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宏观经济学流派

宏观经济学流派

宏观经济学流派
宏观经济学流派

宏观经济学流派

第十章宏观经济学流派:争论和共识

[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重点掌握

宏观经济学学派的演化,凯恩

斯主义的宏观经济理论;货币

主义的宏观经济理论;新古

典经济学的传统;供给学派与

理性预期学派的主要观点

[教学重点和难点]:各宏观经济学流派观点的异

[教学方法]:讲授、

[教学内容]:

第一节新古典综合派

一、代表人物:汉森、希克斯、萨缪尔森、托

宾、索洛等。

二、理论特征:

(1)继承发扬凯恩斯主义的宏观经济理论;(2)充分就业前提下,肯定马歇尔的新古典经济学(微观经济理论),把均衡方法引入凯恩斯宏观经济分析。

三、新古典综合派的基本理论

IS-LM模型与AD-AS模型

菲利普斯曲线与通货膨胀理论

哈罗德-多玛模型与新古典增长模型

乘数-加速数模型与经济周期理论

开放的宏观经济模型

四、新古典综合派的基本观点

基本观点

兼顾效率与平等

混合经济制度

新古典综合派的政策主张

(1)补偿性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2)多种政策的综合运用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松紧搭配。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微观化。

收入政策、就业政策、浮动汇率政策、外

汇管制政策、人口政策,等等。

第二节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的理论渊源:货币主义

一、货币主义代表人物:弗里德曼、安德森、罗宾斯和帕金等

二、货币主义理论特征:

(1)反对凯恩斯主义的宏观经济理论;(2)全面恢复新古典经济学的传统。

三、.货币主义的基本观点

(1)货币供给对名义收入变动起决定作用。(2)短期中,货币供给可以影响实际就业和国民收入。

长期中,货币数量不影响就业和实际国民

收入。

(3)私人经济具有内在稳定性,国家干预反而导致宏观经济的严重失衡。

四、货币主义的政策主张

主张经济自由,反对相机抉择的宏观经济政策。

提倡实行“单一规则”的货币政策。

提倡“收入指数化”。

实行负所得税制度。

提倡浮动汇率制。

第三节古典宏观经济学的基本假设:理性预期

一、理性预期学派代表人物:卢卡斯、萨金特、华莱士等。

二、理性预期学派理论特征:

(1)引入理性预期假说,全面恢复新古典经济学传统;

(2)反对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理论和政策主张。

三、理性预期学派的基本观点:

用附加预期变量补充传统总供给曲线。

用理性预期解释价格与产量水平的均衡。

政策主张

宏观经济政策无效论

政策目标单一论

信誉重于规则

四、理性预期学派主要理论

1)理性预期假说。

理性预期是长期中最准确的预期,可以有效利用一切信息进行预期。

理性预期是与预期者使用的经济理论和模型相一致的预期。

(2)自然率假说。原本是货币学派的理论基础之一,理性预期学派将其含义加以引申,并将它发展成为自己的理论基础。

(3)李嘉图等价定理。

李嘉图在《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中提出了政府债券与税收等价的命题,巴罗对这一思想重新作了阐述,使其成为理性预期学派的一个重要理论。

第四节、供给学派一、代表人物:拉弗、罗伯茨、芒代尔、伊文斯和吉尔德等。

二、理论特征:

(1)否定凯恩斯的有效需求理论;

(2)肯定萨伊“供给创造需求”的定律。

基本理论

(1)萨伊定律

(2)拉弗曲线

三、供给学派的基本观点

产量增长决定于要素的投入和生产率增长。生产要素变动取决于对各种要素的激励机制。降低税率能刺激供给。

四、供给学派的政策主张:

减税。

削减社会福利支出。

减少政府对经济的干

第五节新凯恩斯主义

一、.代表人物

斯蒂格利茨、曼昆、萨墨斯、布兰查德、罗泰姆伯格、费尔普斯、格特勒和伯南克等

人。

二、. 理论特征:

(1)反对恢复新古典经济学的传统;

