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苗床施肥技术
- 格式:doc
- 大小:20.50 KB
- 文档页数:1
水稻高产高效栽培新技术近年来,随着人类口粮需求的增加和农业生产形势的变化,农业科技发展成为了关注的焦点。
水稻作为全球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其高产高效栽培技术备受关注。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介绍一些新的水稻高产高效栽培技术,旨在帮助农民提高产量,改善农业生产。
一、精确施肥技术精确施肥技术是实现水稻高产高效栽培的关键。
它通过科学测定土壤养分含量和水稻对养分的需求量,实现精准施肥,避免养分过剩或不足的问题。
精确施肥技术主要包括土壤测试、营养管理和肥料利用效率提升等方面。
1. 土壤测试土壤测试是确定土壤养分含量的首要步骤。
通过采集土壤样品,检测其中的氮、磷、钾等主要养分含量以及pH值等指标,农民可以根据测试结果有针对性地施肥,保证作物的养分供应。
2. 营养管理养分管理是精确施肥的核心内容。
农民可以根据土壤测试结果和水稻对养分的需求,合理调配不同种类的肥料,确保作物能够获得所需养分。
同时,科学施用有机肥料和微量元素,改善土壤结构,促进植株生长。
3. 肥料利用效率提升提升肥料利用效率是实现水稻高产高效栽培的重要手段。
农民可以采用控释肥料、液体肥料等新型肥料,通过缓释效果和高效吸收特点,减少养分的损失和浪费,提高肥料利用率。
二、精细管理技术精细管理技术是另一项推动水稻高产高效栽培的重要方向。
它通过科学管理和精细操作,最大限度地提高水稻的生长质量和产量,减少生产过程中的浪费和损失。
1. 间隔栽植传统的水稻栽培方式存在种植密度过高的问题,导致光、水和养分的竞争加剧,并且易发生病虫害。
而通过间隔栽植技术,合理安排植株间的距离,增加植株的通风和光照,减少病虫害的发生,提高水稻的产量。
2. 水肥一体化水肥一体化是一种将水管理和施肥有机结合的技术。
通过合理管理灌溉水量和施肥时间,将肥料充分溶解于灌溉水中,使植株能够充分吸收养分,减少浪费和排放,提高施肥效果。
3. 病虫害防治病虫害是制约水稻高产的重要因素之一。
农民可以采用生物防治、高效低毒农药等方法,针对性地控制病虫害的发生。
水稻种植管理技术(牛人总结,不可思议)第一章水稻种子处理及苗期管理水稻种子处理技术一、晒种晒种能增强种子的透水性和透气性,提高发芽率,使种子发芽整齐,幼苗健壮,还有杀菌防病作用。
特别是对成熟不良和贮藏中受潮的种子,晒种效果尤为明显。
晒种方法:选高温晴天自上午9时至下午4时,晒2-3天。
晒种时要摊薄,勤翻,晒透,使种子受光、受热均匀,防止搓伤种皮。
二、盐水选种盐水选种是简便易行的选种方法,能淘汰空秕粒、草籽和其它夹杂物,保证种子饱满,为齐苗全苗壮苗打好基础。
具体做法是:先用锅将食盐煮化成浓盐水,然后在其它容器内与清水配成比重为1.10-1.13的盐水(如果没有比重计测定比重,可用新鲜鸡蛋一个,放入盐水中,鸡蛋漂浮水面能露出伍分硬币大小的蛋壳盐水比重即约为1.10-1.13),将种子放入盐水中,充分搅拌,捞去漂浮在水面的空秕粒、草籽和其它夹杂物,然后取出下沉的种子,用清水洗两遍即可。
每选二、三次,要用鸡蛋再测一次比重,及时调整盐水浓度。
三、种子消毒由种子传染的水稻病害,主要是干尖线虫病和恶苗病,防治这两种病害的简便有效的办法是进行严格的种子消毒。
常用的种子消毒方法有以下几种:1、用浸种灵一支(2毫升),兑水10公斤,浸种6-8公斤,遮光浸种120小时。
此法对干尖线虫病和恶苗病防效均在95%以上。
2、用98%巴丹原粉兑水6000倍,加上3%多菌灵溶液混合就苗海藻酸碘,浸种72小时,对防治干尖线虫病和恶苗病有良好效果。
