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腔镜下早期肺癌系统性及选择性淋巴结清扫对比
- 格式:ppt
- 大小:8.93 MB
- 文档页数:29
微创胸腔镜与传统开胸手术治疗肺癌的疗效比较摘要目的比较研究微创胸腔镜与传统开胸手术治疗肺癌的疗效差异。
方法50例肺癌患者,以随机分组的方式分为传统组和胸腔镜组,各25例。
传统组行传统开胸手术治疗,胸腔镜组行微创胸腔镜术治疗,记录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术后引流时间、住院时间、术后疼痛程度、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两组手术效果差异。
结果两组手术时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胸腔镜组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时间、住院时间优于传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胸腔镜组并发症发生率16%低于传统组的4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667,P<0.05)。
胸腔镜组术后疼痛程度0~Ⅰ级20例、Ⅱ~Ⅲ级5例;传统组0~Ⅰ级9例、Ⅱ~Ⅲ级16例,胸腔镜组0~Ⅰ级疼痛发生情况明显多于传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9.934,P<0.05)。
结论微创胸腔镜术治疗肺癌切口小、术中出血少、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术后疼痛程度轻,患者恢复快,临床效果良好,值得推广。
关键词微创胸腔镜术;传统开胸术;肺癌;效果肺癌是威胁人类健康及生命安全的常见恶性肿瘤之一,其致死率在癌症中占居第一位,肺癌早期诊断困难,到确诊时多已发生远处或局部病变转移,医学上通常采用手术方式来延长患者生存时间,目前其治疗主要包括微创胸腔镜和传统开胸术两大类[1-4]。
本文旨在探讨微创胸腔镜治疗肺癌的优越性,特选取2015~2016年在本院接受手术治疗的50例肺癌患者进行研究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选取2015~2016年在本院接受手术治疗的50例肺癌患者,其中男26例、女24例,年龄55~78岁,平均年龄(66.51±8.56)岁;病理分型:鳞癌17例、腺癌23例、大细胞癌1例、腺鳞癌9例;分期:Ⅰ期19例、Ⅱ期31例。
所有患者均符合对应手术治疗指征,排除有化疗史、TNMⅢ期、合并慢性疾病者。
开胸手术和胸腔镜下手术对原发性肺癌的治疗价值比较罗永升【期刊名称】《中国卫生标准管理》【年(卷),期】2015(006)018【摘要】目的分析开胸手术和胸腔镜下手术在肺癌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原发性肺癌患者68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胸腔镜手术)与对照组(开胸手术).结果观察组平均手术时间、淋巴结清扫数目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5);术后出血量、切口长度、引流管留置时间及住院时间少于对照组(P<0.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胸腔镜下手术在原发性肺癌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显著.%Objective To analyze endoscopic thoracic surgery and thoracic surgery application value in patients with lung cancer.Methods Patients with primary lung cancer were treated 68 patien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VATS) and control group (open heart surgery).Results The mean operative time, number of lymph node dissection and control group was not statisticaly significant (P>0.5); terms of postoperative bleeding, length of incision, drainage tube indweling time and hospital stay than the control group (P<0.05);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 rate than the control group (P<0.05).Conclusion The effect of thoracoscopic surgery for the treatment of patients with primary lung cancer significantly.【总页数】2页(P60-61)【作者】罗永升【作者单位】130012 吉林省前卫医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655.3【相关文献】1.