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文化领导权理论的概况

文化领导权理论的概况

文化领导权理论的概况
文化领导权理论的概况

文化领导权理论的概况

摘要:葛兰西的文化领导权理论转换了经济决定论关于经济决定一切的视角, 他对哲学与道德、大众心理、市民社会组织的分析可以说都对经典马克思主义学说做出了贡献,对后人具有重要在影响,对其内容的全面了解可以为现实提供有益的借鉴。

关键词:文化领导权知识分子市民社会

Abstract:Gramsci's cultural theory of leadership decided to transform the economy of all of the perspective on economic decisions, his philosophy and ethics, mass psychology, the analysis of civil society organizations can be said that both the classical Marxist theory has contributed to the future generations important in influencing its contents to provide a comprehensive understanding of reality can be useful reference.

Keywords:Intellectual and cultural leadership of civil society

1926 年11 月, 意大利共产党总书记葛兰西被法西斯主义政府逮捕, 随后被判处20 年监禁。葛兰西漫长而悲惨的监禁生涯也为20 世纪的马克思主义思想作出了最重要的贡献之一: 文化领导权理论①。葛兰西的文化领导权理论不仅具有深厚的理论渊源,而且在他本人整个的思想体系中获得了最大的理论化,这一概念是葛兰西学说的实质内容,它准确地表现了葛兰西思想的“特殊性”。②葛兰西的文化领导权理论转换了经济决定论关于经济决定一切的视角, 他对哲学与道德、大众心理、市民社会组织的分析可以说都对经典马克思主义学说做出了贡献,对后人具有重要在影响,本文主要对葛兰西有关文化领导权的理论进行简要的梳理。

一、关于政治社会和市民社会

葛兰西是在对教条式机械决定论的反驳中、在其革命实践以及继承前人思想的基础上阐明文化领导权理论的。葛兰西用egemonia描述的主要是某一社会集团争取其他集团对其表示积极赞同、自觉服从并自动融入到该社会集团的权力结构中来的一种控制方式。③他认为, 国家——上层建筑可以分成两大领域:政治社会和市民社会。“我们可以确定上层建筑的两个主要范畴, 其一可称为‘市

①Thomas R. Bates. Gramsci and the Theory of Hegemony , Journal of the History of Ideas, V ol.36, No. 2, 1975

②周凡.重读葛兰西的霸权理论,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5年第5期

③周凡.重读葛兰西的霸权理论,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5年第5期

民社会’, 这一般被称为‘私人性的’各种有机体之总和, 其二则是‘政治社会’或‘国家’。这两个层次一方面相应‘领导权’的功能, 统治集团用以在整个社会行使这种统治权, 另一方面则相应于直接统治或统帅的功能, 统治集团通过国家和法制政府行使统治”, “也就是说, 现代国家等于政治社会加市民社会①”。这里, 政治社会主要指马克思主义哲学意义上的政治上层建筑, 它由自由民主的复杂机构——议会、法庭、警察和选举机关等组成, 它起到有限领导权的作用。市民社会则指民间社会组织的集合体, 它是创建新的意识形态和散布统治阶级思想的社会机构和技术手段, 这些社会组织包括政党、工会、教会、学校等。市民社会还是实施领导权的领域, 因为阶级斗争和人民大众的斗争主要在这些领域中发生。市民社会是整个国家及政治社会的基础,同时也受政治社会的保护。“政治社会就像现代战争防御阵地外围的壕沟, 而在它的后面矗立着堡垒和强大的工事结构——市民社会, 当政治社会动摇时, 市民社会的强大结构马上显露出来”, “市民社会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结构, 它能够经受住直接的经济因素( 如危机、萧条等) 的灾难性袭击。它就像现代战争防御阵地中具有相当强大威力的防线。有时似乎猛烈的炮击已经破坏了敌人的全部防御阵地, 但实际上是只破坏了它外部的防御工事, 结果人们在冲锋和进攻时所碰到的则是市民社会具有相当强大的威力的防线②”。政治社会对市民社会的意识形态上的统治, 是在市民社会同意的基础上, 国家政权机关通过制订与传播统治阶级的意识形态, 从而对市民社会进行“精神和道德的领导”, 构筑起统治阶级对从属阶级的领导权。政治社会和市民社会是相互渗透的, 两方面的因素决定了这种渗透的存在: 其一是统治阶级劝说市民社会成员与组织同意它的各项政策, 这种舆论宣传需要在市民社会进行; 其二是市民社会本身就是被统治阶级合法意识形态笼罩的, 它如果要传播一种反统治地位的思想, 就必须揭露与突破统治阶级的思想框架。

二、关于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

葛兰西所认为的社会并不是由机械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构成的, 而是由相关独立( 自治) 领域, 如公域和私域、政治、文化和经济等的复杂相互作用。

①安东尼奥·葛兰西: 《狱中札记选》。( Grams ci: Selection from the P rison Notebooks of Antonio, Law rence and Whishart, London, 1073, p. 12、263. ) 亦参见郑楚宣《评葛兰西的‘ 现代国家理论’》, 载《广东行政学院院报》2000年第12 卷第4 期。

②《狱中札记选》, 第235 ~238 页。

但他仍坚持传统的马克思的观点, 认为经济起基础的作用。基础并不形成特殊的意识形式, 但它却对决定形成什么样的意识形式却是可能的。这就是说, 市民社会和政治社会都属于上层建筑范畴, 都由经济基础所决定, 同时服务于经济基础。葛兰西说: “在经济结构和拥有法律制度、暴力和国家之间, 矗立着市民社会, 市民社会必须是根本变化着的, 并且是具体意义上的变化, 而不单纯是辞令和文本上的变化。国家是使市民社会符合经济结构的工具, 但国家要‘立意’这样做。??期望旧的经济结构在其拥有的全部名誉未经埋葬之前就消失掉, 那只不过是经济修辞学的翻版和空话连篇、难以使人信服的经济道德主义的翻版。”“如果任何形式的国家都不能不经过———团体的原始阶段的话, 那么可以得出结论: 建立新型国家的社会集团的领导权的内容必须主要具有经济性质, 即改造经济结构和改造人同经济或生产世界之间的真实关系。这时, 上层建筑方面的因素的力量决不能是很弱小的, 它们要具备预见性和斗争性。”①葛兰西反对庸俗的经济决定论, 他相信经济结构和政治组织之间无论如何都不是简单的和直接的一一对应关系,一个民族的历史的形成和发展绝不是只用经济因素就能得到全部

解释的, 也需要对精神和具体实践活动进行深入和广泛的研究,“直接决定政治行动的并不是经济结构, 而是对这一经济结构的理解以及对控制这一经济结构的运行进程的所谓规律的理解”②。

三、关于知识分子

葛兰西认为知识分子和领导集团在文化领导权中起着重要作用, 他们是整个社会结构和上层建筑的中介。他们一方面在市民社会中充任文化领导权的主要行使者的身份, 以在普通民众自觉自愿的基础上传播统治阶级的世界观, 维护统治集团对全社会的统治; 另一方面又在政治社会中执行强制性的直接的文化统治职能, 并通过合法政府对对立或消极服从集团给予合法制裁。葛兰西扩大了知识分子的概念, 他认为最通行的方法论错误是企图从知识活动的本质上认定知识分子, 而知识分子处于各种社会关系的一般的总体之中, 因此认为所有的

①安东尼奥·葛兰西: 《狱中札记选》。( Gramsci: Sel ection from the Prison Notebooks of Antonio , Law rence and Whishart , London, 1073, p. 12、pp. 235~238. ) 当然, 值得注意的是, 葛兰西虽然把市民社会纳入上层建筑的领域, 但他从未说过市民社会不能从经济关系去理解, 他也没有直接说过经济基础决定市民社会的字眼, 但我们应该能推断葛兰西是承认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这一判断的。

