滑坡应急勘查报告
- 格式:doc
- 大小:5.07 MB
- 文档页数:59
水库山体滑坡情况汇报范文
尊敬的领导:
根据我们对水库山体滑坡情况的调查和分析,现将情况汇报如下:
一、滑坡发生情况
自去年以来,我们对水库周边的山体滑坡情况进行了多次监测
和调查。
在过去的一年中,共发生了3起山体滑坡事件,其中2起
发生在夏季,1起发生在秋季。
这些滑坡事件造成了严重的土石流,给周边村庄和农田带来了严重的危害。
二、滑坡原因分析
经过我们的调查和分析,发现这些山体滑坡的主要原因是降雨
量增加和山体的松软化。
近年来,气候变化导致了降雨量的增加,
而山体的松软化则是由于长期的人为开采和破坏所致。
这些因素共
同作用导致了山体的不稳定,从而引发了滑坡事件。
三、应对措施建议
为了避免类似的山体滑坡事件再次发生,我们建议采取以下措施:
1. 加强监测:加强对山体的监测,及时发现山体的不稳定情况,以便采取相应的措施。
2. 植被恢复:加强对山体的植被恢复工作,通过植被的生长来
增强山体的稳定性。
3. 抑制人为破坏:加强对山体的保护,严禁人为破坏行为,避
免进一步加剧山体的不稳定。
四、结语
水库周边的山体滑坡情况严峻,需要我们采取有效的措施来应对。
希望领导能够重视这一问题,支持我们的工作,共同保护水库
周边的生态环境,确保人民生命和财产的安全。
谢谢!。
关于滑坡的情况汇报
最近,我们地区发生了一起严重的滑坡事故,造成了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在此,我向大家汇报一下关于滑坡的情况。
首先,关于滑坡的发生原因。
经过调查和分析,我们发现这次滑坡的发生主要
是由于连续强降雨所引发的。
长时间的强降雨导致了土壤的松动和饱和,加上地势陡峭,地质条件复杂,这些因素共同作用下,导致了滑坡的发生。
其次,关于滑坡造成的影响。
这次滑坡造成了大量房屋和道路受损,导致了交
通中断和人员伤亡。
据初步统计,已有数十人失踪,数百人受伤,部分地区民房和农田被严重破坏,给当地居民的生活造成了严重影响。
接下来,关于我们的应对措施。
一旦发生滑坡事故,我们立即启动了应急预案,组织了救援队伍,全力搜救失踪人员,并疏散了受灾群众。
同时,我们也加强了对险情地段的监测和预警,确保了人员和财产的安全。
最后,关于接下来的工作。
我们将继续加强对滑坡灾害的防范和监测,加强对
地质灾害隐患点的排查和治理工作,确保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同时,我们也将加强对受灾群众的救助和安置工作,帮助他们尽快恢复正常生活。
总之,这次滑坡事故给我们敲响了警钟,也让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地质灾害
的严重性和危害性。
我们将以更加坚定的决心和更加有力的措施,全力以赴做好防范和救援工作,确保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希望大家能够共同关注和支持我们的工作,共同为地质灾害防范和救援工作贡献自己的力量。
谢谢大家!。
山体滑坡处理总结报告(一)引言概述:山体滑坡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灾害,严重威胁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为了有效应对山体滑坡事件,本报告总结了我们在山体滑坡处理方面的经验和教训。
本报告将从五个大点着手,包括滑坡预警与监测、滑坡风险评估、滑坡处理方法、复杂滑坡案例分析以及应对策略。
通过这些措施,我们希望能够使山体滑坡事故的发生率降低,并提高我们应对山体滑坡的能力。
正文内容:1. 滑坡预警与监测:- 安装合适的监测设备,如倾角仪、地下水位仪等,以及定期进行设备检修和维护。
