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导体绞合外径计算公式

导体绞合外径计算公式

求导体绞合外径计算公式

次求导体绞合外径计算公式比如0.203/7 的裸铜线,绞距18要算绞合之后的外径,请问有公式吗满意回答导体绞合外径的计算公式如下: 同心绞绞合外径 D 12n ×d n 为导体自内到外的层数束绞绞合外径 D √N× 1.155 × d D 为绞合外径N 为导体股数;d为单根导体绞合直径电缆外径计算公式单根外径为d,5 根绞线中心层外径为D0,有D02.7d(公式引自《实用电线电缆手册》,P.95)如题,d3.6,D02.7×3.69.72。附:2 根,D02d;3 根,D02.154d;4 根,D02.414d。导体部分有关设计与计算: 导体在结构上有实心及绞线两种而其成份方面有纯金属. 合金.镀层及漆包线等. 在设计过程中对于不同的线材选用这些导体材料时基于下面几个方面: 1.线材的使用场所及后序加工方式. 2.导体材料的性能:导电率耐热性. 抗张强度.加工性. 弹性系数等. 1.导体绞合节距设计: 绞线中绞合节距大小一般根据绞合导体线规选取主要针对UL 电子线系列电源UL444 系列CSA TR-4 系列对导体的节距有要求需根据标准设计有时为了改善某种性能可选其它的节距. 如通信线材为了降衰减选用小节距为了提供好的弯曲性能选用较小的节距. 下面的节距表选择表是针对UL 电子线. 美制线规对应截面积及绞线节距美制线规标称截面积最小截面积节距30 0.0507 0.0497 6828 0.0804 0.0790 91126 0.1280 0.1260 111324

0.2050 0.1990 141622 0.3240 0.3140 161920 0.5190 0.5090 212418 0.8230 0.8070 273216

1.3100 1.2700 323814

2.0800 2.0200 39472.多根绞合导体绞合外径计算: 导体绞合采用束绞方式进行绞合外径采用下面两种方法计算: 方法1: 方法2: d----单根导体的直径D---绞合后绞合导体外径N---导体根数上述两种方法中方法 2 比较适合束绞方式导体绞合外径计算:

3.导体用量计算: 1.单根导体 2.绞合导体d----单根导体直径ρ—导体密度N---导体绞合根数λ---导体绞入系数注:用量计算为单芯时导体用量当多芯时须考虑芯线绞合时的绞入系数.

4.导体防氧化. 为防止导体氧化可在导体绞合时加BAT 或DOP 油(如电源线,透明线)。押出部分有关的设计与计算: 押出部分包括绝缘押出. 内被押出及外被押出在押出过程中因对线材要求不同采用押出方式不同. 一般情况下绝缘押出采用挤压式内护层与外护层采用半挤管式. 有时为了满足性能要求采用挤管式. 其具体选择方法参照押出技术. 1.押出料的选择: 设计过程中押出料的选择主要根据胶料的用途、耐温等级、光泽性、软硬度、可塑剂耐迁移性、无毒性能等来选择. 2.押出外径: D2D2T D -押出前外径D2----押出后外径T -押出厚度押出厚度T主要根据线材有关标准结合厂内设备生产能力尽量满足客户要求. 3.胶料用量: 采用不同的押出方式押出胶料用量计算公式也有不同. 挤管式挤压式WS 成品截面-S 缆芯内容物ρ ρ 胶料密度. 考虑到线材的公差现期线缆企业一般采用下面计算方法. W3141591.05T2DT ρ芯线绞合有关设计与计算: 芯线绞合国内称为成缆,是大多数多芯电缆生产的重要工序之一。由若干绝缘线芯或单元组绞合成缆芯的过程称芯线绞合。其原理类似如导体绞合,芯线绞合的一般工艺参数计算及线芯在绞合过程中的变形与绞线相似。芯线绞合根据绞合绝缘线芯直径是否相同分为对称绞合和不对称绞合。因为芯线在绞合过程中有弯曲变形有些较粗绝缘芯线在绞合过程采用退扭。如UL2919、CAT.5、IEEE1394、DVI 芯线及其它高发泡绝缘芯线。以下分几个方面叙述芯线绞合的工艺参数计算: 1.对绞: 对绞线的等效外径: D1.65d 或 1.71d 软质用 1.65d硬质用1.71dsometimes D1.86d 复对绞线等效外径﹕D2.6d 多对数绞线等效外径﹕对绞节距. 根据对绞组对数芯线外径选取. 2. 多芯绞合: 绞合外径当芯线根数不多时按正规绞合计算. 见下表. 芯线排列方式及芯线绞合外径计算可根据下表: 中芯空隙面积Xd2芯数芯线排列外径比MD/d 外层空隙面积Xd22 2 2 0 1.5713 3 2.154 0.04 1.2484 4 2.414 0.215 1.225 5 2.7 0.543 1.2596 6 3 1.025 1.3297 16 3 0 1.3298 17 3.3 0 1.399 18 3.7 0 1.67910 28 4 0 2.27611 38 4.154 0.04 2.59312 39 4.154 0.04 2.03913 49 4.414 0.215 2.55314 410 4.414 0.215 2.02515 510 4.7 0.543 2.57816 511 4.7 0.543 2.07117 611 5 1.025 2.64118 612 5 1.025 2.13719 1612 5 0 2.13720 1613