②雷里特编《葛兰西研究》, 第281 页, 葛兰西研究院, 1958

人都是知识分子。说从某种程度上看人人都是知识分子, 因为其一, 在体力劳动中, 哪怕是最机械、最简单的劳动, 都有少量技术上的要求, 也就是有少量的脑力劳动, 其二, 人们在工作之余还从事一些知识上的, 至少有世界观和道德标准。但葛兰西认为, 正如某人给自己烧饭或做衣不能说其就是炊事员或裁缝一样, 并不是所有的人在社会中都具有知识分子的作用。在他看来, 每个社会和社会集团都需要一定的专门性工作, 其中包括技术性工作、意识形态方面的工等, 只有完成这些专门性工作的人才是知识分子。葛兰西区分了两种形式的知识分子, 有机的知识分子与传统的知识分子。所谓有机的知识分子, 就是随着新阶级在经济生产中创造和发展自身的同时造就的知识分子, 这种与新阶级同质的知识分子能意识到并且能执行他们应在政治、经济、社会领域执行里的职能。在意大利, 北方工业的, 城市的知识分子主要是有机的知识分子。资产阶级有机知识分子和无产阶级有机知识分子还有区别。资产阶级有机的知识分子就是资产阶级在生产领域、市民社会与国家的代表, 他们是市民社会里的领导组织者和政治社会里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制订者。无产阶级有机的知识分子是所有那些渴望建立无产阶级新文化的人, 他们一方面经历了无产阶级技术、自由与人道主义教育的培养与发展, 另一方面, 他们也依靠传统的非无产阶级的其他阶级的知识分子的转化。葛兰西认为, 无产阶级政党应该首先重视在自己阶级内部培养新的完整的和全面的知识分子, 每一个党员都应当是一个有机的知识分子。那么如何培养呢? 这同知识分子与工人阶级的辩证关系有关。有机的知识分子主要是从工人阶级本身中产生的, 所以他们应该同工人阶级保持联系, 通过对工人阶级进行理论教育而培养工人的革命意识。与此同时, 知识分子也要积极参加实际生活, 从工人阶级的经验中吸取养料。葛兰西所说的党组织的三部分人当中, 那些受过训练的干部党员, 就是指党内的有机的知识分子。他们起着“中介”的作用, 即把群众党员与领导核心党员在实践上和理论上、物质上和精神上联成一体, 他们要贯彻领导意图和对群众进行宣传教育, 同时也要把群众的实践经验反映上来。

传统的知识分子是指那些被取代的由以前的生产方式所产生的知识分子。传统的知识分子具有历史与文化的继承性或连续性特点。在意大利, 南方落后的农业的知识分子主要是传统知识分子, 他们大多出身于农民家庭。对资产阶级来说, 具有行会精神的旧知识分子是传统的知识分子; 而对工人阶级来说, 资产阶级

的有机的知识分子也是一种要被取代的传统的知识分子。但传统的知识分子并不轻易退出历史舞台, 他们也具有超越社会和阶级的独立自主性。葛兰西说: “每一个‘基本’的社会集团, 在脱胎于旧的经济基础而走向历史舞台时, 都能够发现( 至少从迄今的历史来看) 早已存在的知识分子范畴, 这一范畴表明了历史的延续性甚至不受最剧烈的政治社会变动的影响。”①传统的知识分子由于与落后于时代的思想保持联系, 所以显得保守, 他们反对进步的社会集团的思想, 与现存统治阶级的世界观也有一定距离。

葛兰西把知识分子看成是统治集团的“管家”, 认为“要是没有知识分子, 那就是没有组织者和领导者, 也是没有组织的”②。但知识分子在文化领导权中的作用, 主要还是表现在上层建筑领域。知识分子除了保证与执行国家的政治统治职能而外, 还是社会领导机关行政当局的“文化领导权”的代表。他们通过制订与传播统治阶级的意识形态, 来整合其他阶级、阶层的知识分子, 保证市民社会各种组织与群众“同意”统治阶级的社会秩序与规则, 从而维持社会稳定。这样, 无产阶级有机的知识分子的任务, 就是通过在市民社会里所进行的知识与道德的改革工作, 来改造与批判地吸收代表旧社会及资产阶级的传统的知识分子, 从而抵消或侵蚀他们对自己的文化和意识形态的传播, 使群众获得批判的革命思想意识。

葛兰西认为, 无产阶级知识分子的这种工作要想顺利进行, 就要经常使知识分子与群众保持紧密联系, 要使党同自己的群众基础保持联系。因为党的领导人代表理论, 群众代表实际经验, 而知识分子就代表这种理论与经验联结的中间环节, 所以知识分子要不断深入群众, 成为群众的组织者和永远的劝说者。

四、关于夺取文化领导权的战略

如果说葛兰西对领导权中“同意”与“强制”特征的强调并非完全是他的原创性的话, 那么“运动战”、“阵地战”这两种为坚持领导权而实行的策略, 才是真正代表了葛兰西所独有的东西。

“运动战”和“阵地战”是西方军事史上的术语, 葛兰西借用它们指政治上的两种策略。他认为, “运动战”, 军事上指正面、直接和迅速地攻击敌人, 政治上的运动战就是对国家机器的直接进攻; “阵地战”, 军事术语的意

①戚吟: 《知识分子与革命——论葛兰西的知识分子理论》, 《江淮论坛》1996年第1 期, 第81 页。

②葛兰西著、徐崇温译《实践哲学》, 第15 页, 重庆出版社, 1993 。

思是在坚守阵地的基础上逐渐扩大自己的优势, 一步一步地夺取敌人的阵地, 政治上指在市民社会里对资产阶级的意识形态进行长期的进攻,在直接的无产阶级革命形式夺取国家政权之前,必须在资本主义市民社会里发动一场“精神——文化革命”。

葛兰西认为, 政治斗争中这两种策略的采用是同复杂的市民社会情况有关的。他指出, 俄国大革命之所以利用“运动战”取得成功, 是因为俄国市民社会薄弱, 它还处于原始的混沌状态,沙俄帝国封建主义统治者、资产阶级统治者及附属于他们的知识分子也并没有把广大群众的信仰统一进他们的价值体系或意识形态中, 因此无产阶级就能在一个意识形态的真空中对国家进行正面攻坚。同时, 无产阶级在夺取国家政权以后, 也能靠国家的强制力量来击败颠覆分子的进攻, 并且通过文化与道德的改造, 在市民社会里建立起无产阶级的文化领导权。但俄国的经验不适于西方发达国家, 葛兰西说: “ ??至少在最发达国家情况下, ‘ 市民社会’已变成一个非常复杂的结构, 一个抵挡直接经济要素灾难性的‘入侵’ ( 危机、萧条的等等) 的结构。市民社会的上层建筑像现代战争中的堑壕体系。在战争中有时会发生这样的情形:一场猛烈的炮火攻击似乎已经摧毁了敌人的整个防御体系, 而事实上, 只是破坏了它的外表, 在攻击者进攻时, 会发现自己面对着一条仍然有效的防御线。”①这也就是说, 在西方发达国家, 资产阶级的意识形态已占据了市民社会里的坚固堡垒, 公民中的大多数是被统治阶级的世界观、生活方式、愿望、道德、习惯高度内在化的, 这时, 再去用运动战方式直接攻击资本主义国家, 结果只能是摧毁了资本主义防御线的外线, 最后还是将以失败而告终。这也是西方资产阶级国家如德国、匈牙利、奥地利无产阶级革命流于昙花一现的原因, 因此, 必须转入“阵地战”的策略。

葛兰西所指出的“阵地战”在发达国家的运用, 是想强调价值冲突在革命中的重要性。他认为, 要在夺取国家政权以前, 在市民社会里发动一场“精神革命”, 也就是说, 要在资产阶级意识形态所控制的市民社会的内部堡垒里, 通过无产阶级政党及其知识分子对无产阶级道德的这种新世界观的传播, 一步一步地克服市民社会机构内无产阶级从属资产阶级的信仰的状态, 从而逐渐瓦解与攻克资产阶级在市民社会里形成的“堑壕”与“碉堡”, 建立起无产阶级的思想

