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急性期及急性期脑梗死影像学诊断研究进展

  • 格式:doc
  • 大小:42.50 KB
  • 文档页数:8

下载文档原格式

  / 8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超急性期及急性期脑梗死影像学诊断研究进展

脑梗死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早期影像学诊断非常重要。本文对几种常见的影像学检查方法研究进展进行探讨,认为采用CT加MRI或MRI-DWI加PWI 等联合影像学检查方法,不但简便易行,患者容易接受,而且还可以提高诊断的准确性,达到精准诊断、精准治疗的目的。

[Abstract]Cerebral infarction is a common and frequently occurring disease.It is very important to diagnose the disease in early stage.In this paper,research progress of inspection method of several common imaging are discussed,using CT plus MRI or MRI-DWI plus PWI combined with imaging methods,not only is simple,easy to accept patients,but also can improve the diagnostic accuracy,accuracy of diagnosis,accurate treatment purposes.

[Key words]Super acute stage;Acute stage;Cerebral infarction;Imaging studies;Diagnosis

脑梗死又称“缺血性脑卒中”,是由脑部血液供应障碍,缺血、缺氧引起的局限性脑组织的缺血性坏死或脑软化所致[1]。其是一种古老而崭新的疾病,所谓古老,是祖国医学对“中风”早有研究,大约有几千年的历史;所谓崭新,是现代医学对脑梗死的诊断、治疗研究又有新的突破。脑梗死是脑血管疾病中最常见的一种类型,据统计发病率占80%~85%[2]。脑梗死通常指脑动脉主干或皮质支动脉粥样硬化或动脉炎导致血管腔狭窄或闭塞,血栓形成导致脑局部血流中断,发生脑组织缺血、缺氧、软化及坏死,出现相应的神经系统症状、体征[3]。可表现为大面积脑梗死、分水岭脑梗死、出血性脑梗死、多发性脑梗死。典型的脑梗死的影像学诊断一般不难,但早期、超早期患者的准确诊断,对指导临床溶栓等早期干预意义十分重大,应引起医学影像科、神经内科、核医学科等有关医务人员的普遍关注。现将国内外对超急性期及急性期脑梗死影像诊断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1头颅CT扫描

1.1常规CT平扫

自CT机问世至今,CT平扫检查已经成为脑梗死的首选检查手段。因CT 扫描速度较MRI快,故非常适合危重患者、精神失常,难以配合的患者,因此,CT能够快速地排除患者是否有脑出血、脑肿瘤、颅内血肿等疾病,因而能为精准治疗提供比较可靠的诊断依据。以往认为24 h内脑梗死CT检查多呈阴性[4],但随着CT设备的改进,16、64、128、256排螺旋CT机的不断投入临床,空间分辨率得到不断提高。早期脑梗死3 h CT即可显示,24 h内阳性率达到了79%。根据发病时间,脑梗死可分为超急性期(24 h~2周)、慢性期(>2周~2个月)[5]。超急性期、急性期脑梗死的CT表现为梗死区灰质密度减低,灰、白质交界消失以及轻微占位效应,还可见脑动脉密度增高征。

1.2 CT增强检查

超急性期、急性期脑梗死一般不做对比剂增强检查,慢性期(梗死后2~4周)进行对比剂增强检查陽性率最高,皮质梗死呈手指状或脑回样强化,与皮质分布一致,具有特征性。基底节梗死呈神经团样强化,单个梗死灶的边缘或部分强化。8周后形成软化灶,不再出现强化。

1.3 CT血管造影

CT血管造影(CT angiography,CTA)是利用CT三维成像功能进行血管成像的一种先进的检查方法。随着螺旋CT的普及,该项检查的临床应用越来越广泛。张福鼎等[6]对26例脑梗死患者进行3D-CTA检查,分别对大脑前动脉、中动脉、后动脉和椎基底动脉系统进行检测评估,结果发现大脑中动脉闭塞及狭窄17例,大脑后动脉闭塞及狭窄2例,椎动脉狭窄1例,6例未见血管异常,其中,5例为多发性腔隙性脑梗死。认为3D-CTA诊断脑梗死快速、无创、直观,是辅助诊断脑梗死的重要工具。目前,CTA的成像质量正在接近常规血管造影。CTA 可检测颈动脉狭窄程度和斑块形状,对显示Willis环及其邻近颈动脉和各分支主干狭窄的准确性很高,但对小分支的阻塞难以显示[7]。

1.4 CT灌注成像

CT灌注成像(CT perfusion imaging,CTP),在显示形态学变化的同时反映生理功能的改变,因此是一种功能成像[8]。其是在静脉快速团注对比剂时,对感兴趣区层面进行连续CT扫描,从而获得感兴趣区时间-密度曲线,并利用不同的数字模型,计算出各种灌注参数,因此能更有效并量化反映局部组织血流灌注量的改变,对明确病灶的血液供应具有重要意义。袁国奇等[9]分析总结12例发病在6 h内临床可疑脑梗死患者,对其进行了CT平扫、CTP检查,结果是CT 平扫脑实质密度轻微减低,脑沟变浅(17%),CTP检查10例显示与临床症状对应区域血流灌注异常(83%),表明常规CT平扫对超早期脑梗死诊断有限,不能满足临床的要求;CTP对超早期脑梗死诊断有重要临床应用价值。宋段等[10]回顾分析58例脑梗死患者,其中超急性期18例,CTP检查17例显示异常灌注,结论是CPT检查可以超早期诊断急性脑梗死,为临床早期溶栓及个体化治疗提供影像学依据。2磁共振成像

2.1 MRI常规检查及增强检查

MRI常规序列成像(SE、TSE、FLAIR序列)是目前临床检查急性脑梗死最常用的MRI技术,但是其对超急性期脑梗死的诊断价值非常有限[11]。脑梗死超急性期主要是细胞毒性水肿,常规MRI检查多呈阴性,但少数患者可出现异常的MRI信号,并有轻微的脑肿胀和占位效应[12]。据王小乐[12]报道,65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均在发病后6 h内行头部CT和MRI检查,结果CT检查确诊率为69.23%,在CT基础上联合MRI检查确诊率为96.92%,两者联合诊断准确率明显提高。据杨开颜等[13]报道,对40例脑梗死患者进行了回顾性分析,40例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