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静脉留置针的穿刺技术及方法

静脉留置针的穿刺技术及方法

静脉留置针的穿刺技术及方法
静脉留置针的穿刺技术及方法

静脉留置针的穿刺技术

及方法

Document number:PBGCG-0857-BTDO-0089-PTT1998

静脉留置针的穿刺技术及方法

浅静脉留置针在临床上已广泛应用,具有减少血管损伤,利于定时给药和抢救等[1],减轻患者反复穿刺的疼痛感,减少穿刺操作次数,提高工作效率,化疗患者也可降低药物外渗的可能,被广大患者及护理人员所接受。

1.穿刺前护理人员准备

用肥皂水清洗双手及戴口罩,一般采用六步洗手法。正确的洗手可预防外源性污染,减少感染的机会。

2.用物准备

型号合适的留置针、3M透明敷贴、棉签、安尔碘、3条9cm的胶布,备好输液的药液、一次性输液器,连接输液器并排尽空气,检查并打开留置针,然后再将输液管针头直插入留置针管的肝素帽内,再次排尽空气(这样可防止进针后留置针管内有空气)。

3.穿刺血管的选择

选择粗直、弹性好的静脉,避免选用靠近神经、韧带、关节及硬化、受伤的静脉。如有血栓性静脉炎则血管穿刺不易成功,即使成功了也不易通畅。另外,患皮肤病及感染处禁忌穿刺置管[2].

4.做好卫生宣教

置管前护士应将静脉留置针应用的目的、意义告诉患者及其家属,让其了解有关静脉留置针的护理知识、常见的并发症及其预防措施,避免置管肢体过度活动,置管期间注意保持穿刺部位干燥、清洁,禁止淋浴等,以便积极配合,预防感染、堵管、液体渗漏等并发症的发生。睡眠时注意不要压迫穿刺的血管;更衣时注意不要将导管勾出或拔出;穿衣时先穿患侧衣袖,再穿健侧;脱衣时先脱健侧衣袖,后脱患侧。要密切观察穿刺部位有无红肿或水肿、疼痛等不良反应,如有不良反应应及时通知护士。

5.穿刺方法

按常规选择血管及消毒注射部位后,先旋转松动留置针外套管,以15°~30°角行静脉穿刺,进针速度宜慢,见回血后再沿血管进1~2cm,然后右手拇指和中指固定针芯,以食指背侧面轻轻弹送外套管,边置入外套管边退针芯,直到外套管送入为止,左手紧固定穿刺部位血管,这样血管不易滑脱,也不易穿破血管,穿刺成功率较高。证实回血通畅后用3M透明敷贴将针眼处针翼周围皮肤覆盖并固定,贴膜勿将肝素帽与输液器针头连接处盖住,用一条胶布固定肝素帽及皮肤,胶布分别固定针柄及延长管。

6.封管液的选择

留置针封管液主要有稀释的肝素盐水及生理盐水。目前认为肝素液封管优于生理盐水,肝素液具有抗凝作用,而生理盐水不具抗凝作用。但对于不宜使用肝素钠的病人,限制了静脉留置针的使用。肝素为一种酸性粘多糖,是临床常用的抗凝剂,在体内外应用时均具有强抗凝作用。方法得当,可延长置管时间,防止并发症的发生。通常采用正压封管,将封管液3~5ml从肝素帽处的输液针头内先缓慢推注2~3 ml,再边推余液边拔出输液针头,使封管液充满整个官腔(以拔出针头是针尖有液体溢出为佳)。

7.护理

(1)护士在整个操作过程中要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技术,严格检查留置针的包装及有效期。做到技术熟练,动作轻柔、准确,防止反复穿刺造成血管损伤。(2)再次输液时用安尔碘消毒肝素帽,每日推注5~10ml等渗盐水冲管并抽得回血,证明通畅后再输液,输液完毕拔针时护士应向肝素帽内注入2~5ml肝素液封管。在注入肝素液时,边缓慢推余液边拔出输液针封管,这样留置针管腔内充满了封管液,可避免血液反流,减少堵管发生率,延长留置针的使用时间。有研究表明,缓慢推注,堵管率明显低于快速推注。连续输液者,应每日更换输液器1次。(3)输液过程中加强巡视,观察局部有无红肿、硬结、疼痛,血管弹性有无改变,输液是否通畅,防止液体渗入皮下组织。如发现上述现象,应立即拔针,重新建立通道。留置针留置时间一般为5天,正确操作及严密观察护理可延长留管时间。(4)并发症的处理:①静脉炎。尽量选用较粗大、回流通畅的静脉,以使有足够的血液稀释,输注刺激性较强的药物可将滴速减慢。一旦发生静脉炎立即停止在此静脉输液,24h内冷敷,24h后热敷,以增进血液循环,缓解患者不适。②当针眼局部出现红肿、疼痛时应立即拔管,并用50%硫酸镁湿敷,或用中药金黄散外敷[3].③若留置针置入2~3天后出现局部血管硬化现象,应立即拔除留置针。④堵管。发生堵管的时候,谨记不能用注射器推液,正确的方法是回抽,以免将凝固的血栓推进血管内导致其他并发症的发生。(5)告诉患者穿刺部位保持清洁干燥,防止透明敷贴与皮肤粘接不牢,透明敷贴不宜每日更换,应视粘贴膜脱落及污染现象及时更换。(6)拔管:沿血管方向轻柔地将留置针拔出,拔针后用无菌干棉签按压穿刺点2~3min,防止出血,可用安尔碘消毒穿刺点预防感染。

