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囊结石并发肝外胆管结石微创治疗规范解读
- 格式:ppt
- 大小:2.92 MB
- 文档页数:39
肝外胆管结石的治疗进展
宁克江
【期刊名称】《河北医药》
【年(卷),期】2008(30)6
【摘要】肝外胆管结石是普通外科常见病,治疗方法很多,但仍以外科治疗为主。
传统方法是行胆囊切除、胆道探查、取石术。
随着医疗设备和肝胆外科技术的提高,现代外科要求以最小的手术创伤,达到传统手术同样或更好的治疗效果。
现在,大多数胆囊结石可行腹腔镜胆囊切除(LC)完成,胆总管结石可行内镜乳头切开(EST)、经内镜乳头气囊扩张术(EPBD)或在腹腔镜下经胆道镜取出,术后胆
总管残余、再发结石可经胆道镜或十二指肠镜取出。
三镜联合形成了独特的微创胆道外科技术。
【总页数】3页(P850-852)
【作者】宁克江
【作者单位】301700,天津市武清区人民医院肝胆外科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5
【相关文献】
1.肝外胆管结石微创治疗进展 [J], 黄康正;韦德高
2.肝外胆管结石微创治疗进展研究 [J], 刘冠环
3.肝外胆管结石微创治疗进展 [J], 沈火剑;季福
4.肝外胆管结石微创治疗进展 [J], 李红阳;刘长安
5.肝外胆管结石微创治疗进展 [J], 王平;宋振顺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胆囊结石合并肝外胆管结石手术效果分析作者:吴晋来源:《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2013年第12期【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肝外胆管结石的临床疗效。
方法将60例胆囊结石合并肝外胆管结石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分别标记为对照组、观察组。
对照组给予开腹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探查及T管引流治疗,观察组给予腹腔镜胆囊切除、胆道镜胆总管探查术,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及术后肛门排气时间。
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
术中出血量少、手术时间短及术后肛门排气时间短,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肝外胆管结石疗效确切,安全性好,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关键词】胆囊结石;肝外胆管结石;腹腔镜;胆道镜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2-7217-02胆囊结石在我国的发病率较高,是一种常见疾病,其中10%-20%并发肝外胆管结石。
临床上对于胆囊结石的传统治疗是开腹胆囊切除术,但具有创伤大、软组织损伤严重、术后恢复时间长且易造成胆汁丢失过多[1]。
近年来,随着微创医学的发展,腹腔镜治疗逐渐代替了传统的开腹治疗,成为了胆囊结石的主要治疗方法。
笔者通过比较我院肝胆外科收治的60例胆囊结石合并肝外胆管结石患者分别行腹腔镜手术及开腹手术,取得满意效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10年12月——2012年11月我院肝胆外科收治的经影像学诊断为胆囊结石合并肝外胆管结石60例患者进行该项研究,均已获得患者及家属的知情同意和医院医学伦理学委员会的批准许可。
将60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随机平均分为两组,每组30例,分别标记为对照组、观察组。
对照组30例患者,其中男性17例,女性13例,平均年龄44.5岁;观察组30例患者,其中男性14例,女性16例,平均年龄45.3岁,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者具有可比性。
ERAS理念在腹腔镜 ,胆道镜联合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肝外胆管结石中的效果及对疼痛评分的影响摘要:目的:研究胆囊结石并肝外胆管结石腹腔镜、胆道镜结合诊疗中采取ERAS(加速康复外科)理念的效果及对患者疼痛评分的相关影响。
方法:纳入80例胆囊结石并肝外胆管结石患者研究,对其均采取腹腔镜、胆道镜联合诊疗,基于围手术期处理方法不同,分为常规组(n=40)、研究组(n=40),常规组行常规化康复指导,研究组采取ERAS理念下康复指导,对比两组效果。
结果:①手术指标:研究组首次排气、进食时间与引流管摘除时间较常规组低(P<0.05)。
②疼痛评分与WBC水平:研究组术后6hVAS、WBC水平与之常规组比低(P<0.05)。
结论:胆囊结石并发肝外胆管结石腹腔镜、胆道镜结合诊疗中采取ERAS (加速康复外科)理念效果确切,可优化术后康复水平,值得借鉴。
关键词:胆囊结石并发肝外胆管结石;腹腔镜;胆道镜;ERAS理念;效果胆石症属肝胆外科常见病症,患病率逐年升高,因结石所处位置不同,将其分为胆囊结石与肝内、肝外胆管结石[1]。
依据患者不同病况选择科学、合理的诊疗方案至关重要。
当下胆囊结石并肝外胆管结石最为有效的诊疗手段为胆总管探查术,其包含开腹、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因微创手术优势,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已成为临床主要诊疗肝胆外科病症的方法,该术式包含腹腔镜、胆道镜经胆囊管胆总管探查术配合T管引流术等,有研究表示,在围手术期予以加速康复外科理念取得显著效果。
本文取80例2020年6月至2021年6月患者研究,现作如下报告。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纳入80例胆囊结石并发肝外胆管结石患者研究,对其均采取腹腔镜、胆道镜联合诊疗。
1.1.1基础资料以围手术期处理方法不同,分为常规组(n=40)、研究组(n=40)。
常规组男/女=26:14,年龄23~68(45.52±4.18)岁,研究组男/女=27:13,年龄24~69(46.75±4.26)岁,两组一般信息比较(P>0.05),具可比性。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联合ERCP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效果分析【摘要】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联合ERCP是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有效方法之一。
本文通过对手术步骤、并发症及预防措施、术后恢复情况观察、疗效评价及随访结果以及相关临床病例的分析,对该治疗方法的效果进行了全面评估。