5.154 0 1.94421 1713 5.3 0 2.25722 1813 5.7 0 4.44223 2813 6 0 3.59824 2814 6 0 2.97525 3814

6.154 0.04 3.28526 3914 6.154 0.04 3.28527 3915 6.154 0.04

2.80128 4915 6.414 0.215

3.28229 4916 6.414 0.215 2.80630 41016 6.414 0.215 2.80631 51016 6.7 0.543 3.31932 51116 6.7 0.543 3.31933 51117 6.7 0.543 2.86434 61117 7 1.025 3.39835 61217 7 1.025 3.39836 61218 7 1.025 2.92737 161218 7 0 2.92738 171218 7.3 0 3.45839 261218 8 0

4.70540 271219 8 0 4.25441 271319 8 0 4.25442 281319 8 0 4.25444 281420 8 0 3.77445 381420 8.154 0.04 4.04248 391521 8.154 0.04 2.867 当芯线根数较多并线径较小的情况下可按束绞近似计算导体绞合外径计算公式绞合节距一般绞合节距取绞合外径的1520 倍. 有时为了改善线材性能可选择合适的节距. 如为了改善线材的弯曲性能降低绞合节距. USB 电缆为了减小芯线变形采用大节距. 3. 有关绞合中的基圆直径. 节圆直径.绞合外径基圆直径:对于某一绞线层绞线前芯线直径称基圆直径. 节圆直径:单线绞合在直径为D0 的圆柱体上以单线轴线至绞线轴线的距离为半径的圆为节圆其直径为节圆直径. 绞合外径:该层绞线的外接圆直径为绞线外径. 图中对于第三层绞合: 基圆直径为D0即第二层16绞合的绞合外径节圆直径为D’ D’D0d 绞合外径为 D DD’d 4.绞入系数: 芯线绞合的绞入系数为1圆周率X 绞合外径/绞合节距的二次方. D----绞合外径. H----绞合节距. 在绞线过程中对于多芯并芯线分层的情况虽然为束绞各层芯线绞入系数并不相同. 为了保守起见增大安全系数并且减化计算所以在上述绞入系数的计算中 D 采用芯线绞合的绞合外径理论上各层的绞合系数应为节圆直径代入上式计算. 斜包有关的设计与计算斜包在线材中主要起屏蔽作用,有时作为同轴电缆的外导体。屏蔽目的是将外界干挠消除,对于同轴电缆,由于有屏蔽层而使阻抗得以匹配降低信号或传输能量之损失。从屏蔽效果来讲,斜包不如编织,其屏蔽效果具有方向性,弯曲时屏蔽特性发生变化但其具有完成外径小、线材柔软、价格也比较低特点。适用于低频屏蔽。以下从几个方面叙述斜包结构设计: 1.斜包的铜线根数近似计算: 整数部分 D 斜包前外径. d -斜包铜线的直径. 如果是二、三芯绞合,绞合后不圆整,D斜包前外径为等效外径。此设计中的 D 斜包前外径,相当绞线中基圆直径。从理论计算上讲要达到100斜包 D 应采用节圆直径,但为了防止有时因节距选取较少及其它因素而产生过满容易起股。所以 D 采用斜包前外径基圆直径。在实际生产中,因斜包铜丝一般为0.10mm、0.12mm 的细线,其值在上述计算中忽略影响不大。采用上面公式计算,其斜包满度可达90以上,对线材的性能影响很少。2.斜包节距的选择: 斜包节距根据斜包前外径大小选择,一般按下面优化节距选取此优化节距考虑到成本、附着力、外观等方面,并通过长时间生产验证。成品外径斜包节距dlt1.0mm 1

