管辖的措施的了解,使学生联系实际,认识到西藏是我国神圣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使学生认识到美国等支持的达赖集团在境外搞西藏独立是注定要失败的,以及陈水扁在台湾告台独也是违背两岸人民意志的,从而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和维护祖国统一的意识。
【教学重点】驻藏大臣的设置、台湾府的设置
【教学难点】“金奔巴瓶”制度,乌里雅苏台将军和伊犁将军的设置
【课时安排】1课时
【授课类型】新授课
【板书设计】
第13课清朝对边疆地区的治理
一、驻藏大臣的设置
1、册封达赖和班禅
2、设置驻藏大臣
3、创立“金奔巴瓶”制度
二、台湾府的设置
1、郑成功收复台湾的时间和意义
2、康熙帝派施琅进军台湾,郑克爽战败投降。
3、对台湾的管理
三、乌里雅苏台将军和伊犁将军的设置
四、清朝前期的疆域。
2024中考历史考点指导清朝加强边疆统治的措施清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它在管理边疆和加强统治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下面将分别介绍清朝加强边疆统治的四个方面。
首先,清朝加强边疆统治的一个重要措施是设立边疆行政机构。
在清朝的治理下,将边疆地区划分为直辖区和管理区两种类型。
直辖区是由中央政府直接管理,如新疆和台湾。
管理区则由地方官员管理,如内蒙古和云贵等地。
这种行政机构的设立,使中央政府能够更好地掌握和管理边疆地区,加强统治。
其次,清朝实行了农历控边制度,通过屯田和兵官制度来加强边疆统治。
清朝在边疆地区增设军区、将军、总兵等职位,派遣大量军官和士兵驻守边疆。
同时,鼓励农民到边疆地区进行屯田,为士兵供应粮食和物资。
这种控边制度有效地加强了对边疆地区的控制,保护国土安全。
第三,清朝实行“策勋”制度,奖励在边疆地区立功的将士。
策勋制度指的是授予功勋者官职、爵位和土地等奖励,以便激励军人积极参与边疆防线的建设和防御,增强对边疆的统治力度。
这一制度有效地调动了军人的积极性和士气,为加强边疆统治发挥了重要作用。
最后,清朝实行“理藩”政策,即承认和尊重少数民族统治者的地位和特权,同时加强对他们的控制。
清朝通过与少数民族建立朝贡关系或封赐爵位等方式,确立他们的统治地位,同时要求他们向清朝朝贡或提供军事支援。
这一政策既能维护少数民族统治者的利益,也能加强清朝对边疆地区的控制和统治。
总的来说,清朝为了加强对边疆地区的统治,采取了多种措施。
通过设立边疆行政机构、实行控边制度、推行“策勋”制度以及实行“理藩”政策,清朝有效地加强了边疆地区的统治力度,确保了国土安全和民族团结。
这些措施不仅是清朝在边疆地区长期统治的经验总结,也对今天维护国家边疆安全和统一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清朝巩固边疆的措施及其历史意义清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其建立之初面临着辽阔的边疆,包括东北、西北和西南等地区。
为巩固国家的边疆,清朝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这些措施不仅有效地巩固了边疆,还影响了中国历史的进程。
本文将以1200字以上的篇幅详细介绍清朝巩固边疆的措施及其历史意义。
一、清朝巩固东北边疆的措施在东北边疆地区,清朝采取了"外务"和"内务"相结合的措施。
外务是指清朝与俄罗斯帝国、朝鲜等周边国家的关系。
清朝与俄罗斯通过签订《尼布楚条约》、《北京条约》等一系列条约,确立了国境线并保护国家主权。
此外,清朝还在边境地区修建边防城堡,如东北边疆的沈阳和辽阳等城市就是为了抵御来自外界的威胁。
内务是指清朝对东北边疆地区的政治、经济和军事建设。
清朝鼓励汉族移民北上,加强对边疆的控制。
通过设立东北三镇(盛京、奉天、吉林)的政务机构,清朝对东北边疆进行直接管理,并推动文化、教育和经济的发展。
