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对学校转型发展的几点思考

对学校转型发展的几点思考

对学校转型发展的几点思考
对学校转型发展的几点思考

对学校转型发展的几点思考

在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今天,引导部分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是国务院做出的重要战略部署,也是教育领域的一项重大改革。我校顺应时代潮流,响应国家改革政策,适时作出向应用技术型本科高校转型的重要决策,是十分正确的,也是十分可行的。对于我校向应用技术性院校转变,我认为应当从多个方面考虑,统筹全局,充分调动教职工的改制积极性,以此为学校改制提供强大的动力支撑。

一、学校转型要基于社会经济转型和高等教育转型的适应性变革

著名教育家伯顿〃克拉克指出,“大学的转型已经提到了现代大学的议事日程的顶端。”国内有学者有认为,“在今天全球化与大众化的背景下,现代大学再一次站在了转型的十字路口。高等教育转型就是构成高等教育的诸要素如学生、教师、教学、学术组织、管理体制等在一定的内外部条件作用下所发生的部分质变或量变的过程。为顺应高等教育转型的要求,我校在办学层次、办学内涵、办学思路、办学理念、办学职能、发展路径,以及在学科专业设置与建设、师资队伍建设模式、人才培养定位与培养模式、课程设计与评价、教学管理模式、文化建设模式、校地合作方式、学生指导方式等方面必然要作出适应性变革。

二、学校转型要瞄准“地方性、应用型、服务性”的办学定位

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对于技术性人才的巨大需求催生了职业教育的大力发展,应用技术性院校正是为了适应这一社会发展

状况而产生的新式高校。因此学校转型要瞄准“地方性、应用型、服务性”的办学定位,只有找准目标,发展转型才更有针对性,改制才有更大的把握成功。具体来讲,在人才培养上,不能仅仅培养纯粹技能性、岗位指向较为单一的技术工人,而是定位于培养掌握系统知识体系、具有较强实际操作和运用能力、具有一定创新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在学科建设上,要以高水平的学科支撑高质量、有特色的专业,培养高素质的人才;在科技创新上,坚持校企协同创新,努力提升应用技术研发水平,加强科技成果转化,提升学校的核心竞争力。

三、要正确处理转型发展过渡期的各方关系

院校在转型发展的特殊时期,需要正确处理种种发展矛盾,解决各种发展问题,统筹协调各方面关系。其中“扩大规模、实现转型和内涵建设的关系,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关系,全面建设与特色构建的关系,学校发展与地方发展的关系”是具有关键性、全局性的重大关系问题,它关系到学校的转型发展,关系到学校的综合实力,关系到学校的特色构建,关系到学校的发展活力。从科学发展观的思想方法论层面上来说,新建本科院校转型发展还需要正确处理好解放思想与落实行动、规范管理与创新开拓、校内资源与校外资源、动力机制与平衡机制、事业发展与师生利益等方面的关系;从具体的操作层面上来说,新建本科院校转型发展还涉及到学校建设中的硬实力与软实力提升、内涵建设中的教学与科研、权力结构中的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管理改革中的骨干倾斜与兼顾一般、治理学校中的理念设计与落实行动、办学过程中的改善条件与艰苦奋斗等方面的关系,需要运

用科学发展观统筹兼顾、正确协调和有效应对。

四、要提升教师和管理人员素质,创新校内管理体制

不论是进行何种层面、何种方式的转型,都需要一个前提条件,这就是学校的教师队伍和管理队伍是否能够成功转型。高校教师和管理人员是新建本科院校培养应用型人才的两支重要力量,师资队伍和管理队伍建设是转型成败的关键。一方面要打造适合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高水平师资队伍。一是加大高层次人才引进和培养力度。

高校办学转型是一个系统的创新工程,在转型过程中需要自觉地进行组织创新和管理创新。面对经济社会发展和高等教育发展的新形势,新建本科院校推进校内管理体制改革与创新的力度不够大,已经不能适应当前转型期发展的新要求。因此,为适应转型发展的需要,院校可以以校内管理体制改革为抓手,加快推动组织管理转型。一是推进现代高校制度建设。

相信在校党委和行政的正确领导下,在全校广大教职工的共同努力下,我校的改制转型工作一定会顺利进行,学校的改制目标也一定能够早日实现!

坚持家校共建 促进学校发展

坚持家校共建促进学校发展 ——江夏区明熙小学家校共建主要做法 家校共育如同一车两轮,只有同向运转,才能共同促进孩子的发展。江夏区明熙小学大力加强家长委员会建设,通过创建班级家委会、年级家委会、校级家委会三级立体网络,架构起学校、家庭、社会之间的沟通桥梁,形成多维度、创新型的家校合作模式;通过多途径的沟通交流方式和参与学校开展的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教育教学活动,让家长全面了解学校教育目的、内容与方法,充分认识到为孩子创设良好环境的重要性;全面宣传科学家教知识,帮助家长转变教育观念,改进教育方法,从而形成家校共育的良好局面,实现家校一体化教育。 一、科学规范民主,加强组织机构建设 健全规范的组织机构是做好家校共建工作的前提和基础,为了传递广大家长的心声,反映广大家长的诉求,推动更多的家长和社会力量走进学校、关心学校、理解学校、支持学校、服务学校,促进广大家长与学校保持密切联系,共同关心研究学校发展和学生教育问题,创新新时期家校合作的模式、途径和方法,更好地发挥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功能,学校科学谋划,规范流程,努力加强家长委员会的组织建设。 1.科学选聘,广泛吸纳优质资源 一(2)班学生曹月航的妈妈张继兰毕业于南开大学建筑系,为了孩子入读明熙小学,辞去了深圳的高薪工作,陪读当起了全职家长。