种子消毒时应注意:在浸种过程中,每隔6小时左右要搅拌一次,使上下种子着药均匀,用药水浸种后,将种子捞出须放清水内浸泡半小时,反复两次,以防药害。
四、增产拌种水稻播种前用种衣剂拌种起到壮苗、增产的作用。
方法是水稻播种前用60%吡虫啉种衣剂,拌匀后播种即可。
水稻苗期管理技术建议根据4月下旬天气忽冷忽热情况,水稻苗期管理建议如下:一、苗床温度管理1、播种后至1叶露尖,温度以保温为主。
棚内温度在28-30℃,最适温度25-28℃,2叶期保持25℃,3叶期保持20-22℃,最低温度不低于10℃。
东北地区水稻施肥方法
东北地区是我国重要的水稻种植区之一,水稻施肥是影响水稻产量和品质的重要因素。
下面介绍适合东北地区水稻的施肥方法。
1. 基肥:基肥是指在水稻种植前施用的肥料,可提供作物生长所需的养分。
施肥时间一般为春季(3月中旬至4月初),建议使用有机肥和磷肥。
2. 追肥:追肥是指在水稻生长期间的肥料施用,主要是提供氮、磷、钾等元素,促进植株生长发育,增加产量。
追肥时间为抽穗期、灌浆期和成熟期。
建议使用尿素等氮肥和磷钾肥进行追肥。
3. 叶面喷肥:叶面喷肥是指将肥料溶液喷洒在水稻叶面上,通过植株叶片吸收养分,促进植株生长发育。
叶面喷肥时间一般为生长期和开花期,建议使用速效复合肥和微量元素肥。
4. 轮作施肥:水稻轮作作物在施肥时应注意与前一年作物施肥的差异,根据当前作物生长需要与营养素供给,进行适量施肥。
总之,东北地区水稻施肥方法应根据气候、土壤、品种等因素综合考虑,科学合理施肥,可以提高水稻产量和品质,为水稻种植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 1 -。
水稻三控施肥技术水稻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其产量对我国粮食安全具有重大的影响。
施肥作为水稻生长的重要环节之一,对水稻的产量和质量具有决定性的影响。
为了充分利用有限的土地资源,提高水稻产量和质量,目前采用的水稻三控施肥技术(N、P、K三种营养元素施肥技术)受到了广泛的应用。
水稻三控施肥技术,顾名思义,即针对水稻生长和发育中的三个关键期进行相应的施肥控制。
其中,第一个控制点为出苗后4至5叶期,第二个控制点为拔节期,第三个控制点为抽穗期。
在这三个控制点中,对应的营养元素施肥量不同,以满足不同生长阶段的需求。
二、具体施肥方法1. 出苗后4至5叶期,此时水稻幼苗生长较快,需要增强其根系的吸收能力,因此施肥应以磷肥为主,并适量施用氮肥和钾肥。
其中,氮肥以尿素为主,磷肥以单超磷酸钙为主,钾肥以氯化钾为主。
具体施肥量为每亩施用15公斤尿素、20公斤单超磷酸钙和10公斤氯化钾。
2. 拔节期,此时水稻进入光合作用和养分吸收的高峰期,需要适量增加氮肥和钾肥的施用量以促进其生长。
同时,为防止大量氮肥施入土壤后挥发、渗漏等现象,需要采用缓释肥进行施肥。
此时的具体施肥量为每亩施用30公斤尿素、10公斤缓释氮肥、15公斤氯化钾。
1. 提高水稻产量和质量。
采用三控施肥技术,可以根据不同生长阶段的需求,适量增加或减少施肥量,提高水稻的产量和质量。
2. 减少化肥浪费。
采用缓释肥等技术,可以减少肥料的挥发、渗漏等现象,避免化肥的浪费。
3. 保护环境。
采用三控施肥技术,可以减少化肥的使用量和残留量,避免化肥对土地和水体的污染,保护环境。
四、注意事项1. 选择合适的肥料和施肥技术,以适应不同的生长阶段和土壤条件。
2. 控制施肥量,避免过量施肥,引起肥料浪费和环境污染。
3. 分散施肥,避免出现集中施肥和单一肥料施用的情况。
水稻施肥技术要点本文将介绍水稻施肥技术的要点,包括基本原理、肥料选择和施肥方法等内容。
