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得数是8的加法及相应的减法教案

得数是8的加法及相应的减法教案

得数是8的加法及相应的减法教案
得数是8的加法及相应的减法教案

得数是8的加法及相应的减法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学会用8的组成和分解计算8的加法和8减几.

2.渗透看一幅图列两道加法算式和两道减法算式,为看一幅图列四个算式做准备.

3.初步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自学能力.

教学重点

8的加法和8减几.

教学难点

能正确、迅速计算.

教具学具

磁铁小黑板、方块图、圆形图、小方块、小黑板、小方块.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1.板演:

2.填空:

3.口算:

4+2=7-3=7-5=7-4=

2+5=6-4=1+6=6-5=

3+3=7-6=3+4=7-1=

4.学生填完8的组成后,老师提问:看到8的组成,你们想到了什么?

先说第一组:(想到8可以分成3和5,3和5组成8)

还想到什么?(还想到3加5等于8,8减3等于5)

看到第二组想到什么?……

二、学习新课

启发谈话:同学们不但掌握了8的组成和分解,而

且还能根据8的组成和分解想到有关的加法和减法

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用8的组成和分解计算8的加法和

8减几的题.(板书课题)

1.教学例1

(1)出示加法图:

师说:谁能讲一讲这幅图的意思?

指名说:有7块黄方块、1块绿方块,求一共有几块方块?

师问:要求一共有几块方块,用什么方法计算?怎

样列式?(板书:7+1=8)

师说:还是这幅图,谁能再列一道加法算式?(板书:1+7=8)

师问:谁能讲一讲这幅图的意思?

引导学生说:一共有8块方块,拿走1块,求还剩几

块?

师问:求还剩几块,用什么方法计算?怎样列式?(板书:8-1=7)

师问:还是这幅图,你们还能列出一道减法算式吗?

指名说,板书:8-7=1

(2)观察两幅图:

师说:这两幅图,第一幅是求把两部分合起来是多少,可以列出两个加法算式;第二幅是求从一个数里面

去掉一部分,求还剩多少,也可以列出两个减法算式.(3)说计算方法:

师问:我们不看图,怎样想7+1,1+7,8-1,8

-7等于多少?

2.教学例2

(1)看图列加法算式:

指名一人在磁铁小黑板上摆,其他人在自己的课桌

上摆小方块.

师说:左边摆6个方块,右边摆2个方块.摆完后,看图列出两个加法算式.列在自己的小黑板上.

集体订正,板书:6+2=82+6=8

师问:你们能说一说这两个加法算式是根据什么列

出来的吗?

两人一组互相说、指名说.

(2)看图列减法算式:

师说:刚才我们摆的是求和的题,如果现在从这8块中拿走2块,怎样摆?(指名一人上前摆一摆,其他人摆自己的小方块.)

如果从这8块中拿走6块,怎样摆?(自己动手摆一摆)

师说:你们都会摆了,能不能根据刚才摆的列出两个减法算式?请同学们把算式写在自己的小黑板上.集体订正,板书:8-2=68-6=2

(3)说计算方法:

师说:我们不看图,怎样想6+2,2+6,8-2,8-6等于几?

全体读黑板上的式题.

师说:我们学习了8道题.大家都会用8的组成和分解来计算,下面的几道题请同学们按照前面的方法自己看图列式、计算.

3.教学例3

(1)出示圆形图:

看图说图意:

两人一组互相说,指名说.

看图列出两道加法算式:(把算式写在自己的小黑板上)

全体订正,板书:5+3=83+5=8

(2)出示圆形图:

看图说图意:有8个圆形图,去掉3个黑色的,

还剩几个白色的?还可以怎么说?(有8个圆形图,其中有3个是黑色的,有几个白色的?)还可以怎么说?(有8个圆形图,其中有5个是白色的,有几个黑色的?)师说:同学们能动脑筋,想出好几种说法,你们真聪明!

师问:你们能根据刚才说的意思,列出两道减法算

式吗?(把算式写在自己的小黑板上)集体证正,板书:

8-3=58-5=3

(3)说计算方法.

4.教学例4

师说:现在我们不看图,老师出题,看看谁会算?(板书:4+4=□8-4=□)

指名说:你是怎么想的?

要求学生会说:想8的组成:4和4组成8,4加4

等于8.8可以分成4和4,8减4等于4.

看书第42页,数一数,我们这节课一共学了几道加法题,几道减法题.

请同学们在每道题的□里填上合适的数.

5.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得数是8和8减几的题,一共14道

题.同学们在做题时,要先看清加、减符号,再想想8

的组成和分解,这样就能算得又对又快.

三、巩固反馈

1.看图列式计算:

2.哪两张卡片上的数目相加得8,用线连起来.

3.连线.

4.口算练习.

3+5=2+6=8-1=8-2=

4+4=1+7=7+1=8-7=

8-5=8-4=2+6=8-3=

5.思考题.

()+2=86+()=85+()=8()+1=8

()+4=83+()=8□+□=88-□=□

板书设计

教案点评: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8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教案

的设计和7的加减法基本相似,不同的地方有以下几点:

一、得数是8的加、减法,由于数大了,可能一部

分学生容易出现错题.因此,在设计教案时,把重点放

在计算能力的培养上.引导学生运用8的组成和分解来

计算8的加、减法.

