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析葛兰西的文化领导权思想

浅析葛兰西的文化领导权思想

浅析葛兰西的文化领导权思想
浅析葛兰西的文化领导权思想

浅析葛兰西的文化领导权思想

【摘要】葛兰西是意大利著名的革命家、理论家,其思想对“西方马克思主义”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他在总结十月革命胜利和西方社会主义革命失败的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创造性地把马克思主义与西方的社会现实相结合,提出了新的独树一帜的政治思想。这一思想,对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当代资本主义国家和西方社会主义运动提供了一个崭新的视角。在此我将要着重从他的文化领导权的角度来简要的分析他的思想。

【关键词】文化霸权;市民社会;知识分子

安东尼奥·葛兰西(Gramsc,Antonio,1891~1937)是意大利共产党的创始人和杰出领袖,著名的反法西斯战士,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家。他的思想在“二战”后,特别是70年代后,在世界范围内得到广泛的评议和回响。80年代后我国学术界对的思想也展开了热烈的讨论。本文仅就他的领导权思想及其在当代的影响作初步的探讨。马克思以来的无产阶级理论家大都把注意力放在了对政治和经济领导权的获取上,忽视了对文化领导权的占领。葛兰西深刻认识到,就西方国家而言,取得文化领导权的重要性甚于政治领导权,文化领导权的获得不是一个短暂的暴力过程,而是一个缓慢的理性化进程。

“文化领导权”理论—即无产阶级必须建立起自己的知识分子阶层,通过占有文化领导权,从而最终获得政权。在葛兰西的理论中,市民社会、文化领导权和知识分子问题是相互关联的,它们共同构成了葛兰西文化和意识形态的主体。

一、市民社会:提供文化领导权的普遍同意基础

葛兰西的领导权理论的产生及转化都是市民社会的产物,关于市民社会理论问题的论述,葛兰西并非第一人,在他之前,热格尔、马克思都有过明确的论述。他们都是在物质生活关系和经济关系的层面上使用市民社会的概念。

简言之,与暴力相对应它代表舆论;与专政统治相对应它代表道德和伦理;与“公共政治”相对应它代表“私人”和民间;与“守夜者”、“宪兵”相对应它代表“教育者”、“意识形态机器”,它看似在国家之外,其实它正是隐秘的国家本身。“这个市民社会的活动是既没有‘制裁’,也没有绝对的‘义务’,但是在习惯、思想方式和行为方式,道德等等方面产生集体影响并且能达到客观的效果”。

葛兰西发展了马克思对国家结构分析的观点,他认为西方社会不同于东方社会就在于西方社会形成了独立的市民阶层。葛兰西对市民社会的内涵给予了重新的界定,不同于黑格尔和马克思有关市民社会理论的阐释,他将市民社会看作是上层建筑的一部分,而不是经济基础。他把市民社会与政治社会的区分,看作是一种方法性的,而不是结构性的区分,认为国家是政治社会与市民社会的统一体。他提出“国家=政治社会+市民社会,换句话说,国家是披上的强制的甲胄的领导权”,这就是现代资本主义国家结构的简明公式。他解释说:“目前我们所能做的是确定上层建筑的两个主要的层面:一个可以称作‘市民社会’,即通常被称作‘民间的’社会组织的集合体;另一个可称作‘政治社会’或‘国家’。一方面,这两个层面在统治集团通过社会而执行‘领导权’的职能时是一致的;另一方面,统治集团的‘直接统治’或命令是通过国家和‘司法的’政府来执行的。”在葛兰西的理论中.“市民社会不再单纯代表传统的经济活动领城,而代表者从经济领城中独立出来与政治领城相并列的伦理文化和意识形态领域,它既包括政党、工会、学校、教会等民间社会组织所代表的社会舆论领域,也包括报刊、杂志、新闻媒介、学术团体等所代表的意识形态领城。这样市民社会代表着传统的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一个相对独立的领城,它在人类社会机制的运行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从历史发展的情势看,由于地理环境与文化政治传统的不同,市民社会在东西方社会发育状况有者相当大的差异。东方社会没有形成独立的市民社会,国家就是一切,它构成了上层建筑的全部内涵。正如葛兰西所精辟论述的:“在东方,国家就是一切,市民社会仍处于原始的不成型的状态。在西方,国家与市民社会之间存在着调整了的相互关系。假使国家开始动摇,市民社会这个坚固的结构立即出面。国家只是前进的堑壕,在它后面有工事和城堡坚固的链条;当然这个或那个国家都是如此,只是程度大小不同。西方社会则有了独立的市民社会,资产阶级不但拥有政治上的领导权,而且取得了文化或意识形态的领导权。而在这种市民社会取得相对发达形式的社会里,政治的强制性开始弱化,文化的和意识形态的领导权开始突出,因此革命所针对的不仅是暴力功能,而且有它的同意基础.即市民社会的文化领导权。

二、文化领导权:建立意识形态权力话语的合法性

文化领导权又被称为文化霸权,它是指在市民社会中一个社会集团在文化、伦理、意识形态上的领导权。《论意识操纵》中以下这段文字,可以说是对葛兰西《狱中札记》中言简意赅地表述出来的“文化领导权”理论的发挥:“按照葛兰西的理论,领导权的建立和破坏是个‘分子’过程。它不像阶级力量冲突那样展现(葛兰西否认这种机械论的类比,而庸俗的历史唯物主义则充满这种类比),而是看不见地、一点一滴地改变着每个人意识中的观点和意向。领导权依靠社会的‘文化核心’,这个核心包括对世界和人、善与恶、美与丑的观念总和,包括大量的象征、传统和成见、许多世纪的知识和经验。只要这个核心是稳定的,社会上就有旨在保存现有秩序的

‘稳固的集体意志’。破坏这一‘文化核心’,并毁掉这个集体意志,便出现了革命的条件。创造这种条件,便是对文化核心的‘分子’式的侵略。”

葛兰西认为,对西方发达国家来说,其政权的维系“表现在两种形式中—在‘统治’的形式中和‘精神和道德领导’的形式中。”所谓“领导权”,就是指统治阶级除了依赖暴力来维持社会的政治经济秩序之外,还必须具有意识形态中的领导权,以使被统治者在心理观念上顺从和满足于现状。显然,政权越巩固,它得到的同意就越多。葛兰西指出,“文化领导权”或“文化霸权”的实质是要为某个统治阶级提供广泛的社会和群众基础及“合法性”因素.其中心环节是要争取被统治者的自发同意和拥护,其主要手段是对全社会实行文化、精神、政治的领导,通过长期渗透和潜移默化.从而广泛播撒到日常生活的各个层面和各个角落。葛兰西认为文化既是支配的,又是对抗的,它的内容是由统治集团获得霸权的努力和被统治集团对各种霸权的抵抗共同构成的。

在葛兰西看来,文化具有复杂性,它无法脱离政治,“文化与政治之间的关系不仅是一种必不可少的实用性的关系,而且也是一种更为广泛的、更加细密的关系,因为政治作为改造现实社会及结构的一种手段,由于其自身构成的特殊性,它要求必须对文化的相互关系有一种极其强烈的愈识”。他清楚地认识到,文化和意识形态已是不同阶级竞相角逐的角斗场,是看不见硝烟的争夺阵地。因此,在被捕入狱后,葛兰西痛定思痛,提出阵地战思想,即夺取资产阶级的文化领导权,那么由谁来担任阵地战的领导者和组织者呢?葛兰西由此提出了知识分子的问题。

