砌体结构砌体的物理力学性能
- 格式:ppt
- 大小:2.02 MB
- 文档页数:48
第一章绪论1.砌体、块体、砂浆这三者之间有何关系答:由块体和砂浆砌筑而成的墙、柱作为建筑物主要受力构件的结构称为砌体结构。
它是砖砌体、砌块砌体和石砌体结构的统称。
2.哪项措施使砌体结构在地震区的应用得以复兴答:1950年以来,各工业发达国家对砌体结构进行了研究与改进,块体向高强、多孔、薄壁、大块等方向发展,最重要的是发展了配筋砌体,才使砌体结构能用于地震区,使砌体结构得到了复兴。
3.砌体的基本力学特征是什么答:抗压强度很高,抗拉强度却很低。
因此,砌体结构构件主要承受轴心压力或小偏心压力,而很少受拉或受弯。
4.砌体结构的优缺点对于其应用有何意义答:砌体结构的主要优点是:1)容易就地取材。
砖主要用粘土烧制;石材的原料是天然石;砌块可以用工业废料——矿渣制作,来源方便,价格低廉。
2)砖、石或砌块砌体具有良好的耐火性和较好的耐久性。
3)砌体砌筑时,不需要模板和特殊的施工设备。
在寒冷地区,冬季可用冻结法砌筑,不需要特殊的保温措施。
4)砖墙和砌块墙体有良好的隔声、隔热和保温性能。
并有良好的耐火性和耐久性,所以既是较好的承重结构,也是较好的维护结构。
砌体结构的缺点是:1)与钢和混凝土相比,砌体的强度较低,因而构件的截面尺寸较大,材料用量多,自重大。
2)砌体的砌筑基本上是手工方式,施工劳动量大。
3)砌体的抗拉强度和抗剪强度都很低,因而抗震性能较差,在使用上受到一定的限制;砖、石的抗拉强度也不能充分发挥。
4)粘土砖需要用粘土制造,在某些地区过多占用农田,影响农业生产。
5.与其他结构形式相比,砌体结构的发展有何特点答:相对于其他结构形式,砌体结构的设计理论发展得较晚,还有不少问题有待进一步研究。
随着社会和科学技术的进步,砌体结构也需要不断发展才能适应社会的要求。
砌体结构的发展方向如下:1)使砌体结构适应可持续性发展的要求2)发展高强、轻质、高性能的材料3)采用新技术、新的结构体系和新的设计理论第二章砌体结构的设计原则1.极限状态设计法与破坏阶段设计法、容许应力设计法的主要区别是什么答:极限状态设计法考虑荷载的不确定性以及材料强度的变异性,将概率论引入结构的设计,可以定量估计所设计结构的可靠水平。
目录第一章总则第二章试件砌筑和试验的基本规定第三章砌体抗压强度试验方法第四章砌体沿通缝截面抗剪强度试验方法第五章砖砌体弯曲抗拉强度试验方法附录本标准用词说明附加说明第一章总则第1.0.1条为了统一砌体基本力学性能的试验方法,使其试验数据准确可靠,具有可比性,保证检验砌体工程的施工质量,特制定本标准。
第1.0.2条本标准适用于工业与民用建筑的砌体力学性能试验与检验。
第1.0.3条本标准砌体试件所用的块体材料为砖、砌块、料石和毛石。
有关块体材料的力学性能,应按现行国家有关标准进行检验。
第1.0.4条砌体基本力学性能的试验,除应遵守本标准的规定外,尚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的有关规定。
第二章试件砌筑和试验的基本规定第2.0.1条砌体试验,按照试验用途可分为研究性试验和检验性试验两类。
研究性试验的试件组数及每组试件的数量,应按专门的试验设计确定。
检验性试验的试件组数及每组试件的数量,应由检测单位规定。
但在同等条件下,每组试件的数量,对于抗压试验,不应少于3件;对于抗剪和抗弯试验,不应少于6件。