①俞吾金、陈学明《国外马克思主义哲学流派》, 第109 页, 复旦大学出版社, 1990。

阵地。这里, 葛兰西的意思是想说明, “阵地战”这种思想的战斗是对市民社会里的组织、一般党派、居民给予领导权影响的一种持久的战役, 争取领导权的斗争在西方社会不是采取正面、迅速破坏的方式, 而是在文化领导权逐步达到目的之后, 资产阶级国家政权自然就会崩溃, 无产阶级国家也最终会建立起来。

除此之外, 葛兰西也认为在阵地战中要先“侦察”地形,分析资产阶级是以哪些“战壕和堡垒成分”来捍卫其政权的。为此, 葛兰西亲自研究了意大利的历史发展与文化流派, 解剖了意大利的各种社会力量及其阶级实质。由此, 他认为“阵地战”的进行也需要无产阶级的知识分子及其所联系的人民群众的力量, 只有这样, 无产阶级的新道德、新理想、新生活方式等才能彻底攻克一座又一座资产阶级的“暗堡”。更进一步考察, 我们认为, 葛兰西虽然强调阵地战, 但他也并没有排除无产阶级革命中运用其他战略( 如直接的暴力斗争——包围战等) 的可能性,这一切取决于市民社会中各种力量对比的实际发展状况。例如,他写道: “但如果由于某种原因, 这些阵地失掉了它们的价值,决定性的阵地反而处在危机中, 那就得转向包围战; 这是一种收缩而困难的局面, 要求有高度的克制和非常的创造才能。”①

五、总论

葛兰西的文化领导权并不是对马克思关于经济基础是社会历史发展最终决定因素思想的否定, 其实他本人也承认广义的文化领导权斗争是应包括经济斗争、政治斗争和思想文化斗争的统一的。他之所以要着重强调文化上的领导权, 是想加强这样的一种重要思想: 经济斗争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具有相对局限性, 而意识形态有时却是具有物质、政治力量的。意识形态并非只是一个脱离日常生活的抽象的思想领域, 作为一种媒介物, 它通过不同的社会形式可以体现为一种道德和哲学的领导权力。它往往会转化为像物质力量那样大的能量, 并发挥作用, 也就是说, 如果它同不同阶级的政治、经济斗争相结合, 就能够形成非常强大的革命力量。

参考文献:

[1] Thomas R. Bates. Gramsci and the Theory of Hegemony , Journal of

①中共中央编译局译《葛兰西文选》, 第421 页, 人民出版社, 1992。

the History of Ideas, Vol.36, No. 2, 1975

[2] 中共中央编译局译《葛兰西文选》, 第421 页, 人民出版社, 1992。

[3] 周凡.重读葛兰西的霸权理论,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5年第5期

[4] 《狱中札记选》, 第235 ~238 页

[5] 雷里特编《葛兰西研究》, 第281 页, 葛兰西研究院, 1958

[6] 戚吟: 《知识分子与革命——论葛兰西的知识分子理论》, 《江淮论坛》1996年第1 期, 第81 页。

[7] 葛兰西著、徐崇温译《实践哲学》, 第15 页, 重庆出版社, 1993 。

[8] 俞吾金、陈学明《国外马克思主义哲学流派》, 第109 页, 复旦大学出版社, 1990。

企业文化理论综述

企业文化理论综述 一、企业文化的作用 对任何一个企业来说,企业文化都是其“灵魂”,是企业经营活动的“统帅”,是企业行动的“思想掼”,在企业的经营发展中具有无法替代的核心作用。 企业文化在企业经营实践中的具体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导向作用 企业文化作为一处理性文化,集中反映企业员工共同的价值观念、理想信念和共同利益,对企业中的每一位人员都具有一种无形的巨大感召力。 ☆企业文化作为共同价值观念和共同利益的表现,决定了企业行为的方向; ☆企业文化规定着企业的行动目标; ☆在企业文化的引导下,企业建立起反映企业文化精神实质的、合理而有效的规章制度;

☆企业文化引导着企业及其员工朝着既定的发展目标前进。 2.凝聚作用 正如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必须有凝聚力,才能发展、壮大,一个企业也需要凝聚力,才能走向成功。 共同的价值、信念及利益追求,把全体员工凝聚在一起,增强企业的内聚力。 对一个企业来说,为实现共同的目标而努力奋斗常常是企业发展的动力源泉。因为共同的目标,企业产生极强的向心力;因为共同的价值追求,企业员工就有了坚强的精神支柱,为了实现企业的目标,企业中的每个成员,会凝聚成一个强有力的团体,迸发出巨大的能量。因此,企业文化是企业成功的黏和剂。 特别提醒: 成功的企业无一例外地都具有强有力的凝聚力;而失败的企业也无一例外地都有不同程度的离心力。 3.规范作用:

每一个企业都有自身的管理制度,据此,企业规范员工的行为。并且,这种管理制度往往反映了企业文化的实质。 但是,对任何一个企业而言,再严格的制度都不能真正赢得员工的心。因为制度没有人们的自觉认同是难以真正发挥作用的。这是现代管理最忌讳的事情。 企业文化是管理制度的升华,它通过把外在的制度约束内化为自觉的行为,从而真正达到规范约束的目的。 二、什么企业文化 究竟什么是企业文化,人们的看法各不相同。青年学者许宏十分精辟地阐述着:“这里'文化',不是指知识修养,而是人们对知识的态度;不是利润,而是人们对利润的心理-------不是舒适优美的工作环境,而是对工作环境的感情,不是管理活动,而是造成那种管理方式的原因-------总之,企业文化是一种渗透在企业一切活动中的东西,它是企业的灵魂所在。”可见,企业文化是企业的内在素质。

29775文化学概论

高纲1517 江苏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大纲 29775 文化学概论 江苏第二师范学院编 江苏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委员会办公室 Ⅰ 课程性质及其设置目的与要求 (一)课程性质和特点 “文化学概论”是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所开设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本课程设置的目的是使考生通过系统学习对文化的界定、文化学的形成和发展有较全面的了解,熟悉文化的基本特征和功能、文化现象、文化类型、文化模式、文化传统、文化传播、文化变迁,以及中西方古代文化流派和近现代文化思潮等内容。通过课程学习,为从事文化问题的学习和研究打下坚实基础。 (二)本课程的基本要求 1.学习对文化的界定及文化学的形成与发展等知识,了解文化学作为一门学科的形成和发展的过程。 2.理解文化的基本特征和功能及文化学的研究方法。 3.掌握与文化相关的知识。 4.了解中西方古代文化流派和近现代文化思潮等内容。 5.能够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一些具体的文化现象。 (三)本课程与相关课程的联系 “文化学概论”是本专业当中具有提高性质的一门基础课程,它为考生提供了必要的文化学知识。考生可以了解文化学的形成与发展以及与文化相关的一些知识,陶冶性情、丰富思想,从而对其他相关课程的学习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Ⅱ 课程内容与考核目标 第一章概述 一、课程内容

本章简要而全面地介绍了人与文化以及文化的起源问题。 二、学习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了解个人与文化、民族与文化、人类与文化的关系问题,把握文化的起源、文化的内涵,从而对于文化问题的产生和发展有一定的思考。 三、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 1.领会:人与文化的关系、文化与本能以及文化与生态的关系问题。 2.掌握:文化与劳动、文化与语言、文化与思维的关系、文化起源于人类劳动。 第二章文化与文化学 一、课程内容 本章简要而全面地介绍了文化的定义、特征以及文化学的发展简史、学习文化学的基本方法等基本内容。 二、学习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了解文化的定义、文化的特征以及文化学的倡导和建立,从而更系统宏观地把握文化学的发展历史。 三、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 1.领会:“文化”的词源、文化的结构、学习文化的基本方法。 2.掌握:文化的经典定义、文化的特征。 第三章文化现象(上) 一、课程内容 本章简要而全面地介绍了物质生产文化、物质消费文化、制度文化等基本内容。 二、学习要求 通过学习,了解物质生产文化、物质消费文化和制度文化的基本内容,从而对文化现象有更深刻的把握。 三、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 1.领会:婚姻制度的发展、家庭制度的发展。 2.掌握:物质生产文化的分类、物质消费文化的分类、氏族的演变和定义、民族和国家的定义。 第四章文化现象(下)