8.小结

静脉留置针的应用,有利于配合抢救患者,并且可随血管形状弯曲,不易脱出血管,便于肢体活动,患者在躁动时不易脱出,同时又能快速给药,可提高抢救成功率,并减少头皮针反复穿刺给患者带来的痛苦。常规静脉输液每人次约需2~3min完成,采用静脉留置针可缩短至~,提高了护理效率。

动静脉留置针的_护理

静脉留置针的护理要点 一、静脉留置针的优点留置针是近几年来发展起来的一项新的护理技术操作,已逐步取代了传统的头皮钢针。 其优点有: 1)减轻痛苦;2)保护血管,减少液体外渗,不易脱出血管;3) 保证合理用药时间,有利于抢救患者;4)减轻了护士的工作量,提高了护士工作效率。 二、静脉留置针的操作流程 1、穿刺前的准备: ①清洗双手。 ②备齐用物:型号合适的留置针、透明敷贴、棉签、2%碘酊、75%酒精、胶布。(注意:根据病情选择型号相符的留置针,仔细检查其质量,检查产品的失效日期,包装是否完好,型号,套管与针芯是否粘连,导管边缘是否粗糙、针尖斜面应锐利无钩,套管完整无断裂。) ③备好输液的药液,连接一次性输液器,排尽空气备用。④选择准备穿刺的血管: 选择粗直、弹性好的静脉,通常选择四肢浅表静脉。 (注意:患皮肤病及感染处禁忌穿刺置管,瘫痪患者宜选择健侧肢体血管。)⑤安抚患者工作: 2、静脉留置针穿刺步骤 1)穿刺部位进行消毒:应>8cm,并反复2 次消毒。嘱患者握拳 松动针芯. 穿刺前为什么要转动针芯?

(1) 软管是经过微波处理后导管壁变薄,呈圆锥形. (2) 导管的材质不变, 在穿刺皮肤与组织时更为容易、顺利,不易劈叉, 减少耗损,减少痛苦。 (3) 处理后, 软管与针芯紧密粘合. 因此穿刺前一定要转动针芯,以便送管或拔针芯顺利,确保穿刺成功。 选择粗、直,避开关节及静脉瓣,血流丰富的血管。 2 )左手固定皮肤,右手拇指和示指持针翼使针尖斜面向上,于静脉的上方与皮肤呈15°~30°缓慢进针,见回血后降低角度,约15°继续进针1~2mm,松开止血带,退针芯1~2mm至外套管内,固定针芯慢慢将套管送入静脉内,防止外套管弯曲折断和损伤血管,观察周围无渗漏后拔出针芯, 3、妥善固定方法 穿刺成功后,将透明的无菌贴膜固定于穿刺部位,贴膜一端紧贴在进针点前上 方2cm处,从左向右将贴膜与皮肤拉紧,使皮肤显现轻度皱纹为宜,将贴膜另一端紧帖在皮肤上。拉紧进针部位松弛的皮肤,使静脉留置针固定更加牢固,为了便于每日换输液器,贴膜勿将肝素帽与输液器针头连接处盖住。 4、正确封管 1)常用封管液 肝素盐水:10~100 单位/ 毫升保留时间持续12小时用量5ml 生理盐水:保留时间持续8 小时用量5~10ml 2)封管的技术 A、封管时应缓慢推注封管液,封管液推入过快,用力过猛可使血管内压力剧增,管壁 通透性增加,容易引起外渗、肿胀。 B、封管过程中先将针头拔出至仅剩针尖,推注封管液剩0.5ml 后,一边推一边拔出针头,使留置针腔内充满封管液,避免了血液返流,凝固阻塞针头。

