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质的组成
- 格式:docx
- 大小:443.29 KB
- 文档页数:11
物质的组成和结构1.知识结构2.重点概念的含义与应用(1)分子从微观上研究物质时引入的一个概念。
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粒子,分子专门小但有一定的质量,分子在永恒地运动,分子之间有间隔,同种物质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物质分子性质不同。
由分子构成的物质有:大多数非金属单质和非金属氧化物、硫化物、氯化物、氢化物、含氧酸、大多数有机物等。
(2)原子也是从微观上研究物质时引入的一个概念。
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即在化学变化中它不能再分。
由原子构成的物质有:金属单质、极少数非单质(如金刚石、石墨)。
(3)离子从微观上研究化合物时引入的一个概念。
离子是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
带正电荷的离子叫阳离子,如H+、Mg2+、NH4+等;带负电荷的离子叫阴离子,如Cl-、S2-、OH-、SO42-等。
由离子构成的物质有:碱类和大多数的盐。
(4)元素从宏观上认识物质时,分析是由哪些差不多物质形成的,引出来的一个宏观上的概念。
元素的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此概念应用于物质的宏观组成。
(5)原子的组成原子是由居于原子中心的带正电荷的原子核和核外带负电荷的电子构成。
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每个质子带1个单位正电荷,中了不带电。
故原子核所带的正电荷数(核电荷数)等于核内质子数。
在含有多个电子的原子里,核外电子是按能量分层(离核远近区域)排布的,把能量最低,离核最近的叫第一层,能量稍高、离核稍远的叫第二层,由里往外依次类推,叫三、四、五、六、七层。
每层最多容纳的电子数目是一定的,第一层为2个,第二层为8个,第三层为18个┅┅,然而,最外层电子数目不超过8个。
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有明显的特点:金属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目一样少于4个,非金属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目一样多于或等于4个,稀有气体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目差不多上8个(氦只有一层电子,因此是2个)。
通常认为这种最外层有8个电子(最外层是一层时为2个)的结构叫做稳固结构,那个地点所说的稳固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
物质的组成与性质一、简介物质是构成世界的基本要素,它们的组成与性质对于我们理解自然界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并分析它们之间的关系。
二、物质的组成1. 原子及元素物质由原子构成,原子是物质的最小单位。
元素是只包含一种原子的物质。
例如,氧元素由氧原子组成,铁元素由铁原子组成。
2. 化合物化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元素的原子化合而成。
其中最常见的是水,由氧原子和氢原子组成。
化合物的性质往往与构成它的元素有着显著的差异。
3. 混合物混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纯物质混合而成,它们的组成和性质可以根据不同的比例进行变化。
例如,空气是由氮气、氧气、二氧化碳等气体组成的混合物。
三、物质的性质1. 物理性质物质的物理性质是指在不改变物质组成的情况下可以观察到的性质。
例如,颜色、形状、密度、熔点和沸点等都是物质的物理性质。
这些性质可以通过观察和实验来确定。
2. 化学性质物质的化学性质指的是在物质参与化学反应时可以观察到的性质。
例如,金属与酸反应会产生氢气,这是金属的化学性质。
化学性质需要通过化学实验来进行判断。
3. 密度与比重物质的密度是指单位体积内所含质量的大小。
比重是物质密度与某一给定物质密度的比值。
密度和比重可以用来描述物质的重量特征,对于实际应用具有一定的重要性。
四、组成与性质的关系物质的组成决定了其性质。
不同元素和不同比例的元素组合会导致不同的物质性质。
例如,氧气和氯气分别是氧原子和氯原子的纯物质,它们具有截然不同的性质。
当它们反应时,会产生氯化铁,这是由氧原子和氯原子组成的化合物,其性质也和原始元素有所不同。