(2)反对凯恩斯主义宏观理论与新古典微观理论的机械结合,试图给凯恩斯主义的宏观经济学建立一个不同于新古典传统的微观基础。

三、新凯恩斯主义的基本理论

(1)非市场出清假设

新古典经济学坚持市场出清假设,从而把供给与需求相等作为经济运行的常态。

老凯恩斯主义坚持非市场出清的假设,但认为其原因是名义工资刚性。

新凯恩斯主义非市场出清模型则假定工资和价格粘性,即工资和价格的调整十分缓慢。

(2)粘性假设

西方经济学流派

各经济学思想流派观点及评价 (1)货币主义学派(Monetarism)又称“芝加哥学派”(Chicago school),反对凯恩斯主义的急先锋,其创始人及主要代表美国经济学家弗里德曼(Milton Friedman,1912-2006)1950年代就开始反对凯恩斯主义。认为长期内存在“自然失业率”(Natural rate of unemployment),即在没有货币因素干扰的情况下,当劳动市场在竞争中达到均衡时,由技术水平、风俗习惯、资源数量等实际因素决定的固有的失业率,包括自愿失业(Voluntary unemployment)、摩擦性失业(frictional unemployment)和结构性失业(Structural unemployment)等。自然失业率是保持零通货膨胀率的最低失业率,当政府采取扩张性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时,短期内由于货币幻觉,实际工资(Real wages)暂时下降,厂商扩大生产,增加就业,但长期内,由于“适应性预期”(Adaptive expectation),工人会要求提高名义工资(Nominal wage),引起实际工资和失业率回升,结果仅仅是通货膨胀(Inflation)。 弗里德曼还提出“恒常收入假说”(Permanent income hypothesis of consumption),认为消费者不是根据现期收入而是根据“恒常收入”来安排消费,因此短期内扩张性政策不可能刺激消费,再次否定了干预政策的有效性。 弗里德曼认为“唯有货币最要紧”,主张“单一规则的货币政策”(Single-rule policy of money),即每年根据实际国民收入的增长按某一固定比例增加货币供给,以稳定货币,稳定经济,根除滞胀。而要稳定货币,就必须放弃政府对经济的干预,实行经济自由主义。1968年美国经济学家布朗纳(K. Brunner)在《货币和货币政策的作用》一文中首次袋子使用“货币主义”一词。 (2)理性预期学派(Rational-expectations school)又称新古典宏观经济学派。最早由美国经济学家穆思(John F. Muth)1961年发表《理性预期与价格变动理论》(Rational Expectation and the Theory of Price Movements')一文提出“理性预期”概念,1970-1973年美国芝加哥大学卢卡斯(Robert Lucas,1937-2001)进一步阐述,受到萨金特(Thomas J. Sargent,1943-)、华莱士(Neil Wallace)、巴罗(Robert J. Barro,1944-)等人重视。认为:人是有理性的,能够根据相关信息对经济发展作出正确预测,即所谓“理性预期”。在存在理性预期并且工资与价格具有弹性的前提下,人们将会预料到政府的经济政策并采取相应对策,使之无法影响实际国民收入和失业,即所谓“政策无效性定理”(Policy ineffectiveness theorem)。主张政府放弃干预经济,或实行公开的永久不变的政策。 该学派还提出自然率假说和实际经济周期理论。自然率假说(Natural rate hypothesis)认为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存在一种内在的动态平衡,外力可以暂时打破这一平衡,但不能从根本上改变这一平衡。“实际经济周期理论”(Real business cycles theory)由普雷斯科特(Edward Prescott)、朗恩(John Long)、普洛塞尔(Charles Plosser)等人提出,认为经济周期是一种随机波动现象,由技术、战争、人口、自然等实际因素对供给发生冲击引发,市场能够自动调整适应,无需政府干预。 (3)供给学派(Supply-side school)又称“里根经济学”,认为:凯恩斯主义扩张性财政政策,一方面刺激总需求,使人们过度依赖政府,另一方面导致高税收,抑制企业家的积极性,影响供给,结果导致经济滞胀。该学派重新肯定萨伊定律(Say's law),主张减税节支,减少干预,实行自由放任政策,刺激企业家精神,促进供给。但实际执行时,“减税容易节支难”,造成高赤字、高利率、高汇率、高外债等一系列恶果。 供给学派又分“极端供给学派”和“温和供给学派”,前者以美国南加利福尼亚大学商学院

2020年整理宏观经济作图题.doc

作图题复习(所有图形请注意坐标字母) 1.作图表示凯恩斯的消费曲线和储蓄曲线。 2.作图:用投资--储蓄法表示二部门经济均衡收入决定,并指出非均衡状态的调整。 投资曲线与储蓄曲线相交于E点,与E点对应的收入为均衡收入。 若实际产量小于均衡收入水平,表明投资大于储蓄,社会生产供不应求,企业存货意外减少,企业会扩大生产,使收入水平向右移动,直到均衡收入为止。 若实际生产大于均衡收入,表明投资小于储蓄,社会生产供过于求,企业存货意外增加,企业会减少生产,是收入水平向左移动,直到均衡收入为止。

3.作图推导IS曲线,并说明IS曲线右边和左边投资与储蓄的大小关系。 (可以把图中的数据去掉,直接以r1 r2 r3 及y1 y2 y3形式表示,注意四个象限的顺序,每个坐标的横轴纵轴标识,象限二中的45°线)IS曲线左边:I>S IS曲线右边:IM

5.作图:货币供给和需求决定均衡利率。 均衡利率r0是指货币供给等于货币需求时的利率水平。 6.作图:利用IS-LM曲线说明扩张财政政策和扩张货币政策对收入及利率的影响。 IS曲线和LM曲线相交于E点,决定了均衡收入y0和利率r0 扩张性的货币政策使LM曲线向右移,均衡收入增加,利率下降。

扩张性的财政政策使IS曲线向右移,均衡收入增加,利率上升。7.作图推导AD曲线,并说明扩张财政政策对AD线的影响。 左图是AD曲线的推导图。 右图:扩张性财政政策使IS线向右移,相应的AD曲线也会向右移。

8.作图说明AS曲线的几种形式,并说明其政策含义。 古典总供给曲线 政策含义:增加需求不能增加产出,只能造成物价上涨。 红色平行于横轴的为凯恩斯总供给曲线 政策含义:只要国民收入或产量处在小于充分就业的水平,那么,国家就可以使用增加需求的政策来使经济达到充分就业状态,且扩张的财政政策不对价格产生影响。 CC线即为线性常规总供给曲线。表示:价格水平越高,经济中企业提供的总产出越多。