三、知识分子:代表市民社会的文化领导权主体

在葛兰西的文化领导权理论中,知识分子及其社会功能的理论是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可以说知识分子阶层在无产阶层实现文化领导权的过程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他认为知识分子往往承担着这样的历史任务:通过为大众提供一种特定的意识形态和信仰体系,以确保统治者领导权的实现。知识分子与市民社会、霸权概念是紧密相关的。葛兰西在吸收前人成果和结合当时无产阶级具体革命情势的基础上形成了自己的知识分子理论。

第一,他分析了知识分子阶层的内涵。葛兰西所说的知识分子阶层指的并不仅仅是我们通常所说的从事脑力劳动的知识分子,而是指那些对社会结构起到

一定维护作用的拥有一定特殊的世界观、拥有一定的有意识的道德观念的社会集团,即葛兰西所说的有机的知识分子阶层。

第二,他分析了知识分子阶层的依附性与历史连续性,一方面:“每个社会集团既然产生于经济社会原初的基本职能领域,它也同时有机地制造出一个或多

个知识分子阶层,这样的阶层不仅在经济领域而且在社会与政治领域将同质性

以及对自身功用的认识赋予该社会集团”。另一方面,知识分子阶层作为社会的一个组成部分是随着社会发展而不断发展的,“每个从过去的经济结构中走上历史舞台并作为该机构发展之表现的‘重要’社会集团,都发现(至少在迄今为止的全部历史中)知识分子范畴早已有之而这的确好像代表着一种历史的连续性,这种连续性甚至未被最复杂和最激烈的政治与社会变革所打断”。

第三,他还分析了知识分子阶层的功能:“知识分子与生产界之间的关系并不像主要社会集团之间的关系那样直接,其关系在不同程度上受到整个社会结构

和上层建筑体系的‘调解’,而知识分子恰恰就是上层建筑体系中的‘公务员’”。因此,可以说人人都是知识分子,但并非所有的人都具有知识分子的职能。只有具有了维护统治阶级思想意识战线的人才能称之为知识分子阶层。在此基础上,葛兰西指出了知识分子阶层在整个国家社会结构中的重要地位,但是,知识分子怎样才能成为先进的、拥有科学世界观的知识分子呢?是仅仅拥有一定的常识或智识就可以吗?不,在葛兰西看来,知识分子只有和人民大众、民族联系起来才能说其代表了从“必然向自由”过渡的方向。但是,传统的知识分子的错误“在于相信,即使和人民—民族分开来,就是说,没有感觉到人民的基本热情,没有理解他们并在特殊的历史境遇中解释和证明,并把他们和历史的法则以及科学而融

贯地精心构筑的更高的世界观———就是说知识———辩证地连接起来,知识

分子也能成为一个知识分子”,事实上却并非如此,只有当知识分子有意识地将自己的“感情—热情变成理解并从而变成知识(不是机械的而是以一种生动的方式)———为特征,那时,而且只有在那时,才是一种代表的关系”。只有这样,无产阶级才能掌握文化领导权,为最终夺取政权做好准备。可是,传统的、代表资产阶级的知识分子阶层是不会轻易放弃自己的立场的,因此,要使知识分子真正成为大众的、民族的知识分子,也就是说无产阶级要想占有文化领导权,就必须通过各种教育手段来完成,这既包括通过各种各样的学校使他们获得必要的科

学常识,还必须通过革命的组织如政党来对他们进行必要的灌输,这一点往往为无产阶级政党所忽视,这也就是为什么葛兰西非常重视文化领导权的原因。

综上所述,葛兰西文化领导权理论是他在对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进行了深刻研究的情况下,在既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又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具体理论,从而形成了自己重视理论与实践的统一,要求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实践哲学的基础上,提出的对于无产阶级革命独特的

富有创新的革命理论,它至今仍有其强大的生命力:

首先,葛兰西的文化领导权理论对我们进一步学习马克思主义有建设性作用。葛兰西的文化领导权理论是建立在他的实践哲学的基础之上的,而他的实践哲学无疑是在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础上对马克思主义创造性的开拓,正如他所

说的那样,马克思主义必须根据新的形势进行发展,马克思不可能预见到20世纪欧洲革命的新情况,特别是俄国革命的成功,所以,马克思主义是科学而不是教条,我们必须对其进行不断的改造和创新,使其更加有效地服务于实践。只有这样,马克思主义才能始终保持其生命力和科学性。

其次,葛兰西的文化领导权理论对于继续研究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学说有指导性作用。马克思意识形态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西方马克思主义大多对此比较重视,而作为西方马克思主义鼻祖的葛兰西根据欧洲

革命的新形势提出必须重视教育、培养无产阶级知识分子,使其通过占有文化领导权,改造社会意识形态,最终获得政治领导权的理论,无疑对马克思主义意识

形态学说的具体和深入具有开创性的作用。

最后,葛兰西的文化领导权理论还对我们深入理解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特别是“三个代表”中所说的要始终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具有启发性作用。“三个代表”理论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纲领性文件,其中明确了先进文化对于党的

建设的重要作用和地位,而葛兰西明确提出即使是无产阶级执政以后也要牢牢

掌握文化领导权。

葛兰西的思考是深刻的,葛兰西的影响是深远的,但他过于强调思想观念、意识形态和理性文化对政治革命的巨大推动作用,过于强调历史主体对历史客体的决定作用,过于强调革命的主观条件、个人意志的先行性等等,这就不可避免地陷入了唯意志主义的泥坑。并且,由他开启的整个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文化革命”、“意识革命”理论,说到底不过是将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分析转换为一种意识形态批判,把马克思对资产阶级社会物质基础和现实矛盾之原本的批判转换为对其回声与折射之副本的批判。这就决定性地误入了歧途,今天的马克思主义者应在此驻足深思。

参考文献:

[1]衣俊卿.20世纪的新马克思主义[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1.

[2]葛兰西.狱中札记[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3.

[3]保罗·巴尼奥利;一个未完成的政治思索:葛兰西的《狱中札记》[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

[4]葛兰西.实践哲学[M).重庆;重庆出版社.1993.

葛浩文翻译观点探析

葛浩文翻译观点探析 摘要:葛浩文(howard goldblatt)先生为中国文学翻译到美国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他是把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翻译成英文最积极、最有成就的翻译家,但是关于葛浩文先生的翻译观点却少有研究,本文以《狼图腾》为例,总结出了葛浩文的翻译观点,也可作为今后学习的范例。 关键词:《狼图腾》;葛浩文 葛浩文(howard goldblatt),美国著名的翻译家,出生于1939年,20世纪60年代服役期间在台湾学习汉语,后获得印第安纳大学中国文学博士学位。目前是英文世界地位最高的中国文学翻译家。他的翻译严谨而讲究,“让中国文学披上了当代英美文学的色彩”。葛浩文的翻译清单包括萧红、陈若曦、白先勇、李昂、张洁、杨绛、冯骥才、古华、贾平凹、李锐、刘恒、苏童、老鬼、王朔、莫言、虹影、阿来、朱天文、朱天心、姜戎等二十多位名家的四十多部作品。他现在是圣母大学中文系教授,教授现代中国文学和文化已经二十多年了。在翻译了大量文学作品的同时他还编著了一些关于中国文学的书籍,还是《现代中国文学》学术期刊的创始人之一,他还为《华盛顿邮报》《伦敦时报》《时代》《今日世界文学》《洛杉矶时报》等期刊杂志供稿。他对翻译的贡献得到了越来越多学者的肯定。 夏志清教授在《大时代——端木蕻良四十年代作品选》的序言中

