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产水稻配方施肥技术模式的探讨
- 格式:doc
- 大小:25.00 KB
- 文档页数:6
水稻专用复合肥配方
水稻是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也是世界上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
水稻的产量和品质受到土地、气候、肥料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肥料是促进水稻高产优质的重要因素。
现在,让我们来了解一下水稻专用复合肥的配方吧。
1.氮肥:氮是水稻生长的必需元素,它是构成叶绿素的关键元素,直接影响叶面积和光合作用,进而影响产量和品质。
水稻专用复合肥中,氮肥通常采用尿素和硝酸铵等化肥,比例为每公斤60-90克。
2.磷肥:磷是促进水稻生长和增加结实率的重要元素,磷肥可促进水稻早期生长,缩短生育期,提高水稻产量和品质。
水稻专用复合肥中,磷肥采用三元复合肥,比例为每公斤20-40克。
3.钾肥:钾是水稻成熟期必备的元素,它有助于水稻的积糟和提高灌浆期质量,对提高产量和品质起到重要作用。
水稻专用复合肥中,钾肥通常采用氯化钾等化肥,比例为每公斤40-60克。
4.微量元素肥:水稻需要微量元素的补充,特别是锌和铁,它们对水稻产量和品质的影响非常大。
水稻专用复合肥中,微量元素肥比例通常为每公斤5克左右。
5.有机质:水稻土壤中的有机质可以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保水能力和肥力,促进水稻的生长发育。
水稻专用复合肥中,有机质可以采用生物菌肥或腐熟的有机肥料。
6.其他添加剂:在水稻专用复合肥中,还可以添加一些其他的添加剂,如植物生长调节剂、维生素、微生物菌剂等。
这些添加剂可以促进水稻的生长发育,增加抗病抗逆性能,提高产量和品质。
以上就是水稻专用复合肥的配方和成分。
在实际使用中,需要根据不同地区的土壤条件和水稻品种的特性进行调整和修改,以达到最优的施肥效果。
水稻施肥时间与施肥技术一、前言水稻是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也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
水稻施肥时间与施肥技术对于水稻的生长发育和产量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从水稻施肥时间、施肥技术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二、水稻施肥时间1. 基本原则在确定水稻施肥时间时,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1)根据不同生长阶段合理调整施肥量和种类;(2)根据土壤类型、气候条件和品种特性等因素进行合理调整;(3)避免在雨季或低温季节进行大量施肥,以免造成养分流失或积累。
2. 不同生长阶段的施肥时间(1)基础施肥:在播种前或移栽前进行,以提供作物所需的养分。
一般情况下,基础施肥占总量的30%左右。
(2)追肥:在拔节期、抽穗期和灌浆期进行。
追肥可以增加产量和提高品质。
(3)叶面喷施:在生长期间,通过叶面喷施肥料来补充作物的养分需求。
三、水稻施肥技术1. 基本原则在进行水稻施肥时,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1)根据土壤类型和作物需求选择适当的肥料;(2)合理控制施肥量和频率,避免过量或不足;(3)结合灌溉和管理等措施,提高养分利用率。
2. 施肥技术(1)有机肥料:有机肥料是提高土壤质量和改善土壤结构的重要手段。
适当加入有机肥料可以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
(2)化学肥料:化学肥料是增加土壤营养、促进植物生长的主要手段。
选择适当的化学肥料可以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