同时,清朝加强了对满族、蒙古族等少数民族的统治,并发展了牧绒业和军事驻防制度,稳定了边疆。
二、清朝巩固西北边疆的措施在西北边疆地区,清朝采取了"加强防御"和"灭封建"的措施。
加强防御是指清朝修筑了一系列边塞城墙,如长城、边防城堡等。
清朝还建立了驻防军队,实行驻防制度,对西北边疆进行军事的巩固和防御。
灭封建是指清朝对西北部分少数民族的统治政策。
清朝设立了伊犁将军、云南将军等职务,派驻军队驻防,并依靠土司、巴扎等地方政权,对西北地区进行统治。
此外,清朝还对回族地区实行伊斯兰教的国家管制,这在一定程度上巩固了国家在西北边疆地区的统治地位。
这些措施的历史意义在于,清朝巩固了西北边疆的统一和稳定,有力地抵御了外来侵略,保护了国家的疆土完整。
同时,这些措施也为中国的文化、民族融合奠定了基础,使西北地区成为汉族及其他少数民族共同生活、交流的地区。
三、清朝巩固西南边疆的措施在西南边疆地区,清朝采取了"挖苦根"和"开疆拓土"的措施。
晚清对边疆的管理制度引言晚清是指清朝末年的时期,这一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也是边疆管理制度发生重大变化的时期。
在晚清时期,清朝面临着严重的国内外挑战和压力,尤其是边疆地区,面临着种族冲突、地方割据和外族入侵等问题。
为了有效管理边疆地区,晚清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建立了一套相对完善的管理制度。
本文将从政策、制度和实际执行情况三个方面,对晚清对边疆的管理制度进行分析和探讨。
一、政策晚清时期,清朝政府对边疆地区的管理采取了一些新的政策,以应对边疆地区所面临的挑战。
其中,最重要的政策之一是实行驻防政策,即在边疆地区设立驻防军队,以确保边疆地区的稳定。
此外,晚清还加强了对边疆地区的军事防御力量,增加了边防军队的编制和经费。
此外,晚清还对边疆地区的土地、资源进行了重新划定和管理,以平衡各民族之间的关系。
二、制度晚清对边疆地区的管理制度主要包括土地管理制度、法律制度和行政制度。
1.土地管理制度晚清时期,清朝对边疆地区的土地管理制度进行了重新规划。
清朝实行的土地制度是康乾时期的康乾中兴土地制度,即皇帝所有制。
边疆地区的土地被认定为“夷狄土地”,即属于朝廷所有的土地。
边疆居民必须向朝廷缴纳土地租税,并按照朝廷的要求进行耕种。
此外,晚清还在边疆地区设立经济示范区,通过种植作物、养殖牲畜等方式,发展边疆地区的经济。
2.法律制度晚清对边疆地区的法律制度进行了一系列改革。
为了维护边疆地区的治安稳定,晚清政府加强了对边疆地区的法律执行力度,并设立了一些特殊的法律机构。
此外,晚清还制定了一些适应边疆地区特殊情况的法律规定,如边民对外族的冲突案件、边民与土司的纠纷案件等,都有相应的法律规定。
3.行政制度晚清对于边疆地区的行政管理制度进行了改革。
一方面,为了加强对边疆地区的控制,晚清政府设立了专门负责边疆地区事务的机构,如边务总局、边防厅等。
另一方面,晚清政府还对边疆地区的行政区划进行重新调整,设立了一些特殊的地区,如卫藏、新疆等。
清朝前期对边疆的管理与经略,平定准葛尔部,维护统一经清朝统治者在歼灭了南明的几个小朝廷、平定了南方的各种抗清势力之后,便开始大力向西北边疆地区发展。
历经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终于建立起一个疆域空前广大的王朝。
新疆地区在我国的汉、唐、元朝时期,都直接隶属于中央王朝,并与内陆保持着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的密切联系。
明朝时期,新疆地区被蒙古的瓦剌部所控制。
清朝前期对新疆地区的经略,主要表现在与属于瓦剌部后裔之一的蒙古准噶尔部的长期战争方面。
明清之际,在我国西北地区居住的蒙古族共分为3部漠南蒙古、漠北喀尔喀蒙古和漠西厄鲁特蒙古。
在清朝入关之前,大漠以南的察哈尔、科尔沁、土默特、鄂尔多斯等24部蒙古人已先后归附了清朝,称之为内蒙古。