说,葛浩文是“公认的中国现代、当代文学之首席翻译家”(舒晋瑜,2005)。由于葛浩文的英文、中文都出类拔萃,再加上他又异常勤奋,所以他在将中国文学翻译成英文方面成就十分惊人。在美国读研究院时已经开始阅读及翻译中文小说。 二、葛浩文主要作品介绍 美国著名的中国当代文学学者和翻译家葛浩文,是近年来翻译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数量最多、贡献最大的西方学者。葛浩文三十多年来共翻译中文作品四十余部,其中包括萧红的《萧红小说选》《商市街》《呼兰河传》《生死场》,李锐的《旧址》,贾平凹的《浮躁》,刘衡的《黑的雪》,王朔的《玩的就是心跳》《千万别把我当人》,苏童的《米》,王和的《玫瑰玫瑰我爱你》,莫言的《红高粱家族》《愤怒的蒜薹》《丰乳肥臀》《酒国》《师傅越来越幽默》等。他的翻译对于中国文学、文化在国外的传播起到了非常大的促进作用,其中贾平凹的《浮躁》借助他的翻译于1989年获美孚飞马文学奖,他与夫人林丽君合译的《荒人手记》于1999年获美国翻译协会年度奖(张耀平,2002)。 三、葛浩文的翻译观点 1.忠实 “the satisfaction of knowing i’ve faithfully served two constituencies keeps me happily turning chinese prose into readable, accessible, and - yes - even marketable english

新葛兰西学派及其批评

国际关系理论 新葛兰西学派及其批评* 白云真 内容提要 中国学者已意识到新葛兰西学派对理论发展与历史实践的重要意义。他们在对其评述的基础上尝试着以该理论来分析变化中的全球政治经济与国家战略,但在探讨新葛兰西学派的学术局限性及其之所以受到其他学派质疑与批评的问题上,学界对之探讨并不充分。作者分析了新葛兰西学派的研究方法、葛兰西式概念的运用以及它对主流国际关系理论的超越,从多个维度探讨了新葛兰西学派所呈现的张力问题,进而思考新葛兰西学派的未来研究议程,旨在推动中国学者从批判的视角来审视新葛兰西学派,以便更好地以此探讨新自由主义全球化下中国国家战略以及地区战略等现实议题。 关键词 新葛兰西学派;批评;研究议程 作者简介 白云真,中央财经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国防经济与管理研究院讲师,中央编译局政治经济学博士后。(北京 邮编:100081) 中图分类号 D8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9550(2011) 02-0080-16 *本论文是中央财经大学!211工程?三期建设项目资助的课题以及中央财经大学!121人才工程?青年博士发展基金项目的阶段性研究成果。南京大学的李滨教授、北京大学的王勇教授、朱天飚副教授、张严冰博士、黄琪轩博士以及#世界经济与政治?杂志的匿名评审专家对本文提出了建议性的修改意见,在此深表感谢,文中疏漏之处由作者负责。 % 80 %

2011年第2期 在21世纪之初,中国学者就开始关注国际政治经济学的新葛兰西学派(N eo-Gra m sc i a n School),探讨其对于国际关系研究与国际政治经济学的理论与方法意义。中国学者不仅分析新葛兰西学派的理论贡献,而且还追溯了二战后世界经济秩序的变革、经济全球化、国家角色、美国霸权与外交政策、欧洲一体化、世界秩序变化的可能性及其条件等。&然而,他们探讨更多的是新葛兰西学派的核心思想、方法论意义及其对传统国际关系理论的超越,也意识到了罗伯特%考克斯(Robert Cox)国际关系理论的不完整性,认为它对相对稳定的世界秩序之分析缺乏相对的实用性,?但学界较少涉及葛兰西政治思想及其概念在国际关系研究中的适用性以及限度问题。为此,笔者尝试着论述新葛兰西学派的理论方法、学术意义及其限度,思考进一步把葛兰西政治经济思想运用到国际关系理论与国际政治经济学的途径问题,旨在能更好地推动中国学者加强对新葛兰西学派的理论探讨与经验分析。 一 新葛兰西学派 在1981年和1983年,罗伯特%考克斯先后在#千禧年?(M illen i u m)杂志发表了两篇学术论文,并借此开创了国际关系学与国际政治经济学的新葛兰西学派传统。(考克斯认为,葛兰西的概念性框架为国际关系理论提供了新的理论方法,揭示了国际层面上的霸权机制。此后,不少学者运用葛兰西的思想与方法思考世界秩序的变革与转型, % 81 % & ? ( 参见李滨:#国际政治经济学的新葛兰西学派?,载#欧洲?,2000年第1期,第20-30页;王铁军:#经济全球化中国家的作用?,载#欧洲?,2000年第5期,第34-40页;王铁军:#民族国家与经济全球化?,载#国际论坛?, 2000年第4期,第5-11页;王铁军:#新葛兰西主义对国际关系理论的创新?,载#欧洲?,2000年第1期,第14-19页;李滨:#考克斯的国际政治经济学理论?,载#世界经济与政治?,2003年第5期,第38-39页;李滨:#全球视野下的国家与市场?,载#历史教学问题?,2004年第5期,第44-49页;李滨:#考克斯的批判理论:渊源与特色?,载#世界经济与政治?,2005年第7期,第15-20页;白云真:#国际政治经济学中的跨大西洋分歧?,载#世界经济与政治?,2010年第4期,第139-154页;白云真:#跨国历史唯物主义分析概念与框架的建构?,载#国际问题论坛?, 2006年冬季号,第134-136页;白云真:#世界体系论与新葛兰西主义的比较研究?,载#国际问题论坛?,2006年夏季号,第59-71页;李恒阳:#葛兰西主义与批判理论?,载#外交评论?,2006年第2期,第59-64页;白云真等: #国际关系理论流派概论?,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199-209页;贾文华:#从资本逻辑到生产逻辑)))西方马克思主义关于欧洲一体化的理论解释?,载#世界经济与政治?,2009年第7期,第44-51页等。 李滨:#考克斯的批判理论:渊源与特色?,载#世界经济与政治?,2005年第7期,第20页。 Rob ert Cox,!Soci al Forces,S tates and W orl d Ordes:Beyond In t ernational R el ations,?M ill ennium,Vo.l10, No.2,1981,pp.126-155;Robert C ox,!G ra m sc,i H ege m ony and Inter n ati on al R el ations:An E ss ay i n M et hod,?M il le nn i um,Vo.l12,No.2,1983,pp.162-175.

