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循证医学练习题

循证医学练习题

循证医学练习题
循证医学练习题

循证医学练习题

一、名词解释

1、循证医学:是遵循科学证据的医学,指的是临床医生在获得患者准确的临床依据的前提

下,根据自己的临床经验和知识技能,分析并抓住患者的主要临床问题(诊断、治疗、雨后、康复等),应用最佳的和最新的科学证据,做出科学的诊治决策,联系具体的医疗环境,并取得患者的合作和接受,以实践这种诊治决策的具体医疗过程。

2、成本-效益分析:将不同的结果换算成流通货币的形式,用货币量作为共同的获利单位进

行比较。

3、效用:即用社会效益和个人主观满意度来测量和评价健康效果。

4、药物不良反应:在预防、诊断、治疗疾病或调节生理机能过程中,人接受正常剂量的药

物时出现的任何有害的和用药目的无关的反应。

5、证据:主要是指经过试验所得出的结论。

6、系统评价:是一种全新的文献综合评价研究方法,是针对某一临床问题系统全面的手机

全世界所有发表或未发表的临床研究结果,采用临床流行病学严格评价文献的原则方法,筛选出符合质量标准的文献,进行定性或定量何处,去粗存精,去伪存真,得出综合可靠地结论。

7、ROC曲线:又称受试者工作曲线,以实验的敏感度(真阳性率)为纵坐标,而以1-特异

度(假阳性率)为横坐标,依照连续分组测定的数据,分别计算SEN及SPN,按照平面几何的方法将给出的各点连成曲线。

8、Meta-分析:又称荟萃分析支队具有相同研究题目的多个医学研究进行综合分析的一系

列过程,包括提出研究问题,制定纳入和排除的标准,检索相关研究,汇总基本信息,综合分析并报告结果。

9、医疗保密:通常是指医生在医疗活动中不向他人泄露有关患者的病情或其他隐私情况,

患者的所有个人资料均属保密内容,对患者隐私的保护并不是无限制的,绝对的。

二、填空题

1、最佳证据应具备的特性真实性、重要性、实用性。

2、成本-效果分析的表示方法包括成本效果C/E 比或增量效率ΔC/Δ E 比。

3、可作为常用的效用评价指标是质量调整寿命年QAL Y 和伤残调整寿命年DAL Y 。

4、根据不良反应与药物的剂量的关系,将药物不良反应分为A型和B型。

5、获得最佳证据或一级证据所需要的临床试验必须具备一下特征大样本、随机、对照、盲法

6、治疗效果的准确度就是可信的程度,常用95%可信区间(95%CI,confidence interval)来表示,可信区间越小,则可信度就越接近真值。

7、卫生技术评估的内容包括:安全性、有效性、经济学特性、社会适应性。

8、最常见的识别发表偏倚的方法为漏斗图法。

9、病因与危险因素研究的主要方法有系统评价,随机对照实验,队列研究,病例对照研究。

10、循证医学中诊断性试验常用的指标:敏感度、特异度、患病率、阴性预测值和阳性预测值。

三、简答题

1、在临床循证医学实践中提出临床需要解决的问题是其第一步,请简述临床问题的来源?

答:1,病史和体格检查:怎样恰当地采集病史及体格检查和解释其发现

2,病因:怎样识别疾病的原因(包括医源性)

3,临床表现:疾病临床表现的频度和时间,怎样应用这些知识来进行病人的分类

4,鉴别诊断:当考虑病人临床表现的可能原因时,怎样鉴别出那些可能的、严重的并对治疗有反映的原因。

5,诊断性试验:怎样基与精确性、准确性、可接受性、费用及安全性等因素来选择和解释诊断性试验,以便确定或排除某种诊断。

6,预后:怎样估计病人可能的病程和预测可能发生的并发症或结局。

7,治疗:怎样为病人选择利大于害,并价有所值的治疗方法。

8,预防:怎样通过识别和纠正危险因素来减少疾病的发生及如何通过筛查来早期诊断疾病。

2、在临床过程中,临床医师和病人家属所关注的内容有何不同?

3、原始治疗性证据的真实性评价,一般要考虑哪些方面?

答:首先,分写是来自什么样的研究设计方案,是否有恰当的对照组。

其次,分析研究对象的诊断标准及其纳入和排除标准是否明确、

第三,分析组间的临床基线是否可比、干预措施和方法是否科学有效和安全。

第四,分析终点指标是否确切、有何偏倚因素存在及其采取了什么防止和处理方法、依从性如何。

第五,资料收集、整理、统计分析是否合适,结果与结论是否真实和可靠。

这些都是涉及证据真实性的关键因素。

4、Meta-分析的统计分析过程?

一、效应量的统计描述:可采用的效用量有RR,OR,RD,WMD,SD

二、异质性检验:Q检验,异质性来源与处理。

三、合并效应量估计与统计推断。

四、敏感性分析

5、简述医疗保密的内容。

答:患者的所有个人资料均属保密内容。医生应饱受患者隐私和秘密,即为患者保密。但由于医疗的特殊性,在一些特定情况下医生又不能向患者透露真实病情,即对患者保密。医务人员不向患者讲真话,而采用“善意的谎言”,以保证诊治的效果,这在道德上是允许的,但应在得到监护人的知情同意后才能实施。

6、请简述影响预后研究质量的因素

答:一.集中性偏倚(又称就诊偏倚),控制措施有:随机化,限制,配对,分层,多因素分析。

二、迁移性偏倚(又称撤离偏倚)。病人退出研究或移动到别的队列,都与预后有关。

三,测量性偏倚,如果概念模糊,没有明确的判断标准,就容易出错,影响研究结果。

7、简述病因危险因素分析与评价对循证诊治的重要性

答:(病因学研究对医疗决策的价值 P100)

一、一句流行病学的宏观证据作出决策,

二、一句临床医疗实践的观察作出决策,

三、医疗决策应注重社会效益

8、请简述决策树分析的步骤。P168

答:第一步,明确决策问题,确定备选决策方案。

第二步,用别个列出所有可能的发生的机会事件及最终结局,通过决策结、机会结直至结局结的连结,展示事件的客观顺序。

第三步,明确各种结局可能出现的概率

第四步,对最终临床结局用是以的效用值赋值。

第五步,计算每一种备选决策方案的质量调整生命年(QAL Y)期望值,从各种备选方案的比较中,选择期望值最高的备选方案为最佳决策方案。

第六步,应用敏感性试验对决策分析的结论进行测试。

9、应用有关药物不良反应的研究结果于具体临床工作时,我们主要从哪几个方面考虑?P130

答:一,文献报告中的结果是否适合于我经治的病人

二,估计不良反应对我经治的病人的影响

三,了解病人的医院和希望解决的问题

四,选择疾病治疗中更少发生不良反应的方法

循证医学-试题(完整有答案)