五、小结物质的组成与性质是密不可分的。
我们通过对物质的组成和性质的研究,可以更好地理解自然界中的各种现象,并且为人类的生产和应用提供指导。
通过分析物质的组成与性质的关系,人们可以利用这些知识来开发新的材料和技术,推动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六、致谢在撰写本文过程中,笔者参考了多篇相关文献和资料,特此致谢。
化学复习(三)物质的组成与构成一、几个概念:1、 元素: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判断几类原子是否为同一种元素的唯一标准:质子数是否相同。
元素的化合价:钾钠银氢+1,钙镁钡锌+2,氧-2,铝+3,亚铁+2,铁+3价化合价标在元素符号的正上方。
2、 分子(分子由原子构成):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即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的粒子:分子。
由分子构成的物质:气体等(稀有气体除外)(1) 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2) 元素质量比的相关计算(3) 质量分数的相关计算(元素质量的计算)(4) 化合价的相关计算(根据化合价的代数和为0)(5) 化学式中右下脚数字的表示意义:该分子中原子的个数。
3、 原子,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即在化学变化中不变的粒子。
(1) 原子的构成:(2) 原子结构示意图的书写:(3) 相对原子质量(4) 有原子构成的物质:稀有气体、金属、固体非金属(S 、P 、C 等),化学式只用元素符号表示。
4、 离子:带电荷的原子或原子团。
(1) 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8(只有一层则为2)的原子在化学变化中一般无电子得失,不形成离子。
此结构称为稳定结构。
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元素的化学性质。
(2) 原子最外层电子数小于4,一般为金属元素,化学变化中易失去电子,带正电,形成阳离子。
(3) 原子最外层电子数大于4,一般为非金属元素,化学变化中得到失去电子,带负电,形成阴离子。
(4) 由离子构成的物质:NaCl 等。
(5) 离子符号:在元素符号的右上角表明离子所带的电荷数。
例:写出下列离子的离子符号:镁离子 钠离子 铝离子 铁离子 亚铁离子 氧离子 碳酸根离子 硫酸根离子 硝酸根离子 氢氧根离子 氨根离子元素是宏观概念: 讲种类,不讲个数 原子、分子、离子是微观概念:讲种类、也讲个数 构成二、掌握方法1.物质组成的描述从宏观角度看,物质的组成应用元素来描述,说明该物质是由哪些元素组成的。
如:水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铁由铁元素组成。
物质的组成与构成《物质的组成与构成》嘿,你有没有想过我们身边的一切东西,像这张桌子、那支笔、还有我们呼吸的空气,都是由什么组成的呢?这可真是个超级有趣又神秘的问题呢!我呀,就先从我们最常见的水说起吧。
水是我们每天都离不开的东西,渴了要喝水,洗脸刷牙也得用水。
那水是由什么组成的呢?我问爸爸这个问题的时候,爸爸笑着告诉我,水是由氢和氧组成的。
氢和氧就像是两个超级小的小伙伴,它们紧紧地抱在一起,就形成了水。
这就好比我们在学校里玩搭积木的游戏,氢和氧就是那两块特别的积木,组合起来就变成了全新的东西——水。
我当时就特别惊讶,这么平常的水,竟然是由两种东西组成的呀!那这些氢和氧又是什么样子的呢?爸爸说它们特别特别小,小到我们用眼睛根本看不见。
这时候我就想啊,那它们是不是就像童话故事里的小精灵,虽然我们看不到它们,但是它们却能神奇地组合成我们能看到的东西呢?后来我在书上看到,氢和氧都是原子组成的。
原子是什么呢?我觉得原子就像是一个个超级小的球,这些小球还有不同的种类呢。
氢原子和氧原子就像不同颜色的小球,它们按照一定的规则组合起来,就变成了水这种物质。
再说说我们住的房子吧。
房子是由砖头、水泥、沙子这些东西组成的。
我和小伙伴们讨论这个的时候,小伙伴说,这就像我们搭乐高一样,一块一块的乐高积木搭起来,就能变成一个很大很大的城堡。
砖头、水泥和沙子就像是那些乐高积木,建筑工人就像我们搭乐高的时候那双灵巧的手,把这些“积木”组合在一起,就有了我们住的房子。
可是,这些砖头、水泥和沙子又是什么构成的呢?我又开始好奇起来。
老师告诉我,这些东西都是由各种各样的分子构成的,分子呢又由原子构成。
哇,原来这么大的房子,也是由那些超级小的原子一点点组成的呢!还有我们吃的糖。
糖甜甜的,可好吃啦。
糖是由什么组成的呢?我跑去问妈妈。
妈妈说糖是由碳、氢、氧这些元素组成的。
