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施肥技术要点与时期
- 格式:docx
- 大小:18.78 KB
- 文档页数:4
水稻施肥时间与施肥技术一、前言水稻是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也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
水稻施肥时间与施肥技术对于水稻的生长发育和产量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从水稻施肥时间、施肥技术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二、水稻施肥时间1. 基本原则在确定水稻施肥时间时,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1)根据不同生长阶段合理调整施肥量和种类;(2)根据土壤类型、气候条件和品种特性等因素进行合理调整;(3)避免在雨季或低温季节进行大量施肥,以免造成养分流失或积累。
2. 不同生长阶段的施肥时间(1)基础施肥:在播种前或移栽前进行,以提供作物所需的养分。
一般情况下,基础施肥占总量的30%左右。
(2)追肥:在拔节期、抽穗期和灌浆期进行。
追肥可以增加产量和提高品质。
(3)叶面喷施:在生长期间,通过叶面喷施肥料来补充作物的养分需求。
三、水稻施肥技术1. 基本原则在进行水稻施肥时,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1)根据土壤类型和作物需求选择适当的肥料;(2)合理控制施肥量和频率,避免过量或不足;(3)结合灌溉和管理等措施,提高养分利用率。
2. 施肥技术(1)有机肥料:有机肥料是提高土壤质量和改善土壤结构的重要手段。
适当加入有机肥料可以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
(2)化学肥料:化学肥料是增加土壤营养、促进植物生长的主要手段。
选择适当的化学肥料可以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
(3)微生物菌剂:微生物菌剂可以促进土壤中有益微生物的繁殖和活动,增加土壤养分供应能力。
四、总结水稻施肥时间与施肥技术对于水稻的生长发育和产量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在进行水稻施肥时,应遵循基本原则,根据不同生长阶段和土壤类型选择适当的施肥时间和技术。
同时,结合灌溉和管理等措施,提高养分利用率,以达到增产增收的目的。
水稻施肥技术要点与时期水稻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为了提高水稻的产量和质量,合理施肥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本文将介绍水稻施肥的技术要点和适宜的施肥时期。
一、基本施肥原则1.全面营养:水稻需要的营养元素包括氮、磷、钾等主要元素,以及微量元素如锌、铜、铁等。
合理施肥应注重各种元素的平衡供给,避免单一养分的过量或不足。
2.适量施肥:施肥量应根据土壤肥沃度、水稻品种和生长期等因素确定。
过量施肥会造成养分流失和环境污染,过少施肥则会限制水稻的生长和产量。
3.分期施肥:根据水稻不同生长阶段的需求,采取适宜的施肥时期,使水稻能够在关键时刻得到及时供应。
二、施肥技术要点1.基础施肥:在田间进行整地和耕作后,应根据土壤肥力情况,合理施用基础肥料。
基础肥料可以选择有机肥料和无机肥料的混合施用,以满足水稻的营养需求。
2.追肥技术:水稻的生长期较长,需要在不同生长阶段进行追肥。
一般分为底肥、分蘖期追肥、孕穗期追肥和灌浆期追肥。
每个阶段的追肥应根据水稻的生长状况和土壤条件来确定施肥量和施肥方式。
3.叶面喷施:水稻的叶片具有较强的养分吸收能力,叶面喷施可以提供水稻生长所需的养分,补充因土壤肥力不足或生长条件不理想而导致的养分缺乏。
叶面喷肥应选择适宜的养分溶液,避免对植株造成伤害。