二、学生对一幅图列两个算式不会感到困难,因此,

在四个例题的安排上,除例1由老师讲解外,其他三个

例题,都是在老师的引导下放手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体现对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

三、进行多层次的练习,第一层是看图列式计算,

为以后学习看图列四道算式做准备;第二层是分别巩固

得数是8的加法和8减几;第三层是加减混合练习,提高计算的正确率;第四层是思考题,有一定的坡度,目的

是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小学数学分数的加法和减法教案

龙文环球教育一对一个性化教案 教务处签字: 日期:年月日

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同分母分数相加,只要把分子相加,分母不

变。) ( 1 )的分数单位是(),它有()个这样的分数单位。 ( 2 )( )个是,里有()个。 ( 3 )3个是(),是4个()。 1 .直接写出下面各题的得数。 += -= += -= += -= 2 .从乐乐家出来,向东走千米是街心公园,向西走共千米是少年图书馆。从少年图书馆到街心公园的距离是多少千米?从乐乐家到少年图书馆的距离比到街心公园远多少千米? 3 .在○里填入“> ”、“< ”或“= ”。 -○=-+○++○++○- += +++= ++= ++++= 1、分数加、减中的通分和整数、小数加减法中的“数位对齐”或“小数点对齐”一样都是( )才能相加、减。 2、同分母分数能直接用分子相加、减的原因是它们的( )。 3、一张纸用去了,还剩这张纸的几分之几?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异分母分数的连加要应用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法则,先通分在计算。计算时,可以分步通分,分步计算,也可以一次通分,再加减。两个以上的异分母分数相加、减, 可以分步通分, 分步加减;也可以一次通分,再加减。) 1 .先计算下面各题,然后找出规律。 ++= +++= ++++= ++++++= 3、一条鱼重千克,另一条鱼重千克,(1)两条鱼共重千克?(2)大鱼比小鱼重多少千克?

4、有80吨水泥,大车每次运走它的,小车每次运走它的,两车合运,每次运走它的几分 之几? 两个异分母分数相加(减),如果分母是互质数,分子都是1,那么它们的和(差)的分母是原来分母的积,分子是原来分子的和(差)。 1/3+1/4 1/5+1/6 1/4+1/9 1/2+1/71/3-1/4 1/5-1/6 1/4-1/9 1/2-1/7 1-1/4 1-8/15 1-3/4-1/8 1-1/3-1/5 分数加减混合运算先算括号里的,再算括号外面的。 1 .下面各题怎样简便就怎样算。 -(+) 5 ---+ -+-+---(+)1/4+1/5= 1/4-1/5= 1/7+1/8= 1/7-1/8=1/3+1/10= 1/3-1/10= (1) ++++(2)1-+-+-+-+ 1明桥小学有一块长方形试验田,其中1/2种黄瓜, 1/4种番茄。种黄瓜和番茄的面积一共占这块地的几分之几? 3.用简便方法计算 15.4-3

苏教版数学《得数是8的加法和8减几》教学设计

苏教版数学《得数是8的加法和8减几》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苏教版小学数学第一册第54~55页例题、“试一试”及“想想做做”第1-5题。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过程,能正确计算得数是8的加法和8减几。 2.让学生知道根据一幅图可以写出四道算式,进一步体会加、减法之间的联系,培养初步的比较、联想能力。 3.锻炼学生的数学思维,体验成功的乐趣。 教学重点: 能正确计算得数是8的加法和8减几,并能用加、减法解决简单的问题。 教学难点: 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含义及加、减法算式之间的联系。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口算。 出示口算卡片,小组“开火车”,集体答。 2.看图列式。(小黑板出示) 师:今天我们将继续学习一些加、减法的计算问题。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题。 (出示情境图)师:看一看,图中的小朋友在干什么呢?数一数池中有几人?池边又有几人?你能根据这两个条件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 学生说图意,提问题。引出加法问题:一共有多少人? 师:要求“一共有多少人?”你会用什么方法计算?你会列式吗?

学生列式计算,指名汇报。(相机板书:5+3=8、3+5=8)你能说说这两道算式所表示的意思吗? 师:这两道算式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总结:相加的两个数交换位置,得数一样。 师:刚才我们运用加法算出了一共有多少人,如果告诉你“一共有8人”、“池边有3人”这两个条件,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学生提问。引出问题:池里有几人? 师:要求“池里有几人?”你会用什么方法计算?怎样列式? 学生列式,汇报。(板书:8-3=5)你能说说这道算式的意思吗? 师:你还能根据图中的哪两个条件提出一个数学问题? 学生交流提问。引出问题:一共有8人,池里有5人,池边有几人? 师:你会列式吗?(板书:8-5=3)说说这道算式的意思。 提问:观察这两道减法算式,它们有什么相同点? 总结:两道算式都是用8来减的,其它两个数也交换了位置。 师:真棒!我们根据一幅图,列出了几道算式?仔细观察这四道算式,它们有什么联系呢? 学生同桌讨论,集体交流。 师:这四道算式中都用到了3、5、8这三个数,其中3都表示什么意思?5呢?8呢? 总结:一般情况下,我们根据一幅图可以列出四道算式,包括两道加法算式和两道减法算式。当我们要把两部分合起来,求一共有多少时,要用加法来计算;当我们从总数中去掉一部分,求另一部分时,要用减法来计算。虽然计算的方法不同,但是这四道算式却有着密切的联系。 师:其实这样有联系的算式还有很多,你能根据老师说的一道算式写出其它三道算式吗?(出示算式:1+7=8) 2.试一试。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分数的加法和减法教学设计

第六单元《分数的加法和减法》教学设计 第1节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89—90页。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通过探讨发现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并能运用法则正确进行计算。 问题解决与数学思考:培养学生对知识的运用、迁移能力;培养学生的推理、归纳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知识间的必然联系,培养学生的类推能力和思维灵活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 教学难点:理解分数加减法的算理。 教具学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设计: 一、复习引入 1、提问:哪位同学说一说什么是分数单位? 生: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1分的数叫做分数单位。 2、教师课件出示一组习题 1)4 5的分数单位是(),它有()个这样的分数单位。 2)5 8的分数单位是(),它有()个这样的分数单位。 3、导入。 师:同学们,过生日时高兴吗?(生:高兴)怎么这么高兴,快说给我听听,也让我高兴高兴。 生1:我又长大了1岁。 生2:可以有很多朋友聚在一起,边吃边聊。 生3:我能收到很多礼物。 生4:我可以吃蛋糕。 生5:我可以买一本书。 ……

