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环水加入高效铜缓蚀剂工艺浅析
- 格式:pdf
- 大小:132.62 KB
- 文档页数:3
工业循环冷却水用阻垢缓蚀剂的研究进展张盼盼;蒋利辉;孙军萍;吴玉锋;许英【摘要】随着工业循环冷却水浓缩倍数的不断提高,结垢和腐蚀问题已严重影响工业的发展.向工业循环冷却水中投加水处理剂是解决结垢、腐蚀以及提高水资源利用率的重要手段.前期水处理药剂多以磷系为主,随着公众环保意识不断增强,近年来,以高效、绿色为目的的水处理剂的开发与改性研究得到学者们的广泛关注.本文主要综述了近年来研究人员通过接枝改性、复配等手段,制备一系列多功能、环保高效的水处理剂的方法、阻垢缓蚀性能及在应用方面的探索等进展.【期刊名称】《化学研究》【年(卷),期】2018(029)006【总页数】5页(P642-646)【关键词】阻垢缓蚀剂;接枝改性;复配【作者】张盼盼;蒋利辉;孙军萍;吴玉锋;许英【作者单位】河南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河南省工业冷却水循环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河南开封475004;漯河市久隆液压科技有限公司,河南漯河462000;河南省通许县水利局,河南开封475004;河南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河南省工业冷却水循环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河南开封475004;河南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河南省工业冷却水循环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河南开封47500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O631.4我国经济与工业化程度的迅速发展对水资源产生了巨大的需求. 据统计,工业生产用水量约占总用水量的30%,冷却循环水约占工业用水量的80%[1]. 冷却水在循环过程中,随着浓缩倍数的提升,水中无机盐离子的浓度不断提高,当达到临界浓度时以沉淀物的形式从水中析出形成水垢. 水垢在管道中不断沉积,会引发管道堵塞、换热效率下降和加剧腐蚀等一系列问题[2]. 工业上常采用化学和物理的方法来解决上述问题.物理处理方法主要包括电解法、电场法、磁场法、超声波法及光化学法等[3],该类方法操作简单、成本低且无二次污染,但一般仅能处理钙、镁离子浓度较低即硬度较小的水质,而多次循环使用的冷却水的水质成分较复杂,硬度也较高,不能普遍应用于工业循环冷却水处理行业[4]. 化学方法的阻垢原理一般是在冷却水处理过程中产生螯合增溶、吸附与分散、晶格畸变等作用[5],其缓蚀机理则是在金属阴极表面生成难溶沉淀或是阳极表面形成致密氧化膜使其钝化[6]. 近几年来,随着科技的进步以及民众对环保意识的增强,水处理技术得到了较快的发展,本文总结了近年来工业循环冷却水处理剂的现状和研究进展,着重叙述了绿色环保类水处理剂.1 常用阻垢缓蚀剂1.1 天然高分子类阻垢缓蚀剂天然高分子类阻垢缓蚀剂来源广泛、廉价易得、易生物降解且无毒无污染. 其主要包括单宁、木质素、纤维素、壳聚糖、淀粉、腐殖酸钠等. 胡新华等[7]研究表明腐殖酸钠具有较好的阻垢缓蚀性能,当药剂的添加量为30 mg/L时,其阻垢效率高达85%. SEM结果表明腐殖酸钠可使CaCO3垢晶型由最稳定的方解石向亚稳态结构球霰石转变,从而可以抑制垢晶的生长. WANG等[8]研究了烟草的水提取物在模拟海水中对Q235钢片的阻垢缓蚀性能. 当烟草提取物的浓度为100 mg/L时,其对Q235钢片的缓蚀率为83.9%;浓度为140 mg/L时,其阻垢率为100%. 动电位极化曲线表明该提取物为混合型阻垢药剂. ABDEL等[9]将橄榄叶水提取物用于盐水中碳钢片的阻垢缓蚀剂,使用电化学阻抗谱和动电位极化曲线测量技术研究了橄榄叶水提取物的阻垢缓蚀性能. 极化曲线表明橄榄叶水提取物是一种主要控制阳极反应的混合型缓蚀剂,推测其阻垢机理为橄榄叶水提取物可吸附于碳钢表面,占据垢晶体表面活性生长点,从而抑制垢晶体正常有序的生长.天然高分子类阻垢缓蚀剂在水处理剂发展的初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但其在工业使用过程中存在用量大且性质不稳定、成本较高、产量少、难以满足工业生产所需等缺点.1.2 有机膦酸类阻垢缓蚀剂有机膦酸类水处理药剂具有化学性质稳定、较宽的pH应用范围、能有效抑制菌藻繁殖、可与多种药剂发生协同作用等优点,广泛应用于循环冷却水系统中. 该类阻垢缓蚀剂主要包括氨基三亚甲基膦酸(ATMP)、己二胺四亚甲基膦酸(HDTMP)、乙二胺四亚甲基膦酸(EDTMP)、2-膦酸基-1,2,4-三羧酸丁烷(PBTC)、羟基亚乙基二膦酸(HEDP)、二亚乙基三胺五亚甲基膦酸(DTPMPA)等. 许妍等[10]采用静态阻垢法和动态模拟实验比较了多氨基多醚基甲叉膦酸(PAPEMP)、膦酰基羧酸共聚物(POCA)、二亚乙基三胺五亚甲基膦酸(DTPMPA)、羟基亚乙基二膦酸(HEDP)、2-膦酸基-1,2,4-三羧酸丁烷(PBTC)、乙二胺四亚甲基膦酸钠(EDTMPS)及二己烯三胺五亚甲基膦酸(BHMTPMPA)等7种有机膦酸阻垢剂的阻垢性能. 结果表明:相对于其他几种阻垢剂,PAPEMP阻垢性能最佳,在15 mg/L时,其阻垢效率为98.1%. 且SEM结果表明加入PAPEMP阻垢剂后,垢晶体结构松散,晶体表面粗糙,晶格尺寸明显减少. 这表明PAPEMP的加入可改变垢晶的形貌结构,从而抑制垢的生长. ZEINO等[11]研究了ATMP与DTPMPA的协同作用,实验表明,当ATMP和DTPMPA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时,其阻垢效率最佳,在10 mg/L时阻垢率为100%. 作者将诱导时间和饱和指数作为ATMP与DTPMPA协同作用评价的指标,综合考察了两者之间的协同效果. 方健等[12]通过量子化学计算,比较了乙烷-1,1-二膦酸(1,1-EDPA)、乙烷-1,2-二膦酸(1,2-EDPA)与羟基亚乙基二膦酸(HEDP)的分子结构与阻垢缓蚀性能之间的构效关系. 计算结果显示,三种膦酸分子中均含有呈负电性的氧原子,使得其可与Ca2+离子发生相互作用,且1,1-EDPA和HEDP分子结构中的两个氧离子之间的间距和方解石晶体中钙离子间距相匹配,因而可显著增强两种离子之间的吸附作用.有机膦酸类阻垢缓蚀剂含有大量的磷元素,长期使用该类药剂将造成水体中磷元素大量富集,导致水体中藻类植物大量繁殖,造成水体富营养化,严重污染环境. 随着民众环保意识的增强,该类药剂的应用受到极大的限制.1.3 聚羧酸类阻垢缓蚀剂1.3.1 聚丙烯酸类聚丙烯酸具有较好的阻碳酸钙和硫酸钙垢性能,并且还具有一定的缓蚀和分散性能,可有效地分散水中的粉尘和腐蚀物等. 王虎传等[13]制备了丙烯酸-丙烯酰胺-聚丙二醇/马来酸酐(AA-AM-PPGAZMA)三元共聚物. 该共聚物是一种不含磷的绿色经济型水处理剂,文中利用SEM技术探究其阻垢机理,采用控制变量法研究了反应原料用量对AA-AM-PPGAZMA阻垢效率的影响. 实验结果表明,当AA、PPGAZMA和AM的物质的量之比为4∶3∶1,药剂用量为3 mg/L时,其阻硫酸钙垢率可达98%. 赵向阳等[14]研发了新型水处理剂聚酰胺酯-2-丙烯酰胺-2-甲基丙磺酸(HBPAE-AMPS). 对所得产物性能分析可知,其最佳反应比为:AMPS与HBPAE质量之比为5.5∶1,且最终聚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在1~1.5万之间时,其阻垢性能最优. 孙琪娟等[15]合成了马来酸酐-丙烯酸-丙烯酸甲酯(MAH-AA-MA)三元共聚物阻垢剂,并确定了最佳反应条件为n(MAH)∶n(AA)∶n(MA)=2∶2∶1,引发剂的用量为4%时,可得到阻垢性能在88%以上的聚合物. 符嫦娥等[16]制得了丙烯酸-聚氧乙烯醚(AA-APEC)共聚物阻垢剂,该共聚物阻垢剂可改变垢晶体的晶型,从而达到阻垢目的,其药量为20 mg/L时阻垢效率可达91%.1.3.2 聚马来酸类聚马来酸类水处理剂化学性质较稳定,有较好的耐高温性,近年来得到较为广泛的应用. LIU等[17]研发了马来酸酐-烯丙氧基聚乙二醇/缩水甘油(MA-APEG-PG-(OH)n)(n = 3,5,7,9,11)共聚物水处理剂. 实验结果表明共聚物中n的数值与其阻垢效率有着密切的关系,当n为5时,其效率最高,在用量为8 mg/L时,其效率高达97%. 杨祥晴等[18]制得了低膦马来酸酐-尿素(PMASU)共聚物. 当聚合温度为95 ℃,SHP、MA和UREA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10∶1,聚合反应时间为4 h,引发剂量占总反应量的4%时所得产物阻垢性能最优. 当PMASU用量为25 mg/L 时综合性能最优,阻垢和缓蚀效率均高于80%. YOUSEF等[19]合成了马来酸酐-丙烯酰胺共聚物. 