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常法”在手术室管理中的应用
- 格式:pdf
- 大小:128.42 KB
- 文档页数:2
五常法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摘要】目的探讨五常法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应用“五常法”管理模式,对手术室人、物、环境进行改进,规范护士言行、技术、手术物品准备与放置标准等,形成专科护理准则,并组织考核小组定期进行检查、考核。
结果实施“五常法”后,手术科室及患者对手术室护理质量满意率明显提高。
结论五常法能改善手术室的工作方法和环境,提高工作效率和护理质量, 确保医疗护理安全。
【关键词】手术室护理管理五常法“五常法”是指“常组织、常整顿、常清洁、常规范和常自律,因其日文中罗马拼音的第一个字母都是“S”,故又简称为“5S”,起源于日本,是在各单位中用于提高安全,改进品质环境,提高效率,减少故障的一种有效技术。
我科于2009年9月引进“五常法”这一科学的管理方式应用于手术室护理管理中,对环境、物品、人员进行综合整改,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1 一般资料我院手术室现有手术间5间,手术量较多,护理人员相对少,工作繁忙,相关设备、器械及手术所需物品种类多,物品放置欠规范、器械设备使用频繁,维护工作繁重,管理困难。
2 方法与内容2.1首先争取领导的支持,成立五常法管理督查小组,组织全科人员参加学习“五常法”有关知识,树立“五常法”理念,做到统一认识,全员行动,并针对目前手术室环境、药品、物品、设备管理和操作规程上存在的问题进行原因分析,对照“五常法”的要求,制订各项“五常法”规范、审核标准及管理措施,定期检查、评估、反馈,并给予奖惩。
2.2“五常法”具体应用2.2.1常组织将手术室的无菌物品、一次性用品、日常用物及药品进行整理分类,判断必需与非必需物品并进行分开,将必需的物品数量降低到最低程度,非必需的物品及时清理掉,目的是把“空间”腾出来活用并防止误用。
将需要的物品根据其使用程度实行“分层管理”,使用程度中、低的保存在工作现场附近,经常使用的保存在工作现场并将其放在一个方便易取用的地方,同类物品集中放置,确保每一件物品有其固定的位置。
“五常法”在手术室管理中的应用及效果评价目的:探讨“五常法”在手术室管理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应用“五常法”的原理,制定审核表,对手术室的环境、物品设施及护士的言行进行规范化管理,并定期进行检查和考核。
比较实施“五常法”前后手术室管理的质量。
结果:实施“五常法”后,物品、器械、仪器和急救物品的准备完好率均明显优于实施前,取物品和补充物品所需时间较实施前也相对减少,手术科室的医务人员及患者对手术室工作人员的满意度也有明显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运用“五常法”管理,能提高护士的管理意识,提高护理质量和工作效率。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及医学模式的转变,对手术室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五常法”是现代管理之基础,它包括常组织、常整顿、常清洁、常规范、常自律[1]。
“五常法”主要用于改善工作环境,提高工作效率的一种先进的科学管理方法[2-5]。
为了加强手术室规范化管理,使护理服务行为更加人性化、规范化,工作质量和效率能进一步得到提高,本院于2012年7月运用“五常法”对手术室的人、物、环境进行综合的护理管理,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组织学习,更新观念多次组织全科人员进行“五常法”相关知识的讲座和培训,使“五常法”的理念一步一步深入人心。
使大家的理念得到更新,充分认识到“五常法”在护理管理中的重要性。
做到人人知晓,统一认识,全员行动,以达到预期目标。
1.2 制定审核标准及检查内容制定“五常法”量化审核表,具体内容见图1。
由组长根据“五常法”审核表中的管理标准,每天将结果记录于检查记录单中,每周一对上周存在的问题进行反馈,护长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整改措施。
本科选择2012年1-6月采用常规手术室管理的为常规组,2012年7-12月实施“五常法”管理的为五常法组。