宏观经济学三大模型

宏观经济学三大模型 宏观经济学是一门十分复杂的学科,而且到今天为止宏观经济学也还在不停的发展,仍有许多问题存在争论。各个流派的经济学家对同一宏观现象的分析经常会有分歧,我们在学习解决一个宏观经济问题时会遇到各种各样的理论和模型,所以我们在学习宏观经济时就会十分 的纠结。 其实遇到复杂的问题时,我们需要做的就是把握住一条主脉络,掌握住主要的一条线索之后再去向里面填充各种分支的知识,就会避免混乱。 首先先来介绍一下宏观经济的常识。 必须要认识的人,凯恩斯。作为社会主义的接班人,最应该记住的就是凯恩斯,就是因为他 的理论,使得资本主义并没有像马克思说的那样“必将灭亡”,反而通过改进越来越好。 古典主义和凯恩斯主义的对立。亚当斯密认为,每个人在最求自己利益的时候,会促进社会福利的发展。所以古典主义认为政府对市场不应进行干预,通过大家逐利行为,社会的总供需自然而然会达到均衡。 其实无论是凯恩斯的政府调控还是古典主义的市场自动调节,都没有错。古典主义的理论从长期来看,市场的确会达到均衡产出和充分就业。但是凯恩斯的观点是“从长期看,我们都死了”。当经济出现波动时,市场机制是会自动调节,但是且不说过程十分漫长,在这个过 程中,大量的失业,会给人们带来极大的痛苦。可能真的等不到市场自动达到均衡的时候就 饿死了。我们通过资本主义社会十几年一次的经济危机就可以看出来,通过这种极端的方式来调节,其实就是场灾难。所以凯恩斯主张政府应该干预经济,在短时间内熨平经济波动, 主动调节市场使其达到均衡,从而使人们尽可能的免受波动的影响。 凯恩斯主义和古典主义的差别对比 古典主义 1、以供给为中心(萨伊定律) 2、价格、工资、利息具有自由伸缩性 3、市场自动出清 凯恩斯主义: 1、需求为中心 2、工资、价格刚性 3、市场非出清 下面开始正式分析宏观经济了 宏观经济关注的重要问题之一就是充分就业,而与充分就业水平有独特关联的是本期总产出 价值或国民收入水平。可以说凯恩斯宏观分析模式的焦点是国民收入水平的变动。而国民收

宏观经济学主要流派

第十四章宏观经济学主要流派 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学的最新发展 1936年凯恩斯《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的出版,标志着现代宏观经济学的正式诞生。 凯恩斯认为,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有其固有的缺陷,这造成了对商品和劳务的总需求不足并由此引起就业不足和非自愿失业的存在,但有效需求的不足可以通过政府支出、减税和货币扩张等措施加以弥补,在达到充分就业以前,这些措施可以刺激产量和就业量的增加,而不会带来通货膨胀。随后,凯恩斯的追随者们又从多方面对凯恩斯理论加以补充和完善,主要有:收入支出模型、IS——LM 模型、乘数——加速数模型等等,从而形成了现代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学。 但是,上述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学有两个基本缺陷,一是过份重视总需求分析,而忽视总供给分析,二是缺乏微观理论基础。各种非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学正是从这两方面对凯恩斯主义发起挑战并严重动摇其统治地位。而凯恩斯主义者为了维护其统治地位,80年代以来也主要致力于解决这两个问题,并由此推动了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学的新发展。其中,以萨缪尔森等人为代表的后凯恩斯主流经济学派主要针对前一问题作出努力,并由此又把其理论更名为“现代主流经济学的新综合”。另外,一批年轻的凯恩斯主义者如格里戈里·曼基、奥利维尔·布兰查德等人,则把精力主要放在解决后一问题上,一般把他们称为新凯恩斯主义者,他们的理论则称为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 1、现代主流经济学的新综合 “现代主流经济学的新综合”的新发展主要表现在: (1)在坚持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机械组合的基础上,把总供给和总需求(AS AD)作为理解一般价格水平和国民收入变动的核心方法,包括滞胀在内的宏观经济学的所有重大问题,现在都用这一方法加以分析。 (2)在综合凯恩斯收入决定理论和马歇尔均衡价格理论的基础上,又吸收和容纳了一些现代非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学的观点和理论,主要是现代货币主义、供应学派和理性预期学派的观点和理论,从而在原有综合的基础上进行了范围更为广泛的综合。 具体说:第一、在总需求理论中,主要吸收了现代货币主义的观点和理论。例如,“现代主流经济学的新综合”现在也承认:早期的凯恩斯主义者贬低了货币的作用,事实上货币是举足轻重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具有相同的重要性;在一定的条件下,财政政策所

高分考生岭院专业课复习经验 (1)

我本科是数学专业,跨专业考岭院西经,专业课方面还是有很大难度的。岭院西经指定参考书为范里安的《微观经济学-现代观点》第六版,上海三联出版社,多恩布什的《宏观经济学》第七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王则柯欧瑞秋的《图解微观经济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所考都为中级内容,对于我跨学校跨专业还是相当有难度的,去年三月就开始了专业课的学习,下列为我用过的除以上指定三本以外的专业课资料: 1. 高鸿业的《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第三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陈恳主编的《西方经济学解析(微观部分)》 3. 《西方经济学解析(宏观部分)》高等教育出版社 4.钟根元陈志洪主编的《中级微观经济学学习指南》第二版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5.范里安《微观经济学-现代观点课后习题详解》复旦大学出版社 6. 姜伯克《国际金融新编》复旦大学出版社 7. 《货币银行学》复旦大学出版社 8.《微观经济学现代观点练习册》三联出版社 9.金圣才系列 范里安《微观经济学-现代观点》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中国石化出版社 10.金圣才系列 多恩布什《宏观经济学》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中国石化出版社 11徐现祥《图解宏观经济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2.中山大学岭南学院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历年真题 13.江湖中的《微观经典36题》《宏观经典54题》 14.王则柯《经济学几何分析》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除了指定的教材外,如何用以上的资料: 1是经济学基础,虽然编写比较烦冗,但很好的诠释了经济学的基础,建议参考,尤其微观,宏观无所谓感觉;2和3陈恳的有一定的价值,编写水平也不错,时间允许可以看;4钟根元的很难,考中山不需要看,考上交就有必要;5没必要参考,书中有一处好像错了,忘了哪里了,因为其中内容9中都有;6可以参考,由于宏观12章21章涉及到很多国际金融的知识,国际金融需要参考下;7无所谓;8不需要看,这是直接翻译过来的范的练习册;9和10有必要参考,11重点参考,这是岭院徐现祥老师编写的宏观,直接和真题有关系,书中就有06年一道真题原题;去年真题中的涉及到大萧条的整个分析在书中也能找到影子,重点参考;12重点参考,不过都没有答案,真题有很多知识点都隔年出现;13可以参考,基本涵盖了常见的重要知识点;14没必要参考,其中的很多都包含在图解微观中了。 在没考试的时候我看了08年岭院真题,着实担心我的水平,太难了感觉,微观有的题目都没法下手,其中有拉格朗日乘子中拉姆达的经济学意义,有寡头垄断中价格的关系;宏观更恐怖,三元悖论,货币发行等那会对于我来说根本就啥也不知道。我知道专业课对于我来说很难很难,自己估计数学三拿下130+有可能,专业课最多我只能拿下105,这样按照往年岭院的分数线我政治和英语必须拿下135,总分370+,这样就有戏啦,政治英语必须过线,估计英语拿下63左右,政治拿下70+,算盘是这样打的,可是结果是那样无奈…… 下面还是介绍专业课的学习吧 三月份我开始看范的现代观点,刚开始觉得很简单,没什么东西。整个三月专业课我都在搞微观,没有做笔记,没有做什么题,就是一个劲的看书,2、3、4、5、6章是基本消费者理论,7、8、9、10涉及到显示偏好替代效应收入效应以及交易时的替代收入效应,11、12、13资本市场,14、15、16消费者市场理论,17拍卖,18,19,20,21,22,23加进来生产者,24,25,26,27