结果显示,该方法在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方面取得了良好的疗效,术后患者的恢复情况良好。
该方法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需要进一步完善和改进。
展望未来的研究方向,可以通过不断优化手术技术和提高治疗效果,使患者获得更好的治疗体验和效果。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联合ERCP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具有一定的优势和潜力,值得进一步研究和推广。
【关键词】关键词:腹腔镜胆囊切除术、ERCP、胆囊结石、胆总管结石、手术步骤、并发症、恢复情况、疗效评价、临床病例分析、优势、局限性、研究方向。
1. 引言1.1 胆囊结石与胆总管结石的发病率胆囊结石是一种常见的胆道疾病,主要是由于胆囊胆汁中胆固醇、胆盐、胆红素和钙等成分不平衡导致。
胆囊结石的发病率在不同年龄段和不同地区略有差异,但整体上呈现逐年增高的趋势。
据统计,发达国家成年人群中有10%~15%患有胆结石,而在中国则有超过5%的人口患有胆结石。
胆总管结石是指胆总管内形成的结石,通常是由胆囊结石经过胆总管进入胆总管引起的。
胆总管结石的发病率与胆囊结石有一定的相关性,且胆总管结石也可独立存在。
胆总管结石的发病率在胆囊结石患者中约为10%~15%,是胆道疾病中常见的并发症之一。
胆囊结石和胆总管结石都是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健康造成影响。
对于这两种疾病的治疗需加以重视,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对患者的康复至关重要。
1.2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和ERCP的介绍"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和ERCP的介绍: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是一种通过腹腔镜技术切除胆囊的手术,是目前治疗胆囊结石最常用的方法之一。
由于其微创性、恢复快、创伤小等优点,越来越受到患者和医生的青睐。
DOI:10.16662/ki.1674-0742.2023.34.072LC与ERCP联合用于胆囊结石合并肝外胆管结石的有效性及安全性分析朱建冬,丁志军,陶宁娟如东县中医院普外科,江苏南通226400[摘要]目的分析临床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肝外胆管结石采取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 LC)联合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 ERCP)治疗的效果及安全性。
方法随机选取2018年8月—2023年8月如东县中医院收治胆囊结石并肝外胆管结石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对照组(40例)行传统开腹手术,观察组(40例)行LC联合ERCP手术,对比两组围术期相关指标及手术前后炎症指标,统计并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成功率及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
结果围术指标中,观察组手术总时间、术后排气均短于对照组,切口长度小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观察组术后炎症指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两组患者手术成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2.50%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07,P<0.05)。
结论临床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肝外胆管结石采用LC联合ERCP术式治疗效果确切,术后患者恢复更快,引起的炎症反应小,并发症少,更加安全。
[关键词]胆囊结石;肝外胆管结石;腹腔镜胆囊切除;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中图分类号]R65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742(2023)12(a)-0072-04Analysis of the Effectiveness and Safety of Combined LC and ERCP for Gallbladder Stones Combined with Extrahepatic Bile Duct StonesZHU Jiandong, DING Zhijun, TAO NingjuanDepartment of General Surgery, Rudong Hospit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Nantong, Jiangsu Province, 226400 China[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effectiveness and safety of 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 (LC) combined with 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 (ERCP) in the clinical treatment of gallbladder stones combined with extrahepatic bile duct stones. Methods 80 cases of patients with gallbladder stones and extrahepatic bile duct stones admitted to Rudong County Hospit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from August 2018 to August 2023 were taken as the target of this treatment study Randomly, and they were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and observation group by the ran⁃dom number table method. The control group (40 cases) was treated