1.3 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 11.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字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收稿日期:2017-07-18文章编号:1004-4337(2018)08-1242-02 中图分类号:R 612 文献标识码:A㊃成果应用㊃五常法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探究刘 兴 微(驻马店市第一人民医院手术室 驻马店463000)摘 要: 目的:对五常法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具体应用效果进行分析和研究㊂方法:利用五常法的基本原理,对手术室当中的人㊁物以及环境进行规范化的管理,从而将手术室护士的言行以及技术㊁手术物品的准备和放置等进行统一的规范,由此形成具有专业性的护理准则㊂为了进一步的对比五常法运用的效果,在分析中采用观察组和对照组相比对的研究方法㊂结果:利用五常法进行管理的观察组在手术资源利用率㊁手术感染发生率和手术时间周期方面都要优于对照组,而且科室和患者对于观察组的满意度也要明显的高于对照组㊂结论:五常法的运用能够有效改善手术室的工作方法和环境,对于手术室工作效率和质量的提升有着重大的帮助㊂关键词: 五常法; 手术室; 护理管理; 规范化d o i :10.3969/j .i s s n .1004-4337.2018.08.062 五常法是上世纪起源于日本企业当中的管理方法,其中包括了常组织㊁常整顿㊁常清洁㊁常规范和常自律5项基本的内容㊂此种管理方法的思路简单,通俗易懂,而且管理定位十分的明确,对于工作效率和质量的提升十分的重要㊂随着医院改革的不断推进,越来越多的优秀管理方法进入到了医院的管理当中,五常法也被应用到了医院手术室护理管理的实践中㊂从具体的利用来看,五常法有效的提升了手术室护理管理的效率和质量,对于资源的使用控制产生了较为有利的结果,所以本文就五常法的具体使用研究情况进行总结,现将情况报告如下㊂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我院在2015年6月之后,在手术室的护理管理中采用了五常法的基本理念㊂在运用五常法基本理念之后,手术室的护理管理措施有了较为显著的变化㊂为了对比分析五常法在手术室护理管理当中的具体效果,回顾分析了160例手术患者在具体的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表现㊂其中的80例患者是2015年9月~12月进行的手术,组成五常法护理管理的观察组;另外80例患者是2014年3月~2014年9月施行的手术,构成常规护理的对照组㊂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在各方面无明显差异(P >0.05),不具备统计学意义㊂1.2 方法对照组的患者在手术的过程中采用的是常规的手术室护理管理,而观察组的患者在手术的过程中采用的是五常法护理管理㊂就具体的分析来看,五常法包括了5项基本的内容:(1)常组织:常组织是五常法管理的第一步,主要目的是要避免凌乱,从而达到节约空间的目的㊂所以在具体的管理中,要从手术室的物㊁人以及环境等方面进行综合的组织和控制,从而保证手术室的人㊁物和环境达到组织和谐的目的;(2)常整顿:所谓的常整顿主要指的是通过时常的整顿管理将手术室护理管理当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解决,从而达到节约管理实践,快速使用所需物品的目的㊂在常整顿措施的执行中,一方面是要从护士的言行和技术方面进行规范性整顿,另一方面是要从手术物品和环境的方面进行联合的整顿;(3)常清洁:手术室的使用频率较高,而不同的病人携带的病菌又具有差异性,所以手术室如果不进行及时有效的清洁,其会成为病毒传染的主要区域㊂所以在常清洁的理念指导线,管理人员时常进行手术室的清洁,这样,手术室的洁净度可以得到很好的保持;(4)常规范:所谓的常规范一方面是管理者需要对手术室进行管理规范,这样整个管理工作的准则性以及标准性会明显提升,另一方面是管理人员要时常进行自身的规范;(5)常自律:自律可以帮助手术室护理管理人员养成良好的习惯,所以时常进行自律的强化有利于良好工作习惯的培养㊂1.3 观察指标在对比分析当中,观察对比指标主要分为两类:第一类是护理管理质量指标,其中包括手术室资源利用率㊁手术感染发生率和手术时间周期3项基本的内容;第二类是满意度指标,其中包含科室对手术室管理的满意度和患者对手术室管理的满意度㊂1.4 统计学方法应用S P S S 16.0统计学软件进行计量数据的处理㊂两组间的计数资料采用χ2进行检验,P <0.05为统计学有意义㊂2 结果对两组的护理质量进行了综合比较,发现采用五常法进行护理管理的观察组,其手术室资源利用率㊁手术感染发生率和手术时间周期都要明显的优于采用常规管理的对照组㊂两组数据对比差异明显(P <0.05),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㊂表1 两组护理管理数据对比组别例数资源利用率手术感染发生率手术时间周期提升观察组8077(96.25%)78(97.50%)80(100.00%)对照组8069(86.25%)66(82.50%)71(88.75%)从具体的对比分析来看,采用五常法进行手术室护理管理的观察组无论是在科室的满意程度上还是患者的满意率上都明显的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显著(P <0.05),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㊂㊃2421㊃J o u r n a