葛兰西思想及研究意义浅析

河南大学课程论文 学习《西方马克思主义》后的一点 体会 科目马克思主义发展史 学院哲学与公共管理学院 指导教师原威则副教授 专业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专业 学号 104753080111 姓名张丽 (2008级)

河南大学课程论文 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学习后的体会 科目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 学院哲学与公共管理学院 指导教师吕世荣教授 专业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专业 学号 104753080111 姓名张丽 (2008级)

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学习后的体会 摘要:西方马克思主义是一种具有世界性影响的社会思潮,在当代学术界具有重要地位,也是现当代马克思主义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西方马克思主义有助于全面准确的认识马克思主义,有助于正确理解和认识马克思主义民族化思想,从而更好的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事业的正确、深入、全面的发展。 关键词:西方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民族化、本土化 西方马克思主义产生于十月革命胜利之后。当时欧洲各国相继仿效俄国进行社会主义革命,但又都陆续失败。一些革命家开始总结革命失败的经验教训,并寻求与探索新的革命途径,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思想体系,即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葛兰西与卢卡奇、科尔斯被并称为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先驱。西方马克思主义是一种具有世界性影响的社会思潮,在当代学术界具有重要地位,是研究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西方马克思主义先驱都是本国无产阶级革命的参加者或领导者,都是在本国革命失败后,对无产阶级革命经验的总结和对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革命思想的反思。体现的都是马克思主义在本国具体化思想。 一、西方马克思主义主义的主要观点 卢卡奇、葛兰西和科尔斯被称作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奠基人,西方马克思主义一般以卢卡奇的《历史与阶级意识》和科尔斯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诞生为标志。卢卡奇的主要理论就是物化思想。他说:“商品结构的本质常常被人们所指出。它的基础在于,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具有物的性质,并从而获得一种‘虚幻的客观性’,一种看来是非常严格地合理的包括一切的,以至掩盖了它的根本的本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的每一痕迹的自主性” [1]p143-144.卢卡奇认为,物化的标志是把可计算性和合理的机械化应用于生活的每个方面。合理的可计算性弥漫于社会的个个方面,甚至在婚姻中,人的品质和才能也不再是他的人格的有机组成部分,而是人能够像对外部世界的物体那样加以占有和处置的东西。卢卡奇还研究了走出物化的基本途径。他认为总体性的渴望是走出物化的基本途径。“只有作出经常不断地努力,通过把存在的物化结构同总体发展的具体地表示出来的矛盾联系起来,注意到这些矛盾对总体发展的内在意义,去瓦解这些结构,才能克服物化”。[2]P290-291西方马克思主义具有很强的批判性,在其产生之初,曾遭到来自第二国际的批判。比如德国革命失败后,科尔斯分析当时革命失败的原因,指出德国革命失败不像是一般所说的是因为缺乏一个领导夺权的革命性的政党组织的问题,而是缺乏夺取政权的理论和文化上的前提,缺乏意识形态的准备和政治领导的问题。为此科尔斯不仅发表了一系列通俗读物,向德

对文化领导权的解读

对文化领导权的解读 【摘要】领导权问题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问题之一。意大利共产党创始人之一安东尼奥·葛兰西提出了文化领导权理论,这一理论是在特定历史条件下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有其复杂性,在新的社会历史和实践条件下,以当代视角阐释葛兰西的领导权理论正是要挖掘其当代价值。 【关键词】葛兰西;文化领导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葛兰西文化领导权理论形成于上世纪二三十年代。二十世纪的历史运动、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两种意识形态的斗争以及随着经济全球化而加剧的西方文化与东方文化的对立与冲突,使这一理论的内在价值日渐凸显。这一理论是在分析欧洲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思想结构基础上提出的配合无产阶级政治革命的一个必备条件,是针对政治领导权的。葛兰西文化领导权理论既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具体理论。 对市民社会概念的重新构建是文化领导权理论的前提。葛兰西对文化领导权理论的论述,是建立在对“市民社会”概念的全新的理解、重新构建的基础上,对市民社会的理解与黑格尔和马克思对市民社会的理解有很大的不同,认为市民社会不再限制在传统的经济领域,而是代表着与“政治国家”相并列的文化意识形态领域,是属于上层建筑的。这个市民社会对一个国家里的人们所信奉和尊崇的生活方式的理念或习惯行程和普及起到了决定性作用。每个社会团体都试图掌握有关舆论、价值观念和社会行为标准等方面的领导是政治领导的前提。即使革命成功后,也要继续牢牢抓住文化领导权。葛兰西的文化领导权思想,对我们寻求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有效途径富有启发意义。 一、以多种方式构建和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文化领导权是葛兰西的重要思想和革命战略,使统治阶级的哲学成为广大群众的哲学,即让广大群众接受为他们生活的社会所公认的道德、风俗和行为准则。对于文化领导权的实现方式,主要涉及了两种类型:一种是认同、同意等民主方式,另一种是宣传、引导的方式。 葛兰西分析了市民社会发达的西方资本主义社会,认为资产阶级的文化领导权,虽然是反动的、压迫性的和欺骗性的,但以大多数人的“认同”、“同意”为基础,披着“合法”、“合理”的外衣,其结果是社会大多数人接受资产阶级所宣传的世界观,把统治阶级的愿望、价值观、生活方式、思维方法和伦理道德当作自己的。葛兰西提出:无产阶级虽致力于建立新型意识形态,但在革命中要夺取文化领导权,革命成功后巩固文化领导权,都应采用类似的认同、同意等民主方式。在文化领导权实现方式上,葛兰西也注意到了宣传、引导等方式的作用,提出:“社会主义宣传可以使无产阶级的历史在一瞬间戏剧性地苏醒过来:它的反对资本主义的斗争,它的漫长的连续不断的努力,要使自己从奴隶枷锁中完全解放出来,要使自己锻造出一种新的意识,并在今天成为一个尚未到来的世界的宣言。

葛兰西主义与批判理论

第2期葛兰西主义与批判理论 李恒阳 (外交学院,北京 100037) 摘要:马克思主义思想博大精深,许多受到马克思研究方法启发的人尝试着把马克思主义运用到国际关系领域,用马 克思主义理论来观察和解释国际问题。本文所讨论的葛兰西主义和批判理论,都是从马克思主义的立场出发,对国际关系进行分析和评述。尽管这两个国际关系理论都以马克思主义思想为出发点,但根据它们对待马克思理论遗产的态度不同,它们之间也有一定的差异。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葛兰西主义;批判理论中图分类号:D80;A8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3386(2006)02-0059-06 马克思生前曾写过大量关于国际问题的文 章,但他并没有把国际关系领域纳入到他对资本主义分析的体系中。马克思去世以后,许多受其研究方法启发的人尝试着把马克思主义运用到国际关系领域,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来观察和解释国际问题。可以说,马克思主义对国际关系理论研究有着重大的意义。 本文所讨论的葛兰西主义和批判理论,都是从马克思主义的立场出发,对国际关系进行分析和评述。虽然它们各有特色,但以下3点是它们共有的。 首先,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类社会应作为一个整体来分析。从不同学科出发,人类社会可以分成不同的方面,如政治、经济、历史、国际关系等,这些分类是主观的,有时显得过于片面。这样,即使你了解人类社会的某一方面或某些方面,你也不会了解整个人类社会。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把人类社会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把人类社会的各种关系进行整体定位。 其次,马克思主义强调唯物主义历史观。唯物史观注重历史,从联系的角度看待问题,认为社会 经济的发展是历史前进的动力,历史的进程实际 上是社会经济发展的进程。马克思认为,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就是生产方式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二者共同构成了一定社会的经济基础。 第三,阶级有着重要的作用。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类社会是阶级的社会,从体系上讲容易产生阶级斗争。《共产党宣言》明确指出,在所有存在过的社会中,历史是阶级斗争的历史。在资本主义社会,这种冲突的主要核心存在于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之间。 应该指出的是,尽管本文谈及的两个国际关系理论都以马克思主义思想为出发点,但根据它们对待马克思主义理论遗产的态度不同,它们之间也有很大的差异。葛兰西主义的作品更多地直接运用马克思的初始思想,而批判理论者则较少地运用。 安东尼奥?葛兰西(AntonioGramsci)在研究 国际政治经济学中很有影响,有关其思想的研究被称为葛兰西学派或意大利学派。他的思想遗产主要是通过他著名的《狱中札记》传播的。 葛兰西对历史唯物主义(即他所称的“实践 收稿日期:2005-09-06 作者简介:李恒阳,男,外交学院2003级国际关系专业博士研究生。 一、马克思关于国际关系理论的论述 二、葛兰西主义 2006年4月总第88期Apr.2006No.88 外交评论 FOREIGNAFFAIRSREVIEW