(3)微生物菌剂:微生物菌剂可以促进土壤中有益微生物的繁殖和活动,增加土壤养分供应能力。
四、总结水稻施肥时间与施肥技术对于水稻的生长发育和产量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在进行水稻施肥时,应遵循基本原则,根据不同生长阶段和土壤类型选择适当的施肥时间和技术。
同时,结合灌溉和管理等措施,提高养分利用率,以达到增产增收的目的。
Z h o n g f e i n o n g y a o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以及技术水平的提升,我国的农业发展迈入全新的阶段,对于改善人民的生活条件以及提升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农业生产的过程中,施肥是比较重要的环节,其方法、用量往往会影响农产品的产量以及质量。
因此,本文就施肥方式及化肥用量对水稻产量和氮肥的利用效率的影响进行研究,为农业发展提供有效的建议以及参考。
农业是第一产业,是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以及技术水平提升的关键。
化肥是提升农业生产产量的重要物质,对于提升我国农作物的产量以及保证我国的粮食安全具有重要的意义。
我国的化肥使用量位居世界第一,但长期、不合理地施用化肥使得土壤酸化、土地结构失衡、耕地退化等生态环境问题愈演愈烈。
因此在进行农业生产的过程中,需要对化肥进行严格的控制,以促进我国农业的健康发展。
一、研究施肥方式以及化肥用量对水稻产量以及氮肥利用的效率的意义水稻是目前阶段我国主要种植的农作物之一,也是我国的战略储备粮食之一,对于农业而言水稻在其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
但是,相关部门以及个人为了提升水稻的产量导致水稻的化肥尤其是氮肥的用量超过十亿标准,使得水稻的产量以及农产品的质量受到影响的同时导致严重的环境污染。
另外,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以及技术水平的提升,我国的劳动力成本大幅度提升,因此在现阶段进行农业生产的时候需要建立精简的施肥方式。
另外,化肥在问世之后在我国的农业生产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根据数据可知,化肥对于农作物的贡献率为40%~ 60%,但是我国化肥的不合理施用使得我国土地环境被大部分的化学物质污染,使得我国原有的土壤结构进行优化,以及内部的养分失衡,使得农业的绿色可持续发展受到了威胁,因此在现阶段必须对化肥与作物稳产之间的关系进行协调,减少化肥的投入,从而可以促进我国农业的健康发展。
水稻侧深施肥技术就是比较绿色环保的精简化肥施肥方式的技术,可以利用相应的机械设备在进行插秧的同时对肥料定位、定量进行均匀的施在秧苗的侧3cm、深5cm的土壤中,从而可以提升化肥的使用效率,减少化肥对于农业生产的影响,另外这种施肥方式可以有效的减少肥料和劳动力的成本,从而可以提升农业生产的生态效益、环境效益、经济效益。
水稻“三控”施肥和控释肥施肥试验总结一、引言水稻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对于我国的粮食安全和农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施肥是影响水稻产量和品质的重要因素之一。
传统的施肥方法往往存在肥料利用率低、污染环境等问题,因此探索出一种高效、环保的施肥方法对于提高水稻产量和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本次试验旨在通过“三控”施肥和控释肥施肥方法,探索出一种高效、环保的施肥方案,提高水稻产量和质量。
二、试验方法1. 试验设计:采用随机区组设计,设置“三控”施肥和控释肥施肥两个处理组,每个处理组设置3个重复。
共6块试验田。
2. 施肥方案:控制化肥总量,将氮、磷、钾肥原本的50%作为基肥,分别在水稻栽培初期、生育期和抽穗期分3次追肥,同时施用了控释肥。
3. 肥料施用:将控释肥直接混入土壤,按照每亩50公斤的比例施用,同时在水稻生长期间适时追施控释肥。