开胸手术和胸腔镜下手术在原发性肺癌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比较 [J], 李全智2.常规开胸手术与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治疗Ⅰ期非小细胞肺癌疗效观察 [J], 任晓3.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与常规开胸手术治疗肺癌的疗效比较 [J], 党海舟;谢念林;朱喜明4.胸腔镜下手术与开胸手术治疗原发性气胸的疗效比较 [J], 于涛; 齐拥军; 张秋生5.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与常规开胸手术治疗肺癌疗效比较 [J], 周存荣;褚庆霞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肺癌应用微创胸腔镜与传统开胸手术治疗的临床对比分析发表时间:2019-12-05T16:22:55.563Z 来源:《航空军医》2019年12期作者:杨宇伟[导读] 目的分析肺癌应用微创胸腔镜与传统开胸手术治疗的临床对比。
杨宇伟(北京北亚骨科医院 102440)摘要:目的分析肺癌应用微创胸腔镜与传统开胸手术治疗的临床对比。
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9年6月在我院行肺癌手术的80例患者进行研究,按照抽签法分组(n=40),对照组采用传统开胸手术治疗,观察组采用微创胸腔镜手术治疗,对比两组临床效果。
结果观察组的手术时间、术后引流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肺癌患者采用微创胸腔镜手术治疗,可缩短手术时间、术后引流时间及住院时间,且术中出血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低,与传统开胸手术相比,临床应用效果良好。
关键词:肺癌;微创胸腔镜手术;传统开胸手术;并发症发生率肺癌属于常见肺部原发性恶性肿瘤,无遗传性,但存在一定家族聚集性及遗传易感性[1]。
现阶段,临床范围内可根据患者病灶大小,采用开胸手术或微创胸腔镜手术,进行切除,以控制病情进展[2]。
但两种手术方法对患者的治疗效果存在差异性,因此,本次研究结合实际案例,对肺癌患者的临床手术方案选择进行合理分析。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17年1月—2019年6月在我院行肺癌手术的80例患者进行研究。
按照抽签法分组:对照组共40例,男22例,女18例,年龄30~54(41.78±3.85)岁;观察组共40例,男25例,女15例,年龄30~55(42.12±4.06)岁。
患者均确诊为肺癌,本次研究为自愿参与,参与者及家属获知情同意书。
组间基线资料保持同质性(p>0.05)。
1.2 方法对照组采用传统开胸手术治疗:常规麻醉、消毒后,取健侧卧位;在胸外后侧切行切口,逐层切开皮肤组织,暴露病灶,并切除;清扫完成后留置引流管,常规缝合。
常规开胸肺癌根治术与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摘要目的探讨将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应用于早期非小细胞肺癌中的临床疗效。
方法106例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按照不同的治疗方案分为常规组(54例,行常规开胸肺癌根治术)和胸腔镜组(52例,行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
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总引流量、住院時间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
结果治疗后,胸腔镜组的手术时间与术中出血量均多于常规组,术后总引流量与住院时间均少于常规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胸腔将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5.77%,显著低于常规组的20.3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对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实施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具有良好的疗效,不良反应较少,安全系数相对较高,值得临床上加以推广。
关键词开胸肺癌根治术;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早期非小细胞肺癌随着社会环境的逐渐改变,人们生活健康的生活习惯也随之发生变化,相关疾病的发生率也逐渐上升[1]。
近年来,肺癌的发病正在逐年上涨,而作为我国恶性肿瘤之首的肺癌已经成为了威胁人们生命健康的重大疾病。
据统计,患有肺癌的患者中有大约80%的比例均为非小细胞肺癌,该种肺癌的发病位置都比较固定,主要体现在胸腔脏器局部浸润,一般并不会向远处转移[2]。
现阶段对于该类型癌症的早期治疗的首选方案是为患者实施手术治疗。
当前被广泛应用于临床的两种手术方案是传统的开胸手术以及胸腔镜手术,而且有关研究显示,胸腔镜手术具有创伤小以及恢复快等特点[3]。