4.循环利用:水稻产生的秸秆和稻壳等农作物废弃物,经过合理处理后可以用于田间还田或制作有机肥料。
循环利用废弃物不仅能减少环境污染,还可以提供水稻所需的养分。
三、施肥时期1.基础施肥:水稻生长初期,即在栽插、分蘖期结束后进行基础施肥。
将基础肥料均匀撒在田间,然后耕翻土壤,使肥料充分与土壤混合,为水稻生长提供养分。
2.分蘖期追肥:水稻进入分蘖期后,可进行第一次追肥。
这时水稻开始分蘖,需补充氮、磷、钾等养分,促进分蘖发育,提高穗粒数和产量。
3.孕穗期追肥:水稻孕穗期是水稻形成穗粒的关键时期。
在此期间进行第二次追肥,增加氮肥和磷肥的施用量,有助于提高穗粒的饱满度和产量。
水稻什么时间施肥水稻施肥时间及施肥技术水稻是我国主要粮食作物之一,水稻在我国种植面积非常广泛,水稻在种植过程中,掌握科学的施肥方法和施肥技巧可有效提高质量和产量,增加农户收入,那么,水稻什么时间施肥最好?水稻施肥时间及施肥技术有哪些呢?一起来看看吧!水稻施肥时间水稻施肥可分为基肥、分蘖肥、穗肥、粒肥(视水稻生长势而取舍)4个时期。
各个时期的施肥时间和分配比例如下。
(1)基肥。
水稻移栽前施入土壤,基肥占化肥总量的40%,结合最后一次耙田施用。
在施入农家肥的基础上,一般每亩冲施冲之道配土比加一套。
(2)分蘖肥。
分蘖期是增加株数的重要时期,在移栽或插秧后半个月时施用。
每亩随水冲施就果一桶,叶面喷施花果医生果能多元素补充微量元素,促进分蘖。
(3)穗肥。
分为促花肥和保花肥。
促花肥是在穗轴分化期至颖花分化期施用,此期施氮可增加每穗颖花数。
保花肥是在花粉细胞减数分裂期稍前施用,具有防止颖花退化和增加茎鞘贮藏物积累的作用。
每亩冲施冲之道配土比加一套。
(4)粒肥。
粒肥具有延长叶片功能、提高光合强度、增加粒重、减少空秕粒的作用。
尤其群体偏小的稻田及穗型大、灌浆期长的品种,建议施用少量的尿素,但切不可偏氮,以免贪青晚熟。
每亩冲施德孚尔滴灌肥10-15千克。
水稻施肥技术施肥方法:在施肥的时候要注意方法,首先在施肥的时候要关注水稻的生长情况,根据不同的生长情况来进行判断是否需要施肥。
如果施肥太早就会造成生长过快,没用的稻苗增多,但是施肥太晚就容易造成营养不良等诸多疾病,同时有可能因为一时间水稻无法适应这个肥沃程度而倒苗。
其次施肥要注意用量,这就需要我,们自己去根据稻田的肥沃程度和水稻的长势来进行施肥,通常一亩要用八千克复合肥或者六千克尿素。
最后施肥的时候尽量以喷施法,同时在肥料溶液中加一点洗衣粉,这样可以避免肥力被蒸发。
水稻施肥种类和要点施肥种类:水稻使用的肥料种类其实并不多,都是按照生长发育的不同时期进行的针对性的肥料。
水稻施肥技术要点本文将介绍水稻施肥技术的要点,包括基本原理、肥料选择和施肥方法等内容。
通过正确的施肥技术,可以提高水稻产量和品质,为农民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
1. 水稻施肥的基本原理水稻是一种养分需求量较大的作物,在生长发育的不同阶段会对不同的营养元素有着不同的需求。
因此,合理的施肥是水稻生产的关键。
基本原理如下:•养分需求量:水稻在不同生长阶段对营养元素的需求量有所不同。
在生长初期,水稻对氮、磷、钾的需求较大;在追肥期和灌浆期,对钾的需求增加。
同时,水稻还需要微量元素如铁、锰、锌等。
•生态环境适应性:水稻施肥要结合当地的土壤、气候和地方性特点进行调整,适应水稻的生长环境。
•施肥原则:合理施肥的原则是均衡施肥、适时施肥、科学施肥和精确施肥。
这些原则可以帮助农民在提高产量的同时,保持土壤肥力平衡,减少肥料的浪费和对环境的影响。
2. 肥料选择正确选择适合水稻的肥料是保证施肥效果的重要环节。
以下是常见的水稻肥料选择要点:•氮肥:氮肥是水稻生长过程中最为关键的营养元素之一。
一般可选择尿素、铵态氮肥和硝态氮肥。
在生长初期,可以使用缓释氮肥,持续供应氮元素,减少浪费和损失。
•磷肥:磷肥对水稻的生长和发育具有重要影响。
可以选择磷酸二铵、磷矿粉等肥料。
•钾肥:钾肥对提高水稻的产量和品质具有重要作用。
可以选择氯化钾、硫酸钾等肥料。
•微量元素肥料:水稻对微量元素如铁、锰、锌等的需求量较小,但缺乏会影响水稻的生长和发育。
可以通过叶面喷施等方式补充微量元素。
3. 施肥方法合理的施肥方法可以提高肥料利用率,为水稻生长提供充足的营养。