- 建立滑坡预警系统,及时监测并预警可能发生滑坡的山区,并与当地政府和居民建立有效的沟通渠道。
2. 滑坡风险评估:- 开展地质勘察工作,详细了解山体的地质构造和地质背景。
- 分析山体滑坡的潜在原因,如水分饱和、土壤松动等,并评估滑坡的可能性和危害程度。
3. 滑坡处理方法:- 采取合适的工程措施,如土体加固、排水系统建设等,以减轻山体的滑坡风险。
- 开展植被恢复工作,通过植被的保护和重建来稳定土壤,防止再次发生滑坡。
4. 复杂滑坡案例分析:- 分析一些复杂滑坡案例的原因和处理方法,如地质构造复杂、滑坡规模庞大等。
- 总结这些案例的经验教训,以便在将来的滑坡事件中更好地应对复杂的情况。
5. 应对策略:- 加大对山体滑坡处理方面的科学研究力度,不断提高我们对滑坡发生机理的认识和应对能力。
- 加强滑坡事故应急预案的制定和演练,提高应对滑坡事件的效率和响应能力。
总结:本报告总结了山体滑坡处理方面的经验和教训,包括预警与监测、风险评估、处理方法、复杂案例分析以及应对策略。
通过采取这些措施,我们可以更好地预防和应对山体滑坡事件,保障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然而,鉴于山地环境的复杂性和多变性,我们需要不断加强研究和实践,以提升我们的滑坡处理能力。
目录第一章绪言 (1)第一节任务由来 (1)第二节地质灾害概况及危害情况 (1)第三节勘查目的与任务 (1)第四节勘查工作评述 (2)第二章勘查区自然条件及地质环境条件 (7)第一节自然条件 (7)一、勘查区地理位置与交通及区域经济状况 (7)二、气象与水文概况 (9)第二节地质环境条件 (9)一、地形地貌 (9)二、地层及岩性 (9)三、地质构造与地震 (11)四、水文地质条件概述 (13)五、不良地质现象 (14)六、人类工程活动 (14)第三章滑坡基本特征及类别 (14)第一节滑坡地形地貌 (14)第二节滑坡空间形态及其类型与规模 (15)一、Ⅰ号滑坡上段 (15)二、Ⅰ号滑坡下段 (16)三、Ⅱ号滑坡 (17)第三节滑坡物质组成及结构特征 (17)一、Ⅰ号滑坡上段 (17)二、Ⅰ号滑坡下段 (18)三、Ⅱ号滑坡 (19)第四节滑坡水文地质 (19)一、滑坡区含水层的含、富水性及隔水层的性质 (19)二、地下水补、径、排条件及动态变化特征 (24)三、地下水与地表水的水化学类型与性质 (26)第五节滑坡岩土物理力学性质 (26)一、滑体岩土物理力学性质 (26)二、滑带土物理力学性质 (27)三、滑床岩土物理力学性质 (32)四、滑坡物理力学参数建议值 (32)第一节滑坡变形宏观分析 (34)一、Ⅰ号滑坡上段 (34)二、Ⅰ号滑坡下段和Ⅱ号滑坡 (34)第二节滑坡稳定性极限平衡法分析 (35)一、计算的工况条件 (35)二、计算参数 (35)三、计算方法及公式的选择 (36)第三节滑坡稳定性敏感因素分析 (64)第四节滑坡稳定性综合分析 (64)第五章滑坡发展变化趋势及危害性预测 (65)第一节发展变形趋势 (65)第二节危害性预测 (65)第六章综合分析与建议 (66)第一节综合分析 (66)第二节建议 (66)一、防治工程设计参数(表17) (66)二、防治工程措施 (68)三、下步勘查工作建议 (68)结语 (69)第一章绪言第一节任务由来兴山县金乐滑坡勘查是兴山县境内一个特大型滑坡勘查工程项目,也是三峡库区三期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应急抢险实施项目之一。
滑坡应急治理工程可研报告一、项目背景滑坡是由于地质条件不稳定或人为活动等原因导致地表土层发生断裂、滑动或溃塌等现象的自然灾害。
滑坡在山区、丘陵地区以及斜坡陡峭的地区尤为常见,对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造成极大威胁。