对文化领导权的解读

对文化领导权的解读 【摘要】领导权问题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问题之一。意大利共产党创始人之一安东尼奥·葛兰西提出了文化领导权理论,这一理论是在特定历史条件下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有其复杂性,在新的社会历史和实践条件下,以当代视角阐释葛兰西的领导权理论正是要挖掘其当代价值。 【关键词】葛兰西;文化领导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葛兰西文化领导权理论形成于上世纪二三十年代。二十世纪的历史运动、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两种意识形态的斗争以及随着经济全球化而加剧的西方文化与东方文化的对立与冲突,使这一理论的内在价值日渐凸显。这一理论是在分析欧洲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思想结构基础上提出的配合无产阶级政治革命的一个必备条件,是针对政治领导权的。葛兰西文化领导权理论既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具体理论。 对市民社会概念的重新构建是文化领导权理论的前提。葛兰西对文化领导权理论的论述,是建立在对“市民社会”概念的全新的理解、重新构建的基础上,对市民社会的理解与黑格尔和马克思对市民社会的理解有很大的不同,认为市民社会不再限制在传统的经济领域,而是代表着与“政治国家”相并列的文化意识形态领域,是属于上层建筑的。这个市民社会对一个国家里的人们所信奉和尊崇的生活方式的理念或习惯行程和普及起到了决定性作用。每个社会团体都试图掌握有关舆论、价值观念和社会行为标准等方面的领导是政治领导的前提。即使革命成功后,也要继续牢牢抓住文化领导权。葛兰西的文化领导权思想,对我们寻求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有效途径富有启发意义。 一、以多种方式构建和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文化领导权是葛兰西的重要思想和革命战略,使统治阶级的哲学成为广大群众的哲学,即让广大群众接受为他们生活的社会所公认的道德、风俗和行为准则。对于文化领导权的实现方式,主要涉及了两种类型:一种是认同、同意等民主方式,另一种是宣传、引导的方式。 葛兰西分析了市民社会发达的西方资本主义社会,认为资产阶级的文化领导权,虽然是反动的、压迫性的和欺骗性的,但以大多数人的“认同”、“同意”为基础,披着“合法”、“合理”的外衣,其结果是社会大多数人接受资产阶级所宣传的世界观,把统治阶级的愿望、价值观、生活方式、思维方法和伦理道德当作自己的。葛兰西提出:无产阶级虽致力于建立新型意识形态,但在革命中要夺取文化领导权,革命成功后巩固文化领导权,都应采用类似的认同、同意等民主方式。在文化领导权实现方式上,葛兰西也注意到了宣传、引导等方式的作用,提出:“社会主义宣传可以使无产阶级的历史在一瞬间戏剧性地苏醒过来:它的反对资本主义的斗争,它的漫长的连续不断的努力,要使自己从奴隶枷锁中完全解放出来,要使自己锻造出一种新的意识,并在今天成为一个尚未到来的世界的宣言。

文化学原理-复习资料

第一章概述 二、文化的几种定义 1、现象描述性定义。 “人类学之父”泰勒对文化的定义是:“文化,或文明,就其广泛的民族学意义来说,是包括全部的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风俗以及作为社会成员的人所掌握和接受的任何其他的才能和习惯的复合体。” 2、社会反推性定义 3、价值认定性定义 4、结构分析性定义 5、行为取义性定义 6、历史探源性定义 7、主体立意性定义 三、文化界定 1、泰勒在1871年发表《原始文化》这一里程碑式的著作并给文化第一次下了定义 2、所谓文化,就是人类在存在过程中为了维护人类有序的生存和持续的发展所创造出来的关于人与自然、人与 社会、人与人之间各种关系的有形无形的成果。 3、原因/特点:①群体共享 ②客观显性、主观隐形 ③客观显性、主观隐形二者同时产生影响 ④代代相传,变化速度慢 第二节文化学的研究对象、范围和目的 一、文化学的研究对象 文化学是一门关于研究探讨文化的产生,创造,发展,演变规律和文化本质特征的科学。 (一)文化学不同于自然科学 文化学的研究对象是人类创造的文化现象而不是自然现象 (二)文化学不同于一般的或具体的各门社会科学 文化学以一切文化现象、文化行为、文化本质、文化体系、文化类型(模式)以及文化产生和发展演变规律为自己研究对象,并对其进行综合性的研究,以揭示文化现象的本质和内在规律。 (三)文化学不同于哲学 哲学的研究偏重于人类的认识规律,而文化学的研究则偏重于人类文化的创造活动与成果以及它们之间存在的关系 文化学的研究对象还包括不同的构成方面和层次。 从构成上来看,文化学的研究对象有纵向的历史文化、现实文化,也有横向的不同区域,国家或民族的文化;从层次上来看,文化学的研究对象有理论文化和实践文化。 二、文化学的研究范围 1、文化学或文化科学的称谓最早出现于德国 2、德国学者列维?皮格亨首次提出了“文化科学”这一术语,主张进行文化研究,建立专门的学科 3、《原始文化》被认为是近代科学意义上第一部研究人类文化的学术专著,泰勒本人也被尊为文化学的奠基人。 4、文化学的研究范围主要体现在物质文化,行为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等与人类和人类社会生存发展有 密切关系的方方面面 三、文化学的研究目的 1、文化学的研究将推动文化科学的发展,促进中国文化学理论和文化学科的建设—基本研究目的。 2、文化学的研究能帮助我们正确地了解文化发展的规律,自觉地促进我国的文化事业发展。 3、文化学的研究能够帮助人们正确地了解文化的有序发展与政治、经济发展和变革之间的特殊关系,增强我们 在新的世纪建设新文化、新政治和新经济的信心和决心。 4、文化学的研究能帮助我们树立正确的文化价值观念,使我们在现实生活中认知客观存在时具有更大的宽容度。 5、文化学的研究能使我们认识到文化是人类创造的独特的财富,历史文化具有不可再生性的特征。 第三节文化的构成 二、文化构成的形态

瞿秋白文化领导权思想

瞿秋白文化领导权思想 瞿秋白是中共党内最早提出文化领导权问题的人。他作为一个文人政治家,从文化领域倡导革命,主张建立无产阶级文化领导权。他的文化领导权内容包括三个方面,分别是倡导无产阶级的“文化革命”,创造无产阶级知识分子,文艺大众化。他的文化领导权理论对于当代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以及巩固中国共产党的执政权都有重要意义。 标签:文化领导权;知识分子;文艺大众化 瞿秋白是继李大钊、陈独秀之后宣传马克思主义理论杰出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家,但他又有自己的独特贡献,他拓展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将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文化领域相结合,建构了无产阶级文化领导权。文化领导权,顾名思义,就是在文化领域取得领导权。瞿秋白一篇文章,名为《自民权主义至社会主义》,该文是最早论述中国革命中无产阶级领导权问题的重要文章,他认为虽然革命是资产阶级性质的,但最终的领导权要归于无产阶级。 文化对经济,政治等方面具有反作用,也就是说经济,政治一方面影响着文化的发展,但另一方面,文化也会对经济,政治起到反作用。在阶级社会里,文化作为一种意识形态,也能作为在阶级斗争中的一种力量,制约着阶级斗争的发展,文化,经济,政治之间存在着一种辩证的关系。建构无产阶级的文化必然会对无产阶级的利益进行维护,而且在革命过程中,无产阶级文化也会对革命产生有利影响。无产阶级的文化反映的是无产阶级的意志,反映的是无产阶级的世界观。把马克思主义理论普及到工农群众中去,就会形成普遍的马克思主义世界观,这有利于无产阶级夺取革命的胜利。争取无产阶级文化运动的领导权,是基于当时的实际情况以及阶级斗争的历史条件下提出来的。 五四运动是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文化运动,主张科学和民主,虽然五四新文化运动没有成功完成任务,但也是有其积极意义的。五四运动给无产阶级留下了宝贵的遗产。五四运动之后,无产阶级开始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的舞台,无产阶级开始有政治觉悟了。资产阶级本身具有软弱性和妥协性。因此,资产阶级没有能力带领人民群众完成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任务,特别是文化革命的任务,这任务就历史地落在了无产阶级的肩上。 瞿秋白文化领导权思想也是在一定的条件下形成的。瞿秋白出身于书香门第,家庭的教育给瞿秋白对于传统文化的学习创造了优良的环境,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学习,使得瞿秋白的思想以文化为基石,来论述文化领导权问题。还有他的“饿乡之旅”也让瞿秋白认识到了“文化革命”的重要性,通过对俄国文化的学习,以及对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文献的翻译,都为他的文化领导权思想奠定了研究基础。而且通过创办马克思主义刊物,也使瞿秋白认识到了转战到文化战场上的重要性。 瞿秋白曾说:马克思主义不是教无产阶级远避资产阶级革命或不参加资产阶