以下是施肥方法的要点:•基础肥料施用:在水稻苗床制备或深耕前,将基础肥料均匀施入,包括氮、磷、钾等主要营养元素。
施肥量要根据土壤养分含量和水稻生长需要进行合理确定。
•追肥施用:根据水稻生长发育的需要,在水稻生长过程中适时进行追肥。
追肥时间及施肥量应根据气候、土壤条件和水稻品种来确定。
•用肥与施肥技术结合:根据所用肥料的性质和施肥技术要求,结合灌溉和田间管理等措施,提高肥料利用效率,减少损失。
直播水稻施肥时间与施肥技术,附施肥量1、施肥时间:通常将施肥时间分为前中后期,即在移栽至分蘖终止时期,花粉形成期以及抽穗至成熟期合理施肥,前期多施肥,中期少施肥,后期根据水稻的生长情况合理追肥。
2、施肥技术:通常可以采用氮磷钾配方施肥的方法,氮磷钾的比例一般为1:0.5:1,并根据水稻不同的生长情况来决定是否需要施肥。
一、直播水稻施肥时间与施肥技术1、施肥时间(1)移栽至分蘖终止时期(前期):该阶段需要多施肥,促使稻苗早发,多分蘖,长大穗。
(2)花粉形成期(中期):该阶段需要少施肥,降低产生无效分蘖的几率,提高有效分蘖数以及有效穗数。
(3)抽穗至成熟时期(后期):需要根据水稻具体的生长情况、大田肥力情况以及天气等因素合理追肥。
2、施肥技术(1)需要根据水稻不同的生长情况,来决定是否需要施肥,施肥过早会使水稻生长过快,无用的稻苗增多,但施肥太晚也会造成营养不良或者出现倒苗的情况。
(2)水稻肥料的种类比较少,一般主要有复合肥、尿素、硅肥、生物菌肥、钾肥、有机肥、磷肥以及氮肥,需注意,氮肥的施用量不宜过多,容易造成死苗。
(3)一般要求采用氮磷钾配方施肥的方法,针对中等肥力田,一般每亩早稻需要纯氮10-11kg,中稻则需要12-13kg,而一季晚粳则需要13-14kg,氮、磷、钾的比例一般为1:0.5:1。
二、直播水稻的施肥量1、基肥以给一季晚粳稻施肥为例,可以结合整田,亩施碳铵30kg、过磷酸钙25kg以及氯化钾10kg作为基肥。
2、追肥(1)断奶肥:在2叶1心时,亩施尿素3-4kg。
(2)促蘖肥:4叶期时,亩施尿素7-8kg。
(3)平衡肥:晒田复水后,一般可根据秧苗的长势施平衡肥1次,通常每亩可酌情施尿素3-4kg。
(4)穗肥:根据禾苗的叶色以及长势施穗肥,瘦苗可以多施,壮苗适量施,旺苗少施或者不施,通常可在抽穗前15-20天,亩施尿素以及氯化钾各5kg。
水稻施肥技术要点水稻作为世界上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在许多国家都被广泛种植。
正确的施肥技术对于水稻的生长和产量至关重要。
本文将深入探讨水稻施肥的要点,包括肥料选择、施肥时间、施肥方法以及施肥量的控制。
1.肥料选择水稻的施肥需要考虑到植物所需的主要营养元素,包括氮、磷、钾等。
氮是水稻生长过程中最重要的营养元素,对增加产量和提高品质起着关键作用。
磷对于水稻根系生长和形成花、实有着重要作用。
钾对于水稻的营养平衡和抗病能力具有重要影响。
因此,合理选择含有这些主要营养元素的肥料是水稻施肥的关键。
2.施肥时间水稻施肥的时间也是十分重要的。
通常来说,水稻在活动生长期需要加强施肥。
一般而言,在水稻移栽后的30天内,对氮肥进行第一次追肥;在拔节期和抽穗期之间进行第二次追肥,主要补充磷和钾肥;在抽穗后期进行第三次追肥,这个阶段是水稻生长的关键时期,需要提供丰富的氮肥和磷钾肥。
3.施肥方法水稻施肥有不同的方法,包括底肥和追肥。
底肥是在水稻移栽前施入土壤的肥料,目的是为了提供给水稻种植初期所需的养分,可以选择有机肥或化学肥作为底肥。
追肥则是在水稻生长过程中根据需要进行的补充肥料施用。
追肥可以通过灌溉施肥、叶面喷肥等方式进行。
根据水稻的生长状态和土壤的情况,选择合适的追肥方法是十分重要的。
4.施肥量控制水稻施肥的关键是控制施肥量,以避免营养过剩或不足的情况。
一般来说,根据土壤的养分含量和水稻的生长需求,合理控制氮、磷、钾的施肥量。
根据水稻的生长阶段和品种特性,逐渐增加施肥量可以更好地满足水稻的生长需求。
同时,注意施肥的均匀性和深度,保证肥料的充分利用。
总结回顾:水稻施肥技术是影响水稻产量和品质的重要因素。
正确选择肥料、合理施肥时间、掌握施肥方法以及控制施肥量是关键要点。
合理的施肥可以为水稻提供所需的养分,促进植物生长,提高产量和质量。
而过量施肥或者不足施肥则会导致养分浪费或影响水稻的生长发育。