通过正确的施肥技术,可以提高水稻产量和品质,为农民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
1. 水稻施肥的基本原理水稻是一种养分需求量较大的作物,在生长发育的不同阶段会对不同的营养元素有着不同的需求。
因此,合理的施肥是水稻生产的关键。
基本原理如下:•养分需求量:水稻在不同生长阶段对营养元素的需求量有所不同。
在生长初期,水稻对氮、磷、钾的需求较大;在追肥期和灌浆期,对钾的需求增加。
同时,水稻还需要微量元素如铁、锰、锌等。
•生态环境适应性:水稻施肥要结合当地的土壤、气候和地方性特点进行调整,适应水稻的生长环境。
•施肥原则:合理施肥的原则是均衡施肥、适时施肥、科学施肥和精确施肥。
这些原则可以帮助农民在提高产量的同时,保持土壤肥力平衡,减少肥料的浪费和对环境的影响。
2. 肥料选择正确选择适合水稻的肥料是保证施肥效果的重要环节。
以下是常见的水稻肥料选择要点:•氮肥:氮肥是水稻生长过程中最为关键的营养元素之一。
一般可选择尿素、铵态氮肥和硝态氮肥。
在生长初期,可以使用缓释氮肥,持续供应氮元素,减少浪费和损失。
•磷肥:磷肥对水稻的生长和发育具有重要影响。
可以选择磷酸二铵、磷矿粉等肥料。
•钾肥:钾肥对提高水稻的产量和品质具有重要作用。
可以选择氯化钾、硫酸钾等肥料。
•微量元素肥料:水稻对微量元素如铁、锰、锌等的需求量较小,但缺乏会影响水稻的生长和发育。
可以通过叶面喷施等方式补充微量元素。
3. 施肥方法合理的施肥方法可以提高肥料利用率,为水稻生长提供充足的营养。
以下是施肥方法的要点:•基础肥料施用:在水稻苗床制备或深耕前,将基础肥料均匀施入,包括氮、磷、钾等主要营养元素。
施肥量要根据土壤养分含量和水稻生长需要进行合理确定。
•追肥施用:根据水稻生长发育的需要,在水稻生长过程中适时进行追肥。
追肥时间及施肥量应根据气候、土壤条件和水稻品种来确定。
•用肥与施肥技术结合:根据所用肥料的性质和施肥技术要求,结合灌溉和田间管理等措施,提高肥料利用效率,减少损失。
杂交水稻需肥规律和施肥技术杂交水稻的肥料需求和施肥技术是确保高产和优质稻谷生产的关键。
以下是一些关于杂交水稻的肥料规律和施肥技术的重要内容:1. 基础施肥:在播种前或移栽后的早期生长阶段,应施用适量的基础肥料,如有机肥和磷肥。
这有助于提供作物所需的养分,并为其建立健康的根系。
2. 追肥:杂交水稻生长迅速,需要适时施用追肥来满足其不断增长的养分需求。
主要追肥包括氮肥、磷肥和钾肥。
氮肥可以促进植株的生长和发育,磷肥有助于根系的形成和稻谷的发育,而钾肥可以提高稻谷的品质和抗逆能力。
3. 叶面喷施肥料:通过叶面喷施肥料,可以更直接地向杂交水稻提供养分。
这种方法能够快速补充作物的营养需求,并且有效地改善作物的健康状况。
常用的叶面喷施肥料包括液体肥料和微量元素肥料。
4. 水分管理:杂交水稻对水分要求较高,因此合理的灌溉是确保作物养分吸收和利用的重要因素。
应根据土壤湿度进行适时的灌溉,并避免过度或不足的灌溉。
5. 土壤调理:保持土壤的肥力和健康状态对杂交水稻生长非常重要。
定期进行土壤调理措施,如翻耕、有机物质添加和种植前的土壤改良,可以提高土壤质量和养分供应。
6. 配方施肥:根据杂交水稻在不同生长阶段的养分需求,合理选择施肥配方。
比如,在生长初期注重氮肥的施用,促进植株的生长;在结穗期注重磷肥和钾肥的施用,促进稻谷的形成和品质提升。
7. 智能化管理:利用现代化的农业技术,如无人机、传感器等,可以实现对杂交水稻生长情况和营养需求的实时监测。
根据监测结果,精确施肥,提高养分利用效率和产量。
总之,杂交水稻的肥料需求和施肥技术需要根据其生长阶段和养分需求进行科学合理的调控。
合理施肥可以提高杂交水稻的产量、品质和抗逆能力,实现可持续农业发展。
水稻要施几次肥料,怎么施肥1、水稻一般要施基肥、分蘖肥、穗肥和粒肥,共4次。