葛浩文翻译研究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a416052241.html, 葛浩文翻译研究 作者:曾小峰 来源:《文学教育》2017年第09期 内容摘要:随着西方世界渴望更进一步了解中国的过去、现在和未来,而中国文学则是一面反映行进中的中国的镜子。Howard Goldblatt(葛浩文)作为中国现当代文学翻译第一人, 他的翻译思想与实践非常值得一探究竟。葛浩文的翻译观深深影响了他的翻译实践,并创造出了独具一格的葛式译文小说。 关键词:文学翻译葛浩文改写论 一.引言 自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后,西方主流媒体终于目光投入到中国现当代文学上,重新审视中国文学,而在西方研究中国文学的路上,一位举足轻重的人物则让人无法忽视---他便是葛浩文(Howard Goldblatt)。自从奠定了他在汉学界地位的代表作《萧红评传》问世后,葛浩文 几乎垄断了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的英译,近50部作品出自他之手,囊括了中国两岸三地各个时代杰出作家的经典作品,其中不少作品蜚声海外并获得过国际上各种大奖,无怪美国著名文学评论家John Updike调侃道:“中国现当代文学翻译几乎变成了葛浩文的自留地”。这一系列的奖项无不证明了葛浩文的精湛技艺和作品的有口皆碑,他是如何拥有这样的口碑的呢?本文试图探究葛浩文的核心翻译思想,以及他是如何将这一思想贯彻到翻译实践中。 二.葛浩文的改写翻译理论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期,Andre Lefever将对“改写”,“refraction”的研究融入到翻译研究中。他认为翻译不仅是一种对原语文本的改写,也是一种文化改写或文化操控。“翻译当然是一种对原语文本的改写。所以不论意愿如何,改写都反映了某种特定的意识形态和诗学,并且这种操控会在一个特定的社会以某种特定方式发生。”(Lefever,1992:32) 尽管如此,葛浩文依旧保持着译者应有的尊严和对翻译的喜爱,“我热爱这个事业,热爱中文,热爱英文写作…换言之,我译故我在。”(ibid:1)他认为改写或创造,忠实与背叛是好翻译不可或缺的两大标准和要素。他进一步指出“据我经验来看,大部分的作者们至少都能容忍男男女女们将其作品改写为另一种语言—因为这绝对是翻译的本质。”(ibid:1) 三.葛浩文的改写翻译理论对翻译实践的影响 葛浩文对翻译实质的看法深深影响了其翻译策略,因为他将读者接受性置于首位。而英美读者更喜欢归化的译本,更强调译者的隐身,这便意味着成功的翻译应该看起来不是翻译或有外国语的痕迹,所有这些使得葛浩文不得不对原语文本进行改写和背叛。不论是对小说标题的

论葛兰西的实践哲学

论葛兰西的实践哲学 内容简介: 安东尼奥·葛兰西是意大利共产党的重要缔造者。他从"什么是哲学"这一问题入手,把"实践哲学"看作是哲学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葛兰西以此为基石,一方面批判了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哲学观“物质一元论”与唯心主义哲学观“精神一元论”;另一方面,批判了对马克思思想起源和组成部分做僵化的研究。他认为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组成部分是内在统一的,是一种总体的知识。同时,葛兰西也反对庸俗唯物主义和经济唯物主义对马克思主义的曲解。葛兰西认为"实践哲学"开辟了一种新的哲学观。哲学不是一种理论教条,而是一种历史性的政治实践。哲学不仅描述了这个世界,而在于推翻非人的旧世界,并建立合理化的新世界。 论葛兰西的实践哲学 谈到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家葛兰西,人们最先想到的是他的政治哲学。传统的学术研究在指涉到这一内容时,常常是从分析其市民社会理论、国家理论、领导权理论等入手的。在直观的意义上,这并无不妥,因为葛兰西论述过的这些理论问题,本就系于政治哲学的范式。但如果从葛兰西与他的思想先驱马克思之链接来看,他的政治哲学之构造的根本支点却是作为其重磅理论组件的“实践哲学”。人们往往以为实践哲学与政治哲学在葛兰西理论结构中是互为他者、彼此外在的,但我们发现在实践哲学中却也包藏着一种政治哲学的理论逻辑,这种逻辑又因为葛兰西与马克思的关联而通向了后者的思想之躯体。如果忽视了这一信息,进而不能使葛兰西不同理论节点内在打通,无论对其政治哲学还是实践哲学的研究,都会是褊狭的、不完整的。 安东尼奥·葛兰西是意大利共产党的重要缔造者。在1926-1937年11年间残酷的牢狱生活中,他写作了享有盛誉的《狱中札记》,留下了令后人肃然起敬的理论思考和精神创造。这些理论思考和精神创造以“实践哲学”为主旨,在西方马克思主义批判理论发展史上,葛兰西的实践哲学,在西方马克思主义批判理论发展史上,起到了上承卢卡奇、柯尔施的反思,下启法兰克福学派理论的重要作用。葛兰西反思并批判了在第二国际和第三国际居于“正统”地位的马克思主义,引发了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文化批判和以知识分子为主体夺取文化领导权两个转向。这一在西方马克思主义史上的重要过渡和转向,是葛兰西超越卢卡奇、柯尔施从当时革命的具体条件与决策等方面分析无产阶级革命挫败的主要原因即革命意识和革命理论的缺失,进一步深入到作为这一主要原因即革命意识和革命理论缺失的根源的思考结果。 一、葛兰西的物质观 物质观是哲学的核心问题。马克思虽然没有直接对物质观作过系统的阐述,但他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对物质、认识、实践等问题作了深入的分析。他反对从直观的角度去理解客观、客体,主张从人的感性活动、人的实践的角度去理解客观,客体。恩格斯、列宁对物质观作过系统、深入的分析,但主要是从唯物主义的角度批判唯心主义的物质观,而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与旧唯物主义的本质区别则强调得不够。尽管恩格斯晚年在关于历史唯物主义的书信中对这种倾向有所察觉,并有一些新的补充。列宁也在哲学笔记中对实践、物质、意识进行了全新的阐述,但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并未引起马克思主义者足够的重视。考茨基、普列汉诺夫、布哈林等人完全忽视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彻底独创性本质,将马克思主义哲学混同于旧唯物主义。葛兰西在《狱中札记》中,从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的论述出发,批判布哈林等人从自然科学的角度理解哲学的物质概念,把物质结构与物质本身等同起来,从