l o fM a t h e m a t i c a lM e d i c i n eV o l .31 N o .8 2018表2 两组满意度对比组别例数科室对手术室工作的满意率患者满意率总项目满意项目满意率总项目满意项目满意率观察组801200116897.33%1500145296.80%对照组801200105487.83%1500134989.90%3 讨论医院管理的效率和质量提升对于医院服务水平的提升有着重要的帮助,所以医院在管理的过程中,积极的进行全新的㊁专业化的管理模式探寻㊂手术室护理管理是医院管理的一项重点内容,而从过去的管理资料分析来看,手术室护理管理方面存在着较大的问题,管理措施的专业性利用存在着较大的缺陷,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影响了手术室护理管理质量的提升,所以医院科室以及患者对于手术室管理的评价一直不是很高㊂在管理方法的总结和创新中,手术室护理管理人员发现五常法管理理念对于手术室护理管理的质量提升有着非常大的帮助,所以在具体的管理中,五常法的基本管理理念可是得到广泛的应用㊂在五常法管理理念运用了一段时间后,管理人员将其管理效果和过去的管理效果资料进行了对比,发现无论是手术室资源利用率㊁手术感染率还是手术时间周期,采用五常法理念进行管理后其管理质量都获得了明显的提升㊂对比分析了医院科室和患者对手术室护理管理质量的评价,发现五常法管理所获得了满意度相比传统的管理有了很大的提升,由此说明五常法在手术室护理管理的质量提升当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价值㊂另外,在具体的分析中发现,采用五常法的基本理念进行手术室护理管理措施的实施,手术室护理管理人员的参与度有了明显的提高,整个手术室人员的管理积极性也有了显著的上升㊂总而言之就是在手术室护理管理质量的提升当中,五常法能够发挥非常积极的作用,所以推广此种方法的现实意义突出㊂参 考 文 献1 徐贞珍,姚爱英,潘红,等.五常法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5,21(10):1180~1182.2 涂丽梅.五常法在门诊计生手术室护理工作中的应用.医学信息旬刊,2013,26(8):551.3 胡丽珍,陶曙,张玲,等.引入 五常法 提升手术室护理管理质量的实践及效果.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4,20(9):1319~1321.4 李春荣.质量控制小组管理模式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研究.中国卫生产业,2015,24(13):111~112.5 郭永平.五常法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体会.医学信息,2016,29(30):28~29.6 黄天翊,五常法 在加强手术室物品管理中的应用效果.中医药管理杂志,2017,7:148~149.7 李小平.护理标识在手术室护理风险管理中的应用研究.河北医药,2015,37(18):2875~2876.A p p l i c a t i o nE f f e c t o fW u c h a n g M e t h o d i nN u r s i n g M a n a g e m e n t o fO p e r a t i n g Ro o m L i uX i n gw e i (O p e r a t i n g R o o m ,Z h u m a d i a nN o .1P e o p l e 'sH o s pi t a l ,Z h u m a d i a n 463000)A b s t r a c t O b j e c t i v e :T o a n a l y z e a n d s t u d y t h e e f f e c t o fW u c h a n g m e t h o do nn u r s i n g m a n a g e m e n t i no p -e r a t i n g r o o m.M e t h o d s :B y u s i n g t h eb a s i c p r i n c i p l e so f t h e W u c h a n g m e t h o d ,t h em a n a g e m e n t o f p e o p l e ,o b j e c t s a n d e n v i r o n m e n t i n t h e o p e r a t i n g r o o m w a s s t a n d a r d i z e d ,s oa s t os t a n d a r d i z e t h ew o r d s ,d e e d s a n d t e c h n i q u e so f t h e n u r s e s i n t h e o p e r a t i n g r o o m ,t h e p r e p a r a t i o n a n d t e x t i l e o f t h e s u r g i c a l o b je c t s ,a n