为了让孩子的学习生活更丰富多彩和更具效率,她利用网络开设了孩子的成长博客,开辟了网上阅览室和学习交流区。还把孩子在家里的学习和生活状态拍成在学校召开的家长会上进行交流,这位家长十分热心班级事务,经常主动帮助老师管理班级,在班上的家长中有一定的积极影响力。五(3)班戴宸同学的爸爸是一位武警专业军官,对于孩子的教育,他一向认为学校家庭相互配合才能有较好的效果,在工作之余,他经常主动来到学校参加班上举行的主题班会,利用自己的专业特长,为孩子们进行现代化的国防知识教育。三(5)班陈柯帆的爸爸是一位商人,他利用自己的商业优势,协助老师对学生进行校外的实践活动提供场地和保障……这些家长们的行为在班级中起到了非常好的带动作用,他们是学校开展家校共建工作的优势资源。 为了能吸纳更多这样的优质资源,促进学校家校工作的良性发展。学校在家长会和家长学校的活动中广泛征求家长意愿,重视每次活动后家长填写的家长意见反馈表,从中筛取有益的信息,了解家长心声和诉求。其次,学校通过校园网、班级QQ群、调查问卷、“家长心声”信箱等及时发布学校家校共建工作的信息,同时广泛征求家长对学校工作的建议、看法以及参与学校教育活动的意愿,从中发现和发展一批对学校教育教学工作有热情有能力有担当的家长,吸纳这些优质资源,成立家长志愿者团队,并以之以点带面,推动班级,年级、全校各班的家长积极参与到学校管理工作中来。 2.规范流程,建立健全组织机构 在家委会的组织机构建设中,学校从班级入手,在各班的家长志

对学校发展的建议书范文

对学校发展的建议书范文 对学校发展的建议书范文一 敬爱的校长先生: 您好! 您对我们学生十分照顾,也十分关心,还给我们营造了一个美好的环境,既可以认真专一地读书,又可以自由自在地玩耍,让我们度过了一个开心而有意义的童年。这真是以身作则啊!我想对您说:“谢谢!”但是,我觉得学校管理上还有一些漏洞。 第一,课间餐的数量。每次,课间餐管理老师分好后,就走了。课间餐都是由学生去拿的,有些调皮的孩子就会偷偷地那一个吃,或者是有的班的同学,从别的班那儿那几个放自己班的桶里,使得有些班的同学没有吃到课间餐。我觉着点做得不够好。 第二,订阅书刊的数量。每学期积极订阅书刊当然是好事。但是,有些同学订并不是为了看书,而是为了玩送的玩具,所以有些同学一订就是十几本。而且,这样会形成攀比的心理。有些同学就会想:别人都订十几本,我一本不订,好像很没有面子,更显得我家很穷。第三,营养午餐质量。多次,我在吃午餐的时候,不是菜里有条虫子,就是饭里有只蚂蚁,还有几次,盘底有

蜘蛛网。所以我认为中餐质量要改进。针对以上意见,我提出以下建议: 一、增强课间餐管理,一定要有老师在场,如果有同学没有课间餐的话,老师要及时添补。 二、控制订阅数量,班主任让同学们最多只能订三本,不能多订。 三、让厨师加强责任心,认真洗菜、洗米、洗盘,这样就不会出现虫子了。 对学校发展的建议书范文二 尊敬的各位校领导: 您们好: 我即将毕业,离开自己的母校,步入中学的殿堂。四年前,刚从本部来到天华时,我对毕业之事满不在乎,觉得还很遥远。事过境迁,我马上就要离开我的母校了,难免有些不舍。 在离开前,我仍想为母校的发展尽我最后的一份力。每年夏天,我们最关注的就是学习和饮水问题。天气炎热,而没有水喝,实在难受。其实,饮水问题的原因在于人为。炎热时,很多同学直接打开龙头喝水,不用水瓶接。造成了浪费的水明显比真正被引用的水多几倍的情况。生命的源泉流失,不免让我有些伤感。

高校转型发展方案与意义

高校转型发展方案与意义 当前,新一轮工业革命加速发展,我国进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时刻,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实现“十三五”时期发展目标,迫切要求加快培育发展新动力,实现更多依靠创新驱动、更多发挥先发优势的引领型发展。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将创新发展作为五大发展理念之首,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实施创新驱动发展、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一带一路”等国家重大战略,打造中国经济的升级版,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步伐,迫切需要加快应用技术人才培养,推动形成科学合理的教育结构和人力资源结构。引导部分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就是要更好地促进这些高校直接面向地方和行业发展需求培养人才,更好地提升学习者的技术技能、就业质量、创业能力并奠定其长期职业发展的坚实基础,使高等教育为经济社会和学习者发展创造更大价值,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有力的支撑。 当前,我国已经建成了世界上最大规模的高等教育体系,高等教育进入了大众化阶段并向普及化发展,但高等教育结构性矛盾突出,同质化倾向严重。一些本科院校在办学定位和办学思路上脱离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专业设置、课程教材、人才培养结构和培养模式同产业发展实际、生产和创新实践脱节,办学封闭化倾向突出,有些甚至出现了就业难、招生难并存的现象。要破解人才培养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结构性矛盾,必须加强顶层设计,实行高等教育分类改革,解决部分地方高校的办学定位问题,引导这些高校走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技术进步融合发展之路,推动高等学校科学定位、特色发展和质量提升,全面增强地方高校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 记者:引导部分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的主要思路是什么? 答: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加快形成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体制机制和发展方式。《指导意见》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系统总结了近年来高校改革发展实践、吸收借鉴了发达国家先进经验。转型发展的思路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一是明确政策导向。转型的关键是明确办学定位、凝练办学特色、转变办学方式。基本要义是已有普通本科高校的转型发展,是办学思路、办学定位和办学模式的调整,不是“挂牌”、更名或升格。文件牢牢把握这一政策导向,引导高校把办学思路真正转到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上来,把办学定位转到培养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人才上来,转到增强学生就业创业能力上来,把办学模式转到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上来,形成科学合理的高等教育结构,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二是重视制度建设。引导地方高校转型发展,关键是要着力解决转型发展过程中“束缚过多、动力不足”的问题,通过体制改革激发地方和高校改革创新的积极性,推进高等教育分类管理,加快高等教育结构调整,推动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沟通衔接。文件既立足于在学校层面引导试点、形成示范,也立足于在制度层面通过试点推进整体性的体制机制改革,增强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和协调性。 三是加强省级统筹。转型的主体是地方普通本科高校,转型的责任在各省级政府。《指导意见》强调加强省级政府在转型发展改革中的统筹作用,引导各地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高等教育整体布局结构出发,将高等教育发展的重点放在面向当地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科学定位、优化布局、调整结构上,从各地各校实际出发,积极稳妥推进转型发展改革,不搞一阵风,不搞一刀切。 四是坚持试点先行。充分发挥试点高校改革创新的主动性、积极性和示范引领作用,通过加强对试点高校的指导和推动,形成示范效应。哪些高校需要转型,不是简单以本科院校的设置时间划线,主要是根据国家发展战略需求、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要求并结合高校的条件和意愿来确定。

