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电线电缆实用查询手册..

电线电缆实用查询手册..

电线电缆实用查询手册..
电线电缆实用查询手册..

电线电缆实用查询手册1、我国部分常用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及专业标准代号

3、字母符号及其表示意义

5、常用线缆结构计算

1)圆单线:圆单线为不包覆其他金属层的单根圆形导线。

π

2)圆单线的面积S S = —— d2(mm2)

4

3)圆单线周长L L = πd (mm)

π

4)圆单线的重量W = —— d2ρ= Sρ(kg/km)

4

式中:ρ——材料密度(g/cm3)

6)扁线:扁线用于电磁线类的矩形导电线芯和电缆铠装等。

S = ab — [4r2—πr2]= ab — 0.858 r2 (mm2)

式中:a——厚度(mm);b——宽度(mm);r——圆角半径(mm)。7)扁线的周长L L = 2(a + b)—(8r —2πr)

8)扁线尺寸偏差

扁线窄边a的尺寸偏差

扁线宽边b的尺寸偏差

扁线圆角半径尺寸偏差范围

9)1~5根单线组成的中心层外径Do

10)普通绞线截面积S及重量W

S = (π/4)d2Z (mm2)

式中:d——单线直径;Z——单线总根数。

W = SKmρ= (π/4)d2ZKmρ (kg/km)

式中:Km——绞线平均绞入系数;ρ——绞线用材料的密度(g/cm3)。

11)复绞线:复绞线由多股束线或普通绞线以正规绞合制成,故外径成圆形。

12)复绞线外径D复1

当复绞线的胶线采用绞线时:

D复=(D复/ D股)(D股/d)d =(D复/d)d = M复·d

当复绞线的胶线采用绞线时:

D复=(D复/ D股)(D股/d)d =(D复/d)d = M复·d

当复绞线的胶线采用束线时:

D复=(D复/ D股)(D股/d)d·k =(D复/d)d ·k = M复·d·k

式中:D复/ D股——复绞线外径与股线外径之比;D复/d——股线外径与单线直径之比;

d——单线直径;M复——D复/d;K——束线调整系数。

13)复绞线填充系统η复η复= η1η2×100(%)

式中:η1η2——分别为股线绞合和复绞时的填充系数(%)。

14)复绞线重量W复W复= W股Z股K复(kg/km)

式中:W股——复绞中的股数;K复——复绞的绞入系数。

15)空心线芯:一般用于高压电缆导电线芯,内通绝缘体(如充油电缆的绝缘油)。

16)单圆线构成空心线芯的外径及重量

外径D按下式计算: D = D支+ 2nd +2t (mm)

式中:D支——内撑螺旋管外径(mm)n——铜单线的绞制层数

d——铜单线直径(mm)t——屏蔽层厚度(mm)

重量W按下式计算:W = W支+ W铜+ W屏(kg/km)

W铜= (π/4)d2ZKmρ (kg/km)

式中:W支——内撑螺旋管重量;W铜——铜线重量;W屏——屏蔽层重量。17)Z或弓形单线空心线芯的外径及重量

外径D按下式计算:D = Do + 2t = Do + 2(t1 + t2) (mm)

式中:Do ——型线绞合后的孔径(mm);t ——型线绞合后的总厚度;t1—— Z

形线厚度(mm);

t2——弓形线厚度(mm);

18)压缩绞线及紧压线芯:架空线用压缩绞线和电缆导电线芯用圆形紧压线芯,其结构、绞合和紧合工艺及截面形状完全相同。它们的外径都小于普通绞线。

π1

19)压缩绞线与紧压线芯的截面积S S = — d2 Z —(mm2)

4 μ

式中:d——单线直径;z——单线根数;μ——紧压时单线延伸系数,取以下的经验值:截面为25~70mm2,μ=1.05;95~120mm2,μ=1.035;截面≥150mm2,μ=1.04。

π1

20)压缩绞线及紧压线芯的重量W S = — d2 Z —Kmρ (kg/km)

4 μ

式中:Km——平均绞入系数;ρ——材料密度(g/cm3)

如果绞线是由不同直径的单线构成,则计算时应对d2 Z的乘积,分别进行计算。

21)实体绝缘层:这是一种常见的绝缘层,它包括挤包或纵包橡皮绝缘、挤包或涂覆的塑料绝缘和漆膜等。

22)圆形单根线芯绝缘层:这是最简单的绝缘层形式,这种形式主要用于一般绝缘电线、漆包圆线、通信电线电缆、信号及控制电缆等。

绝缘层外径D D = d + 2t (mm)

式中:d ——导体直径(mm);t ——绝缘层厚度(mm);

绝缘层截面积S S = π(d + t)t (mm2)

绝缘层重量W W =π(d + t)tρ (kg/km)

式中:W ——固体漆膜重量(kg/km);ω ——固体含量(%)

23)钢带铠装后的外径及材料重量

D = D1 + 4t — 1 (mm)W =π(D1 + 2t — 1)2tρk(kg/km)

式中:D1 ——钢带铠装前半制品外径(mm)t——钢带厚度(mm)