师:同学们这么一说,我也替你们高兴,同时我也希望你们天天这么高兴! 设计意图:用现实情境引入学习内容,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主动探究新知。 师:刚才说到过生日吃蛋糕,下面是小红过生日时,妈妈特意为她准备的一个大蛋糕(如图),首先,妈妈把它平均分成8份,小红吃了3块(在图的上边涂鸿的处写上“小红吃了3块”),爸爸吃了1块(在右边涂绿色处写上爸爸“吃了1块红”),妈妈吃了1块(在右边涂黄色处写上“妈妈吃了1块”)提问:小红、爸爸、妈妈各吃了多少个蛋糕?(如图所示) 生:小红吃了38 个,爸爸吃了 18个,妈妈也吃了1 8 个。 师: 18 表示什么? 生:18表示把“1”平均分成8份,取其中的1份。 师:38的分数单位是什么?它有几个这样的分数单位? 生: 38 的分数单位是1 8,它有3个这样的分数单位。 师:根据我给你们的数学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生1:小红和爸爸一共吃了多少蛋糕? 生2:小红和妈妈一共吃了多少蛋糕? 生3:爸爸和妈妈一共吃了多少蛋糕? 生4:小红一家三口一共吃了多少蛋糕? 生5:小红比爸爸多吃了多少蛋糕? 生6:还剩下多少蛋糕? 生7:一共吃的比剩下的多多少? 师:刚才同学们提出了这么多数学问题,非常好!这些问题能不能自己解决呢?

得数是8的加法和8减几

得数是8的加法和8减几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含义,初步建立相应的加、减法算式之间的联系,并能用加、减法解决简单的问题,能正确计算。 2、让学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在活动中学会合作与交流。 3、逐步增加数学的意识,培养数学学习的兴趣。 4、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的能力。 教学重点:加、减法之间的联系,各算式表示的意义 教学难点:加、减法之间的联系,减法算式表示的意义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口算题:6的减法,7的减法; 2.揭示课题:我们学过了6、7的减法,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新的内容,“得数是8的加法和8减几”(板书课题:得数是8的加法和8减几) 二、教学新知 (一)教学加法 1.问:小朋友们在干什么呢?你能把他们分一分吗?你能说出一道加法算式吗?(5用绿色,3用黄色,8用蓝色,其他用白色) 2.讲解加法的意义并让学生上台指一指:5表示什么?3呢?5+3呢?等于几?为什么等于8?8表示什么? 3.你还能写出一道加法算式吗?为什么写成3+5呢?结果等于几?为什么等于8? 4.小结:把两个数合起来用什么方法计算? (二)教学减法 1.问:小朋友们一共有几人?池外有3人?池内有几人?你能列出一道减法算式吗? 2.讲解减法的意义并让学生上台指一指:8表示什么?3呢?8-3呢?等于几?为什么等于5?5表示什么? 3.问:如果小朋友的总人数还是8人,池内有5人,池外有几人?你还能列出一道减法算式吗?为什么写成8-5呢?结果等于几?为什么等于3?3表示什么? (三)比较:加法和减法的联系 1.竖向比较:相同点和不同点 加号前面的数和后面的数互换,结果不变。 总数不变,减号后面的数和结果正好互换。也就是说,总数不变,去掉几(3)结果就是几(5),如果去掉几(5),结果就是几(3)。 2.横向比较:加法的结果是减法中减号前面的总数。5和3合成8,那么8可以分成3和5,或5和3,也就是8-3=5或8-5=3。 (四)小结:通过一幅图,我们可以写出两道加法和减法算式。同学们,你学会了吗?我们来试一试,做一道题。 三、练习巩固 1.试一试:6、2表示什么?6+2呢?8、2表示什么?8-2呢? 2.想想做做:第1题,第2题 3.第3题(游戏):哪两张卡片上的数相加等于8? 4.第4题(比一比)。口算 5.拓展题:配对

得数是8的加法和8减几 教案

教学内容:得数是8的加法和8减几,课本第58~59页的例7、“试一试” 和“想想做做”第1~6题。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学会得数是8的加法和8减几,初步认识一幅图一般可以写出两道加法和两道减法,并能口算得数是8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 2.让学生经历看图写出四道算式的过程,初步感知体会加减法之间的相互联系,培养初步的比较和判断推理能力。 3.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逐步发展数学思考的能力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得数是8的加法和8减几的计算。 教学难点:能够根据图列出4个相应的算式并理解加减法之间的关系。 教学具准备:媒体课件、0~8的数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谈话:小朋友们,在夏天里你们最喜欢干什么?(游泳)每次游泳时,你有没有发现或想到这里面的数学问题呢?今天,我们一起再到游泳池边去看一看。(多媒 体展示游泳池图) 二、探究新知,落实目标 1.引导列示。 (1)图上的小朋友在干什么?可以分成哪两个部分呢?他们一共多少人? 交流观察结果:池里有5个小朋友,池边有3个小朋友,一共有8个小朋友。 提问:你能根据这幅图列出两道加法算式吗? 教师先引导学生用手势表示题意,直观地理解加法含义。 学生列式后,再板书:5+3=8、3+5=8。 (2)引导:刚才我们用加法计算出一共有8个小朋友在游泳。现在老师提 一个问题:有8个小朋友在游泳,池里有5个,池边有几个? 学生讨论后,教师板书8-5=3,同时要求学生再次用手势表示题意,巩固减法 含义。 算式中的8表示什么?-5表示什么?3表示什么? 追问:你还列出不同的减法算式吗?你是怎样想的?