with traditional open abdominal surgery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40 cases) were treated with LC combined with ERCP surgery. Comparing the perioperative related indexes and inflammation index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and the surgical success rate and the overall incidence of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were counted and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s In the perioperative indexes, the total operation time and postoperative exhaustion were short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the length of incision was small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amount of intraoperative hemorrhage was low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Postoperative inflammation indicator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low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The difference of the success rate of surgery between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 was not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0.05), and the total incidence of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2.50%) was low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χ2=4.507, P<0.05).Conclusion Clinical treatment of[作者简介] 朱建冬(1981-),男,本科,副主任医师,研究方向为普外科。
肝内胆管结石的外科治疗肝内胆管结石是一种常见的胆道疾病,主要是由于胆道内胆固醇沉积,胆道狭窄和胆汁滞留所致,导致胆石形成。
当肝内胆管结石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身体健康时,外科治疗将成为一个必要的选择。
本文将介绍肝内胆管结石的外科治疗方法,帮助患者更好地了解并选择适合自己的治疗方案。
一、手术适应证对于肝内胆管结石患者,外科手术治疗一般适用于以下情况:1. 药物治疗无效或效果不佳,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2. 胆管梗阻、胆石性胆管炎、胆管炎性肝炎等严重并发症;3. 胆石合并胰腺炎、胆囊炎、胆囊息肉等情况;4. 胆管内结石直径超过1.5cm,或者结石数量较多且固定。
二、手术方式1. 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联合肝内胆管探查取石术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LC)联合肝内胆管探查取石术是目前最常用的治疗肝内胆管结石的外科手术方式之一。
手术通过腹腔镜途径,先行取出胆囊内的胆结石,然后经胆囊窦或胆囊床切开胆囊床上胆管,进入肝内胆管,将其中的肝内胆管结石取出,再在胆管上或下着一枚T管,排放术中的胆汁。
该手术创伤小,恢复快,术后并发症少,适用于绝大多数肝内胆管结石患者。
2. 胆道镜下取石术对于一些小直径的肝内胆管结石,以及局部解剖较为复杂的患者,胆道镜下取石术是一种较为合适的治疗方式。
该手术通过胆道镜引导,直接进入胆管内,定位到结石,利用机械或激光等方法,将结石碎裂并取出。
这种手术方式创伤更小,恢复更快,可以避免对胆道的进一步损伤。
三、手术前的准备1. 术前评估在进行手术治疗之前,患者需要接受全面的术前评估。
包括心电图、肝肾功能检查、血常规、凝血功能等方面的检查,以确保患者的身体状况能够耐受手术。
2. 营养支持对于营养不良或者全身情况较差的患者,需要提前进行营养支持治疗,以帮助患者提高手术的耐受性和术后的康复能力。
3. 行胆道造影术为了明确损伤的范围和结石的位置,术前还需要进行胆道造影术,以提供手术的参考依据。
四、术后护理1. 观察监测术后患者需要进行密切的观察监测,包括血压、心率、呼吸、意识状态以及伤口的情况等。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肝外胆管结石的治疗方法
导语: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有很多人由于长期的不规律的生活习惯特别容易患有一些疾病的发生,尤其是肝胆疾病,出现这样的疾病严重的影响着我们的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有很多人由于长期的不规律的生活习惯特别容易患有一些疾病的发生,尤其是肝胆疾病,出现这样的疾病严重的影响着我们的身体健康,其中肝外胆管结石就是我们生活中最为常见的疾病,出现这样的疾病也会让我们的起色比较差,严重时可能会出现黄疸,所以出现肝外胆管结石我们一定要及时进行治疗,下面我们一起了解下肝外胆管结石的治疗方法。
肝外胆管结石,可原发于胆管系统,也可从胆囊排出至胆管的。
大多数胆管结石病人都有在进油脂食后、体位改变后胆绞痛,这是因为结石在胆管内向下移动,刺激胆管痉挛,同时阻塞胆汁流过所致。
肝外胆管结石的治疗方法:
肝外胆管结石主要采用外科手术治疗,原则是:
1、尽可能在手术中取尽结石。
2、去除感染的病灶。
3、保证手术后胆管引流通畅。
手术方法采用胆总管探查,切开取石和引流术,如伴有胆囊结石和胆囊炎变,情况允许时可同时行胆囊切除术。
常遇到的情况有三种:上下端均通畅,无其他病变,放置T管引流即可;上端通畅,下端有炎变狭窄等梗阻病变,如无法用手术解除时,则可适用胆管肠道内引流术,常用胆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
如病人年老体弱,病情又严重时,亦可行胆总管十二指肠吻合术;下端通畅,而上端有梗阻因素,此时常为肝内胆管结石,则应按肝内胆管结石处理;如发现胆管内为
预防疾病常识分享,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