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三控施肥技术课件
- 格式:ppt
- 大小:22.21 MB
- 文档页数:27
水稻“三控”施肥和控释肥施肥试验总结
水稻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肥料的施用对其产量和质量有着重要的影响。
本文
总结了水稻“三控”施肥和控释肥施肥试验的情况,对水稻的施肥提供一定的参考。
一、水稻“三控”施肥
1. 控氮肥施用量
通过控制氮肥的施用量,可以有效地提高水稻的产量和品质,同时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在试验中采用了“亩施氮肥量控制法”,即在相同的土壤条件下,通过控制每亩施用氮肥
的量来比较产量的差异。
结果表明,适量控制氮肥的施用量可以有效地提高水稻的产量和
品质。
磷是水稻生长所需的重要元素之一,但是过量的磷肥施用不仅会对环境造成污染,还
会影响水稻的品质和产量。
在试验中,控制磷肥的施用量可以有效地提高水稻的品质和产量,并且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二、控释肥施肥
控释肥是一种针对农作物生长需要的肥料,以不同的速率逐渐释放养分。
控释肥施用
具有时间长、季节及气候适应性好等优点,可以有效地降低肥料的浪费和对环境的污染。
在水稻生长的不同阶段,通过控释肥的施用来满足水稻的养分需求,可以有效地提高水稻
的产量和品质。
水稻“三控”技术的优势及要点水稻“三控”技术是指种植水稻时,按照“控制田间水分,控制土壤肥力,控制病虫害”的原则进行管理的一种综合性技术。
该技术通过科学合理地控制水分、肥力和病虫害,提高水稻的产量和质量,减少病虫害发生的风险。
下面将就水稻“三控”技术的优势及要点进行详细介绍。
1. 提高水稻产量:通过控制田间水分,合理供水,避免土壤水分过剩或不足的情况发生,保证水稻正常的生长发育,从而提高水稻的产量。
2. 高效利用肥料:通过控制土壤肥力,科学施肥,减少肥料的浪费和损失,提高肥料的利用率,减轻环境污染,同时减少生产成本。
3. 控制病虫害发生:通过控制病虫害,采取预防和综合防治措施,减少病虫害的发生,保护水稻的生长,提高水稻的抗性和产量。
4. 保护生态环境:通过科学合理地控制水分、肥力和病虫害,减少农药和化肥的使用量,降低农业对环境的污染,保护生态环境,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
2. 控制土壤肥力:土壤肥力对水稻的生长发育和产量有着重要影响。
在水稻种植前应进行土壤肥力分析,根据土壤养分含量,科学合理地施用有机肥、化肥等,调整土壤肥力水平,提高水稻的产量和品质。
3. 控制病虫害:通过采取综合防治措施,控制水稻病虫害的发生。
首先要选用抗病虫害的品种,合理轮作,避免连作导致的病虫害发生。
科学施用农药,按照生产季节、病虫害种类等因素进行合理防治。
要加强病虫害的监测,及时发现病虫害,采取控制措施。
4. 强化管理措施:要加强田间管理,包括及时除草、拔苗调株、中耕揭叶等。
要做好田块的保水、保肥工作,避免水分和肥料的流失。
要加强田间观察,及时发现问题,采取措施防止病虫害的发生和蔓延。
还要加强人员培训,提高农民的科学种植水平。
水稻三控技术措施咱种水稻啊,得讲究这个三控技术。
这三控啊,就像咱做人得守着的几个规矩似的。
先说这氮肥的控制。
我就记得村里那个老周,那脸啊,黑红黑红的,跟那烧得正旺的灶膛似的。
他以前种水稻啊,氮肥撒起来就跟不要钱似的。
那稻田啊,一开始看着是绿油油的,可到了后面啊,那稻子长得疯了似的,东倒西歪,就像一群喝醉了酒的大汉。