瞿秋白文化领导权思想

瞿秋白文化领导权思想 瞿秋白是中共党内最早提出文化领导权问题的人。他作为一个文人政治家,从文化领域倡导革命,主张建立无产阶级文化领导权。他的文化领导权内容包括三个方面,分别是倡导无产阶级的“文化革命”,创造无产阶级知识分子,文艺大众化。他的文化领导权理论对于当代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以及巩固中国共产党的执政权都有重要意义。 标签:文化领导权;知识分子;文艺大众化 瞿秋白是继李大钊、陈独秀之后宣传马克思主义理论杰出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家,但他又有自己的独特贡献,他拓展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将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文化领域相结合,建构了无产阶级文化领导权。文化领导权,顾名思义,就是在文化领域取得领导权。瞿秋白一篇文章,名为《自民权主义至社会主义》,该文是最早论述中国革命中无产阶级领导权问题的重要文章,他认为虽然革命是资产阶级性质的,但最终的领导权要归于无产阶级。 文化对经济,政治等方面具有反作用,也就是说经济,政治一方面影响着文化的发展,但另一方面,文化也会对经济,政治起到反作用。在阶级社会里,文化作为一种意识形态,也能作为在阶级斗争中的一种力量,制约着阶级斗争的发展,文化,经济,政治之间存在着一种辩证的关系。建构无产阶级的文化必然会对无产阶级的利益进行维护,而且在革命过程中,无产阶级文化也会对革命产生有利影响。无产阶级的文化反映的是无产阶级的意志,反映的是无产阶级的世界观。把马克思主义理论普及到工农群众中去,就会形成普遍的马克思主义世界观,这有利于无产阶级夺取革命的胜利。争取无产阶级文化运动的领导权,是基于当时的实际情况以及阶级斗争的历史条件下提出来的。 五四运动是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文化运动,主张科学和民主,虽然五四新文化运动没有成功完成任务,但也是有其积极意义的。五四运动给无产阶级留下了宝贵的遗产。五四运动之后,无产阶级开始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的舞台,无产阶级开始有政治觉悟了。资产阶级本身具有软弱性和妥协性。因此,资产阶级没有能力带领人民群众完成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任务,特别是文化革命的任务,这任务就历史地落在了无产阶级的肩上。 瞿秋白文化领导权思想也是在一定的条件下形成的。瞿秋白出身于书香门第,家庭的教育给瞿秋白对于传统文化的学习创造了优良的环境,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学习,使得瞿秋白的思想以文化为基石,来论述文化领导权问题。还有他的“饿乡之旅”也让瞿秋白认识到了“文化革命”的重要性,通过对俄国文化的学习,以及对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文献的翻译,都为他的文化领导权思想奠定了研究基础。而且通过创办马克思主义刊物,也使瞿秋白认识到了转战到文化战场上的重要性。 瞿秋白曾说:马克思主义不是教无产阶级远避资产阶级革命或不参加资产阶

奈达“读者反映论”与葛浩文翻译观之分析比较

奈达“读者反映论”与葛浩文翻译观之分析比较 奈达的“读者反映论”自引入中国后,在产生深远影响的同时也颇受争议。本文结合具体实例,分析比较奈达的“读者反映论”与葛浩文的翻译观——“忠实与背叛”之间的联系与差异。 标签:奈达读者反映论葛浩文忠实背叛 一、引言 尤金·A·奈达,美国语言学家、翻译家、翻译理论家,被称为美国翻译理论之父。奈达倾其一生投入《圣经》的翻译工作,在翻译过程中,他总结出了许多翻译理论,其中很多被保留下来沿用至今,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奈达的“读者反映论”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理论之一,也是广受争议的翻译理论之一。奈达认为:“读者给予文本生命力,读者的理解是文本意义的所在,每一次阅读都是对文本的又一次全新的诠释。”(王凤霞,2005:58-60)读者反映论将读者对译文的理解放在第一位,强调翻译的目的在于原作被目的语读者所接受和认可。奈达还认为,在翻译的过程中可以适当调整原文形式,从而保留原文的意义和风格(肖宇,2008:218-219)。归根结底,奈达的“读者反映论”以服务于读者理解为首要目的。 作为目前英文世界地位最高的文学翻译家,葛浩文(Howard Goldblatt)的主要翻译观点为“忠实”和“背叛”。葛浩文始终将“忠实”原则视为第一翻译准则,翻译的内容必须与原文一致。但由于受到地域、文化、时间等因素的影响,译作难以做到与原文完全一致,因此根据接受语的特点对原文进行适当、合理的改变是很有必要的(文军、王小川、赖甜,2007:78-80)。葛浩文将其“忠实”与“背叛”的翻译理念应用到了具体作品(尤其是文学作品)的翻译实践过程中。 奈达的“读者反映论”与葛浩文的翻译观在考虑读者理解方面存在相似性;但同時,两者也存在细微差异。奈达“读者反映论”的天平倾向目的语读者一边,葛浩文则较为灵活地权衡了目的语读者的可理解性与忠实于原作之间的关系。 二、论奈达的读者第一性与葛浩文的背叛性 葛浩文对原作的“背叛”,一定程度上也是为了使英语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原作,这和奈达的“读者反映论”中以读者为主要服务对象这一理念是契合的。例如: (1)我第一次看见河水,我不能晓得这河水是从什么地方来的?走了几年了?(萧红,2004:87)[12] This was the first time I had ever seen the river,and I was at a loss to figure out where its waters came from and how many years they had flowed here.(Xiao Hong,1979:200)[4]

葛兰西的文化领导权思想_孙晶

5马克思主义研究62002年第3期 葛兰西的文化领导权思想 孙晶 =内容提要>本文认为,马克思关于国家的论述与列宁的关于无产阶级革命意识理 论对葛兰西文化领导权思想的形成有重要的影响。继承这些经典作家的思想遗产,葛兰 西在以下两个方面的领导权思想可以说是原创性的:第一,他把这个概念从适用于无产阶 级扩展到也适用于资产阶级,以至于使它成为一般阶级斗争的一个特征;第二,他把文化、道德、知识因素也放入到这个概念中,把无产阶级的道德和知识作为领导权的核心,认为 文化领导权是夺取政权和执掌政权的前提。 =关键词>文化领导权国家统治强制 葛兰西的文化领导权理论,有相当一部分是在对庸俗经济决定论的批判中阐述其对意识形态和经济基础关系看法的,并由此论述了上层建筑、意识形态在社会历史中所发挥的作用。应当指出的是,葛兰西虽然可以说是一个上层建筑理论家,但也仍坚持传统的马克思关于经济基础具有决定作用的观点,认为经济基础对在决定形成什么样的意识形式方面是有决定作用的,而上层建筑中的国家,则被当作政治社会的思想、独裁或其他政治高压的工具,它被用于控制大众社会去服从既定的经济与生产模式。不同的历史集团不断/形塑0着政治社会和市民社会两个领域的相互作用)))这依靠于他们在形成联盟与分解有凝聚力的思想体系的强度,这样,就可能或不可能产生一个文化领导权的影响。 葛兰西是从国家、市民社会、文化)意识形态角度展开对文化领导权论述的,但葛兰西的这些思想并非是建立于空中楼阁之上的,其理论形成有多种思想渊源。除意大利的知识传统(如马基雅维里的政治学说、拉布里奥拉的实践哲学、克罗齐的文化)历史哲学理论)和卢卡奇的著作对文化领导权理论的形成有所影响外,马克思、列宁的一些理论可以说是文化领导权思想的直接来源。当然,文化领导权从来不是马克思等经典作家的主要概念,但马克思的国家与阶级意识理论,列宁的领导权思想,又确实与葛兰西的文化领导权理论有着密切的联系。 一、马克思的渊源 马克思强调国家的镇压性质,他认为在阶级社会里,国家是一个阶级对另一个阶级进行压迫与统治的机器,国家政权随着资本与劳动以及阶级对立的发展,越来越具有资本压迫劳动的全国政权的性质,它/变成了为进行社会奴役而组织起来的社会力量,变成了阶级专制的机器。0(马克思:5法兰西内战6,5马克思恩格斯选集6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53页)除