实验数据表明在pH为10.45,加热温度为70 ℃,用药量为9 mg/L时此药剂的阻垢率高达99.5%.1.4 环境友好型阻垢缓蚀剂自20世纪90年代提出“绿色化学”的理念以来,如何研发并使用无磷、无毒、高效及可生物降解的阻垢缓蚀剂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焦点. 目前该类药剂主要包括聚天冬氨酸类(PASP)和聚环氧琥珀酸类(PESA).1.4.1 聚环氧琥珀酸类聚环氧琥珀酸(PESA)是一种不含磷、氮的环境友好型化合物,可生物降解,兼具阻垢缓蚀多重功效,并能较好的适应高碱、高硬度水体系. GU等[20]将PESA与咪唑啉复配,取得了较好的协同效果. 当PESA与咪唑啉的配比为25∶4时,其缓蚀率可达90.42%,阻垢率为96.74%. 熊蓉春等[21]将葡萄酸钠、Zn2+离子和PESA复配,复配产物具有极强的协同效果. 当PESA用量为30~50 mg/L,葡萄酸钠和Zn2+离子的用量为5~8 mg/L时具有最佳的协同效果,其对碳钢的缓蚀率可达96%以上. PESA缓蚀机理一般认为是因为分子链中插入了氧原子,使其更容易形成稳定的五元环螯合物. PESA虽具有较好的阻垢缓蚀性能,但目前关于PESA的研究大多数集中在其合成方法以及应用方面,对其螯合金属离子的能力以及机理的研究较少,从而限制了PESA的进一步应用.1.4.2 聚天冬氨酸类20世纪90年代初,聚天冬氨酸(PASP)作为水处理剂被研发出来,以其高效的优势,尤其是可生物降解的特性,迅速在冷却水处理行业得到广泛应用.聚天冬氨酸类水处理剂一般分为两类,一类是以聚天冬氨酸为单体,对其进行接枝得到聚天冬氨酸接枝共聚物,以期提高PASP的综合性能;另一类则是将聚天冬氨酸与其他阻垢缓蚀剂进行复配,发挥其协同效果,以拓宽其应用范围.李彬等[22]制得了聚天冬氨酸-丝氨酸(PASP/SE)接枝物. 研究表明,当反应时间为18 h、反应温度为55 ℃及原料配比为n(PSI)∶n(SE)= 1∶1时,PASP/SE的性能最佳. 同时其阻垢率与温度、时间、水系统中与m(Ca2+)之比呈负相关. 杨星等[23]合成了聚天冬氨酸/2-噻吩甲胺(PASP/2-TPMA)接枝物. 实验结果表明,2-噻吩甲胺可明显改善PASP阻垢缓蚀性能,当PASP/2-TPMA用量为1.3 mg/L时,其阻CaCO3、CaSO4垢率均为100%. 在相同实验条件下,PASP/2-TPMA缓蚀能力较PASP高出近20%. MIGAHED等[24]制备了甘氨酸-天冬氨酸(Gly-PASP)共聚物. 结果表明当Gly-PASP浓度为125 mg/L时,其对硫酸钙垢的抑制率达90.2%. 王谦等[25]将L-肌肽接枝到PASP上. 实验结果表明,当PASP/L-肌肽浓度为8 mg/L时,其阻磷酸钙垢效率即可达到90%以上. 通过对不同温度和不同PO43-离子浓度条件下PASP/L-肌肽阻垢效率的测定可知,PASP/L-肌肽有较好的耐高温和耐高磷酸根浓度的特性.程玉山等[26]制备了聚天冬氨酸、苯并三氮唑(BTA)、钨酸钠、葡萄糖酸钠四元复配水处理剂,并通过正交实验对四种药剂不同复配比例进行分析,结果显示该四元复合配方的最佳复配比例为PASP∶BTA∶钨酸钠∶葡萄糖酸钠为10∶0.5∶20∶10,在此配比条件下其对铜的缓蚀效果最为显著. ZHANG等[27]研究了PASP、聚环氧琥珀酸(PESA)、葡萄糖酸钠(Glu)和聚氨基聚醚基亚甲基膦酸(PAPEMP)以及Zn2+离子复配水处理剂. 利用失重法和电化学实验法研究了复配药剂对碳钢腐蚀作用的协同效应. 电化学实验表明,该复合配方中,PASP、PESA、PAPEMP和Glu为混合抑制剂,而锌离子表现为阴极抑制剂,其协同效应表现为抑制金属溶解的阴极反应,并且在碳钢表面可形成保护膜以达到缓蚀目的;利用正交试验得出该复合药剂中PASP、PESA、PAPEMP、Gln和Zn2+离子的最佳复合配比分别为12∶12∶4∶2∶2. 在该配比下药剂的缓蚀效率高达99%.本课题组在聚天冬氨酸复配方面开展了一系列相关性的研究. 将自制的一系列聚天冬氨酸接枝物如聚天冬氨酸/氨基甲磺酸(PASP/ASA)、聚天冬氨酸/糠胺(PASP/FA)[28]、聚天冬氨酸/4-甲氨基吡啶(PASP/4-AMPY),分别与2-膦酸基-1,2,4-三羧酸丁烷(PBTCA)、ZnSO4、聚环氧琥珀酸(PESA)进行复配,并利用正交实验得到最佳复配比. 含PASP/ASA接枝物的复合型药剂最佳复配比为:PASP/ASA为10 mg/L,PESA为20 mg/L,ZnSO4为2 mg/L,PBTCA为8 mg/L. 含PASP/FA接枝物的复合型药剂最佳复配比为:PASP/FA为30 mg/L,PESA为40 mg/L,ZnSO4为4 mg/L,PBTCA为8 mg/L. 含PASP/4-AMPY接枝物的复合型药剂最佳复配比为:PASP/4-AMPY为20 mg/L,PESA为30mg/L,ZnSO4为4 mg/L,PBTCA为15 mg/L. 采用静态阻垢法、失重法以及动电位极化法等研究了复合型阻垢缓蚀剂的性能. 实验结果表明复合药剂性能较PASP均有较大提升,其中PASP/ASA复合型药剂的阻CaCO3垢率为91.2%,阻CaSO4垢率为100%,阻Ca3(PO4)2垢率为88%,PASP/FA复合型药剂的阻垢率为92.3%,缓蚀率高达96.4%,PASP/4-AMPY复合型药剂在保持较高阻垢率的基础上,其缓蚀率高达98.1%. 同时利用智能动态模拟装置考察了上述三种复合型阻垢缓蚀剂的工业应用前景,结果表明复合型药剂的污垢热阻值和年腐蚀速率均满足国家标准(GB/T50050-2007)的要求,该类复合型阻垢缓蚀剂具有较好的工业应用前景.2 结论工业循环冷却水用阻垢缓蚀剂的研究,近几年发展较快,但工业社会和经济的高速发展对水处理剂的研究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提升水处理剂的综合性能仍然是今后研发工作的重点.在未来的水处理剂研发工作中,应当通过对当前性能较好的水处理剂进一步深入研究,开拓思路,寻找更为高效环保的功能基团,通过接枝改性、复配等手段,对其综合性能进行不断完善,以便使其能更好地适应新形势下水处理剂的发展趋势. 参考文献:【相关文献】[1] MASSEOUD O, ABDALLAH A, HASSEN B, et al. Surface modification of calcium-copper hydroxyapatites using polyaspartic acid [J]. Applied Surface Science, 2013, 264: 886-891.[2] MITHIL K N, SANJAY K G, VARAPRASAD K, et al. Development of anti-scalepoly(aspartic acid-citric acid) dual polymer systems for water treatment [J]. Environmental Technology, 2014, 35(23): 2903-2909.[3] 陈静, 王毓芳. 循环冷却水的物理法处理原理及应用[J]. 上海化工, 2002, 27(Z2): 4-7.CHEN J, WANG Y F. The principle and application of the physical method of circulating cooling water [J]. Shanghai Chemical Industry, 2002, 27(Z2): 4-7.[4] JUNEJA H D, JOSHI M, KHATI N T. Synthesis and structural studies of some inorganic polymers of succinoylcarboxymethylcellulose [J]. E-Journal of Chemistry, 2011, 8(4): 1993-1999.[5] LIU D, DONG W, LI F, et al. Comparative performance of polyepoxysuccinic acid and polyaspartic acid on scaling inhibition by static and rapid controlled precipitation methods[J]. Desalination, 2012, 304: 1-10.[6] GAO Y H, FAN L H, WARD L, et al. Synthesis of polyaspartic acid derivative and evaluation of its corrosion and scale inhibition performance in seawater utilization[J].Desalination, 2015, 365: 220-226.[7] 胡新华, 马良杰, 高红斌. 腐殖酸钠阻垢性能评价方法研究[J]. 山西化工, 2014, 34(01): 13-16. HU X H, MA L J, GAO H B. Research on scale inhibition performance assessment of humic acid sodium [J]. Shanxi Chemical Industry, 2014, 34(01): 13-16.