ρ——钢带密度(g/cm3) k——钢带间隙系数。

10、通用橡皮塑料软电线使用要求和结构特点

14、钻探电缆使用要求和结构特点

15、电梯电缆使用要求和结构特点

18、光缆按使用环境分

19、电缆线芯导体材料与金属屏蔽材料种类、形态和用途

21、塑料基本性能的常用名词及其含义

电线电缆常用计算公式

目录 第一部分导电线芯 一、导电线芯及裸导体制品 1.圆单线的截面和重量的计算 (1) 2.型线的截面和重量的计算 (1) 二、绞线 1.绞合线芯的结构计算 (2) 2.绞合线芯的重量计算 (5) 3.绞入系数K的理论计算 (6) 4、紧压圆形线芯的重量计算 (7) 5、扇形线芯的结构和重量计算 (7) 6、通讯电缆的结构和重量计算 (8) 第二部分挤压式绝缘层及护层 一、圆形挤压式 1.绝缘层 (11) 1)单线挤压式绝缘层的重量 (11) 2)绞线(或束线)芯边隙无填充物挤压绝缘层的重量 (11) 3)复绞线(束绞线)芯挤压式绝缘层的重量 (11) 4)其他形式的绝缘层重量 (12) 2.护层 1)有填充物和包带式护层的重量计算 (12) 2)不填充和不包带式护层的重量计算 (12) 3)金属纺织后挤包和嵌隙护层的重量计算 (13) 4)皱纹式挤压护层的重量计算 (13) 二、扇形挤压式 1)两芯平行有包带护层的重量计算 (14) 2)两芯平行有填充、有包带护层的重量计算 (14) 3)两芯平行不填充或不包带护层的重量计算 (14) 4)套管式护层的重量计算 (14) 5)三芯平行护层的重量计算 (14) 6)椭圆形护层的重量计算 (15) 第三部分绕包、浸涂、浸渍和编织 一、绕包层重量的计算 1)带状式绕包层重量的计算 (18) 2)纤维绕包层重量的计算 (18)

3)绳状绕包层重量的计算 (19) 二、浸涂及浸渍层的重量计算 1)漆包线用漆的重量计算 (19) 2)玻璃丝包线用漆的重量计算 (19) 3)浸渍剂的重量计算 (19) 4)浸渍电缆纸和电缆麻重量的计算 (19) 三、编织层的重量计算 1.纤维编织层的重量计算 (20) 2.金属编织层的重量计算 (21) 第四部分成缆填充材料和外护层 1、成缆填充材料的重量计算 (22) 2、外护层材料重量计算 (22) 附录 常用材料比重、单根重量及导电线芯绞入系数及成缆绞入系数 (23)

3D MAX 常用快捷键

3D MAX 常用快捷键 F1 ..................帮助 F2 ..................加亮所选物体的面(开关) F3 ..................线框显示(开关)/光滑加亮 F4 ..................在透视图中线框显示(开关) F5 ..................约束到X轴 F6 ..................约束到Y轴 F7 ..................约束到Z轴 F8 ..................约束到XY/YZ/ZX平面(切换)(配合X键) F9 ..................用前一次的配置进行渲染(渲染先前渲染过的那个视图)F10 .................打开渲染菜单 F11 .................打开脚本编辑器 F12 .................打开移动/旋转/缩放等精确数据输入对话框 ` ...................刷新所有视图 1 ...................进入物体层级1层 2 ...................进入物体层级2层 3 ...................进入物体层级3层 4 ...................进入物体层级4层 Shift + 4 ...........进入有指向性灯光视图 5 ...................进入物体层级5层 Alt + 6 .............显示/隐藏主工具栏 7 ...................计算选择的多边形的面数(开关) 8 ...................打开环境效果编辑框 9 ...................打开高级灯光效果编辑框 0 ...................打开渲染纹理对话框 Alt + 0 .............锁住用户定义的工具栏界面 -(主键盘) ...........减小坐标显示 +(主键盘) ...........增大坐标显示[ ...................以鼠标点为中心放大视图 ] ...................以鼠标点为中心缩小视图 ‘ ..................打开自定义(动画)关键帧模式 \ ...................声音"," .................跳到前一帧 . ...................跳后前一帧 / ...................播放/停止动画 SPACE ...............锁定/解锁选择的 INSERT ..............切换次物体集的层级(同1、2、3、4、5键) PAGE UP ..............选择当前子物体的父物体 PAGE DOWN ...........选择当前父物体的子物体 Ctrl + PAGE DOWN .....选择当前父物体以下所有的子物体 A ...................旋转角度捕捉开关(默认为5度)

电力电缆主要电气参数计算及计算实例

电力电缆主要电气参数计算及计算实例 Document number:PBGCG-0857-BTDO-0089-PTT1998

1.设计电压 及附件的设计必须满足额定电压、雷电冲击电压、操作冲击电压和系统最高电压的要求。其定义如下: 额定电压 额定电压是电缆及附件设计和电性试验用的基准电压,用U0/U表示。 U0——电缆及附件设计的导体和绝缘屏蔽之间的额定工频电压有效值,单位为kV; U——电缆及附件设计的各相导体间的额定工频电 压有效值,单位为kV。 雷电冲击电压 UP——电缆及附件设计所需承受的雷电冲击电压的峰值,既基本绝缘水平BIL,单位为kV。 操作冲击电压 US——电缆及附件设计所需承受的操作冲击电压的峰值,单位为kV。 系统最高电压 Um——是在正常运行条件下任何时候和电网上任何点最高相间电压的有效值。它不包括由于故障条件和大负荷的突然切断而造成的电压暂时的变化,单位为kV。 定额电压参数见下表(点击放大)

330kV操作冲击电压的峰值为950kV;500kV操作冲击电压的峰值为1175kV。 2.导体电阻 导体直流电阻 单位长度电缆的导直流电阻用下式计算: 式中: R'——单位长度电缆导体在θ℃温度下的直流电阻; A——导体截面积,如导体右n根相同直径d的导线扭合而成,A=nπd2/4; ρ20——导体在温度为20℃时的电阻率,对于标准软铜ρ20=Ω˙mm2/m:对于标准硬铝:ρ20=Ω˙mm2/m; 1 α——导体电阻的温度系数(1/℃);对于标准软铜:=℃-1;对于标准硬铝:=℃-1; k1——单根导线加工过程引起金属电阻率的增加所引入的系数。一般为(线径越小,系数越大);具体可见《电线电缆手册》表3-2-2; k2——用多根导线绞合而成的线芯,使单根导线长度增加所引入的系数。对于实心线芯,=1;对于固定敷设电缆紧压多根导线绞合线芯结构,=(200mm2以下)~(240mm2以上) k3——紧压线芯因紧压过程使导线发硬、电阻率增加所引入的系数(约);