国内外企业文化理论概述

摘要 企业文化的核心是伦理道德和企业精神,它以企业的规章制度和物质现象做为载体,凝聚员工归属感、创造性和积极性的管理理论,是企业在长期的发展中形成、累积出来的,经过筛选提炼并积极倡导的一套优良作风、行为方式及价值观念。 在中国市场经济体制逐渐完善,工业化持续推进的今天,青钢集团也必须面对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的一系列问题。本文立足青钢集团实际情况,对青钢集团现有企业文化进行分析、研究,对建设青钢集团适合自己的持续、高效发展的企业文化、增强企业的竞争力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青钢集团企业文化提升学习型组织 Abstract Corporate culture is a people-oriented management theory on rallying employees’ sense of belonging、enthuslasm、ereativity.Ethic and enterprlse’s spirit is the core of corporate culture and register as enterprise systems and material phenomenon.It is a set of fine style of work,behavior and values. Nowadays,while the market economic system in China is getting matured and Chinese industrialization is developing continually and there is the trend of internationalization,Qingdao Iron And Steel Group is facing with a series of problems in building its corporate culture.This will do research in and analyze Qingdao Iron And Steel Group is existing corporate culture base on its reallstic situation.This will make great sense in building a continuing and efficient corporate culture and strengthening its competitive strength. Keyword: QIS Corporate culture Promote Tutorial Organization 目录 摘要...................................................... 错误!未定义书签。Abstract.................................................. 错误!未定义书签。 1 国内外企业文化理论概述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1 国内外企业文化的定义.............................. 错误!未定义书签。 1.1.1 国内企业文化定义............................. 错误!未定义书签。 1.1.2 国外企业文化定义............................. 错误!未定义书签。 1.2 企业文化结构...................................... 错误!未定义书签。 1.3 企业文化对企业的影响.............................. 错误!未定义书签。 1.3.1 企业文化对企业人的影响....................... 错误!未定义书签。 1.3.2 企业文化对企业家的影响....................... 错误!未定义书签。 1.3.3 企业文化对企业营销的影响..................... 错误!未定义书签。 1.3.4 企业文化对企业战略的影响..................... 错误!未定义书签。

文化人类学概论课后思考题

文化人类学概论课后思考题 第一章人文研究 一、填表题 请填写以下人类学体系表格空白部分 二、填空题 1.人类学者在田野工作后,最终调整知识和思路,进而完成的文化撰写的文本形式就是。 2.体质人类学研究人类的和。它的作用在这里主要是加深人 文学者对于文化的生物学基础的理解。 3.1958年,发表《物种起源》,系统阐述了生物进化理论。从而 直接影响了进化论人类学的产生。进化论代表人物泰勒著要关注的是原始宗教,并提出了泛灵论,也叫做。 4.1870年,在经典民族志作品《易洛魁联盟》的基础上,出版了 名著,系统地提出了家庭进化的理论,后来,他又在他一生最为重要的著作中全 面的发展了社会进化的思想,并对原始社会进行分期,大致分了、、三 个时代,并将作为每个阶段的具体标志。 三、选择题 1.衡量文化没有普遍绝对的评判标准,因为任何一个文化都有其存在的价值,各族文化没有优劣、高低之分,这是理论的观点。 A.文化相对论 B.文化中心论 .文化普同论 D.种族主义C. 2.恩格斯曾经指出:是“从人和人种的形态学和生理学过渡到历史的桥 梁”。 A.人类学 B.社会学 C.民族学 D.考古学 3.体质人类学包括(多选) A.人体形态学社会生物学 B.生物进化论古人类学 C.考古人类学 四、名词解释 1.文化

2.进化学派 3.传播论 4.文化圈、文化层、文化亲缘关系的两个标准 5.社会决定论 6.历史特殊论 7.濡化 8.文化模式、国民性 9.功能论 & 新功能论 10.社会冲突论 11.普同论、文化相对性、适应、整体性、跨文化比较 五、简答与问答 1.人类学学科在广义和狭义上有哪些分支。 2.如何理解人类学的进化论产生的时代背景及其与哲学思潮的关系? 3.简述摩尔根将原始社会划分的几大阶段。 4.新功能论“新”在何处? 5.文化功能论与结构功能论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叙述文化人类文学理论发展的脉络 6. 7.费孝通、林耀华等人类学前辈如何借鉴西方功能主义理论研究中国社会? 8.试从中国人类学的历史发展说明中国人类学的本土特点。 9.是论述人类学与社会学、民族学、民俗学、考古学等其他相关学科的关系。 10.思考学习人类学有什么作用或者意义。 11.说明跨文化比较的方法及其前提条件 12.如何认识整体性的文化研究 13.如何认识文化相对主义 14.阐述你所知道的人类学的认识论主题 第二章田野民族志与人类学研究(3课时) 一、填空题 1.在其他社会科学家看来,人类学中的质性研究主要在于探讨文化现象、形成民族志、和研究的学术传统。 2.在一书中已经提出了田野工作的具 体方法,并认为通过这些方法和一定程序有望获得可靠而有效的民族志资料。 3.从事田野民族志研究的人类学家的选题一般有两种选择,即: 和。 二、选择题 有目的的对当地的日常活动、生活礼仪、人际交往等进行细致的观察,这是哪种方法?

葛兰西的文化领导权思想_孙晶

5马克思主义研究62002年第3期 葛兰西的文化领导权思想 孙晶 =内容提要>本文认为,马克思关于国家的论述与列宁的关于无产阶级革命意识理 论对葛兰西文化领导权思想的形成有重要的影响。继承这些经典作家的思想遗产,葛兰 西在以下两个方面的领导权思想可以说是原创性的:第一,他把这个概念从适用于无产阶 级扩展到也适用于资产阶级,以至于使它成为一般阶级斗争的一个特征;第二,他把文化、道德、知识因素也放入到这个概念中,把无产阶级的道德和知识作为领导权的核心,认为 文化领导权是夺取政权和执掌政权的前提。 =关键词>文化领导权国家统治强制 葛兰西的文化领导权理论,有相当一部分是在对庸俗经济决定论的批判中阐述其对意识形态和经济基础关系看法的,并由此论述了上层建筑、意识形态在社会历史中所发挥的作用。应当指出的是,葛兰西虽然可以说是一个上层建筑理论家,但也仍坚持传统的马克思关于经济基础具有决定作用的观点,认为经济基础对在决定形成什么样的意识形式方面是有决定作用的,而上层建筑中的国家,则被当作政治社会的思想、独裁或其他政治高压的工具,它被用于控制大众社会去服从既定的经济与生产模式。不同的历史集团不断/形塑0着政治社会和市民社会两个领域的相互作用)))这依靠于他们在形成联盟与分解有凝聚力的思想体系的强度,这样,就可能或不可能产生一个文化领导权的影响。 葛兰西是从国家、市民社会、文化)意识形态角度展开对文化领导权论述的,但葛兰西的这些思想并非是建立于空中楼阁之上的,其理论形成有多种思想渊源。除意大利的知识传统(如马基雅维里的政治学说、拉布里奥拉的实践哲学、克罗齐的文化)历史哲学理论)和卢卡奇的著作对文化领导权理论的形成有所影响外,马克思、列宁的一些理论可以说是文化领导权思想的直接来源。当然,文化领导权从来不是马克思等经典作家的主要概念,但马克思的国家与阶级意识理论,列宁的领导权思想,又确实与葛兰西的文化领导权理论有着密切的联系。 一、马克思的渊源 马克思强调国家的镇压性质,他认为在阶级社会里,国家是一个阶级对另一个阶级进行压迫与统治的机器,国家政权随着资本与劳动以及阶级对立的发展,越来越具有资本压迫劳动的全国政权的性质,它/变成了为进行社会奴役而组织起来的社会力量,变成了阶级专制的机器。0(马克思:5法兰西内战6,5马克思恩格斯选集6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53页)除