为了应对滑坡灾害,有必要进行滑坡应急治理工程可研。
二、项目目标本项目旨在通过滑坡应急治理工程,减少滑坡对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威胁,提高灾害防范能力。
三、项目内容1.调查和评估:对滑坡区域进行详细的地质调查和评估,了解滑坡发生的原因和规模,为治理工程提供科学依据。
2.风险分析:通过分析滑坡区域的地质特征、水文条件、人口分布等,评估滑坡灾害的潜在风险和可能造成的影响,确定治理方案。
3.工程设计:根据调查、评估和风险分析的结果,设计相应的应急治理工程。
包括但不限于增强地质体稳定性的工程、加固滑坡体的工程、导流工程等。
4.施工实施:根据工程设计要求,进行施工实施,确保工程的质量和进度。
5.监测与维护:完成应急治理工程后,进行定期的监测和维护,及时发现和处理可能出现的问题,确保工程的有效性和持续性。
四、项目预算根据滑坡区域的规模和需要进行的工程治理措施,初步估计本项目的成本为X万元。
具体的成本分配将在工程设计阶段进一步确定。
五、项目时间计划根据项目的工作内容和工期,初步估计本项目的总工期为X个月。
具体的时间安排将在工程设计阶段进一步确定。
六、项目效益预期通过本项目的实施,预计可以减少滑坡对周边地区的威胁,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提高灾害防范能力。
七、项目可行性分析1.技术可行性:滑坡应急治理工程已经在许多地区得到成功应用,技术方案可行。
2.经济可行性:通过减少滑坡造成的灾害损失,本项目具备一定的经济可行性。
3.社会可行性:本项目可以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具有一定的社会可行性。
八、风险分析1.工程风险:由于滑坡治理工程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工程风险较高,需要在工程设计和施工实施阶段加强监督和管理。
2.自然风险:滑坡治理工程受自然条件的影响较大,包括地质条件、水文条件等,需要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应对可能的自然风险。
第一章绪言2010年2月,XX县XX镇XX村XX组下方斜坡地带发生滑坡地质灾害。
XX受镇XX 村XX2.1地理位置XX镇地处XX县城东北方38公里处,东邻安兴乡,南与芒洪乡相连,。
XX县XX 镇XX村XX组滑坡位于XX镇东部XX村XX组的下侧,大沟左岸,距XX镇约1km。
镇和村组之间有水泥路,交通便利。
2.2乡镇概况XX镇地处XX县城东北方38公里处,东邻大兴乡,南与芒洪乡相连,西接勐简乡、XX县县城,北与永德县和勐永镇接壤。
XX温2.356人/均耕地XX第三章地质环境条件3.1气象、水文(1)气象XX县地处横断山系南段,北回归线横穿县境,属北热带和南亚热相交的结合部,主要受印度洋暖湿气候和西南季风的影响,形成干、湿两季。
由于受构造运动影响,境内地形起伏,海拔高低悬殊,立体气候明显。
海拔800m以下的低热山脚和河谷坝区气候炎热多雨,终年无霜;海拔800m以上地区气候温和,多雨多雾,时有霜降。
据蒸发量据降雨量,(2“V”于滑坡下方约100m与忙枕大河交汇。
沟内中下游侧蚀较强烈,局部已发生小规模的坍塌、垮塌现象。
3.2地形地貌调查区地处滇西横断山系南段,属滇西南中山宽谷亚区,西邻缅甸掸邦高原,总体属XX盆地地貌区,区内地势总体由北西向南逐渐降低,调查区处于大沟左岸,地势由河道向北西XX村XX组方向斜坡逐渐增高,地形坡度15°~20°,地面标高1260~1340m,相对高差80m。