第2.0.2条砌体试件的砌筑,除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砖石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的规定外,尚应符合下列要求:一、对同等级砂浆或同一对比组的试件,应由一名中等技术水平的瓦工,采用分层流水作业法砌筑,并应使每盘砂浆均匀地用于各个试件;对于检验施工质量的砌体试件,尚应在现场砌筑。
二、抗剪或抗弯试件砌筑完毕,应立即在其顶部平压四皮砖或一皮砌块,平压时间不应少于14d。
三、每盘砂浆应制作一组砂浆试件,每组试件的数量不应少于6件。
但对同等级同类别砂浆的砌体试件,砂浆试件组数不应少于两组。
如果需用砂浆试件强度控制砌体试件的养护时间,组数宜增加1~2组。
四、砌体试件和砂浆试件,应在室内自然条件下养护28d后,同时进行试验。
当日平均气温低于16℃时,尚应适当延长养护时间。
五、砌体试件的砌筑过程中,应随时检查砂浆饱满度。
当试验后检查时,对于抗压试件,每组应选3件,每件检查3个块体;对于抗剪或抗弯试件,应对每个破坏截面进行检查。
第一章绪1. 砌体、块体、砂浆这三者之间有何关系?答:由块体和砂浆砌筑而成的墙、柱作为建筑物主要受力构件的结构称为砌体结构。
它是砖砌体、砌块砌体和石砌体结构的统称。
2. 哪项措施使砌体结构在地震区的应用得以复兴?答:1950 年以来,各工业发达国家对砌体结构进行了研究与改进,块体向高强、多孔、薄壁、大块等方向发展,最重要的是发展了配筋砌体,才使砌体结构能用于地震区,使砌体结构得到了复兴。
3. 砌体的基本力学特征是什么?答:抗压强度很高,抗拉强度却很低。
因此,砌体结构构件主要承受轴心压力或小偏心压力,而很少受拉或受弯。
4. 砌体结构的优缺点对于其应用有何意义?答:砌体结构的主要优点是:1)容易就地取材。
砖主要用粘土烧制;石材的原料是天然石;砌块可以用工业废料——矿渣制作,来源方便,价格低廉。
2)砖、石或砌块砌体具有良好的耐火性和较好的耐久性。
3)砌体砌筑时,不需要模板和特殊的施工设备。
在寒冷地区,冬季可用冻结法砌筑,不需要特殊的保温措施。
4)砖墙和砌块墙体有良好的隔声、隔热和保温性能。
并有良好的耐火性和耐久性,所以既是较好的承重结构,也是较好的维护结构砌体结构的缺点是:1)与钢和混凝土相比,砌体的强度较低,因而构件的截面尺寸较大,材料用量多,自重大。
2)砌体的砌筑基本上是手工方式,施工劳动量大。
3)砌体的抗拉强度和抗剪强度都很低,因而抗震性能较差,在使用上受到一定的限制;砖、石的抗拉强度也不能充分发挥。
4)粘土砖需要用粘土制造,在某些地区过多占用农田,影响农业生产。
5. 与其他结构形式相比,砌体结构的发展有何特点?答:相对于其他结构形式,砌体结构的设计理论发展得较晚,还有不少问题有待进一步研究。
随着社会和科学技术的进步,砌体结构也需要不断发展才能适应社会的要求。
砌体结构的发展方向如下:1)使砌体结构适应可持续性发展的要求2)发展高强、轻质、高性能的材料3)采用新技术、新的结构体系和新的设计理论第二章砌体结构的设计原则1. 极限状态设计法与破坏阶段设计法、容许应力设计法的主要区别是什么?答:极限状态设计法考虑荷载的不确定性以及材料强度的变异性,将概率论引入结构的设计,可以定量估计所设计结构的可靠水平。
砌体结构工程质量检测自测4一、引言砌体结构是建筑中常见的一种结构形式,对其质量进行检测是确保建筑安全和质量的重要环节。
本文将从检测方法、要点和难点等方面,对砌体结构工程质量检测进行全面、详细、完整且深入地探讨。
二、检测方法砌体结构工程质量检测主要采用以下方法:2.1 目视检测目视检测是最常用的砌体结构工程质量检测方法之一,通过直接观察砌体的外观和表面质量,判断是否存在明显的缺陷和破损。