d s o o n .F r o mt h i s ,a p r of e s s i o n a ln u r s i ng c r i t e r i o n w a sf o r m e d .I no r d e rt of u r th e rc o m p a r et h ee f f e c t so ft h e W u c h a n g m e t h o d ,t h e o b s e r v a ti o n g r o u p a n d t h e c o n t r o l g r o u p w e r e u s e d i n t h e a n a l y s i s .R e s u l t s :T h e o b s e r -v a t i o n g r o u p w h i c hw a sm a n a g e db y t h eW u c h a n g m e t h o dw a s s u p e r i o r t o t h e c o n t r o l g r o u p in t e r m s o f t h e u t i l i z a t i o n r a t e o f s u r g i c a l r e s o u r c e s ,t h e i n c i d e n c eo f s u r g i c a l i n f e c t i o na n dt h eo pe r a t i o nt i m e p e r i o d .T h e s a t i sf a c t i o no f d e p a r t m e n t s a n d p a t i e n t s i n t h e o b s e r v a t i o ng r o u p w a s a l s o s i g n i f i c a n t l yhi gh e r t h a n t h a t o f t h e c o n t r o l g r o u p .C o n c l u s i o n :T h ea p p l i c a t i o no ft h e W u c h a n g m e t h o dc a ne f f e c t i v e l y i m p r o v et h e w o r k i n g m e t h o d s a n d e n v i r o n m e n t o f o p e r a t i n g r o o m ,w h i c h i s o f g r e a t h e l p t o t h e i m p r o v e m e n t o f t h ew o r k i n g e f f i -c i e n c y a nd q u a l i t y o f t he o p e r a t i n g ro o m.K e y wo r d s W u c h a n g m e t h o d ;o p e r a t i n g r o o m ;n u r s i n g m a n a g e m e n t ;n o r m a l i z a t i o n ㊃3421㊃数理医药学杂志2018年第31卷第8期。
“五常法”在手术室的物品管理中的应用目的:探索“五常法”应用在手术室物品管理中的效果。
方法:应用“五常法”于手术室的物品管理中,对手术室人、物、环境进行规范化改进,对手术室进行常组织、常整顿、常清洁、常规范、常自律,并比较实施“五常法”前后手术室物品管理的质量。
结果:实施“五常法”前后,手术器械和物品准备完好率、仪器使用管理完好率、医务人员及患者满意率等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五常法”能够较好地提高手术室物品管理的质量,其高效与实用的特点适合应用在手术室物品管理中。
标签:五常法;手术室;护理管理五常法包括常组织、常整顿、常清洁、常规范和常自律。
五常法是提高全面环境品质的关键。
五常法之所以有用是因为它是其他品质改善计划的基础。
五常法的目的可按下列要素进行分析:安全、品质、效率和形象。
实施五常法活动的5个步骤是高层管理者的承诺,拟定五常法促进计划、进行五常法培训教育、做好记录及进行评估,它是用来提升医院质量、效率的核心,用多元化的素质改善措施来完善工作环境流程,鼓励人人自律,遵守规则,提高效率,减少失误,持续改进,不断提升本院的品质与竞争力[1]。
本科于2007年12月引进“五常法”这一管理方法,取得良好效果,归纳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院是一所“一甲”综合性区域性医院,开放床位300张,拥有4间手术间,120任务繁重,急诊手术量较大,择期手术相对较少,手术室的工作处于较被动的状态,贵重仪器多,但缺乏监管,物品器械摆放不规范,护理人员不足,缺乏管理的连续性,护理人员管理意识薄弱。
针对以上问题,用“五常法”这一管理方法不断完善。
选择2008年1~6月采用常规手术室物品管理方法的手术为常规组;2008年7~12月实施“五常法”管理的手术为“五常法”组,并根据“五常法”量化审核表,对手术室物品进行审核[2]。