3.3地层岩性XX县XX镇XX村XX组民房、道路区分布第四系人工活动层(Q ml)填土,斜坡表层为第四系残坡积层(Q el+dl)粘土、粉质粘土混碎石,沟谷地段分布第四系冲洪积层(Q al+pl)卵砾石、砾砂、砂土、粉土夹砂质粘土,下伏地层为上第三系中新统(N1)砾岩、砂岩、粘土岩、砂质粘土岩,按地层单位由新至老描述如下:一、第四系人工活动层人工填土(Q ml):由碎石、碎块等组成,为XX镇XX村XX组民房、公路建设填土,分布范围较广,厚度约0.2~1.0m,局部高填方地带厚度较大。
滑坡应急处置情况汇报
近期,我国某地发生了一起滑坡灾害,给当地居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造成了严重威胁。
针对此次滑坡灾害,我作为应急处置领导小组的一员,现就滑坡应急处置情况进行汇报。
首先,针对滑坡灾害,我们第一时间成立了应急处置领导小组,迅速启动应急预案,组织相关人员进行现场勘查和评估,全面掌握灾情和受灾范围。
在确认灾情后,我们立即启动了应急响应,组织人员进行紧急疏散和转移工作,确保受灾群众的生命安全。
其次,针对滑坡灾害造成的交通中断和通讯中断情况,我们迅速调派了专业队伍进行道路抢通和通讯恢复工作,确保救援物资和信息的畅通。
同时,我们还组织了医疗队伍,全力以赴救治受伤群众,做好医疗救援工作。
此外,针对滑坡灾害可能引发的次生灾害,我们加强了对险情点的监测和预警工作,确保第一时间发现并应对可能出现的次生灾害,最大限度地减少灾害造成的损失。
最后,我们还积极组织了灾后重建工作,对受灾地区进行全面评估,制定了科学合理的重建方案,确保受灾群众尽快恢复正常生产生活秩序。
总的来说,针对此次滑坡灾害,我们迅速行动,科学应对,有效处置,最大限度地减少了灾害造成的损失,保障了受灾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但同时,我们也发现了一些不足之处,将进一步总结经验教训,完善应急处置预案,提高应对突发灾害的能力和水平,为今后的灾害应急处置工作做好充分准备。
以上就是我对此次滑坡应急处置情况的汇报,希望得到大家的认可和指导,谢谢!。
山体滑坡处理总结报告(二)引言概述:山体滑坡是一种较为常见的地质灾害,其对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严重威胁。
为了有效应对山体滑坡灾害,保障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我单位近期对山体滑坡处理方案进行了总结,特编写本报告,旨在总结经验、查找问题、提出改进措施,进一步提高山体滑坡处理的效率和质量。
正文:一、现场勘察1. 对滑坡区域进行全面勘察,明确滑坡形成原因和滑坡范围。
2. 了解滑坡发生前的天气情况及降雨量,并分析其对滑坡产生影响的可能原因。
3. 利用地质雷达等设备,进行地质结构和土质的勘测,确保了解滑坡地区地质特征。
二、风险评估1. 对滑坡区域的土地利用状况进行评估,确定潜在的风险点。
2. 评估滑坡对邻近土地、房屋等的影响程度,确定应采取的处理措施。
3. 基于滑坡历史数据和专家经验,评估滑坡再次发生的可能性,确定处理方案的紧急程度。
三、处理方案设计1. 根据滑坡的规模、形态等特点,制定具体的处理方案,包括防治措施和应急预案。
2. 合理选择防治措施,如挡土墙、护坡、护岸等,针对不同地质条件和滑坡特点进行设计。
3. 制定应急预案,明确各部门的责任和行动流程,以提高处理过程的协调和响应效率。
四、工程实施1. 确定施工队伍和施工周期,合理安排人员和设备,确保滑坡处理方案按时完成。
2. 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范,在施工过程中强化安全意识,保障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