西方经济学流派题库与答案

一、西方经济学理论发展史上的“六次革命。 二、凯恩斯在哪些方面对传统的古典经济学进行了革新? 三、新古典综合派经济学家是如何解释失业和通胀并存的现象的(新古典综合派在解释失业和通胀并存现象时主要包含哪些理论?) 四、新古典综合派的基本经济政策主张。 五、新剑桥学派的基本政策主张。 六、新凯恩斯主义的假设条件。 七、实际工资粘性理论。 八、信贷供给理论的主要内容?怎么评价? 九、现代货币主义者的经济政策主张有哪些? 十、拉弗曲线。 十一、理性预期学派的货币政策无效性命题。 十二、巴罗----李嘉图等价定理。 十三、科斯定理。 十四、什么是逆向选择?怎样解决逆向选择问题? 十五、委托代理问题及解决途径? 二、简答题 1、什么是李嘉图等价?你如何看待该定理? 2、新古典综合派的含义、代表人物。 3、公共选择学派的研究对象和方法论的特点。 4、经济学中的预期理论都有哪几种预期? 5、新古典宏观经济学派的政策主张、代表人物。 6、弗莱堡学派的基本观点和政策主张。 8、供给学派是怎么说明边际税率调整原则? 三、论述 1、围绕菲利普斯曲线当代西方经济学家展开了哪些争论? 2、新制度经济学派和新制度学派的区别和联系? 3、比较凯恩斯主义、货币主义、理性预期主义,理论和政策上的争论。 4、两剑桥之争是指?主要争论点在哪? 一、西方经济学理论发展史上的“六次革命: 1、第一次革命:亚当斯密的《国富论》的出版。批判传统的重商主义,主张实行经济自由主义,反对国家干预,第一次创立了比较完整的古典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 2、第二次革命:19世纪70年的边际革命。对古典经济学的劳动价值论和生产费用价值论提出质疑,主张效用价值论和边际分析方法。 3、第三次革命:20世纪30年代的凯恩斯革命。强调国家干预的政策主张。 4、第四次革命:20世纪50年代,现代货币主义的产生。 5、第五次革命:20世纪60年代的“斯拉法革命”。提出生产价格理论,对新古典经济理论体系提出批判。 6、第六次革命:20世纪70年代的理性预期革命。 二、凯恩斯在哪些方面对传统的古典经济学进行了革新? 1、就业领域:反对萨伊定律。 2、利息理论:认为利息取决于流动偏好和货币供应量。 3、工资理论:认为只要存在有效需求不足,就会存在“非自愿失业”,而不是由单个的劳动市场供求决定。 4、货币理论:有效需求对物价变动起根本作用。 5、分析方法上:侧重总量间相互关系的分析,侧重于总量分析。

宏观经济学名词解释与简答题复习整理

1、宏观经济学以整个国民经济为研究对象,通过研究社会经济中的有关总量的决定及其变化来说明如何从整个社会角度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 2、宏观经济基本问题:国民收入(总产出)、通货膨胀问题(包括通货紧缩问题)、就业或失业问题(资源的充分利用)、经济周期问题(经济的波动性)、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开放经济问题、中心理论——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3、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于1936年出版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经济学中的三部“圣经”之三)是国家干预主义的开山之作,标志着现代宏观经学的产生。 4、宏观经济学流派:①凯恩斯主义:20世纪30年代,《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②新古典综合派:其主要人物有萨缪尔森,汉森,托宾,索洛等人。在宏观层面接受凯恩斯的理论,在微观层面采用传统新古典济学理论,力图为凯恩斯的宏观经济理论寻找合适的微观基础,因而其理论呈现出明显的综合性特征。③货币主义:20世纪70年代,代表人物:弗里德曼。理论假说:通胀始终是一种货币现象,是货币供给量过多的结果. 主要观点:政府不干预,只需要为市场创造良好的环境——控制货币发行量。④理性预期学派:20世纪70年,卢卡斯,普雷斯科特。主要观点:政府不干预,崇尚自由竟争的市场经济,加入理性预期。⑤供给学派:20世纪70年代末,蒙代尔、拉弗等。主要观点:(促进经济增长,抑制通货膨胀)由总需求分析转向总供给分析;复活萨伊定律;倡导经济自由主义;偏重政策研究。⑥新凯恩斯主义学派:20世纪80年代,代表人物:曼昆、斯蒂格利茨。基本假设:价格和工资黏性(市场的自动调节缓慢);不完全性假设。强调政府干预的有效。 5、萨缪尔森:本世纪50年代,把以个量分析为主的微观经济学和以总量分析为主的宏观经济学拼合在一起,形成所谓的新古典综合派,或主流学派。但无法解释70年代出现的滞涨现象。 6、货币主义——米尔顿·弗里德曼:20世纪50-60年代,米尔顿·弗里德曼通过对100多年来的美国货币史进行研究,发现经济波动的主要原因是美联储的货币供应量不当造成的。在此基础上,他提出了反对政府干预经济的主。 7、理性预期——罗伯特·卢卡斯:理性预期,是指经济当事人为了避免损失和谋取最大益,设法利用一切可以取得的信息,来对所关心的经济变量在未来的变动状况作出尽可能准确的预计。在弗里德曼反对政府干预经济的理论基础上,理性预期学派提出了更为彻底的反对凯恩斯主义的学说。 8、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的关系:①宏观经济分析以微观经济分析基础。②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都是通过供给曲线和需求曲线决定价格和产量,分析方法一样,但原因却是不同的。注意:合成谬误——微观经济学的结论不一定适用于宏观经济学。 9、国生产总值: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物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 10、几个与GDP相关问题: ①最终产品与中间产品:最终产品:在计算期间生产的但不重复出售以供最终使用的产品。中间产品:用于再出售以供生产其它产品使用的产品。最终产品包括无形产品即劳务。避免重复计算,只计算附加值。 ②生产与销售:GDP计算的是一定时期所生产的而不是销售的最终商品的价值。 ③流量与存量:GDP是流量而非存量 ④市场活动与非市场活动:GDP仅指市场活动导致的价值。非市场的生产活动理论上虽然也创造了价值或增加了福利,但实际上没有计入GDP。 ⑤GDP是一个地域概念。GNP是一个国民概念。 11、名义国生产总值[Nominal GDP]:以现期价格或可变价格计算的GDP;实际国生产总值[Real GDP]:以基期的价格或不变价格计算的GDP。GDP折算指数=名义国生产总值/实际国