学校发展规划改进工作总结

学校发展规划改进工作总结 一年来,在上级党委和县教育局的正确领导下,在全体教师的努力、支持下,我们以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和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根据教育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围绕总体目标和发展规划,学校上下努力奋进,做了大量有效的工作。为更好实施学校三年发展规划,促使我校的办学水平再上一个新的台阶,现将一年来对学校发展规划工作改进情况总结如下 一、学校班子管理工作 通过一年的努力,学校领导的“培训意识、管理意识、创新意识、服务意识”得到了明显的提高。我校大力支持学校领导参加各级各类培训,并给予经费上的保证;要求每一位学校领导每学期至少阅读一本关于提升领导能力的书籍;平时通过网络学习、观看录像等方式进行学习。学校的管理更加显得民主化,形成了全校上下齐抓共管理的新局面,“学校是我家”已经深深扎在师生的心中。我校的学校管理、教学改革等方面都得到了进一步改进,基本实现了“努力办好

让人民满意的教育”的办学理念。 二、学校教育教学工作 我们以促进学生的和谐发展为目标,强化学校管理,深化教学改革,坚定不移地实施素质教育,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1.强化教学管理。健全了业务学习制度、随堂听课制度、校本教研制度、集体备课制度等制度。同时加强教学的过程管理,要求做到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备课方面实行了个人备课和集体备课相结合。各教师要提前备好下一周的课程,各教研组每三周要开展一次集体备课活动。二是听课方面采取指定听课和随堂听课相结合。每位教师每学期至少上好一节公开课,本教研组的成员调课参加听课,并课后组织统一评课;平时鼓励教师随堂听课,要求每位教师一学期至少听课15节。三是教学检查方面实行定期检查和不定期检查相结合。每月月底由教研组长对本组教师的教案、作业批改、检测等方面进行检查,教导处不定期检查,并将检查结果及时反馈到教师,作为教师评优评先的重要依据。

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研究报告

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 实践与政策研究报告 应用技术大学(学院)联盟地方高校转型发展研究中心 二〇一三年十一月

目录 引言 (1) 一、我国地方本科院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2) (一)办学定位趋同,盲目按照惯性思维发展 (3) (二)学科专业无特色,与地方产业结构脱节 (3) (三)人才培养“重理论、轻实践”,人才培养体系不完善 (3) (四)科学研究“重科学、轻技术”,服务地方经济发展能力低 (4) (五)师资队伍“重学历、轻能力”,教师专业实践能力低 (4) (六)办学经费短缺,实践教学硬件条件明显不足 (4) (七)产学研合作教育不深入,企业参与合作育人缺乏必要保障 (5) (八)新建本科院校及独立学院问题更加突出 (5) 二、欧美经济发达国家的高等教育及结构调整的启示 (5) (一)欧美经济发达国家高等教育结构调整及其特征 (6) (二)欧洲发达国家高等教育结构改革的经验---应用技术大学的兴起 (6) (三)应用技术大学在欧洲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8) 三、我国地方本科院校的转型发展势在必行 (16) (一)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是社会经济转型升级的历史要求 (16) (二)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是高等教育结构调整的内在必然 (17) (三)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是加强院校内涵建设的内在驱动力量 (17) (四)地方本科学校转型发展方向——应用技术大学 (17) 四、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的政策建议 (19) (一)确立应用技术大学在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中的地位 (19) (二)加强对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的政策引导和宏观指导 (20) (三)建立科学、规范的分类评估制度 (20) (四)加大对应用技术大学的经费投入 (20) (五)建立现代大学制度,落实高校办学自主权 (20) (六)各级政府为行业企业参与合作育人提供法律、法规和机制保障 (21) (七)在国家框架下开展应用技术大学国际合作 (21) (八)加强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的理论研究 (21)

促进学校发展之我见

促进学校发展之我见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谁赢得了教师,谁就赢得了教育的发展。近几年来,我校各方面发展速度很快,在快速发展的同时,学校取得了一系列的骄人成绩。可以说我们的学校正在学校领导班子的正确领导下,朝着既定的目标,一步一步地、踏踏实实地努力前进着。作为学校的一名普通教师,为了我校今后更快更强地发展,我有以下一些不成熟的想法: 1. 转变观念,提高教师素质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素质的优劣,决定着教师职业活动的方向和态度。教师业务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着人才培育的质量。因此,要提高教师个人素质,优化教师群体素质。教师要转变教育教学观念,不断提高自身的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同时,应充分发挥党员教师的模范带头作用,弘扬高尚师德,塑造良好师风,帮助普通教师拓宽胸襟,强化全面观念和群体意识,优化个性品质,发挥各自专长,打造一支爱岗敬业、勤研善教的教师队伍,为学校进一步深化素质教育、提高办学水平提供有力的保障。 2. 创造氛围,培养教师合作精神 教育教学成果是集体智慧的结晶,仅凭个人或少数人的努力是难以获取的,这需要坚持以人为本,致力打造和衷共济、内和外顺、协调发展的和谐校园,营造一种“事业引人、感情暖人、环境育人”的良好氛围,培养教师团队精神,调动每位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