最新企业文化传播理论研究综述-word文档

企业文化传播理论研究综述 企业文化传播理论研究综述 内容摘要:文化一经产生,就会向外传播,进行文化交流活动。企业文化的传播,既可增加企业内部的凝聚力,又可对外塑造良好的企业形象。目前,在学术界,对企业文化传播(沟通、展示)的研究已涉及其内容、手段、方式、范围、条件、行为差异等多方面内容,且跨文化沟通一时成为学术界的热点。 企业文化的传播,对企业的生存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在企业范围内的传播,可以使企业所有员工共享企业的共同目标、价值观念、行为准则,并最终将企业精神内化为自己的价值观念,通过自身行为表现出来,从而增强企业的凝聚力与竞 争力。在企业外部环境中的传播,可以使有关机构、群体、个人更好地了解本企业,如企业与供应商、经销商、政府机关、消费者的沟通,企业的各种宣传、公关活动,都更有力地塑造和传播了企业形象,提高了知名度和美誉度。国内外对此的研究,体现在企业文化传播的内容、手段、方式媒介、范围、条件、行为差异等方面,虽然学者们可能并没有用上明确的传播一词,但就他们研究涉及的领域及所使用的概念可视为与传播相近,相关的如“沟通”、“展示”等术语,都显示了他们在上述几方面已取得很多研究成果。 一、企业文化传播的内容

企业文化的传播,应是对企业文化的全面内涵和组成要素进行全方位的推广。企业文化作为以文明取胜的竞争意识,包括属于企业文化核心的企业价值观念体系、体现企业文化灵魂的企业精神、标志企业文化境界的企业伦理,还有其它许多形式,如有的学者提出的企业“性质观”和企业思维。而有些学者更推崇企业形象的塑造、展示与传播,认为企业形象这个复合概念包括一个公司的文明状态(客观企业形象),它给本企业职工造成的综合印象(主体企业形象),以及它被反映在社会公众头脑中的具体印象。在企业形象的三维评价标准中,文明度是本质,知名度是中介、媒体,是传播标准,美誉度是终端、目标。企业形象的塑造、宣传有内塑造(塑造出企业内部员工都感到满意的客观企业形象且从职工的内心世界去塑造)、外塑造(塑造出使社会公众感到满意的客观企业形象)两方面。 (3) 企业形象的传播在企业文化学中,更多的以企业形象的展示与识别即CIS来表述。“CIS(已经从Corporate Identity System发展到为Corporate Image System)作为系统,包括理念识别(MI)、视觉识别(VI)、行为识别(BI)、听觉识别(AI)四个子系统。MI包括企业宗旨、企业价值观念体系、企业精神、企业伦理观念等要素。”VI,包括实体VI和象征性VI两大部分。实体VI,又分为固定实体VI(如公司的房屋建筑)和流动实体(如投入市场的产品和各种车辆)。象征性VI则包括名

文化人类学的理论与流派夏建中精品文档10页

文化人类学是研究人与文化的科学,或者说是从文化的角度研究人的科学。 美国学者霍尔姆斯首先提出文化人类学这个概念。 在美国称文化人类学,在英国称社会人类学,在欧洲大陆特别是德国称为民族学。 人类学的奠基者:拉菲托《美洲野蛮人风俗与远古风俗之比较》 古典进化论学派 这是文化人类学史上第一个流派,是文化人类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诞生的标志,盛行于19世纪60年代至90年代,成熟的标志在于E.B.泰勒的《原始文化》和摩尔根的《古代社会》古典进化论学派认为文化进化的动力:心性一致,即人类心里一致说,人们都朝一个地方想。古典进化论学派很好地解释了文化的多样性,但是它却把文化的差异性简单地解释为发展阶段的不同,从而为文化歧视甚至是种族歧视埋下了理论种子。 古典进化论学派产生的背景:一,早期的人类学知识的积累和研究组织的建立; 二,殖民贸易的发展,产生了人们研究异种族、异文化的需要, 也扩大了人们的研究视阈; 三,思想根源在于进化论理论的提出:达尔文生物进化论,斯 宾塞社会进化论。 E.B.泰勒:英国文化人类学的奠基人,第一个给文化和宗教下定义之人,第一个主张采用 统计法进行人类学研究的人。《原始文化》、《论研究制度的方法:对婚姻和继承 法的应用》 进化论观点:人类社会属于自然界的一部分,人类社会的发展也跟自然界一样, 是通过不断进化而发展的;人类社会的发展是有规律可循的;人类文化发展的 各个阶段是相继相承的。 宗教理论:明确了什么是宗教:一切对于神灵的信仰;探讨了宗教的起源和产 生:万物有灵(全部宗教史的基础)。 婚姻家庭理论:“回避”习俗与居住模式:从妻居到从夫居;命名制度:亲从子 称;继嗣制度;产翁制:由母系向父系转变;婚俗:抢婚和外婚制。 人类学研究方法:比较法(分类比较)、残存法(残留的风俗习惯)、统计法 摩尔根:美国文化人类学的奠基人,对易洛魁部落联盟的研究,首次使用问卷调查法研究人类学,首创用亲属称谓来研究家族制度。《古代社会》、《人类家庭的血亲和姻 亲制度》 原始社会分期理论:根据生产力(生产工具)的发展确定:蒙昧时代,野蛮时代, 文明时代。 氏族制度的发现:原始社会的基本单位;以血缘关系为基础;氏族、胞族、部落、 部落联盟是一次发展的几个阶段,最终形成民族。 家庭史的研究:首次从亲属称谓制度来研究家庭和家族制度;家庭发展:“血缘” 家庭,伙婚制家庭(普纳路亚),偶婚制家庭,父权制/母权制家庭,专偶制家庭。其他学者:德国人类学之父:巴斯蒂安:人类心里一致说 瑞士的巴霍芬:母权论,标志着家庭史研究的开始 英国的麦克伦南:内外婚姻制度:母权制先于外婚制 英国的卢伯克:第一个提出残存法思想;宗教阶段理论 英国的弗雷泽:首创“社会人类学”一词;《金枝》:关于人类智力发展连续性和 进步性的理论:人智力发展经历了巫术阶段、宗教阶段、科学阶段 传播论学派

文化学概论课件

文化学概论 主讲教师:彭厚文 第一章文化释义 第一节什么是文化 ?一、中国古代的文化概念 ?“文”与“化”出现于三千年前的卜辞。 ?古书中最早把文、化放在同一句子的文献是战国末年的《周易》,其《贲卦·象传》说:“观乎天文,以观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 ?文、化二字复合,联成一词,最早见于西汉刘向《说苑·指武》:“圣人之治天下也,先文德而后武力。凡武之兴,谓不服也;文化不改,然后加诛。” ?中国古代的文化一词的基本含义是文治与教化。 ?二、西方的文化概念 ?在西方,文化一词源自拉丁文cultura,在德文中为kulture,在英文和法文中为culture。 ?西方古代的文化概念,其含义与中国古代的文化概念有着重大区别。