因此,在实际种植中,农民应根据水稻的生长需求和土壤条件,科学合理地施肥,以提高水稻的产量和品质。
水稻追肥时间是什么时候?水稻追肥技术要点水稻追肥要按水稻生长发育规律,掌握前促、中健、后保的原则。
下面我们介绍水稻追肥时间是什么时候,以及水稻追肥技术要点,供参考。
一、水稻追肥时间水稻第一次追肥时间在插秧后10天左右,结合化学除草每亩施尿素25-30千克,水稻复合肥10-15千克,或在插秧后 7-10天,施碳铵40-50千克左右,促进早分蘖、多分蘖。
水稻第二次追肥时间是水稻幼穗发育期,是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最快的时期,需要大量的养分供应,幼穗发育期内,氮碳代谢十分旺盛,需要吸收稻株-生中50%的养分。
根据调查分析,亩产 700千克稻谷,需要从土壤中吸收氮素12.4千克,磷酸6.3千克,氧化钾22.5千克。
水稻施肥合理与否,直接关系到产量的高低。
二、水稻追肥技术及操作要点1、追肥要适时穗肥追施过早,会造成营养生长过快,无效分蘖增多。
若追施过迟,又会造成贪青晚熟,嫩叶徒长,诱发病虫、倒伏而减产。
一般水稻节间开始伸长,幼穗开始分化时是施肥的最佳时期,约在抽穗前15天左右,此时花粉母细胞开始减数分裂,是幼穗生长最快和生理机能最活跃的时期。
这时施肥肥不仅对穗枝梗和颖花有促进作用,而且对增加颖花数,增加粒数和粒重都有良好效果。
2、追肥要适量水稻孕穗期追肥,一定要看田看苗。
地力肥、基肥足、稻苗长势旺、叶色墨绿的,宜适当少施。
反之,则适当多施。
通常每亩追施优质复合肥8-10千克。
若叶色黄绿,则每亩加施尿素5-7千克,既可促苗转壮,又可作为壮粒肥。
3、追肥要适法水稻孕穗期一般气温较高,叶面蒸腾量大,植株生长旺盛,是其-生中需水量最多的时期,农谚说‘谷打包,水齐腰’。
追肥时,必须与深灌水相结合,而且追肥以喷施为宜,避免高温蒸发,并在肥液中加口少量洗衣粉或豆浆,以增加粘附力,提高效果。
同时,要做好病、虫、草害防治,确保水稻安全孕穗、抽穗、开花、结实,力争优质高产。
北方水稻施肥时间与施肥技术1.引言1.1 概述北方水稻是我国主要的稻作品种之一,在水稻生产中,施肥是保障高产稳产的重要环节。
正确的施肥时间和施肥技术对于水稻的生长发育和产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北方地区由于气候和土壤条件的差异,水稻的施肥时间和施肥技术也有一定的差异性。
本文将对北方水稻的施肥时间和施肥技术进行详细的探讨和总结。
在北方地区的水稻生产中,施肥时间的选择是十分关键的。
北方水稻生育期相对较短,所以施肥时间要合理安排,以满足水稻在不同生育阶段的养分需求。
同时,北方地区的水稻生长季节主要集中在夏季,气温高湿度大,这给水稻的施肥时间带来了一定的挑战。
因此,我们需要深入研究和分析北方水稻的生长规律,结合当地的气候条件和土壤状况,科学确定最佳的施肥时间。
在施肥技术方面,北方水稻也需要根据不同的土壤类型和产量目标来选择适合的施肥技术。
常规的施肥方法包括底肥、追肥和叶面喷施等。
而针对北方地区的特点,也有一些特殊的施肥技术可供选择,如雾化施肥、滴灌施肥等。
这些施肥技术的选择和运用,既要考虑到养分供应的均衡性,也要注意避免肥料的浪费和排放的污染问题。
通过本文的研究和总结,我们旨在为北方地区的水稻生产提供科学的施肥时间和施肥技术的指导,以实现水稻产量的提高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同时,我们也希望能够引起对北方水稻施肥问题的更多关注和研究,并为相关农业部门和农户提供决策参考和技术支持。
1.2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应该包含以下内容:本文主要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
引言部分主要包括概述、文章结构和目的三个要点。
在概述中,可以简要介绍北方水稻的重要性和水稻施肥的必要性。
在文章结构中,说明了本文的主要结构和内容安排,以提供读者对全文的整体框架了解。
在目的部分,指明了本文撰写的目的和意义,例如研究北方水稻施肥时间和技术的最佳实践,以提高水稻产量和质量。