我当时就想,怎么又是氢和氧呀?它们可真忙,到处和别的东西组合。
我就对妈妈说:“妈妈,氢和氧是不是像小魔法师,能和好多东西组合在一起变成不同的东西呀?”妈妈笑着说:“可以这么想呢。
朗朗上口:初三化学元素周期表口诀从前,有一个富裕人家,用鲤鱼皮捧碳,煮熟鸡蛋供养着有福气的奶妈,这家有个很美丽的女儿,叫桂林,不过她有两颗绿色的大门牙(哇,太恐怖了吧),后来只能嫁给了一个叫康太的反革命。
刚嫁入门的那天,就被小姑子号称“铁姑”狠狠地捏了一把,亲娘一生气,当时就休克了。
这下不得了,娘家要上告了。
铁姑的老爸和她的哥哥夜入县太爷府,把大印假偷走一直往西跑,跑到一个仙人住的地方。
这里风景优美:彩色贝壳蓝蓝的河,一只乌鸦用一缕长长的白巾牵来一只鹅,因为它们不喜欢冬天,所以要去南方,一路上还相互提醒:南方多雨,要注意防雷啊。
看完了吗?现在我们把这个故事浓缩一下,再用6分钟时间,把它背下来。
好了,现在共用去8分钟时间,你已经把元素周期表背下来了,不信?那你再用余下的2分钟,对照一下:第一周期:氢氦---- 清害第二周期:锂铍硼碳氮氧氟氖---- 鲤皮捧碳蛋养福奶第三周期:钠镁铝硅磷硫氯氩---- 那美吕桂林留绿牙第四周期:钾钙钪钛钒铬锰---- 嫁钙康太反革梦铁钴镍铜锌镓锗---- 铁姑孽痛新嫁者砷硒溴氪---- 深吸休克第五周期:铷锶钇锆铌---- 如思一告你钼锝钌---- 木得了铑钯银镉铟锡锑---- 老爸银哥印西提碲碘氙---- 地点仙第六周期:铯钡镧铪----(彩)色贝(壳)蓝(色)河钽钨铼锇---- 但(见)乌(鸦)(引)来鹅铱铂金汞砣铅---- 一薄巾供唾牵铋钋砹氡---- 必不爱冬(天)第七周期:钫镭锕---- 防雷啊!唉,没办法,这么难记的东东,又必须要背,就只能这样了。
以上是横着按周期背。
下面是竖着按族背:氢锂钠钾铷铯钫请李娜加入私访(李娜什么时候当皇上啦)铍镁钙锶钡镭媲美盖茨被累(呵!想和比尔.盖茨媲美,小心累着)硼铝镓铟铊碰女嫁音他(看来新郎新娘都改名了)碳硅锗锡铅探归者西迁氮磷砷锑铋蛋临身体闭氧硫硒碲钋养牛西蹄扑氟氯溴碘砹父女绣点爱(父女情深啊)氦氖氩氪氙氡害耐亚克先动化合价可以这样记忆:一家请驴脚拿银,(一价氢氯钾钠银)二家羊盖美背心。
1 物质的组成、性质及分类训练题 1.(2019全国Ⅰ卷)陶瓷是火与土的结晶,是中华文明的象征之一,其形成、性质与化学有着密切的关系。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雨过天晴云破处”所描述的瓷器青色,来自氧化铁 B. 闻名世界的秦兵马俑是陶制品,由黏土经高温烧结而成 C. 陶瓷是应用较早的人造材料,主要化学成分是硅酸盐 D. 陶瓷化学性质稳定,具有耐酸碱侵蚀、抗氧化等优点 2.(2019全国Ⅱ卷)“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是唐代诗人李商隐的著名诗句,下列关于该诗句中
所涉及物质的说法错误的是 A. 蚕丝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 B. 蚕丝属于天热高分子材料 C. “蜡炬成灰”过程中发生了氧化反应 D. 古代的蜡是高级脂肪酸酯,属于高分子聚合物 3.(2019北京)下列我国科研成果所涉及材料中,主要成分为同主族元素形成的无机非金属材料的是
A.4.03米大口径碳化硅反射镜 B.2022年冬奥会聚氨酯速滑服 C.能屏蔽电磁波的碳包覆银纳米线 D.“玉兔二号”钛合
金筛网轮
4.(2019天津)化学在人类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下列事实不涉及...化学反应的是( ) A. 利用废弃的秸秆生产生物质燃料乙醇 B. 利用石油生产塑料、化纤等高分子材料 C. 利用基本的化学原料生产化学合成药物 D. 利用反渗透膜从海水中分离出淡水
锁定考点 基础练习 2
1.下列关于物质分类的说法正确的是( ) A.SO2、SiO2、CO均为酸性氧化物 B.漂白粉、石英都属于纯净物 C.烧碱、冰醋酸、四氯化碳均为电解质 D.金刚石、白磷都属于单质 2.清华大学的科学家将古老的养蚕技术与时兴的碳纳米管和石墨烯结合,发现通过给蚕宝宝喂食含有碳纳
米管和石墨烯的桑叶,可以获得更加牢固的蚕丝纤维。已知:当把石墨片剥成单层之后,这种只有一个碳原子厚度的单层就是石墨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蚕丝纤维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 B.石墨烯像烯烃一样,是一种有机物 C.碳纳米管和石墨烯互为同素异形体 D.碳纳米管具有丁达尔效应 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硫酸、苛性钾、纯碱和生石灰分别属于酸、碱、盐和氧化物 B.Mg、Cu、银可以分别用电解法、置换法和直接加热法冶炼得到 C.蔗糖、胆矾和苯酚分别属于非电解质、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 D.