4. 试验地点:在水稻种植面积较大的农田中进行试验。
5. 数据记录:记录水稻生长情况、产量以及土壤肥力情况。
三、试验结果1. 水稻生长情况:经过一段时间的生长观察发现,“三控行动”施肥和控释肥施肥两个处理组的水稻生长情况比对照组要好,植株生长势更为旺盛,叶色更加翠绿。
2. 产量表现:经过收割统计,发现“三控行动”施肥和控释肥施肥两个处理组的水稻产量明显提高,较对照组有明显差异,其中以“三控行动”施肥效果更为明显。
3. 土壤肥力情况:对试验田的土壤肥力进行检测,发现“三控行动”施肥和控释肥施肥两个处理组的土壤肥力显著提高,有机质含量增加,土壤肥力更为丰富。
四、结论通过本次试验可以得出以下结论:采用“三控行动”施肥和控释肥施肥方法可以显著提高水稻的产量和品质,同时还可以改善土壤肥力,这种施肥方法不仅高效,而且还具有环保的特点。
这种施肥方法将会在未来的水稻种植中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我们也可以进一步探索深入研究“三控行动”施肥和控释肥施肥方法的具体机制,以及调整其具体施肥方案,以期更好地推广和应用。
主要农作物测土配方施肥推荐施肥方案测土配方施肥是农作物种植中的重要环节,通过对土壤进行测试和分析,根据土壤的性质和作物对养分的需求量,科学合理地制定施肥方案,以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以下是一种常见的主要农作物的测土配方施肥推荐施肥方案。
1. 水稻:水稻对氮素需求较高,所以施肥方案可采用氮肥为主的配置。
推荐施肥方案为每亩施用化肥量为尿素25-30公斤,磷肥15-20公斤,钾肥10-15公斤。
在水稻生长初期,可以通过追施尿素来增加氮素的供应量,后期可适量追施饼肥或复合肥。
2. 小麦:小麦对氮磷钾需求较大,所以施肥方案可采用复合肥为主的配置。
推荐施肥方案为每亩施用化肥量为尿素20-25公斤,磷肥15-20公斤,钾肥10-15公斤。
在小麦拔节期和抽穗期,可适量追施饼肥或复合肥。
3. 玉米:玉米对氮素和磷素需求较高,所以施肥方案可采用氮磷复合肥为主的配置。
推荐施肥方案为每亩施用化肥量为尿素25-30公斤,磷肥20-25公斤,钾肥15-20公斤。
在玉米生长初期,可以通过追施尿素来增加氮素的供应量,后期可适量追施饼肥或复合肥。
4. 大豆:大豆对磷素需求较大,所以施肥方案可采用磷肥为主的配置。
推荐施肥方案为每亩施用化肥量为磷肥30-35公斤,氮肥20-25公斤,钾肥15-20公斤。
在大豆生长初期,可以通过追施尿素来增加氮素的供应量,后期可适量追施饼肥或复合肥。
在制定施肥方案时,还需考虑土壤性质、肥料的种类和使用方法、作物的生长期等因素。
同时,每年施肥方案都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和优化,以保证农作物的健康生长和高产。
因此,建议农民在实施施肥方案时,可以根据自身的经验和实际情况进行适当的调整和改进。
这样才能更好地利用土地资源,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继续完善施肥方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1. 土壤性质分析:根据土壤的酸碱度、有机质含量、养分含量等特性进行测试和分析。
不同的土壤类型对养分的保持和释放能力不同,因此施肥方案应根据土壤性质的不同进行调整。
优质高产水稻栽培技术的初探论文优质高产水稻栽培技术的初探论文历年来,资中县高度重视水稻产业发展,积极开展高产高效创建,切实提升规范化种植水平,优良品种得以全面推广,旱育秧、集中育秧、强化栽培、机插机收、配方施肥等先进技术得以普遍应用,特别是全县水稻育秧基本都采用旱育秧技术,促进了全县水稻生产优质高产高效,取得了良好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
现作如下探讨。
1品种选择是基础水稻品种的优劣直接影响到水稻的品质与产量。
品种选择必须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结合当地气候、土壤、环境等各方面实际,在多年、多次、多组试验、示范的基础上,筛选出适宜的高产优质品种。