一、名词解释 1.循证医学 2.系统评价 3.Meta分析 4.发表偏倚 5.失效安全数 6.敏感性分析 二、单选题 1.循证医学就是 A.系统评价 B.Meta分析 C.临床流行病学 D.查找证据的医学 E.最佳证据、临床经验和病人价值的有机结合 2.循证医学实践的核心是 A.素质良好的临床医生 B.最佳的研究证据 C.临床流行病学基本方法和知识 D.患者的参与和合作 E.必要的医疗环境和条件 3.循证医学所收集的证据中,质量最佳者为 A.单个的大样本随机对照试验 B.队列研究 C.病例对照研究 D.基于多个质量可靠的大样本随机对照试验所做的系统评价 E.专家意见 4.Meta分析在合并各个独立研究结果前应进行 A.相关性检验 B.异质性检验 C.回归分析 D.图示研究 E.标准化 5.异质性检验的目的是 A.评价研究结果的不一致性 B.检查各个独立研究的结果是否具有一致性(可合并性) C.评价一定假设条件下所获效应合并值的稳定性 D.增加统计学检验效能 E.计算假如能使研究结论逆转所需的阴性结果的报告数

6.发表偏倚是指 A.有“统计学意义”的研究结果较“无统计学意义”和无效的研究结果被报告和发表的可能性更大 B.世界上几个主要的医学文献检索库绝大部分来自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比例很小 C.研究者往往根据需要自定一个纳入标准来决定某些研究的纳入与否 D.研究结果的筛选过程中筛选者主观意愿的影响而引入的偏倚 E.只检索了某种语言的文献资料 7.失效安全数主要用来估计 A.文献库偏倚 B.发表偏倚 C.纳入标准偏倚 D.筛选者偏倚 E.英语偏倚 8.失效安全数越大,说明 A.Meta分析的各个独立研究的同质性越好 B.Meta分析的各个独立研究的同质性越差 C.Meta分析的结果越稳定,结论被推翻的可能性越小 D.Meta分析的结果越不稳定,结论被推翻的可能性越大 E.Meta分析的结果可靠性越差 9.如果漏斗图呈明显的不对称,说明 A.Meta分析统计学检验效能不够 B.Meta分析的各个独立研究的同质性差 C.Meta分析的合并效应值没有统计学意义 D.Meta分析可能存在偏倚 E.Meta分析的结果更为可靠 10.Meta分析过程中,主要的统计内容包括 A.对各独立研究结果进行异质性检验,并根据检验结果选择适当的模型加权合各研究的统计量 B.对各独立研究结果进行异质性检验和计算失效安全数

循证医学名词解释及简答完整版

循证医学名词解释及简 答 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

一、名词解释 1.循征医学(EBM)? 慎重、准确和明智地应用当前所能获得的最佳的研究依据。同时结合临床医生的个人专业技能和多年临床经验、考虑患者的权利、价值和期望,将三者完美地结合以制定出患者的治疗措施。 分析 对具有相同目的且相互独立的多个研究结果进行系统的综合评价和定量分析的一种研究方法。广义上包括提出问题、检索相关研究文献、制定文献纳入和排除标准、描述基本信息、定量综合分析等一系列过程。狭义上,meta分析则专指系统评价的定量分析。 又称荟萃分析支队具有相同研究题目的多个医学研究进行综合分析的一系列过程,包括提出研究问题,制定纳入和排除的标准,检索相关研究,汇总基本信息,综合分析并报告结果。 3.随机对照试验 是采用随机分配方法将符合要求的研究对象分配到实验组或对照组,分别接受相应的试验和对照措施,在一致条件或环境里同步进行研究并观察试验效应,再用客观效应指标测量试验结果。 4.随机分配方案的隐藏 指研究者按随机方法产生的分配序列分配患者,研究对象和参与分组的研究人员均不能预先知道分配方案,以防止研究人员在纳入患者时产生偏倚。 原则 P(Population)特定的患病人群;I(intervention)干预;C(comparator)对照组或另一种可用于比较的干预措施; O(outcome)结局 6.异质性 广义上描述参与者、干预措施和一系列研究间测量结果的差异和多样性,或研究中内在真实性的变异;狭义上用于描述一系列研究中效应量的变异程度(指纳入同一个meta分析的所有研究间存在的差异) 7.系统评价 是一种综合文献的研究方法,即按照特定的问题,系统、全面地收集已有的相关和可靠的临床研究结果,采用临床流行病学严格评价文献的原则和方法,筛选出符合质量标准的文献并进行科学的定性或定量合并,最终得出综合可靠的结论。 8.卫生技术评估 是用于疾病预防、筛查、提高、诊断、治疗和康复及促进健康、提高生存质量和生存期的技术手段。HTA是对卫生技术的技术特性、安全性、有效性、经济学特性和社会适应性进行系统、全面的评价,为各层次决策者提供合理选择卫生技术的证据。 9.漏斗图 一般在推荐作Meta分析的研究个数在10个及以上时才需要做漏斗图;主要用于观察结果是否存在偏倚,若资料存在偏倚,会出现不对衬的漏斗图,不对称越明显偏倚程度越大。 10.失效安全数 通过计算假定能使结论逆转而所需的阴性结果的报告数,即失效安全数来估计发表偏倚的大小。失效安全数越大,表明Meta分析的结果越稳定,结论被推翻的可能性越小。 11.偏倚 从研究设计、到实施、到数据处理和分析的各个环节中产生的系统误差,以及结果解释、推论中的片面性,导致研究结果与真实情况之间出现倾向性的差异,从而错误地描述暴露与疾病之间的联系。 12.敏感度 真阳性率??敏感度(SEN)%?=?TP/(TP+FN)×100?=?a/(a+c)×100?理想的敏感度为100%,敏感度越高的诊断性试验,漏诊率越低。是指将实际有病的人正确的判断为患者的能力 二、简答题 1.请说出RCT的评价要点