天然气、水煤气和沼气分别属于化石能源、可再生能源和二次能源 4.分类方法在化学学科的发展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下列分类标准合理的是( ) ①依据分子组成中含有的氢原子的数目,将酸分为一元酸、二元酸等 ②依据反应中有否电子转移,将化学反应分为氧化还原反应和非氧化还原反应 ③依据反应中能量的变化,将化学反应分为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 ④依据组成元素的种类,将纯净物分为单质和化合物 ⑤根据分散系是否具有丁达尔现象将分散系分为溶液、浊液和胶体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 C.②③④ D.①③④ 5.下列关于文献记载的说法正确的是 A.《天工开物》中“世间丝麻裘褐皆具素质”,文中“丝、麻”的主要成分都是蛋白质 B.《肘后备急方》中“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该提取过程属于化学变化 C.《抱朴子》中“丹砂(HgS)烧之成水银,积变又还成丹砂”,描述的是升华和凝华过程 D.《本草纲目》中“用浓酒和糟入甑,蒸令气上,用器承滴露”,涉及的实验操作是蒸馏 6.化学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一带一路”被誉为现代丝绸之路,丝绸属于纤维素 3
B.电解水制氢气可缓解能源危机,实现节能环保 C.“雨后彩虹”是一种与胶体有关的自然现象 D.烧制“明如镜、声如磬”的瓷器时未涉及化学变化 7.下列我国科技成果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厨余污油裂化为航空燃油 B.“深海勇士”号潜水艇用锂电池供能 C.以“煤”代“油”生产低碳烯烃 D.用“天眼”接收宇
宙中的射电信号 8.世界第一条大面积碲化镉薄膜“发电玻璃”生产线最近在成都投产,该材料是在玻璃表面镀一层碲化镉薄
膜,光电转化率高。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普通玻璃含有二氧化硅 B.该发电玻璃能将光能完全转化为电能 C.碲化镉是一种无机化合物 D.应用该光电转化技术可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9.化学与社会生活息息相关,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树林晨曦中缕缕阳光是丁达尔效应的结果 B.为提高人体对钙的有效吸收,医学上常以葡萄糖为原料合成补钙药物 C.2018年12月8日嫦娥四号发射成功,其所用的太阳能电池帆板的材料是二氧化硅 D.城郊的农田上随处可见的农用塑料大棚,其塑料薄膜不属于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 10.红茶起源于中国,传统制作工艺如下所示,其中以化学反应为主的是
提升练习 11.化学与生活、生产、社会可持续发展密切相关,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4
A.“霾尘积聚难见路人”,雾霾所形成的气溶胶没有丁达尔效应 B.石油裂解制取乙烯、丙烯等化工原料不涉及化学变化 C.电热水器用镁棒防止金属内胆腐蚀,原理是牺牲阳极的阴极保护法 D.我国发射的“嫦娥三号”卫星中使用的碳纤维复合材料,是一种有机高分子材料 12.碳纳米管、石墨烯、C60等新型碳材料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碳纳米管属于胶体 B.石墨烯属于有机化合物 C.C60与金刚石互为同素异形体 D.均具有相同的熔点 13.化学与人类生活、生产和社会可持续发展密切相关。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成分为盐酸的洁厕灵与84消毒液混合使用易中毒 B.利用乙醇的还原性以及Cr3+、Cr2O72-的颜色差异来检验是否酒后驾车 C.水泥冶金厂常用高压电除尘,是因为烟尘在空气中形成胶体且发生丁达尔效应 D.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是产生雾霾天气的主要因素 14.炼丹是古人为追求长生而炼制丹药的方术。晋人葛洪《抱朴子·金丹篇》记载:“凡草木烧之即烬,而丹
砂(硫化汞)烧之成水银,积变又还成丹砂”。其中未涉及到的反应类型 A.化合反应 B.分解反应 C.氧化还原反应 D.置换反应 15.下列物质分类正确的是( ) A.SO2、SiO2、NO2均为酸性氧化物 B.稀豆浆、硅酸、氯化铁溶液均为胶体 C.漂白粉、水玻璃、氨水均为混合物 D.Na2O2、Al2O3、Fe3O4均为碱性氧化物 1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绿矾形似朴硝(Na2SO4·10H2O)而绿色,取此物置于铁板上,聚炭,封之囊袋,吹令火炽,其矾即沸,