正文部分主要包括施肥时间和施肥技术两个方面。
施肥时间要点1、2、3可以分别讲述在不同生育阶段应该进行的施肥时间点,例如幼苗期、分蘖期和抽穗期等。
水稻施肥技术要点引言水稻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对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而水稻施肥是保证水稻高产稳产的关键因素之一。
本文将详细介绍水稻施肥的技术要点,包括施肥原则、施肥时机、施肥方法以及不同生长阶段的养分需求等。
施肥原则1.适宜性原则:根据土壤养分状况和水稻生长需求,合理调整施肥量和比例,以满足水稻各个生长阶段对养分的需求。
2.均衡性原则:合理配置氮、磷、钾等主要营养元素,并注意微量元素的供应,以保证水稻各项生理代谢正常进行。
3.科学性原则:根据土壤类型、水质情况和品种特性等因素,科学选择施肥方案,并结合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4.环保性原则:避免过量施肥导致土壤和水体污染,采用精准施肥技术,提高肥料利用率和农田环境质量。
施肥时机1.基肥施用:在播种前或移栽前适时施用基肥,为水稻的生长提供必要的养分。
一般在深翻整地后,施入有机肥和磷、钾肥。
2.追肥施用:根据水稻生长需求,在生长期适时追施氮、磷、钾等营养元素。
主要追施氮肥,分为苗期追氮、分蘖期追氮和灌浆期追氮三个阶段。
3.叶面喷施:在水稻生长期间,适时进行叶面喷施,补充植物所需的微量元素,并促进植物光合作用和养分吸收利用。
施肥方法1.底膜施肥:将化学肥料置于水稻根系附近,与土壤接触更紧密,提高养分利用率。
常见的底膜施肥有嵌入式、沟埋式和穴盖式等。
2.穴施法:将化学肥料直接放入水稻栽植孔中,然后埋土覆盖,使肥料与根系接触更密切,提高施肥效果。
3.灌溉施肥:通过灌溉水中添加化学肥料,使养分随水流进入土壤,并通过根系吸收利用。
这种方法适用于有灌溉条件的水稻田。
不同生长阶段的养分需求1.幼苗期(播种至分蘖期):在幼苗期,水稻对氮、磷、钾等营养元素需求较低。
适量施用基肥即可满足需求。
2.分蘖期(分蘖至抽穗期):分蘖期是水稻生长发育的重要阶段,对氮的需求较大。
适时追施氮肥,以促进分蘖和增加产量。
3.抽穗期(抽穗至灌浆期):抽穗期是水稻形成籽粒的关键时期,需要大量的氮、磷和钾等营养元素。
水稻种植与施肥技术要点摘要:我国是农业生产大国,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和农业种植技术的进步,水稻种植和施肥技术得到了关键性的进展。
在人们对农作物要求日渐提高的背景下,新技术和新方案的应用推动水稻种植走向了新的阶段。
水稻作为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因此要优化水稻种植技术,实现水稻高产高质。
文章分析了水稻种植的技术要点,阐释了水稻种植和施肥技术的突出优势和优化方案,以供参考。
关键词:水稻种植;施肥技术;种子处理引言水稻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其种植范围广泛,种植面积相对较大。
水稻产量占我国粮食产量的1/2。
现阶段,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国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对大米的需求也在不断提升,所以应加强水稻种植管理技术,不断提高水稻的品质以及水稻的总体产量,对水稻产业的发展具有促进作用,推广水稻高产栽培技术迫在眉睫。
1水稻种植的现状水稻作为我国的重要粮食作物,在东北、华北、华南、华中地区都有着广泛的种植。
截至2021年,我国水稻种植面积已经达到了2992万hm2,稻米年产量达到了21284万t。
如陕西省水稻种植面积为10万hm2,年产优质稻谷75万吨,其中陕南汉中、安康市由于其独特优异的水、光、温等自然条件,成为优质稻谷适宜种植区域。
借助优良的水稻种植条件和广阔的水稻种植面积,科学化、机械化发展水稻种植技术,最终形成了水稻种植产能优势,充分提高水稻产量和种植效率。
在科学规划引领下,我国水稻种植技术愈发成熟。