?西方学术界两个有影响的文化定义: ?(一)英国人类学家泰勒的定义。1871年,他在《原始文化》中提出:“文化,或文明,就其广泛的民族学意义来说,是包括全部的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风俗以及作为社会成员的人所掌握和接受的任何其他的才能和习惯的复合体。” ?(二)美国学者克罗伯和克拉克洪的定义。 ?1952年,他们在《文化:关于概念和定义的检讨》提出:文化由外显的和内隐的行为模式构成;这种行为模式通过象征符号而获致和传递;文化代表了人类群体的显着成就,包括它们在人造器物中的体现;文化的核心部分是历史地获得和选择的传统观念,尤其是它们所带的价值;文化体系一方面可以看做是活动的产物,另一方面则是进一步活动的决定因素。 ?三、中国现代学者对文化概念的理解 ?中国现代学者对文化概念的定义可以分为两类: ?一类是以描述文化所包含的内容为主的定义,《辞海》对文化所下的定义可作为代表。 ?一类是以揭示文化本质属性为主的定义,冯天瑜在《中华文化史》中下的定义可作为代表。

企业文化研究文献综述

南京理工大学课程论文 作者: 学号: 学院(系):经济管理学院 专业: 题目: 企业文化研究文献综述任课教师:

企业文化研究文献综述 摘要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日益深化,如何让企业在竞争中能够保持竞争优势,将成为现代企业经营管理的一大挑战。企业文化在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战略资源和宝贵的物质及精神财富,是提高企业整体素质和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内容,对企业提高组织绩效的意义重大。本文对企业文化内涵、形成要素及其测量等方面的研究进行了回顾和梳理,力求系统地理解管理理念,进而理解企业文化的本质,以期为进一步的研究进行理论铺垫。关键词:企业文化核心竞争力精神财富 The Literature Review Of Enterprise Culture Research ABSTRACT With the deepening of economic globalization, how to make business to maintain a competitive advantage in the competition, will become a big challenge of the modern enterprise management. Corporate culture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process of business management, is an important strategic resource and valuable material and spiritual wealth of business survival and development, and improve the overall quality and core competitiveness of the important contents of the enterprise to improve organizational performance significant. This article on corporate culture, the formation of elements and measuring other aspects of research were reviewed and combing, and strive to systematically understand management concepts, and thus understand the nature of corporate culture, in order to pave the way for further theoretical studies. Keywords: corporate culture core competitiveness spiritual wealth

浅析葛兰西的文化领导权思想

浅析葛兰西的文化领导权思想 【摘要】葛兰西是意大利著名的革命家、理论家,其思想对“西方马克思主义”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他在总结十月革命胜利和西方社会主义革命失败的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创造性地把马克思主义与西方的社会现实相结合,提出了新的独树一帜的政治思想。这一思想,对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当代资本主义国家和西方社会主义运动提供了一个崭新的视角。在此我将要着重从他的文化领导权的角度来简要的分析他的思想。 【关键词】文化霸权;市民社会;知识分子 安东尼奥·葛兰西(Gramsc,Antonio,1891~1937)是意大利共产党的创始人和杰出领袖,著名的反法西斯战士,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家。他的思想在“二战”后,特别是70年代后,在世界范围内得到广泛的评议和回响。80年代后我国学术界对的思想也展开了热烈的讨论。本文仅就他的领导权思想及其在当代的影响作初步的探讨。马克思以来的无产阶级理论家大都把注意力放在了对政治和经济领导权的获取上,忽视了对文化领导权的占领。葛兰西深刻认识到,就西方国家而言,取得文化领导权的重要性甚于政治领导权,文化领导权的获得不是一个短暂的暴力过程,而是一个缓慢的理性化进程。 “文化领导权”理论—即无产阶级必须建立起自己的知识分子阶层,通过占有文化领导权,从而最终获得政权。在葛兰西的理论中,市民社会、文化领导权和知识分子问题是相互关联的,它们共同构成了葛兰西文化和意识形态的主体。 一、市民社会:提供文化领导权的普遍同意基础 葛兰西的领导权理论的产生及转化都是市民社会的产物,关于市民社会理论问题的论述,葛兰西并非第一人,在他之前,热格尔、马克思都有过明确的论述。他们都是在物质生活关系和经济关系的层面上使用市民社会的概念。 简言之,与暴力相对应它代表舆论;与专政统治相对应它代表道德和伦理;与“公共政治”相对应它代表“私人”和民间;与“守夜者”、“宪兵”相对应它代表“教育者”、“意识形态机器”,它看似在国家之外,其实它正是隐秘的国家本身。“这个市民社会的活动是既没有‘制裁’,也没有绝对的‘义务’,但是在习惯、思想方式和行为方式,道德等等方面产生集体影响并且能达到客观的效果”。

文化学概论复习资料

文化学概论考点整理 第一章概述 1.文化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 文化学是一门关于研究与探讨文化的产生、创造、发展演变规律和文化本质特征的科学。 2.文化学的研究围是什么? 文化学的研究围主要体现在物质文化、行为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等与人类和人类社会的生存、发展有着密切关系的方方面面。 3.文化学的研究目的是什么? 一、文化学的研究将推动文化科学的发展,促进中国文化学理论和文化学科的建设——基本研究目的。 二、文化学的研究能帮助我们正确地了解文化发展的规律,自觉地促进我国文化事业的发展。 三、文化学的研究能帮助人们正确地了解文化的有序发展与政治、经济发展和变革之间的特殊关系,增强我们在新世纪建设新文化、新政治和新经济的信心和决心。 四、文化学的研究能帮助我们树立正确的文化价值观念,使我们在现实生活中认知客观存在在时具有更大的宽容度。 五、文化学的研究能使我们认识到文化是人类创造的独特的财富,历史文化具有不可再生性的特征。 4.文化由哪些形态构成? 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 第二章文化的形成和发展 文化学研究过程中有哪些主要流派?他们各自的代表人物是谁?其代表作有哪些?其主要研究特色或方向是什么? 主要有进化学派、传播学派、历史学派、法国社会学派、功能学派、文化心理学派、新进化学派、结构主义学派。 进化学派的理论先驱是达尔文和赫胥黎,最著名的代表人物有英国的爱德华·泰勒,代表作《原始文化》和美国的易斯·亨利·摩尔根,代表作《古代社会》。这一学派的研究兴趣主要集中在两个领域:一是信仰及其起源和发展。二是婚姻家庭中的历史与发展。 传播学派的理论先驱是德国人类地理学派的弗里希·拉策尔和莱奥·弗洛贝纽斯,然后是格雷布纳尔和斯密特。英国传播学派的代表人物是威廉·里弗斯、G·艾略特·史密斯和W·J`佩里,代表作《太阳之子》。传播学派竭力反对古典进化论的“独立发明说”和“平行发展说”的理论,认为传播是历史发展过程的主要容,全部人类文化史归根结底是文化传播、借用的历史。 历史学派的创始人和代表人物是美国的著名学者弗朗兹·博厄斯,代表作有《人类学通论》。这个学派在历史和文化研究中表现出这样的基本特点:不作大规模的理论综合和概括,只作小围的实地考察,收集资料,作出记录,进行分析,作出归纳。 法国社会学派的创始人和领导者是法国学者埃米尔·杜尔干,代表作有《社会学研究方法》、。杜尔干的贡献在于:一是他是第一个运用社会学的方法研究文化的学者,二是他创造了“集体观念”的概念,并给以很好的解释。 功能学派的创始人是马林诺夫斯基和拉德克利夫·布朗,代表作分别为《西太平洋的探险队》、《安德曼群岛的居民》,他们比较重视文化人类学的田野调查。 文化心理学派的代表人物是露丝·富尔顿·本尼迪克特、玛格丽特·米德、拉尔夫·林顿和克莱德·凯·玛本·克拉克洪。文化心理学派的代表作除本尼迪克特的《文化模式》外,还有本尼迪克特的《菊花与刀》,米德的《萨摩亚人的成年》,林顿的《人的研究》、,克拉克洪