循证医学概念

循证医学概念 随着循证医学[循证医疗(保健、诊疗)、求证(证据)医学,evidence based medicine (health care,practice)的普及和发展,其正在逐渐和不断地融入整个医学(疗)体系,丰富和完善医学知识、方法、理论和观念,影响、促进和推动着医学的进步和发展。近年来,国内外循证医学的文献不断增加。通过《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光盘)可以检索到数白篇有关中文文献,国内已经出版了至少3本中文的循证医学书籍、创办了2本证医学专业期刊和创建了至少2个中文的循证医学网站;通过Medline可以检索到近万篇有关文献,国外已经出版了数十种英文循证医学书籍(这其中有循证药学),创建了不计其数的网站或网页。面对浩瀚的信息资源,有必要从宏观角度,遵照循证思路,采用系统性综述与叙述性(传统)综述相结合的方法,联系国内情况,了解和探索其基本概念或含义。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 1.1.1中文资料3本循证医学专著中循证医学的定义;用循证医学、循证医疗和循证诊疗,分别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光盘)中直接描述循证医学属性的文题(2002-01-21检索)。剔除明显译自外文者。 1. 1. 2英文资料 加拿大Health Network大学、Albtera大学、美国医学图书馆科学院(NYAM L)、英国Sheffield大学和牛津大学的5个知识性循证医学网站中。Evidente based medicine, evidence based health care和evidence based practice的定义(2002-10读阅);3本英文版循证医学专著中evidence based medicine的定义。用“evidence based”检索Medline所得文献的题目中,直接描述循证医学属性的标题(2002-10

循证医学考试题库100题

循证医学考试题库100题 1.医学统计工作的基本步骤是 A .调查、搜集资料、整理资料、分析资料 B .统计资料收集、整理资料、统计描述、统计推断 C .设计、搜集资料、整理资料、分析资料 D .调查、统计描述、统计推断、统计图表 E. 设计、统计描述、统计推断、统计图表 2.统计分析的主要内容有 A. 描述性统计和统计学检验 B.总体估计与假设检验 C.统计图表和统计报告 D.描述性统计和分析性统计 E.描述性统计和统计图表 3.抽样误差是指 A.不同样本指标之间的差别 B.样本指标与总体指标之间由于抽样产生的差别(参数与统计量之间由于抽样而产生的差别) C.由于抽样产生的观测值之间的差别 D.样本中每个个体之间的差别 E.随机测量误差与过失误差的总称

4.概率是描述某随机事件发生可能性大小的数值,以下对概率的描述哪项是错误的 A. 其值的大小在0和1之间 B.当样本含量n充分大时,我们有理由将频率近似为概率 C.随机事件发生的概率小于0.05或0.01时,可认为在一次抽样中它不可能发生 D.必然事件发生的概率为1 E.其值必须由某一统计量对应的概率分布表中得到 5.统计学中所说的总体是指 A. 任意想象的研究对象的全体 B.根据研究目的确定的研究对象的全体 C.根据时间划分的研究对象的全体 D.根据人群划分的研究对象的全体 E.根据地区划分的研究对象的全体 6.均数和标准差的关系是 A. 愈大,s愈大 B. 愈大,s愈小 C. s愈大,对各变量值的代表性愈好 D. s愈小,与总体均数的距离愈大

E. s愈小,对各变量值的代表性愈好 7、对于均数为μ,标准差为σ的正态分布,95%的变量值分别范围为: A、μ-σ~μ+σ B、μ-1.96σ~μ+1.96σ C、0~μ+1.96σ D、-∞~μ+1.96σ E、μ-2.58σ~μ+2.58σ 8、设x符合均数为μ标准差为σ的正态分布,作 z =(x-μ)/σ的变量转换,则: A、z符合正态分布,且均数不变 B、z符合正态分布,且标准差不变 C、z符合正态分布,且均数和标准差都不变 D、z符合正态分布,但均数和标准差都改变 E、z不符合正态分布; 9、从一个数值变量资料的总体中抽样,产生抽样误差的原因是: A、总体中的个体值存在差别; B、总体均数不等于零;

pico原则--循证医学

How to practice Evidence Based Medicine 黄晓明 【提要】概述了循证医学的基本概念以及在临床实践中运用循证医学的方法和步骤。 【关键词】循证医学 ·证据、医生和患者是循证医学的三个要素。 ·实践循证医学的5个步骤:提出问题,寻找证据,评价证据,应用证据,效果评价。 ·循证医学并不否认临床经验。 在长期传统的临床医疗实践中,医生往往根据经验、直觉、基础理论知识或个案研究结果来指导临床实践。前哈佛大学医学院院长Sydney Burwell曾对医学生说过“在10年内,你们现在所学习的知识有一半会证明是错误的,更糟糕的是没有老师能告诉你们哪一半是错的[1]。”这让初涉临床,经验不足的年轻医生十分困惑,遇到实际的临床问题,我该何去何从。近十多年来随着循证医学(evidence-based medicine, EBM)的发展,这个问题得到了很好地解决,EBM已被越来越多的医生接受,成为代表当前医学实践的主流方法学。对于社区医生要想成为高素质的临床医生,必需了解EBM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什么是循证医学 EBM的创始人著名流行病学家David Sackett将EBM定义为(2000年[2]):“慎重、准确和明智地应用当前所能获得的最好研究证据,同时结合临床医生的个人专业技能和多年临床经验,考虑患者的价值和愿望,将三者完美结合制定出诊疗措施。”也就是说,临床医生在获得了患者准确临床依据的前提下,根据自己的临床经验和知识技能,分析并找出患者的主要临床问题,应用最佳的科学证据作出对患者的诊疗决策,同时在患者的合作下接受和执行这种诊治决策,从而尽可能地取得最好的临床效果。 高素质的临床医生、最佳的研究证据、临床流行病学的基本方法和知识及患者的参与是EBM的基础。临床医生是实践EBM的主体,对疾病的诊治和任何处理都是通过医生去实施的。临床流行病学是实践EBM的学术基础。最佳临床研究证据是指对临床研究文献,应用临床流行病学的原则和方法进行分析和评价所获得的成果。医生任何诊治决策的实施,都必须通过患者的接受和合作,才会

循证医学考试题库(附有真题)