2、基肥一般在栽培前施用,每亩施入约2000千克,还可同时施入硫酸铵和过磷酸钙。
3、施入分蘖肥可以增加水稻的株数,一般在栽种秧苗后半个月左右施入,还可同时施入微量元素肥。
4、穗肥主要以氮素化肥为主,有促进茎叶的生长,防止植株老化的作用,一般每平方米施入8公斤硫酸铵,施肥后结合除草即可。
一、水稻要施几次肥料1、水稻施肥次数一般情况下,水稻需施4次肥,分别是基肥、分蘖肥、穗肥和粒肥。
2、水稻施肥注意事项(1)控制氮肥氮肥可以促进水稻的生长,增强水稻的生长能力。
但氮肥过多,容易导致水稻徒长,还会影响水稻转绿,从而引发各种病虫害,出现倒伏、空秕等不良现象。
氮肥过多还会降低水稻的结实率,导致产量下降。
(2)施用农家肥农家肥中的营养元素含量较为全面,合理的施用农家肥能可以改良土壤,提高土壤的通透性,增强吸水能力,促进水稻的生长。
但在施用时,要保证农家肥充分腐熟。
未腐熟的农家肥发酵产生的热量会烧坏水稻,使水稻产生肥害,影响水稻的正常生长。
(3)磷钾肥磷钾肥能提高水稻的生长速度,加强水稻的抗病能力,降低病虫害的发病率,促进叶片进行光合作用,提高叶片的功能期,保证稻粒充实,提高产量。
磷钾肥经常与农家肥作为基肥施用。
在水稻后期适当追施也能促进稻粒灌浆结实。
要注意用量,不能偏施,避免产生肥害,影响水稻的正常生长。
(4)微量元素肥水稻需要一定的微量元素,例如锌、硅等。
锌、硅可促进水稻根部的生长,提高水稻的抗逆性,减少倒伏现象,还可以防止水稻早衰,促进开花结实,提高产量。
在种植过程中要适当追施微量元素肥,可以用叶面肥的形式施入,满足水稻的需求。
二、水稻怎么施肥1、基肥(1)种植水稻需要在栽培前施足基肥,保证水稻有足够的营养,一般每亩施2000千克左右,同时可加入适量的硫酸铵和过磷酸钙。
(2)施入底肥后需要耕田,这样可使养分更加均匀。
2、分蘖肥(1)分蘖肥施入时属于水稻生长的重要时期,这时候施入充足的肥料,可以增加水稻的株数。
水稻种植技术与施肥田间管理水稻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其种植技术和施肥田间管理对于提高产量和质量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水稻种植技术和施肥田间管理的相关内容,帮助农民朋友们更好地进行水稻种植。
一、水稻种植技术1. 土壤选择与准备:水稻适宜生长的土壤为深厚、肥沃、排水良好的壤土。
在选择土地时,应优先选择土层深厚、土壤肥沃、排水良好的田地。
在土壤准备方面,应进行耕翻、平整和松土等工作,以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
2. 品种选择: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和市场需求,选择适合的水稻品种。
常见的水稻品种有早稻、中稻和晚稻等,根据生长周期和抗病虫害能力进行选择。
3. 播种与育苗:选择适宜的播种时间,一般在春季或秋季进行。
播种前,应进行种子处理,如浸种、热水处理等,以提高发芽率和抗病虫害能力。
育苗时,应注意保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及时除草和病虫害防治。
4. 田间管理:包括水田管理、施肥管理、病虫害防治等。
水田管理主要包括灌溉、排水和田面平整等工作,保持适宜的水分和氧气供应。
施肥管理要根据土壤养分状况和水稻生长需求,合理施用有机肥和化肥,注意施肥时间和施肥量的控制。
病虫害防治要及时发现和防治水稻的病虫害,采取合理的防治措施,如喷洒农药、病虫害防治轮作等。
5. 收割与储存:根据水稻的生长周期和成熟度,选择适宜的收割时间。
收割后,应及时晾晒、脱粒和储存,以保证水稻的质量和食用价值。