国内重点财经大学金融专业以往考研参考书目

国内重点财经大学金融专业以往考研参考书目 一、中国人民大学 金融学专业 1 .经济学基础西方经济学高鸿业人民大学出版社 2 .货币银行学货币银行学黄达人民大学出版社 3 .公司财务公司理财S 罗斯吴世农译机械工业出版社 4 .杂志:《金融研究》、《国际金融研究》 金融工程专业 1 .经济学基础西方经济学高鸿业人民大学出版社 2 .金融学货币银行学黄达人民大学出版社 3 .金融工程金融工程学Lawrence Galitz 唐旭译经济科学出版社 4 .概率统计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基础盛骤等高等教育出版社 ( 无参考杂志) 金融:保险专业 1 .经济学基础西方经济学高鸿业人民大学出版社 2 .保险学保险学张洪涛等人民大学出版社 3 .保险法(中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发布的保险法规条文) 4 .杂志:《保险研究》、《金融时报》 二、五道口(中国人民银行研究生部) 国际金融学 《国际金融新编(第三版)》,复旦大学出版社,姜波克著 《国际金融新编习题指南(第二版)》,复旦大学出版社,姜波克、朱云高编著《国际金融(最新修订本)》,四川人民出版社,钱荣堃主编 货币银行学 《现代货币银行学教程(第二版)》,复旦大学出版社,胡庆康主著 《现代货币银行学教程习题指南(第二版)》,复旦大学出版社,胡庆康编著

《货币银行学》,中国金融出版社,夏德仁、李念斋主编 西方经济学 《西方经济学(第二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高鸿业主编 财政学 《财政学(第三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陈共主编 《财政学复习指导》,机械工业出版社,陈共主编 金融法 相应法律的单行本即可,无须购买专门的金融法教材 经济、金融热点 《国际金融研究》,月刊,定价10 元/ 期 《金融研究》,月刊,定价10 元/ 期 《金融时报》,日报,定价27 元/ 月 其他参考书目 《商业银行经营管理(修订本)》,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唐旭、戴小平著 《金融理论前沿课题(第一辑)》,中国金融出版社,唐旭主编 《金融理论前沿课题(第二辑)》,中国金融出版社,唐旭主编 《证券知识读本》,中国金融出版社,周正庆主编 《保险知识读本》,中国金融出版社,马永伟主编 三、北京大学 《微观经济学》,朱善利,北大出版社 《微观经济学:现代观点》,范里安,上海三联出版社 《财务管理学》,刘力,企业管理出版社 《证券投资学》,曹凤歧,北大出版社 《金融学》,兹维·博迪,罗博特·莫顿,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英文名《Finance》《货币银行学》,姚长辉等,北大出版社 《期权,期货,和其他衍生产品》,John Hull,华夏出版社 其他参考书 《投资学》,夏普,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微观经济学十八讲》,平新乔,北大出版社 《微观经济学:高级教程》,瓦里安,上海三联出版社 《微观经济学》,周惠中

宏观经济学第十章习题及答案

第十单元 宏观经济学主要流派 本单元所涉及到的主要知识点: 1.古典学派与凯恩斯经济学; 3.货币主义; 5.新古典宏观经济学; 一、单项选择 1.萨伊定律在货币经济中表现为( a ?投资恒等于储蓄; c .货币供给恒等于货币需求; )。 b. 投资等于储蓄; d .货币供给等于货币需求。 2. 古典经济学说与凯恩斯主义经济学说争论的焦点是( ) a ?市场机制能否自动实现充分就业均衡; b. 市场机制能否自动合理配置资源; c. 需求管理政策比供给管理政策是否更有效果; d. 货币政策比财政政策是否更有效果。 3. 强调市场经济具有自我矫正机制、能够自动实现充分就业均衡的学说叫 做( )。 a. 凯恩斯经济学; b .凯恩斯 主义; c. 新凯恩斯主义; d .古典经济学。 4. 强调市场经 济不能自动实现充分就业均衡的学说通常叫做( )。 a. 凯恩斯主义; b .货币主义; c .古典学说; d .新古典宏观经济学。 5. 古典经济学的理论基础是( )。 a ?奥肯定律; b .蒙代尔定律; 2.正统凯恩斯主义; 4.供给学派; 6.新凯恩斯主义。

c.萨伊定律; d.李嘉图等价定理。 6.在欧文?费雪的交易方程与剑桥方程中,货币数量的变动仅仅影响() a?实际收入;b.名义收入; c. 一般价格水平; d.总就业量。