1.关于循证医学,正确的是 A.1972 年英国流行病学专家在其专著中正式提出此概念 B.即遵循事实的科学 C.研究证据与医师的临床实践及患者价值三者之间的最佳结合 D.可建立用药人群数 E.1993 年在英国成立英国CoChrane中心 2.关于循证医学的实质,以下哪种说法最为恰当 A.循证医学就是进行系统综述和临床试验 B.循证医学就是临床流行病学 C.循证医学就是基于证据进行实践 D.循证医学就是检索和评估文献 E.以上所有选项 3.以下所列循证医学的要素学中,作为循证医学的基石的是 A.临床用药技术 B.临床专业技能 C.临床研究证据 D.医师个人的临床经验 E.患者的要求或特殊选择和需要 4.以下有关循证医学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临床研究的可靠证 据是循证医学的基石B.循证医学可以使患者得到最佳临床效果和 生活质量C.循证医学不包括医药师长期实践积累的临床诊治经验 D.循证医学建立在证据、医务人员的实践及患者利益结合之上 E.循证医学结合具体患者采用有效、合理、实用和经济的治疗手 段 5.以下有关“循证医学的要素与证据”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三个要素,五级证据 B.五个要素,三级证据 C.三个要素,四级证据 D.五个要素,五级证据 E.三个要素,三级证据 6.有关于循证医学的说法错误的是 A、循证医学是研究证据与医师的临床实践及患者价值三者之间的最佳结合 B、循证药物信息多以大样本、随机、双盲、对照的临床试验为主体 C、我国已经对药物的适应症和禁忌证的信息开始注明等级,分为五类三级 D、核心思想是医务人员应该用最新的、最有力的科学研究信息来诊治患者 E、比较权威的循证医学的网站是Co-Chrane 合作网

临床流行病学总结完整版

临床流行病学总结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流行病学定义 1、流行病学的研究范围已经由研究传染病扩展到非传染病;又从“疾病”扩展、延伸到“健康”以及与健康有关的卫生事件(public health events);研究的内容既包括了描述疾病的人群“分布”、探索疾病的“流行因素(决定因素risk factors,determinants),还包括研究、提出、评价预防与控制疾病,促进健康的对策与措施。 2、临床流行病学(clinical epidemiology):是将现代流行病学及生物统计学的原理和方法融入临床医学领域,研究患病群体的疾病自然史(natural history of disease ),通过周密设计(design)、准确的测量(measurement),对临床的诊断(diagnosis)方法、治疗效果(therapeutic efficacy)及预后(prognosis)进行综合评价(evaluation)的一门学科。英文解释:Clinical Epidemiology:The application of the logical and quantitative concepts and methods of epidemiology to problems (diagnostic, prognostic, therapeutic, and preventive) encountered in the clinical delivery of care to individual patients. The population aspect of epidemiology is present because these individual patients are members of conceptual populations. "A basic science for clinical medicine". 3、临床流行病学的目的是建立和发展能够减少系统误差(systematic error)和随机误差(random error)造成误导的临床观察方法,从而得出符合真实情况的结论。 4、最初,临床流行病学强调在临床研究进行严格的设计、测量与评价(design, measurement and evaluation on clinical research, DME)。 5、在20世纪90年代初,INCLEN(国际临床流行病学网络)进入了总体计划的第二期项目,提出其宗旨为:“在最可靠的临床依据和有效使用卫生资源的基础上,促进临床医学实践,从而改善人民健康。为达此目的,本工作网内各国临床医师、统计师及社会学家须共同奋斗,以建立和维持科学研究和医学教育最佳的和可靠水平的能力。” 第二节、流行病学特性 一、流行病学特点:研究的手段是采用流行病学和生物统计学的原理和方法;研究的对象是临床的病人;研究的任务是解决临床上的各种医学问题。 二、流行病学研究内容: 1、疾病诊断(Diagnosis of Disease) 2、疗效评价(Evaluation of Therapeutic Efficiency) 3、探讨病因(Causal Inference) 4、临床决策分析(Clinical Decision Making and Evaluation) 5、循证医学(Evidence Based Medicine, EMB)循证医学提供给病人的医疗是建立在目前所能提供的医学证据的基础上,要求临床医生运用新的技术方法,包括进行有效的文献检索、运用评价临床文献的正规方法,以获得最真实可靠的信息,然后依据这些证据,对病人的诊断和治疗做出决策,对疾病的预后进行判断。 6、卫生经济学评价(Health economics evaluation)卫生经济学评价可以应用于预防保健领域,选择最为经济的预防保健措施或者最需要实施预防保健措施的人群,从而使用相同的资源获得最大的收益。从产出衡量的角度,卫生经济学评价分为如下三大类:①成本效果分析(cost effectiveness analysis)②成本效益分析(cost benefit analysis)③成本效用分析(cost utility analysis) 7、其它方面(The Others )临床流行病学研究内容还包括可影响临床观察结果的偏倚(bias)、机遇(chance)等干扰因素以及临床不一致性(clinical disagreement)和临床依从性(clinical compliance)等。 第三节临床流行病学的研究方法(Study Methods of Clinical Epidemiology) 一、原则(Principle) 1、临床流行病学的宗旨就是面对临床医学实践中的复杂情况,应用流行病学和生物统计学(bio-statistics)的原理和方法学,提供可靠的科学方法,与临床实践相结合,建立临床科研设计、测量与评价的临床科研方法学,应用于复杂的临床医