电线电缆材料消耗计算标准

本文件规定了电线电缆结构重量的常用计算方法。 本文件适用于本公司裸线、电力电缆、控制电缆、通信电缆、电气装备电线电缆的结构重量计算。 2 参考资料 电线电缆手册。 3导电线芯 3.1 单根导电线芯 3.1.1 圆单线的重量 2 W d kg/km 4 式中:d —圆单线直径,mm ; 3 p —材料密度, g/cm 。 3.1.2 镀锡圆铜单线重量 2 W -^― d kg/km 式中:d —镀锡铜线外径,mm p —铜密度, g/cm 3。 3.1.3 锡层重量 W= W fe ? k kg/km 式中:W 铜一镀锡铜单线重量 kg/km ; k —镀锡重量系数,见表 1所示。 3.2.1 铝绞线重量 2 W —d C kg/km 式中:d —铝单线直径,mm p —铝的密度,g/cm 3; C —绞合常数,其值见表 2。 2 2 W W1 W2 —a c d 2 2C 2 4 4 式中:W 、W —分别为钢芯重量和铝线重量, kg/km ; d 1、d 2 —分别为单根钢丝直径和单根铝线直径, mm p 1、p 2—分别为钢丝和铝的密度, g/cm 3; C 、C 2—分别为钢芯和铝线绞合常数,其值见表 3。 kg/km

3.2.3 扩径绞线重量 323.1 扩径钢芯铝绞线的重量 式中:Z o 、乙、Z 2…乙一分别为中心层及其它各层的单线根数; k o 、k i 、k 2…k n —分别为中心层及其它各层的绞入系数。 3.3.2 k i 的计算步骤(i=0、1、2…n ) 3.3.2.1 根据第一到第n 层的单线总根数 Z i ,查表4得到对应于Z i 的D/D '直。 3.3.2.2 根据已知的实际节径比 M 值,由M '= M X D/D'计算出M ' 3.3.2.3 根据M '查表5得到对应于 M '的k i 值。 3.3.3 实际节径比M 的取值规定 3.3.3.1 产品标准或工艺文件中对第 i 层的节径比若规定有上、 下限则取中间值作为 M 值。 3.3.2.2 产品标准或工艺文件中, 对第i 层的节径比若只有上限值,则按上限值减去 4作为M 值。 表4绞线的单线总根数与 D/D '的关系 3.3.4 普通绞线重量 —Z 0d K m 钢 4 2 2 Z 〔d [ Z 2 d 2 2 Z n d n K m 铝铝 kg/km 式中:Z 。一钢线根数; d o —钢丝直径,mm 乙、Z 2…Z n —分别为第一层、第二层 d i 、d 2…d n —分别为第一层、第二层 …最外层铝单线根数; …最外层铝单线直mm k m 钢、k m 铝一分别为钢线部分及铝线部分的平均绞入系数。 P 钢、p 铝一分别为钢及铝的密度, g/cm 3。 3.2.3.2 空心扩径绞线的重量 W=V 支+W fe +W fe kg/km 式中:W 支一中心支撑物重量, kg/km W s —铝线重量,w 铝 W i —钢线重量,w 钢 3.3 普通绞线重量 3.3.1 绞线的平均绞入系数 2 d 铝 Z 铝K mq 铝铝kg/km 4 2 d 钢Z 钢K m 钢 钢 kg/km 4 k m Z o k o 乙k i Z 2k 2 ... Z n k n Z o Z i Z 2 ... Z n

3d最常用快捷键一览表67579

3d最常用快捷键一览表3ds 常用快捷键 视图: P —————透视图(Perspective) F —————前视图(Front) T —————顶视图(Top) L —————左视图(Left) C ————— 3dmax机视图(Camera) U —————用户视图(User) B —————底视图(Back) { }—————视图的缩放 视图控制区: Alt+Z —————缩放视图工具 Z————最大化显示全部视图,或所选物体 Ctrl+W ————区域缩放 Ctrl +P ————抓手工具,移动视图 Ctrl+R ————视图旋转ctrl+z-------撤销操作 Alt+W ————单屏显示当前视图 工具栏: Q —————选择工具 W —————移动工具 E —————旋转工具 R —————缩放工具 A —————角度捕捉 S —————顶点的捕捉 H —————打开选择列表,按名称选择物体 M —————材质编辑器 坐标: X —————显示 \ 隐藏坐标 “- +” ——缩小或扩大坐标 其它: 8 —————“环境与特效”对话框

9 —————“光能传递”对话框 G —————隐藏或显示网格 O —————物体移动时,以线框的形式。 F3 ————“线框” \ “光滑+高光”两种显示方式的转换F4 ————显示边 空格键—————选择锁定 Shift+Z ————撤销视图操作 Shift+C ————隐藏3dmax机 Shift+L ————隐藏灯光 Shift+G ————隐藏几何体 Shift+Q ———快速渲染 Ctrl+I ————反选 Ctrl+O ————打开文件 Ctlr+A ————全选 Ctrl+Z ————撤销场景操作 Ctrl+L —————使用默认灯光 Alt+6 ————显示主工具栏 Alt+Q ————进入单独选择模式 Alt+A————对齐 精品文档word文档可以编辑!谢谢下载!