7?凯恩斯主义认为,货币数量的变动( ) a. 仅仅影响价格水平;b .会同时影响价格水平和实际收入; c .仅仅影响实际收入; d ?对价格水平和实际收入没有任何影响 8?货币主义认为,货币数量的变动( )。 a. 在短期,会影响价格水平与实际收入; b .在长期,会影响价格水平 与实际收入; c ?在短期仅仅影响一般价格水平; d .在长期仅仅影响实际收入。 9 ?货币主义者相信货币流通速度( )。 a ?相当易变; b .短期内比较稳定,在长期会剧烈变动; c ?相当稳定; d .短期内剧烈变动,在长期比较稳定。 10. 古典经济学认为( )。 a.货币数量的变动不影响真实变量值; b .货币数量的变动影响真实变 量值; c .货币数量的变动影响就业量; d .货币数量的变动影响商品的 相对价格。 11. 新古典宏观经济学认为,( a.短期菲利普斯曲线; c .正常的菲利普斯曲线; 12. 削减税收、减少政府对经济的管制,是( )的主要政策主张 a.凯恩斯主义; b .货币主义; c .新古典宏观经济学; d .供给学派。 13. 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的货币经济周期模型表明,失业都是( ) a.非自愿的; b .自愿的; c .结构性的; d .周期性的。 14. 真实经济周期理论认为,经济周期是( )。 a.实际产出围绕潜在产出的波动; b .名义收入围绕实际收入的波动; )向右下方倾斜。 b .长期菲利普斯曲线; d .幻觉的菲利普斯曲线

经济学主要流派归纳

现代经济学流派归纳 凯恩斯经济学 一、定义 指凯恩斯在《通论》(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中的理论。不包括凯恩斯追随者补充、修改和发展了的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当代西方经济学起始于凯恩斯经济学。 二、学术渊源 1.重商主义的国家干预主义 2.马尔萨斯的有效需求不足论 3.曼德维尔的高消费促进繁荣的寓言 4.霍布森的过度储蓄导致失业和经济萧条的学说 三、凯恩斯革命的含义 它以凯恩斯1936年《通论》的出版为标志,是对传统经济学的背离,在资产阶级学史上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称为“凯恩斯革命”。 1)方法上,凯恩斯建立了宏观经济学的基本概念体系,复活了重商主义曾经使用过的宏观总量分析方法,开辟了经济学研究方法的一个新时代。 2)理论上,否定代表古典和新古典经济学理论基本传统观念的所谓“萨伊定律”,强调总需求对决定国民收入的至关重要的作用。 3)政策上,凯恩斯反对“自由放任”和“无为而治”的传统做法,主张国家通过经济政策,主要是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对经济生活进行积极干预和调节。 四、凯恩斯经济理论 (一)就业理论 充分就业:就是指没有非自愿的失业。

摩擦性失业:是劳动力市场上出现的暂时或偶然的供需失调而造成的失业。 自愿失业:指客观上有工作岗位,但劳动者由于种种原因而不愿去就业所造成的失业。 新古典学派从资本主义经济能自动实现充分就业均衡出发只承认上面两种失业。 非自愿失业:是指个人愿意接受现行工资水平但仍然找不到工作而造成的失业。 (二)有效需求理论 “有效需求”:既是指总供给和总需求达到均衡时的总需求,又是指投资等于储蓄时的总需求。有效需求不足将导致社会上出现较大规模失业和生产过剩,而市场自动调节的机制将无法发挥出有效作用来纠正这种失调。 三大心理规律:消费倾向规律资本边际效率规律流动偏好或灵活偏好 (三)凯恩斯的投资乘数原理 投资乘数的含义:投资支出的增加必然会导致国民收入和就业量的成倍增加。 乘数原理的作用:凯恩斯通过“乘数”来强调“有效需求”的作用,既把经济衰退或危机的发生归结为有效需求的缩减(投资、消费支出或政府开支的缩减会引起社会总需求按成倍比例缩减),又把扩大总支出(投资支出、消费支出或政府购买支出)以成倍地扩大有效需求,说成是消除经济危机或商业循环的有效手段,从而为倡导国家干预提供理论依据。 (四)凯恩斯的货币工资 传统经济学认为:工资具有充分弹性,工资率的变动可以自动调节就业量,劳动力市场是自动实现均衡的,不存在失业;针对传统经济学关于工资率的充分伸缩性的主张凯恩斯提出了“工资刚性”假说。由于工会的集体谈判,使工资向下是刚性的; (五)凯恩斯的利息理论 传统经济学:利率由储蓄与投资决定,利率具有充分弹性;储蓄支配投资:通过利率的自动调节必然使储蓄全部转化为投资的理论。凯恩斯认为:利率有下降刚性。

财政学推荐书籍

推荐书籍 注:部分书籍在明秀校区图书馆,请移步过来借阅。 1.与官员谈财政税收,王东京,F812/52 2.公共财政与百姓生活,财政部,F810/236 3.推开宏观之窗,韩秀云,F015/118=3或F015-49_/1 4.寓言中的经济学,梁小民,F0-49_/13 5.图解经济学,唐译,F0-64/3 6.谁在谋杀中国经济,郎咸平,F279.23/551 7.听厉以宁教授讲故事(F0/212) 8.与官员谈经济学名著,王东京,F0/134或F0_/168 9.与官员谈西方经济学,王东京,F01_/9或F091.3/83 10.经济学的故事,F0-49/19 11.生活中的经济学,F737.123/4=2 12.读经济学书,F0/185 13.古今中外话财政 14.趣味经济学,于跃龙 15.与中国官员谈经济学,F0/452 16.图说经济学,黄友牛,F0-49/123 17.故事中的经济学(王玉霞) 18.大学生活“经济学”,TS976.15-49/15 19.看不懂的中国经济,韩秀云,F12/308 20.中国新趋势,韩秀云,F124/343 21.中国财政情况(2013-2014) 22.经济学的8个聊天室(F0/217) 23.生活在经济中(王玉霞F0-49/34) 24.自由选择(F171.23/6) 25.牛奶可乐经济学(F0-49/198) 26.图解经济学,苏陌,F0-49/188 27.大家的经济学,岑科,F0-49/23 28.好好学点经济学,唐华山,F0-49/76 29.中国超过美国还要多少年,叶楚华,F124/209 30.趣味经济学100问,黄典波,F0-49/87 31.论经济学方法——与林老师对话,林毅夫,F011/11 32.经济学的思维方式,保罗?海恩(Paul Heyne),F0/329