首先,据相关数据显示,在我国水稻种植总面积有所减小的情况下,我国水稻产量仍然保持着可持续稳定增长态势。
我国水稻种植工作不断朝着高机械化、高智能化、高技术化转型,逐渐达成更高的水稻种植质量和产量,使水稻种植工作得到全面发展。
其次,随着农业科学技术发展,水稻品种不断优化,选择适合的地区环境、优秀的水稻品种可以使水稻种植技术拥有更大的发展空间,使水稻产量得到有效增长。
通过选育优良品种,水稻种植的良种覆盖率逐渐提高,水稻种植稳中向好,不断吸引新的农业从业者参与水稻种植工作。
水稻施肥时间与施肥技术水稻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
为了提高水稻产量和品质,施肥是必不可少的一环。
然而,正确的施肥时间和施肥技术对水稻的生长发育和产量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深入探讨水稻施肥时间和施肥技术的相关问题,帮助农民科学地进行施肥,提高水稻产量和质量。
水稻施肥时间的选择选择合适的施肥时间对于水稻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非常大。
下面我们将从不同生长阶段具体分析水稻施肥的最佳时间。
播种期水稻的播种期一般在春季或秋季。
春季播种通常在3月份进行,而秋季播种则在9月份左右。
在播种前,土壤的养分含量一般比较低,因此需要在播种前适量施肥,以保证种子在生长初期能够获得充分的养分。
此外,为了保证水稻在生长初期不受到害虫侵袭,可以在播种前的2-3天进行药物喷洒,同时也要适当加强光照和通风。
生长期水稻的生长期包括拔节期、抽穗期和灌浆期。
在这个阶段,水稻需要充分的营养物质来维持其正常的生长发育。
因此,在这个阶段适当增加肥料的用量是非常必要的。
一般建议在拔节期和抽穗期适量施肥,以增加水稻的根系和叶面的营养摄取能力。
在灌浆期,应该适量控制肥料的使用量,以防止水稻的生长速度过快,导致果实发育不良或者脱粒。
收获期水稻的收获期一般是在秋季进行。
在这个阶段,水稻的养分摄取已经趋于平稳,因此在此时再进行施肥并不会对水稻的生长产生过多的影响。
同时,也要注意控制施肥的量,以避免水稻受到肥料残留的影响,影响其品质。
水稻施肥技术的要点除了选择合适的施肥时间,正确的施肥技术同样决定着水稻产量和品质的高低。
下面我们将从施肥量、施肥方式和肥料选择等方面具体阐述水稻施肥技术的要点。
施肥量肥料的施用量是影响水稻产量和品质的重要因素之一。
一般来说,施肥量应该根据具体土壤情况、天气条件以及作物的生长状态来进行调整。
在施肥量的选择上,一般应该以适量为原则,避免过量施肥导致土壤污染和环境的破坏。
在不同生长阶段,合理的肥料施用量也会有所不同。
比如,生长初期应该适量施肥,但是不要过量施肥,否则会导致农作物的病虫害增加;在生长后期,则需要进一步加大施肥量,以促进农作物的生长、发育和成熟。
水稻各个时期的施肥量,附施肥方法1、基肥:每亩通常需要约2000kg的基肥,可混入适量的硫酸铵以及过磷酸钙。
2、分蘖肥:每亩一般需要分蘖肥1桶左右,桶的直径通常为20cm,而且还需要叶面喷施微量元素肥料。
3、穗肥:通常可以施入硫酸铵约8kg/平方米。
4、粒肥:通常可在抽穗前1周亩施硫酸铵3kg左右,以加入少量的尿素为佳。
一、水稻各个时期的施肥量1、基肥一般每亩需要基肥2000kg左右,可以混合施加适量的硫酸铵和过磷酸钙,施肥后需要进行耕田,使养分均匀分布。
2、分蘖肥在栽种秧苗后的半个月可以施分蘖肥,每亩的需要量一般约为1桶,桶的直径一般为20cm,同时还需要叶面喷施微量元素肥料。
3、穗肥穗肥主要以氮素化肥为主,一般每平方米可以施加硫酸铵8kg左右,适量的穗肥能促使茎叶更好的生长,防止植株老化。
4、粒肥(1)粒肥通常以尿素为主,在抽穗前1周施用,一般以每亩施入硫酸铵3kg左右,并加入少量的尿素为宜。
(2)适量的粒肥能延长水稻叶片进行光合作用的时间,促使植株长得更繁茂,降低空瘪果实发生的几率。
二、水稻的施肥方法1、前促中控后补(1)前促:基肥中速效性氮肥的施用量占施肥总量的40-50%,钾的施用量占总量的59%,全部的磷肥,而分蘖肥中的氮肥则占总量的30%。
(2)中控:穗肥中的氮肥施用量占总量的20%,钾肥则占总量的50%。
