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学主要流派.ppt
- 格式:ppt
- 大小:1.26 MB
- 文档页数:137
CHAPTER1 2 3研究整体经济现象,包括国家经济增长、通货膨胀、失业等问题。
宏观经济学定义为政策制定者提供理论支持,指导国家经济发展。
宏观经济学重要性两者相互补充,共同构成完整经济学体系。
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关系宏观经济学概述多恩布什与宏观经济学多恩布什生平简介著名经济学家,对宏观经济学有深入研究。
多恩布什主要贡献提出货币主义理论,强调货币政策在宏观经济调控中作用。
多恩布什学术影响其理论对现代宏观经济学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掌握宏观经济学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了解多恩布什货币主义理论。
课程目标课程结构学习方法建议包括宏观经济学基础、货币主义理论、政策实践等模块。
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关注经济政策动态。
030201本课程目标与结构CHAPTER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所有最终商品和服务的市场价值总和。
国内生产总值(GDP )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居民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所有最终商品和服务的市场价值总和。
国民生产总值(GNP )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居民通过劳动所获得的收入总和。
国民收入(NI )居民个人从各种来源获得的收入总和,包括工资、租金、利息、利润等。
个人收入(PI )国民收入核算体系03可持续发展经济增长应与环境保护、社会公正相结合,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01经济增长理论研究经济增长的规律和影响因素,包括哈罗德-多马模型、新古典增长模型、内生增长模型等。
02经济增长政策政府为促进经济增长而采取的政策措施,如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产业政策、科技政策等。
经济增长理论与政策失业与通货膨胀问题失业类型与原因包括摩擦性失业、结构性失业、周期性失业等,原因涉及劳动力市场供求失衡、产业结构调整等。
通货膨胀类型与原因包括需求拉动型通货膨胀、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货币型通货膨胀等,原因涉及总需求过度、成本上升、货币超发等。
失业与通货膨胀的关系菲利普斯曲线揭示了失业与通货膨胀之间存在此消彼长的关系,但长期内二者并无必然联系。
宏观经济学学派总结一、古典经济学派(十九世纪中期之前)1.代表人物:亚当斯密;2.基本观点:(1)“经纪人”理论;(2)市场是“一只看不见的手”;3.政策主张:主张国家应当对经济活动采取自由放任的态度二、新古典经济学学派(十九世纪中期到二十世纪三十年代)1.代表人物:马歇尔、庇古;2.基本观点:(1)核心思想为萨伊定律;(2)市场具有自动调节经济使其趋向或达到充分就业;(3)引入边际分析法;3.政策主张:主张国家应当对经济活动采取自由放任的态度三、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学派(二十世纪三十年代)1.代表人物:凯恩斯;2.基本观点:(1)反对萨伊定律,提出有效需求不足;(2)反对二分法,复活了宏观总量分析方法;3.政策主张:主张国家通过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对经济生活进行积极干预和调节。
四、货币主义学派(二十世纪五十年代)1.代表人物:弗里德曼;2.基本观点:(1)在短期中,货币供给量可以影响实际变量,长期则没有影响;(2)私人经济具有内在稳定性;3.政策主张:主张经济自由,反对相机抉择的宏观经济政策;提倡实行“单一规则”的货币政策五、供给学派(20世纪六十年代)1、代表人物:拉弗;2.基本理论观点:(1)肯定萨伊“供给创造需求”的定律;(2)降低税率能刺激供给;3、政策主张:减税、降低管制等类似措施可以增加供给和投资六、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学派1.代表人物:卢卡斯;2.基本理论观点:(1)价格和工资是灵活的;(2)人们的预期在遵循理性预期假说;(3)货币在长期是中性的;(4)货币在短期也是中性的;(5)政策无效性;3.政策主张:尽量减少政府对经济生活的干预七、新凯恩斯主义(20世纪80年代)1、代表人物:曼昆、伯南克;2、基本理论观点(1)非市场出清假设:(2)价格粘性和工资粘性假设(3)信贷市场是信息不完全的市场3、政策主张:(1)抑制价格粘性(2)国家干预劳工合同(3)国家干预信贷市场区别于原凯恩斯主义的名义工资刚性、缺乏微观经济基础以及新古典经济学脱离现实的市场出清假设,新凯恩斯主义认为名义工资粘性、引进经济人假设和理性预期假设、非市场出清假设,因此更具现实意义。
宏观经济学的流派及简介宏观经济学是一门研究整体经济现象的学科,它试图解释经济的增长、通货膨胀、失业等重要问题,并为政府的经济政策提供理论依据。
在其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多个不同的流派,每个流派都有其独特的观点和分析方法。