葛浩文翻译观试析_以_生死疲劳_英译本为例_缪建维

收稿日期:2014-12-25 基金项目:教育部规划基金项目 “平行语料库协助下的汉英翻译认知诗学研究”(编号:12YJA740049)的阶段性成果。作者简介:缪建维(1981-),女,江苏南通人,副教授,华东师范大学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翻译理论与实践。 葛浩文翻译观试析 ———以《生死疲劳》英译本为例 缪建维 1,2 (1.华东师范大学外语学院,上海200241;2.上海理工大学外语学院,上海200093) 摘要:美国翻译家葛浩文翻译了大量的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随着中国文化走出去的呼声越来越高,他也日益受到关注。针对目前很多学者认为葛浩文翻译“不忠实于原作”甚至“连译带改”这样的现状,本文通过文本细读发现葛浩文在翻译时始终以 “忠实”作为基本原则,但不可避免,由于语言、文化等差异的影响,他也无奈地采取了删减和改移等变通手段。而这些变通手段的采取,有着错综复杂的原因,更有时候并非葛浩文的个人选择。 关键词:葛浩文,忠实,变通,艺术特色,翻译观中图分类号:2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1(2015)01-0176-04 美国翻译家葛浩文(Howard Goldblatt )是“公认 的中国现代、 当代文学之首席翻译家”[1] 序。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他翻译了大量的中国台湾和内地的作品, 台湾作家白先勇、朱天心,大陆作家苏童、莫言等众多知名作家的英译本均出自他之手。此次莫 言获得诺贝尔奖,其瑞典语的译者陈安娜就指出,不能忘了一个美国翻译家葛浩文。近年来,我国翻译 界对葛浩文也日渐关注, 涌现出不少相关文章。不少学者认为葛浩文的翻译“不忠实于原作”甚至给 其贴上“连译带改”的标签。在葛浩文所译的中国作品里,莫言的作品是他 译得最多的,目前已经出版的有《红高粱家族》《天堂蒜薹之歌》《生死疲劳》等9部作品,另有作品 《蛙》即将出版。本文将以葛浩文所译的《生死疲劳》为例,分析他在翻译这部作品时所体现的翻译 思想。选择《生死疲劳》作为研究对象,很大程度上源于这部小说独特的地位,当诺贝尔奖诺奖组委会 邀请莫言为全世界大学生推荐一部他的作品时,莫言推荐了《生死疲劳》,称“因为这本书比较全面地 代表了我的写作风格,以及我在小说艺术上所做的一些探索。 ”一、忠实是基本原则 葛浩文在翻译某些作品如《狼图腾》时进行了一些删减,在处理某些词句时进行了变通,因此有学者据此认为葛浩文对原著不够忠实。笔者认为,这 种观点是有失公正的。 恰恰相反,“忠实”是葛浩文一直秉承的原则。他提出,译者“必须尊重原著”,他们“最大的导师就是文本”[2] 。在《狼图腾》英文版首发仪式上葛浩文把作家比作鱼,译者是虾,是配角。他曾批评金恩 (Evan King )在英译老舍《骆驼祥子》时将悲剧结局改为喜剧,认为这种改写与失真是很危险的。他也同样批评了译者在翻译过程中的文体与风格失真,认为翻译家不能牺牲原著独到的文体。在他接受的历次访谈中,他多次提到他是很忠实于原文的。葛浩文是这样说的,也确实是这样做的。这首先表现在他对翻译严谨的态度。为了不偏离原文作者的意图,翻译中遇到的疑问,他都会尽力与作家联系进行沟通。在翻译莫言多部作品时,与莫言不断书信往来,一次又一次地修订。莫言在科罗拉多大 学博尔德校区的演讲中提到, “……我与葛浩文教授1988年便开始了合作,他写给我的信大概有一百 多封,他打给我的电话更是无法统计……教授经常为了一个字、为了我在小说中写到的他不熟悉的一件东西,而反复磋商……由此可见,葛浩文教授不但是一个才华横溢的翻译家,而且还是一个作风严谨 的翻译家……”[3]170 。下文将就《生死疲劳》的翻译阐述葛浩文是怎样践行他的“忠实”原则的。 莫言是一个对小说叙事艺术、小说文体始终非常关注的作家,他认为《生死疲劳》比较全面地代表 第33卷第1期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No.1Vol.33Journal of Hubei Minzu University (2015年第1期)(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 ) No.12015 DOI:10.13501/https://www.doczj.com/doc/a416052241.html,ki.42-1328/c.2015.01.044

试论葛兰西的文化霸权理论及其启示

目录 摘要 (2) 前言 (3) 一、葛兰西的文化霸权理论 (3) (一)文化霸权的三个理论层面 (3) 1、市民社会 (3) 2、统治权和领导权 (4) 3、有机知识分子 (4) (二)文化霸权的实质 (4) (三)文化霸权的特征 (4) 1、权威与服从 (4) 2、合法性 (4) (四)文化霸权的维护 (5) 二、文化霸权对中国社会的启示 (5) 结语 (6) 参考文献 (7)

内容摘要:文化霸权理论已经成为当代文化研究的重要领域和热点问题。葛兰西的文化霸权理论强调了文化自身的功能,更进一步地说是意识形态的领导权。葛兰西认为,在西方资本主义社会,资产阶级的统治不再是依赖暴力,而是依赖舆论,依赖于它对市民社会的文化权的控制。面对新时代,尤其是我国面对全球化的大背景,如何维护和巩固我国社会主义的文化领导权,预防西方的渗透和西化,葛兰西的霸权理论具有重要的影响和启发意义,而在实现被统治阶级对统治阶级自觉自愿的认可过程中,知识分子起着重要的作用。 关键字:葛兰西文化霸权意识形态知识分子 Synopsis:Theories of cultural hegemony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field of contemporary cultural studies and hotspots. Gramsci's cultural hegemony theory emphasizes the function of culture itself, further is the ideology of leadership. Gramsci's view, in the Western capitalist societies, bourgeois rule is no longer dependent on violence, but rely on public opinion, rely on it to the public control of the social and cultural rights. Facing a new era, especially the backdrop of globalisation, how to maintain and consolidate the Chinese socialist cultural leadership to prevent infiltration of Western and westernized, Gramsci's hegemony theory has important influence and inspiration of significance, and in the realization of the ruled class in the process of recognition for the ruling class conscious, intellectual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Keywords:Gramscicultural hegemonyideologyintellectuals

论葛兰西和阿尔都塞的意识形态理论(姜玉洋 0811296)