静脉留置针的穿刺技术及方法

静脉留置针的穿刺技术及方法 浅静脉留置针在临床上已广泛应用,具有减少血管损伤,利于定时给药和抢救等[1],减轻患者反复穿刺的疼痛感,减少护士穿刺操作次数,提高工作效率,化疗患者也可降低药物外渗的可能,被广大患者及护理人员所接受。 1.穿刺前护理人员准备 用肥皂水清洗双手及戴口罩,一般采用六步洗手法。正确的洗手可预防外源性污染,减少感染的机会。 2.用物准备 型号合适的留置针、3M透明敷贴、棉签、安尔碘、3条9cm的胶布,备好输液的药液、一次性输液器,连接输液器并排尽空气,检查并打开留置针,然后再将输液管针头直插入留置针管的肝素帽内,再次排尽空气(这样可防止进针后留置针管内有空气)。 3.穿刺血管的选择 选择粗直、弹性好的静脉,避免选用靠近神经、韧带、关节及硬化、受伤的静脉。如有血栓性静脉炎则血管穿刺不易成功,即使成功了也不易通畅。另外,患皮肤病及感染处禁忌穿刺置管[2]. 4.做好卫生宣教 置管前护士应将静脉留置针应用的目的、意义告诉患者及其家属,让其了解有关静脉留置针的护理知识、常见的并发症及其预防措施,避免置管肢体过度活动,置管期间注意保持穿刺部位干燥、清洁,禁止淋浴等,以便积极配合,预防感染、堵管、液体渗漏等并发症的发生。睡眠时注意不要压迫穿刺的血管;更衣时注意不要将导管勾出或拔出;穿衣时先穿患侧衣袖,再穿健侧;脱衣时先脱健侧衣袖,后脱患侧。要密切观察穿刺部位有无红肿或水肿、疼痛等不良反应,如有不良反应应及时通知护士。 5.穿刺方法 按常规选择血管及消毒注射部位后,先旋转松动留置针外套管,以15°~30°角行静脉穿刺,进针速度宜慢,见回血后再沿血管进1~2cm,然后右手拇指和中指固定针芯,以食指背侧面轻轻弹送外套管,边置入外套管边退针芯,直到外套管送入为止,左手紧固定穿刺部位血管,这样血管不易滑脱,也不易穿破血管,穿刺成功率较高。证实回血通畅后用3M 透明敷贴将针眼处针翼周围皮肤覆盖并固定,贴膜勿将肝素帽与输液器针头连接处盖住,用一条胶布固定肝素帽及皮肤,胶布分别固定针柄及延长管。 6.封管液的选择 留置针封管液主要有稀释的肝素盐水及生理盐水。目前认为肝素液封管优于生理盐水,肝素液具有抗凝作用,而生理盐水不具抗凝作用。但对于不宜使用肝素钠的病人,限制了静

静脉留置针技术操作规范

静脉留置针技术操作规范 一、工作目标: 正确使用留置针建立静脉通道,减少患者反复穿刺的痛苦。 二、操作要点 1、评估和观察要点:①评估病情、年龄、意识、心肺功能、自理能力、合作程度、药物性质、过敏史等。②评估穿刺点皮肤、血管的状况。 2、遵循查对制度,符合无菌技术、标准预防、安全静脉输液的原则。 3、告知患者留置针的作用、注意事项及可能出现的并发症。 4、患者取舒适体位,选择弹性适当的血管穿刺,正确实施输液前、后留置针的封闭及护理。 5、留置针穿刺:消毒皮肤,留置针与皮肤呈15°~30°角刺入血管,见回血后再进入少许,保证外套管在静脉内,将针尖退入套管内,连针带管送入血管内,松开止血带,撤出针芯,连接无针输液装置,用透明敷料妥善固定,注明置管日期、时间并签名。 6、严密观察留置针有无脱出、断裂,局部有无红、肿、热、痛等静脉炎表现,及时处理置管相关并发症。 7、嘱患者穿刺处勿沾水,敷料潮湿应随时更换,留置针侧肢体避免剧烈活动或长时间下垂等。 8、每次输液前、后应当检查患者穿刺部位及静脉走向有无红、肿,询问患者有关情况,发现异常及时拔除导管,给予处理。

9、采取有效封管方法,保持输液通道通畅。 10、根据药物及病情调节滴速。 三、标准 1、患者或家属知晓护士告知的事项,对服务满意。 2、护士操作过程规范、准确。 四、指导要点。 1、告知患者操作目的、方法及配合要点。 2、告知患者或家属不可随意调节滴速。 3、告知患者穿刺部位的肢体避免用力过度或剧烈活动。 4、出现异常及时告知医护人员。 五、注意事项 1、选择粗直、弹性好、易于固定的静脉,避开关节和静脉瓣,下肢静脉不应作为成年人穿刺血管的常规部位。 2、在满足治疗前提下选用最小型号、最短的留置针。 3、输注2种以上药液时,注意药物间的配伍禁忌。 4、不应在输液侧肢体上端使用血压袖带和止血带。 5、定期换药,如果患者出汗多,或局部有出血或渗血,可选用纱布敷料。 6、敷料、无针接头或肝素帽的更换及固定均应以不影响观察为基础。 7、发生留置针相关并发症,应拔管重新穿刺,留置针保留时间根据产品使用说明书而定。

