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常法"在手术室内镜器械管理中的应用
- 格式:pdf
- 大小:219.71 KB
- 文档页数:2
现代医疗器械管理维修五常法分析目的:分析医院现代医疗器械管理维修五常法管理模式及效果。
方法:以五常法模式开展我院医疗器械优质管理与维修工作,强化组织及考核管理,对比五常法管理模式下及常规医疗器械管理模式下我院1个月内医疗器械故障、医疗器械意外故障发生次数,调查2种管理模式下患者就医体验满意度。
结果:五常法优化管理后1个月内出现医疗器械故障0次、医疗器械意外故障0次,五常法管理后我院医疗器械管理维修效果显著提升(P<0.05)。
五常法优化管理模式下50例患者医疗器械相关诊疗体验非常满意34例、满意16例、不满意0例,非常满意度68.0%、总满意度100%,五常法管理模式下患者非常满意度、总满意度均显著高于常规管理模式(P<0.05)。
结论:五常法运用于医疗器械管理与维修工作中有利于改善医疗器械使用效果、提高诊疗安全性和效益性,改善患者诊疗体验。
标签:现代医疗器械管理维修;五常法;效果随着社会经济水平与医疗水平的飞速发展,医疗器械管理不善相关的医疗事故或意外事件也备受关注,科学的管理维修模式利于提升医院医疗器械使用水平、从而推动医院整体医疗服务质量的大幅提升[1]。
本研究结合当前现代化医疗器械应用特点及背景,采取了五常法优化医疗器械管理维修工作,并与常规管理维修效果进行了对比,现报道如下。
1 一般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实践调查节点分别为五常法管理模式下1个月与常规医疗器械管理模式下1个月。
五常法管理模式下调查患者50例,男28例,女22例;年龄21-81岁,平均年龄(43.2±3.8)岁;学历水平为小学及以下7例、初中5例、高中及中专5例、大专及以上33例。
常规医疗器械管理模式下患者50例,男29例,女21例;年龄20-84岁,平均年龄(43.8±2.5)岁;学历水平为小学及以下4例、初中6例、高中及中专3例、大专及以上37例。
2组患者基础资料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
“五常法”在消化内镜中心管理中的应用体会包正英【期刊名称】《中国医药指南》【年(卷),期】2013(11)28【摘要】目的:探讨“五常法”在消化内镜中心的管理应用。
方法通过常组织学习,制定各项规章制度等,对患者就诊秩序、诊疗环境、内镜清洗、仪器设备、人员等进行科学管理。
结果营造了一个安全、规范、舒适的工作环境,提高了工作效率和患者满意度。
结论五常法是用来维持品质环境的一种有效管理方法,是一种低成本且有效的管理方法。
%Objective Discuss the application of “Five-routine working regulation”in the management of Digestive Endoscopy Center. Methods Establish various rules and regulations and so on through routinely organized study, in order to Scientiifcally manage the patients’order, clinic environment, endoscopy cleaning, equipment, personnel and so on. Results Creating a safe, standardized, comfortable working environment so as to improve work efifciencies and patients’satisfaction. Conclusion “Five-routine working regulation”is an effective management method used to maintain the quality of the environment, and also a low-cost and effective management methods.【总页数】2页(P287-288)【作者】包正英【作者单位】江苏省中医院消化内镜中心,江苏南京 21002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473【相关文献】1.五常法管理模式在消化内镜中心的应用 [J], 杨嫦娥;席宏;刘变英;王颖;雷宇峰2.五常法在消化内镜中心检查间的应用 [J], 郭智慧;李静;彭阳;邢同印;边晓红;周丹;刘梅娟;张端3.五常法管理模式在消化内镜中心的应用 [J], 杨嫦娥;席宏;刘变英;王颖;雷宇峰;4.“五常法”在消化内镜中心管理的应用 [J], 王静舞;魏红梅;赵海霞;武承凤;赵红珍5."五常法"在消化内镜中心管理中的应用 [J], 马久红;何怀纯;万小雪;彭春艳;喻国花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手术室护理工作----五常法总则五常法是用来创造和维护良好工作环境的一种有效技术,包括常组织、常整顿、常清洁、常规范、常自律。
它源自五个以“S”为首的日本字,又称5S。
1S—常组织定义:判断必需与非必需的物品,并将必需物品的数量降低到最低程度,将非必需的物品清理掉。
目的:把“空间”腾出来活用并防止误用做法:1. 对所在的工作场所进行全面检查。
2. 制定需要和不需要的判别基准。
3.清除不需要物品。
4.调查需要物品的使用频率、决定日常用量。
5.根据物品的使用频率进行分层管理。
2S—常整顿定义:要用的东西依规定定位、定量、明确标示地摆放整齐。
目的:整齐、有标示,不用浪费时间寻找东西30秒找到要找的东西。