为获得对患者最有利的治疗方案,本文将针对本院近期收治的多例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展开研究,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本次研究选取本院2015年11月~2017年2月实施收治的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106例,按照不同的治疗方案将其分为常规组(54例)和胸腔镜组(52例)。
常规组患者的男女比例为25∶29,年龄33~80岁,平均年龄(57.3±8.1)岁;吸烟者31例,非吸烟者23例。
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根据王俊标准化全腔镜肺叶切除手术录像整理一、胸腔镜肺叶切除手术包二、“王氏手法”技术特点介绍1、王氏手法。
独创的吸引器与电凝钩同时经同一切口的协调操作模式:使用特制的具有两个弯角的吸引器,利用吸引器的自然角度,使电凝钩始终位于吸引器的弯角内侧进行操作,术者左手握持吸引器,右手握持电凝钩,同时经主操作口进行操作。
2、全部血管采用鞘内分离,血管分离“骨骼化”。
全部肺动脉与肺静脉均采取血管鞘内分离的方式:吸引器与电凝钩配合操作,电凝钩打开血管鞘后暂不切开,将其钩起后用吸引器钝性向个方向最大程度推开鞘内疏松的结缔组织,再切开血管外鞘,血管游离达到骨骼化。
3、隧道式叶间裂分离技术。
从血管鞘内层次,建立沿肺动脉层面向前或向后的叶间隧道,结合内镜直线型缝合切开器,可以轻松的完成发育不全叶间裂的分离。
4、优先处理支气管动脉。
在全部肺叶切除操作中,游离肺下韧带后,先打开肺门后方纵膈胸膜,切断支气管上下缘的支气管动脉。
5、打开全部肺门周围胸膜协助操作。
6、肺血管与支气管处理的多方向多程序操作。
打开血管鞘清扫淋巴结,淋巴结与血管粘连多数仅与血管鞘粘连紧密,很少侵犯鞘内,因此在鞘内层次操作时,这种粘连的分离和淋巴结的清除可以迎刃而解。
7、近距离视野显露。
三、胸腔镜肺叶切除术的适应症1、早期原发性肺癌。
虽然近来越来越多的临床病例和文献报道都证实胸腔镜下肺门及纵膈淋巴结清扫是完全可行且行之有效的,因而部分周围型T2N1和T2N2的肺癌病例行胸腔镜下的根治性切除是完全可行的,但为了保证治疗效果,目前国际上仍认为IIa期以上的肺癌最好不要胸腔镜下肺叶切除。
2、需行肺叶切除的良性病变,如支气管扩张症、肺动静脉瘘、肺梗死等。
3、炎症、结核等疾病导致的局限性肺叶毁损需手术切除者,但通常手术难度更高,应严格掌握手术适应症。
4、先天性肺叶发育不全等疾病出现症状需手术切除者。
5、需要肺部切除的肺部转移癌。
四、胸腔镜右肺上叶切除手术程序(一)麻醉和体位全身麻醉,双腔气管插管,左侧单肺通气。
胸腔镜在肺癌中的应用进展覃海航【摘要】手术是非小细胞性肺癌治疗的主要手段,传统开胸手术损伤大,并发症多,微创手术在达到传统开胸手术同样治疗效果的同时,具有创伤小,术中和术后并发症少的优点。
胸腔镜为微创手术在心胸外科的应用提供了一个可行的路径,胸腔镜在周围型、中央型肺癌切除及淋巴结清扫中均能有效去除病灶,减少并发症发生,是目前临床上极具前景的一门新技术。
doi :10.3969/j.issn.1009-6663.2012.09.066作者单位:547000广西河池,河池第三人民医院肺癌严重危害人类健康,是世界范围内肿瘤死亡的首位原因之一,近50年来,全世界肺癌的发病率明显升高,据统计在欧美国家和我国大城市中,肺癌的发病率已居男性各种肿瘤的首位[1]。
肺癌治疗方法包括手术治疗、放化疗、免疫治疗以及中医药治疗等,然而对于非小细胞性肺癌(NSCLC )患者而言[2],手术治疗仍然是当前首选的治疗方案。
但是开胸行肺癌手术治疗,其创伤之大,并发症之多,一直都是困扰临床医疗的难题。
随着科学的进步,微创手术特别是胸腔镜在肺癌中的应用,使得肺癌的手术治疗得到了长足进步,胸腔镜得到医疗同仁的广大关注[13]。
一、肺癌的手术治疗概括自1933年著名胸外科医生Graham 首次成功地为1例肺癌患者进行了全肺切除术,开创了手术治疗肺癌的先河后,肺癌的外科手术治疗已经得到了很大的发展,成为中早期肺癌治疗的首选治疗手段。
基于TNM 分期的基础[3]上,I 期NSCLC 包括IA 期的T1AN0M0、T1BN0M0和IB 期的T2aN0M0,首选治疗为肺叶切除加肺门纵隔淋巴结清扫,切缘阳性、不完全切除者推荐首次手术行完全性切除。
Ⅱ期NSCLC 主要手术治疗完全性切除的N0、N1Ⅱ期患者需要辅助化疗。
Ⅲ期NSCLC 如果术前临床分期ⅠⅡ期但术后病理有纵隔淋巴结转移的偶然性Ⅲ期和影像学上为单站或多站纵隔淋巴结转移单估计能完全切除的病例行手术切除+辅助化疗或新辅助化疗+手术切除,标准术式为肺叶切除+系统性纵隔淋巴结清扫术。
目前,肺癌已经成为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恶性肿瘤之一,而且发病率逐年增高。
传统的开胸手术方法即胸后外侧切口仍是非小细胞肺癌手术的首选手术方法[1-2],但手术损伤较大,术后并发症较多,患文章编号:1007-1989(2012)01-0089-03电视胸腔镜辅助下小切口肺癌手术与开胸手术的对比研究夏发明1,文石兵1,潘晓锋1,何林锋1,黄立功1,胡定中2(1.浙江省台州市立医院心胸外科,浙江台州318000;2.上海市胸科医院胸外科,上海200030)摘要:目的探讨电视胸腔镜辅助小切口(VAMT)肺叶切除术治疗肺癌的临床价值。
方法将112例原发性周围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随机分成传统开胸手术组和VAMT组,比较两组围手术期及术后的各项指标。
结果两组肺癌患者的病理分期和淋巴结清扫情况差异无显著性(P>0.05)。