开展品管圈活动提高静脉留置针穿刺成功率

开展品管圈活动提高静脉留置针穿刺成功率 朱田芳 摘要:目的:讨论开展品管圈活动对提高静脉留置针穿刺成功率的影响。方法:成立品管圈小组对2013年10月至12月的住院患者使用静脉留置针的116名患者开展品管圈活动,对调查后导致静脉留置针穿刺失败因素进行干预。结果:干预后护士使用静脉留置针穿刺成功率明显提高。结论:通过开展品管圈活动有利于提高静脉留置针穿刺成功率。 关键词:品管圈静脉留置针穿刺成功率 静脉留置针又称静脉套管针,是由特殊材料制成。外套管较柔软,胶体活动方便,便于留置。减少反复穿刺带给患者的痛苦。它广泛应用于临床,外科化疗患者较多,留置针使用广泛。多年以来,提高静脉留置针穿刺成功率,一直是护理工作的重中之重。外科对使用静脉留置针穿刺失败原因进行了分析。采取了穿刺前预防,穿刺中指导,穿刺后生效。的品管圈活动,提高了静脉留置针穿刺成功率,预期效果指导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段资料:选择2013年10月至12月使用静脉留置针输液后126例患者为对照组,男65例女46例,年龄36岁至82岁,2014年1月至3月使用静脉留置针穿刺的98例为观察组,男51例女47例,年龄32岁至78岁均为化疗患者,查找静脉穿刺失败的原因,然后制定出具体措施和解决方案。 1.2方法 成立品管圈:成员包括1名主管护理担任团长,两名组长,四名责任护士,担任组员,全名为,爱心圈,圈徽为7只手托一颗爱心,意为,通过品管圈,7个组员的共同努力,提高静脉穿刺成功率。减轻患者的痛苦,为患者奉献爱心,团长全权负责活动的规划,每月组织开会一次,汇报工作,讨论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2.实施步骤: 确定活动主题,鼓励每个组员根据临床工作经验,提供最需要的解决问题,然后进行,打分,最后确定得分最高的,提高静脉留置针穿刺成功率,被列为本次活动的主题,选题理由: 提高静脉留置针穿刺成功率,可以减少反复穿刺的带来的痛苦。保护血管减少静脉并发症,减少医患纠纷,融洽护患关系。 原因分析,经过组员讨论分析归纳总结,提出导致静脉穿刺失败的原因,与外界环境,病人血管的条件,穿刺用具的选择,穿刺方法和部位,以及穿刺后用法技巧。针对以上原因,制定出了三个提高静脉留置针成功率的解决办法 干预措施: 穿刺前预防: 静脉留置针的选择:选用,型号小、细、短的留置针。将相对小的,静脉留置针,进入血管内,从而减少血管阻力,减少静脉炎的发生。 穿刺部位的选择,从远心端向近心端选择,宜选用粗直弹性好,无静脉瓣,避开关节处,易于固定的静脉,患者血管条件不好时,应在穿刺前,嘱咐患者热敷穿刺部位三十分钟,促进静脉扩张,易于穿刺。, 环境的选择:温度适宜光线充足,保持病房的温度在22到24摄氏度,相对湿度在

静脉留置针的穿刺技术及方法

静脉留置针的穿刺技术及方 法 -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4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

静脉留置针的穿刺技术及方法 浅静脉留置针在临床上已广泛应用,具有减少血管损伤,利于定时给药和抢救等[1],减轻患者反复穿刺的疼痛感,减少护士穿刺操作次数,提高工作效率,化疗患者也可降低药物外渗的可能,被广大患者及护理人员所接受。 1.穿刺前护理人员准备 用肥皂水清洗双手及戴口罩,一般采用六步洗手法。正确的洗手可预防外源性污染,减少感染的机会。 2.用物准备 型号合适的留置针、3M透明敷贴、棉签、安尔碘、3条9cm的胶布,备好输液的药液、一次性输液器,连接输液器并排尽空气,检查并打开留置针,然后再将输液管针头直插入留置针管的肝素帽内,再次排尽空气(这样可防止进针后留置针管内有空气)。 3.穿刺血管的选择 选择粗直、弹性好的静脉,避免选用靠近神经、韧带、关节及硬化、受伤的静脉。如有血栓性静脉炎则血管穿刺不易成功,即使成功了也不易通畅。另外,患皮肤病及感染处禁忌穿刺置管[2]. 4.做好卫生宣教 置管前护士应将静脉留置针应用的目的、意义告诉患者及其家属,让其了解有关静脉留置针的护理知识、常见的并发症及其预防措施,避免置管肢体过度活动,置管期间注意保持穿刺部位干燥、清洁,禁止淋浴等,以便积极配合,预防感染、堵管、液体渗漏等并发症的发生。睡眠时注意不要压迫穿刺的血管;更衣时注意不要将导管勾出或拔出;穿衣时先穿患侧衣袖,再穿健侧;脱衣时先脱健侧衣袖,后脱患侧。要密切观察穿刺部位有无红肿或水肿、疼痛等不良反应,如有不良反应应及时通知护士。 5.穿刺方法 按常规选择血管及消毒注射部位后,先旋转松动留置针外套管,以15°~30°角行静脉穿刺,进针速度宜慢,见回血后再沿血管进1~2cm,然后右手拇指和中指固定针芯,以食指背侧面轻轻弹送外套管,边置入外套管边退针芯,直到外套管送入为止,左手紧固定穿刺部位血管,这样血管不易滑脱,也不易穿破血管,穿刺成功率较高。证实回血通畅后用3M透明敷贴将针眼处针翼周围皮肤覆盖并固定,贴膜勿将肝素帽与输液器针头连接处盖住,用一条胶布固定肝素帽及皮肤,胶布分别固定针柄及延长管。 6.封管液的选择