教师队伍始终保持强大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化个体智慧为集体力量,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从而形成强大的合力去完成教育教学任务。3.强化名师效应,重视学习型教师队伍建设 事业成败,关键在人。一流的品牌学校必然有一流的师资队伍来支撑。努力打造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是学校立于不败之地的必要条件。学校要从制度上给予保障,从经费上给予支持,对有志于向名师发展的个人要重点扶持培养,以此带动我校名师队伍建设。要继续加强教师的理论和业务学习,要引导教师不断向高层次目标发展,培养学习型教师队伍,促进教师全面发展,提高教师教书育人的综合能力。 4. 重视中青年教师的培养 从我校教师队伍结构来看,中青年教师占相当比例。因此,中青年教师的培养就显得尤为重要。培养中青年教师是一项全方位、多渠道的系统工程,要充分挖掘他们的潜力和后劲,帮助他们确立目标,引导他们健康成长。 对中青年教师要正确的引导和管理。管理得当,才能激发活力;正确评价,才能合理使用。在进行管理时,要贴近实际,把握管理内涵,并建立目标调控机制,强化目标过程管理,以充分发挥目标管理的效能。同时要走出量化评估的误区,将定性与定量有机结合,对他们作全面评价,这样才能发挥评价的导向激励功能。知人知心,才能入情入理。管理者应从思想上进行沟通、情感上有所交流,注重感情交流,心灵沟通,充发分挥“理”的说服力,“情”的感染力,“行”的号召力,做到关心有格,爱护有度,以调动他们工作的积极性。

2021年对学校发展的意见与建议

对学校发展的意见与建议 欧阳光明(2021.03.07) 龚方圆 为进一步加强我校的教学工作,切实提高我校的教学质量,促进学校健康发展。我认为应该做好以下几点: 一、注入新鲜血液,充实教师队伍 1、我们学校是一所薄弱学校,教师队伍相对薄弱,教师年龄偏大,新的教育手段没有合理利用,新因此建议招录新教师,强化教师队伍,改变教师年龄偏大,新的教育手段没有合理利用的局面,从而推进学校的教学工作。 2、多关注培养青年教师,提高青年教师的思想认识和业务水平,结合学校实际和教师个人情况有意向培养各岗位管理人员。 二、切实抓好队伍建设,不断提升队伍素质 1、切实加强师德师风教育。学校成立师德师风建设领导小组,制定师德师风建设的规章制度,严格规范教师的师德行为和品行操守,学校结合实际、多渠道、多层次地开展师德师风教育。 2、切实加强教师业务学习。一是落实好教师的培训;二是落实好教研学习制度,做到业务学习有计划、有专题发言人、有专题发言稿存档、有记载;三是落实好教师自学,每位教师建立业务学习摘记本,并注重实用、真实,克服流于形式现象。 3、切实加强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的管理,发挥骨干教师的示范、引领作用。 4、切实提高教师的学历水平和教育教学技能。 5、切实抓好教学管理人员和体、音、美等专任教师的专业培训工作,提高专业水平。 三、落实管理制度,全面提高管理水平 1、牢固树立服务意识。全体教职员工要尽心尽力做好各项服务工作,履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2、切实加强责任意识。责任是做好工作的一种动力,同时也是一种良心,要切实增强工作责任感和使命感,积极做好本职工作。 3、提高能力。能力即具备做好工作的技能和本领,全体党员

学习学校发展规划心得体会

副校级督学培训心得体会 3谫14日,我参加了督学责任区副校级督学培训。培训班上,国家教育督导团办公室副主任林世梁、省督学许秀峰、滨州市督导室主任王兴利等专家从工作的意义内容、形势、任务以及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义务教育学校现代化建设等方面对督导工作进行了阐述。加深了我们对督学、督政的了解,并深刻体会到了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意义,明确了未来工作的前进方向,受益匪浅。 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条件(标准化建设)评估作为申报“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的前提条件,是我们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工作重点。在此次培训班上许秀峰局长也针对学校标准化建设的评估做了精彩的报告,带领大家一起学习了《山东省普通中小学办学条件标准化建设计划实施情况评估方案》,对标准化建设的评估办法以及评估标准进行了详细的解读。有助于我区审视自己的不足之处,确定工作重点,以标准化建设的省级标准推进我区中小学的建设。 我区作为山东省教育工作示范区,在各单位的有效配合下,学校标准化建设工作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基础较好。目前,我区共有义务教育学校48所、其中九年一贯制学校5所,初中8所,其余皆为小学;教学点5所,不完全学校11所,含六年级的初中3所。目前,全区达标及基本达标学校21所,达标率43.75%。近几年,我区不断加大教育投入力度,共计投入2.42亿元,用于办学条件标准化工程实施。其中新征学校建设用地268706㎡;新增体育场地153片(个),完成投资1166万元;新增校舍面积8.9万㎡,完成投资1.82亿元;实验教学仪器完成投资95.65万元;新增图书30.45万册,完成投资594.67万元;完成图书室设施设备投资36.88万元;信息化建设完成投资929.9万元;体卫艺设施设备完成投资254.05万元。同时为招考老师落实编制,提高教师待遇,保证师资配备水平的提高。 经过此次培训,我们也发现了在学校标准化建设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因此在下半年工作安排中,我们也会将学校标准化建设作为重中之重,重点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是,制定工作线路图,确定下半年的工作任务及目标。并在近期内组织全区督学以及学校负责人对学校标准化建设的评估标准进行深入的学习,加强思想上的重视,确定今后的工作重点,明确工作重心。 二是,组织督学对全区中小学进行一次自查,严格依照省级评估标准对各学校的学校设置与校舍、运动场地及室外设施、教育教学装备以及师资配备的情况进行评估。针对不达标的学校,制定整改措施,积极联合政府及各部门的力量科学规划,对不达标的地方进行集中整治,全面促进学校标准化建设。 三是,探索常态督导机制,提高教育督导效能。结合自评结果对重点学校进行专项督导,督促学校整改,确保全区统一的学校标准化建设步伐,保证全区各学校的均衡发展。 以思想上的深刻认识为基础,以行动上的迅速及时为保障,我区将会全力推进学校标准化建设的步伐,为迎接省及国家的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验收做好充分准备。 聆听了这些督学教育专家的报告后自己体会到做一名优秀的督学员要做到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要提高认识。一是要做到像昌邑市督导室李主任说的那样“做一行,爱一行”,要培养自己对督学工作的感情,全身心的投入到自己的督学工作中,善于思考,善于发现,善于总结。二是要认识到自己要真正“俯下身来做事”,做好督学工作就要肯吃苦,耐寂寞,密切与基层单位和学校的联系,要常“行走”在基层,踏实肯干,需要每一位教育督导者付出艰辛的努力。 其次要加强学习。做好教育督导工作,仅仅靠经验是远远不够的,必须不断加强学习,学习国家的教育方针,教育政策、法律、法规,积极深入地开展对督导规律的研究和评估标准的学习,提高政策水平和自身素养,努力成为教育督导的“行家里手”。像这次培训中林仕梁主任提到的《教育督导条例》、徐秀峰主任提到的《山东省普通中小学办学条件标准化建设计划实施情况评估方案》和《办学条件标准》、刘长兴主任提到2007年十七大中有关促进教育均衡发展的政策,2006年的《义务教育法》,《天津市义务教育学校现代化建设标准(2008—2012年)》等政策、法律和法规都是值得我们好好学习的。 最后要履行职责。做了督学就要名副其实,有所作为,按照规定履行职责,积极参加督导活动,认真完成各项任务。同时更要坚持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依法督查,积极指导,要善于摸实情,敢于讲真话,