企业文化理论全面概述

什么是企业文化的载体?它在企业和企业文化中处于什么地位? 企业文化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它必需通过一定的物质实体和手段,在生产经营实践中表现出来。这种物质实体和手段,我们可称它为企业文化的载体。企业文化载体是企业文化的表层现象,它不等于企业文化。关于企业文化载体的种类,可谓五花八门。像企业的文化室、俱乐部、电影院、图书馆、各种协会、研究会、企业刊物、企业服等等,都是企业文化的载体。还有另一种企业文化载体,例如,厂庆活动、文体活动、文艺晚会、军训、广播操、表彰会等等。 企业文化载体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有时候,对一些企业来说,企业文化建设就是不那么深入,但若抓好了企业文化载体建设,企业也会获得很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因此,有些企业家和学者就认为,企业文化的载体建设,就是企业文化。当然,这是否正确,还有待于商榷。 企业文化载体是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生存和竞争的需要,我国有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重视企业文化的载体,甚至有的企业就提出了“文体活动是显示企业文

化的标志”的观点。并非常重视企业文化载体的建设。例如,胜利油田石化公司就是这样的。该公司现有职工2900多人,有两个灯光篮球场,一个标准400米田径运动场,一个能容纳1200多人的职工俱乐部。为了让文体活动搞得有声有色,提高其档次,该公司广开门路,招聘体育人才30多名,文艺人才6名,形成了一支具有专业水平的文体骨干队伍。为鼓励优秀人才脱颖而出,该公司在职工大会上宣布,凡在油田运动会上获第一名的获1000元,晋升一级工资;破油田纪录的奖2000元,晋升一级工资。该公司几年来蓬勃发展的文体活动,给企业带来了很多好处,全体职工出勤率在95%以上,促进了炼油生产的发展,完成了原油加工任务。 优秀的企业文化必有很好的企业文化载体,它们会给企业带来很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但不那么深入的企业文化,却有很好的企业文化载体,企业也会获得很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这是因为,一方面,优秀的企业文化和很好的企业文化载体,其目的,都是为了增强企业凝聚力和战斗力,提高职工生产积极性。能使职工做到这些,对企业来说,基本上就达到了目的。另一方面,与企业的经营性质也有关系。例如,安全生产对供电企业来说显得尤其重要。因此,供电企业文化建设往往重点放在载体建设上,即将安全教育寓于各种各样的文体活动中,这即能培养出很好的企

葛兰西的文化领导权理论概论2

葛兰西的文化领导权理论概论 【摘要】:“文化领导权”理论,本质上是无产阶级革命战略,是葛兰西倾其毕生精力所探索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怎样进行社会主义革命的理论,这一新的革命战略策略,是他根据当时的时代背景、西方国家的政治现实以及无产阶级革命实践提出的,是对经典马克思主义作家关于“无产阶级革命”理论的重要补充和发展,对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当前我国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建设具有重大借鉴意义。 【关键词】:葛兰西文化领导权概论 意大利著名无产阶级理论家、革命家葛兰西的思想对“西方马克思主义”产生巨大影响。他在总结“十月革命”胜利和西方社会主义革命失败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创造性地把马克思主义与西方的社会现实相结合,提出新的政治思想。其“文化领导权”思想的提出,直接引领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转向的风潮。作为“西方马克思主义”的鼻祖,他的这一思想对于我们更好地理解西方社会主义运动和当代资本主义国家提供了一个新视角。 一、“文化领导权”理论的来源与提出 (一)“文化领导权”理论的来源:马克思与列宁 不少学者特别是西方一些学者认为,马克思理论中缺乏关于民主国家的讨论,国家的镇压性质是他重点强调的,而他所理解的国家,不是作为上层建筑或暴力机关就是阶级统治的工具。战后,资本主义长期占据统治地位且得到了大多数人民的“同意与支持”。因此,他们认为葛兰西的国家理论恰恰填补了这项空白,是对马克思主义的一次革新与创举。 但是事实并非如此。马克思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里,批判了黑格尔对“代表人民共同利益的国家”与“政治国家”的混淆,指出现代国家的本质特征就是政治国家,因其预设了国家与市民社会的对抗而使人不能接受。在《论犹太人问题》中,他进一步认为,市民社会的政治特征已被消除了,民主国家完善了一般与特殊分裂的过程,以至于国家成了抽象的虚幻的人民的代表,而这个过程正是伴随着市民社会利己主义的增长实现的。 确实,通过以上分析表明,马克思在后来的国家研究中是比较偏重于政治社会特征的分析,但是“理性国家”观念并没有完全取

文化人类学理论流派

文化人类学理论流派大纲 第一节古典进化论 古典进化论学派是文化人类学史上的第一个理论学派,其成熟标志是泰勒的《原始社会》与摩尔根的《古代社会》的问世。进化论学派运用比较的方法探索人类社会文化的起源和发展历程,认为人类社会文化和生物进化一样,也是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阶段向高级阶段逐步发展的。全世界所有的文化都要经历这种循序进化的过程,造成这种普遍性的最终原因在于人类心理具有一致性。 一、产生背景 1、人类学知识的增长和研究组织的成立 2、殖民贸易的促进 19世纪中叶,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得到蓬勃发展,殖民贸易和殖民地统治达到空前的程度。除殖民贸易和殖民统治官员的需要这一主要社会经济因素之外,殖民当局的官员和传教士将他们在当地所见所闻报导给国内,也引起人们的极大兴趣。因此,学者研究的方向也为之一变,转向比较语言学、比较宗教学、民族文化风俗的人类学研究。 3、进化论思想的催生 进化论学派产生的思想根源是19世纪进化理论的提出。达尔文首次详细阐述了生物进化的机制,并给予了科学的论证。《物种起源》一书概括了达尔文的主要思想,即物种不是永远远不变的,而是不断变化的;在变化过程中,生物的自然选择机制与高度的变异性起着重要作用;自然选择就是把有利的变异保存下来,把不利的变异淘汰掉,从而使自己能适应不同的环境并生存下来。 第一个系统地借鉴生物进化理论阐述社会进化理论的是英国哲学家斯宾塞。他第一次使用进化这个词是在1850年;1857年斯宾塞描述了整个宇宙的进化过程;1862年,斯宾塞给出了进化的明确定义:“进化是通过不断的分化与整合,从不确定、不连贯、同质向确定、连贯、异质的的变化。”斯宾塞进化理论的最大缺陷是将生物进化与社会进化视为本质相同的事物。 4、古典进化论的基本观点 所有研究社会与文化的进化论各有特点,但在以下三个问题上基本持相同看法,这就是:第一,用人类本质的一致性观念来说明文化发展的单一性。第二,各族文化都循同一路线向前进化,目前各个社会发展的不同程度,实际上代表这条路线的各个阶段,各阶段在程序上是固定的,但在时间上并不一致,有快慢的差别。第三,整个世界是依自然法则运行的。 二、泰勒的文化人类学理论 1、生平与著述 泰勒(Edward Burnett Tylor,1832—1917),英国文化人类学奠基人,古典进化论的代表人物。自学成才,1871年出版《原始文化》而驰名世界。泰勒是第一个从科学意义 上给文化下定义的人:“文化或文明,就其广泛民族学意义来讲,是一复合体,包括知识、 信仰、道德、法律、习俗以及作为一个社会成员的人所习得的一切能力与习惯”。 2、泰勒的进化论观点 泰勒认为:一方面,自然科学已经证明整个自然界是不断发展、逐步进化的,而作为自然界一部分的人类社会当然也是不断发展、逐步进化的;另一方面自然界的发展与进化是有其固有规律的,这些规律可以通过科学的研究方法加以说明。 泰勒提出了两大原则:第一,“在文明中有如此广泛的共同性,使得在很大程度上能够拿一些相同的原因来解释相同的现象。”泰勒进一步指出:世界各地文化的一致性,主要是两个因素决定的,一个是人的本性的普遍相似性;另一个是生活环境的普遍相似性。第二,“文化的各种不同阶段,可以认为是发展或进化的不同阶段,而其中的每一阶段都是前一阶段的产物,并对将来的历史进程起着相当大的作用。” 泰勒还划分了文化进化的三个主要阶段,即原始末开化或狩猎采集阶段、野蛮的以动物驯化和种植植物为特征的阶段和文明开化的、以书写艺术为开端的阶段。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