静脉留置针的穿刺技术及方法

静脉留置针的穿刺技术 及方法 Document serial number【KKGB-LBS98YT-BS8CB-BSUT-BST108】

静脉留置针的穿刺技术及方法 浅静脉留置针在临床上已广泛应用,具有减少血管损伤,利于定时给药和抢救等[1],减轻患者反复穿刺的疼痛感,减少穿刺操作次数,提高工作效率,化疗患者也可降低药物外渗的可能,被广大患者及护理人员所接受。 1.穿刺前护理人员准备 用肥皂水清洗双手及戴口罩,一般采用六步洗手法。正确的洗手可预防外源性污染,减少感染的机会。 2.用物准备 型号合适的留置针、3M透明敷贴、棉签、安尔碘、3条9cm的胶布,备好输液的药液、一次性输液器,连接输液器并排尽空气,检查并打开留置针,然后再将输液管针头直插入留置针管的肝素帽内,再次排尽空气(这样可防止进针后留置针管内有空气)。 3.穿刺血管的选择 选择粗直、弹性好的静脉,避免选用靠近神经、韧带、关节及硬化、受伤的静脉。如有血栓性静脉炎则血管穿刺不易成功,即使成功了也不易通畅。另外,患皮肤病及感染处禁忌穿刺置管[2]. 4.做好卫生宣教 置管前护士应将静脉留置针应用的目的、意义告诉患者及其家属,让其了解有关静脉留置针的护理知识、常见的并发症及其预防措施,避免置管肢体过度活动,置管期间注意保持穿刺部位干燥、清洁,禁止淋浴等,以便积极配合,预防感染、堵管、液体渗漏等并发症的发生。睡眠时注意不要压迫穿刺的血管;更衣时注意不要将导管勾出或拔出;穿衣时先穿患侧衣袖,再穿健侧;脱衣时先脱健侧衣袖,后脱患侧。要密切观察穿刺部位有无红肿或水肿、疼痛等不良反应,如有不良反应应及时通知护士。 5.穿刺方法 按常规选择血管及消毒注射部位后,先旋转松动留置针外套管,以15°~30°角行静脉穿刺,进针速度宜慢,见回血后再沿血管进1~2cm,然后右手拇指和中指固定针芯,以食指背侧面轻轻弹送外套管,边置入外套管边退针芯,直到外套管送入为止,左手紧固定穿刺部位血管,这样血管不易滑脱,也不易穿破血管,穿刺成功率较高。证实回血通畅后用3M透明敷贴将针眼处针翼周围皮肤覆盖并固定,贴膜勿将肝素帽与输液器针头连接处盖住,用一条胶布固定肝素帽及皮肤,胶布分别固定针柄及延长管。 6.封管液的选择

《动静脉留置针穿刺》方法与技巧

《动静脉留置针穿刺》方法与技巧 动静脉留置针穿刺技巧 头皮静脉穿刺方法 头皮静脉的选择 首选用正中静脉,此静脉是头皮静脉中较大的一支,粗短而直,不易滑动,易固定,其次颞浅静脉,(此静脉细长浅直,不滑动,暴露明显)、耳后静脉(较为固定,且稍粗直,或略带弯曲,但易破) 以5ml注射器抽取0.9%生理盐水3ml~4ml,与套管针相连。消毒穿刺部位,左手绷紧头部皮肤,右手持套管针与皮肤成5°角,快速刺皮后,降低穿刺角度,视血管情况在皮下潜行约0.5厘米,针头与血管平行,缓慢直刺血管,见回血后,立即停止进针,向血管内试推入少量0.9%生理盐水,针头部无肿胀左手固定针柄,右手拇指、食指捏住针翼,缓慢退出内针芯,将外套管送入血管。以无菌透明敷贴固定,头皮针塑料管以“S”或“U”型固定在针翼同侧。 头皮静脉穿刺技巧 新生儿头皮静脉丰富,但管腔小、管壁薄、表浅、弯曲,较直部分短,加之患儿无主动配合能力,末梢循环不良,头部常呈暗紫色且皮肤松弛,静脉穿刺难度较大。穿刺的部位、进针的角度、深浅度及手法都要控制在适当的程度。刺皮要快,皮下潜行要稳,探血管动作要轻柔、缓慢,见回血后要立即停止进针,送管要适当,切忌不要过深,以免穿破血管。 固定方法 ?良好的固定方法可提高留置时间. 固定是整个穿刺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固定不当可引起外套管的滚动、滑脱,致液体渗漏,轻者出现局部肿胀、疼痛致患儿哭闹,重者可引起皮下组织坏死。 ?我们在穿刺点的两侧均给与固定,这样就增加了套管针的稳定性,降低了药液对血管的压力,减少了对血管壁的损伤。头皮针塑料管与延长管间的“U”、“S”型固定,减轻了外力对延长管的牵拉。 四肢静脉穿刺法 方法 同头皮静脉穿刺法,采取斜刺法在欲穿刺的静脉旁侧距静脉约1 cm~1.5 cm处,针头与皮肤成20°~30°,将针头刺入皮下,然后在皮下潜行0.8 cm~1 cm后再剌入静脉,适于肘静脉、大隐静脉及较大静脉等。最后小夹板固定关节处(夹板外包裹纱布),松紧适宜,过紧影响血液循环,过松达不到固定的作用。敷贴固定时避免张力性粘贴 腋下静脉穿刺法 先将留置针排气,将患儿置开放式抢救台上,将一侧手臂轻轻拉直背伸,使穿刺上肢肢体与躯干成110°~145°角,暴露腋窝,协助者固定躯干使患儿与床面呈30°~45°角。左手拇指及其余四指轻握该侧三角肌下缘使腋窝处皮肤绷紧。腋静脉位于腋下动脉的内侧,颜色呈蓝色无波动。 ?常规消毒后操作者右手食指和拇指持套管针针翼,左手稍抬高肩部并绷紧腋窝外皮肤,与皮肤呈现出10°~25°角进针留置针在腋下静脉下方0.5~1.0cm处进针,见回血后将留置针针芯拔出,软芯轻轻送入,接肝素帽,用3M透明敷料固定,手臂恢复自然位置,注明穿刺时间。