古典经济学流派是宏观经济学的早期代表。
古典经济学家们认为,市场机制是完美而有效的,能够自动实现经济的均衡和充分就业。
他们强调供给的重要性,认为生产和供给会创造自身的需求,即“萨伊定律”。
在他们的观点中,价格和工资具有完全的灵活性,能够迅速调整以消除任何供求失衡。
因此,政府对经济的干预是不必要的,甚至可能会破坏市场的自我调节机制。
凯恩斯主义则是在 20 世纪 30 年代大萧条的背景下兴起的。
凯恩斯否定了古典经济学中关于市场自动调节实现充分就业的观点。
他指出,在经济衰退时期,由于消费和投资的不足,可能会出现有效需求不足的情况。
此时,价格和工资的调整可能是缓慢而不完全的,从而导致经济陷入长期的萧条。
凯恩斯主张政府应该采取积极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通过增加政府支出、减税、降低利率等手段来刺激需求,从而促进经济的复苏和增长。
货币主义是另一个重要的宏观经济学流派。
货币主义的代表人物米尔顿·弗里德曼认为,货币供应量的变化是影响经济活动和物价水平的最重要因素。
他们强调货币数量论,认为货币供应量的增长速度应该与经济的实际增长率相适应。
如果货币供应量增长过快,就会导致通货膨胀;反之,如果增长过慢,就会导致经济衰退。
货币主义者反对凯恩斯主义的政府干预政策,主张实行单一的货币规则,即保持货币供应量的稳定增长。
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在 20 世纪 70 年代兴起。
这一流派继承了古典经济学的理性预期和市场出清假设。
他们认为,人们在做出经济决策时具有理性预期,能够充分利用所有可获得的信息。
而且,市场能够迅速调整,实现供求平衡。
因此,政府的宏观经济政策往往是无效的,甚至可能会产生不良的后果。
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家主张政府应该尽量减少对经济的干预,让市场自由发挥作用。
目录•宏观经济学导论•国民收入核算与决定•失业、通货膨胀与经济增长•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均衡•开放经济条件下宏观经济政策选择•总供给与总需求模型及其政策应用宏观经济学导论研究对象宏观经济学以整个国民经济活动作为考察对象,研究社会总体经济问题以及相应的经济变量的总量是如何决定的及其相互关系。
任务宏观经济学的任务是揭示经济总体运行过程中的各种经济总量之间的关系和国民经济收入决定的基本规律,并对宏观经济现象的变化、发展和结果作出科学的分析和预测,以及为政府制定宏观经济政策提供科学的依据。
特点宏观经济学具有综合性、总量性、长期性、政策性和阶段性等特点。
研究方法宏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主要有实证分析和规范分析、均衡分析和非均衡分析、静态分析和动态分析等。
宏观经济学发展历程及主要流派发展历程宏观经济学的发展经历了古典主义、凯恩斯主义、新古典主义和现代货币主义等阶段。
主要流派古典主义强调市场机制的自动调节作用,主张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凯恩斯主义强调国家干预经济的必要性,主张实行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新古典主义则主张恢复古典主义的自由放任原则,强调市场机制的调节作用;现代货币主义则强调货币供应量的变化对经济活动的影响,主张实行“单一规则”的货币政策。
国民收入核算与决定国内生产总值(GDP)核算方法生产法通过核算一定时期内各生产单位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的价值总量来计算GDP,即各生产单位的总产值减去中间投入后的余额。
支出法通过核算一定时期内整个社会购买最终产品的总支出计算GDP,包括个人消费支出、政府购买支出、固定资本形成总额和净出口四部分。
收入法通过核算整个社会在一定时期内获得的收入来计算GDP,包括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固定资产折旧和营业盈余四部分。
国民收入决定理论:简单模型与扩展模型简单模型基于凯恩斯的消费函数理论,认为消费是收入的函数,且边际消费倾向递减。
因此,国民收入由消费和储蓄决定,而储蓄又受到利率的影响。
宏观经济学的各种流派1.古典经济学(Classical economics):凯恩斯理论出现以前的经济思想主流学派,由亚当·斯密在1776年开创。
主要追随者包括大卫·李嘉图、托马斯·马尔萨斯和约翰·穆勒。
一般说来,该学派相信经济规律(特别如个人利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代表新经济理论体世纪下半叶产生于英、法两国。
主要代表为英国的配第、亚当·斯密和李嘉图,法国的魁奈等。
它反对封建制度,提倡自由放任,对资本主义经济制度作了初步科学分析,奠定了劳动价值论的基础,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阶级结构和阶级间利益对立。
但把资本主义看作永恒的生产方式,没有认识其历史的局限性。
2.凯恩斯主义(也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是根据凯恩斯的著作《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的思想基础上的经济理论,主张国家采用扩张性的经济政策,通过增加需求促进经济增长。
即扩大政府开支,实行财政赤字。
刺激经济。
维持繁荣。
凯恩斯的经济理论认为,宏观的经济趋向会制约个人的特定行为。