人教版第六单元《分数的加法和减法》教学设计

五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分数的加法和减法》 《同分母分数加减法》教学设计 教学时间:___年____月____日授课教师:_______ 课时:1课时 教学内容:P89-92页的内容 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学习了整数、小数加减法的意义及其计算方法,分数的意义和性质,以及在之前学过的简单同分母分数加、减法,有了一定的知识基础。学习内容是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来理解和掌握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联系,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相对整数加减运算而言,分数的加减运算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是比较困难的,但是学生对简单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计算有一定基础。通过前面的学习活动,学生具备了一定的学习能力,在学习方法上有了一定的基础。在教学时,注意抓住知识的联系,促进学习迁移。 教法与学法:先学后教,自主学习、共同探究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初步理解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 (2)掌握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并能正确熟练地计算。 2.过程与方法 (1)让学生在情境中理解分数加减法的意义,正确计算分数加减法。 (2)在合作学习中培养交流、倾听、分享能力。 3.情感与态度 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培养合作意识,让学生体验成功。体会分数加、减法在生产、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教学重点: 通过教学,让学生理解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和掌握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能正确进行同分母分数加、减法计算,计算结果能约分要约成最简分数。 教具与学具:多媒体课件、圆形纸一张、课堂练习本

教学过程: 课前预习: (认真阅读89-90页教学例1,把小朋友和小朋友说的话多读几遍,并认真完成下列内容,不懂的要反复思考,相信你一定会很棒的!) 1. 从图中你获得了什么信息?要求什么问题? 2. 83 +81 =? 83 - 8 1=? 你是怎么计算的? 3. 尝试完成90页做一做第2题,同桌互相说说同分母分数相加和相减怎么计算? 4. 你还有什么问题吗? 教学过程: 一、 揭示课题 同学们通过预习你知道我们今天要学习什么知识吗? 这节课我们继续来研究和分数有关的知识——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预习检查一: 1.(出示例1)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信息?要求什么问题?怎样列式? 师:兰兰和爸爸妈妈一起吃饼,妈妈把一张饼平均分成了8块,爸爸吃了3 块饼,妈妈吃了1块饼,,也可以说爸爸吃了( 83 )张饼,妈妈吃了( 8 1 )张饼。 师:83 张饼表示的是(生:把一张饼同时分成八块取其中的三块也就是8 3 张饼) 师:81 张饼表示的是(生:把一张饼同时分成八块取其中的一块也就是8 1 张饼) 师:根据已知信息你能提两个问题吗? 出示:爸爸和妈妈一共吃了多少张饼?爸爸比妈妈多吃了多少张饼? 师:怎样列式解答? 板书:83 +81 = 83 - 8 1=

得数是8的加法

得数是8的加法 ----8的加法和8减几丰城镇中心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于莎莎 【教学内容】青岛版教科书第45-48页,认识图形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学会用8的组成和分解计算8的加法和8减几. 2.渗透看一幅图列两道加法算式和两道减法算式,为看一幅图列四个算式做准备. 3.初步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自学能力. 【教学重点】8的加法和8减几. 【教学难点】能正确、迅速计算.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1.板演 2.填空: 3.口算: 4+2= 7-3= 7-5= 7-4= 2+5= 6-4= 1+6= 6-5= 3+3=7-6=3+4=7-1= 4.学生填完8的组成后,老师提问: 看到8的组成,你们想到了什么?先说第一组: (想到8可以分成3和5,3和5组成8)

还想到什么?(还想到3加5等于8,8减3等于5) 看到第二组想到什么?…… 二、学习新课 启发谈话: 同学们不但掌握了8的组成和分解,而且还能根据8的组成和分解想到有关的加法和减法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用8的组成和分解计算8的加法和8减几的题.(板书课题) 1.教学例1 (1)出示加法图: 师说: 谁能讲一讲这幅图的意思? 指名说: 有7块黄方块、1块绿方块,求一共有几块方块? 师问: 要求一共有几块方块,用什么方法计算?怎样列式?(板书:7+1=8)师说: 还是这幅图,谁能再列一道加法算式?(板书:1+7=8 师问: 谁能讲一讲这幅图的意思? 引导学生说: 一共有8块方块,拿走1块,求还剩几块? 师问:

求还剩几块,用什么方法计算?怎样列式?(板书:8-1=7) 师问: 还是这幅图,你们还能列出一道减法算式吗? 指名说,板书:8-7=1 (2)观察两幅图: 师说: 这两幅图,第一幅是求把两部分合起来是多少,可以列出两个加法算式;第二幅是求从一个数里面去掉一部分,求还剩多少,也可以列出两个减法算式. (3)说计算方法: 师问: 我们不看图,怎样想7+1,1+7,8-1,8-7等于多少? 2.教学例2 (1)看图列加法算式: 指名一人在磁铁小黑板上摆,其他人在自己的课桌上摆小方块. 师说: 左边摆6个方块,右边摆2个方块.摆完后,看图列出两个加法算式.列在自己的小黑板上. 集体订正,板书:6+2=8 2+6=8 师问: 你们能说一说这两个加法算式是根据什么列出来的吗? 两人一组互相说、指名说.

人教版小学数学第十册分数的加法和减法教案

五 分数的加法和减法 1、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第一课时 一 教学内容 同分母分数加、减法 (一)教材第104 一106 的内容及第108 页练习二十一的第1、2题。 二 教学目标 1 .通过教学,使学生初步理解同分母分数相加减的算理,掌握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 2 .培养学生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能力。提高学生迁移类推的能力和计算能力。 3 .培养学生规范书写和仔细计算的良好习惯。 三 重点难点 理解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和计算方法。 四 教具准备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 ( 1 )4 3的分数单位是( ),它有( )个这样的分数单位。 ( 2 )( )个81是85,127里有( )个121 。 ( 3 )3个51是( ),74 是4个( )。 2 .谈话:我们在三年级已经学习过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研究这个知识。 (二)教学实施 1 .出示例1 。 提问:观察图,你都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 (把一张饼平均分成8 份,爸爸吃了83 张饼,妈妈吃了81张饼,求爸爸和妈妈共吃了多少张饼。 提问:要求爸爸和妈妈共吃了多少张饼,怎样列式?为什么? 学生思考并口答:81+83 ,表示把两个分数合并起来,所以用加法计算。 提问:你能算出结果吗?怎样想的? 学生可以这样思考:81是1 个81,83是3 个81,合起来也就是84 。 提问:81+83的和是84 ,为什么分母没变,分子是怎样得到”的? (因为81和83 的分母相同,也就是它们的分数单位相同,所以可以直接用两个分子相加,分母不变。)提问:你会写出计算过程吗? 板书:81+83=831 =84 =21 利用多媒体课件演示上面的计算过程:

得数是8的加法和8减几

一、复习 口算,开火车。(课件出示) 二、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孩子们,你们喜欢体育运动吗?在炎热的夏天,你们喜欢做什么运动呢?今天老师带你们去游泳馆,看看那里的小朋友在干什么。(投影出示游泳馆场景) 1、引导学生直观地把图中的小朋友分成池边和池里(或男生、女生)两部分。随即提出数学问题: 池里有5个小朋友,池边有3个小朋友,一共有几个小朋友? 说明: 进入情境,从中收集信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教师先引导学生用手势表示题意,直观地理解加法含义。 学生列式后,再板书: 5+3= 8、3+5=8。 引导观察两个算式,你有什么发现?(先在小组内说一说,再集体交流)(交换加号两边的加数,得数不变) 2、引导: 刚才我们应用加法计算出一共有8个小朋友在游泳。现在老师提一个问题: 有8个小朋友在游泳,池里有5个,池边有几个?学生讨论后,教师板书8-5=3,同时要求学生再次用手势表示题意,巩固减法含义。 观察两个算式,你有什么发现?(从总数里减去一个数等于另一个数,从总数里减去另一个数等于这个数)

再次引导观察。由同一幅图我们列出了几道算式?看看这四道算式,他们之间有什么联系?(先在小组内说一说,再集体交流)(揭题)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得数是8的加法和8减几。 5、小结过渡: 刚才同学们思考问题很认真,明白了在求一共有多少时,是把两部分小朋友合起来,用加法计算;在求其中一部分时,就用总人数去掉另一部分,用减法计算。 引导学生直观地把图中的小朋友分成池边和池里(或男生、女生)两部分。随即提出数学问题: 游泳池里有5个小朋友,池边有3个小朋友,一共有几个小朋友? 教师先引导学生用手势表示题意,直观地理解加法含义。 学生列式后,再板书: 5+3= 8、还能写出怎样的一道加法算式3+5=8。 从这两道算式中,你发现了什么? 生: 两个数相加,交换它们的位置,得数不变。 2.引导: 我们写出了得数是8的两道加法算式,知道了一共有8个小朋友在游泳。看这幅图怎样写出相应的减法算式呢?杨老师教过大家,要写减法算式,先要在图中找出总数,谁来试一试 生: 有8个小朋友在游泳,池里有5个,池边有几个?学生讨论后,教师板书8-5=3,同时要求学生再次用手势表示题意,巩固减法含义。还可以怎么说?8-3=5(板书)

《分数加法和减法》教案(苏教版五年级下)

《分数加法和减法》教案(苏教版五年级 下) 本资料为woRD文档,请点击下载地址下载全文下载地址第一课时 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1) 上课时间:4/26 教学内容:教材第80页例1、“试一试”和“练一练”,练习十四的第1-4题 教学目标: 、使学生经历探索异分母分数加、减法计算方法的过程,能正确计算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2、使学生在联系已有的知识经验探索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感受“转化”思想在解决新的计算问题中的价值,发展数学思考 3、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进一步感受数学学习的挑战性,体验成功学习的乐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过程: 一、教学例1 、出示例1,指名读题,并要求根据题意列式 提问:为什么这样列式?(启发学生解释自己列式的思考过程)指出:这是一道分数加法算式。因为相加两个数的分母不同,所以把它叫做异分母分数的加法。(板书:异分

母分数的加法) 2、提出问题:以前我们曾经学过同分母分数的加法,那么异分母分数的加法该怎样计算呢? 指导分小组操作:折一折,涂一涂,分别表示出1/2和1/4,再看看1/2和1/4相加的和是多少。 学生分组操作,教师巡视 交流:您能根据操作的情况说出1/2和1/4的得数是多少吗? 追问:你是怎样看出1/2和1/4的得数是3/4的?把涂色部分看作3/4时,原来的1/2被看作了几分之几?想一想,计算1/2+1/4时,先要做什么? 明确:计算1/2+1/4时,先要把1/2和1/4通分,把它们转化成同分母的分数。 要求:按刚才讨论的方法,完成例题中的填空。 3、交流学生填空、计算的情况 讨论:把1/2和1/4转化成同分母分数的过程应用了什么知识?(分数的基本性质)概括地说,这个过程就是把这两个分数怎样?(通分) 二、教学“试一试” 、提出要求,让学生独立进行计算 2、学生完成计算后,组织讨论: (1)例题学习的是异分母分数的加法,5/6-1/3是计算