浅谈静脉留置针穿刺技巧

浅谈静脉留置针穿刺技巧 发表时间:2013-03-06T13:25:31.887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2年第49期作者:盘秀蓉蒲蓉吴桂芳[导读] 结果 562例使用静脉留置针患者留置时间为3~5天。 盘秀蓉蒲蓉吴桂芳(四川省南充市中心医院四川南充 637000) 【中图分类号】R47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2)49-0317-01 【摘要】通过对562例患者采用静脉留置针穿刺,提高了静脉穿刺成功率,减轻了病人反复穿刺的痛苦。【关键词】静脉留置针穿刺方法护理 静脉输液是病人常用的治疗手段,静脉留置针的应用避免了重复穿刺给病人带来的痛苦能有效的保护病人的血管。笔者结合日常工作经验总结了一些静脉留置针的穿刺技巧,提高了留置针穿刺成功率,减少了病人痛苦,提高了病人满意度。 1 临床资料 2011年8月-2012年7月,我科共对562例患者采用了静脉留置针输液,年龄从6个月到78岁,小儿97例,成人465例。均取得了满意效果。 2 穿刺方法 2.1选择合适的静脉、穿刺部位选择相对较粗、直、有弹性、远离关节、无静脉瓣、利于固定的静脉[1]。成人多选用上肢静脉,以前臂静脉、肘正中静脉为宜,婴幼儿多选用头皮静脉。 2.2选择合适的静脉留置针根据穿刺部位、血管直径及年龄选择合适的留置针。在满足输液的前提下,尽量选择最短最细的留置针,成人一般选用22G,小儿一般选用24G[2]。 2.3穿刺要点穿刺时患者前臂、手腕、手背自然放松使手部肌肉松弛。止血带扎于穿刺部位近心端10~15CM处[3],时间不超过 2分钟,松紧适度。常规消毒皮肤8~10cm范围,对留置针针芯进行适当的旋转、松动,使针头的斜面向上[4]。待消毒剂自然风干后,左手拇指及食指固定穿刺部位血管,左手绷紧穿刺部远端皮肤,右手拇指、食指持静脉留置针的针翼,针头斜面朝上,外套管借助针芯一起从血管的正上方皮肤以 30°~45°角刺入血管[5], 见回血后压低持针角度(至15°左右)将套管针继续沿血管前行约0.5-1cm[6],采用一边置入外套管一边退针芯的方法,将针芯回退0.5cm,同时,沿着血管平行的方向,将外套管送入到静脉当中。 2.4留置针的固定采用以进针点为中心无张力固定法固定。撕开敷贴,单手持膜敷贴对准穿刺点,按压穿刺点两侧,撕除边框边撕边抚平[7]。 2.5注意事项仔细观察是否在穿刺处周围出现渗漏现象。在针芯回退的时候,不能够回退过多以免软管腔不能够继续支撑,而导致在进行送管的时候,针体出现折曲。穿刺时动作要轻、稳、准,防止反复穿刺造成血管及周围组织的损伤。一次穿刺不成功,必须更换留置针,严禁重复使用。 结果 562例使用静脉留置针患者留置时间为3~5天。 静脉留置针穿刺输液与头皮针穿刺输液相比具有损伤小,留置时间长,可重复使用等优点,其操作方法与操作流程也与头皮针有所不同,我们在不断进行相关知识学习,总结经验提高静脉留置针穿刺技术的同时,还应加强患者对静脉留置针的了解及留置针相关知识的宣教。 参考文献 [1] 郝雁.静脉留置针穿刺方法与成功率的探讨[B].内蒙古中医药,1006-0979-(2012)01-0158-02. [2] 庞继艾.小儿静脉留置针穿刺技术研究进展[A].解放军护理杂志,1008-9993--(2012)1A-0039-03. [3] 肖庆,文礼红.留置针敷贴的九步固定法[B].检验医学与临床,1672-9455(2012)03-0371-01.