求最值问题的几种方法

浅谈求最值问题的几种方法 摘要:最值问题综合性强, 涉及到中学数学的许多分支, 因而这类问题题型广, 知识面宽,而且在解法上灵活多样, 能较好体现数学思想方法的应用. 在历年的高考试题中, 既有基础题, 也有一些小综合的中档题, 更有一些以难题的形式出现. 解决这类问题要掌握多方面的知识, 综合运用各种数学技巧, 灵活选择合理的解题方法, 本文就几类最值问题作一探求. 关键词:数学;函数;最值;最大值;最小值 1. 常见函数的最值问题. 1.1 一次函数的最大值与最小值. 一次函数b kx y +=在其定义域(全体实数)内是没有最大值和最小值的, 但是, 如果对自变量 x 的取值范围有所限制时, 一次函数就可能有最大值和最小值了. 例1. 设0>a 且 a ≠1,)1(1 x a ax y -+=,(0≤x ≤1),求y 的最大值与最小值. 解: )1(1x a ax y -+=可化为:.1 )1(a x a a y +-=下面对一次项系数分两种情况讨论: (1)当a >1时,a -a 1>0,于是函数a x a a y 1 )1(+-=的函数值是随着x 的增加而增加的,所 以 当x =0时,y 取最小值 a 1; 当x =1时,y 取最大值a . (2)当0<a <1时,01<-a a ,于是函数a x a a y 1 )1(+-=的函数值是随着x 的增加而减少的,所以 当x =0时,y 取最大值 a 1; 当x =1时,y 取最小值. 例2. 已知z y x ,,是非负实数,且满足条件 .503,30=-+=++z y x z y x 求z y x u 245++=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分析: 题设条件给出两个方程,三个未知数z y x ,,,当然, z y x ,,的具体数值是不能求出的.但是,我们固定其中一个,不防固定x ,那么z y ,都可以用x 来表示,于是u 便是x 的函数了(需注意x 的取值范围),从而我们根据已知条件,可求出u 的最大值与最小值.

制造电线常用的公式

制造电线常用的公式 一、模具选用计算公式 绞合外径=条数开平方×单支直径×1.155 注:3C绞合外径=单支直径×2.1547; 4C绞合外径=单支直径×2.414 5C绞合外径=单支直径×2.7;6C、7C绞合外径=单支直径×3。 绞距=绞合外径×25; 内模尺寸选用: 单支线内模尺寸=绞合外径+(0.05∽0.2); 排线内模尺寸=[绞合外径+(0.05∽0.2)] ×[N根单根OD之和÷N+(0.05∽0.2)] 外模尺寸选用: 单支线外模尺寸=完成外径+(0.05∽0.4); 排线外模尺寸=[完成外径+(0.05∽0.2)] ×[完成宽度+(0.1∽0.6)]; 套管外模尺寸=(内模套管壁厚度+要求被覆厚度)×2+(0.3∽0.6) 二、电线耗用计算公式(kg/km) 铜线耗用 (kg/km)=单支铜直径2×条数×0.7854×8.889(铜的比重)×(1.03∽1.08); PVC耗用(kg/km)=[(外径)2 -(绞合外径)2]×0.7854×(1.4∽1.5)(胶的比重)×(1.03∽1.05);扁线耗料量公式(kg/km) 铜=单支铜直径2×条数×0.7854×8.889(铜的比重)×1.03(损耗量)×芯线根数×数量(km); 芯线胶=(芯线外径2 -单支铜直径2×条数)×0.7854×(1.4∽1.5)(胶的比重)×1.03(损耗量)×数量(km); 外被胶=[(宽度-厚度)×厚度+厚度2 ×0.7854-芯线外径2×0.7854×芯线根数]×(1.4∽1.5)(胶的比重)×1.03(损耗量)×数量(km); 圆线耗料量公式(kg/km) 铜=单支铜直径2×条数×0.7854×8.889(铜的比重)×1.03(损耗量)×芯线根数×数量(km); 芯线胶=(芯线外径2 -单支铜直径2×条数)×0.7854×(1.4∽1.5)(胶的比重)×1.03(损耗量)×数量(km); 外被胶=(外被外径2 -芯线外径2×芯线根数)×0.7854×(1.4∽1.5)(胶的比重)×1.03(损耗量)×数量(km); 铜=单支铜直径2×条数×0.7854×8.889(铜的比重)×1.03(损耗量)×芯线根数×数量(km); 外被胶=(厚度2 -单支铜直径2×根数)×0.7854×芯线根数×(1.4∽1.5)(胶的比重)×1.03(损耗量)×数量(km); 電線電 [watermark] 電線電纜材料計算公式 (單位:Kg/KM) 一銅線用量計算公式. 1.銅單線單位用量: W=0.7854d238.89 d:銅單線線徑(mm)

3d最常用快捷键一览表

3d最常用快捷键一览表 视图: P —————透视图(Perspective) F —————前视图(Front) T —————顶视图(Top) L —————左视图(Left) C ————— 3dmax机视图(Camera) U —————用户视图(User) B —————底视图(Back) { }—————视图的缩放 视图控制区: Alt+Z —————缩放视图工具 Z————最大化显示全部视图,或所选物体 Ctrl+W ————区域缩放 Ctrl +P ————抓手工具,移动视图 Ctrl+R ————视图旋转 Alt+W ————单屏显示当前视图 工具栏: Q —————选择工具 W —————移动工具 E —————旋转工具 R —————缩放工具 A —————角度捕捉 S —————顶点的捕捉 H —————打开选择列表,按名称选择物体 M —————材质编辑器 坐标: X —————显示 \ 隐藏坐标 “+” ——缩小或扩大坐标 其它: 8 —————“环境与特效”对话框 9 —————“光能传递”对话框 G —————隐藏或显示网格 O —————物体移动时,以线框的形式 F3 ————“线框” \ “光滑+高光”两种显示方式的转换F4 ————显示边

空格键—————选择锁定 Shift+Z ————撤销视图操作 Shift+C ————隐藏3dmax机 Shift+L ————隐藏灯光 Shift+G ————隐藏几何体 Shift+Q ———快速渲染 Ctrl+I ————反选 Ctrl+O ————打开文件 Ctlr+A ————全选 Ctrl+Z ————撤销场景操作 Ctrl+L —————使用默认灯光 Alt+6 ————显示主工具栏 Alt+Q ————进入单独选择模式 Alt+A————对齐精品文档word文档可以编辑!谢谢下载!