5.5mm 左右1.0ltdlt1.2mm 18mm 左右1.2ltdlt2.0mm 22mm 左右2.0ltdlt2.2mm 25mm 左右2.2ltdlt2.4mm 27mm 左右2.4ltdlt3.0mm 32mm 左右3.0ltdlt3.5mm 36mm 左右3.绞入系数: 斜包的绞入系数为1圆周率X 斜包后外径/斜包节距的二次方. D----斜包后外径. H----斜包节距. 4.斜包铜线的用量: d----斜包导体直径ρ—斜包导体密度N----斜包导体根数λ---斜包导体绞入系数 5.斜包方向选择. 斜包一般采用与成缆的反方向:斜包线材生产过程中,斜包铜丝与斜包前线材转动方向相反,如果斜包方向与成缆方向相同时,斜包过程中会先把成缆线材先反扭,使线材松散,以致斜包易出现不良。不过采用反方向斜包线材相对较硬,弯曲性能差。对于那些成缆芯线少芯线线径较大,没有隔离层的线材只能采用与成缆反方向。

6.斜包线材外被押出: 斜包线材在外被押出前需通过倒轴,防止断丝在过押出眼模时引起断线编织有关的设计与计算编织与斜包相似,在线材中主要起屏蔽作用,防止外界电场与磁埸的影响,提高线材的干挠防卫度,与斜包、铝箔相比具有以下特点: 1.屏蔽无方向性. 2.高频屏蔽特性良好适用于高频屏蔽. 3.通过多层屏蔽屏蔽效果可达100. 4.弯曲时屏蔽特性无变化. 1.编织有关的计算公式: 编织角正切: 编织系数: 编织密度: 编织用量: h 编织节距. d 编织单线直径. a 编织半绽子数. n----编织并线根数. α—编织角 2.编织各参数的确定: 1.根据缆芯外径大小,及编织密度大小选定编织机类型16 锭或24 锭高低速编织机 2.选定适应编织机的编织单根铜线镀锡或裸铜线Φ0.08mmΦ0.10mmΦ. 12mm。3.密度M.编织角度α. 节距H 的确定. 注:每锭中的根数应在3-9 根的范围内,因为根数少编织易断线,而根数太多使得编织层同层内的铜线重叠,编织角度通常在50-70 的范