漠北喀尔喀蒙古又分为扎萨克图汗、土谢图汗、车臣汗3部,它们都与清朝有着密切的联系,向清朝称臣“朝贡”,被称为外蒙古。
在阿尔泰山以西的漠西厄鲁特蒙古(即明朝的瓦剌部),分为4个互不统属的卫拉特(部):在额尔齐斯河流域的是杜尔伯特部;在塔城附近雅尔一带的是土尔扈特部;在乌鲁木齐地区的是和硕特部;在伊犁河流域的是准噶尔部。
在这4个卫拉特中,以准噶尔部为最强。
它们与清朝也保持着“朝贡”关系。
康熙时期,准噶尔部的噶尔丹夺得汗位,开始向其周边地区扩张势力。
不久,噶尔丹合并了厄鲁特蒙古4部,接着就开始向外蒙古的喀尔喀蒙古进兵。
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噶尔丹打败土谢图汗,占领扎萨克图部,侵人车臣部。
喀尔喀蒙古的“活佛”哲布尊丹巴大喇嘛以各部风俗习惯、宗教信仰皆与满洲相同,决定率各部归附清朝。
喀尔喀蒙古3部几十万人迁往漠南,请求清政府保护。
康熙帝给予牲畜、茶叶、布匹等物资救济,并把他们暂时安置在科尔沁大草原。
清政府命令噶尔丹退还喀尔喀3部的故地。
噶尔丹置若罔闻,反而进一步向内蒙古发起进攻。
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准噶尔部的前军进至距古北口900里的乌珠穆沁,令清朝统治者大为震动。
这时,清朝在汉族地区的统治已经十分稳固,使康熙帝得以3次出兵漠北。
历史:第20课 清朝加强对边疆地区的管辖 同步训练(岳麓版七年级下)
自主广场
我夯基我达标
1._______年清政府设置台湾府,巩固了海防和国家的统一。
答案:1684
2.三蕃中首先反叛的是_______。
答案:吴三桂
3.康熙帝三次率军亲征,大败_______,粉碎其勾结沙俄分裂祖国的阴谋。
答案:噶尔丹
4.乾隆时设置__________将军管辖漠北地区。
答案:乌里雅苏台
5.在清朝辽阔的疆土上,生活着_________多个民族,他们都为中华民族的发展作出了自己
的贡献。
答案:50
6.清政府设台湾府时的在位皇帝是( )
A.顺治帝 B.康熙帝 C.雍正帝 D.乾隆帝
解析:此题有一定的难度,因为教材上未明确是哪位皇帝在位时,只有一个时间是1684年。
我们可根据这个年代联系前面的知识(1685年康熙派兵进攻雅克萨反击沙俄)。
答案:B
7.与漠西蒙古准噶尔部的噶尔丹勾结,妄图分裂中国的是( )
A.沙俄 B.日本 C.英国 D.法国
解析:与漠西蒙古准噶尔部的噶尔丹勾结,妄图分裂中国的是沙俄。
答案:A
8.清朝前期,管辖包括巴尔喀什湖在内的整个新疆地区的是( )
A.伊犁将军 B.盛京将军
C.吉林将军 D.乌里雅苏台将军
解析:盛京将军和吉林将军管辖地点在东北,乌里雅苏台将军管辖地点在蒙古,而伊犁将军
管辖包括巴尔喀什湖在内的整个新疆地区。
答案:A
9.设驻藏大臣的皇帝是( )
A.顺治帝 B.康熙帝 C.雍正帝 D.乾隆帝
解析:设驻藏大臣的皇帝是雍正皇帝。
答案:C
我综合我发展
10.清政府设置驻藏大臣的作用是( )
A.代表中央政府管理西藏
B.代表中央政府同达赖共同管理西藏
C.代表中央政府同班禅共同管理西藏
D.代表中央政府同达赖、班禅共同管理西藏
解析:此题四个选项只有D项说的最准确。
答案:D
11.下列关于清朝前期疆域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西抵葱岭和巴尔喀什湖北岸 B.东北到外兴安岭以北,不包括库页岛
C.北至西伯利亚 D.南包南沙群岛
解析:清朝前期疆域东北到外兴安岭以北,包括库页岛在内。
答案:B
12.清朝初年,康熙帝经过8年战争,平定了三藩之乱。请问,三藩是指哪三个藩王?如何
看待康熙平三藩?
解析:了解教材,第(1)问不难回答。第(2)问,通过所学知识,根据自己对这一事件的
理解回答。
参考答案:(1)吴三桂、尚可喜、耿仲明。
(2)康熙帝平三藩的斗争是进步的,因为三藩拥兵自重,给清朝统治以严重的威胁;同时
平叛三藩斗争的胜利维护了国家的统一。
13.乾隆帝是如何加强对边疆地区的管辖的?有什么意义?