得数是8的加法和减法

第八课时得数是8的加法和8减几 教学内容: 苏教版小学数学第一册第54~55页例题、“试一试”及“想想做做”第1-5题。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过程,能正确计算得数是8的加法和8减几。 2.让学生知道根据一幅图可以写出四道算式,进一步体会加、减法之间的联系,培养初步的比较、联想能力。 3.锻炼学生的数学思维,体验成功的乐趣。 教学重点: 能正确计算得数是8的加法和8减几,并能用加、减法解决简单的问题。教学难点: 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含义及加、减法算式之间的联系。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口算。 出示口算卡片,小组“开火车”,集体答。 2.看图列式。(小黑板出示) 师:今天我们将继续学习一些加、减法的计算问题。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题。 (出示情境图)师:看一看,图中的小朋友在干什么呢?数一数池中有几人?池边又有几人?你能根据这两个条件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 学生说图意,提问题。引出加法问题:一共有多少人? 师:要求“一共有多少人?”你会用什么方法计算?你会列式吗? 学生列式计算,指名汇报。(相机板书:5+3=8、3+5=8)你能说说这两道算式所表示的意思吗? 师:这两道算式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总结:相加的两个数交换位置,得数一样 师:刚才我们运用加法算出了一共有多少人,如果告诉你“一共有8人”、“池边有3人”这两个条件,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学生提问。引出问题:池里有几人? 师:要求“池里有几人?”你会用什么方法计算?怎样列式? 学生列式,汇报。(板书:8-3=5)你能说说这道算式的意思吗? 师:你还能根据图中的哪两个条件提出一个数学问题? 学生交流提问。引出问题:一共有8人,池里有5人,池边有几人? 师:你会列式吗?(板书:8-5=3)说说这道算式的意思。 提问:观察这两道减法算式,它们有什么相同点? 总结:两道算式都是用8来减的,其它两个数也交换了位置。 师:真棒!我们根据一幅图,列出了几道算式?仔细观察这四道算式,它们有什么联系呢? 学生同桌讨论,集体交流。 师:这四道算式中都用到了3、5、8这三个数,其中3都表示什么意思?5呢?8呢? 总结:一般情况下,我们根据一幅图可以列出四道算式,包括两道加法算式和两道减法算式。当我们要把两部分合起来,求一共有多少时,要用加法来计算;当我们从总数中去掉一部分,求另一部分时,要用减法来计算。虽然计算的方法不同,但是这四道算式却有着密切的联系。 师:其实这样有联系的算式还有很多,你能根据老师说的一道算式写出其它三道算式吗?(出示算式:1+7=8) 2.试一试。 (出示拔萝卜情境图)师:小兔子也来陪我们一起学知识了,你能根据这幅图列出四道算式吗? 学生独立列式计算,指名交流。 师:谁能说说这四道算式各表示什么意思?你是怎样得出每道算式的结果的?有没有什么好方法帮助你? 总结:计算时,我们可以根据分与合的知识来计算,也可以根据四道算式之间的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同分母分数加减法》教案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 《同分母分数加、减法》教案 乐东县莺歌海镇中心学校 一、教学内容: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及相应的练习。 二、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探讨发现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并能运用法则正确进行计算。 2.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运用知识的迁移,理解分数加减法的算理和计算法则。 3.体验生活中的数学乐趣,培养学生的推理、归纳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 三、教学重点: 理解分数加、减法的意义,正确计算比较简单的同分母分数加法、减法。 四、教学难点: 理解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和计算方法。 五、教具准备: 课件学具8等分的圆纸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谈话:同学们,我们以前已经学习过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今天这

节课我们继续研究这个知识,我们先复习一下: (1)什么叫分数? 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一份或者几份的数,叫做分数。 (2)什么叫分数单位? 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一份的数,叫做分数单位。 2..完成下列填空。 ( 1)7 8; 的分数单位是(1 8)。 ( 2)5 6里面有(5)个1 6。 ( 3)3 7里面有3个( 1 7)。 ( 4)3个1 5的和是( 3 5)。 小结:一个分数的分母是几,它的分数单位就是几分之一,分子是几,就有几个这样的分数单位。 二、教学实施 (一)情景创设。 1、播放《儿童节的由来》动画 同学们,再过几天就是“六一”儿童节了,老师给同学们播放《儿童节的由来》的动画片。播放动画......“六一”儿童节要到了,你们高兴吗?我们今天的儿童真幸福;说到儿童节,上次小芳过儿童节时,妈妈给小芳买了一张大饼,小芳把大饼平均切成了 吃了这张饼的几分之几?也就是吃了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得数是8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教案

第八单元1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第8课时得数是8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 教学内容: 课本第58--59页。 教学目标: 1、经历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过程,学会计算和是8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 2、知道看一幅图能写出4道算式,初步感知加、减法之间的联系,培养初步的观察、比较和联想能力。 3、初步学会有条理地表达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善于交流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在探索与讨论的基础上,正确计算和是8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解决相应的简单问题。 教学难点: 理解算式的含义和认识加、减法之间的关系。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主动探究,获取新知。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孩子们,你们喜欢体育运动吗?在炎热的夏天,你们喜欢做什么运动呢?今天老师带你们去游泳馆,看看那里的小朋友在干什么。(投影出示游泳馆场景) 要求小组合作,看图说图意,提出教学问题并列出算式。看哪组说得多,说得好。 2、教师组织集体交流: (1)看了这幅图,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引导学生说出:岸上有3个学生,水里有5个同学,一共有几个同学? 提问:怎么列式?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5+3=□和3+5=□ 让学生说5+3和3+5的口算思路。 (2)得出:相加的两个数交换位置,得数一样。 教师提问:从这幅图中,你还能提出不一样的数学问题? 引导学生说出:一共有8个同学,跳进水里5个(岸上有3个),岸上有几个?(水里有几个?)

并引导学生列出:8-3=□,8-5=□ 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法相出得数。 3、提问:同样的一幅图,小朋友们列出了几道算式?看了这四道算式,你想到些什么?(小组讨论交流,体会加减法之间的关系) 4、知识迁移: 引导学生从分类的角度看: 如:(1)男生之分 (2)戴不戴帽子 (3)用不用救生圈等 再让学生小组交流后列出几组算式。 5、“试一试” (1)出示“兔子拔萝卜的情景图” (2)让学生说出图意后并独立填写算式及得数。 (3)集体订正:让学生结合图说出 每个算式表示的意思及每题的得数是怎样算出来的。 二、巧设练习,巩固发展 1、想想做做第1题: (1)看图后让学生独立填写算式和得数。 (2)集体订正:每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每题的得数是怎样算出来的? 2、游戏实践: 游戏一:帮帮小狗熊(想想做做第3题): 出示□+□=8,说明:小狗熊遇到难题了,看它有多着急!你能帮帮它吗?同桌合作,摆一摆,说一说。 游戏二:旋转木马。 在旋转木马中的音乐声中出示“想想做做”第4题,让学生独立做,然后同桌互相交流。 游戏三:放鞭炮: 用卡片逐题出示“想想做做”第5题,指名回答。如答对,发出“啪”的声音;如答错,则发出“嗤的声音。 3.“想想做做”第6题 让学生说出图意后列式解答,集体订正时让学生说说自己列式时的想法。 小组合作探究:根据图意你们能列出多少道算式?集体交流时,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 三、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知识呢?快和大家分享一下吧! 板书设计: 得数是8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 5+3=8 8-3=5