1.2 实施阶段“五常法”实施过程遵循PDCA循环法[3]:首先,对手术室人、物、环境进行现状调查,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原因分析,找出原因并进行论证,结合本科的实际情况,对照“五常法”的要求,制定出相应的对策并实施;对存在的问题作为下一次的重点内容监控。
五常法在手术室的应用海口市第三人民医院何红一、五常法的含义五常法就是常组织、常整顿、常清洁、常规范、常自律,源于五个日本字(Seiri, Seiton, Seiso, Seiketsu, Shitsuke),全部是S起头,故也称之为5-S。
它是用来维持品质环境的一种有效技术,提倡“从小事做起,认认真真、讲究地做好每件事情”。
表一五常法之日、英、中名词和典型例子二、常法详细介绍1.常组织定义: 常组织是判断出完成工作所有必需的物品,并与非必需物品区分开来。
将必需物品数量降低到最低程度及把它放在一个方便的地方。
目的:把“空间”腾出来活用,并防止误用。
(1)常组织的艺术——分层管理分层管理先要判断物品的重要性,再减少不必要的积压物品,这就是KISS(Keep It Short and Simple).做法:将物品分类●不再使用的。
●使用频率很低或较低的。
经常使用的。
几乎每天甚至每小时都用到的物品。
表二常组织的艺术—分层管理物品使用度划分及管理方法(2)注意需要与想要的区别(3)单一便是最好的运用2.常整顿定义:要用的东西规定定位、定量地摆放整齐,明确地标示。
目的:整齐、有标示,不用浪费时间寻找东西(30秒内找到要找的东西)。
做法:①对可供放置的场所进行规(划线定位)②将物品在规划好的地方摆放整齐(规定放置方法)③对容易混淆、容易遗忘的物品应标示(目视管理的重点)常整顿是研究提高效率方面的科学,主要研究你多久就可以取得物品,以及要多久才可以把储存好。
达到常整顿有四个步骤:第一步:分析现状首先分析人们取得物品和放回物品为何需要这么久,特别是存放许多工具和材料的工作地点,花在取得物品和放回物品上的时间等于是浪费时间。
第二步:物品分类是决定物品属于哪一类别的问题,并给每一件物品采用正式的名称。
第三步:储存方法是决定物品应该怎样放置。
每件物品采用了一种统一名称并不足够,还应该有一个存放地点,象每一个人有一个家一样。
“五常法”在手术室物品管理中的应用体会手术室是抢救与治疗患者疾病的重要场所,其管理质量直接关系到患者的生命安危。
现在人们生活水平也已不断提高,感染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也不断增强,一次性医疗物品多元化产生,并广泛应用于临床。
随着一次性医疗卫生物品的广泛使用,其管理已经成为每个医院所面临的重大课题。
目前我科使用的一次性医疗物品达上百种,如何管理是关键问题。
为保证临床使用时方便、快捷、避免一次性物品的短缺或积压,采用“五常法”来管理,积累了一些经验,效果很好,现介绍如下。
1“五常法”内容[1]1.1常组织将工作时需要的物品整理好。
(1)分层管理:将物品分类根据物品使用频率将其放在合理位置,将同类文件及用品统一存放及处理,节省无谓的消耗。
(2)明确物品摆放位置,弄清常用物品需要的数量且放在易取的位置。
(3)单一最好。
1.2常整顿把工作时所需的物品定位、定量的摆放整齐,并给予明确表示。
(1)将物品分类:①确定物品属于哪一类的;②将同类物品放在一起;③使用同颜色的标签;④标明物品的名称。
(2)存储方法:①标明物品名称,固定存放位置;②常用物品放在易取位置;③所有物品先入先出。
1.3常清洁及时清除区域内的脏物,保持清洁,预防院内感染。
1.4常规范将组织、常整顿和常清洁活动制度化、规范化,从而提高工作效率。
(1)视觉管理:粘贴明显的标签,用颜色标明物品的种类及名称,不同的标志牌用不同的颜色。
(2)增加透明度,盛放物品的柜子应透明,采用玻璃门。
1.5常自律将五常法观念落实在日常工作中,培养整洁有序,自觉执行单位的各项规章制度。
2 方法及实践2.1方法(1)成立“五常法”辅导小组,对人员进行培训。
人员:全科人员进行学习培训,培训率达100%。
内容:强调实行“五常法”的重要性,通过建立较完善的、系统的质量管理体系,来改进工作和环境,改进人们的思维过程,促进物品规范化管理。
做到统一认识,全员行动,以达到预期目标。
(2)成立质量管理、任务、职能检查小组,由护士长及主管级人员组成,制定审核标准及检查内容,根据需要建立物品种类、基数,统一标签,规范流程、质量标准。
“五常法”在手术室的物品管理中的应用作者:陈少仪来源:《中国当代医药》2010年第19期[摘要] 目的:探索“五常法”应用在手术室物品管理中的效果。
方法:应用“五常法”于手术室的物品管理中,对手术室人、物、环境进行规范化改进,对手术室进行常组织、常整顿、常清洁、常规范、常自律,并比较实施“五常法”前后手术室物品管理的质量。
结果:实施“五常法”前后,手术器械和物品准备完好率、仪器使用管理完好率、医务人员及患者满意率等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关键词] 五常法;手术室;护理管理[中图分类号] R197.32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4721(2010)07(a)-181-02五常法包括常组织、常整顿、常清洁、常规范和常自律。
五常法是提高全面环境品质的关键。