3. 对施工进展进行监测和评估,及时调整处理方案,确保处理效果。
五、效果评估1. 对处理完成后的滑坡区域进行彻底检查,评估滑坡处理方案的效果和可行性。
2. 根据现场情况和处理结果,总结成功经验和不足之处,为今后相似工程提供参考。
3. 分析处理方案中存在的问题和难点,提出改进和优化的建议,以提高处理质量和效率。
总结:山体滑坡处理涉及多个方面的工作,如现场勘察、风险评估、处理方案设计、工程实施和效果评估等。
通过本次山体滑坡处理总结,我们发现了一些问题和不足之处,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和优化方案。
光明滑坡事故调查报告光明滑坡事故调查报告近日,光明市发生了一起严重的滑坡事故,给当地居民带来了巨大的痛苦和损失。
为了深入了解事故原因并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我们组成了一支调查团队,对此次事故进行了全面的调查分析。
以下是我们的调查报告。
一、事故概述事故发生在光明市郊区的一个山坡上,该山坡位于一个新兴的居民区附近。
事故发生时,山坡上的大量土石突然滑落,导致附近的房屋和道路被埋压。
据初步统计,事故造成了10人死亡,20人受伤,数十栋房屋被毁,道路交通中断。
二、事故原因经过对现场的勘察和调查,我们认为该滑坡事故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1.自然因素该地区近期遭受了连续的降雨,导致山坡上的土壤湿润度增加。
而这种湿润的环境条件使得土壤的稳定性下降,容易发生滑坡。
2.人为因素在事故现场周围,我们发现了多个违规建设项目。
这些项目的施工过程中,对山坡的土地进行了大规模的开挖和改动,破坏了原有的地质结构。
这种人为干预导致了土壤的不稳定,为滑坡事故的发生埋下了隐患。
3.监管不到位在调查过程中,我们发现有关部门对于违规建设项目的监管存在疏漏。
一些项目在开工前未经过必要的审批程序,也没有进行充分的地质勘察和风险评估。
这种监管不到位的现象加剧了滑坡事故的发生。
三、教训与启示通过对该滑坡事故的调查分析,我们得出了以下教训与启示:1.加强地质勘察在城市规划和建设过程中,应加强对土地地质条件的认知和了解。
在施工前进行充分的地质勘察和风险评估,及时发现潜在的安全隐患。
2.加强监管力度有关部门应加强对建设项目的监管,确保施工过程符合相关法规和标准。
对于违规建设项目,要及时采取措施予以制止,并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
3.加强公众教育通过加强公众教育,提高居民对自然灾害的认知和应对能力。
在城市规划和建设中,要充分考虑自然环境的因素,减少对自然地貌的破坏。
四、预防措施为了防止类似的滑坡事故再次发生,我们提出以下预防措施:1.加强规划和设计在城市规划和设计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地质条件和自然环境的因素。
0 前言0.1 任务由来2001年xx月xx日以来,四川省xx监狱通木溪左岸干休所一带斜坡发生明显变形,干休所1、2号楼前公路至前缘通木溪范围内出现大量拉张裂缝和羽状剪切裂缝,最初缝宽1~2mm,干休所一带缝长70余米,至2001年12月26日,裂缝迅速扩张至15mm,长110余米,干休所房屋和地面也出现拉裂变形,这些迹象表明,干休所一带正发生山体滑坡。
该滑坡危及干休所一带房屋、公路、监狱和西宁镇饮水管道安全,若发生大面积滑坡还可能堵塞通木溪形成“堰塞湖”,由于通木溪河床狭窄,纵坡降大,水流急,在强大的水压力作用下,“堰塞湖”溃决,将对下游雷波县西宁镇造成严重威胁。