宏观经济学

[试题分类]: 试卷分类/145宏观经济学 1、GDP衡量的是 D.一年中一个经济中生产的所有最终商品和劳务答案:D 3、名义GDP上升7.2%,价格指数从123.5上升到128.5,则实际GDP上升 C.2.2% 答案:C 4、属于NI但不属于PI的是A.社会保险税答案:A 5、利率下降将分别导致债券价格与投资量 A.下降、上升答案:A 7、当目前经济社会的收入与利率的组合点位于IS曲线上方,LM曲线的下方,则此时有 A.i

宏观经济学当前的争论:四大流派

宏观经济学当前的争论:四大流派 (美)詹姆斯·托宾* 理论、意识形态和政策 经济学是一门学术性很强的学科,因而人们愿意把它说成是一门科学。但是,由于经济学的内容常常与政治、政策及意识形态密切相关,因此,经济学本身存在着一种双向关系。正如伟大的经济学家约瑟夫·熊彼特曾经在这里(指哈佛大学-译者)给我们研究生说过的那样:经济学只能从对现实世界的关注和对知识的热情追求与挑战中获得活力和灵感。否则,它将成为一种枯燥而空洞的研究。 公共政策及其辩论的刺激,伴随着健康的学术好奇心,产生了亚当·斯密1776年的《国富论》。其实,《国富论》主要是一本反对重商主义的小册子。用现代的行话来说,它反对保守主义、产业政策以及无休止地追求贸易盈余的野心。同样地,大卫·李嘉图对经济学的巨大贡献,也是由于受到当时许多重大的实际问题的刺激。这些问题包括对战时资金的筹措、英国新兴资产阶级与地主贵族阶级对自由贸易的激烈辩论等。百年以后,传统经济学对本世纪30年代大萧条的无力解释,导致了约翰·梅纳德·凯恩斯对经济学的彻底革命。一般地,重大的历史事件以及对这些历史事件的理论解释总会引起对旧学说的深刻怀疑,继而用新的学说取而代之。经济学由此而得到进步和发展。工业革命、《谷物法》、大萧条、70年代的滞胀,80年代的里根经济学等等,所有这些历史中的重大事件莫不证实上述说法。以上所言是经济学逻辑发展的一个侧面,另一侧面是经济学本身对公众观点和公共政策的影响。毫无疑问,斯密、李嘉图及其许多后继者的“自由市场”理论迄今仍有极大的影响。从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到70年代初的30多年中,大部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政策制订者普遍地接受了凯恩斯的学说及信条。一般地,总统及总统竞选人都拥有自己的经济顾问,官僚权贵们也很依赖经济学家。许多经济学家直接参与国会听证会和其他宣传媒介上的政策辩论,卖弄学问的权威们和政治家们也往往有意无意地对流行的时髦学说应声附和。 凯思斯革命 在过去25年中,上述双向关系显得格外重要并饶有兴味。这种双向关系一直绵延至今。现在,我给你们所要说的正是这种关系的发展过程.尤其是它与宏 *詹姆斯·托宾系195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美国耶鲁大学经济学荣誉退休教授。本文是作者1990 年4月21日在哈佛大学校友会上的一篇学术演说.―编者

中山大学经济学考研难度及专业课复习经验详细解读

2019中山大学经济学考研难度及专业课复习经验详细解读2019考研的小伙伴已经开始准备考研了,经济学作为热门专业之一成为很多考研儿的目标专业,但是刚开始都不知道去哪里查询院校的相关信息,感到很迷茫,接下来跨考考研老师将重点讲解2019中山大学经济学考研相关的信息。考研儿可以作为备考的参考。 中央财大是教育部直属的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和国家“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项目首批试点高校。 报考中央财大经济学专业研究生,绝大部分专业初试考试科目为“801经济学”,如财政学院、金融学院、经济学院、统计与数学学院等。 1.关于中山大学经济学考研辅导班 目前市面上经济学考研辅导班的有很多机构,但从近三年的通过成绩来看,跨考教育以郑炳带头辅导效果最好。一方面在全国唯一按照院校进行定校辅导的教学体系,其教材教义也是行业独家——《经济学考研名校真题大全解》,尤其最后考前最后三套卷更是受学生追捧。目前清华北大人民东财央财等经济学名校50%都是郑炳弟子。 2.适用专业 (1)岭南学院 01理论经济学:政治经济学;西方经济学;世界经济;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 02应用经济学:区域经济学;财政学;产业经济学;国际贸易学;数量经济学 (2)港澳珠江三角洲研究中心(基地) 01理论经济学:西方经济学;世界经济 02应用经济学:区域经济学 说明:考虑到很多专业初试考试科目一样,建议考生前期没必要太过于纠结到底报哪个专业,前期认真复习是王道,后期到底选择报哪个专业结合自身复习情况以及专业爱好而定。 3.中山大学专业课参考书目 目前,“801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未指定考研参考书目。之前指定的考研参考书目为: 《微观经济学:现代观点》,范里安,格致出版社

宏观经济学(考研真题)