最常用的电线电缆手册

最常用的电线电缆手册 1、我国部分常用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及专业标准代号代号意义GB GB/T GBn GJB GBJ 国家强制性标准国家推荐性标准 国家内部标准国家军用标准国家工程建设标准 /T DL JB SJ YD CSBTS/TC 行业强制性标准行业推荐性标准电力行业标准机械行业标准(包含机械、电工、仪器仪表等)电子行业标准邮电部标准全国电线电缆标准技术委员会标准2、常用国际标准及外国标准代号代号意义代号意义ISO 国际标准IS 印度标准ISO/DIS 国际标准草案ISIRI 伊朗标准与工业研究所标准ANSI 美国国家标准JIS 日本工业标准AISI 美国钢铁学会标准KS 韩国工业标准ASME 美国机械工程师协会标准MS 马来西亚标准ASTM 美国材料与试验协会标准 NB 巴西标准BHMA 美国建筑小五金制造商协会标准NBN 比利时标准FS 美国联邦规格与标准NCh 智利标准MIL 美国军用标准与规格NEN 荷兰标准SAE 美国机动工程师协会标准NF 法国标准UL 美国保险业者研

究所标准ISO/R 国际标准化组织推荐标准AS 澳大利亚标准IEC 国际电工委员会BS 英 国标准NI 印度尼西亚标准CSA 加拿大标 准NOM 墨西哥官方标准DIN 德国标准 NP 葡萄牙标准DS 丹麦标准NS 挪威 标准ELOT 希腊标准NSO 尼日利亚标准ES 埃及标准NZS 新西兰标准IRAM 阿根廷标准ONORM 奥地利标准I.S. 爱尔兰标准PN 波兰标准SABS 南非标准规格 PS 巴基斯坦标准SFS 芬兰标准协会标准 PS 菲律宾标准SI 以色列标准PTS 菲 律宾贸易标准SIS 瑞典标准STAS 罗马尼 亚标准SLS 斯里兰卡标准TCYN 越南标准SNS 叙利亚标准TIS 泰国标准SN 瑞 士标准TS 土耳其标准SOI 伊朗标准 UNE 西班牙标准S.S. 新加坡标准UNI 意大利标准ROCT 独联体国家标准ROCTP 独联体国家标准3、字母符号及其表示意义字母 表示意义 A (聚)氨(酯)、安(装)、铝塑料护层 B 扁、半、编(织)、泵、布、(聚)苯(乙烯)、玻(璃纤维)、补、平(平行)(即扁的) C 车、醇、采(掘机)、瓷、重(型)、船用、(蓄电)池、磁、充、偿

3D快捷键最全

1.菜单快捷键 File_New Scene(新场景) 【Ctrl+N】 File_0pen File(打开文件) 【Ctrl+O】 File_Save File(保存文件) 【Ctrl+S】 Edit_Undo Scene 0peration(撤销场景操作) 【Ctrl+Z】 Edit_Redo Scene 0peration(重做场景操作) 【Ctrl+Y】 Edit_Hold(存放) 【A1t+Ctrl+H】 Edit_Fetch(取回) 【A1t+Ctrl+F】 Edit_Delete 0bjects(删除对象) 【Delete】 Edit_Clone(克隆) 【Ctrl+V】 Edit_Select A1l(全选) 【Ctrl+A】 Edit_Select None(不选) 【Ctrl+D】 Edit_Select Invert(反选) 【Ctrl+I】 Edit_Select by Name(按名称选取) 【H】 Tool_Transform Type―In(变换输入) 【F12】 Tool_A1ign(对齐) 【Alt+A】 Tool_Spacing Tool(间隔工具) 【Shift+I】 Tool_Normal Align(法线对齐) 【Alt+N】 Tool_Place Highlight(放置高光) 【Ctrl+H】 Tool_Isolate Selection(孤立选择) 【Alt+Q】 Views-Undo View Change(撤销视图更改) 【Shift+Z】 Views_Redo View Change(重做视图更改) 【Shift+Y】 Views_V1ewport Background(视口背景) 【Alt+B】 Views_Update Background Image(更新背景图像) 【Alt+Shift+Ctrl+B】Views_Match Camera To View(摄影机与视图匹配) 【Ctrl+C】 Views_Redraw All Views(重绘所有视图) 【`】 Views_Adaptive Degradation Toggle(自适应降级开关) 【O】Views_Expert Mode Toggle(专家模式开关) 【Ctrl+X】 Graph Editors_Particle View(粒子视图) 【6】 Rendering_Render Scene(渲染场景) 【F10】 Rendering_Environment(环境) 【8】 Rendering_Render to Texture(渲染纹理) 【0(零)】 Rendering_Material Editor(材质编辑器) 【M】 Customize_Show/Hide Main Toolbar(显示或隐藏主工具栏) 【Alt+6】Customize_Lock User Interface(锁定用户界面) 【Alt+0(零)】MAXScript_MAXScript Listener(MAXScript监听器) 【Fll】 File Menu(文件菜单) 【Alt+F】 Edit Menu(编辑菜单) 【Alt+E】 Tools Menu(工具菜单) 【Alt+T】 Group Menu(群组菜单) 【Alt+G】 Views Menu(视图菜单) 【Alt+V】 Create Menu(创建菜单) 【Alt+C】 Modifiers Menu(编辑修改器菜单) 【Alt+O】 Character Menu(角色菜单) 【Alt+H】

电线电缆专业的基础知识(doc 16页)

电线电缆专业的基础知识(doc 16页)