最新循证医学考试重点

循证医学的产生1疾病谱的改变,迫切需要寻求新的疗效判断指标和实践模式2医疗模式转变,供需矛盾突岀,要求更加合理的 决策与管理3临床流行病学等方法学的发展和信息技术的实用化使循证医学的产生成为可能 循证医学区别于传统医疗实践1系统收集的证据优于非系统的临床观察2以患者终点结局为判效指标的试验优于仅根据生理学原 理制定指标的试验3解释医学文献对医生是一项重要技能,有必要正规学习一些证据的相关通则,以达到熟练解释的程度4医生对于患者基于证据的个体化治疗优于仅靠专家意见作岀的决策 循证医学定义慎重、准确而明智地应用所能获得的最佳研究证据来确定患者的治疗方法。循证医学是最佳研究证据与临床医生技 能、经验和病人的期望、价值观三者之间完美的结合。 循证医学的基本原则1证据必需分级以指导临床决策2仅有证据不足以作岀临床决策 循证医学的特点1 “证据”及其质量是时间循证医学的决策依据2临床医生的专业技能与经验是实践循证医学的基础3充分考虑病人的期望或选择是实践循证医学的独特优势 循证医学实践的基本步骤和方法1提岀明确的临床问题2系统检索相关文献,全面收集证据3严格评价,找岀最佳证据4应用最 佳证据,指导临床实践5后效评价循证实践和结果 二次研究证据1系统评价/Meta分析2临床实践指南3临床决策分析4临床证据手册5卫生技术评估6实践参数 GRADE标准特点(优势)1由一个具有广泛代表性的国际指南制定小组制定2明确界定了证据质量和推荐强度3清楚评价了不 同质料反感的重要结局4对不同级别证据的升级与降级有明确、综合的标准5从证据到推荐全过程透明6明确承认价值观和意愿 7就推荐意见的强弱,分别从临床医生、患者、政策制定者角度作了明确使用的诠释8适用于制作系统评价、卫生技术评估及指 南 影响证据质量的因素1可能降低证据指南的因素①研究的局限性②研究结果不一致③间接证据④精确度不够⑤发表偏倚2可能增加证据质量的因素①效应值很大②可能的混杂因素会降低疗效③剂量-效应关系 强推荐的含义对患者一一在这种情况下,多数患者会采纳推荐方案,只有少数不会;此时若未予推荐,则应说明。对临床医生一 —多数患者应该接受该推荐方案。对政策制定者——该推荐方案在大多数情况下会被采纳作为政策 弱推荐的含义对患者――在这种情况下,绝大多数患者会采纳推荐方案,但仍有不少患者不采用。对临床医生一一应该认识到不 同患者有各自适合的方案,帮助每个患者作岀体现他 (她)价值观和意愿的决定。对政策制定者一一制定政策需要实质性讨论,并需要众多利益相关者的参与 4S模型:即原始研究、系统评价、证据摘要、证据整合系统 选择循证医学数据库的标准1临床医生选择标准①循证方法的严谨性②内容覆盖面③易用性④可及性2图书馆选择标准 证据检索的思路分三个层面 1 (应用)大多数医生将在层面1解决问题2 (桥梁)起承上启下的作用,既是对以往成果的检阅,也是寻找新研究方向的契机 3 (研究)是少数有余力和条件的临床医师和科研工作者的专利 证据检索的步骤1明确临床问题及问题类型2选择合适的数据库3根据选定的数据库制定相应的检索策略和关键词4判断结果是否达到目的5证据应用和管理 系统评价中的统计描述指标:计数资料主要有:相对危险度RR比值比OR率差RD计量资料:除均数和标准差外,还有均数差 MD和标准化均数差SMD 基本指标1 ERR、CER及置信区间2率差及置信区间3 RR及置信区间4 OR及置信区间 Meta分析的基本内容1合并统计量的选择2异质性检验与两种模型3合并统计量的检验4漏斗图5敏感性分析与亚组分析6 RevMan软件简介 如何高效率阅读医学文献1明确阅读文献的目的2熟悉文献的基本结构3选择性的阅读文献4可保留对文献的最后裁决权临床研究证据的步骤1初筛临床研究证据的真实性和相关性2确定研究证据的类型3根据研究类型评价医学文献 评价医学文献的一般原则1文献内部真实性2文献的临床重要性3文献的外部真实性 患者参与决策的模式1家长模式2消费者模式3解释模式4共享模式 病因或致病因素是指外界客观存在的生物、物理、化学和社会的有害因素,或者人体本身的不良心理状态以及遗传的缺陷,当其作用于人体后,在一定条件下,导致疾病发生 危险业指与疾病的发生及其消长具有一定因果关系的因素,但尚无充分依据能阐明其名曲的致病效应 诊断试验概念:是用于诊断疾病的试验和方法,包括①从病史、体格检查获得的临床资料②实验室检查③影像诊断技术④各种诊断指标 治疗性研究概念:治疗疾病和预防疾病的发生是临床医学的基本目标。考察防治性措施疗效和安全性的研究称为治疗性研究。治疗性研究是临床研究中最活跃的领域,也是问题较多的领域 随机对照试验RCT (属治疗性研究方案)是国际公认的治疗研究性研究的最佳设计方案。因为RCT有明确的纳入和排除标准; 有测试客观效应的指标和方法;有具体的执行条件和考核标准,允许研究者主动控制各类偏倚对研究结果的干扰。 RCT是采用随机分配方法将符合要求的研究对象分配到实验组或对照组,分别接受相应的试验和对照措施,在一致条件或环境里同步进行研究并观察试验效应,再用客观效应指标测量试验结果。RCT最重要的特点是随机分配 选择研究设计方案需要遵循两条基本原则1设计方案的科学性2设计方案的可行性

循证医学作业

循证医学作业 0820110037 余永明 一例直肠癌患者的循证治疗 临床背景: 病史:患者男性,45岁,因“反复便血2月”入院。近两月前,患者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反复出现便血,呈暗红色,量不多,无发热、无恶心、呕吐,无腹痛腹胀,无肛周疼痛,大便次数增多,一天2-3次,大便成形,无大便变细。 体格检查:体温:37.2℃;脉搏:85次/分;呼吸:20次/分;血压:128/72mmHg。一般情况尚好,自动体位。皮肤巩膜无明显黄染,心肺(—)。 腹部平坦,腹无压痛、反跳痛(-),肝脾肋下未触及,未及腹部肿块。双侧下肢无水肿,神经系统体征(—)。肛门指检:未及直肠肿块,指套染血。 入院后检查:B超:肝、胆、脾、胰、肾未见明显异常。电子肠镜提示:距肛约10厘米一直肠肿块,占肠腔1/3圈,取活检二处,余结肠未见明显异常。活检病理:直肠中分化腺癌。 诊断:直肠癌。 收入我院进行手术治疗 一.提出临床问题 患者直肠癌诊断明确,治疗方式传统术式为:直肠癌根治术(Dixon)。但随着腹腔镜技术的发展,以及其给病人带来创伤少,恢复快的特点越来越引起重视。病人家属提出:像患者的病情是否适合腹腔镜手术,与开腹手术相比其根治性如何,是否安全? 二.证据检索 1.证据来源: PUBMED和Cochrane图书馆 2.检索词和检索策略: (1)检索词: 直肠癌[rectal cancer OR rectal carcinoma]、开放手术[open abdominoperineal resection OR open approach] 腹腔镜[laparoscopic ] (2) 检索词组合: [rectal cancer OR rectal carcinoma] AND [open abdominoperineal resection OR open approach] AND [laparoscopic ] (3) 检索结果: A. PUBMED--Clinical Queries--Find Systematic Reviews: 共6篇,其中5篇Review,1篇META分析。

循证医学-试题(完整带答案)

循证医学-试题(完整带答案)