[8] WANG H, GAO M, GUO Y, et al. A natural extract of tobacco rob as scale and corrosion inhibitor in artificial seawater [J]. Desalination, 2016, 398: 198-207.[9] GABER A M, NABEY B A, KHAMIS E, et al. A natural extract as scale and corrosion inhibitor or steel surface in brine solution [J]. Desalination, 2011, 278: 337-342.[10] 许妍, 李逢阳, 徐开熠. 有机膦酸盐阻垢性能对比研究[J]. 广州化工, 2017, 45(15): 88-90.XU Y, LI F Y, XU K Y. Study on performance of organic phosphonic acid on scale inhibition [J]. Guangzhou Chemical Industry, 2017, 45(15): 88-90.[11] AASEM Z, MUHAMMED A, MAZEN K, et al. Comparative study of the synergistic effect of ATMP and DTPMPA on CaSO4scale inhibition and evaluation of induction time effect[J]. Journal of Water Process Engineering, 2018, 21: 1-8.[12] 方健, 李杰. 有机膦酸化合物阻垢缓蚀性能的量子化学研究[J].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2, 30(04): 522-528.LI J, LI J. Quantum chemistry study on microscopic mechanism of scale and corrosion inhibition for organic phosphonic acid [J]. Journal of Tongji University, 2002, 30(04): 522-528.[13] 王虎传, 彭成军, 吴淑敏, 等. 制药循环水用无磷阻垢剂的阻硫酸钙垢性能[J]. 精细化工, 2017, 34(12): 1423-1426+1440.WANG H C, PENG C J, WU S M, et al. Inhibition of calcium sulfate precipitation by a kind of phosphorus-free antiscalant in pharmaceutical cooling water system [J]. Fine Chemicals, 2017, 34(12): 1423-1426+1440.[14] 赵向阳, 袁小静, 朱敏, 等. 超支化缓蚀阻垢剂HBPAE-AMPS的微波合成及其性能研究[J]. 当代化工, 2016, 45(12): 2747-2750.ZHAO X Y, YUAN X J, ZHU M, et al. Study on microwave synthesis and performance ofhyperbranched corrosion inhibitor HBPAE-AMPS [J]. Contemporary Chemical Industry, 2016, 45(12): 2747-2750.[15] 孙琪娟, 徐军礼, 孙长顺. 马来酸酐/丙烯酸/丙烯酸甲酯共聚阻垢剂的合成及应用性能研究[J].当代化工, 2015, 44(08): 1745-1747+1751.SUN Q J, XU J L, SUN C S. Study on synthesis and application of maleicanhydride/acrylic acid/methyl acrylate copolymer scale inhibitor [J]. Contemporary Chemical Industry, 2015, 44(08): 1745-1747+1751.[16] 符嫦娥, 张晓, 向奇志, 等. 羧酸盐封端聚氧乙烯醚及其聚合物阻碳酸钙垢性能[J].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2015, 31(02): 145-150.FU C E, ZHANG X, XIANG Q Z, et al. Performance of carboxylate polyoxyethylene etherand its polymer resistance to calcium carbonate [J]. Polymer 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2015, 31(02): 145-150.[17] LIU G Q, XUE M W, LIU Q P, et al. Linear-dendritic block copolymers as a green scale inhibitor for calcium carbonate in cooling water systems[J]. Designed Monomers and Polymers, 2017, 20(1): 397-405.[18] 杨祥晴, 奚长生, 冯霞, 等. 低膦马来酸酐-尿素三元共聚物的合成与研究[J]. 工业水处理, 2016, 36(02): 71-74.YANG X Q, XI C S, FENG X, et al. Synthesis and study of low phosphine maleic anhydride-urea ternary copolymer [J]. Industrial Water Treatment, 2016, 36(02): 71-74.[19] YOUSEF M, ROOMI A, KANEEZ F H. Assessment of novel maleic anhydride co-polymers prepared via nitroxide-mediated radical polymerization as CaSO4 crystal growth inhibitors [J]. Environmental Technology, 2017, 38(8): 985-995.[20] GU T, SU P, LIU X, et al. A composite inhibitor used in oilfield: MA-AMPS and imidazoline [J]. Journal of Petroleum Science & Engineering, 2013, 102(1): 41-46.[21] 熊蓉春, 周庆, 魏刚. 绿色阻垢剂聚环氧琥珀酸的缓蚀协同效应[J]. 化工学报, 2003, 54(09): 1323-1325.XIONG R C, ZHOU Q, WEI G. Corrosion inhibition and synergistic effect of green scale inhibition polyepoxysuccinic acid [J]. Journal of Chemical Industry and Engineering (China), 2003, 54(09): 1323-1325.[22] 李彬, 宋文文, 张娟涛, 等. 聚天冬氨酸-丝氨酸接枝聚合物的合成及阻垢性能[J]. 装备环境工程, 2017, 14(12): 24-29.LI B, SONG W W, ZHANG J T, et al. Poly(aspartic acid)-serine grafted copolymer and its scale-inhibition performance [J]. Equipment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2017, 14(12): 24-29.[23] 杨星, 柴春晓, 李冬伊, 等. 聚天冬氨酸/2-噻吩甲胺接枝共聚物的制备及阻垢缓蚀性能[J]. 化学研究, 2017, 28(04): 482-486.YANG X, CHAI C X, LI D Y, et al. Synthesis and evaluation of polyaspartic acid/2-thiophenemethylamine graft copolymer as scale and corrosion inhibitor [J]. Chemical Research, 2017, 28(04): 482-486.