五年级数学:新课标五下第五单元 分数的加法和减法 说明(教学实录)

人教版小学数学标准教材 五年级数学:新课标五下第五单元分数的加法和减法说明 Mathematics is the door and key to science. Learning mathematics is a very important measure to make yourself rational. 学校:__________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科目: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专业教学设计系列下载即可用 --- 五年级数学:新课标五下第五单元分数的加法和减法说明(教学实录) 五下第五单元分数的加法和减法 一、教学内容 1.同分母分数加减法 2.异分母分数加减法 3.分数加减混合运算以及整数加法的运算定律推广到分数 二、教学目标 1.理解分数加减法的算理,掌握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计算出结果。 2.理解整数加法的运算定律对分数加法仍然适用,并会运用这

些运算定律进行一些分数加法的简便运算,进一步提高简算能力。 3.体会分数加减运算在生活、生产中的广泛应用。 三、编排特点 1.结合学生经验中非常熟悉的素材,学习分数加减法。 为使学生理解“分数单位相同才能相加减”的算理,教材以学生的日常生活为背景,引导学生在身临其境的情况下学习分数加减法计算。 2.淡化分数加减法意义的教学。 根据《标准》“结合具体情境,体会四则运算的意义”的要求,教材淡化了分数加减法意义的教学,利用类推说出分数加减的含义。 3.引导学生在探究中概括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教材引导学生在自主探究中,逐步地总结出分数计算的一般方法。 4.在计算教学中突出“鼓励算法多样化”的课改理念。 让学生在比较中体会算法的多样性与合理性,懂得应选择较简捷的方法进行计算。

数学教案-得数是8的加法及相应的减法

数学教案-得数是8的加法及相应的减 法 教学目标1.使学生学会用8的组成和分解计算8的加法和8减几.2.渗透看一幅图列两道加法算式和两道减法算式,为看一幅图列四个算式做准备.3.初步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自学能力.教学重点8的加法和8减几.教学难点能正确、迅速计算.教具学具磁铁小黑板、方块图、圆形图、小方块、小黑板、小方块.教学过程一、复习准备1.板演:2.填空:3.口算:4+2= 7-3= 7-5= 7-4=2+5= 6-4= 1+6= 6-5=3+3= 7-6= 3+4= 7-1=4.学生填完8的组成后,老师提问:看到8的组成,你们想到了什么?先说第一组:(想到8可以分成3和5,3和5组成8)还想到什么?(还想到3加5等于8,8减3等于5)看到第二组想到什么?…… 二、学习新课启发谈话:同学们不但掌握了8的组成和分解,而且还能根据8的组成和分解想到有关的加法和减法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用8的组成和分解计算8的加法和8减几的题.(板书课题)1.教学例1 (1)出示加法图:师说:谁能讲一讲这幅图的意思?指名说:有7块黄方块、1块绿方块,求一共有几块方块?师问:要求一共有几块方块,用什么方法计算?怎样列式?(板书:

7+1=8)师说:还是这幅图,谁能再列一道加法算式?(板书:1+7=8) 师问:谁能讲一讲这幅图的意思?引导学生说:一共有8块方块,拿走1块,求还剩几块?师问:求还剩几块,用什么方法计算?怎样列式?(板书:8-1=7)师问:还是这幅图,你们还能列出一道减法算式吗?指名说,板书:8-7=1 (2)观察两幅图:师说:这两幅图,第一幅是求把两部分合起来是多少,可以列出两个加法算式;第二幅是求从一个数里面去掉一部分,求还剩多少,也可以列出两个减法算式.(3)说计算方法:师问:我们不看图,怎样想7+1,1+7,8-1,8-7等于多少?2.教学例2 (1)看图列加法算式:指名一人在磁铁小黑板上摆,其他人在自己的课桌上摆小方块.师说:左边摆6个方块,右边摆2个方块.摆完后,看图列出两个加法算式.列在自己的小黑板上.集体订正,板书:6+2=8 2+6=8 师问:你们能说一说这两个加法算式是根据什么列出来的吗?两人一组互相说、指名说.(2)看图列减法算式:师说:刚才我们摆的是求和的题,如果现在从这8块中拿走2块,怎样摆?(指名一人上前摆一摆,其他人摆自己的小方块.)如果从这8块中拿走6块,怎样摆?(自己动手摆一摆)师说:你们都会摆了,能不能根据刚才摆的列出两个减法算式?请同学们把算式写在自己的小黑板

《分数的加法和减法》总复习教案

第3课时分数的加法和减法 教学导航 【教学内容】 分数的加法和减法(教材第115~117页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 1.了解分数加、减法的含义,理解并掌握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和计算法则,能正确进行计算,提高计算能力。 2.掌握同分母分数连加、连减的运算顺序和计算法则。 3.体会分数加、减法在生产、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重点难点】 1.掌握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 2.理解分数加、减法的算理。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 【情景导入】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复习的内容是分数的加法和减法。(板书课题)【新课讲授】 1.梳理知识要点。 (1)引导学生在小组内回顾分数的加法和减法的知识。 (2)全班反馈。 根据学生交流汇报,教师整理板书。 2.复习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师:怎样进行异分母分数加、减法计算?你能举例说明吗? 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再组织交流。 交流时,让学生先说一说,然后教师再举相应的例子加以说明。 教师强调:异分母分数相加、减,先通分,然后按同分母分数相加、减的计算方法进行计算,计算结果能约分的要化成最简分数。 3.复习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方法。

师:你认为进行分数加减混合运算时要注意什么? 指名回答后,教师举相应例子加以说明。 教师强调:进行分数加减混合运算时,要注意运算顺序,还要注意能简便运 【课堂作业】 教材第119页练习二十八第9、10题。 【课堂小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整理和复习了分数的加法和减法的相关知识,你认为进行分数加、减法计算时要注意什么? 教学板书 分数的加法和减法 教学反思 在复习中要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在教学中,要始终把学生放在学习的主体地位。关注着学生的想法,给学生充分表达想法的空间,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在学生都有自己的想法的基础上,组织学生进行讨论交流。让学生在相互启发、相互影响下熟练掌握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