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研究报告1

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研究报告1 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研究报告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课题组 2013年11月 课题组成员:孙诚、卢彩晨、杜云英、赵晶晶、张智、尹玉辉 目录: 一(转型发展的背景 二(转型发展的优势 三(转型发展的难度 四(欧洲发展的经验 五(转型发展的建议 一、转型发展的背景 世界经济发展趋势、中国经济发展状况、中国技能人才状况、高等教育发展特点、世界职教发展规律 ,一,世界经济发展背景 趋势一:经济重心回归实体经济 1、欧美的“再工业化” 20实际80年代以来~发达国家经历了个“去工业化”过程~劳动力迅速从第一、第二产业向第三产业转移~制造业占本国GDP的比重和占世界制造业比重持续降低~制造业向新兴工业化国家转移。过度依赖以金融业、房地产业的虚拟经济的国家在金融危机中受到沉重打击~市场大幅萎缩。重归实体经济~推进“再工业化”战略被发达国家提到产业结构调整的议事日程上来。”再工业化”着重发展高端制造

业~谋求产业结构的高级化。 2、东南亚国家占低端制造业市场 越南、印尼、泰国等东南亚国家的制造业要素中~土地成本、人力成本远低于中国~2011年吸引外资直接投资达1170亿美元。服装鞋帽等低端制造业正加快向东南亚国家转移。 案例:耐克工厂从中国“转战”越南~1980年时耐克公司把它在韩国、中国台湾省的工厂移至中国大陆。2000年中国生产了全世界40%的耐克鞋~居全球首位。2010年~越南取代中国成为世界最大的耐克鞋生产国。 趋势二:经济格局变动催生新的产业革命 未来20年~是世界范围内新一轮工业革命的成长、发育期~是国际经济社会发展转型、世界地缘格局重组关键期~也是改变国际竞争规则与产业重新洗牌的重要时期。

地方高校发展转型的涵义及出路

地方高校发展转型的涵义及出路 当前,经济新常态趋势和高等教育结构性调整,推动一大批地方本科院校从传统大学向应用型大学转变。“如何转”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不仅需要关注微观层面转型的具体措施,亦需要关注宏观层面的教育政策文本,只有明确其政策背后蕴含的关注点及关注度,转型的地方本科院校才能在政策指导下,有方向、有重点地开展应用型大学建设工作,所以本文从颁布的政策文本入手,通过分析地方本科院校转型政策发展进程及对政策文本中的高频共性词和特色词,旨在从教育政策文本视角,明晰“转型”涵义,提出促进地方本科院校转型的发展建议。 一、地方本科院校转型政策发展进程 地方本科院校转型政策经历了由问题关注到出台国家层面的专门政策,再到地方响应国家政策,配合出台相关地方实施意见的发展历程。 (一)国家:从问题关注到出台专门政策 “地方高校转型”最早出现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1年)》的政策文本中,《纲要》指出:要建立高等教育分类管理体系,加快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重点扩大应用型、复合型技能型人才培养规模。此后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又一次强调要引导一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高校转型。2021年3月,《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1年)》从对增强城市创新能力方面,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提出明确要求,同年5月,《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把引导普通本科高等学校转型发展作为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关键部分,并对其转型总体目标、主要任务和保障措施做出了明确要求。2021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若干意见》指出“以人才培养为中心,着力提高本科教育质量,加快部分普通本科高等学校向应用