电线电缆专业基础知识 1、定义 电线电缆是用以传输电力、传递信号和实现电磁能量转换的一大类产品。 2、运用领域 2.1电力系统: 如将电厂发出的大容量电能,分级分向的输送到城市、乡镇、工厂,一直到千家万户当中,必须经过一个高压送电,而后逐级降压配电,以达到用户所需要的使用电压的过程。电力系统用电缆的产值大约占整个线缆工业总量的60%以上。 2.2信息传输系统: 它主要是进行数据传输。如电视信号、电话信号以及宽带数据等。信息系统必须尽可能的扩大其联网范围,这是它与电力系统的根本区别。 它的产品主要有:市话缆、电视缆、信号缆、射频缆等,但随着光缆的问世,通信电缆正在逐步被其取代。 2.3电工设备、电器、仪器仪表内部: 在电力和信息两个系统中,电信号或电磁信号从源头出发,需经过系统中很多大小中转站点

(变电所的变压器、电信的程控交换机)到达终端用户(我们的家用电器、电话、电脑等);在这个过程中,使用着大量的电工设备、电气仪表等。这些设备的制造和使用必然需要大量电线电缆。 3、电线电缆的分类 综合产品的性能、结构、使用特点以及工艺的相近性在1978年第一版的《电线电缆手册》中将其分为5大类: 3.1裸电线与裸导体制品: 无绝缘仅有导体,如铝绞线、钢芯铝绞线。此类产品在使用时需加装外部绝缘保护措施。如架空导线需安装在一定高度的电线杆上,并以绝缘子支撑、牵引。 3.2电力电缆: 主要用于输配电系统中,它对导体的导电性能,高电场下抗电磁干扰性能、绝缘的稳定性能以及护层的保护性能有很高的要求。由于电力电缆需进行强电传输(2000安培以上的大电流以及500kV以上的超高压),这就需要在生产工艺中各工序都要充分考虑各方面因素来满足各项严格要求。

电线电缆常用计算公式

一、导电线芯及裸导体制品 1.圆单线的截面和重量计算: (1)单一材料的圆单线: 截面F=0.25π*d12(mm2) 重量W1=F*r=0.25π*d12*r (kg/km) W1铜=6.982 d12 (kg/km)W1铝=2.121 d12 (kg/km)W1钢=6.126 d12 (kg/km)F—圆单线截面积mm2 W1 --导线重量kg/km d1—圆单线直径mm r—所用材料比重g/cm3 (2)双金属线: 1)重量系数法: W2=W1*K W2锡=W1铜*K=6.982d12 *K 2)综合比重法: W2=0.25π*d12*r2 *(r-r1)/(r2-r1) W2—镀层材料重量kg/km K --镀层的重量系数见表1 d2—镀层单线的直径mm r –有镀层材料的比重g/cm3 r1—内层材料的比重g/cm3 r2—镀层材料的比重g/cm3 表1. 2.型线的截面和重量计算 1)裸扁线的截面和重量计算

(1)截面F=a*b - f=a*b-[(2R)2-πR2] = a*b - 0.358 R2 (mm2) (2)周长C=2(a+b) - L=2(a+b)-(8R-2πR) =2(a+b) - 1.72R (mm) (3)重量W1=F*r (kg/km) a—扁线厚度mm b—扁线宽度mm R—扁线的圆角半径mm r—方角一圆角截面的差数mm2 L—方欠与圆角周长的差数mm F—扁线截面积mm2 C—扁线的周长mm r—所用材料比重g/cm3 2)双沟形电车线截面和重量计算 双沟形是车线截面可用作图法分块计算,然后相加而得,或使用求积仪测得。但在计算重量时可用标称截面计算。 (1)铜电车线 W=F*8.89 (kg/km)F—标称截面mm2 (2)铝合金电车线 W=F*r (kg/km) r—铝合金比重g/cm3 (3)钢铝电车线 W=W铜+W铝=F钢*r钢+F铝*r铝(kg/km) (参照电线电缆手册第二册709页表12—5) 3)高压电缆用型线芯重量计算 (1)空心绞合线芯直径D D=D0+2(t z+t弓) (mm) (2)重量 W=(F Z n Z+F弓n弓)*r*K (kg/km) tz、t弓—Z形及弓形线厚度mm D0 —油道直径mm F Z、F弓—Z形及弓形线厚度mm n Z、n弓—Z形及弓形线根数 r —所用材料比重g/cm3K—线芯绞入系数

d最常用快捷键一览表

d最常用快捷键一览表集团公司文件内部编码:(TTT-UUTT-MMYB-URTTY-ITTLTY-

3d最常用快捷键一览表 视图: P —————透视图(Perspective) F —————前视图(Front) T —————顶视图(Top) L —————左视图(Left) C ————— 3dmax机视图(Camera) U —————用户视图(User) B —————底视图(Back) { }—————视图的缩放 视图控制区: Alt+Z —————缩放视图工具Z————最大化显示全部视图,或所选物体Ctrl+W ————区域缩放 Ctrl +P ————抓手工具,移动视图 Ctrl+R ————视图旋转 Alt+W ————单屏显示当前视图 工具栏: Q —————选择工具 W —————移动工具 E —————旋转工具 R —————缩放工具 A —————角度捕捉 S —————顶点的捕捉 H —————打开选择列表,按名称选择物体M —————材质编辑器 坐标: X —————显示 \ 隐藏坐标 “+” ——缩小或扩大坐标

其它: 8 —————“环境与特效”对话框 9 —————“光能传递”对话框 G —————隐藏或显示网格 O —————物体移动时,以线框的形式 F3 ————??“线框” \ “光滑+高光”两种显示方式的转换F4 ————? ?显示边 空格键—————选择锁定 Shift+Z ————撤销视图操作 Shift+C ————隐藏3dmax机 Shift+L ————隐藏灯光 Shift+G ————隐藏几何体 Shift+Q ———快速渲染 Ctrl+I ————??反选 Ctrl+O ————打开文件 Ctlr+A ————全选 Ctrl+Z ————??撤销场景操作 Ctrl+L —————使用默认灯光 Alt+6 ————显示主工具栏 Alt+Q ————进入单独选择模式 Alt+A————对齐