五年级下册数学《分数的加法和减法》教案

五年级下册数学《分数的加法和减法》教案 [教学目标] 1、理解分数加减法的含义和算理,掌握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进行简单的分数(不含带分数)加减计算。 理解整数加减法运算定律对于分数仍然适用,并会运用这些运算定律进行一些分数加减法的简便计算,提高运算能力。 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并能表达自己的想法。 能用分数加减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估算,体会分数加减法运算在生活、生产中的 应用和价值。 [重点难点]: 1.理解同分母分数相加减的意义。 2.理解同分母分数相加减的算理。 3.掌握同分母分数连加、连减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计算。 4.能运用运算顺序正确进行计算. 5.掌握什么时候一次通分好,什么时候分步通分好. 6.理解整数加法的运算定律,在分数中同样适用。 [教学建议]: 教学同分母分数加减法时,应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生活素材引入同坟墓分数相加减的问题,让学生在自己探索、自主列式、自主计算、自主说理的过程中,归纳总结出同分母分数加减法不会感到陌 生和困难。 第一节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89—90页。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通过探讨发现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并能运用法则正确进行计算。 问题解决与数学思考:培养学生对知识的运用、迁移能力;培养 学生的推理、归纳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知识间的必然联系,培养学生的类推能力和思维灵活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 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 教学难点 理解分数加减法的算理。 教具学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设计: 一、复习引入 1、提问:哪位同学说一说什么是分数单位? 生: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1分的数叫做分数 单位。 2、教师课件出示一组习题 1)的分数单位是(),它有()个这样的分数单位。 2)的分数单位是(),它有()个这样的分数单位。 3、导入。

苏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八 1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8.得数是8的加法和8减几》_4

得数是8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 教学内容:教材第54~55页例题,“试一试”及“想想做做”l~5。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学会计算得数是8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 2.通过观察、比较,初步感知加、减法之间的相互联系。 3.知道看一幅图能写出四个算式,培养初步的比较、联想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 教学准备:实物投影仪、0~8的数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算 3+4= 7-2= 5+1= 6-2= 4+3= 7-5= 1+5= 6-4= 口算后,选择一组加法和一组减法说说你是怎样算的? 2.看图写算式: 厶厶厶厶厶厶 口+口=口口-口=口 口+口=口口-口=口 3.导人新课。 前面我们学习了根据一幅图列两道加法算式或两道减法算式今天这节课,我们就利用这方面的知识来学习得数是8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板书课题)

二、新授。 1,教学例题。 (1)出示例题图。 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说说图意,提出数学问题并写出算式。 (2)集体交流:看了这幅图,你想提什么数学问题? 图中有一共有多少个小朋友?可以怎样算?(板书:5+3=口,3+5=口) 怎么想5加3和3加5等于几?看看这两个算式,你有什么想法?(相加的两个数交换位置,得数一样。) (3)看了这幅图,你还能提什么数学问题来?怎样列式?(板书:8-3=口)怎样想8减3等于几? (4)你又能提出什么问题来?怎样列式?(板书:8-5=口)怎样想8减5等于几? (5)想一想刚才我们根据这幅图列出了几道算式?看了这4道算式,你想到了什么? (小组讨论、交流,体会加、减法算式之间的联系) (6)小结: 根据同一幅图,不但可以列两道加法算式,还可以列相应的减法算式,这里的四道算式是有联系的。 2.教学“试一试”。 (1)出示小白兔拔萝卜图,让学生说说图意。 (2)学生独立填写算式及得数。

得数是8的加法和8的减法

第八单元课题得数是8的加法和8的减法第课时总第个教案 教学目标 1、学会计算和是8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会解决简单的问题。 2、知道看一幅图能写出两个加法和两个减法算式,初步感知加、减法 之间的联系。 3、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善于交流、善于合作的良好习 惯。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在探索与讨论的基础上,正确计算和是8的加法和相应的 减法,解决相应的简单问题。 教学难点:理解相应的加、减之间的关系。 教学准备: 教师:主题情境图、投影仪、口算卡片。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出示同学们游泳的主题图。 要求小组合作,看图说图意,提出教学问题并列出算式。看哪组说得 多,说得好。 二、探究交流 1、教师组织集体交流: (1)看了这幅图,你能提了什么数学问题? 引导学生说出:岸上有3个学生,水里有5个同学,一共有几个同学? 提问:怎么列式?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5+3=□和3+5=□ 让学生说5+3和3+5的口算思路。 (2)得出:相加的两个数交换位置,得数一样。 教师提问:从这幅图中,你还能提出不一样的数学问题? 引导学生说出:一共有8个同学,跳进水里5个(岸上有3个),岸上 有几个?(水里有几个?) 并引导学生列出:8-3=□,8-5=□ 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法相出得数。 2、提问:同样的一幅图,小朋友们列出了几道算式?看了这四道算式, 你想到些什么?(小组讨论交流,体会加减法之间的关系) 3、“试一试” (1)出示“兔子拔萝卜的情景图” (2)让学生说出图意后并独立填写算式及得数。 (3)集体订正:让学生结合图说出

每个算式表示的意思及每题的得数是怎样算出来的。 三、反馈完善 1、“想想做做”第1、2题: (1)看图后让学生独立填写算式的得数? (2)集体订正:每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每题的得数是怎样算出来的?为什么第2题只列出了两道算式?(小组内交流) 2、“想想做做”第3题 (1)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再说一说。 (2)按顺序说一说,并说说一共得到了几组加法算式。 3、“想想做做”第4题 (1)帮助学生理解题目的要求。 (2)学生独立填写,集体校对。 4、“想想做做”第5题 比一比:谁算得又对又快。 5、“想想做做”第6题 (1)让学生说说把8只蝴蝶分成两部分,可以怎样分? (2)根据自己的分法写出算式。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五、课堂作业 《高校课堂导学案》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