围内,为提高生产效率则编织角度去接近70 的值,由上述公式预算各参数,采用凑算法确定的适当的编织根数、编织角度、编织节距、编织密度。计算部分中的编织计算便是采用上述公式,采用枚举法计算得出其它结构设计与计算: 在线缆设计中,有时为了改善线材质量需加入其它的材料。为了使线材圆整,在芯线绞合时加入填充物;为了防止导体氧化在导体绞合时表面涂 B.T.A 为了改善线材附着力绝缘押出时在导体表面涂DOP 或硅油,外被押出时在芯线表面拖滑石粉或云母粉。下面根据其作用不同分类叙述: 1.填充物设计与计算: 填充物主要有棉纱线和PP 绳,设计时主要根据填充空隙大小、线材性能要求及材使用场所,选择填充棉纱、PP 绳或其它。填充物根数计算NS 空隙/S 单根填物整数部分填充物用量W单根重量Nλ λ 为芯线绞合的绞入系数. 2.隔离层的设计与计算: 隔离材料的选择:纸带在线材中只起分隔作用;铝箔在线材中有分隔作用与屏蔽作用。当线材只需分隔开时,选用纸带;否则选用铝箔。有时在一些高性能的通信线中隔离层采用无纺布或发泡PP 带如SISC 工艺方式在分隔层的制造过程中为了节约工时可根据情况采用绕包. 拖包.纵包三种不同方式. 注绕包.拖包时角度α40-60纵包时角度α90. 物料用量n 为隔离层数. t 为隔离带厚度. ρ---为隔离材料密度. k 为隔离带重叠率. 3.有关的绞入率计算: m 为节径比. h -为节距. d -线材的绞合外径. 说明1:上面的绞入系数计算都为一个工序的计算在实际计算物量时应考虑整个个生产过程所以总的绞入系数可能为多个工序的绞入系数的乘积. 说明2: 设计计算时应取节距范围的下限值以在定额中争取最大之绞入系数而生产中采用接近最大之节距值则既利于提高效率又可减低正常生产中的材料消耗. 电气性能计算部分随当代电气通信事业的飞速发展,传输信号用的电线电缆电气性能要求也越来越高,所以在通信线材结构设计时,线材的电气性能应为重点考虑对象,下面部分主要介绍常用的通信线材基本的电气性能理论计算方法:发泡绝缘的等效介电常数的计算公式: 发泡绝缘是一种组合绝缘,主要是为了降低绝缘介质的等效介电常数,提高线材的电气性能。发泡绝缘介质的等效介电常数介于空气绝缘与塑料绝缘的介电常数之间,在设计的过程中可采用下面两种方法对发泡绝缘介质的等效介电常数进行计算。方法1: ε-介质的材料的等效介电常数P-发泡度它表示泡沫介质内所有小气泡的体积与绝缘总体积之比. 方法2: D 泡沫泡沫介质的比重 D 材料介质材料本身的比重εe 实心绝缘的介电常数ε - 发泡绝缘的介电常数对称电缆的结构计算: 对称通信电缆是由许多绝缘线芯,经绞合成电缆芯后再包以护层所组成,电缆一对或多对具有相同外径及相同结构的两根绝缘线芯对地对称的排列,因此称为对称电缆。对称电缆的导电线芯是用来引导电磁波传输方向的,因此首先要求导电性能好,要有良好的柔软性和足够的机械强度,同时也应考虑其加工,敷设及使用上的方便。下面分一次传输参数与二次传输参数来叙述对称电缆的主要电气性能:1.一次传输参数R.L.C.G 称为电缆线路的一次传输参数:这些参数与传输电磁波的电压和电流的大小无关,而与电缆的材料结构及电流的频率有关:1.1 有效电阻. 有效电阻就是当交流流过对称回路时的电阻包括直流电阻和由通过交流而引起的附加电阻. R 有R 直R 交R 交R 邻R 集R 金λ----总的绞入系数ρ----导电线芯的电阻率欧姆平方毫米/米l -电缆长度米s -导电线芯的截面积平方毫米 d 导电线芯的直径毫米 a 回路两导体中心间距离毫米K -为涡流系数u -为磁导率ζ----为电导率有关HX FX GX K 的计算详见通信电缆50 页 1.2 对称电缆的电感当回路通以交流电后则在回路的导电线芯中和回路周围产生磁通在导电线芯内的称为内磁通在导电线芯外的称为外磁通. 而电感为磁通与引起磁通的电流之比所以相应于内磁通与外磁通有内电感L 内与外电感L 外总电感为LL 内L 外. 当对称电路有屏蔽层时对称电缆屏蔽回路除了有电感L 内与电感L 外还有屏蔽体给传输回路带来的附加电感. 1.2.1.无屏蔽: H/Km λ----总的绞入系数 d 导电线芯的直径毫米 a 回路两导体中心间距离毫米K -为涡流系数u -为磁导率ζ----为电导率有关QX的计算详见通信电缆54 页 1.2.2.有屏蔽: H/Km λ----总的绞入系数 d 导电线芯的直径毫米 a 回路两导体中心间距离毫米K -为涡流系数u -为磁导率ζ----为电导率有关QX的计算详见通信电缆54 页 . 1.3 对称电缆的电容电缆回的电容与一般电容器的电容相似. 两根导电线芯相当于两个电