我就跟他说:“老周啊,你这氮肥撒太多喽,这稻子看着壮,实则虚得很呐。
”老周还不服气,眼睛一瞪,脖子一梗,说:“我种了这么多年地,还能不知道咋回事儿?”结果呢,收成的时候啊,那产量低得可怜。
这氮肥啊,就得控制好量,就像咱吃饭,不能一下子吃撑了,得刚刚好。
再就是这个苗数的控制。
这就像咱养孩子,不能生太多,养不过来啊。
我瞅见过有些稻田,那苗啊,密密麻麻的,就像那头发丝儿似的,挤在一起。
我有次和隔壁村的老王站在田埂上看他的稻田,那老王啊,皱着眉头,嘴巴里叼着个烟袋锅子,吧嗒吧嗒地抽着烟,愁眉苦脸地说:“你看这苗,咋就这么多呢?”我就笑着跟他说:“你啊,这苗太多了,就像一群人挤在一个小房子里,都伸展不开,哪能长好呢?”苗数得合理,这样每一株稻子才能有足够的空间、阳光和养分,就像咱每个人都得有自己的立足之地一样。
还有这个水分的控制啊,这可是个精细活儿。
我记得有一年啊,雨水特别多,村里的稻田都泡在水里了。
那水啊,浑浊得很,像黄泥汤似的。
我在田埂上走着,心里直犯嘀咕。
这时候碰见老李,老李那眼睛都快眯成一条缝了,脸上都是泥点子,他着急忙慌地说:“这水可咋整啊?”我说:“这水可不能这么多,水稻啊,又不是水生植物,水太多就把根泡坏喽。
”这水分控制好了,稻子的根才能扎得稳,就像咱盖房子,地基得打好了不是?咱种水稻就得把这三控技术掌握好,不能像无头苍蝇似的乱撞。
这每一个环节啊,都关系着咱一年的收成,关系着咱的肚子能不能填饱呢。
水稻三控施肥技术水稻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其产量对我国粮食安全具有重大的影响。
施肥作为水稻生长的重要环节之一,对水稻的产量和质量具有决定性的影响。
为了充分利用有限的土地资源,提高水稻产量和质量,目前采用的水稻三控施肥技术(N、P、K三种营养元素施肥技术)受到了广泛的应用。
水稻三控施肥技术,顾名思义,即针对水稻生长和发育中的三个关键期进行相应的施肥控制。
其中,第一个控制点为出苗后4至5叶期,第二个控制点为拔节期,第三个控制点为抽穗期。
在这三个控制点中,对应的营养元素施肥量不同,以满足不同生长阶段的需求。
二、具体施肥方法1. 出苗后4至5叶期,此时水稻幼苗生长较快,需要增强其根系的吸收能力,因此施肥应以磷肥为主,并适量施用氮肥和钾肥。
其中,氮肥以尿素为主,磷肥以单超磷酸钙为主,钾肥以氯化钾为主。
具体施肥量为每亩施用15公斤尿素、20公斤单超磷酸钙和10公斤氯化钾。
2. 拔节期,此时水稻进入光合作用和养分吸收的高峰期,需要适量增加氮肥和钾肥的施用量以促进其生长。
同时,为防止大量氮肥施入土壤后挥发、渗漏等现象,需要采用缓释肥进行施肥。
此时的具体施肥量为每亩施用30公斤尿素、10公斤缓释氮肥、15公斤氯化钾。
1. 提高水稻产量和质量。
采用三控施肥技术,可以根据不同生长阶段的需求,适量增加或减少施肥量,提高水稻的产量和质量。
2. 减少化肥浪费。
采用缓释肥等技术,可以减少肥料的挥发、渗漏等现象,避免化肥的浪费。
3. 保护环境。
采用三控施肥技术,可以减少化肥的使用量和残留量,避免化肥对土地和水体的污染,保护环境。
四、注意事项1. 选择合适的肥料和施肥技术,以适应不同的生长阶段和土壤条件。
2. 控制施肥量,避免过量施肥,引起肥料浪费和环境污染。
3. 分散施肥,避免出现集中施肥和单一肥料施用的情况。
水稻“三控”施肥和控释肥施肥试验总结随着气候变化和农业生产方式的改变,农作物的施肥方式也在不断更新和改进。
在水稻生产中,施肥管理对于产量和品质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为此,采用“三控”施肥和控释肥施肥成为了现代化农业生产的重要手段。