解析:第一问可据教材内容回答,需注意的是不要遗漏要点。第二问必须分析这些措施的历
史作用,可从维护统一、安定边疆、开发边疆、有利于巩固和发展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等
方面去思考。
参考答案:乾隆帝设置乌里雅苏台将军管辖漠北地区;派兵平息了回部首领大小和卓兄弟发
动的叛乱,并随后在这里设置了伊犁将军;明确规定驻藏大臣和达赖、班禅地位平等,共同
管理西藏事务。这些措施维护了祖国的统一和边疆地区的安定,加强了对边疆地区的管辖,
促进了边疆地区的开发和经济的发展,巩固和发展了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典题精讲
例1 郑成功收复台湾和清朝设置台湾府的相同作用是( )
A.驱除了殖民势力 B.加强了边疆管辖
C.维护了国家主权 D.巩固了清朝海防
思路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历史事件影响的认识,对历史事件共性认识的能力,是最佳
选择题的一种类型。设台湾府是赶走侵略者以后的事,它有利于国家的统一和海防的巩固;
郑成功收复台湾,结束了荷兰对台湾的殖民统治,维护了我国的领土完整。两件事情都维护
了国家的主权。
答案:C
绿色通道:对历史上类似事件进行对比的考查是历史科试题的一种基本类型。对于这类
题目最基本的是要做到记忆准确和知识积累。基本方法是把学过的类似历史事件在自己的笔
记本上整理成表格,经常复习,以达到熟悉的目的。同学们不妨试一试,这样可以达到事半
功倍的效果。
变式训练 (经典回放)下列史实不具有反对外来侵略性质的是( )
A.文天祥抗元 B.郑成功收复台湾
C.戚继光抗倭 D.雅克萨之战
思路解析:此题要抓住关键词“反对外来侵略”,通过分析可以知道,B项反抗的是荷
兰,C项反抗的是日本,D项反抗的沙俄,都属于反抗外来侵略。而A项是抗元,其中元朝
是我国蒙古族建立的一个少数民族政权,所以不是反对外来侵略的斗争。
答案:A
例2 下列事件与乾隆有关的是( )
①三次率军亲征打败噶尔丹 ②设置乌里雅苏台将军管辖漠北地区 ③派兵平息回部
叛乱,设伊犁将军管辖包括巴尔喀什湖在内的整个新疆地区 ④设置驻藏大臣
A.①②③ B.②③ C.③④ D.②③④
思路解析:解题的关键是准确把握乾隆、雍正和康熙的政绩。最大的干扰是①,平定噶
尔丹叛乱的是康熙,但设乌里雅苏台将军管辖漠北地区的却是乾隆;其次④也是容易被忽略
的,要注意设驻藏大臣的是雍正。而③却是乾隆时期发生的事情。
答案:B
黑色陷阱:清朝前期的康熙、雍正、乾隆三个皇帝为拓展疆域,安定边界,维护统一做
了许多事情,如果不注意区别,就会出现误记误选的情况。
变式训练 下列事件发生在顺治年间的是( )
A.设置驻藏大臣 B.册封五世班禅
C.土尔扈特部回归 D.册封五世达赖
思路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历史事件先后顺序的再认再现能力。题干中的关键词是“顺
治年间”。首先必须掌握清军入关后的四个皇帝在位的先后顺序(顺治、康熙、雍正、乾隆),
其中顺治是清军入关后第一个皇帝,在位时间是1644~1661年。然后我们可以判断出A、B、
D三项都是有关西藏问题的,它们之间有着固定的先后顺序,因此正确答案很快就能选择出
是D项。至于C项,我们可以看出这件事情发生的是最晚的。
答案:D
问题探究
问题如何看待郑成功抗清而他的后代归顺清朝?
要正确看待郑成功抗清和他的后代归顺清朝,离不开对当时历史条件的分析。
探究:清军入关后,对汉族及其他少数民族人民进行残酷的民族压迫,所以郑成功的抗
清斗争,具有反抗满洲贵族压迫的进步意义,是正义的斗争,值得肯定。同时我们肯定清朝
统一全国的客观积极作用,不仅是因为清政权是在反抗明朝后期腐朽统治的斗争中建立的,
更主要的是清军入关后经过斗争确立了对全国的统治,巩固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使社会日
益稳定,经济恢复发展,推动了历史的进步。正是在这种形势下,台湾郑氏政权孤悬海外,
且统治日益腐败,它的存在不仅妨碍了全国统一事业的实现,也不利于台湾经济的发展。所
以,1683年清军攻入台湾时,郑氏政权归顺清朝是顺乎潮流、符合民心的明智之举,有利
于国家的统一和海防的巩固,应予以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