极导电线芯间的绝缘相当于电容器极板间的介质. 当回路两导电线芯带有等量异性电荷时此电荷的电量Q 与两导电线芯间的电位差U 之比为该回路的电容即CU/Q. 对称电缆回路的电容是比较复杂的因为电缆中往往包括很多线对而且外面又有屏蔽层或金属套所有任何相邻的线芯间或线芯与屏蔽层. 金属套都会有电容的存在. 回路间的电容指各部分之和. 对称电缆回路的电容有两种: 工作电容和部分电容. 一次传输参数中的电容指工作电容工作电容为部分电容所组成. 无屏蔽对称电缆UTP的电容可按下式计算﹕F/m 适用于两导体相互平行,并且周围无其它线对的理想情况. a-两导体的中心距mm d-中心导体的直径mm εe-绝缘材料的等效介电常数对于多对结构的对称电缆,应考虑线对绞合的影响以及邻近线对等因素其电容计算公式为﹕F/m λ----绞合系数φ----校正系数考虑邻近线对或线对屏蔽层对于电容的影响. 校正系数φ 与各结构参数之间的关系. 屏蔽对绞组无屏蔽对绞组 a --对称电缆导体的中心距DS----屏蔽层内径mm d2 对绞后的外径mm d1 绝缘芯线的外径mm 1.4.对称电缆的绝缘电导. 绝缘电导G 这个参数说明电缆线芯绝缘层的质量和电磁能在线芯绝缘中的损耗情况. 绝缘电导是由绝缘介质的特性决定的也就是由绝缘介质的体积绝缘电阻系数和介质损耗角正切来决定的. 绝缘电导G 是由直流绝缘电导G0 和交流电导G组合的. 计算公式如下: GG0G GωCtgδ G0 -直流损耗G -交流损耗ω -电流频率C --工作电容tgδ---介质损耗角正切2.二次传输参数二次传输参数是用以表征传输线的特性的参数它包括特性阻抗ZC衰减常数α及相移常数. 2.1 特性阻抗特性阻抗是电磁波沿均匀电缆线路传播而没有反射时所遇到的阻抗其值仅与线路的一次传输参数和电流的频率有关而与线路的长度无关也与传输电压及电流的大小及负栽阻抗无关: 无屏蔽对称电缆UTP﹕欧欧屏蔽对称电缆STP﹕欧欧当对称电缆的中心导体是绞线结构,屏蔽为编织时公式为﹕欧K3 为编织影响的经验修正系数取值为0.980.99 K1 为导体修正系数导体结构修正系数K与导体根数之间的关系: 绞线内导体的导线根数N 1 3 7 12 19 K1 1.00 0.87 0.93 0.957 0.970内导体结构的修正系数0 1 9绞线内导体的导线根数N 27 37 50 70 90 K1 0.97 0.98 0.98 0.986 0.988内导体结构的修正系数6 0 3 2.2 衰减: 衰减是射频电缆的最重要的参数之一它反映了电磁能量沿电缆传输时损耗的大小. 电缆的衰减表示电缆在行波状态下工作时传输功率或电压的损耗程度. 对称电缆在射频下的衰减可按高频简化公式如下计算: 2.2.1.无屏蔽对称电缆: 2.2.2.有屏蔽对称电缆: f 频率de-

电线电缆常用计算公式

一、导电线芯及裸导体制品 1.圆单线的截面和重量计算: (1)单一材料的圆单线: 截面F=0.25π*d12(mm2) 重量W1=F*r=0.25π*d12*r (kg/km) W1铜=6.982 d12 (kg/km)W1铝=2.121 d12 (kg/km)W1钢=6.126 d12 (kg/km)F—圆单线截面积mm2 W1 --导线重量kg/km d1—圆单线直径mm r—所用材料比重g/cm3 (2)双金属线: 1)重量系数法: W2=W1*K W2锡=W1铜*K=6.982d12 *K 2)综合比重法: W2=0.25π*d12*r2 *(r-r1)/(r2-r1) W2—镀层材料重量kg/km K --镀层的重量系数见表1 d2—镀层单线的直径mm r –有镀层材料的比重g/cm3 r1—内层材料的比重g/cm3 r2—镀层材料的比重g/cm3 表1. 2.型线的截面和重量计算 1)裸扁线的截面和重量计算