滑坡的复活变形引起了监狱领导的高度重视,一面采取了积极有力的措施,对地表水和坡体上渗出的泉水进行紧急疏排,并铺垫塑料薄膜防渗,同时对干休所老干部进行紧急搬迁避让,并拆除了部分房屋进行坡体减载,成立了应急抢险领导小组,建立完善了抢险处置预案,设置了警示牌和变形监测点并落实专人监测,同时将灾情向上级作了汇报。
通木溪滑坡灾情引起了省委省府和各级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省委xx 书记和省府xx副省长均亲自批示,要求对滑坡进行妥善及时的处置,确保险区人员生命财产安全。
省司法厅、省国土资源厅、省监狱管理局各级领导亦对抢险救灾工作进行了专门批示,要求将抢险救灾和滑坡治理工作作为一项政治任务来完成。
2002年4月10日,受四川省xx监狱委托,我公司开始进行滑坡应急勘查设计,于2002年4月17日开始进场开展野外勘查工作。
0.2 危害程度滑坡区位于西宁镇北西,西宁河支流通木溪左岸,距四川省xx监狱狱部仅100余米,距西宁镇约200余米。
滑坡一旦整体失稳将产生如下危害:1、直接破坏滑坡范围内西宁镇至xx监狱四监区和武警中队的公路、xx监狱狱部和西宁镇饮水管道及区内的房屋建筑等重要设施。
2、破坏滑坡区内土地资源。
3、堵塞前缘狭窄的通木溪,将形成高约30米的水坝和“堰塞湖”,溃坝后将给西宁镇和xx监狱狱部15000余人生命财产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
4、干休所一带的滑动将牵引其后监狱医院一带老滑坡的复活,危及医院100余名干部职工及病人和2000余平方米房屋建筑和医疗设备等的安全。
综上所述,xx监狱干休所一带滑体一旦整体滑动,将对该范围内土地和设施造成毁灭性的破坏,直接经济损失将达500万元。
西宁镇至xx监狱四监区和武警中队的交通将被阻断,给四监区300余名干警、700余犯人和武警中队100余名官兵的生产、生活和训练带来极大的不便,同时监狱狱部和西宁镇两条饮水管道被摧毁,狱部5000余名干部职工和西宁镇1500余人的生活用水将中断。
另外,若滑坡堵塞通木溪河并溃坝将危及下游监狱狱部和西宁镇,威胁资产达1亿元,若牵引医院一带老滑坡复活,将给医院造成约1000余万元的损失。
因此,滑坡的危害是十分严重的。
勘查治理是必要的。
0.3 勘查工作目的任务本次工作的目的是对xx监狱通木溪滑坡进行应急勘查,查明滑坡分布范围及规模、结构特征和滑坡稳定性特征,重点查明干休所一带强烈变形区滑体范围、规模、结构和稳定性特征,为滑坡应急治理方案可行性研究和应急治理设计提供技术依据。
具体任务主要有:1、通过工程地质调查和测绘,查明滑坡范围、规模和形态特征;2、查明滑坡危害和滑坡形成机制;3、通过钻探工程和浅井揭露,查明滑体结构特征,滑带(面)形态特征、力学特征及埋藏深度;4、通过取样实验,查明滑体、滑带(面)、滑床岩土体物理、水理及力学性质,滑坡区地下水化学成分和侵蚀性;5、查明滑坡变形复活特征和影响因素;6、通过稳定性分析,查明滑坡在不同条件下的稳定性特征;7、根据勘查成果,提出滑坡治理方案建议,并进行滑坡治理工程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评价。
0.4 前人工作程度由于该滑坡危险性和危害性十分严重,这引起了监狱和省委省府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
为此,xx监狱于2001年12月26日委托四川省xx三地质队对滑坡进行了险情鉴定,xx三队(xx地质工程勘察所)于2001年12月27日至28日进行了野外调查,于2002年1月6日提交了《四川省xx 监狱滑坡地质调查报告》。
2002年2月,四川省xx厅组织专家组赴现场进行了调查,并于2002年2月25日提交了《四川省xx监狱通木溪滑坡灾害调查报告》。