[24] MIGAHED M A, RASHWAN S M, KAMEL M M, et al. Synthesis, characterization of polyaspartic acid-glycine adduct and evaluation of their performance as scale and corrosion inhibitor in desalination water plants [J]. Journal of Molecular Liquids, 2016, 224: 849-858.[25] 王谦, 田玉平, 石澍晨, 等. 聚天冬氨酸/L-肌肽接枝共聚物的制备及其阻垢性能[J]. 石油化工, 2017, 46(01): 103-109.WANG Q, TIAN Y P, SHI S C, et al. Synthesis and scale inhibition efficiencyof polyaspartic acid/L-muscle graft copolymer [J]. Petrochemical Technology, 2017, 46(01): 103-109.[26] 程玉山, 邢乃豪, 张蕾, 等. 环境友好型聚天冬氨酸水处理剂配方研究[J]. 清洗世界, 2018, 34(01): 20-24.CHENG Y S, XING N H, ZHANG L, et al. Study on formula of environment-friendly polyaspartic acid water treatment agent [J]. Cleaning World, 2018, 34(01): 20-24. [27] ZHANG B, HE C, WANG C, et al. Synergistic corrosion inhibition of environment-friendly inhibitors on the corrosion of carbon steel in soft water [J]. Corrosion Science, 2015, 94: 6-20.[28] SHI S C, ZHAO X W, WANG Q, et al. Synthesis and evaluation of polyaspartic acid/furfurylamine graft copolymer as scale and corrosion inhibitor [J]. RSC Advances, 2016, 6: 102406-102412.。
循环水运行控制及常见问题1.循环水系统基本概念及简单工艺流程循环冷却水系统分为敞开式冷却水系统和密闭式冷却水系统敞开式系统:指循环冷却水与大气直接接触冷却的循环冷却水系统。
密闭式系统:指循环冷却水不与大气直接接触冷却的循环冷却水系统。
1.1基本概念循环水量(Q)m3/h:指循环水系统上冷却塔的循环水量总和。
保有水量:循环水系统内所有水容积的总和,等于水池容积及管道和水冷设备内水的容积总和。
补充水量:用来补充循环水系统中由于蒸发/排污/何飞溅的损失所需的水。
旁滤水量:从循环冷却水系统中分流出部分水量按要求进行处理后,再返回系统的水量。
药剂停留时间:药剂在循环冷却水系统中的有效时间。
冷却水进出口温差:冷却塔入口与水池出口之间水的温差。
蒸发水量(Q)m3/h:循环冷却水系统在运行过程中蒸发损失的水量。
排污水量(Q)m3/h:在确定的浓缩倍数条件下,需要从循环冷却水系统中排放的水量。
风吹泄露损失水量(Q)m3/h:循环冷却水系统在运行过程中风吹和泄露损失的水量。
补充水量(Q)m3/h:循环冷却水系统在运行过程中补充所损失的水量。
浓缩倍数(Q)m3/h:循环冷却水的含盐浓度与补充水的含盐浓度之比值。
2.各水量之间的关系2.1蒸发损失水量《工业循环水冷却设计规范》GB/T 50102-2003 标准中给出蒸发损失水量计算方法。
蒸发损失水量是一个受环境条件(温度、湿度、风速)、冷却水温差、循环水量等影响的值。
在同一个季节,基本相同条件下,其蒸发损失水量基本是一个定值。
2.1.1蒸发损失水率冷却塔的蒸发损失水量占进入冷却塔循环水量的百分数(又称蒸发损失水率)宜按下列公式计算确定:当不进行冷却塔的出口气态计算时,蒸发损失水率按下式计算:Pe=K ZF•Δt×100%式中:Pe——蒸发损失水率;Δt——冷却水温差,℃;K ZF——系数(1/℃),按照表1的规定采用,当进塔气温(干球温度)为中间值时可采用内插法2.1.2蒸发损失水量Qe(m3/h)自然通风冷却塔蒸发水量Qe(m3/h):Qe= K ZF•Δt×QQ——循环冷却水量,m3/h;t——循环水上下塔的温度差,℃;K ZF——与环境有关参数,2.2分吹损失水量Qw冷却塔的风吹损失水量占进入冷却塔循环水量的百分数(又称风吹损失水率),应按冷却塔的塔形和设计选用的除水器的逸出水率以及从塔的进风口吹出的水损失率确定。
循环水加药治理报告一、引言循环水加药治理是一种有效的水处理方法,可以用于工业生产中的循环水系统,通过加入适量的药剂,可以有效地去除水中的污染物,提高水质质量,保持循环水系统的正常运行。
本报告将详细介绍循环水加药治理的原理、方法和效果,并对其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进行分析和总结。
二、循环水加药治理原理循环水加药治理的原理主要包括两个方面:药物的机械作用和化学作用。
首先,加入药剂可以通过机械作用去除水中的悬浮固体和颗粒物,以净化水质。
其次,药剂可以通过化学作用与水中的有机物、无机盐等进行反应,使其发生沉淀、氧化等过程,从而达到净化水质的效果。
三、循环水加药治理方法1.确定适当的药剂种类和添加量。
不同的循环水系统对于药剂的需求不同,因此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合的药剂种类和添加量。
常用的药剂种类包括抗菌剂、缓蚀剂、抗氧化剂等。
2.药剂的加入。
药剂可以通过直接加入循环水系统中,也可以通过加药器进行控制和调节。
在加药的过程中要注意控制药剂的浓度和均匀性,避免出现过量或不均匀的情况。
3.定期检测和调整。
循环水加药治理是一个动态过程,需要定期检测水质参数,如悬浮物浓度、PH值、氧化还原电位等,以及药剂的浓度和添加量,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优化。
四、循环水加药治理效果通过循环水加药治理,可以获得以下几方面的效果:1.提高水质质量。
药剂的加入可以去除水中的有机物、无机盐等污染物,使循环水的水质得到改善,达到更高的水质标准。
2.延长设备使用寿命。
通过循环水加药治理,可以避免循环水系统中的悬浮物和颗粒物对设备的腐蚀和磨损,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
3.减少能耗。
循环水加药治理可以减少设备的堵塞和维修次数,降低能耗和维护成本。
4.提高生产效率。
优质的循环水可以提供更稳定的工艺条件,保证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
五、循环水加药治理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循环水加药治理在各个行业的工业生产中都得到了广泛应用。
例如,在钢铁厂、电厂、造纸厂等工业生产中,循环水用于冷却设备,通过加药来保护设备正常运行,防止设备的堵塞和腐蚀。
工业循环冷却水处理设计规范G B50050—95主编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化学工业部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施行日期:1995年10月1日关于发布国家标准工业循环冷却水处理设计规范的通知建标1995132号根据国家计委计综1992490号文的要求,由化工部会同有关部门共同修订的工业循环冷却水处理设计规范已经有关部门会审,现批准工业循环冷却水处理设计规范GB50050—95为强制性国家标准,自一九九五年十月一日起施行,原工业循环冷却水处理设计规范GBJ50—83同时废止;本标准由化工部负责管理,具体解释等工作由中国寰球化学工程公司负责,出版发行由建设部标准定额研究所负责组织;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一九九五年三月十六日1 总则1.0.1 为了控制工业循环冷却水系统内由水质引起的结垢、污垢和腐蚀,保证设备的换热效率和使用年限,并使工业循环冷却水处理设计达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制定本规范;本规范适用于新建、扩建、改建工程中间接换热的工业循环冷却水处理设计;工业循环冷却水处理设计应符合安全生产、保护环境、节约能源和节约用水的要求,并便于施工、维修和操作管理;工业循环冷却水处理设计应在不断地总结生产实践经验和科学试验的基础上,积极慎重地采用新技术;工业循环冷却水处理设计除应按本规范执行外,尚应符合有关现行国家标准、规范的规定;2 术语、符号术语2.1.1 循环冷却水系统Recinrculating cooling water system以水作为冷却介质,由换热设备、冷却设备、水泵、管道及其它有关设备组成,并循环使用的一种给水系统;敞开式系统Open system指循环冷却水与大气直接接触冷却的循环冷却水系统;密闭式系统Closed