五常法之所以有用是因为它是其他品质改善计划的基础。
五常法的目的可按下列要素进行分析:安全、品质、效率和形象。
实施五常法活动的5个步骤是高层管理者的承诺,拟定五常法促进计划、进行五常法培训教育、做好记录及进行评估,它是用来提升医院质量、效率的核心,用多元化的素质改善措施来完善工作环境流程,鼓励人人自律,遵守规则,提高效率,减少失误,持续改进,不断提升本院的品质与竞争力[1]。
本科于2007年12月引进“五常法”这一管理方法,取得良好效果,归纳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院是一所“一甲”综合性区域性医院,开放床位300张,拥有4间手术间,120任务繁重,急诊手术量较大,择期手术相对较少,手术室的工作处于较被动的状态,贵重仪器多,但缺乏监管,物品器械摆放不规范,护理人员不足,缺乏管理的连续性,护理人员管理意识薄弱。
针对以上问题,用“五常法”这一管理方法不断完善。
选择2008年1~6月采用常规手术室物品管理方法的手术为常规组;2008年7~12月实施“五常法”管理的手术为“五常法”组,并根据“五常法”量化审核表,对手术室物品进行审核[2]。
“五常法”在心外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心外科手术是一种高风险的手术,在手术后和恢复期间需要严格的心血管护理和监测。
而心外科护理管理中有一个重要的法则——“五常法”,能够帮助护理人员更好的管理和照顾心外科病人。
本文将从五常法的概念、内容和应用三个方面,探讨其在心外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一、五常法的概念“五常法”是指五项护理原则,包括:监测常规、保障通气、维护液体平衡、保持营养、管理疼痛。
1.监测常规心外科手术后,病人需要密切监测生命体征,包括心率、呼吸频率、体温、血压等指标,及时发现和处理异常情况,避免出现严重的问题。
2.保障通气心外科手术后,由于胸腔被打开,肺部功能受到影响,病人容易出现呼吸困难等问题。
护理人员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保护气道通畅,维护呼吸功能,确保充足的氧气供应。
3.维护液体平衡心外科手术后,病人体内液体平衡容易失调,容易导致心脏负荷过大,增加心脏负担。
护理人员需要按照医嘱,严格控制病人的液体摄入量和排出量,保证合理的液体平衡。
4.保持营养心外科手术对病人对身体的消耗很大,需要适当的营养支持来保证身体的恢复和健康。
护理人员应该注意病人的饮食配合,按照医嘱进行输液和营养支持,确保病人获得足够的营养。
5.管理疼痛心外科手术后,病人往往感到疼痛,影响恢复和休息。
因此,护理人员需要根据病人的疼痛情况,采取相应的疼痛管理措施,包括给予镇痛药物、物理疗法等方法。
监测常规是指根据病人的情况和医嘱,对其生命体征和基础情况进行全面的、准确的监测。
包括:(1)体温:病人体温变化情况要及时记录。
出现高热或低体温等异常情况时,护理人员应该及时处理。
(2)心率:监测心率,可以发现心律失常、心动过缓等情况。
对于频繁出现的心律失常,应该及时记录并通知医生。
(3)呼吸频率:呼吸频率变化可以反映病人的呼吸情况,及时发现呼吸困难等问题。
(4)血压:监测血压可以及时发现高低血压等情况,及时进行处理。
(1)保持气道通畅,防止分泌物和呕吐物等物质阻塞气道。
“五常法”在手术室内镜器械管理中的应用关键词五常法手术室内窥镜器械管理五常法包括常组织、常整顿、常清理、常规范和常自律,是促进品质改善的一种有效的管理技术。
它是源自日本企业的现场管理模式,近年来,“五常法”被引进国内用来改善工作环境,提高工作效率,目前,“五常法”已被应用于医疗护理工作和医院质量管理安全效率,人员素质,服务品质等各个层面。
我院手术室将“五常法”运用内镜器械的管理,以确保内镜器械好用、够用、耐用、充分发挥器械的效用为主题,通过分析内镜器械管理不完善的原因,并采取相应措施,进行科学规范管理,取得良好效果,提高了科室人员的管理水平,调动了护理人中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本院是一所市级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有腔镜手术间5间,内镜手术3000余台。
我科有胆道镜、胸腔镜、膀胱镜、腹腔镜、宫腔镜、鼻内镜、电切汽化镜、膝关节镜等手术,器械多,贵重,缺乏监管,器械摆放不规范,清洗不到位、管理意识薄弱。
针对以上问题,选择2011年1~6月采用常用手术室器械管理方法的1084例手术为常规组。
2011年7~12月采用五常法管理方法的1125例手术为实验组,用量化指标比较两组器械管理情况。
方法及实施:⑴方法:1成立“五常法”辅导小组:护士长组织全科人员学习“五常法”管理有关内容进行培训,培训率达100%,做到统一认识,全员行动,以达到预期目标。
2成立审核小组:由护士长、小组组长组成。
制定审核标准及检查内容,根据需要建立器械、种类、基数、统一标签、规范流程、质量标准。
3审核办法:审核小组根据实施情况每周一小评,每个月一大评。
通过对器械分科分类摆放,器械的数量、质量、清洗、保养等现场评比及问卷调查。
问卷为无记名形式,现场收回,回收率达100%。