资中县根据多年生产实践,选择了川优6203、宜香优2115、德香4103、F优498、内5优39、内7优39、宜香4245等作为主栽品种,为确保全县水稻优质高产奠定了基础。
2培育壮秧是重点2.1育秧方式结合资中县实际,主要介绍“旱育保姆”拌种旱育秧技术。
水稻旱育秧技术具有省水、省工、省时、省种、增产的效果,并且秧苗健壮、根系发达,返青期短。
但在应用实践中,对恶苗病和青、立枯病应特别加强防治。
资中县对水稻旱育秧技术已经进行了25年的应用研究与推广,形成了较为成熟的应用经验。
近年来,重点推广了“旱育保姆”拌种旱育秧技术。
其主要要点为:2.1.1床地培肥。
选择水源方便的菜园地或炕土做苗床,按每亩稻田(有水源保证的原水田)0.06亩(5尺开厢、每厢长8米,共3厢)的比例准备好苗床地,两季田按0.06—0,08亩准备。
播种前7—10天翻挖,施清淡的三合原粪水3—5担。
播种前1天或当天将床地整细、整平,取适量表土过粗筛后备用。
同时每厢苗床地撒施尿素、磷铵各0.25公斤,均匀耨入土壤作底肥。
2.1.2施透底水。
每平方米施足底水50—60公斤(淋施、切忌泼施,否则易板结而施不透),使10厘米以上的表土层充分湿透,再用秧板轻压厢面,取备好的细土填平厢面。
2.1.3包衣播种。
将稻种晾晒后用清水浸泡半小时至24小时,滤去多余水分,适当吹晾(以种子不沾手为宜),倒入容器中;按旱育保姆:种子=1:3的比例倒入旱育保姆(现开、现拌、现播),边摇边筛,使药剂均匀地裹于稻种表面。
水稻高产施肥原则与注意事项粮油一、水稻高产施肥基本原则:1、重视化肥,配合有机肥。
有机肥与无机肥配合施用对改良培肥土壤的效果十分******,能提高土壤有机质贮量,改善土壤有机质组成,增加土壤中氮、磷、钾和微量元素的含量,加强土壤的保肥性和供肥性,改善土壤物理性质和水分状况。
2、氮、磷肥或氮、磷、钾配合施用。
高产栽培条件下水稻易贪青、倒伏、发生稻瘟病,空秕率增加。
因此,在施肥上要坚持氮、磷、钾的配合施用。
3、适量施肥与配方施肥。
高产栽培施肥量要适宜,配比合理,要根据不同肥力的地块确定不同施肥量,做到配方施肥,确保高产。
二、水稻高产施肥注意事项:1、施足基肥。
有机肥料分解慢,利用率低,肥效期长,养分完全,所以作基肥施用较好。
但由于早春气温较低,土壤中的养分释放缓慢,为了促进高产田秧苗早生快发,可以将速效氮肥总量的30%—50%作为基肥施用。
磷肥和钾肥均作为基肥施用,也可以留一部分在拔节期施用。
2、早施蘖肥。
水稻返青后及早施用分蘖肥,可促进低位分蘖的发生,增穗作用明显。
分蘖肥分两次施用,一次在返青后,用量占氮肥总量的25%左右,目的在于促蘖;另一次在分蘖盛期作为调整肥,用量在10%左右。
目的在于保证全田生长整齐,并起到保蘖成穗的作用。
后一次的调整肥施用与否主要看群体长势来决定。
3、巧施穗肥。
穗肥不仅在数量方面对水稻生长发育及产量形成影响较大,而且施用时期也很关键。
穗肥在叶龄指数91左右(倒二叶60%伸出)时施,可以促进剑叶生长。
当高产群体较繁茂时,穗肥在叶龄96(减数分裂期前)时施,可起到保花作用。
4、酌情施粒肥。
水稻后期施用粒肥可以提高籽粒成熟度,增加千粒重。
在水稻抽穗期根据群体生长情况可酌情施用粒肥,但要控制好粒肥施用量和施肥方式。
第1页共1页。
第1篇一、实验背景与目的随着农业现代化进程的加快,科学施肥在提高作物产量、改善作物品质、保护土壤环境和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水稻作为我国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其产量和品质直接关系到国家粮食安全。
本实验旨在探究不同肥料对水稻生长和产量的影响,为科学施肥提供理论依据。
二、实验材料与方法1. 实验材料- 水稻品种:选用当地主推品种“超级稻”。
- 肥料:尿素、过磷酸钙、氯化钾、复合肥(N:P:K=15:15:15)。
- 实验地点:某农业试验基地。
2. 实验设计- 实验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共设6个处理,每个处理3次重复,共18个小区。
- 处理1:空白区,不施任何肥料。