(3)后补:根据植株的长势合理的追施粒肥,不过氮肥的施用量一般不宜超过10%。
2、前后分期施肥(1)前期①将有机肥全部作为基肥施用,磷肥一般全部作基肥,同时还有50%的钾肥以及30-40%的氮肥,一般可以采用表层施肥、全层施肥或者深层施肥的方法。
②分蘖肥一般以氮肥为主,通常占总氮量的20-30%,调整肥约为5%。
③通常可在移栽后的10天内施分蘖肥,如果分蘖肥施用不均或者需要补救部分生长比较差的地块,便可以施入调整肥。
(2)后期①一般可在倒2叶完全展开至剑叶伸出1半时施保花肥,其用量一般约为化学氮总量的20%。
水稻的施肥技术引言水稻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对于确保粮食安全至关重要。
水稻的施肥技术是提高产量和质量的关键要素之一。
本文将详细介绍水稻的施肥技术,包括施肥时间、施肥方法、肥料种类和施肥量的确定等方面内容。
施肥时间水稻的施肥时间是至关重要的,合理的施肥时间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施肥效果。
一般而言,水稻的施肥时间包括基肥和追肥两个阶段。
基肥施肥时间基肥施肥时间一般在水稻种植前进行,以满足幼苗期的养分需求。
具体时间视当地气候和土壤状况而定,一般在水稻移栽前15-20天左右进行基肥施肥。
追肥施肥时间追肥施肥时间是在水稻生长期间进行,以满足其不同生育阶段的养分需求。
一般而言,水稻的追肥施肥时间包括拔节期、孕穗期和灌浆期。
•拔节期:在水稻拔节期进行追肥,以满足茎、叶的生长需求。
•孕穗期:在水稻孕穗期进行追肥,以促进花穗的形成和发育。
•灌浆期:在水稻灌浆期进行追肥,以增加米粒产量和改善米质。
水稻的施肥方法主要包括分蘖培肥、水肥一体化和叶面施肥等几种常用方法。
分蘖培肥分蘖培肥是在水稻生育过程中,根据水稻不同生育时期的养分需求,控制不同株高和叶片数的养分供应。
这种方法可根据对水稻的实时观察,合理调整施肥量和施肥次数,以提高产量和质量。
水肥一体化水肥一体化是将肥料与灌溉水混合使用,通过灌溉水的滴灌、喷灌或淋洗等方式,将养分直接送到水稻根部。
这种方法可以提高养分利用效率,减少养分的损失。
叶面施肥叶面施肥是将肥料喷施到水稻叶面上,通过叶片的吸收,提供养分。
这种方法适用于补充水稻生长期间需要的微量元素或快速纠正缺素状况。
肥料种类水稻的施肥需要选择合适的肥料种类,不同种类的肥料有不同的养分含量和释放速度。
有机肥有机肥是以动植物废弃物为原料制成的肥料,含有丰富的有机质和微量元素,对土壤有机质的改良和提高土壤保水能力有积极作用。
化学肥料是以合成氮、磷、钾化合物为主要成分的肥料,提供丰富的养分,适用于迅速满足水稻的养分需求。
水稻的需肥规律与施肥技术介绍水稻的生育期大致可分为:出苗期、分蘖期、拔节期、孕穗期、抽穗期、开花期和灌浆成熟期,而各个生育期对肥料的需求是不同的。
下面小编就来谈谈水稻需肥规律与施肥技术。
希望大家喜欢!水稻需肥规律水稻是需肥较多的作物之一,一般每生产稻谷100公斤需氮(N)1.6~2.5公斤、磷(P2O5)0.8~1.2公斤、钾(K2O)2.1~3.0公斤,氮、磷、钾的需肥比例大约为2∶1∶3。
水稻对氮素的吸收量在分蘖旺期和抽穗开花期达到高峰。
施用氮肥能提高淀粉的产量,而淀粉的产量与水稻籽粒的大小、产量的高低、米质的优劣成正相关。
如果抽穗前供氮不足,就会造成籽粒营养减少,灌浆不足,降低稻米品质。
水稻对磷的吸收各生育期差异不大,吸收量最大的时期是分蘖至幼穗分化期。
磷肥能促进根系发育和养分吸收,增强分蘖,增加淀粉合成,促进籽粒充实。
水稻对钾的吸收,主要是穗分化至抽穗开花期,其次是分蘖至穗分化期。
钾是淀粉、纤维素的合成和体内运输时必需的营养,能提高根的活力、延缓叶片衰老、增强抗御病虫害的能力。
另外,硅和锌两种微肥对水稻的产量和品质影响较大。
水稻茎叶中含有10%~20%的二氧化硅,施用硅肥能增强水稻对病虫害的抵抗能力和抗倒伏能力,起到增产的作用,并能提高稻米品质;锌肥能增加水稻有效穗数、穗粒数、千粒重等,降低空秕率,起到增产作用,在石灰性土壤上作用较明显。
硅、锌肥施用在新改水田、酸性土壤、以及冷浸田中作用更为明显。
水稻施肥技术1、秧田施肥秧田基肥应重施优质有机肥,有机肥料肥效长,养分全,含有大量水稻生长所必需的营养元素。