system指循环冷却水不与大气直接接触冷却的循环冷却水系统;2.1.4 药剂Chemicals循环冷却水处理过程中所使用的各种化学物质;异养菌数Count of heterotrophic bacteria按细菌平皿计数法求出每毫升水中的异养菌个数;粘泥Slime指微生物及其分泌的粘液与其它有机和无机的杂质混合在一起的粘浊物质;粘泥量Slime content用标准的浮游生物网,在一定时间内过滤定量的水,将截留下来的悬浊物放入量筒内静置一定时间,测其沉淀后粘泥量的容积,以mL/表示;污垢热阻值Fouling resistance表示换热设备传热面上因沉积物而导致传热效率下降程度的数值,单位为㎡·K/W;腐蚀率Corrosionrate以金属腐蚀失重而算得的平均腐蚀率,单位为mm/a;capacity volume循环冷却水系统内所有水容积的总和;concentration循环冷却水的含盐浓度与补充水的含盐浓度之比值;test coupon放置在监测换热设备或测试管道上监测腐蚀用的标准金属试片;预膜Prefilming在循环冷却水中投加预膜剂,使清洗后的换热设备金属表面形成均匀密致的保护膜的过程;间接换热Indirest heat exchange换热介质之间不直接接触的一种换热形式;stream从循环冷却水系统中分流出部分水量,按要求进行处理后,再返回系统;药剂允许停留时间Permittde retention time of chemi-cals药剂在循环冷却水系统中的有效时间;water循环冷却水系统在运行过程中补充所损失的水量;blowdown在确定的浓缩倍数条件下,需要从循环冷却水系统中排放的水量;intensity换热设备的单位传热面每小时传出的热量,以w/㎡表示;符号编号符号含义2.2.1A冷却塔空气流量 /h2.2.2Ca空气中的含尘量g/2.2.3Cmi补充水中某项成份的含量mg/L2.2.4Cms补充水的悬浮物含量mg/L2.2.5Cri循环冷却水中某项成份的含量mg/L2.2.6CTS循环冷却水的悬浮物含量mg/L2.2.7Gsi旁流处理后水中某项成份的含量mg/L2.2.8Css旁流过滤后水的悬浮物含量mg/L2.2.9Gc加氯量kg/hGf系统首次加药量kgGn非氧化性杀菌灭藻剂的加药量kgGr系统运行时的加药量kg/hg单位循环冷却水的加药量mg/Lgc单位循环冷却水的加氯量mg/LKs悬浮物沉降系数N浓缩倍数Q循环冷却水量/hQb排污水量/hQe蒸发水量/hQm补充水量/hQsi旁流处理水量 /hQsf旁流过滤水量/hQw风吹损失水量 /hTd设计停留时间hV系统容积Vf设备中的水容积Vp管道容积Vpc管道和膨胀罐的容积Vt水池容积3 循环冷却水处理一般规定3.1.1 循环冷却水处理设计方案的选择,应根据换热设备设计对污垢热阻值和腐蚀率的要求,结合下列因素通过技术经济比较确定:循环冷却水的水质标准;设计的浓缩倍数对敞开式系统;旁流水和补充水的处理方式;循环冷却水用水量应根据生产工艺的最大小时用水量确定,供水温度应根据生产工艺要求并结合气象条件确定;补充水水质资料的收集与选取应符合下列规定:当补充水水源为地表水时,不宜少于一年的逐月水质全分析资料;当补充水水源为地下水时,不宜少于一年的逐季水质全分析资料;循环冷却水处理设计应以补充水水质分析资料的年平均值作为设计依据,以最差水质校核设备能力;水质分析项目宜符合本规范附录A的要求;敞开式系统中换热设备的循环冷却水侧流速和热流密度,应符合下列规定:管程循环冷却水流速不宜小于0.9m/s;壳程循环冷却水流速不应小于0.3m/s;当受条件限制不能满足上述要求时,应采取防腐涂层、反向冲洗等措施;热流密度不宜大于㎡;换热设备的循环冷却水侧管壁的污垢热阻值和腐蚀率应按生产工艺要求确定,当工艺无要求时,宜符合下列规定:敞开式系统的污垢热阻值宜为×10-4~×10-4·㎡K/W;×10-4㎡·K/W;碳钢管壁的腐蚀率宜小于0.125mm/a,铜、铜合金和不锈钢管壁的腐蚀率宜小于0.005mm/a;表循环冷却水的水质标准注:①甲基橙碱度以CaCo3计;②硅酸以SiO2计;③Mg2+以CaCO3计;3.1.8 密闭式系统循环冷却水的水质标准应根据生产工艺条件确定;敞开式系统循环冷却水的设计浓缩倍数不宜小于;浓缩倍数可按下式计算:式中N——浓缩倍数;Qm——补充水量 /h;Qb——排污水量 /h;Qw——风吹损失水量 /h;×105个/mL;粘泥量宜小于4mL/ ;敞开式系统设计3.2.1 循环冷却水在系统内的设计停留时间不应超过药剂的允许停留时间;设计停留时间可按下式计算:式中Td——设计停留时间h;V——系统容积 ;循环冷却水的系统容积宜小于小时循环水量的1/3;当按下式计算的系统容积超过前述规定时,应调整水池容积;式中Vf——设备中的水容积;Vp——管道容积;Vt——水池容积 ;经过投加阻垢剂、缓蚀剂和杀菌灭藻剂处理后的循环冷却水不应作直流水使用;系统管道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换热设备的接管宜预留接临时旁路管的接口;循环冷却水系统的补充水管管径、集水池排空管管径应根据清洗、预膜置换时间的要求确定;置换时间应根据供水能力确定,宜小于8h;当补充水管设有计量仪表时,应增设旁路管;冷却塔集水池宜设置便于排除或清除淤泥的设施;集水池出口处和循环水泵吸水井宜设置便于清洗的栏污滤网;密闭式系统设计3.3.1 密闭式循环冷却水系统容积可按下式计算:式中Vpc——管道和膨胀罐的容积 ;密闭式循环冷却水系统的加药设施,应具备向补充水和循环水投药的功能;密闭式循环冷却水系统的供水总管和换热设备的供水管,应设置管道过滤器;密闭式循环冷却水系统的管道低点处应设置泄空阀,管道高点处应设置自动排气阀;阻垢和缓蚀3.4.1 循环冷却水的阻垢、缓蚀处理方案应经动态模拟试验确定,亦可根据水质和工况条件相类似的工厂运行经验确定;当做动态模拟试验时,应结合下列因素进行:补充水水质;浓缩倍数;换热设备内水的流速;药剂的允许停留时间;药剂的热稳定性与化学稳定性;悬浮物宜小于10mg/L;O3计;PO计宜小于或等于磷酸盐总含量以Zn2+计的50%;正磷酸盐含量以 34当采用聚磷酸盐及其复合药剂配方时,换热设备出口处的循环冷却水温度宜低于50℃;当敞开式系统循环冷却水处理采用含锌盐的复合药剂配方时,锌盐含量宜小于L以计,pH值宜小于;当pH值大于时,水中溶解锌与总锌重量比不应小于80%;甲基橙碱度应大于100mg/L以CaCO3计;当循环冷却水系统中有铜或铜合金换热设备时,循环冷却水处理应投加铜缓蚀剂或采用硫酸亚铁进行铜管成膜;循环冷却水系统阻垢、缓蚀剂的首次加药量,可按下列公式计算:式中Gf——系统首次加药量kg;g——单位循环冷却水的加药量mg/L;敞开式循环冷却水系统运行时,阻垢、缓蚀剂的加药量,可按下列公式计算:式中Gr——系统运行时的加药量kg/h;Qe——蒸发水量 /h;密闭式循环冷却水系统运行时,缓蚀剂加药量可按下列公式计算:菌藻处理3.5.1 敞开式循环冷却水的菌藻处理应根据水质、菌藻种类、阻垢剂和缓蚀剂的特性以及环境污染等因素综合比较确定;敞开式循环冷却水的菌藻处理宜采用加氯为主,并辅助投加非氧化性杀菌灭藻剂;敞开式循环冷却水的加氯处理宜采用定期投加,每天宜投加1~3次,余氯量宜控制在~L之内;每次加氯时间根据实验确定,宜采用3~4h;加氯量可按下式计算:式中Gc——加氯量kg/h;Q——循环冷却水量 /h;gc——单位循环冷却水的加氯量,宜采用2~4mg/L;液氯的投加点宜设在冷却塔集水池水面以下2/3水深处,并应采取氧气分布措施;非氧化性杀菌灭藻剂的选择应符合下列规定:pH值的适用范围较宽;与阻垢剂、缓蚀剂不相互干扰;非氧化性杀菌灭藻剂,每月宜投加1~2次;每次加药量可按下式计算:式中Gn——加药量kg;非氧化性杀菌灭藻剂宜投加在冷却塔集水池的出水口处;清洗和预膜处理3.6.1 循环冷却水系统开车前,应进行清洗、预膜处理、但密闭式系统的预膜处理应根据需要确定;循环冷却水系统的水清洗,应符合下列规定:冷却塔集水池、水泵吸水池、管径大于或等于800mm的新管,应进行人工清扫;管道内的清洗水流速不应低于1.5m/s;清洗时应加氯杀菌,水中余氯宜控制在~L之内;换热设备的化学清洗方式应符合下列规定:当换热设备金属表面有防护油或油污时,宜采用全系统化学清洗;可采用专用的清洗剂或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当换热设备金属表面有浮锈时,宜采用全系统化学清洗;可采用专用的清洗剂;当换热设备金属表面锈蚀严重或结垢严重时,宜采用单台酸洗;当采用全系统酸洗时,应对钢筋混凝土材质采取耐酸防腐措施;换热设备酸洗后应进行中和、钝化处理;当换热设备金属表面附着生物粘泥时,可投加具有剥离作用的非氧化性杀菌灭藻剂进行全系统清洗;循环冷却水系统的预膜处理应在系统清洗后立即进行,预膜处理的配方和操作条件应根据换热设备材质、水质、温度等因素由试验或相似条件的运行经验确定;当一个循环冷却水系统向两个或两个以上生产装置供水时,清洗、预膜应采取不同步开车的处理措施;循环冷却水系统清洗、预膜水应通过旁路管直接回到冷却塔集水池;4 旁流水处理4.0.1 循环冷却水处理设计中有下列情况之一时,应设置旁流水处理设施:循环冷却水在循环过程中受到污染,不能满足循环冷却水水质标准的要求;经过技术经济比较,需要采用旁流水处理以提高设计浓缩倍数;旁流水处理设计方案应根据循环冷却水水质标准,结合去除的杂质种类、数量等因素综合比较确定;敞开式系统采用旁流过滤方案去除悬浮物时,其过滤水量可按下式计算:式中Qsf——旁流过滤水量 /h;Cms——补充水的悬浮物含量mg/L;Crs——循环冷却水的悬浮物含量mg/L;Css——旁流过滤后水的悬浮物含量mg/L;A——冷却塔空气流量 /h;Ca——空气中含尘量g/ ;Ks——悬浮物沉降系数,可通过试验确定;当无资料时可选用;敞开式系统的旁流过滤水量亦可按循环水量的1%~5%或结合国内运行经验确定;密闭式系统宜设旁滤处理设施,旁滤量宜为循环水量的2%~5%;当采用旁流水处理去除碱度、硬度、某种离子或其它杂质时,其旁流水量应根据浓缩或污染后的水质成份、循环冷却水水质标准和旁流处理后的出水水质要求等按下式计算确定:式中Qsi——旁流处理水量 /h;Cmi——补充水中某项成份的含量mg/L;Cri——循环冷却水中某项成份的含量mg/L;Csi——旁流处理后水中某项成份的含量mg/L;5 补充水处理5.0.1 敞开式系统补充水处理设计方案应根据补充水量、补充水的水质成份、循环冷却水的水质标准、设计浓缩倍数等因素,并结合旁流水处理和全厂给水处理的内容综合确定;密闭式系统的补充水,应符合生产工艺对水质和水温的要求,可采用软化水、除盐水或冷凝水等;当补充水经除氧或除气处理后,应设封闭设施;循环冷却水系统的补充水量可按下列公式计算:式中α——经验系数,可取α=;密闭式系统补充水管道的输水能力,应在4t~6h内将系统充满;补充水的加氯处理,宜采用连续投加方式;游离性余氯量可控制在~L的范围内;补充水应控制铝离子的含量;6 排水处理6.0.1 循环冷却水系统的排水应包括系统排污水、排泥、清洗和预膜的排水、旁流水处理及补充水处理过程中的排水等,当水质超过排放标准时,应结合下列因素确定排水处理设计方案:排水的水质和水量;重复使用的条件;排水处理设施的设计能力应按正常的排放量确定;当排水的水质、水量变化较大,影响污水处理设施正常运行时,应设调节池;系统清洗、预膜的排水和杀菌灭藻剂毒性降解所需的调节设施,宜结合全厂的排水调节设施统一设计;当排水需要进行生物处理时,宜结合全厂的生物处理设施统一设计;密闭式系统因试车、停车或紧急情况排出含有高浓度药剂的循环冷却水时,应设置贮存设施;7 药剂的贮存和投配7.0.1 循环冷却水系统的水处理药剂宜在全厂室内仓库贮存,并应在循环冷却水装置区内设药剂贮存间;液氯和非氧化性杀菌灭藻剂应渗专用仓库或贮存间贮存;药剂的贮存量应根据药剂的消耗量、供应情况和运输条件等因素确定,或按下列要求计算:全厂仓库中贮存的药剂量可按15~30d消耗量计算;贮存间贮存的药剂量可按7~10d消耗量计算;药剂在室内的堆放高度宜符合下列规定:.0m;散装药剂为~1.5m;.2m;药剂贮存间与加药间宜相互毗连,并设运输和起吊设备;浓酸的装卸和投加应采用负压抽吸、泵输送或重力自流,不应采用压缩空气压送;酸贮罐的数量不宜少于2个;贮罐应设安全围堰或放置于事故池内,围堰或事故池应作内防腐处理并设集水坑;药剂溶解槽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溶解槽的总容积可按8~24h的药剂消耗量和5%~20%的溶液浓度确定;溶解槽宜设一个;药剂溶液槽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溶液槽的数量不宜少于2个;液态药剂宜原液投加;液氯计量应有瞬时和累计计量;加氯机出口宜设转子流量计进行瞬时计量,氯瓶宜设磅秤进行累计计量;加氯机的总容量和台数应按最大小时加氯量确定;加氯机宜设备用;加氯间必须与其它工作间隔开,并应符合下列规定:氯瓶和加氯机不应靠近采暖设备;应设通风设备,每小时换气次数不宜小于8次;通风孔应设在外墙下方;室内电气设备及灯具应采用密闭、防腐类型产品,照明和通风设备的开关应设在室外;加氯间的附近应设置防毒面具、抢救器材和工具箱;当工作氯瓶的容量大于或等于500kg时,氯瓶间应与加氯间隔开,并应设起吊设备;当小于500kg时,氯瓶间和加氯间宜合并,并宜设起吊设备;向循环冷却水直接投加浓酸时,应设置酸与水的均匀混合设施;药剂的贮存、配制、投加设施、计量仪表和输送管道等,应根据药剂的性质采取相应的防腐、防潮、保温和清洗的措施;药剂贮存间、加药间、加氯间、酸贮罐、加酸设施等,应根据药剂性质及贮存、使用条件设置生产安全防护设施;循环冷却水系统可根据药剂投加设施的具体需要,结合循环冷却水处理的内容和规模设置维修工具;8 监测、控制和化验8.0.1 循环冷却水系统监测仪表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要求:循环回水总管宜设流量、温度和压力仪表;换热设备对腐蚀率和污垢热阻值有严格要求时,应在换热设备的进水管或出水管上设流量、温度和压力仪表;循环冷却水系统宜设模拟监测换热器、监测试片器和粘泥测定器;循环冷却水系统宜在下列管道上设置取样管:1循环给水总管;2循环回水总管;3补充水管;4旁流水出水管;5换热设备出水管;循环水泵的吸水池或冷却塔的集水池应设液位计,水池的水位与补充水进水阀门宜用联锁控制;吸水池宜设低液位报警器;循环冷却水系统采用加酸处理时,应对pH值进行检测;化验室的设置应根据循环冷却水系统的水质分析要求确定;日常检测项目的化验设施宜设置在循环冷却水装置区内,非日常检测项目可利用全厂中央化验室的设施或与其它单位协作检测;以水质化验和微生物分析为主的化验室,宜设水质分析间、天平间、试剂间、仪器间、生物分析间和更衣间等;水质日常检测项目包括下列内容:1pH值;2硬度;3碱度;4钾离子;5电导率;6悬浮物;7游离氯;8药剂浓度;循环冷却水水质化验可根据具体要求增加以下检测项目:1微生物分析;2垢层与腐蚀产物的成份分析;3腐蚀速率测定;4污垢热阻值测定;5生物粘泥量测定;6药剂质量分析;循环冷却水宜每季进行水质全分析;附录A 水质分析项目表。
循环水清洗、预膜及正常加药方案一、系统概况系统循环水量:Q=4500m3/h冷却水池、管网及系统容积:V=2200m3冷却水温差△ t=6~10C系统材质:碳钢、不锈钢、铜等蒸发水量:E= (4500X 10C)/570=47.3m3/h风吹损失:D=4500 X 0.5%=22.5m3/h补充水量:M=47.3+22.5=69.8m3/h补充水质:PH:6.8 浊度:2.22ppm 电导率:6.1us/mm 硬度:10.56ppm,总碱度:0.16mmol/l 总铁:0.01ppm 氯离子:2.82ppm 浓缩倍数:K> 3二、系统清洗1 、水冲洗水冲洗主要是针对新建或改建的循环水系统,故新建的1500m3/h的循环水装置必须进行水冲洗,考虑到原装置很长时间也进行清洗,故本方案建议将车间内所有循环水装置一并进行水冲洗。
水冲洗的方法是在循环水全循环之前,组织人员将循环水池以及凉水塔中可以清理的地方进行清理,清理完成后开补充水将循环水水池灌满,开足循环水泵进行水循环,同时测定水中的浊度,当水中的浊度几个小时保持基本不变时即可停泵排水或进行水置换,在清洗过程中应注意如下问题:1)水流速度大于1.0m/s。
2)整个水冲洗过程中应将所有管道阀门打开到最大位置。
3)若清洗过程中发现水池中以及系统中较脏,可以一边排放,一边补水进行置换处理,也可以采取停机排放再补水冲洗的方法。
2、化学清洗:1)化学清洗的目的:由于设备在运行过程中会存在一些污垢油污、浮锈、粘泥等杂质,所有这些在今后正常运行中都会影响传热效果。
新上的系统中还含有未被冲洗掉的泥沙和浮锈。
清洗的目的,就是采用某一种或多种方法,去除系统中的这些杂质,使金属表面达到净化,以确保水处理预膜的效果和药剂的正常使用。
2)方法:由于原循环水装置已投运多年,所以在化学清洗前半天应先投加200kg 次氯酸钠先进行杀菌处理,第二天在循环水运转正常时,在水池(水池液位根据实际情况控制在2m 以下)中投加清洗剂和缓蚀剂,控制好各项指标即可。
循环水系统投加无磷复合水处理药剂技术方案一、项目概况:贵公司循环冷却水系统保有水量大约为400—600m3,循环量大约为1200—1600m3,循环水主要用于制冷机和生产车间设备的冷却,目前循环水系统主要投加的药剂为磷系缓释阻垢剂,为了控制循环水系统菌藻和微生物的滋生,还需不定期投加氧化性和非氧化性杀菌剂,尤其是夏季菌藻繁殖迅猛,需要每周投加杀菌剂。
二、水处理药剂的发展趋势:循环水系统主要有腐蚀、结垢、微生物滋生三大问题,解决腐蚀和结垢问题主要是通过在循环水中添加阻垢缓蚀剂,目前市场上以磷酸盐、聚磷酸盐、有机多元膦酸为主要配方,这类药剂水解产物是微生物的营养源,可以说循环水系统就是微生物的温床,微生物不但腐蚀管材,还可以形成大量的黏泥附着在管道表面,为了控制微生物滋生,需要投加杀菌灭藻剂,循环水中一旦投加杀菌剂后,大量黏泥脱落造成循环水系统浊度迅速升高,而且杀菌剂本身对金属材料又具有一定的腐蚀性,可见药剂之间有很多互相矛盾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未来循环水药剂必定向以下三方面发展:1、向低毒、无毒、无公害方向发展;2、向易生物降解方向发展;3、单一药剂向复合多功能药剂方向发展,过去功能单一,分别投加,今后利用药剂之间协同效应开发复合配方,提高综合效果,从分子结构和官能团设计出同时具有缓蚀、阻垢、杀菌灭藻等性能的新型多功能药剂,这样可以大大提高水处理药剂和技术的水平。