基本不等式求最值的类型与方法,经典大全

专题:基本不等式求最值的类型及方法 一、几个重要的基本不等式: ①,、)(2 22 22 2 R b a b a a b ab b a ∈+≤ ?≥+当且仅当a = b 时,“=”号成立; ②, 、)(222 + ∈?? ? ??+≤?≥+R b a b a ab ab b a 当且仅当a = b 时,“=”号成立; ③, 、、)(3 33 333 3 3 +∈++≤?≥++R c b a c b a abc abc c b a 当且仅当a = b = c 时,“=”号成立; ④)(333 3+ ∈?? ? ??++≤?≥++R c b a c b a abc abc c b a 、、 ,当且仅当a = b = c 时,“=”号成立. 注:① 注意运用均值不等式求最值时的条件:一“正”、二“定”、三“等”; ② 熟悉一个重要的不等式链: b a 11 2 +2 a b +≤≤≤2 2 2b a +。 二、函数()(0)b f x ax a b x =+ >、图象及性质 (1)函数()0)(>+ =b a x b ax x f 、图象如图: (2)函数()0)(>+=b a x b ax x f 、性质: ①值域:),2[]2,(+∞--∞ab ab ; ②单调递增区间:(,-∞ ,)+∞ ;单调递减区间:(0, ,[0). 三、用均值不等式求最值的常见类型 类型Ⅰ:求几个正数和的最小值。 例1、求函数2 1 (1)2(1) y x x x =+ >-的最小值。 解析:21(1)2(1)y x x x =+ >-21(1)1(1)2(1)x x x =-++>-2 111 1(1)222(1)x x x x --=+++>- 1≥312≥+52=, 当且仅当 2 11 (1) 22(1)x x x -=>-即2x =时,“=”号成立,故此函数最小值是52。 评析:利用均值不等式求几个正数和的最小值时,关键在于构造条件,使其积为常数。通常要通过添加常数、拆项(常常是拆底次的式子)等方式进行构造。 类型Ⅱ:求几个正数积的最大值。 例2、求下列函数的最大值: ①2 3 (32)(0)2 y x x x =-<< ②2sin cos (0)2y x x x π=<< 解析:① 3 0,3202 x x <<->∴, ∴2 3(32)(0)(32)2y x x x x x x =-<<=??-3(32)[ ]13 x x x ++-≤=, 当且仅当32x x =-即1x =时,“=”号成立,故此函数最大值是1。 ② 0,sin 0,cos 02 x x x π << >>∴,则0y >,欲求y 的最大值,可先求2y 的最大值。 2 4 2 sin cos y x x =?2 2 2 sin sin cos x x x =??222 1(sin sin 2cos )2x x x =??22231sin sin 2cos 4( )2327 x x x ++≤?=, 当且仅当22 sin 2cos x x =(0)2 x π < < tan x ?=tan x arc =时 “=”号成立,故 评析:利用均值不等式求几个正数积的最大值,关键在于构造条件,使其和为常数。通常要 通过乘以或除以常数、拆因式(常常是拆高次的式子)、平方等方式进行构造。 类型Ⅲ:用均值不等式求最值等号不成立。 例3、若x 、y + ∈R ,求4 ()f x x x =+ )10(≤、图象及性质知,当(0,1]x ∈时,函数 4 ()f x x x =+是减函数。证明:任取12,(0,1]x x ∈且1201x x <<≤,则

(完整版)实用电线电缆手册

超实用电线电缆手册

13)复绞线填充系统η复 η复= η1η2×100(%) 式中:η1η2——分别为股线绞合和复绞时的填充系数(%)。 14)复绞线重量W复 W复= W股Z股K复(kg/km) 式中:W股——复绞中的股数; K复——复绞的绞入系数。 15)空心线芯:一般用于高压电缆导电线芯,内通绝缘体(如充油电缆的绝缘油)。 16)单圆线构成空心线芯的外径及重量 外径D按下式计算: D = D支+ 2nd +2t (mm) 式中:D支——内撑螺旋管外径(mm) n——铜单线的绞制层数 d——铜单线直径(mm) t——屏蔽层厚度(mm) 重量W按下式计算: W = W支+ W铜+ W屏(kg/km) W铜= (π/4)d2ZKmρ (kg/km) 式中:W支——内撑螺旋管重量; W铜——铜线重量; W屏——屏蔽层重量。 17)Z或弓形单线空心线芯的外径及重量 外径D按下式计算: D = Do + 2t = Do + 2(t1 + t2) (mm) 式中:Do ——型线绞合后的孔径(mm); t ——型线绞合后的总厚度; t1—— Z形线厚度(mm); t2——弓形线厚度(mm); 18)压缩绞线及紧压线芯:架空线用压缩绞线和电缆导电线芯用圆形紧压线芯,其结构、绞合和紧合工艺及截面形状完全相同。它们的外径都小于普通绞线。 19)压缩绞线与紧压线芯的截面积S π 1 S = — d2 Z —(mm2) 4 μ 式中:d——单线直径; z——单线根数; μ——紧压时单线延伸系数,取以下的经验值: 截面为25~70mm2,μ=1.05;95~120mm2,μ=1.035;截面≥150mm2,μ=1.04。 20)压缩绞线及紧压线芯的重量W π 1 S = — d2 Z —Kmρ (kg/km) 4 μ 式中:Km——平均绞入系数; ρ——材料密度(g/cm3) 如果绞线是由不同直径的单线构成,则计算时应对d2 Z的乘积,分别进行计算。 21)实体绝缘层:这是一种常见的绝缘层,它包括挤包或纵包橡皮绝缘、挤包或涂覆的塑料绝缘和漆膜等。