18世纪晚期以来的政治经济学或者经济学建立在不断发展生产从而增加经济产出,而凯恩斯则认为对商品总需求的减少是经济衰退的主要原因。
由此出发,他认为维持整体经济活动数据平衡的措施可以在宏观上平衡供给和需求。
因此,凯恩斯的和其他建立在凯恩斯理论基础上的经济学理论被称为宏观经济学,以与注重研究个人行为的微观经济学相区别。
新古典派经济学现代西方经济学的系统性发展源自亚当·斯密,中经大卫·李嘉图、西斯蒙第、穆勒、萨伊等,逐渐形成了一个经典的经济学理论体系,这就是古典经济学(Classical Economics)。
在20世纪以后,现代西方经济学历经了“张伯伦革命”、“凯恩斯革命”和“预期革命”等所谓三次大的革命,形成了包括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的基本理论框架,这个框架被称为新古典经济学(Neoclassical Economics),以区别于先前的古典经济学。
看活跃、看热点?宏观经济学学派争论的焦点干不干预干预的政策(包括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有用吗,能不能影响就业与产出;如何看待国家和市场对经济的作用:国家干预主义:凯恩斯主义、新古典综合流派、新剑桥学派等;经济自由主义:现代货币主义学派、理性预期学派等。
以古典经济学为理论基础的学派与以凯恩斯主义为理论基础的学派。
以古典经济学为理论渊源的学派,通常是主张自由,政府少干预的;以凯恩斯主义为理论渊源的学派,通常都是认为政府可以有所作为的。
国家干预主义与经济自由主义各主要流派主要观点及政策主张比较1.货币需求理论的差异。
两大类经济流派的根本不同在于关于货币需求的基本理论不同,进而产生后续一些推论与结论的差异。
凯恩斯的货币需求理论又被称为“流动性偏好”理论,货币需求方程为L=L1+L2;而弗里德曼的货币需求理又被称为货币数量论,其货币需求函数为M/P=f(y,w;rb,re,rm,dp/pdt;μ)。
从以上两个重要的方程可以看出,凯恩斯认为货币需求L与收入Y和利率有关,而弗里德曼则认为货币需求M/P与收益与财富y,w和各种资产收益率rb,re,rm等主要因素有关。
并且两个需求函数中收入Y和收益与财富y,w表示的含义是不同的,凯恩斯的Y表示绝对收入消费理论中的现期收入,在该理论中现期收入和消费存在一定比例关系,即现期消费随现期收入改变而变,进而收入改变消费,财政政策有效。
而弗德曼的收益与财富y,w则表示恒久收入消费理论中的恒久收入,该理论认为消费只与恒久收入有关,而与现期收入无关,即现期消费不会随现期收入变化而变化,进而收入无法改变消费,同时恒久收入又相对稳定,因此最终财政政策无效。
弗里德曼还认为货币政策是有效的,但在长期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都是无效的。
所以,最好的经济政策应该是单一规则的货币政策,即将货币供应量作为唯一的政策工具,并根据经济增长率公开宣布并长期采用一个固定不变的货币供应增长率。
2.对菲利普斯曲线解释和理解的不同。
CHAPTER宏观经济学定义与研究对象宏观经济学定义宏观经济学是研究整体经济现象,包括国民经济总量、总需求与总供给、经济增长、通货膨胀、失业等问题的经济学分支。
研究对象宏观经济学主要关注整体经济运行情况,如国民生产总值(GDP)、失业率、通货膨胀率、利率、汇率等总量指标。
宏观经济学发展历程及主要流派发展历程宏观经济学起源于20世纪30年代的凯恩斯主义,随后经历了货币主义、新古典主义、新凯恩斯主义等发展阶段。
主要流派包括凯恩斯主义、货币主义、供给学派、新古典宏观经济学、新凯恩斯主义等。
各流派在理论假设、政策主张等方面存在差异。
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关系相互联系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是经济学的两个重要分支,二者相互联系、相互补充。
微观经济学是宏观经济学的基础,宏观经济学是微观经济学的延伸。
区别微观经济学研究个体经济单位(如家庭、企业)的经济行为,而宏观经济学研究整体经济现象;微观经济学强调市场供求均衡,宏观经济学强调国民经济总量均衡。
学习宏观经济学意义和方法学习意义学习宏观经济学有助于了解整体经济运行规律,为政府制定经济政策提供理论依据;同时,也有助于培养个人经济素养,提高分析和解决经济问题的能力。
学习方法学习宏观经济学需要掌握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同时,也需要关注经济政策动态,了解国内外经济形势。
CHAPTER国民收入核算体系介绍国民收入定义及核算方法01国内一定时期内所有居民获得的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值总和,包括国内生产总值(GDP)和国民生产总值(GNP)等核算方法。
国民收入核算体系构成02包括初次分配和再分配两个过程,涉及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四个环节。
国民收入核算体系的意义03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一定时期内的经济总量和经济发展水平,为政府制定经济政策和企业决策提供依据。
介绍哈罗德-多马模型、新古典增长模型、内生增长模型等经济增长理论,分析经济增长的源泉和动力。
经济增长理论概述包括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产业政策、科技创新政策等,分析不同政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和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