三、无磷复合水处理药剂优势分析:我公司生产的无磷复合水处理药剂为环保型四效合一药剂,同时具备阻垢、除垢、杀菌灭藻、防腐预膜功效,打破了原来循环水系统需要分别投加阻垢缓蚀剂、杀菌剂(氧化性和非氧化性)、预膜剂、黏泥剥离剂、硫酸等多种药剂,才能保证系统在高浓缩倍率下运行。
1、无磷复合水处理药剂是我公司生产的新型水处理药剂,该产品无磷、无毒、无污染环境,属于绿色环保药剂,循环水的排污水可以用来浇花、浇草。
2、投加无磷复合水处理药剂可提高循环水浓缩倍率至8倍以上,最大限度的减少了循环水的排污量,而且排污水不含磷,大大减轻环保压力。
循环水预处理工艺一、引言循环水预处理工艺是指在工业生产过程中,通过对循环水进行一系列的处理和调节,以达到满足生产需要的水质要求。
本文将对循环水预处理工艺进行详细介绍,包括其概念、工艺流程、常用设备以及应用案例。
二、循环水预处理工艺概述循环水预处理工艺是工业生产中必不可少的一环,它主要通过对循环水中的杂质、微生物和溶解气体等进行处理和调节,以保证循环水的水质稳定和安全可靠。
循环水预处理工艺的主要目标是降低水中悬浮物和溶解物的含量,同时控制水中微生物的繁殖和生长,从而减少循环水对设备的腐蚀和堵塞,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
三、循环水预处理工艺流程1. 水源净化循环水的水源通常来自自来水或地下水,首先需要通过混凝、絮凝和沉淀等工艺将水中的悬浮物和杂质去除,常用的方法包括砂滤和活性炭吸附等。
2. 调节pH值循环水的pH值对于水质稳定和设备保护至关重要。
一般来说,循环水的pH值应在6.5-8.5之间,通过添加酸碱调节剂来调节循环水的pH值,以确保其处于合适的范围内。
3. 消毒处理循环水中存在大量的微生物,如细菌、藻类和真菌等,它们会导致水质恶化和设备受损。
因此,循环水预处理工艺中通常需要进行消毒处理,常用的方法有氯消毒、臭氧消毒和紫外线消毒等。
4. 过滤处理循环水中的悬浮物和颗粒物会导致设备堵塞和水质下降,因此需要通过过滤处理将其去除。
常用的过滤设备有砂滤器、活性炭过滤器和微滤器等,可以有效去除循环水中的悬浮物和颗粒物。
5. 去除溶解气体循环水中溶解的氧气和二氧化碳会引起水的腐蚀和气泡堵塞等问题,因此需要通过除氧和脱碳等工艺将其去除。
常用的方法包括加热除氧和化学脱碳等。
6. 添加水处理剂为了保持循环水的水质稳定,通常需要添加一些水处理剂,如缓蚀剂、阻垢剂和杀菌剂等,以控制水中的腐蚀、垢积和微生物繁殖等问题。
四、常用设备1. 混凝沉淀设备混凝沉淀设备主要用于去除循环水中的悬浮物和杂质,常见的设备有混凝池、絮凝池和沉淀池等。
《》条文说明1总则目录1.01为了控制工业循环冷却水系统由水质引起的结垢、污垢和腐蚀,保证设备的换热效率和使用年限,并使工业循环冷却水处理设计达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制定本规。
1.02本规适用于新建、扩建、改建工程中间接换热的工业循环冷却水处理设计。
1.03工业循环冷却水处理设计应符合安全生产、保护环境、节约能源和节约用水的要求,并便于施工、维修和操作管理。
1总则全文1.0.1本条阐明了编制本规的目的以及为了达到这一目的而执行的技术经济原则。
在工业生产中,影响水冷设备的换热器效率和使用寿命的因素来自两个方面,一是工艺物料引起的沉积和腐蚀;二是循环冷却水引起的沉积和腐蚀。
后者是本规所要解决的问题。
因循环冷却水未加处理而造成的危害是很严重的,例如,某化工厂,原来循环水的补充水是未经过处理的深井水,每小时的循环量9560t o由于井水硬度大、緘度高,每运行50h后,有50%的碳酸盐在设备、管道沉积下来,严重影响换热器效率。
据统计, 空分透平压缩机冷却器,在运转3个月后,结垢厚度达20mm。
打气减少20%。
该厂不少设备、在运转3个月后,必须停车酸洗一次,不但影响生产,而且浪费人力、物力。
为了防止设备管道产生结垢,该厂在循环水中直接加入六偏磷酸钠、EDTMP和T—801水质稳定剂之后,机器连续3年运行正常。
虽然每年需要增加药剂费用2万元,但综合评价经济效益还是合算的。
又如某石油化工厂,常减压车间设备腐蚀与结垢现象十分严重,G57X3.5面碳钢排管平均使16-20个月后,垢厚达15-40 mm。
后经投加聚磷酸盐+麟酸盐+聚合物的复合药剂进行处理,对腐蚀、结垢和菌藻的控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每年可节约停车检修费用约60万元,延长生产周期增产的利润约70万元。
减少设备更新费用约4. 7万元。
现将该厂水质处理前后的冷却设备更新情况列表如下:某厂冷却设备更新情况统计(单位:台)表1从上述情况可以看出,循环冷却水采取适当的处理方法,能够控制由水质引起的沉和腐蚀,保证换热设备的换热效率和使用寿命,保证生产的正生产的正常运行。
电站冷却循环水系统投药技术方案书公司简介经营宗旨:荟萃国内外水处置技术精华,为客户在水处置领域制造新价值。
经营理念:顺应社会进展潮流,在水处置领域开拓创新,谋求公司同仁的幸福和进展进而为社会进步奉献力量。
公司精神:老实、简朴、乐业、精进经营范围:一、循环冷却水系统清洗、防侵蚀、防结垢、杀菌灭藻二、锅炉清洗,锅炉阻垢防腐化学品、离子互换树脂、水质化验3、反渗透膜清洗、纯水设备阻垢化学品及耗材技术水平:与南京化工学院和同济大学等国内水处置技术的重点科研单位进行交流合作引进先进技术,并邀请南京化工学院的沈鸿礼教授(全国工水处置标准起草人之一,多次取得国家级的技术进步奖),同济大学的李风亭教授(工业水处置协会副会长)为技术顾问。
成立了较完备的实验室,配置了全套的反渗透清洗检测设备、实验锅炉、万分一的电子分析天平、可见光分光度计、紫外分光光度计、马福炉等完备水质化验及技术研发仪器和设备。
最近几年来在杀菌灭藻自动化、酸性循环冷却水处置、高含油废水处置、锅炉硅垢清洗、反渗透纯水系统的在线及离线清洗、高压锅炉的十八胺停炉爱惜剂等方面取得重要的技术进展已达到国内领先的水平。
代理经销:为更好的效劳于客户,公司代理了美国纳尔科公司的纯水处置系列产品、美国PULSAFEEDER的计量泵、英国漂莱特离子互换树脂等优质产品。
业务拓展:在华南地域效劳两百多家客户,专门是清洗、防垢、防腐技术深受客户认可,是中国锅炉水处置协会及中国膜工业协会会员。
总之佳逸公司是一个老实、负责、专业、富有制造力的团队,是一个让你感到亲切和中意的公司!循环冷却水系统的要紧问题:侵蚀 :侵蚀的缘故主若是水中存在溶解的氧气,氧气与碳钢或其它金属在有水做介质的条件下很容易发生氧化反映生成金属氧化物而使金属慢慢被侵蚀丧失原有强度。
金属被侵蚀后易造成穿孔泄漏,其侵蚀产物亦容易沉积下来形成锈垢降低传热效率,增加运行本钱。
侵蚀常常使设备意外损坏,增加意外停机的机遇,增加维修费用。
文章摘要:在酸洗过程中,去除水垢和锈垢的同时,H+离子会对金属基体产生腐蚀并出现氢脆现象。
实践证明,在酸洗剂中加入缓蚀剂可大大减弱金属基体的腐蚀。
因此缓蚀剂就是化学清洗中腐蚀的抑制剂。
而在清洗之后,加入钝化剂处理可使金属得到保护,因此钝化处理是防止金属表面再度锈蚀的必要措施。
一、缓蚀剂的作用缓蚀剂是减缓金属腐蚀的添加剂,是具有抑制金属生锈腐蚀的化学药品的总称。
一般要求在酸洗液中加入少量缓蚀剂即有强烈抑制金属......在酸洗过程中,去除水垢和锈垢的同时,H+离子会对金属基体产生腐蚀并出现氢脆现象。
实践证明,在酸洗剂中加入缓蚀剂可大大减弱金属基体的腐蚀。
因此缓蚀剂就是化学清洗中腐蚀的抑制剂。
而在清洗之后,加入钝化剂处理可使金属得到保护,因此钝化处理是防止金属表面再度锈蚀的必要措施。
一、缓蚀剂的作用缓蚀剂是减缓金属腐蚀的添加剂,是具有抑制金属生锈腐蚀的化学药品的总称。
一般要求在酸洗液中加入少量缓蚀剂即有强烈抑制金属在酸洗过程被腐蚀的效果。
金属腐蚀分化学腐蚀与电化学腐蚀。
金属与化学物质(酸)直接反应造成的腐蚀叫化学腐蚀,如Fe+2HCl==FeCl2+H2↑的化学反应。
金属与电解质溶液形成化学微电池,在电池阴极发生还原反应,阳极发生氧化反应叫做金属的电化学腐蚀。
电化学腐蚀速度要比化学腐蚀快得多而且危害也大得多:在酸液中金属发生的电化学腐蚀主要是析氢腐蚀,又称氢去极化腐蚀,具体表现为:阴极反应2H+2e——>H2阳极反应Fe-2e——>Fe2+而产生的H2如果扩散到金属内部会弓I起金属脆性增加,在有应力部位开裂或强度较低部位发生鼓疱,这种现象称为氢脆或氢鼓疱,会造成设备的突然破损,其危害比腐蚀更大。
加入酸洗缓蚀剂的作用就是减缓电化学腐蚀中某个电极反应的发生。
不同种类缓蚀剂的作用机理是大不相同的。
有的缓蚀剂可吸附在金属表面形成连续的薄膜阻隔清洗介质对金属的腐蚀;有的与金属作用形成保护层;有的缓蚀剂阻滞电化学腐蚀的阴、阳极反应,抑制金属溶解和析氢吸氢等。
缓蚀剂在金属防腐技术中的应用摘要:耐磨、延展性佳、高导电导热性等为金属材料的工艺特性,基于这些显著特点,被广泛的应用在现代经济发展中。
然而,在腐蚀条件下,金属材料容易出现变质劣化等情况,为此深受广大社会群众关注,所以,分析了缓蚀剂在金属防腐中的应用,缓蚀剂可以通过加入少量实现对金属表面的保护,从而实现对其性能的连续控制,对现代工业和建筑业具有重要意义。
为此,我们阐释了金属防腐技术中对缓蚀剂的应用,旨在可以为行业人士通过有价值的参考和借鉴,进而更好的为行业的健康发展助力。
关键词:缓蚀剂;金属防腐技术;应用前言:在现实生活中,金属是必须要的一种材料,基于它优异的性能,为此得以广泛应用。