3d max快捷键列表

快捷键列表: Q键:选择 W键:移动 E键:旋转 R键:缩放 J键:切换物体被选择的外框(一种显示方式) M键:材质编辑器 N键:激活动画记录器(自动记录关键帧) “键:激活动画记录器(手动记录关键帧) Home键:切换到第一帧 End键:切换到最后一帧 空格:对被选择的物体进行锁定 H键:按名称选择物体 A键:激活角度捕捉开关 S键:激活捕捉按钮 X键:坐标手柄的显示 V键:视图选择菜单 Z键:使被选或未选物体以最佳角度显示 G键:切换视窗网格的显示 O键:在旋转视图时是否以方体方式显示 /键:播放动画 键:前一帧 C键:切换摄像机视图 I键:按鼠标所在的方向进行移动 T键:切换到顶视图 F键:切换到主视图(前视图) L键:切换到左视图 B键:切换到底视图 U键:切换到用户视图 P键:切换到透视图 [键:放大视图 ]键:缩小视图 数字键: 1-6只有在加了可编辑命令情况下切换命令的子层级(此属于命令快捷键) 6键:打开PFSource粒子设置面版 7键:显示场景中物体的块面 8键:打开环境面版 9键:打开渲染面版 0键:打开烘培面版 -键:缩小坐标轴(视觉效果) +键:放大坐标轴(视觉效果) Delete键:删除所选物体 F1键:帮助

F2键:被选择的面是否以线框或面的形式来显示 F3键:物体切换线框或实体 F4键:增强显示(物体外围是否显示线框) F5键:切换到坐标轴X F6键:切换到坐标轴Y F7键:切换到坐标轴Z F8键:切换XY,XZ,YZ坐标轴 F9键:渲染 F10键:渲染输出面版 F11键:脚本编写框 F12键:移动的属性面版 组合快捷键: Ctrl+W:调整视图(经常用来调整摄像机窗口大小) Ctrl+E:缩放物体(与R用法相同) Ctrl+R:自由查看物体 Ctrl+I:反选 Ctrl+O:打开文件 Ctrl+P:移动视图(常用在调整摄像机视图窗口位置) Ctrl+A:全选场景中物体 Ctrl+S:保存 Ctrl+D:取消选择(不选择任何物体) Ctrl+F:切换选择方式(在工具栏处) Ctrl+Z:返回上一步操作 Ctrl+X:专家模式 Ctrl+C:在当前窗口添加摄像机 Ctrl+C:在当前窗口添加摄像机 Ctrl+V:复制物体(常用Shift+加鼠标左键再配合坐标轴共同完成) Ctrl+N:新建场景(与重建场景不同,它共有三种不同的方式) Shift+Q:快速渲染(在选定的视图进行渲染) Shift+I:打开环形阵列 Shift+C:隐藏摄像机 Shift+A:对齐(让被选择的物体对齐到鼠标点击的物体上,没有修改窗口) Shift+F:用户视图外框 Shift+G:隐藏几何体 Shift+L:隐藏灯光 Shift+P:隐藏粒子系统 Shift+W:隐藏空间扭曲物体 Shift+H:隐藏辅助物体 Shift+Z:返回移动过的视图 Alt+Q:单独编辑所选物体(只显示被选择的物体显示,并弹出一个对话框,要退出就点对话框上的X) Alt+W:最大化显示所选窗口 Alt+A:对齐(有修改窗口) Alt+Z:放大或缩小视窗

求三角函数值域及最值的常用方法+练习题

求三角函数值域及最值的常用方法 (一)一次函数型 或利用:=+ =x b x a y cos sin )sin(22?+?+x b a 化为一个角的同名三角函数形式,利用三角函数的有界性或单调性求解; (2)2sin(3)512 y x π =-- +,x x y cos sin = (3)函数x x y cos 3sin +=在区间[0,]2 π 上的最小值为 1 . (4)函数tan( )2 y x π =- (4 4 x π π - ≤≤ 且0)x ≠的值域是 (,1][1,)-∞-?+∞ (二)二次函数型 利用二倍角公式,化为一个角的同名三角函数形式的一元二次式,利用配方法、 换元及图像法求解。 (2)函数)(2cos 2 1 cos )(R x x x x f ∈- =的最大值等于43. (3).当2 0π <

(三)借助直线的斜率的关系,用数形结合求解 型如d x c b x a x f ++= cos sin )(型。此类型最值问题可考虑如下几种解法: ①转化为c x b x a =+cos sin 再利用辅助角公式求其最值; ②利用万能公式求解; ③采用数形结合法(转化为斜率问题)求最值。 例1:求函数sin cos 2 x y x = -的值域。 解法1:数形结合法:求原函数的值域等价于求单位圆上的点P(cosx , sinx )与定点Q(2, 0)所确定的直线的斜率的范围。作出如图得图象,当过Q 点的直线与单位圆相切时得斜率便是函数sin cos 2 x y x = -得最值,由几何知识,易求得过Q 的两切线得斜率分别为3 3 -、 33。结合图形可知,此函数的值域是33 [,]33 - 。 解法2:将函数sin cos 2x y x =-变形为cos sin 2y x x y -=,∴22s i n ()1y x y φ+= +由2 |2||sin()|11y x y φ+= ≤+22(2)1y y ?≤+,解得:3333 y - ≤≤,故值域是33 [,]33- 解法3:利用万能公式求解:由万能公式2 12sin t t x +=,221cos 1t x t -=+,代入sin cos 2x y x =-得到2 213t y t =--则有2 320yt t y ++=知:当0t =,则0y =,满足条件;当0t ≠,由2 4120y =-≥△,3333 y ?-≤≤,故所求函数的值域是33[,]33-。 解法4:利用重要不等式求解:由万能公式2 12sin t t x +=,221cos 1t x t -=+,代入sin cos 2x y x = -得到2 213t y t =--当0t =时,则0y =,满足条件;当0t ≠时, 22 113(3) y t t t t = =---+,如果t > 0,则2223113233(3)y t t t t ==-≥-=---+, x Q P y O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