0.5 勘查工作质量评述本次勘查主要在收集和综合分析前人工作成果资料的基础上,依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钻探技术规范》(DZ10017—91)和《四川省xx监狱通木溪滑坡应急勘查设计书》开展工作。
勘查时间为2002年4月17日至2002年5月17日,完成的主要实物工作量如下表0.5—1。
应急勘查实物工作量表表0.5—1序号类别项目名称单位完成工作量1地形及剖面测量1:1000地形测量km20.181:500剖面测量km/条0.131/3地质、勘探点测量点702 综合工程地质测绘1:1000工程地质、水文地质综合测绘km20.181:500勘探线剖面地质测绘km/条0.131/33 勘探工程工程钻探m/孔214.3/9 浅井m 18.44 动态监测滑坡动态简易监测组日15 大地变形点85 采样试验滑体土土样采集件 5测试件 5 滑带土土样采集件7测试件7 滑床岩样采集件7测试件7 地下水水样采集件 1测试件 16 注水试验孔 1各项勘查工作质量评述如下:1、地形及剖面测量地形及剖面测量采用GTS—311全站仪测量,由于工作区附近无已知控制点,故采用相对坐标系统。
控制测量采用闭合导线测量,共测设14个导线点组成闭合环,测量误差fs=0.031,fs/ΣD=1/34000。
然后在闭合导线点基础上分级测设图根控制点21个,测碎部点811个。
测量精度达到1:1000的设计精度要求。
剖面测量采用GTS—311全站仪结合罗盘导线法进行,精度满足1:500设计精度要求。
2、综合工程地质测绘采用追索法结合剖面穿越法对滑坡区地质环境条件、地形地貌特征、滑坡要素、变形破坏特征、水文地质条件等进行了调查,满足滑坡勘查阶段要求。
3、勘探工程主要采用工程地质钻探和浅井相结合的勘查方法。
钻探对滑体土采用小水量钻进,岩芯采取率75~90%;对滑带土用干钻,岩芯采取率90~95%;对滑床基岩采用小水量钻进,岩芯采取率85~95%。
钻探取芯每回次在2m以内,近滑带段回次进尺控制在0.2~0.3m。
钻探人员按时记好班报表记录和简易水文观测,钻探满足勘查要求。
钻探编录实行专业技术人员跟班作业制度,岩芯现场鉴别采用肉眼鉴别和手触等方法,钻探成果用钻孔柱状图表示,岩芯全部拍照,岩芯描述详细完整,符合规范要求。
勘查工作主要目的为重点查明干休所一带滑坡强烈变形区特征,因此钻孔主要布设于该范围内。
在所施工9个钻孔中,4个用于控制于强变形区,4个控制弱变形区,1个控制老滑坡区。
所完成钻探工程满足勘查目的要求。
浅井工程主要布于强烈变形区前缘,共4口,另于老滑坡区中后缘布设2口,以达揭露滑坡结构的目的。
浅井以人工开挖,用四壁展开法进行编录,并照相、回填。
浅井工程和地质记录可达勘查要求。
4、动态监测按设计要求布设滑坡简易变形监测点10个。
大地变形监测点两排6个(强变形区、弱变形区各1排每排3个),监测控制点2个。
大地变形监测点和监测控制点用GTS311全站仪散点法布设,交监狱管理人员实施组织观测。
5、取样试验勘查取滑体土5件、滑带土7件,滑床岩样7件做物理及力学性质试验,取ZK7孔地下水样一件做水质简分析和侵蚀性CO2分析,为滑坡稳定性和推力计算参数选取和治理工程设计提供了可靠的依据,满足滑坡勘查要求。
1 自然环境地质条件1.1 位置与交通滑坡区地处雷波、马边、屏山三县交界处的四川省xx监狱,金沙江支流西宁河深切沟谷通木溪左岸,行政区划上属凉山州雷波县西宁镇所辖。
地理座标为东经103°36′27.6″~103°36′18.4″,北纬28°30′48.7″~28°31′5.0″滑坡区位于西宁镇北西,有监狱公路直通西宁镇,距离约200余米。
西宁镇至沐川县新市镇41km,至屏山县80km,至宜宾115km,至雷波113km,至西昌331km,至乐山225km,经沐川、乐山至成都393km,交通条件尚好。