宏观经济学(考研真题) 第一章国民收入核算 一、概念题 1.宏观经济学(杭州大学 ) 2.国内生产总值(GDP)(中国政法大学) 3.名义GDP和实际GDP(武大) 4.潜在的GDP(人大;北师大) 5.国民生产净值 (武大) 6.国内生产总值平减指数与消费物价指数(人行) 二、筒答题 1.宏观经济学研究的主要对象是什么?(武大) 2.为什么说GDP不是反映一个国家福利水平的理想指标?(北大)3.国民生产总值(GNP)与国内生产总值(GDP)的区别。(东南,北大)4.写出国民收入、国民生产净值、国民生产总值和国内生产总值之间的关系。(北大 ) 5.经济学意义上的投资与个人在股票债券上的投资有何不同?为什么新住宅的增加属于投资而不届于消费?为什么存货投资也要计人GDP之 中?(武大 ) 6.说明在证券市场购买债券和股票不能看作是经济学意义上的投资活动。(天津财大) 7.为什么从公司债券得到的利息应计人GDP,而人们从政府得到的公债利息不计人GDP?(北方交大) 8.下列各项是否计入GNP(国民生产总值)? (1)转移支付; (2)购买一辆旧车; (3)购买普通股票。(复旦大学1995研) 9."GNP=C+I+G+(X-M)"的内涵。(武大 )

lo.简要评述国民收人核算中的缺陷及纠正。(浙大 ) 11.国民收入核算的两种主要方法。(人行 ) 12.国民收入核算的三种方法。(浙大 ) 三、计算题 1.某地区居民总是把相当于GDP60%的部分存起来,并且不用缴税也不购买外地商品。今年该地区将总值2000万元的汽车销往外省,这对高地区的GDP产生影响,请回答:(武大) (1)该地区的GDP增加了多少? (2)假如该地政府增加同样2000万元购买本地汽车,是否会产生与(1)相同的结果?为什么? (3)假如该地政府将2000万元以补贴的方式发给居民,该地GDP是否会增加?为什么 第二章简单国民收人决定理论 一、概念题 1.均衡产出(武大 ) 2.加速原理(北方交大 ) 3.政府转移支付乘数(武大 ) 4.政府购买支出乘数(中南财大 ) 5.边际消费倾向(武大;中南财大) 6.消费倾向和平均消费倾向(武大 ) 7.边际储蓄倾向(上海财大 ) 8.持久收入假说(武大 ) 9.税收乘数(武大 ) 10.投资乘数(首都经贸大学) 1I.平衡预算乘数(华中科大 ) 12.相对收人假说(武大 ) 二、简答题 1.相对收入假说是如何解释"消费函数之谜"的?(北大 ) 2.试述相对收人假说中的"棘轮效应",分析这种效应对消费者的影响。(武大)

黄亚钧《微观经济学》课后习题宏观经济学流派【圣才出品】

第十六章宏观经济学流派 1.古典学派与凯恩斯主义的争论体现在哪些方面? 答:古典学派与凯恩斯主义的争论体现在: (1)供给决定与需求决定 如果总供给曲线是一条垂直的曲线,那么,均衡产量是由供给决定的,与需求曲线的位置无关,因此供给能自行创造需求,这就是古典学派的萨伊定律。而如果总供给曲线是一条水平的曲线,那么,产量是由需求决定的,需求曲线的位置决定了均衡产量的大小,这就是凯恩斯的需求决定论。 (2)货币中性和货币非中性 在总供给曲线处于垂直状态的情况下,总产量固定不变,而价格充分可变。因此,货币数量的多少只能影响价格的高低,而不能影响产量的大小。货币必然是中性的,古典学派的二分法成立。而在总供给曲线处于水平状态的情况下,产量是可变的,而价格固定不变。因此,当货币供给量增加时,在价格不变的情况下实际货币数量会增加,实际利率就会下降,从而带动投资和产出的增加。因此,货币是非中性的,二分法不成立。 (3)市场出清与政府干预 垂直的总供给曲线暗含的前提是,价格等变量的灵活变动可以使劳动市场、产品市场和资本市场自动出清,因此,均衡产量始终由潜在产出水平决定,政府没有必然进行干预。政府干预的结果只能是名义变量的变动,如价格的上涨,对就业、产出等实际变量不会产生任何影响。而水平的总供给曲线暗含的条件是,价格等变量存在着刚性,不能起到市场出清的作用,市场出清的任务必须借助政府的力量完成。政府的宏观经济政策可以移动总需求曲线,使均衡的产量达到市场出清的水平,因此,政府干预是必要的。

2.试说明总供给曲线的形状对古典学派和凯恩斯学派的意义。 答:如图15-1所示,古典学派的总供给曲线是图15-1(a)所示的一条垂直的曲线AS,和可移动的总需求曲线AD结合在一起,产生了产量不变、价格可变的均衡结果。而凯恩斯学派的总供给曲线则是如图15-1(b)所示的一条水平的曲线AS,和同样的总需求曲线AD 搭配在一起的均衡结果是价格不变、产量可变。 如果总供给曲线是一条垂直的直线,价格、工资具备充分灵活性,市场会自动出清,宏观经济政策只会移动总需求曲线,而对总供给没有影响,因此政府没有必要对经济进行干预。而如果总供给曲线是一条水平的直线,价格、工资处于刚性状态,市场就无法出清,宏观经济政策在移动总需求曲线的同时也会改变总产量,因此政府有必要对经济进行干预。因此,正是这两条截然不同的总供给曲线把两个学派的理论观点和政策主张完全区别开来。 图15-1古典学派和凯恩斯学派 3.为什么说弗里德曼货币需求理论是重新表述的货币数量论? 答:弗里德曼认为货币数量论并不是关于产量、货币收入或物价水平的理论,而是关于货币需求的理论,即货币需求是由何种因素决定的理论。因此,弗里德曼对货币数量论的重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