二、施肥田间管理1. 施肥原则:合理施肥是提高水稻产量和质量的关键。
施肥应根据土壤养分状况和水稻生长需求,合理配置有机肥和化肥。
一般来说,水稻生长初期需要较多的氮肥,中期需要适量的磷肥和钾肥,后期需要适量的钾肥。
2. 施肥方法:施肥方法包括基肥和追肥。
基肥是在整地前或整地时施入土壤中的肥料,追肥是在水稻生长过程中根据需要追加的肥料。
基肥和追肥的施用量应根据土壤养分状况和水稻生长需求进行调整。
3. 施肥时间:施肥时间的选择要根据水稻的生长阶段和气候条件进行调整。
水稻旱育秧苗床管理技术
旱育秧苗床管理:出苗后以保温保湿,加强病、虫、草、肥防治为主的管理措施,促秧苗矮壮。
着重抓好以下主要关键技术。
1、温湿度的管理。
播种至出苗期,以保温保湿为主,温度不超过35℃,若温度超过35℃应及时打开两头通气降温,并及时盖膜,若发现表土干燥发白,应补浇少量水;若播后5—6天长期低温阴雨,膜内空气污浊,应在中午打开膜两头,换气几分钟。
一叶一心期,膜内温度应控制在25℃;二叶至三叶期,通风炼苗,严格控水,每平方米苗床用2.5克敌克松兑水1000倍液喷雾,以防止立枯病、青枯病;三叶期以后以揭膜炼苗,亩用100克多效唑兑水50公斤均匀喷雾,不重复,促蘖防治秧苗徒长,适时追肥促壮苗。
2、防治肥害。
发生肥害时,一是立即揭膜降温,降低土壤养分活力及根系活力,避免烧根;二是喷水洗苗,揭膜后,用清水喷于秧苗上,洗去叶片上面的水蒸汽及溶液,防止叶片烧伤;三是灌水洗肥,苗床厢沟中放入半沟水浸泡半天后放干,洗去土壤中过多的肥料,使未发生肥害秧苗受害。
3、防止病害。
苗床主要防治立枯病、青枯病为主:一是选偏酸土壤做苗床,二是严格土壤消毒,三是控水排湿。
在秧苗1.5—2叶期是立枯病发病期,严格控水,促使壮苗,床土不显白不浇水。
床土湿
润,应在晴天、阴天中午揭膜通风排湿,四是在秧苗2.5—3.5叶期再用敌克松1000倍液喷雾一次。
4、防治草害。
防除禾本科杂草,采用芽前除草法,每平方丈苗床用17.2%幼禾葆可湿性粉剂5—6克兑水1公斤,在播种盖土后喷厢面,防治阔叶杂草,可进行苗期除草,在秧苗2.5—4叶时,每平方丈用20%它隆乳油1毫升或19.5%阔草畏乳油0.5毫升兑水1公斤喷雾。
水稻田氮、磷、钾养分均衡施用技术水稻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其产量直接关系到国家粮食安全。
而影响水稻产量、机器、品质和稳定性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水稻田的养分供应。
氮、磷、钾是水稻生长所必需的主要养分,但是不同的氮、磷、钾配比对水稻生长的影响也不同,因此,水稻田需要均衡的施用氮、磷、钾养分,来提高产量,促进水稻生长,提高水稻品质和保持稳产稳定性。
一、氮肥施用技术1、氮肥种类水稻田通常用尿素、硫酸铵、硝酸铵等氮肥。
氮肥的种类应根据土壤条件、气候条件、水稻品种和肥料价格等方面进行选择。
2、氮肥施用时间水稻生长期不同的生长阶段需要不同的氮肥,例如,在水稻生长的初期,步入光合作用旺盛期,氮肥需求量逐渐增加,施肥量要逐渐增加;在水稻分蘖、拔节、抽穗期需要多施氮肥以增加水稻感光器官(叶片和叶耳)的数量,从而增加光合作用量,使水稻产量更高。
3、氮肥施用量氮肥的施用量根据不同的土壤条件、水稻品种和气候状况等不同而异。
一般来说,在播种前施用60%的氮肥,水稻分蘖期前施用30%,开花期前施用10%的氮肥。
4、氮磷比例氮肥的施用不仅要关注量,还要关注比例。
氮磷比例是决定水稻产量的重要因素之一。
夏稻的氮磷比例一般为5:1~8:1,秋稻的氮磷比例为3:1~5:1。
使用有机肥能改善氮磷比,因为有机质可以提供慢效氮,增加土壤保水能力和肥料利用率,是一种为水稻增产的可行方法。
二、磷肥施用技术1、磷肥种类磷肥种类不多,有单超磷酸、三钙磷和磷肥等三种;其中,三钙磷往往更耐旱、耐缺水。