依托发展学校 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

依托发展学校促进教师可持续发展 教师成长与学校发展是有很大关系的,教师的成长能够促进学校发展,学校的发展又能带动教师的进步,而这一切,都是首先以教师的成长为抓手的,教师是所有教育教学改革的关键。教师发展学校是借助高等学校的教育资源,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校中校、教学研共同体,是对教师教育改革与基础教育发展在思想与实践上的新探索,是教育专业化、终身化和一体化的新途径。自2004年起,学校先后与职业技术学院教育学院、山东师范大学基础教育研究中心合作建立了教师发展学校,几年来,我们在教师的专业成长和发展方面做了一些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书香溢校园——教师发展的源泉 我国传统文化中蕴藏着丰富的教育思想资源,当前的教育现状呼唤传统道德的精神,中国特色的学校教育应该充分体现中国特色,为此,学校以博大精深的孔子教育思想作为引领,“实行x型、三个1工程”的实施策略。x型发展路线,即确立两条培训路线,一条线为自主读书,提高教师专业素养;另一线为开展文史通识培训,提高教师综合素养;两条路线同时从一个起点出发,形成立体交叉,聚焦教师的发展。 首先从创建浓郁的读书氛围入手,将国学文化融入校园,各教师办公室里,悬挂的是孔子的精典话语,三楼古典文化长廊,展示的是古代十大名家生平、作品简介及孔子故事等内容,浓厚的文化氛围无声地启迪着师生的心田。凭借浓郁的特色文化,2007年4月,学校获得“全国十佳创新学校”殊荣,校长荣获“全国十佳卓越校长”称号。 读书要有一个合适的场所。2005年1月,学校投入大量资金,创建了教师阅览室,阅览室采用开放式样管理方式,征订了教育管理、教学设计、娱乐休闲等方面的128种报刊杂志,使教师的读书真正做到了精而深,广而博。学校重点提倡阅读经典名著,尤其重视阅读国学经典,要求教师做好“六读”:提高认识,重视读;制定计划,自觉读;研讨交流,展示读;开展研究,深入读;撰写体会,实践读;评价导向,激励读,以此促进教师在读书中学以致用,不断提升自我,2007

对学校发展的看法和建议文档

Word格式 I A4打印 I 内容可修改 对学校发展的看法和建议文档Views and suggestions on school development 编订:JinTai College

对学校发展的看法和建议文档 前言:建议书是单位或集体向有关单位或上级机关和领导,就某项工 作提出某种建议时使用的一种常用书信。本文档根据建议书容要求和 特点展开说明,具有实践指导意义,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 容可随意调整修改及打印。 学校在培养孩子方面充当着相当重要的作用,学校应该 事实处处为学生的全面发展着想,培养出一个各方面优秀的孩子,以下是小泰整理的关于对学校发展的看法和建议,欢迎您供大家参阅。 第1篇:对学校发展的看法和建议 我校是一个农村小学,发展过程中有许多问题,现就我 校的情况,谈几点我的看法和建议。 一、我校现状 不可否认,近几年伊滨区已加大了投资教育的力度,纷 纷拨出巨款新建、翻建、改建、扩建农村小学校舍。就佳西 xxx小学来说,许多硬件设施还很不到位。教室内还没有班班 通设备,现在仍然还是黑板+课桌,没有相应的多媒体教学设备,不能满足学生学习需要,各种教学器材、图书等严重缺乏。

跟其他大村的小学相比,我们的教学器材、图书、多媒体教学设备都相差很多,更不用说跟白马寺的小学相比了。由于国家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近年来学校生源随之大幅度下降,这就造成了一个班的学生数最多不超过二十人,也就是一所学校六个年段的学生至多也仅有一百左右人。而按照我22个学生配 备一个教师的方案,这样一所学校最多只给安排五、六名教师的编制。这五、六位教师要负责学校的全部教育教学工作,如班主任工作、主科语、数、英教学工作,基能科如音体美、电脑、科学、社会、思品等等诸多学科,教师的严重不足就没办法安排专职的基能科教师,造成每一位教师不得不身兼数科,长此以往,农村小学教师们由于力不从心而只能疲于应付质量监控中的主科语、数、英的教学,其他基能科只能是一个摆设,或被挪用上主科或让学生自由放羊。至于图书室、阅览室、实验室、多媒体教室等等都是空架子,根本起不到任何作用,充其量只能是应付各级政府部门各种基础教育达标的摆设罢了。其次,由于农村生活条件,交通等方面的影响,被称为“教学能手”的优秀教师也纷纷进城。孩子们在这种环境下接受不到全面的培养教育,各方面素质得不到全面的发展,对此,重视孩子教育的家长们看在眼里,疼在心上。他们想帮子女摆脱困境,于是就想方设法,不惜重金,求爹爹告奶奶也要把孩子从