动静脉留置针穿刺技巧

动静脉留置针穿刺技巧 头皮静脉穿刺方法 头皮静脉的选择 首选用正中静脉,此静脉是头皮静脉中较大的一支,粗短而直,不易滑动,易固定,其次颞浅静脉,(此静脉细长浅直,不滑动,暴露明显)、耳后静脉(较为固定 ,且稍粗直,或略带弯曲,但易破) 以5ml注射器抽取0.9%生理盐水3ml~4ml,与套管针相连。消毒穿刺部位,左手绷紧头部皮肤,右手持套管针与皮肤成5°角,快速刺皮后,降低穿刺角度,视血管情况在皮下潜行约0.5厘米,针头与血管平行,缓慢直刺血管,见回血后,立即停止进针,向血管内试推入少量0.9%生理盐水,针头部无肿胀 左手固定针柄,右手拇指、食指捏住针翼,缓慢退出内针芯,将外套管送入血管。以无菌透明敷贴固定,头皮针塑料管以“S”或“U”型固定在针翼同侧。 头皮静脉穿刺技巧 新生儿头皮静脉丰富,但管腔小、管壁薄、表浅、弯曲,较直部分短,加之患儿无主动配合能力,末梢循环不良,头部常呈暗紫色且皮肤松弛,静脉穿刺难度较大。穿刺的部位、进针的角度、深浅度及手法都要控制在适当的程度。刺皮要快,皮下潜行要稳,探血管动作要轻柔、缓慢,见回血后要立即停止进针,送管要适当,切忌不要过深,以免穿破血管。固定方法 ←良好的固定方法可提高留置时间. 固定是整个穿刺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固定不当可引起外套管的滚动、滑脱,致液体渗漏,轻者出现局部肿胀、疼痛致患儿哭闹,重者可引起皮下组织坏死。 ←我们在穿刺点的两侧均给与固定,这样就增加了套管针的稳定性,降低了药液对血管的压力,减少了对血管壁的损伤。头皮针塑料管与延长管间的“U”、“S”型固定,减轻了外力对延长管的牵拉。 四肢静脉穿刺法 方法 同头皮静脉穿刺法,采取斜刺法在欲穿刺的静脉旁侧距静脉约1 cm~1.5 cm处,针头与皮肤成20°~30°,将针头刺入皮下,然后在皮下潜行0.8 cm~1 cm后再剌入静脉,适于肘静脉、大隐静脉及较大静脉等。最后小夹板固定关节处(夹板外包裹纱布),松紧适宜,过紧影响血液循环,过松达不到固定的作用。敷贴固定时避免张力性粘贴 腋下静脉穿刺法 先将留置针排气,将患儿置开放式抢救台上,将一侧手臂轻轻拉直背伸,使穿刺上肢肢体与躯干成110°~145°角,暴露腋窝,协助者固定躯干使患儿与床面呈30°~45°角。左手拇指及其余四指轻握该侧三角肌下缘使腋窝处皮肤绷紧。腋静脉位于腋下动脉的内侧,颜色呈蓝色无波动。 ←常规消毒后操作者右手食指和拇指持套管针针翼,左手稍抬高肩部并绷紧腋窝外皮肤,与皮肤呈现出10°~25°角进针留置针在腋下静脉下方0.5~1.0cm处进针,见回血后将留置针针芯拔出,软芯轻轻送入,接肝素帽,用3M透明敷料固定,手臂恢复自然位置,注明穿刺时间。 检验方法 ←证明穿刺成功与否的方法。将留置针软管送入腋静脉内,拔出硬芯回血顺畅,接液体后滴注顺利,患儿安静无不良反应,证明穿刺成功。

小儿静脉留置针穿刺方法和技巧

小儿静脉留置针穿刺方法及技巧 摘要:探索小儿静脉留置针穿刺方法及技巧,提高穿刺成功率,减少患儿因反复穿刺造成的痛苦及恐惧,减轻家长因担心穿刺困难而产生的焦虑,提高治疗和抢救的效率,提升家长对护理操作技术的满意度,提高工作效率。 关键词:小儿静脉留置针;穿刺;技巧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医疗护理服务的要求越来越高,小儿静脉输液是临床给药的重要途径之一,是临床治疗、抢救最常用的技术操作[1]。由于婴幼儿血管细,加之其家长对操作要求高,操作过程中患儿不合作,易出现穿刺失败,很容易引起家长的不满,既影响护士情绪,也影响医院声誉[2]。静脉留置针作为头皮针的换代产品,因能高效率保持静脉通畅,减少反复穿刺的痛苦,得到了患儿家属和护理工作者的青眯。但因小儿好动,不配合,血管细,弯曲等多方面原因,其成功率较成人低[3]。自2007年以来,我院总结了小儿静脉留置针穿刺和留置方法,提高了穿刺成功率,得到了家长的好评,现将方法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入住我院需静脉输液治疗的患儿:共48例,年龄3个月~4岁。 1.2材料选用江西洪达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生产的24G静脉留置针,3M透明敷贴,一次性注射器,可来福接头等。

1.3方法 1.3.1准备工作备齐用物后输液管头皮针直接穿刺于留置针“Y”型管一端的肝素冒上,排出留置针导管内空气,拧紧另一端肝素帽,以防松动脱落。 1.3.2选择血管选择较粗、直、清晰且富有弹性,易于固定的头皮或手、足静脉,可选择额正中静脉、耳后静脉,颞浅静脉、上肢前臂桡静脉、前臂尺静脉,下肢内踝静脉、足背静脉等,避开静脉瓣及关节,皮肤不完整处的静脉。如果四肢末梢凉,循环差,看不清也摸不到血管可采用保暖或热敷的方法使血管充盈、扩张,然后再穿刺,这样穿刺成功率较大。 1.3.3穿刺方法及技巧护士热情接待患儿,哄逗,抚摸,关爱患儿,向家长讲解静脉输液的相关知识,消除患儿的恐惧及陌生感,使患儿尽量配合操作。选择头皮静脉:剃净毛发,使用碘酒严格消毒,消毒范围要大于穿刺点5cm,由内向外擦拭。为了避免静脉炎的发生,必须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原则。助手护士固定患儿体位,教会家长协助方法。穿刺前再次排气,轻轻转动针芯转柄部,使针芯针尖部斜面向上,左手绷紧穿刺点皮肤,右手持紧蝶翼,沿血管走向缓缓刺入,见回血后,再平行进针2~3cm,助手一手固定患儿头部,一手绷紧血管下方的皮肤,操作者右手向后退针芯,同时左手将外套管送入血管内,这样一退一进将外套管全部送入血