一、名词解释1.循证医学 2.系统评价3.Meta分析 4.发表偏倚 5.失效安全数6.敏感性分析二、单选题 1.循证医学就是A.系统评价B.Meta分析C.临床流行病学D.查找证据的医学E.最佳证据、临床经验和病人价值的有机结合 2.循证医学实践的核心是 A.素质良好的临床医生 B.最佳的研究证据 C.临床流行病学基本方法和知识 D.患者的参与和合作 E.必要的医疗环境和条件 3.循证医学所收集的证据中,质量最佳者为 A.单个的大样本随机对照试验 B.队列研究 C.病例对照研究D.基于多个质量可靠的大样本随机对照试验所做的系统评价E.专家意见4.Meta分析在合并各个独立研究结果前应进行 A.相关性检验B.异质性检验

C.回归分析 D.图示研究 E.标准化 5.异质性检验的目的是 A.评价研究结果的不一致性 B.检查各个独立研究的结果是否具有一 致性(可合并性)C.评价一定假设条件下所获效应合并值 的稳定性 D.增加统计学检验效能 E.计算假如能使研究结论逆转所需的阴 性结果的报告数 6.发表偏倚是指A.有“统计学意义”的研究结果较“无统计学意义”和无效的研究结果被报告和发表的可能性更大 B.世界上几个主要的医学文献检索库绝大部分来自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比例很小C.研究者往往根据需要自定一个纳入标准来决定某些研究的纳入与否 D.研究结果的筛选过程中筛选者主观意愿的影响而引入的偏倚 E.只检索了某种语言的文献资料 7.失效安全数主要用来估计 A.文献库偏倚B.发表偏倚 C.纳入标准偏倚D.筛选者偏倚

E.英语偏倚 8.失效安全数越大,说明 A.Meta分析的各个独立研究的同质性越 好 B.Meta分析的各个独立研究的同质性越 差 C.Meta分析的结果越稳定,结论被推翻的可能性越小 D.Meta分析的结果越不稳定,结论被推翻的可能性越大 E.Meta分析的结果可靠性越差 9.如果漏斗图呈明显的不对称,说明A.Meta分析统计学检验效能不够 B.Meta分析的各个独立研究的同质性差C.Meta分析的合并效应值没有统计学意义 D.Meta分析可能存在偏倚 E.Meta分析的结果更为可靠 10.Meta分析过程中,主要的统计内容包括 A.对各独立研究结果进行异质性检验,并根据检验结果选择适当的模型加权合各研究的统计量 B.对各独立研究结果进行异质性检验和计算失效安全数C.计算各独立研究的效应大小后按

中国糖尿病足防治指南(2019版)解读完整版

中国糖尿病足防治指南(2019版)解读完整版 糖尿病足是糖尿病患者致残、致死的主要原因之一,也是造成社会沉重负担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自2005年世界糖尿病日聚焦糖尿病和足部管理开始,各国都先后制定了糖尿病足诊治指南。2011年英国国家卫生与临床优化研究所(NICE)发布糖尿病足部问题住院管理指南,同年国际糖尿病足工作组(IWGDF)发布糖尿病足管理和预防实践指南。2012年澳大利亚发布糖尿病足溃疡的管理实践指南,2012年美国感染病学会(IDSA)发布了更细化的关于糖尿病足部感染的诊断和治疗指南。2014年美国足部协会(APMA)发布通过优化减压管理糖尿病足溃疡指南。2016年IWGDF对2011年的指南进行修订更新。我国尚未拥有符合我国糖尿病足特点的防治指南,为进一步规范糖尿病足的诊断和治疗,由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糖尿病足与周围血管病变学组组长,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内分泌科冉兴无教授牵头制定了中国糖尿病足防治指南(2019版),从糖尿病足病的流行病学和防治策略等方面给出建议。 一、糖尿病足流行病学现状 全球糖尿病足溃疡的患病率是6.3%,男性高于女性,2型糖尿病高于1型糖尿病。各国和不同地区之间糖尿病足溃疡患病率差距极大,波动于1.5%~16.6%[1]。在我国,糖尿病足溃疡的年发病率为8.1%,年复发率为31.6%,年死亡率为14.4%。45%的患者为Wagner 3级以上(中重度病变),总截肢率19.03%,其中大截肢2.14%,小截肢16.88%[2]。

确切的有关糖尿病足病发病率和患病率的数据仍很有限,根据现有文献报告的数据,往往低估糖尿病足病的发病率、患病率和截肢率。 糖尿病足病预后很差,甚至比除肺癌、胰腺癌等以外的大多数癌症的病死率和致残率还高。全球每年约有400万糖尿病患者发生足溃疡。足溃疡是糖尿病足病最常见的表现形式,也是造成糖尿病患者截肢的主要原因。糖尿病足溃疡患者年死亡率高达11%,而截肢患者更是高达22%[3]。据估计,全球每20秒钟就有一例糖尿病患者截肢。相对于非卧床的糖尿病门诊患者,糖尿病足病患者接受住院/急诊诊治、转诊给其他医生以及1年就诊次数分别增加3.4倍、2.1倍和1.9倍,医生花费在诊治上的时间更多;糖尿病足感染患者直接转诊到急诊或住院诊治的概率增加6.7倍[4]。2017年全球糖尿病的医疗费用高达7 270亿美元,其中中国为1 100亿美元。在发达国家,糖尿病足病占用了12%~15%的糖尿病医疗卫生资源,而在发展中国家,则高达40%[5]。 二、糖尿病足的筛查与预防 早期筛查并矫正糖尿病足病危险因素对避免及延缓糖尿病足的发生具有关键作用。筛查需涵盖整体与局部两个主要组成部分,整体危险因素是指:男性、糖尿病长病程、吸烟、视力障碍、并发症与合并症多,此类患者需要重点关注足部情况。而局部危险因素更多是导致糖尿病足溃疡的诱因方面,如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周围动脉病变、足部力学变化、足溃疡病史、截肢史等。本次指南的亮点之一就是参考中国临床研究数据,针对糖尿病足主要诱因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与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提出了具体的筛查流程与频次,使指南更具有实际应用价值。此外指南结合我国