做法:1、对可供放的场所和物架进行统筹(划线定位)2、将物品在规划好的地方摆放整齐(规定放置方法)3、标示所有的物品(目视管理重点)达到整顿的四个步骤1、分析现状2、物品分类3、储存方法4、贯彻贮存原则3S --- 常清洁定义:清除工作场所各区域的脏乱,保持环境、物品、仪器、设备处于清洁状态,防止污染的发生。
目的:环境整洁、明亮、保证取出的物品能正常使用。
做法1、建立清洁责任区2、清洁要领◆对工作场所进行全面的大清扫,包括地面、墙壁、天花板、台面、物架等地方都要清扫。
◆注意清洁隐蔽的地方,要使清洁更容易,尽量使物品高地放置。
◆仪器、设备每次用完清洁干净并上油保护。
◆破损的物品要清理好。
◆定期进行清扫活动。
3、履行个人清洁责任。
谨记:清洁并不是单纯的弄干净,而是用心来做。
4S--常规范定义:连续地、反复不断地坚持前面3S活动。
一句话就是养成坚持的习惯,并辅以一定的监督措施。
目的:通过制度化来维持成果。
做法1、认真落实前面3S工作。
2、分文明责任区、分区落实责任人。
3、视觉管理和透明度。
4、制定稽查方法和检查标准。
5、维持5S意识。
坚持上班5S一分钟,下班前5S五分钟,时刻不忘5S。
☆记住:不搞突出,贵在坚持和维持常规范技巧视觉管理增加透明度制定标准5S --- 常自律定义:要求人人依规定行事,养成好习惯。
五常法在眼科手术室管理中的作用发布时间:2021-07-20T11:26:33.787Z 来源:《护理前沿》2021年9期作者:黄伟莉[导读] 目的总结5S管理模式在眼科手术室管理中的积极作用。
方法通过施行5S管理模式,对比施行前后眼科手术室在术间环境、黄伟莉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二四医院广西桂林 541000【摘要】目的总结5S管理模式在眼科手术室管理中的积极作用。
方法通过施行5S管理模式,对比施行前后眼科手术室在术间环境、物资管理、人员素质方面的改变,进行分析、总结。
结果 5S管理模式的实施对现眼科手术室管理有促进作用。
【关键词】五常法;手术室管理五常法是指常组织、常整顿、常清洁、常规范、常自律,起源于20世纪日本企业的管理方法,英文分别为structurise,systematise,sanitise,standardise,self-discipline,因其首字母均为S,所以也称为“5S”管理法,该管理方法简单有效,合理利用资源,减少失误,提高员工素质,改善工作环境,提高工作效率,被广大机构推崇运用[1]。
随着医疗护理服务意识的提高,手术室的护理管理需要向规范化与专业化方向发展,以进一步提高手术室护理的规范性与人性化[2]。
为改善眼科手术室的护理质量,合理利用医用耗材,减少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提高眼科手术室护士的综合素质,我科将五常法管理运用于实际,本研究通过对五常法运用于眼科手术室管理的实际效果进行测评,从而为眼科手术室管理提供依据。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2019年1月至2019年6月,眼科手术例数为220例,因未实行5S管理法,所以视为常规组。
2019年7月-2019年12月,眼科手术例数为166例,视为五常组。
对比实施五常管理法后手术室护理管理质量。
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常规组采用常规护理管理模式,五常组采用5S管理模式。
五常法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作者:赵雪丹来源:《中国卫生产业》2019年第07期[摘要] 目的探讨五常法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选取2017年2月—2018年1月该院手术室收治的85例患者,接受五常法护理管理,设置为观察组,取2016年2月—2017年1月手术室收治的85例患者,接受常规护理管理,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应用效果。
结果观察组护理管理质量显著改善(P<0.05);观察组取物时间、补物时间、空气细菌检测指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
结论在手术室管理中实施五常法管理,应用效果良好。
[关键词] 手术室;护理管理;五常法;质量管理[中图分类号] R4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19)03(a)-0126-02Application of Wuchang Method in Nursing Management of Operating RoomZHAO Xue-danOperating Room of Staff General Hospital of Liaoyuan Mining (Group) Co., Ltd.,Liaoyuan, Jilin Province, 136201 China[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application effect of Wuchang method in nursing management of operating room. Methods Eighty-five patients admitted to the operating room of our hospital from February 2017 to January 2018 were enrolled. The patients were enrolled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Eighty-five patients admitted to the operating room from