一、水稻“三控”施肥水稻“三控”施肥,是指根据土壤质量、水肥关系和水稻生长特点,科学调控水稻吸肥过程的时间和量,使之与水、土、光和气候等自然因素协调一致,达到高产、优质、高效的施肥目的。
水稻“三控”施肥的内容包括:1. 控制水肥平衡通过合理施肥,调节土壤水分,保持水稻生长所需的水肥平衡状态。
具体方法是分层施肥,精细管理,使土壤保持适度湿润的状态,从而提高水稻的吸肥效率和利用率。
2. 控制肥料用量根据土壤的肥力状况、气候条件、生长期等情况,合理计算肥料的用量,避免浪费和过量施肥。
同时,还应及时调整施肥措施,根据水稻的生长情况进行精准施肥。
3. 控制肥料的时间和方式对于水稻来讲,不同的生长阶段需要的肥料是不同的,因此要控制肥料的施用时间和方式。
例如,在种植初期要适量地进行基肥施用,做到早施、迟追;中期适量地追施氮、磷、钾等肥料,增加叶面施肥次数,提高施肥效果;后期适量追施磷钾肥,提高水稻质量。
二、控释肥施肥控释肥施肥是指在一定时间内,肥料缓慢释放供应养分,避免浪费和损失,提高施肥利用率的肥料施用方式。
其优点包括:1. 减少肥料损失传统施肥方式中,化肥的养分容易流失,挥发、淋失、固定等都会导致肥料损失。
而控释肥则可以合理慢释养分,减少损失。
2. 降低施肥成本控释肥可分解吸气缓慢释放肥料,可以减少施肥次数,节约肥料成本。
3. 保持土壤肥力传统肥料施用方式容易导致土壤中肥料的堆积,影响土壤肥力。
而控释肥能够缓慢释放养分,提高肥料的利用效率,延长土壤中养分供应的时间,从而保持土壤肥力。
在水稻生产中,控释肥施用可以根据水稻生长的不同阶段,选择不同的控释肥,如基肥可选用控释磷肥,中期增施控释氮肥等,以达到更好的施肥效果。
水稻“三控”施肥技术简介一、“三控”施肥技术概况大量的试验和习惯的水稻栽培方式调查结果表明,氮肥施用过量,前期氮肥施用比例过高,是造成氮肥利用率不高、损失大、前期生长旺盛、苗蘖过多、群体与个体难协调、成穗率低、田间通风透光不良、易诱发病虫害和肥料农药投入大、环境污染的主要根源之一。
水稻“三控”施肥技术研究,是针对我国水稻生产中存在前期施氮过多、肥料利用率低、环境污染重、无效分蘖多、成穗率低、病虫严重、农药用量大和攻高产易倒伏等现实问题展开的,旨在寻求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和手段,推动水稻生产持续健康发展,保障粮食安全与大米质量安全。
水稻“三控”施肥技术是广东省农科院水稻研究所、国际水稻研究所钟旭华、黄农荣等专家研究完成的一项水稻栽培新成果,2007年“三控”技术定型并通过鉴定,2008年入选广东省农业主推技术,2009年入选广东省粮食高产创建重点技术和超级稻生产重点技术,2010年入选农业部“双增一百”技术。
现已在全国稻区示范推广。
水稻“三控”施肥技术总体思路与技术路线是:控肥(控制总施氮量、控制苗蘖肥施氮量),达到提高肥料利用率、减少肥料损失和肥料投入成本,控制最高苗数,达到协调个体与群体矛盾,提高群体透光率和群体成穗率;控制病虫害的发生,达到减少化学农药用量与防治成本。
通过“三控”实现水稻生产高产、高效、安全、环保的目标。
二、“三控”施肥口诀合理密植,插足苗数总量控制,氮肥后移五斤纯氮,增产百斤NPK比,1038基蘖穗粒,4231半月保蘖,一月攻粒分化二期,宁迟勿早前期漫长,请勿着急(附:基肥足蘖肥迟穗肥重粒肥补)三、操作要点1.合理密植,插足基本苗早稻栽抛足2万蔸/亩,杂交稻每蔸2-3粒谷的苗;一季晚稻(中稻)栽抛足1.2-1.5万蔸/亩,每蔸1-2粒谷的苗;双季晚稻栽抛足1.8万蔸/亩,每蔸2粒谷的苗。
2.优化施肥首先,测算好总施肥量总施氮量:以地力产量为基础,每亩增加100公斤产量,每亩需增施纯氮5公斤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