关于我国高校转型发展的探索分析

关于我国高校转型发展的探索分析 本文以教育部副部长鲁昕提出的“600多所地方本科院校转型为技术型、应用型职业教育院校”的观点为论述点,阐述我国地方高校转型的意义、高校在转型过程中遇到的阻力,最后提出高校转型的具体途径。 标签:高校转型必要性问题途径 0 引言 自1999年我国实施高校扩招政策以后,高等本科院校出现了快速增长的趋势,截止2014年,我国新增本科院校358所,独立学院292所,其占到全国本科院校的55.5%左右,并且这种增长趋势会更快,而这些新增的本科院校整体实力比较弱,70%的本科院校分布在我国的地级市城市,它们已经成为我国培养本科学生的主力军,这些本科院校所培养出来的学生在毕业后却没有找到相应的工作,而我国许多高端技术型、应用型岗位却找不到合适的人才,基于此情况,教育部副部长鲁昕提出了高校应该向技术型、应用型方向转型,即“600多所地方本科院校转型为技术型、应用型职业教育院校”观点。 1 我国高校向应用型、技术型方向转型的必要性 1.1 是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需要。产业升级就是劳动力结构的升级与转化,然而一线劳动力实践技能的缺失是企业升级的主要瓶颈,因此社会经济的发展需要一线劳动者要具备全新的知识、技术和技能结构。我国目前正处于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需要大量的高素质人才,尤其是服务于现代企业生产的第一线的高端人员,在上海、深圳等地调研表明,高技术企业一线劳动者中的90%已经需要本科层次的技术技能人才,但是我国具有高端技能的人才却非常的匮乏。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却是我国接受高等教育学生的高失业率,2013年我国高校就业率紧为77.4%,与2012年相比高了不少,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并不是因为我国高校的毕业生人数众多,而是因为我国本科院校的教育结构不合理,比如德国、瑞士的学生就业率就非常高,分析其原因主要是其职业教育体系比较成熟,德国本科院校的78%集中在了专业性、应用型,而只有22%的高等学校属于学术型;瑞士则82%的高等院校集中在应用型方向,只有18%的属于学术型。 1.2 是我国高等教育体系的科学发展的必然要求。自从1999年我国实施高校扩招政策以来,我国的在校大学生在2005年已经成为世界第一大国,研究生教育规模得到第二,仅次于美国,而在2012年我国的在校研究生数量为172万人,相比2005年已经翻了一番还要多,而且我国的毛入学率已经接近50%,由此可见我国高等教育已经实现大众化教育,但是受到一些传统办学思路以及管理模式的影响,我国新建本科院校普遍存在着办学定位不清,专业结构趋同,培养出来的人才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而高校转型就是实现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体现出高校的专业性、技术性、应用性特征,因此教育的不适应会对高校转型形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学习心得体会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学习心得体会 开学以来,我们认真地学习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深受鼓舞, 感受、感触颇深,学习《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后,我不仅了解了国家对 教育的宏观政策,了解了党和国家对教育的重视,同时对教育中的一些细小环节也找到了 充分的理论依据和证据,也明白了教育在民族振兴和社会发展进步中的重要作用!认真学 习了《纲要》,根据《纲要》内容,我们应该将教育的眼光放得更长远,从国家社会对人 才的需求和培养方面提出我们的教育观:必须要适应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应该把教育摆在 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坚持以人为本、推进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 本纲要在全面分析了我国教育发展现状的前提下,提出了20xx至2021年发展教育的 宏伟蓝图。全纲要有五部分构成:序言,总体战略,发展任务,体制改革,保障措施及实施。 纲要指出战略目标是,到2021年,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进 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发展任务包括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阶段教育,职业教育,高 等教育,继续教育,民族教育,特殊教育。体制改革包括人才培养体制改革,试招生制度 改革,建设现代学校制度,办学体制改革,管理体制改革,扩大教育开放。保障措施包括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保障经费投入,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推进依法治教,重大项目和改 革试点,加强组织领导。结合教育教学工作,谈几点认识: 一、以人为本 纲要再一次提出:把育人为本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人力资源是我国经济社会发 展的第一资源,教育是开发人力资源的主要途径。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充分发 挥学生的主动性,把促进学生成长成才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关心每个学生,促进每个学生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发展;尊重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为每个 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培养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 批拔尖创新人才。明确了教育的方向,可见推进素质教育就是要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 培养人的重大问题,要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着力提高学生服务国家人民的 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 二、德育为先 纲要指出:坚持德育为先。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引导学生 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加强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教育,增强学生爱国情感和改革创新精神;加强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培养学生团结互助、诚实 守信、遵纪守法、艰苦奋斗的良好品质。加强公民意识教育,树立社会主义民主法治、自 由平等、公平正义理念,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公民。把德育渗透于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贯 穿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各方面。构建大中小学有效衔接的德育体系,创新 德育形式,丰富德育内容,不断提高德育工作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

关于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的指导意见

关于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的指导意见 (征求意见稿) 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加快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推进地方高校转型发展,提高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水平,现就开展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总体思路 1、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培养产业转型升级和公共服务发展需要的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为主要目标,以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为主要路径,通过试点推动、示范引领,引导和推动部分地方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类型高校转型发展,提高地方高等教育支撑产业升级、技术进步和社会管理创新的能力,完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促进高等教育特色发展,推动学习型社会建设。 2、基本原则 ——坚持试点先行、示范引领。确定一批试点高校和专业(集群)向应用技术类型高等教育转型发展。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形成促进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的政策体系和体制机制并逐步扩大试点范围,全面提升地方本科高校服务现代化建设和人的全面发展的能力。 ——坚持需求导向、分类推进。按照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对高等教育实行分类管理,科学定位高等学校的人才培养类型、科学研究任务、主要服务面向、质量标准要求和国家、社会责任。在科学定位的基础上,扩大应用技术类型高校办学自主权,提高学校适应人力资源市场变化的能力、促进产业升级和技术进步的能力、为区域发展创造人才红利的能力。 ——坚持顶层设计、综合发展。系统总结近年来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改革的成功经验,加强国家层面的顶层设计,增强改革的整体性、系统性和协调性。充分发挥省级政府在改革中的主体作用,扩大省级政府发展应用技术类型高等教育的统筹权,促进区域内高等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的紧密结合。 3、总体目标 力争用3年左右的时间,实现以下目标: ——建成一批地方本科转型示范学校。引导试点高校以培养生产服务一线的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为主要任务,形成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直接融入区域发展、产业振兴和技术进步,深度融合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和继续教育,探索出一条建设中国特色应用技术类型高等学校发展道路。 ——试点高校就业质量显著提高。试点高校专业设置、培养方案更好对接职业岗位要求和职业发展需求,毕业生技术应用能力达到本行业先进水平,创业人才培养有重大突破,初次就业率达到90%以上,对口就业率达到80%以上,毕业生起薪水平、就业稳定性高于怀层次其他高校。 ——服务重点产业转型升级能力显著增强。围绕国家和区域重点产业建成一批高质量的应用技术人才培养基地,建成一批校企联动的产业技术积累创新联合体,充分发挥其对产业链价值的贡献力和产业群竞争力的提升作用。 ——人才培养立交桥初步形成。充分发挥试点高校对区域职业教育发展的带动作用,促进应用技术本科与中高职有机衔接,拓宽中高职毕业生和在职技术技