在目视检测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要点:(1) 砌体的整体外观观察砌体的整体外观,包括墙体的垂直度、平整度、尺寸等,确保砌体结构的几何尺寸满足规范要求。
(2) 砌体的颜色和质感观察砌体的颜色和质感,确保砌体的颜色均匀一致,质感光滑。
(3) 砌缝的平整度和密实度观察砌缝的平整度和密实度,砌缝应平整、美观,并且砌缝内不得有大的空鼓和空隙。
2.2 抽样检测抽样检测是对砌体结构工程质量进行定量检验的方法之一,通过取样和试验,评估砌体的物理性能和力学性能。
抽样检测的步骤如下:(1) 选择检测样本根据砌体结构工程的特点和要求,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样本进行检测。
(2) 进行物理性能测试使用物理性能测试仪器,如韧性仪、抗压仪等,对砌体样本进行测试,评估其强度、韧性等物理性能。
(3) 进行力学性能测试使用力学性能测试仪器,如万能试验机等,对砌体样本进行测试,评估其抗拉强度、抗剪强度等力学性能。
2.3 红外热像检测红外热像检测是一种通过红外热像仪检测砌体结构表面温度分布的方法,可以有效检测砌体结构中的隐蔽缺陷,如冷桥、漏风等。
红外热像检测的步骤如下:(1) 准备工作选择合适的时间和天气条件,保证砌体结构表面温度的稳定性。
(2) 进行红外热像检测使用红外热像仪对砌体结构进行扫描,获取砌体表面的温度分布图像。
(3) 分析和评估通过对红外热像图像的分析,判断砌体结构可能存在的隐蔽缺陷,并评估其对砌体结构安全性和保温性能的影响。
三、质量检测要点在进行砌体结构工程质量检测时,需要注意以下要点:3.1 基底处理在进行砌体施工前,需要对基底进行清理和处理,确保基底平整、干燥,并按照设计要求进行处理。
目录第一章总则第二章试件砌筑和试验的基本规定第三章砌体抗压强度试验方法第四章砌体沿通缝截面抗剪强度试验方法第五章砖砌体弯曲抗拉强度试验方法附录本标准用词说明附加说明第一章总则第1.0.1条为了统一砌体基本力学性能的试验方法,使其试验数据准确可靠,具有可比性,保证检验砌体工程的施工质量,特制定本标准。
第1.0.2条本标准适用于工业与民用建筑的砌体力学性能试验与检验。
第1.0.3条本标准砌体试件所用的块体材料为砖、砌块、料石和毛石。
有关块体材料的力学性能,应按现行国家有关标准进行检验。
第1.0.4条砌体基本力学性能的试验,除应遵守本标准的规定外,尚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的有关规定。
第二章试件砌筑和试验的基本规定第2.0.1条砌体试验,按照试验用途可分为研究性试验和检验性试验两类。
研究性试验的试件组数及每组试件的数量,应按专门的试验设计确定。
检验性试验的试件组数及每组试件的数量,应由检测单位规定。
但在同等条件下,每组试件的数量,对于抗压试验,不应少于3件;对于抗剪和抗弯试验,不应少于6件。
第2.0.2条砌体试件的砌筑,除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砖石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的规定外,尚应符合下列要求:一、对同等级砂浆或同一对比组的试件,应由一名中等技术水平的瓦工,采用分层流水作业法砌筑,并应使每盘砂浆均匀地用于各个试件;对于检验施工质量的砌体试件,尚应在现场砌筑。