一般每亩施用500~1000公斤,同时每亩施用尿素3~5公斤、磷酸二铵8~15公斤、氯化钾7~8公斤或亩施复合肥20~30公斤,以达到供肥均匀的目的,促使苗壮苗齐。
移栽前4~5天,每亩施用尿素6~7公斤或高氮复合肥8~10公斤作为送嫁肥,以利秧苗移栽后尽快返青,恢复生长。
2、施足大田基肥:大田基肥也应重视有机肥的施用,一般亩施德孚尔滴灌冲施肥10-15公斤。
水稻施肥技术要点与时期
水田施肥以尿素、磷酸二铵、硫酸钾、硅肥为主,严禁使用复合肥、复混肥等,微肥、生物肥和调节剂按照农业技术部门的指导意见使用。
施肥量依据国家作物施肥指导意见依据据长江中下游地区一季中稻
1.存在问题
长江中下游一季地区中稻施肥存在的主要问题:有机肥用量少;氮肥普遍过量,前期施用过多;基肥在整地上水后施用。
2.施肥原则
(1)增施有机肥,有机无机相结合。
(2)控制氮肥总量,调整基肥及追肥比例,减少前期氮肥用量。
(3)基肥深施,追肥“以水带氮”。
(4)在油稻轮作田,适当减少水稻磷肥用量。
3.施肥量及比例
(1)在亩产550~600公斤的情况下,粳稻氮肥(N)用量14~16公斤/亩,籼稻氮肥(N)用量10~14公斤/亩;磷肥
(P2O5)3.5~5公斤/亩;钾肥(K2O)4.5~6公斤/亩。
缺锌土壤施用硫酸锌1公斤/亩;适当基施含硅肥料。
(2)氮肥基肥占40%~50%,蘖肥占20%~30%,穗肥占20%~30%;有机肥与磷肥全部基施;钾肥分基肥(占60%~70%)和穗肥(占30%~40%)两次施用。
(3)施用有机肥或种植绿肥翻压的田块,基肥用量可适
当减少。
一.技术要点
1、秧田施肥
无论在水育或旱育秧条件下,提倡氮肥作基肥一次施用。
水育秧时要求基肥于耕前或耕后上水耙地前施用,使肥料易被土壤吸收,减少损失。
在旱育秧时,提倡施用硫酸铵或氯化铵为氮源,如果用尿素为氮源,要于播种前3—4天施入土层。
秧田氮肥用量以7—10kg/667m2较为适宜。
2 、本田基肥
要求在灌水前一次深翻或旋耕入土,然后上水整平栽秧,这样使肥料易被土壤吸收,延长肥效期。
3 、本田追肥
要求在田面水自然落干或人为放干的条件下,先施肥,然后上水,使灌溉水在下渗过程中将氮素带入土层中(以
水带氮),便于土壤保存和水稻吸收。
追肥品种以尿素为好。
4、氮肥运筹
提倡“基—穗型”两次施肥,基、穗肥比以6∶4或5∶5较好。
在当前肥力和施肥条件下,一般不施分蘖肥。
或土壤肥力差的田块,可以施少量分蘖肥。
二、试验示范结果
1、秧田氮肥施用技术
一般水稻秧苗期吸收氮量为6kg/667 m2左右,仅占水稻大田期氮吸收量的一半,因此秧田施氮量应比本田期少。
据在中等肥力旱秧田试验,秧田施氮以7.5kg/667m2较为适宜。
在播种前1~2天施肥条件下,施氮肥品种以硫酸铵和氯化铵较好,尿素较差,如果将尿素于播种前3~4天施用,也可以取得较好肥效。
秧田氮肥一次基施于土层中的效果可以与多次追施的效果相当。
本项技术已结合旱育秧技术而得到推广。
2 、本田氮肥综合施用技术
将氮肥“基—穗型”运筹技术与氮肥无水层施用技术(基肥于灌水前施,追肥以水带氮施)相结合进行示范,结果表明,应用这项技术有使水稻生长健壮、抗倒伏、增产增收和提高氮肥生产效率的作用,其实施也简便易行:在等氮量条件下示范法比习惯法增产 7.2%~9.8%,平
均8.1%,增收561~800元/hm2,平均685元/hm2,每kg肥料氮生产稻谷由习惯法的32.8kg增加到35.5kg,增加了2.7kg,稻谷的品质也有所提高;在不施分蘖肥和长粗肥(施氮量平均减少26%)的条件下,本项技术与习惯方法比较,稻谷产量持平略增加,增收(含减少施氮肥支出部分)102~431元/hm2,平均309元/hm2,每kg肥料氮生产稻谷由习惯法的32.8kg增加到45.7kg,增加了12.9kg,稻谷的品质也有所提高。
3 、本田穗肥施用技术
穗肥施用示范表明,在无水层条件下追施氮素穗肥,然后灌水的施肥方法(以水带氮)与传统的有水层施肥法比较,平均提高稻谷产量5.8%;并使水稻氮吸收量增加,有利于提高氮肥效率;还可以降低田面水层中肥料氮的存留量,减轻环境污染,8个田块测定结果表明,水源水、习惯法的田面水和无水层施的田面水的铵态氮平均值分
别为3、24、4 mg/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