循证医学PICO模板

级专业:班级:姓名:学号: 循证医学文献评价 疾病案例 患者,男性,53岁,一年前发现胃部不适,有烧灼感。多年吸烟、饮酒史,近期饮酒后会加剧疼痛感,近日在某人民医院确诊为胃溃疡。医生建议使用埃索美拉唑进行治疗。 一、提出问题 对患胃溃疡的男性患者,使用埃索美拉唑治疗能否达到症状缓解、溃疡愈合的疗效? 二、证据检索 1.可提供的数据文献检索资源 维普资讯 2.关键词及检索策略 关键词:埃索美拉唑;奥美拉唑;胃溃疡 检索策略:埃索美拉唑AND奥美拉唑AND胃溃疡 3.检索结果 检索到相关文献共计14篇,其中选择用以进行评价的文献为《埃索美拉唑与奥美拉唑治疗胃溃疡的疗效比较》 三、评价证据 题目:埃索美拉唑与奥美拉唑治疗胃溃疡的疗效比较 作者:胡慧胡海燕 单位: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药剂科 杂志来源:中国现代医生-2012年3期86页 I.[原文摘要] 摘要: 目的探讨埃索美拉唑与奥美拉唑治疗胃溃疡的疗效比较。方法80例伴幽门螺杆

菌(Hp)感染的胃溃疡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0例。治疗组前2周给予埃索美拉唑为主的Hp根除三联方案(埃索美拉唑20 mg,阿莫西林1.0 g,克拉霉素0.5 g,均1 13 2次),2周后只用埃索美拉唑治疗6周;对照组前2周给予奥美拉唑为主的HD根除三联方案(奥美拉唑20 mg,阿莫西林1.0 g,克拉霉素0.5 g,均1 13 2次),2周后只用奥美拉唑治疗6周。评价和比较临床症状的缓解率、溃疡的愈合率、Hp的根除率、夜间酸突破发生率及用药后的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两组临床症状均有显著改善(P<0.05),治疗组临床症状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溃疡愈合有效率、Hp根除率和夜间酸突破发生率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埃索美拉唑治疗胃溃疡的疗效优于奥美拉唑,值得本地区临床推广。 关键词 埃索美拉唑;奥美拉唑;胃溃疡;幽门螺杆菌 II.[原文剖析] 1.研究目的(objective)及背景(background) 1.1目的 探讨埃索美拉唑与奥美拉唑治疗胃溃疡的疗效比较。 1.2背景 胃溃疡(GU)是临床常见和多发性疾病,具有发病率高、治疗周期长和复发率高等特点。现代社会生活节奏加快,压力大,生活不规律.损伤因素多.胃溃疡的发病率因此有所提高。基于“无酸无溃疡”和“无幽门螺杆菌无溃疡”的理论,质子泵抑制剂(PPI)就成为治疗胃溃疡的首选药。PPI类药物的研究一直方兴未艾。2001年上市的埃索美拉唑因其独特的药代动力学特性而与以往的PPI明显不同【1]。为了解埃索美拉唑治疗胃溃疡的疗效.本研究前瞻性收集胃溃疡患者,随机分组.对照观察埃索美拉唑与奥美拉唑在治疗胃溃疡后症状缓解、溃疡愈合及幽门螺杆菌(Hp)根除率方面的对比,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 2.研究设计(design)方案 选择80例本院门诊就诊的伴幽门螺杆菌感染的胃溃疡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0例,埃索美拉唑组(治疗组)给予埃索美拉唑,阿莫西林,克拉霉素。,均1日

循证医学题库

循证医学 一、名词解释 1.循证医学 2.系统评价 3.Meta分析 4.发表偏倚 5.失效安全数 6.敏感性分析 二、单选题 1.循证医学就就是 A.系统评价 B.Meta分析 C.临床流行病学 D.查找证据的医学 E.最佳证据、临床经验与病人价值的有机结合 2.循证医学实践的核心就是 A.素质良好的临床医生 B.最佳的研究证据 C.临床流行病学基本方法与知识 D.患者的参与与合作 E.必要的医疗环境与条件 3.循证医学所收集的证据中,质量最佳者为 A.单个的大样本随机对照试验 B.队列研究 C.病例对照研究 D.基于多个质量可靠的大样本随机对照试验所做的系统评价 E.专家意见 4.Meta分析在合并各个独立研究结果前应进行 A.相关性检验 B.异质性检验 C.回归分析 D.图示研究 E.标准化 5.异质性检验的目的就是 A.评价研究结果的不一致性 B.检查各个独立研究的结果就是否具有一致性(可合并性) C.评价一定假设条件下所获效应合并值的稳定性 D.增加统计学检验效能 E.计算假如能使研究结论逆转所需的阴性结果的报告数 6.发表偏倚就是指 A.有“统计学意义”的研究结果较“无统计学意义”与无效的研究结果被报告与发表的可能性更大 B.世界上几个主要的医学文献检索库绝大部分来自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比例很小 C.研究者往往根据需要自定一个纳入标准来决定某些研究的纳入与否 D.研究结果的筛选过程中筛选者主观意愿的影响而引入的偏倚 E.只检索了某种语言的文献资料

7.失效安全数主要用来估计 A.文献库偏倚 B.发表偏倚 C.纳入标准偏倚 D.筛选者偏倚 E.英语偏倚 8.失效安全数越大,说明 A.Meta分析的各个独立研究的同质性越好 B.Meta分析的各个独立研究的同质性越差 C.Meta分析的结果越稳定,结论被推翻的可能性越小 D.Meta分析的结果越不稳定,结论被推翻的可能性越大 E.Meta分析的结果可靠性越差 9.如果漏斗图呈明显的不对称,说明 A.Meta分析统计学检验效能不够 B.Meta分析的各个独立研究的同质性差 C.Meta分析的合并效应值没有统计学意义 D.Meta分析可能存在偏倚 E.Meta分析的结果更为可靠 10.Meta分析过程中,主要的统计内容包括 A.对各独立研究结果进行异质性检验,并根据检验结果选择适当的模型加权合各研究的统计量 B.对各独立研究结果进行异质性检验与计算失效安全数 C.计算各独立研究的效应大小后按Mental-Haenszel法进行合并分析 D.计算各独立研究的效应大小与合并后的综合效应 E.对各独立研究结果进行异质性检验与Mental-Haenszel分层分析 11.Meta分析中敏感性分析主要用于 A.控制偏倚 B.检查偏倚 C.评价偏倚的大小 D.计算偏倚的大小 E.校正偏倚 12.下列说法错误的就是 A.循证医学实践得到的最佳证据在用于具体病人的时候具有特殊性,必须因人而异 B.循证医学实践将为临床决策提供依据,因此惟一强调的就是证据 C.循证医学不等于Meta分析 D.循证医学实践不一定会降低医疗费用 E.循证医学实践得到的证据并非一成不变 三、多选题 1.下列说法正确的就是 A.循证医学实践的第一步就是全面收集证据 B.循证医学的核心就是医师的良好技能 C.循证医学强调的就是科学证据及其质量,因此医师的经验可以忽略 D.循证医学注重后效评价,止于至善 E.循证医学不能解决所有的临床问题 2.下列说法错误的就是 A.循证医学不否定医师个人经验,但绝不盲从经验 B.循证医学实践可以解决所有的临床问题