详见交通位置图(图1.1—1)。
图1.1—1 交通位置图1.2 地形地貌通木溪为金沙江支流西宁河的深切沟谷,为深切高山地貌。
滑坡位于通木溪左岸斜坡下部,老滑坡后缘高程900m~910m,前缘高程770m~815m,相对高差85m~140m。
干休所一带强烈变形区后缘高程825m~830m,前缘高程780m~815m与前缘相对高差约50m。
老滑坡范围内总体地貌特征为,平面上为一圈椅形地貌,两侧以冲沟为界,后缘为西宁镇至四监区土公路上方鞍状地形地带,纵向上为多级阶梯状地形,后缘鞍形地至土公路附近为区内最高一级台地,主要分布大片水田,横向宽60~70m,纵向长约50余米,坡度5°~7°。
土公路下方医院住宅区范围内为第二级台阶,横向宽150余米,纵向长50余米,其原始斜坡度从西侧尚未建房的地带推算为8°~10°。
其下方医院病房区域内为第三级台地,横向宽80余米,纵向长60余米,原始坡度5°~8°。
医院下方为陡坡地带,坡度24°~29°,前缘临通木溪段坡度28°~30°,局部达45°~50°。
于医院下方陡坡以下地带呈现两级圈椅形地貌套叠的迹象,即前缘东侧以警犬饲养房,西以公路转弯处,后以干休所1、2、3、4号楼后侧为界为一级圈椅形地貌,其形态明显较周围地形矮,呈负地形,特别于东侧可见陡坎较为清晰,另前缘东侧以监狱警犬房以东约80米,西以公路转弯处为界,后缘至医院围墙下方为第二级圈椅形地貌,整体上亦为一负地形。
第一级圈椅形地貌套合于第二级圈椅形地貌中,如图1.2—1所示。
而两级圈椅形地貌范围恰为强变形区和弱变形区的范围。
(a)(b)小沟小沟A′AA A′图1.2—1 滑坡区套叠圈椅形地貌特征1.3 气象水文滑坡区总体上属金沙江干热河谷地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候年季差异大,冬半年(11月至次年4月)阴冷潮湿,雨雪多,日照不足,降水占全年16%,夏半年(5~10月)暖湿多雨,降水占全年84%。
工作区多年平均气温15.8℃,最低温度-4.5℃,最高温度34.9℃。
多年平均降水量1249.39mm,日最大降雨量108.5mm(1991年8月9日)。
区内平均日照时数921.4小时。
西宁镇1990—1998年气温、降水情况如表1.3—1。
滑坡区气温及降水量统计表气温平均平均极值降水量(mm)最高最低最高日期最低日期总量一日最大降水量日期1990 18.4 28.8 10.3 33.7 8月7日0.6 2月1日1138.7 78.3 7月17日1991 16.9 27.4 9.8 34.2 7月21日-4.5 12月8日1374.2 108.5 8月9日1992 15.2 26.5 8.5 34.5 8月8日-2.0 1月14日1253.7 81.3 9月5日1993 15.1 26.2 8.3 34.0 6月25日-1.1 1月27日1064.3 99.4 7月11日1994 15.2 25.1 8.2 34.0 8月9日-4.0 1月21日1320.4 49.3 7月7日1995 15.6 26.9 9.4 34.7 9月6日 1.4 1月2日1329.6 61.6 8月6日1996 14.4 26.1 7.6 33.6 8月5日-1.3 2月22日1261.3 80.7 6月19日1997 15.0 26.6 8.0 34.9 7月21日0.3 12月16日1370.8 79.6 7月4日1998 16.6 27.3 8.5 34.9 7月19日0.3 1月22日1131.5 85.9 7月6日年合计142.4 240.9 78.6 11244.5年平均15.8 26.8 8.7 1249.39资料来源:四川省xx监狱区内主要河流为通木溪河,由北西向南东流经滑坡区汇入西宁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