⑵“五常法”实施:1常组织:首先将器械按科室分类,每类按其厂家规格不同,分为不同品种。
如设备包括co2气腹机、内镜电视摄像系统、冷光源单(双)极高频电刀、冲洗吸引系统等固定在腔镜手术间的一定位置。
五常法在手术室管理中的应用价值目的对五常法在手术室管理中的应用价值进行评价分析,为今后的卫生管理工作,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依据。
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6年12月为研究时间段,2015年1—12月间设定为对照组,对其实施手术室常规管理,2016年1—12月间设定为观察组,在“五常法”基础上实施规范化管理,对两组手术室管理效果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观察组在实施“五常法”后,仪器、物品准备完好率较实施前得到明显改善(P<0.05);补充物品、取用物品所需时间较对照组发生显著缩短(P<0.05);医生对手术室医务人员的满意度较对照组发生显著提升(P <0.05)。
结论在手术室管理过程中,五常法的应用可以使手术室管理人员的意识得到提高,护理质量、工作效率也明显提升,使手术室服务品质得到保障,值得关注。
标签:手术室管理;五常法;應用价值[Abstract] Objective To evaluate and analyze the application value of “5S” managing method in the management in the operating room and provide valuable reference for the future hygiene management work. Methods Choose from January 2015 to December 2016 as the research period,The control group used the routine management in the operation room from January to December 2015,while the observation group used the 5S managing method from January to December 2016 on the basis of the control group,and the management effect in the operation room was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s After the 5S managing method,the preparation readiness rate of instrument and materials were obviously improved compared with that before implementation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P<0.05),and the time to supplement and take article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obviously shortened compared with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P<0.05),and the satisfactory degree of doctors to the medical staff in the operation room was obviously improved compared with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P<0.05). Conclusion The application of 5S managing method in the management in the operation room can improve the awareness of management staff in the operation room,obviously improve the nursing quality and work efficacy and ensure the service quality in the operation room and it is worth attention.[Key words] Management in the operation room;5S management method;Application value手术室是医院的核心,对无菌操作要求十分严格,因手术的劳动强度、精神压力非常巨大,物品管理等细节方面会很容易被忽视,譬如说物品摆放不规整等,对手术操作会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因此物品规范化管理为核心的五常法,在医院手术室被逐渐广泛应用。