在应用金属制品时,无法避免的就是腐蚀,腐蚀不但是金属表面形貌得以破坏,同时也会使性能受到影响,在应用被腐蚀的金属时,会存在相应的安全隐患,金属材料腐蚀会导致设备损坏及失效,在国内外各领域中金属腐蚀现象极其普遍,可以说使人们蒙受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大多状况下,通常金属腐蚀是通过下面三个途径形成的:即微生物、电化学以及化学腐蚀。
基于防腐蚀机理,防腐的有效方式就是对环境或腐蚀介质进行处理,介质处理主要是减少介质对金属的腐蚀或添加缓蚀剂抑制金属的腐蚀。
1金属腐蚀原因1.1土壤腐蚀金属在社会和生活中有很广泛的应用范围,在建筑物、地下管道和机器等金属的使用中,金属腐蚀的原因也存在很大的差异性。
城市地下铺设的管道是常见的金属。
我们可以使用金属管道来运输天然气、石油和其他物质,若金属管道出现腐蚀,则会使管道内部物质出现泄漏,继而浪费资源,同时还会为环境带来严重影响。
所以,我们有必要进一步分析金属管道的腐蚀情况。
土壤腐蚀是金属管道表面出现腐蚀的一个最常见的原因,因土壤汇总有着较为复杂的物质,既有土壤中的微生物,还有微生物分泌的分泌物等,大多数分泌物为酸性、盐类及碱性等物质,且大多数地下土壤阴冷,为此,其中也有很多水分存在,当酸、碱和盐等物质溶解在水中时,会形成电解质溶液,从而引发金属腐蚀。
缓蚀剂的研究与应用摘要:本文归纳总结了近年来缓蚀剂研究开发与应用情况,探讨了缓蚀剂的应用开发和缓蚀理论研究方面的部分成果,对缓蚀剂科学技术今后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主要内容包括:缓蚀剂按电化学机理的分类,水中离子沉淀膜型缓蚀剂、金属离子沉淀膜型缓蚀剂、缓蚀剂作用的理论研究与应用。
关键词:盐酸溶液,量子化学,缓蚀剂,阴极缓蚀剂,金属离子沉淀膜型缓蚀剂,铜银缓蚀剂苯骈三氮唑,盐酸酸洗缓蚀剂,后缓蚀剂1引言缓蚀剂是一种防腐蚀化学品,它少量加入环境介质中就能显著地降低金属的腐蚀速度。
与其它防腐蚀方法相比,缓蚀剂具有使用方便、经济有效的特点,广泛地应用于工业生产和社会生活中。
随着工业经济的发展和社会进步,缓蚀剂的作用功能和应用范围不断拓宽。
蚀防护是工业生产过程中非常重要的问题,在众多的防腐蚀方法中,缓蚀剂因具有经济、高效、适应性强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中石油、石化、钢铁、电力、建筑等领域2缓蚀剂按电化学机理的分类从电化学角度出发,金属的腐蚀是在电解质溶液中发生的阳极过程和阴极过程。
缓蚀剂的加人可以阻滞任何一过程的进行或同时阻滞两个过程进行,按上述电化学原理,缓蚀剂可分为阳极缓蚀剂、阴极缓蚀剂及混合型缓蚀剂。
2.1氧化膜型缓蚀剂缓蚀剂直接或间接地与金属生成氧化物或氢氧化物,从而在金属表面上形成保护膜,这种保护膜薄而致密,与基体金属的粘附性强,结合紧密,能阻碍溶解氧扩散,使金属的腐蚀反应速度降低。
这种保护膜在形成过程中,膜不会一直增厚,当这种氧化膜增大到一定厚度时,一部分氧化物会向溶液中扩散,当氧化物向溶液扩散的趋势成为膜增厚的障碍时,膜厚的增长就几乎自动停止。
因此,氧化膜型缓蚀剂效果良好,而且有过剩的缓蚀剂也不会产生垢。
多数氧化膜型缓蚀剂都是重金属含氧酸盐,如铬酸盐、铂酸盐、钨酸盐等。
因重金属缓蚀剂易造成环境污染,所以一般应用较少。
亚硝酸盐借助于水中溶解氧在金属表面形成氧化膜而成为氧化膜型氧化剂,具有代表性的有亚硝酸钠和亚硝酸按。
循环水缓蚀阻垢剂的性能评价作者:蒋璨陈晓波李希鞠美庭王海勇来源:《科学导报·学术》2020年第40期摘;要:采用静态阻垢法和旋转挂片法对含磷缓蚀阻垢剂HS01和无磷缓蚀阻垢剂HS02进行了阻垢和缓蚀性能评价。
静态阻垢实验表明,含磷缓蚀阻垢剂HS01和无磷缓蚀阻垢剂HS02具有较好的阻垢性能,阻碳酸钙垢率在70%左右,与竞品基本一致。
旋转挂片实验表面,含磷缓蚀阻垢剂HS01和无磷缓蚀阻垢剂HS02对碳钢和黄铜有优良的缓蚀性能,明显优于竞品,对于碳钢加入HS01后的腐蚀速度为0.0376mm/a,HS02的腐蚀速度为0.0466mm/a,低于国标要求的0.075mm/a,对于黄铜加入HS01的腐蚀速度为0.0028mm/a,HS02的腐蚀速度为0.0016mm/a,低于国标要求的0.005mm/a。
关键词:缓蚀阻垢剂;阻垢;碳钢;黄铜;腐蚀速度;环保中图分类號:T;文献标识码:B1;前言在我国,淡水资源并不丰富且南北分配不平衡。
在北方,很多地方缺水少雨,水资源紧张,节水用水的需求非常迫切。
因此,对于北方的很多工业设备,使用闭式循环冷却水系统非常常见。
闭式循环冷却水系统相比起直流冷却水系统,除了节约大量水资源,减少排污水污染之外,还能够减少热污染。
但是闭式循环冷却水系统,也存在一些,这些问题主要包括三类:结垢、腐蚀和淤积。
这三类问题都会导致热交换能力下降;设备寿命缩短;设备运行故障;产能下降;增加维护费用;系统停产等问题。
因此,需要在循环水中加入阻垢缓蚀剂来改善或延缓结垢和腐蚀。
目前缓蚀阻垢剂多采用含磷配方,过量的磷会导致水体富营养化,促进藻类和微生物的生长,对环境造成不好的影响。
同时随着国家对环保标准的提高要求,低磷和无磷配方越来越受到重视,对该方面的需求也越来越高。
2;实验部分2.1 实验用阻垢剂及试剂含磷缓蚀阻垢剂HS01,无磷缓蚀阻垢剂HS02,竞品缓蚀阻垢剂01(JP01),竞品缓蚀阻垢剂02(JP02),竞品缓蚀阻垢剂03(JP03)。
****有限责任公司2×96万吨/年焦化工程循环冷却水系统水处理(药剂)技术指标*****煤化工分公司二○一二年三月1、用途为确保***公司西来峰煤化工分公司2×96万吨/年焦化工程生产装置安全稳定长期高效运行,循环冷却水处理费用科学合理,水处理效果满足循环水处理装置的要求。
系统进行循环水处理药剂处理实现节能降耗、降本增效。
2、操作环境2.1、环境温度:-32-40℃2.2、环境气候:温热干旱荒漠区2.3、气候特点:雨水稀少、风大、风沙多、日照较丰富2.4、冷却方式:冷却塔采用敞开式循环冷却3、主要技术性能及参数3.1、补充水水质参数:卖方到买方现场提取循环水和补充水的水样,由卖方自行作水质试验,以提供更为合理的药剂配方。
3.2、系统相关工艺和设备参数煤气净化循环水装置主要相关工艺和设备参数制冷循环水装置主要相关工艺和设备参数低温水给水系统主要相关工艺和设备参数注:1、由于计量设施不完善、环境温度变化大等原因,表中的补充水量、保有水量、排污量和旁滤量仅供参考。
4、循环水系统水质稳定处理技术要求:4.1、循环水处理药剂方案:4.1.1、投加阻垢缓蚀剂进行日常的水质稳定加药处理;4.1.2、定期进行一次杀生处理(夏天可适当增大使用频率,冬天可适当放宽使用频率),采用杀菌灭藻剂进行杀生处理,控制水系统中细菌总数<1×105个/ml。
4.1.3、当系统发生污泥沉积或有这种趋势时,大剂量投加剥离剂进行黏泥剥离处理,并通过换水的方式将剥离下来的污泥排出系统外;4.2、循环水系统水质控制指标要求4.3、水处理药剂投加后要求达到的性能指标4.4、循环水处理药剂的名称、规格及用量由卖方提供,与买方协商决定。
4.5、运行监测:4.5.1、系统运行过程中,对阻垢缓蚀剂进行投加,始终控制循环水中阻垢缓蚀剂的浓度在要求范围内。
4.5.2、分析的指标有:总磷、总硬度、M碱度、Ca2+、Mg2+、K+、总铁、Cl-、有机磷、正磷、异氧菌总数等。
缓蚀剂简介中文名称:缓蚀剂英文名称:inhibitor;corrosion inhibitor其他名称:防锈剂定义1:在腐蚀体系中添加少量即可使金属腐蚀速率降低的物质。
定义2:一种当它以适当的浓度和形式存在于环境(介质)中时,可以防止或减缓工程材料腐蚀的化学物质或复合物质。
定义3:在基体材料中添加少量即能减缓或抑制金属腐蚀的添加剂。
所属学科:缓蚀剂以适当的浓度和形式存在于环境(介质)中时,可以防止或减缓材料腐蚀的化学物质或复合物,因此缓蚀剂也可以称为腐蚀抑制剂。
它的用量很小(0.1%~1%),但效果显著。
这种保护金属的方法称缓蚀剂保护。
缓蚀剂用于中性介质(锅炉用水、循环冷却水)、酸性介质(除锅垢的盐酸,电镀前镀件除锈用的酸浸溶液)和气体介质(气相缓蚀剂)。
目录简介1分类(1)根据产品化学成分1①无机缓蚀剂1②有机缓蚀剂1③聚合物类缓蚀剂1(2)根据缓蚀剂对电化学腐蚀的控制部位分1①阳极型缓蚀剂1②阴极型缓蚀剂1③混合型缓蚀剂1(3)根据生成保护膜的类型分类1①氧化膜型缓蚀剂1②沉淀膜型缓蚀剂1③吸附膜型缓蚀剂1(4)常见的缓蚀剂1(5)关于缓蚀剂的文章1缓蚀剂的作用与用途1、BTA12、MBT13、TTA14、盐酸酸洗缓蚀剂工业缓蚀剂的危害英文专业名词:anti-corrosive.corrosive inhibiter.缓蚀剂有多种分类方法,可从不同的角度对缓蚀剂分类。
(1)根据产品化学成分可分为无机缓蚀剂、有机缓蚀剂、聚合物类缓蚀剂。
①无机缓蚀剂无机缓蚀剂主要包括铬酸盐、亚硝酸盐、硅酸盐、钼酸盐、钨酸盐、聚磷酸盐、锌盐等。
②有机缓蚀剂有机缓蚀剂主要包括膦酸(盐)、膦羧酸、琉基苯并噻唑、苯并三唑、磺化木质素等一些含氮氧化合物的杂环化合物。
③聚合物类缓蚀剂聚合物类缓蚀剂主要包括聚乙烯类,POCA,聚天冬氨酸等一些低聚物的高分子化学物。
(2)根据缓蚀剂对电化学腐蚀的控制部位分分为阳极型缓蚀剂,阴极型缓蚀剂和混合型缓蚀剂[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