课程名称:政治心理学 任课教师:季乃礼 论葛兰西和阿尔都塞的意识形态理论 ——以政治心理学为视角 姓名:姜玉洋 学号:0811296 专业:哲学

论葛兰西和阿尔都塞的意识形态理论 ——以政治心理学为视角 【论文摘要】意识形态理论是政治心理学关注的重要内容,在某种程度上,意识形态的整体状况和具体表现代表着政治信息在公众心理中所起到的效果和作用。本文拟从西方马克思主义两位代表人物葛兰西和阿尔都塞观点出发,从政治心理学的视角分析其意识形态理论。 【关键字】葛兰西市民社会有机知识分子阿尔都塞意识形态国家机器政治心理学意识形态(Ideology)是指一种观念的集合,它具体分为很多不同的种类,例如政治的、社会的、知识论的和伦理的意识形态等等,本文主要探讨的是政治意识形态。在社会研究中,政治意识形态是一组用来解释社会应当如何运作的观念与原则,并且提供了某些社会秩序的蓝图。一个国家的意识形态构成了这个国家的政治现状及未来发展方向在意识层面的集中表现。本文首先从意大利共党领袖葛兰西①和结构主义代表人物阿尔都塞②对意识形态的观点出发(为了方便论述,本文在以下论述中把这两种关于意识形态的理论合称为“意识形态理论”),论述意识形态理论在政治心理学中的重要地位。 一、葛兰西与阿尔都塞的意识形态理论 (一)葛兰西的“市民社会意识形态霸权”与“有机知识分子”理论 葛兰西认为,一种革命性的社会变革应当是包括社会一切方面的总体革命,而其中意识形态的革命又具有突出的地位,因为它是维护现存秩序的强大的工具。无产阶级革命必须要努力创造一种新的文化,将群众从一种消极接受资本主义社会——经济客观性的状态,引导到具有革命意识的状态。必须使人们认识到,一切关系都是能动的和出在运动中的,而这种能定性的源泉在认知着的、意欲着的、争取着的、创造着的人的个人意识,并以这种方式创造一种“新人”。 为了分析为什么在西方发达国家没有出现俄国那样的十月革命,葛兰西对西方资 ①安东尼奥·葛兰西(1891~1937),意大利共产党领袖。他的文艺理论著作大多写于狱中,战后得到广泛的传播和研究。他批判资产阶级唯心主义文艺观和克罗齐的“艺术即直觉”的观点,坚持历史唯物主义和无产阶级党性原则,提出创立“民族-人民的文学”的口号,对文学与社会生活,作家与时代、人民,作品的内容与形式的关系,文艺批评的任务,作了精辟的论述,奠定了意大利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基础。 ②路易斯·阿尔都塞(Louis Althusser,1918—1990)法国著名哲学家、“结构主义马克思主义”的奠基人。他的主要著作有《保卫马克思》、《阅读〈资本论〉》、《列宁与哲学》、《立场》等。

浅析葛兰西的文化领导权思想

浅析葛兰西的文化领导权思想 【摘要】葛兰西是意大利著名的革命家、理论家,其思想对“西方马克思主义”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他在总结十月革命胜利和西方社会主义革命失败的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创造性地把马克思主义与西方的社会现实相结合,提出了新的独树一帜的政治思想。这一思想,对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当代资本主义国家和西方社会主义运动提供了一个崭新的视角。在此我将要着重从他的文化领导权的角度来简要的分析他的思想。 【关键词】文化霸权;市民社会;知识分子 安东尼奥·葛兰西(Gramsc,Antonio,1891~1937)是意大利共产党的创始人和杰出领袖,著名的反法西斯战士,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家。他的思想在“二战”后,特别是70年代后,在世界范围内得到广泛的评议和回响。80年代后我国学术界对的思想也展开了热烈的讨论。本文仅就他的领导权思想及其在当代的影响作初步的探讨。马克思以来的无产阶级理论家大都把注意力放在了对政治和经济领导权的获取上,忽视了对文化领导权的占领。葛兰西深刻认识到,就西方国家而言,取得文化领导权的重要性甚于政治领导权,文化领导权的获得不是一个短暂的暴力过程,而是一个缓慢的理性化进程。 “文化领导权”理论—即无产阶级必须建立起自己的知识分子阶层,通过占有文化领导权,从而最终获得政权。在葛兰西的理论中,市民社会、文化领导权和知识分子问题是相互关联的,它们共同构成了葛兰西文化和意识形态的主体。 一、市民社会:提供文化领导权的普遍同意基础 葛兰西的领导权理论的产生及转化都是市民社会的产物,关于市民社会理论问题的论述,葛兰西并非第一人,在他之前,热格尔、马克思都有过明确的论述。他们都是在物质生活关系和经济关系的层面上使用市民社会的概念。 简言之,与暴力相对应它代表舆论;与专政统治相对应它代表道德和伦理;与“公共政治”相对应它代表“私人”和民间;与“守夜者”、“宪兵”相对应它代表“教育者”、“意识形态机器”,它看似在国家之外,其实它正是隐秘的国家本身。“这个市民社会的活动是既没有‘制裁’,也没有绝对的‘义务’,但是在习惯、思想方式和行为方式,道德等等方面产生集体影响并且能达到客观的效果”。

葛兰西的文化领导权理论概论2

葛兰西的文化领导权理论概论 【摘要】:“文化领导权”理论,本质上是无产阶级革命战略,是葛兰西倾其毕生精力所探索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怎样进行社会主义革命的理论,这一新的革命战略策略,是他根据当时的时代背景、西方国家的政治现实以及无产阶级革命实践提出的,是对经典马克思主义作家关于“无产阶级革命”理论的重要补充和发展,对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当前我国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建设具有重大借鉴意义。 【关键词】:葛兰西文化领导权概论 意大利著名无产阶级理论家、革命家葛兰西的思想对“西方马克思主义”产生巨大影响。他在总结“十月革命”胜利和西方社会主义革命失败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创造性地把马克思主义与西方的社会现实相结合,提出新的政治思想。其“文化领导权”思想的提出,直接引领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转向的风潮。作为“西方马克思主义”的鼻祖,他的这一思想对于我们更好地理解西方社会主义运动和当代资本主义国家提供了一个新视角。 一、“文化领导权”理论的来源与提出 (一)“文化领导权”理论的来源:马克思与列宁 不少学者特别是西方一些学者认为,马克思理论中缺乏关于民主国家的讨论,国家的镇压性质是他重点强调的,而他所理解的国家,不是作为上层建筑或暴力机关就是阶级统治的工具。战后,资本主义长期占据统治地位且得到了大多数人民的“同意与支持”。因此,他们认为葛兰西的国家理论恰恰填补了这项空白,是对马克思主义的一次革新与创举。 但是事实并非如此。马克思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里,批判了黑格尔对“代表人民共同利益的国家”与“政治国家”的混淆,指出现代国家的本质特征就是政治国家,因其预设了国家与市民社会的对抗而使人不能接受。在《论犹太人问题》中,他进一步认为,市民社会的政治特征已被消除了,民主国家完善了一般与特殊分裂的过程,以至于国家成了抽象的虚幻的人民的代表,而这个过程正是伴随着市民社会利己主义的增长实现的。 确实,通过以上分析表明,马克思在后来的国家研究中是比较偏重于政治社会特征的分析,但是“理性国家”观念并没有完全取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