二、抗剪或抗弯试件砌筑完毕,应立即在其顶部平压四皮砖或一皮砌块,平压时间不应少于14d。
三、每盘砂浆应制作一组砂浆试件,每组试件的数量不应少于6件。
但对同等级同类别砂浆的砌体试件,砂浆试件组数不应少于两组。
如果需用砂浆试件强度控制砌体试件的养护时间,组数宜增加1~2组。
四、砌体试件和砂浆试件,应在室内自然条件下养护28d后,同时进行试验。
当日平均气温低于16℃时,尚应适当延长养护时间。
五、砌体试件的砌筑过程中,应随时检查砂浆饱满度。
当试验后检查时,对于抗压试件,每组应选3件,每件检查3个块体;对于抗剪或抗弯试件,应对每个破坏截面进行检查。
第一章绪论1.砌体、块体、砂浆这三者之间有何关系答:由块体和砂浆砌筑而成的墙、柱作为建筑物主要受力构件的结构称为砌体结构。
它是砖砌体、砌块砌体和石砌体结构的统称。
2.哪项措施使砌体结构在地震区的应用得以复兴答:1950年以来,各工业发达国家对砌体结构进行了研究与改进,块体向高强、多孔、薄壁、大块等方向发展,最重要的是发展了配筋砌体,才使砌体结构能用于地震区,使砌体结构得到了复兴。
3.砌体的基本力学特征是什么答:抗压强度很高,抗拉强度却很低。
因此,砌体结构构件主要承受轴心压力或小偏心压力,而很少受拉或受弯。
4.砌体结构的优缺点对于其应用有何意义答:砌体结构的主要优点是:1)容易就地取材。
砖主要用粘土烧制;石材的原料是天然石;砌块可以用工业废料——矿渣制作,来源方便,价格低廉。
2)砖、石或砌块砌体具有良好的耐火性和较好的耐久性。
3)砌体砌筑时,不需要模板和特殊的施工设备。
在寒冷地区,冬季可用冻结法砌筑,不需要特殊的保温措施。
4)砖墙和砌块墙体有良好的隔声、隔热和保温性能。
并有良好的耐火性和耐久性,所以既是较好的承重结构,也是较好的维护结构。
砌体结构的缺点是:1)与钢和混凝土相比,砌体的强度较低,因而构件的截面尺寸较大,材料用量多,自重大。
2)砌体的砌筑基本上是手工方式,施工劳动量大。
3)砌体的抗拉强度和抗剪强度都很低,因而抗震性能较差,在使用上受到一定的限制;砖、石的抗拉强度也不能充分发挥。
4)粘土砖需要用粘土制造,在某些地区过多占用农田,影响农业生产。
5.与其他结构形式相比,砌体结构的发展有何特点答:相对于其他结构形式,砌体结构的设计理论发展得较晚,还有不少问题有待进一步研究。
随着社会和科学技术的进步,砌体结构也需要不断发展才能适应社会的要求。
砌体结构的发展方向如下:1)使砌体结构适应可持续性发展的要求2)发展高强、轻质、高性能的材料3)采用新技术、新的结构体系和新的设计理论第二章砌体结构的设计原则1.极限状态设计法与破坏阶段设计法、容许应力设计法的主要区别是什么答:极限状态设计法考虑荷载的不确定性以及材料强度的变异性,将概率论引入结构的设计,可以定量估计所设计结构的可靠水平。
砌体结构的特点:容易就地取材,比使用水泥、钢筋和木材造价低;具有较好的耐久性、良好的耐火性;保温隔热性能好,节能效果好;施工方便,工艺简单;具有承重和围护双重功能;自重大,抗拉、抗剪、抗弯能力低;抗震性能差;砌筑工程量繁重,生产效率低。
砌体的力学性能:影响砖砌体抗压强度的主要因素包括砖的等级;砂浆的强度等级及其厚度;砌筑质量,包括饱满度、砌筑时砖的含水率、操作人员的技术水平等。
房屋的承重体系及结构静力计算方案:混合结构房屋是屋盖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墙体采用砌体结构等建成的房屋。
其承重体系有横墙承重体系、纵墙承重体系、纵横墙承重体系和内框架承重体系四种。