静脉留置针穿刺的方法

静脉留置针穿刺的方法 发表时间:2012-03-22T14:49:34.777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2年第2期供稿作者:王菱键姚记珍[导读] 静脉输液是将大量无菌溶液或药物直接滴入静脉的方法。 王菱键姚记珍(云南省个旧市人民医院云南个旧 661000) 【中图分类号】R47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2)2-0434-01 【摘要】静脉留置针的应用,能有效保证患者静脉输液顺利完成,减轻病人痛苦,保护血管提高疗效。减轻护士的劳动,保持静脉通道通畅,是保证治疗和给药的主要途径。便于及时挽救危重患者的生命。 【关键词】静脉输液静脉置管护理 静脉输液是将大量无菌溶液或药物直接滴入静脉的方法。建立静脉通道是保证治疗和抢救给药的主要途径,也是病人治疗的主要手段。静脉留置针的应用,不但能减轻患者痛苦;而且能减轻护士的工作量。便能确保输液顺利进行。 1 临床资料 适用于危重病人,纠正水和电解质失调。输入药物抢救休克。输入脱水剂、化疗药物等需要静脉输液的婴幼儿和成年人。 2 操作方法 2.1 择适宜的留置针,规格型号有24G×19mm/Z-G,公称流量21ml/min,和型号24G×19mm/Z-G,公称流量19ml/min(0.7×19mm)两种规格。医用透明贴膜规格60×70mm。 2.2 留置针穿刺法 2.2.1 严格执行“三查八对,一注意。”事项,严格无菌技术操作严责。准备好病人输液的所需药物,检查输液器的完整性,有效期。连接好输液器,完成正确的输液管排气法。 2.2.2 备齐用物。携至病人床旁,向患者和家属解释目的。让家属了解穿刺的难度,取得家属的合作。 2.2.3 合理选择穿刺部位及血管;选择粗直、有弹性,无静脉瓣的血管穿刺。避免在患肢、关节部位选择血管。 2.2.4 检查留置针、医用透明贴膜的有效期,有无包转破损,如有破损过期应紧用。针头型号与血管相适宜,或型号较血管小的更能保证留置成功。输液针头与留置针管相连接,排净留置针内空气。 2.2.5 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原则。[1] 2.2.5.1 消毒范围大于8cm×8cm。 2.2.5.2 在持静脉留置针前,消毒右手拇指、食指。保持针翼部位处于消毒状态,防止固定以后,在进针部位细菌污染。 2.2.5.3 松动留置针套管,左手绷紧皮肤,右手拇指与食指握紧留置针两侧,与皮肤角度成15°—30°角进针,直刺进针,见到回血后,压低高度,将穿刺针送入少许。一手固针芯,一手拇指与食指将套管全部送入血管或松开止血带,并压住导管前端处的静脉,抽出针芯。 [2] 2.2.6 用约5cm长的清洁纸胶布,固定留置针前段。透明敷贴固定时,先固定中间,边撕边压,均匀按压在皮肤上,中间不要留有空气,并保持无张力固定敷贴。 2.2.7 记录穿刺日期时间,操作者姓名。 2.2.8 根据输液要求调节滴速。 2.2.9 封管:正压封管(将针头斜面留在肝素帽内,封管液余0.5ml—1ml时,将留置针延长管上的夹子靠近针座,在推液的同时夹闭,边退针边推药液保证正压封管。)封管液从100ml生理盐水加12500U肝素的封管液中抽取5ml-10ml脉冲式正压封管。 3 观察与护理 3.1 口嘱病人注意事项 3.1.1 输液期间可适度活动 3.1.2 洗澡时防水 3.1.3 保持敷料固定 3.2 定时观察 3.3 置管时间96h,若观察静脉穿刺部位无红肿,也可根据情况适当延期。严密观察置针部位。 3.4 遇到敷贴污染,针眼出血,患者出汗时及时更换敷贴。更换敷贴时应加大皮肤消毒面积,消毒次数。待消毒液完全干时在更换敷贴。 3.5 加强置管者的健康宣教。 4 小结 留置针的应用,能减轻病人痛苦,保护血管。减轻护士的劳动,保持静脉通道通畅,便于抢抢救患者生命。 参考文献 [1]雷玲,付慧敏,王海燕.影响留置针留置时间的因素分析及对策[J].当代护士,2007,73(3):134. [2]宋建华,李晓珠主编.云南省护士岗位技能训练和竞赛专业知识300题[M].70:109.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