五常法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体会目的探讨五常法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体会。
方法将五常法运用于对手术室临床护理工作中。
结果五常法实施后,患者满意度由90%提高到98%,医生对护士满意度由89%增加到99%,实施前后满意度差异显著(P<0.05),手术室护理工作质量明显提高。
结论五常法是科学、有效的管理方法,值得在护理工作中推广。
标签:五常法;手术室护理;应用体会五常法是指常组织、常整顿、常清洁、常规范、常自律,最初发源于日本企业,已在临床逐渐应用,并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1-3]。
随着现代医学诊治水平的提高,及医生对手术室护理要求日趋完美,为了加强和提高手术室护理工作水平,使护理服务更快捷、准确,工作质量和效率得到进一步提高,故将五常法细化到手术室管理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我院是一所二级甲等综合性医院,医院有病床800张,手术室为层流洁净手术室,有护士30人,涉及的各科手术多,工作繁重,管理复杂。
1.2方法1.2.1总方法成立”五常法”活动和考核小组组织全科人员参加学习五常法相关知识,树立理念,并针对目前科室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原因分析,并按照”五常法”的要求对科室护理人员进行管理。
1.2.2具体方法1.2.2.1常组织扎实的专业知识、熟练的基础护理、手术室护理技能是我们工作的核心内容,技术过硬、工作认真负责为首要的护理要求。
因此,我科室常组织护理人员学习手术室的护理,以提高业务水平。
遇到特殊或疑难患者当天即组织科室护理人员进行学习,向医疗请教或会诊;组织晨会学习、周学习、月学习,积累护理人员的理论知识,提高了临床护理水平;组织培训考核护理技术、专科护理技术、各种穿刺技术、抢救技术。
1.2.2.2常整顿根据手术室护理工作要求,拟定专科护理质量标准,护士长一日五查,检查质量标准的落实,对护理人员的存在问题和工作流程经常进行讨论整顿;针对低年资护士,经常整顿工作作风,加强对护士的服务态度、沟通技巧、法律知识方面的教育,实施亲情护理,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经常采用自评或互评的方法评价,广泛征求患者、家属、护士的意见,对于存在的问题分析原因所在,整顿出改进措施;手术常用的仪器、设备按照规定定位、定量,摆放整齐,明确标示;做好手术间物品、仪器登记、外借记录,以方便使用。
手术室护理配合中五常法管理模式的应用价值分析目的研究与分析手术室护理配合中五常法管理模式的应用价值。
方法选取该院手术室收治的1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0例。
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管理模式,观察组采取五常法管理模式。
观察对比两组护理管理质量以及满意度情况。
结果观察组急救物品、仪器设备、器械准备、物品准备等完好率与对照组相比均显著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观察组患者满意度、医护人员满意度等与对照组相比均显著较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手术室护理配合中应用五常法管理模式的价值显著,即能够有效提升手术室护理管理质量,且还能促使患者以及医护人员等均达到较高的满意度,因此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标签:手术室;护理配合;五常法管理模式;应用价值五常法起源于20世纪日本企业的管理方法,主要是指常组织、常整顿、常清洁、常规范、常自律等[1]。
五常法管理方式简单有效,管理方法简洁明了,且是一种十分高效的管理方法,其能合理利用资源、提高工作效率、减少工作错误,因而常被各种机构用于改善工作环境、减少安全事故、加强服务意识、提高工作效率[2]。
近些年,由于医疗水平的显著提升,临床护理服务意识也有了明显增强,而手术室护理配合也需向着专业化、规范化方法向不断发展和进步,从而提升手术室护理管理的人性化规范性[3-4]。
因此该文选取该院手术室收治的1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0例,从而对手术室护理配合中五常法管理模式的应用价值进行了研究与分析,现具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该院手术室收治的100例患者為研究对象,利用计算机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0例。
其中,对照组患者男28例,女22例,年龄为21~80岁,平均年龄为(40.12±10.18)岁。
观察组患者男30例,女20例,年龄为22~81岁,平均年龄为(41.23±10.27)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