February 2016 to January 2017 were enrolled. The routine nursing management was accepted as a control group, and the effects of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Results The quality of nursing management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improved(P<0.05). The time of taking, the time of supplement and the index of airborne bacteria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P<0.05). Conclusion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Wuchang method in the management of the operating room has a good application effect.[Key words] Operating room; Nursing management; Wuchang methods; Quality management手术室在医疗工作中占据重要地位,严格要求无菌操作,影响手术顺利实施因素繁多,例如医护工作者精神压力过大、手术劳动强度过高、手术物品摆放过乱等,均会影响手术治疗效果[1]。
运用”五常法”加强对手术间的规范化管理目的探讨运用”五常法”加强对手术间规范管理效果。
方法运用”五常法”对手术室环境、工作流程进行管理,并定期进行检查评估。
结果医护人员的工作环境得到改善,护理质量和物品完好率得到提高,从而提高了工作效率,提升了医院形象。
结论“五常法”是手术室科学管理的有效方法,增强了手术室护士工作的责任心和计划性,实施易、见效快,值得推广。
标签:五常法;手术室;规范管理随着外科学的迅速发展,手术量、手术种类、高难度的手术不断增多,加强对手术室的规范化管理是每一个手术室管理人员的一项重要工作。
”五常法”又称5S法,即常整理(抛掉不要的东西或入仓,制订工作计划)、常整顿(所以东西都有位置责任标签,30 s内能找到)、常清洁(清洁责任的划分,做到环境明亮照人)、常规范(透明目视储藏物品,防止出错)、常自律(自觉履行个人职责),”五常法”是优质的管理方法。
我院手术室于2012年5月开展了”五常法” 这一科学的管理模式,加强对手术间进行管理,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
现介绍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成立”五常法”管理小组。
手术室护理人员、保洁员均是”五常法”管理小组成员,由护理骨干担任组长。
组织科内人员就如何对手术间进行”五常法” 管理相关知识的学习,让所有人掌握”五常法”的知识,树立”五常法”的理念,做到统一认识,全员行动。
并针对手术室环境、药品、物品、设备管理和操作规程上存在的问题进行原因分析,对照”五常法”的要求,制定手术间管理的相关规则,质量评价标准,执行流程。
管理小组每周进行专项督查,护士长每天检查”五常法”工作的落实情况。
将存在问题做好反馈,制定整改措施,按时追踪整改效果,达到持续改进的目的。
1.2具体做法1.2.1 常组织制订手术间管理的相关规则,按规定对手术间进行管理。
每间手术间设专人负责,责任到人,建立《手术间使用登记本》,手术前后由巡回护士按基数清点和补充室内的物品及药品,做好记录,便于追踪护理工作质量情况。
五常法”提高手术室无菌物品的管理质量五常法是现代管理的基础,简称“5s”法,是一种科学的管理方法,内容包括:常组织、常整顿、常清洁、常规范、常自律,“五常法”起源于20世纪50年代的日本,它是用来改善品质环境,提高安全效率的一种有效技术。
1.无菌物品管理中存在的问题1.1无菌物品放置不规范:一次性无菌物品品种较多,标签不明显,放置混乱。
高压灭菌物品包装松动、包布不清洁,排列不整齐,混乱放置,未按消毒日期先后摆放。
1.2无菌物品过期多:无菌专科备用包及特殊备用包过多,造成无菌物品过期重消毒。
1.3缺乏责任心:护士在手术物品准备时拿取过多,一次性无菌物品未按手术需要过早、过多拆开,造成浪费。
手术结束后,未使用的无菌物品归还不正确,存在混乱放置。
1.4无菌物品混乱放置,手术急需时不能及时准确拿取,影响工作效率。
2.实施方法成立“五常法”活动推行小组,拟定活动计划,组织培训和宣传,提高护理人员对“五常法”基本知识的知晓度。
遵循PDCA循环法,对手术室无菌物品的管理现状进行调查、评估、分析,找出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进行论证。
对照五常法每一常的要求,制定出改进的措施并实施。
在实施过程中不断修改所制定的内容,已达到简单、易行、规范的目的。
2.1常组织就是将无菌物品明确分为常规、急诊、特殊、专科四类,常规无菌物品的数量尽可能根据近期手术量的多少准备充足,放在合适的位置,体现就近原则。
急诊无菌物品放在明显易取的位置,专科和特殊无菌物品尽可能减少,根据下一天手术需要,再消毒灭菌并在标志明确的专柜放置,各类无菌物品在标志明显规定的位置,按消毒日期的先后排列整齐。
2.2常整顿无菌物品设专人管理,各类无菌物品有清晰的分类标识,定点放置,标签清楚,保持物品摆放整齐,一目了然。
高压灭菌物品严格按规定要求标准包扎、消送、存放,按有效日期顺序摆放,每日上午、下午各整理1次,保证手术需要。
有效期为1周,到期重新消毒,严防霉变、过期、失效,杜绝包布破损漏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