医学文献信息检索(完整版)

医学文献信息检索 第一章绪论 1.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在一定程度上将体现为信息的拥有量、处理能力和利用水平,即信 息水平、信息能力、信息素质、信息潜能的总和。 2.NIQ-----国家信息化指标(国家智商) 3.医学生信息素养:个体能够认识到何时需要信息,能够检索、评估和有效利用信息的综 合能力。包括:信息意识、信息知识、信息能力、信息道德 4.信息能力:活动+积累+表达+甄别+利用(终极目的) 5.信息意识是前提,信息能力是核心,信息道德是方向。 6.文献信息检索:教会医学生查找文献信息,提高检索、筛选、分析、评价、管理和综合 利用文献信息的能力,最终使文献信息为我所用。包括信息存储和信息检索两个环节。 7.手工检索:常用法、追溯法、浏览法 计算机检索:浏览法、搜索法、技术法 8.外表特征途径:题名、著者、机构名、编号 内容特征途径:分类、主题、代码 第二章文献信息检索基础 (二)文献信息的类型 1.按载体形式:印刷型+非印刷型(缩微型+声像型+电子型) 2.按内容的表现形式:文献型+数据型+多媒体型 3.按出版类型:图书+期刊(利用率最高)+特种文献信息 4.按获取的难易程度:白色文献(正式出版)+灰色文献(未完全公开)+黑色文献(完全不公开)(三)文献信息级别

位论文、会议文献 二次文献将大量无序、分散的一次文献收集、整理、加工,著录其外部或内容特征。目录、索引、文摘、网络检索工具(baidu、Yahoo) 三次文献科技人员围绕某一专题,借助二次文献,在充分研究与 利用大量一次文献的基础上撰写成的新的文献。 综述、述评、进展、百科全书 零次文献未经加工、直接记录在载体上的原始信息。私人笔记、会议记录 (四)分类语言 1.分类语言:类号+类名(医药、卫生---R) 2.《中国图书馆分类法》(《中图法》)划分为5个基本部类,22个基本大类。 (五)主题语言 1.主题语言:以规范化或未经规范化的名词术语为基本词汇,以概念间的形式逻辑作为语 法和构词法形成的词语为检索标识的一种人工语言。包括标题词+关键词+单元词+叙词2.关键词:那些出现在文献的标题、摘要或正文中对表达文献主题具有一定实质意义的词 和词组。(未经过规范化) 3.叙词(主题词):经过规范化处理的,以基本概念为基础的表达文献信息主题的词和词 组。具备了概念性、描述性和组配性。 副主题词:与主题词组配,对主题词进行修饰限定的词。 4.MeSH词表:目前最具代表性,使用最为广泛的受控医学叙词表。由主题词变更表+字顺 表+范畴表+副主题词表构成。 5.数据库>文档>记录>字段 (六)检索技术 1.布尔逻辑检索:()>NOT(-)>AND(*)>OR(+) 不同检索系统使用的运算符不同:表“与”CBM---AND,VIP---*,PubMed---空格/AND 2.限定检索:将检索词限定在文献特定字段中检索。 常用字段标识符:[ALL]全部字段;[AU]作者;[TA]期刊名称;[LA]原文语种;[MH]主题词;[TI]文献标题;[TIAB]标题/文摘 3.截词检索:使用特定截断符后对检索词的局部进行检索。通常“”表单一字符,“%”表 任意字符。 4.加权检索:对检索词赋予一个值表示重要程度后进行检索。可缩小检索范围提高查准率。(七)检索程序 分析检索需求→选择检索工具→确定检索方法或途径→编辑提问式→获取文献线索与原文(八)检索效果 1.查全率= 2.查准率= 第三章中文期刊数据库检索(CBM+CNKI+VIP+万方) (一)CBM(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 1.CBM属于SinoMed(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 2.CBM收录自1978年以来1800余种中国生物医学期刊,是检索国内医学文献的权威。 3.题录依据:《MeSH》、《中国中医药学主题词表》、《中图法·医学专业分类表》 4.检索方法:快速检索+主题检索+分类检索+期刊检索+作者检索 (1)高级检索:CBM提供18个检索字段。

循证医学的概念与步骤

循证医学的概念与步骤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陈清

我今天跟大家讲,如何理解和运用循证医学的证据。 我们不是神医,我们在临床工作中,过去往往凭一些经验来处理些临床问题,有人说我有什么好的秘方,好的方法如何如何有效,这些东西到底可信不可信,都没有一个很重要或是大规模的临床试验来证实,比如说我们的中药,中医。为什么到现在发展都不如西医呢,就是因为我们缺乏那种循证医学的证据,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谈的循证医学对现在医学的影响。 要讲的内容我们大概有四个方面,一个是循证医学的概念或步骤,第二个是循证医学与临床指南的关系,还有循证医学的高效证据的举例,另外在新生儿系统那种循证证据对我们一些启示。 我们在临床中靠什么进行呢?一个是临床实践,因为医学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职业,那是要靠我们临床实践,在临床实践中要有科学的思维方式,而我们的这种思维方式来源于什么,一个是来源于的实践的经验,一个是来源于循证的证据。 那什么是循证医学呢?( Evidence-Base Medicine EBM), 建立在证据之上的医学我们叫循证医学,就是慎重准确的和明智的运用当前所获得的最好的研究证据,同时结合临床医生个人的专业技能和多年的临床经验,考虑病人的价值和愿望,将这三者,一个是研究的证据,一个是专业的技能,一个是价值和愿望,这三者完美的结合起来,制定每个病人最佳的诊治措施,这我们叫循证医学。它是由 David Sachett 在 2000 年的时候给下的定义。 循证医学大概是起源于八十年代初期,到九十年代以及到后来的九三年,九五年一周,到我们中国是一九九七年,以及 Cochrance 的中心的成立和九九年,这个中心正式注册为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