- 处理2:基肥区,施用尿素、过磷酸钙和氯化钾,按当地推荐施肥量的一半施用。
- 处理3:追肥区,施用尿素、过磷酸钙和氯化钾,按当地推荐施肥量的1.5倍施用。
- 处理4:复合肥区,施用复合肥,按当地推荐施肥量施用。
- 处理5:缓释肥区,施用缓释肥,按当地推荐施肥量施用。
- 处理6:对照区,施用当地推荐施肥量。
3. 实验方法- 播种:于3月15日播种,采用湿润育秧。
- 肥料施用:基肥于播种前施用,追肥于拔节期施用。
- 管理措施:按常规管理措施进行,包括灌溉、病虫害防治等。
三、实验结果与分析1. 产量分析- 从表1可以看出,处理6(对照区)的产量最高,为7150 kg/hm²;处理5(缓释肥区)的产量次之,为7000 kg/hm²;处理4(复合肥区)的产量为6850 kg/hm²;处理3(追肥区)的产量为6800 kg/hm²;处理2(基肥区)的产量为6600 kg/hm²;处理1(空白区)的产量最低,为5600 kg/hm²。
- 结果表明,适量施肥可以显著提高水稻产量,其中缓释肥和复合肥的施用效果较好。
2. 品质分析- 从表2可以看出,处理6(对照区)的稻米蛋白质含量最高,为9.2%;处理5(缓释肥区)的蛋白质含量次之,为8.8%;处理4(复合肥区)的蛋白质含量为8.5%;处理3(追肥区)的蛋白质含量为8.3%;处理2(基肥区)的蛋白质含量为8.0%;处理1(空白区)的蛋白质含量最低,为7.5%。
高产水稻配方施肥技术模式的探讨[摘要] 随着稻作科学的进步,在北方稻区培育出一大批高产的水稻品种,正常年份平均单产在700公斤以上,经过近几年测土配方施肥工作的开展发现,在施肥方面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制约着水稻的产量和品质,因此总结出培育高产优质稻米的途径和方法加以探讨。
[关键词] 水稻高产优质配方施肥
大石桥市有水田50万亩,占总耕地的62.5%,是我国北方稻区高产、优质、高效的水稻产区,也是国家优质商品粮基地。
通过一系列的高产栽培集成技术的应用,产量在辽宁省一直处于领先地位,高产地块达到950公斤,但是在施肥方面仍然存在问题制约水稻的产量和品质,通过测土配方施肥项目,致力于寻找最佳的施肥措施和途径,以期达到科学施肥、高产优质、减少污染、持续发展的目标!
一、存在问题
1.施肥比例不科学,施肥用量不合理
氮肥施用量过大,一般纯氮在19-22之间,使水稻前期营养生长过旺,加重水稻纹枯病发生,抑制幼穗分化,影响水稻生殖生长;中、微量元素使用很少,并且质量很差;一次性肥使用面积较大,品种繁杂,有些配方营养配比不科学,没有根据我地区土壤养分情况进行配方施肥。
2.施肥方法不得当,存在施肥不均匀问题
一是没有做到全层施肥,很大一部分农民不施底肥,所谓的底肥是在插秧后表面施用,浪费了肥料、降低了利用率;二是水稻一次性肥普遍存在施肥不均匀的问题,导致水稻长势不均衡,既影响水稻产量又加重水稻病害发生;三是在水稻整个生育时期基、追肥比例不合理,基肥用量小,追肥用量过大。
3.施肥时期不准确,没有充分发挥肥料的最大效率
底肥做追肥使用的现象普遍存在;二次分蘖肥存在过晚现象,延迟了营养生长,抑制了生殖生长;穗肥一般追的不及时,或早或晚,不能做到在水稻营养临界期追肥,充分发挥肥料的最大效率。
4.重化肥轻有机肥
2007年耕地地力评价的数据和1980年第二次土壤普查相比,有机质中等含量(20-30g/kg)的土壤由原来的55.09%下降到现在的43.01%,下降了12.08%,较缺乏状态(10-20g/kg)由原来的33.67%增加到56.99%,增加了23.32%,经过25年的耕作,出现了中等含量向较缺乏状态集中的趋势。
这于不合理的施肥,重化肥轻有机肥,没有做到用地养地相结合有极大的关系。
二、施肥原则、品种、方法
1.施肥原则
针对我市水稻生产施肥不合理现象,根据目标产量和水稻需肥规律,结合实际情况,为防止在水稻施肥中施氮量偏大,硅、锌等中微量元素偏少,所造成水稻所需养分比例失调现象,因此制定我市水稻生产总的施肥原则是降氮,稳磷、钾,重视硅、锌肥的施用。
2.施肥品种数量
氮:每亩纯n 18kg左右(标氮85kg);磷:每亩纯p2o5 6~8kg (磷酸二铵13~17kg);钾:每亩纯k2o5~7kg(硫酸钾10~14kg);锌肥:每亩施硫酸锌1.5~2.0kg;硅肥:每亩施用有机硅钙肥25~30kg。
3.施肥方法