房屋的结构静力计算方案根据房屋的空间工作性能分为刚性方案、刚弹性方案和弹性方案。
砌体结构静力计算内容:墙、柱的高厚比验算;受压构件承载力计算;砌体局部受压承载力计算。
砌体结构的主要构造要求:砌体结构的构造是确保房屋结构整体性和结构安全的可靠措施。
墙体的构造措施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即伸缩缝、沉降缝和圈梁.多层砌体房屋的抗震构造措施:设置钢筋混凝土构造柱,减少墙身的破坏,并改善其抗震性能,提高延性;设置钢筋混凝土圈梁与构造柱连接起来,增强房屋的整体性,改善房屋的抗震性能,提高抗震能力;加强墙体的连接,楼板和梁应有足够的长度和可靠连接;加强楼梯间的整体性等。
常温下砌筑前,砖应提前1~2h浇水湿润,砖含水率宜为10%~15%砌砖工程的施工方法:“三一”砌砖法、挤浆法、刮浆法和满口灰法四种,其中,“三一"砌砖法和挤浆法最常用。
砖墙砌筑形式:根据砖墙厚度不同,可采用全顺、两平一侧、全丁、一顺一丁、梅花丁或三顺一丁等砌筑形式。
砌砖墙的技术要求:砖墙的转角处和交接处应同时砌筑,不能同时砌筑处,应砌成斜槎,斜槎长度不应小于高度的2/3等技术要求空心砖墙砌筑时,空心砖孔洞应沿墙呈水平方向,上下皮垂直灰缝相互交错1/2砖长。
空心砖墙底部宜砌3皮烧结普通砖。
砌体结构构件由块材和砂浆砌筑而成,包括墙、柱、过梁、挡土墙、烟囱、池壁、拱等构件。
砌体结构通用规范一、砌体结构的定义砌体结构是指按照一定的规则将砖块(墙体、地面等)连续砌成体系的一种结构。
它是建筑结构技术中一种历史悠久的重要结构形式,在实际建筑中,它是搭建单层、多层建筑物的重要基础和立面结构,在上面可加焊接概念性挡土的混凝土等,也甚至是砌体结构自身完成建筑的功能。
二、砌体结构的特点(1)材料可靠砌体结构一般使用砖、石、水泥和钢等物质来构造,材料坚硬,结构稳定、均衡施工,结构坚固,使用寿命久。
(2)结构可靠砌体结构特别是塔楼建筑有着强大的稳定性,能够承受外力很大的水平、垂直和分布力荷载。
砌体结构具有可预测的强度和刚度,可根据地形和结构的要求、设计的要求采用任何类型的模式,形成各种像盒子、共架梁、加强构件、灵活拱、或者柱、墙、建筑外墙、围挡、护栏等。
(3)施工方便砌体结构施工简便,施工操作工艺简单,施工过程快捷、施工批次大,使用方便,单位施工量短,施工速度迅速,施工周期短,成本低廉,对附件加固,结构层次更细致化,施工效率高,拆除方便易行,成熟效果大,因而引起了大家的普遍关注。
三、砌体结构的注意事项(1)分层规则砌体的施工分几种情况,首先砖砌料必须符合设计要求,质量检测合格,特别是角砖和尾砖必须均匀,然后砌体要按相对应的见证设计要求和施工图协调缝分层,每层厚度一定好,每层砖尽量拼砌整齐,严禁施工过程中拆改砌体构件,必要的拆改应遵循施工储备等原则。
(2)砌体均匀度砌体均匀度是反映砌体质量好坏的重要因素,砌体面积大小误差不宜超过½侧,高度误差不宜超过±3%,长、宽缝宽度不宜超过2cm,阴、阳缝宽度不宜超过3cm,码缝平整度、垂直度、转角处连续性要求较高,不容缝隙扩大,上面要认真施工,保证砌体稳定、均匀、牢固,确保砌体墙面光洁。
(3)安装拆砌砌体上的装入件,必须在施工结束前安装,以保证砌体的坚固,还要注意边缘及门窗落差等;砌体结构拆除只能按照设计要求,要考虑拆除之后的建筑物的稳定性及物理力学性能,在拆除过程中,一定要注意砌体墙体的变形伸长、缝口歪斜,否则会影响施工后建筑物的稳定性及物理力学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