如何促进学校内涵发展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促进学校内涵发展魏传光 关于学校内涵发展的概念,目前尚无确切定论,但一所名校的成长离不开其深厚文化底蕴的积淀,正所谓“名校的一半是文化”,它体现在物质文化、制度文化方面、更体现在精神文化方面。物质文化反映了学校建设的外在美观程度,制度文化体现了学校管理的优质化,而精神文化则成为学校的“主心骨”,体现了学校成长的价值和实质,也就是我们平常从管理学角度所讲的“环境反映文化”、“制度决定成败”、“学校精神创造持久生产力”。可见,我们促进学校内涵发展的关键在于抓好学校的文化建设,在于铸造学校的“精神和灵魂”,这样的学校才是创办优质教育的窗口,结合本校的实际发展状况,我认为,要促进学校的内涵发展,应因地制宜,因校而论,应从以下几方面做好工作: 一、让“办学理念”成为学校内涵发展的航标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学校的领导首先是教育思想的领导”。一所学校要树立自身的品牌,必然要求具有科学的办学理念。 学校内涵的发展,首先要从教育思想的源头抓起,从本校的实际出发,全体师生共同提炼学校的办学思想,形成“人本化、前瞻性”的办学理念,并发展成师生共同的愿景。积极宣传倡导学校精神,以此激励师生努力进取。并从学校的办学传统和现实教育资源中提取有特点的基因,使之升华为学校共识的价值标准。并积淀为学校优良的教育传统和校风、教风、学风,以此引导学校、教师、学生的良性发展。 我校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扎实推进素质教育,不断深化课程改革,切实加强学校文化建设,进一步提高办学质量。认真落实五年规划,努力实现“把孙镇一小办成全市教育现代化的窗口、教育科研的基地、素质教育的典型”的总体办学目标。 二、让“文化建设”成为学校内涵发展的丰厚底蕴 文化建设是一所学校的灵魂,是学校内涵发展的本质所在,学校的高楼大厦和管理的规范化并不能体现其存在的价值,其文化底蕴深厚程度及文明传承

特色学校评价的意义、内容及方案设计

特色学校评价的意义、内容及方案设计摘要:1993年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发了《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其中提出了各类学校都要“办出各自的特色”的思想。而在2001年开始的新课程改革中,也极其重视特色学校的创办。也是因为特色学校顺应了时代发展的要求,许多学校开始建设有自己特色的学校。建设好的特色学校就需要通过评估来不断地促进。在对学校进行评估时,由学校特色标准和实际表现作为评价指标,全面、深入地对学校进行评价。 关键词:特色学校;评估;意义;内容;方案设计 这些年来,“特色学校”这一概念在教育领域不断被论证和实践,当我们带着“特色学校”的信念走进不同学校时,每个学校就用不同气质回应我们。这些不同的气质即使用“学校文化”来描述,仿佛也不够生动和恰切,而“特色学校”恰如其分地描述了学校的独特气质。虽然实践风靡,但是对于“特色学校可否评价”、“是否存在一个清晰的评价标准”都未有答案,而这些问题都涉及特色学校的评估,这对于改进学校特色创建的实践恰有着重要意义。 一、特色学校 开展特色学校评价,首先要弄清什么是特色,什么是特色学校,什么又是特色学校的评价。 “特色”,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的解释是:事物所表现的独特的色彩、风格等。但是这一定义是平面的,不是立体的,没有反映“特色”的历史积淀性。“特色”既是事物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精的优异本质的体现,又是事物在发展中的历史积淀。它不同于传统,尽管许多特色就是从传统发展而来的,但是不具独特性的传统不是特色;它也不同于“先进”,尽管它是以先进、突出为前提,但它比先进有更深的历史蕴涵;它也不同于“优势”,尽管“特色”是一种优势,但特色比优势更注重理念的指导。因此,“特色”应是事物经积淀形成并表现出的独特的色彩、风格等,而这一积淀过程浓缩了人们在一定思想指导下的刻意追求。 因此,特色学校就应该是学校根据自身条件及社会的需求,在一定的理念的

学校发展规划工作总结范文

学校发展规划工作总结范文 过去的一年,是我校教育教学工作顺利发展的一年。一年来,在县教体局和镇中心学校的正确领导下,在全体教师的努力、支持下,我们以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和“ ___”为指导,根据教育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按照我校的工作计划务实地、创造性地开展我校的各项工作,努力开拓教育管理新思路,创新教育实践新模式,营造教育发展新优势,打造持续发展新平台,促使我校的办学水平再上一个新的台阶 一、基础建设: 按照预计目标,我校今年基础建设目标已全部实现。 1、完成了教学楼窗户更新工程; 2、完成了办公楼窗户更新工程; 3、完成了新农村生态沼气厕所新建工程; 4、完成了办公楼前路面硬化800平方米工程; 二、教学改革工作:

我校的教学改革工作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1、承担的省重点课题《新课程背景下学生主动学习策略与途径的研究》正在如火如荼地开。我校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安排老师参加校际听课、评课等教研活动,主动与兄弟我校交流课堂教学经验,虚心学习。我校先后组织教师到濮阳郑州等地参加教学教研学习活动。开展了教师论坛活动;开展教师反思学习活动;开展了教师新课程理论学习活动。营造良好的教研氛围,形成了以课程改革带动课题研究,以课题研究促进课程改革,形成组组搞科研,人人能科研的氛围。今年我校教师有29篇论文在国、省、市、县级获奖,取得省科研成果一项。 2、改革了课堂教学模式,由老师满堂讲转变为学生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学习。三名教师获市优质课,四名教师获县优质课奖。 3、建立完善了教学相关制度。 三、德育工作: 今年我校在创新德育工作机制上进行了努力探索。

1、开展了“一帮一爱心助学工程”,有效的实现问题学生的转变; 2、开展了课堂纪律大整顿活动,有效的改变了学风、教风。形成了比学习、比正气、比纪律的良好风尚。 3、围绕自信心教育、亲情教育开展了系列活动; 4、加强班级文化建设。各班形成了各具特色的跑操口号;各班教室的标语紧紧围绕“亲情教育”、“自信心教育”、“自主课堂教学改革”方面学生自己创作;每节上课前都要学生都要围绕“自信心主题”进行宣誓。使我校的校园文化建设初步形成了自己的内涵。 四、教师业务提升工作: 1、对中青年教师精心培训,通过教师基本功比赛、说课评课等活动进行训练。 2、抓好教师在职学历提高。学校89名教师中,本科21人,正在进修19人,大专68人,学历达标率100% ,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