重视底肥和早期施肥,提倡全层施肥。
施肥量前促、中控、后补。
总氮量40~45%做为基肥全层施入,30~40%做分蘖肥施,10%做为保肥(或找差肥)施入,余下的5%左右做为穗粒肥施用;磷肥全部插前全层施入;钾肥50%插前全层施入,50%在一次分蘖前追肥施入;锌和硅肥插前全层施入或返青肥追肥施入。
三、施肥建议
1.土壤含盐高的地块,做好压盐洗碱
盐渍化较重地块要在插前进行排水洗盐、深水压盐,降低土壤耕层的盐碱含量,为水稻生产创造好的土壤环境。
要畅通下水沟,降低地下水位,提高土壤肥力和排盐能力,在中度和重度盐渍土地区,排毛深度应达60~80cm。
排支应深达1.2~1.5m。
2.合理施蘖肥和穗肥,做到促控巧结合
插秧早、长势好、茎数够的田块,应在6月中旬施最后一次蘖肥。
插秧晚、长势差、茎数不足的田块,要在6月25日前施最后一次蘖肥,最迟不超过6月末。
在保证氮、磷、钾肥足量的基础上,配施锌肥和硅肥。
穗肥施用应满足四个条件:落黄、土壤肥力下降、
天气晴好及保证后期安全成熟。
在此基础上才能巧施穗肥,约在抽穗前20天施用。
粒肥施用则要因地因时因苗,以避免贪青晚熟和穗茎瘟发生。
3.注重增施硅锌肥
水稻属吸硅作物,需硅量较大,水稻一生吸硅量约为氮磷钾吸收量总和的两倍,创高产地块或长期淹水地块必须重视硅肥的施用。
在碱性条件下,锌的有效性很低,锌、磷有颉抗。
我地区水田有效锌的含量(0.05~0.1mg/kg)在缺乏状态以下的土壤占总水田面积的51.97%,缺乏情况严重,应重视锌肥的施用。
4.喷施叶面施肥,水稻一般喷三次叶面肥,在七月中旬,结合防治纹枯病喷施0.2~0.3%磷酸二氢钾一次,八月中下旬,用0.3~0.5%尿素和0.2~0.3%磷酸二氢钾同时再喷施两次。
或者直接使用喷施宝叶面肥三次,每次用量10~20毫升(1~2袋)。
5.增施有机肥、推广应用秸秆还田技术
在施肥上应注意有机无机相配合,提高土壤的供肥能力,施用商品有机肥亩100公斤或者普通有机肥1000公斤。
水稻联合收割机的应用使秸杆还田面积逐年增加,每亩增收50~80元。
而且能够改善土壤理化性质,提高土壤蓄水和保肥能力、提高土壤对酸碱的缓冲能力,培肥地力,用地养地结合,从而保证了水稻生产的持续性发展。
四、推荐几种施肥配方
一种是单质肥料配合使用;第二种是复合肥或者复混肥,第三
种是配方肥(一次性)。
结合我市土壤养分状况、土壤理化状况性质以及目标产量的要求,根据我们多年来的田间试验、示范得出的结果,提出以下施肥配方,因地施用。
1.底肥
二铵15kg+硫酸钾7.5 kg∕667m2+尿素8kg∕667m2+硅肥25 kg ∕667m2;
追肥:返青肥调制剂25 kg∕667m2 +硫酸钾5 kg ∕667m2;
分蘖肥尿素15~18kg∕667m2;(分两次施用)
穗粒肥尿素3~5kg∕667m2。
2.底肥
复合肥(15-15-15)25 kg/667m2+二銨5 kg/667m2+硫铵7.5 kg/667m2
追肥:返青肥调制剂25 kg/667m2+硫酸钾 7.5kg/667m2
分蘖肥尿素18-20kg/667m2(分两次施用)
穗粒肥尿素3-5kg/667m2
3.底肥
配方肥(24-12-10)50 kg/667m2+硫酸锌 1.5 kg/667m2
追肥:尿素15kg/667m2(二次)
以上各配方结合防病喷施0.3~0.5%尿素一次、0.2~0.3%磷酸二氢钾二次或者直接喷施“喷施宝”3次。
参考文献
[1]谭金芳等.作物施肥原理与技术. 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
社,2003.
[2]陈温福.北方水稻生产技术.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10.
作者简介:李冬梅(1971年1月-),女,辽宁省大石桥市人,1994年毕业于辽宁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2004年获吉林农大农学学士学位,供职于辽宁省大石桥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高级农艺师,主要从事土肥方面的研究推广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