流出,色赤如融金汁者是真也。’,’’色赤”物质是Fe(OH)3 B.《本草纲目》中“黄连”条目下记载:“吐血不止,用黄连一两,捣碎,加鼓二十粒,水煎去渣,温服。” 该
过程中涉及称量、加热、萃取、过滤等操作 C.蛋白质溶液中加饱和CuSO4溶液,“饮鸠止渴”主要均是化学变化 D.“固体需匙或纸槽,一送、二竖、三弹弹;块固还是镊子好,一横、二放、三慢竖。”前一个固体一般是指
粉末状固体 17.2018年是我国化学科技丰收之年,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5
18.下列有关“造纸术、指南针、黑火药及印刷术”的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A.宣纸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属于高分子化合物 B.指南针由天然磁石制成,磁石的主要成分是Fe2O3 C.黑火药爆炸反应为2KNO3+3C+S==K2S+N2↑+3CO2↑,其中氧化剂只有KNO3 D.活字印刷使用的胶泥由Al2O3、SiO2、CaO等组成,它们都属于碱性氧化物 19.化学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向 Na2SiO3 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盐酸制备硅酸凝胶 B.静电除尘、血液透析利用了胶体聚沉的性质 C.液态植物油与氢气加成后可以得到像动物脂肪一样的固态物质,称为人造脂肪 D.大气中的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溶于雨水形成 pH 小于 5.6 的酸雨,具有很大危害 20.下列实验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制备Fe(OH)3胶体:向沸腾的NaOH稀溶液中滴加FeCl3饱和溶液 B.为了除去乙醇中的少量水,可向其中加入CaO,然后再蒸馏 C.用瓷坩埚高温熔融Na2CO3固体 D.用过滤的方法除去NaCl溶液中含有的少量淀粉胶体 2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烧结粘土制陶瓷涉及化学变化 B.焊接时用NH4Cl溶液除锈 C.氢氟酸能与SiO2反应,故可用氢氟酸在玻璃器皿上刻蚀标记 D.轮船船底四周镶嵌铜块以保护船体
22.化学与社会、生活密切相关。对下列现象或事实的解释正确的是 6
选项 现象或事实 解释 A. 化石燃料燃烧时采取脱硫措施 提高化石燃料的利用率 B. 用热的烧碱溶液洗去油污 Na2CO3可直接与油污反应 C. 商代后期铸造出工艺精湛的后母戊鼎 该鼎属于铁合金制品 D. 静置后的淘米水能产生达尔效应 说明淘米水具有胶体的性质
23.下列实验可以达到目的的是( )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过程
A 探究浓硫酸的脱水性
向表面皿中加入少量胆矾,再加入约3m1浓硫酸,搅拌,观察
实验现象
B 制取干燥的氨气 向生石灰中滴入浓氨水,将产生的气体通过装有P2O5的干燥管
C 制备氢氧化铁胶体 向饱和氯化铁溶液中滴加氨水
D 除去MgCl2溶液中少量FeCl3 向溶液中加入足量MgO粉末,充分搅拌后过滤
24.下列实验操作可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用长颈漏斗可分离乙酸乙酯和饱和碳酸钠溶液 B.将NaOH溶液滴加到FeCl3溶液中可制备Fe(OH)3胶体 C.用浓盐酸和MnO2反应制备纯净的Cl2,气体产物先通过浓硫酸再通过饱和食盐水 D.除去Na2CO3固体中的NaHCO3,可将固体加热至恒重 25.化学无处不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元丰行示德逢》里“雷蟠电掣云滔滔,夜半载雨输亭皋”涉及化学反应N2+O22NO B.根据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之一(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可推知Cr(OH)3胶体也可吸附悬浮杂质 C.纳米铁粉可以高效地去除污水中的重金属离子是因为其具有较强的还原性 D.二氧化硅广泛用于制作光导纤维,光导纤维遇强酸强碱都会“断路”
26.中华民族历史悠久,在浩瀚的历史文明中有许多关于化学的记载,下列说法不合理的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