2、磷肥施用时间磷肥能提高水稻的生长速度,均匀生长,提高水稻的抗病性。
现在水稻栽培中,磷肥多在播种时同种地施入。
可补足播种前土壤中机械作业带来的磷盐流失。
3、磷肥施用量磷肥的施用量标准化,提高了精施技术的广泛推广和应用,能够提高水稻的生长速度和肥料利用率。
磷肥的施用量应根据不同土壤的条件、水稻品种和气候的需要而定。
通常在夏季主要的施用量为10~15kg/hm2,秋季为3~8kg/hm2。
水稻旱育秧的栽培技术水稻旱育秧是实现水稻高产、稳产、增收的一项常规的科技措施,此项技术可概括为“肥床、早育、适龄、浅插,稀植”5个技术环节,在生产中很具推广价值,其具体操作如下。
一、育苗技术及苗期管理1、苗床准备①苗床选择。
透风是水稻旱育秧成败的关键,应选择背风向阴,水源方便,土壤肥沃的菜园地或早地作苗床,切忌选用冷浸田、胶泥田和碱性田。
一般每亩大田需25~30平方米苗床。
②苗床的制作与施肥。
苗床要在开春后育苗前2个月翻耕晒垡,碎理床。
苗床可视田块水分情况建成高床、低床和平床,床宽一般1.2~1.4米,长度不能超过8米,沟宽0.4米,床面要平整、翻碎。
为简化旱育秧程序,提高秧苗素质,偏碱田须使用壮苗剂来培肥苗床。
壮苗刑具有营养全面、消毒土壤、调酸、化学控制,防治青立枯病等多种功效。
使用方法:每袋壮苗剂与10千克细土拌匀,撒于20平方米苗床上,然后用耙子将药剂与表土充分拌匀即可。
③苗床消毒、调酸。
苗床土壤偏碱和带菌是引发青立枯病,造成死苗的主要因素。
为有效防止青立枯病的发生,播种前应结合整地施用壮苗剂来消毒、调酸,或喷施广枯宁来消毒。
生产实践证明,冷浸田、偏碱田施用壮苗剂水溶液防病效果比较显著。
2、种子处理和催芽品种选择要结合实际,因地制宜。
选用优良品种,每亩大田用种3千克。
播种前用简威或施保可2000倍液浸种72小时,以防止水稻恶苗病的发生。
为加快生长,避免烂种,浸泡后的谷种要实行催芽,催芽程度以刚破胸露白为好。
3、播种、化除、盖膜①播种。
播种前苗床要反复多次浇水,使15厘米厚的表土充分吸收水份并达到饱和状态,不能用碱性水。
播种前再浇1次水,经土壤消毒和轻轻镇压床面后即可播种,每平方米播露白谷种200~250克,播种期根据栽插时间而定,早栽一季田秧龄45天左右,两季田55天左右。
②覆土、化除。
播种后覆盖2厘米左右的盖种土(用30%的腐熟细粪与70%的细土混合均匀)。
盖种土要潮湿,覆盖要均匀、严实,不要使用火灰、草木灰等碱性土。
苗床基肥。
移栽水稻生长初期主要是培育壮秧,因此秧田的养分状况与稻秧的健壮与否有直接的关系,施用有机肥有创造松软的床土,使床土水、肥、气、热协调,给秧苗创造一个良好的生长环境,适合做秧田基肥有机肥有猪圈粪,马牛粪、鸡鸭粪和人粪尿等优质农家肥,这些农家肥预先要堆腐发酵,充分腐熟后才能施用。
否则引起秧苗根腐病或枯苗现象,而且还造成草荒。
以每平方米施4-5千克为宜,与床土混匀耙细。
苗床施有机肥以外,还要强调用磷肥做基肥,因为水稻生长早期是水稻磷素营养的临界期,而且水稻分蘖的根系发育都需要丰富的磷素。
因此,早施并施足磷肥对水稻后期生长有良好的作用。
否则此时缺磷造成的影响以后也难以弥补。
以每平方米施过石100克为宜。
注意过石做基肥时要捣碎,筛细施匀,否则粒大施不均发生水稻立枯病,过石用量不宜过多。
宜使苗床的床面发干,不利于幼苗生长,也可每平方米施磷酸二铵50克,捣碎与床土混匀。
在施用优质有机肥的基础上,不提倡用氮肥做基肥。
因为氮肥过多地上部易徙长,根系发育弱,抗逆能力不降。
在有机肥不足或有机肥质量差的条件下,适当用些氮肥做基肥,以补充氮素的不足,但要掌握用量,不要过量、以每平方米施硝酸铵25克或尿素16克为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