VAMT组术中出血量、平均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传统开胸手术组,两组的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手术时间、引流管置留时间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
两组随访3~24个月,均未见复发和/或转移病例。
结论采用VAMT切除肺癌及淋巴结清扫安全可靠、创伤小、出血少、术后恢复快、效果确切,值得深入研究发展和推广。
关键词:胸腔镜辅助小切口;肺癌;肺叶切除中图分类号:R734.2文献标识码:BComparative study of video-assisted thoracoscope auxiliarysmall incision (VAMT)lobectomy with open thoracotomy fortreatment of lung cancerXIA Fa-ming 1,WEN Shi-bing 1,PAN Xiao-feng 1,HE Lin-feng 1,HUANG Li-gong 1,HU Ding-zhong 2(1.Thoracic Department,Hospital of Taizhou,Taizhou,Zhejiang 318000,P.R.China;2.ThoracicSurgery,Shanghai Chest Hospital,Shanghai 200030,P.R.China)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clinical value of video -assisted thoracoscopy auxiliary small incision (VAMT)lobectomy for treatment of lung cancer.【Methods 】112cases of primary peripheral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were divided at random into traditional open thoracic operation and VAMT groups,the surgery time and each postoperative index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Results 】The results of two groups of patients with lung cancer pathological stage and lymph node dissection situation were the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P >0.05).For VAMT group,perioperative bleeding,the average length of hospital stay,complications were less than traditional open chest,two groups had a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P <0.05);The operation time,the tube time to be kept of the two groups wer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P >0.05).Two groups were followed-up for 3-24months,without recurrence and/or cases transfer.【Conclusion 】The VAMT resected lung cancer and lymph node dissection is safe and reliable,with small trauma,less bleeding and postoperative recovery,worth development and promotion.Key words:thoracoscope auxiliary small incision;lung cancer;lobectomy收稿日期:2011-08-12[通信作者]夏发明,E-mail:famingxx@126.com第18卷第1期中国内镜杂志Vol.18No.12012年1月China Journal of EndoscopyJan.2012组别病理分期/例纵隔淋巴结ⅠaⅠbⅡaⅡb左肺右肺组数直径/mm直径/mm传统开胸手术组201512115~115.1±2.11~116.4±2.3VAMT组18131495~115.3±2.21~116.2±2.1组数表1两组术后病理分期及纵隔淋巴结清扫情况比较(x ±s )组别手术时间/min术中出血量/mL引流管置留时间/d住院时间/d并发症发生率/%传统开胸手术组156.2±32.6324.6±53.1覮4.9±2.415.2±5.6覮6.8覮VAMT组148.9±28.7142.8±21.54.2±1.99.3±3.21.4表2两组肺癌手术情况比较(x ±s )中国内镜杂志第18卷注:覮与VAMT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者恢复较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