(1)截面F=a*b - f=a*b-[(2R)2-πR2] = a*b - 0.358 R2 (mm2) (2)周长C=2(a+b) - L=2(a+b)-(8R-2πR) =2(a+b) - 1.72R (mm) (3)重量W1=F*r (kg/km) a—扁线厚度mm b—扁线宽度mm R—扁线的圆角半径mm r—方角一圆角截面的差数mm2 L—方欠与圆角周长的差数mm F—扁线截面积mm2 C—扁线的周长mm r—所用材料比重g/cm3 2)双沟形电车线截面和重量计算 双沟形是车线截面可用作图法分块计算,然后相加而得,或使用求积仪测得。但在计算重量时可用标称截面计算。 (1)铜电车线 W=F*8.89 (kg/km)F—标称截面mm2 (2)铝合金电车线 W=F*r (kg/km) r—铝合金比重g/cm3 (3)钢铝电车线 W=W铜+W铝=F钢*r钢+F铝*r铝(kg/km) (参照电线电缆手册第二册709页表12—5) 3)高压电缆用型线芯重量计算 (1)空心绞合线芯直径D D=D0+2(t z+t弓) (mm) (2)重量 W=(F Z n Z+F弓n弓)*r*K (kg/km) tz、t弓—Z形及弓形线厚度mm D0 —油道直径mm F Z、F弓—Z形及弓形线厚度mm n Z、n弓—Z形及弓形线根数 r —所用材料比重g/cm3K—线芯绞入系数

史上的电线电线常用计算公式

【值得收藏】史上最全的电线电线常用计算公式发布时间:2018-02-20 16:50 目录 第一部分导电线芯 一、导电线芯及裸导体制品 1.圆单线的截面和重量的计算 2.型线的截面和重量的计算 二、绞线 1.绞合线芯的结构计算 2.绞合线芯的重量计算 3.绞入系数K的理论计算 4、紧压圆形线芯的重量计算 5、扇形线芯的结构和重量计算 6、通讯电缆的结构和重量计算 第二部分挤压式绝缘层及护层 一、圆形挤压式 1.绝缘层 1)单线挤压式绝缘层的重量 2)绞线(或束线)芯边隙无填充物挤压绝缘层的重量 3)复绞线(束绞线)芯挤压式绝缘层的重量 4)其他形式的绝缘层重量 2.护层 1)有填充物和包带式护层的重量计算 2)不填充和不包带式护层的重量计算 3)金属纺织后挤包和嵌隙护层的重量计算 4)皱纹式挤压护层的重量计算 二、扇形挤压式 1)两芯平行有包带护层的重量计算 2)两芯平行有填充、有包带护层的重量计算 3)两芯平行不填充或不包带护层的重量计算 4)套管式护层的重量计算 5)三芯平行护层的重量计算 6)椭圆形护层的重量计算 第三部分绕包、浸涂、浸渍和编织 一、绕包层重量的计算

1)带状式绕包层重量的计算 2)纤维绕包层重量的计算 3)绳状绕包层重量的计算 二、浸涂及浸渍层的重量计算 1)漆包线用漆的重量计算 2)玻璃丝包线用漆的重量计算 3)浸渍剂的重量计算 4)浸渍电缆纸和电缆麻重量的计算 三、编织层的重量计算 1.纤维编织层的重量计算 2.金属编织层的重量计算 第四部分成缆填充材料和外护层 1、成缆填充材料的重量计算 2、外护层材料重量计算 附录 常用材料比重、单根重量及导电线芯绞入系数及成缆绞入系数 第一部分导电线芯 一、导电线芯及裸导体制品 1.圆单线的截面和重量计算: (1)单一材料的圆单线: 截面 F=π*d12 (mm2) 重量 W1=F*r=π*d12*r (kg/km) W1铜= d12 (kg/km) W1铝= d12 (kg/km) W1 钢= d12 (kg/km) F—圆单线截面积 mm2 W1 --导线重量 kg/km d1—圆单线直径 mm r—所用材料比重 g/cm3 (2)双金属线: 1) 重量系数法: W2=W1*K W2锡=W1铜*K= *K 2) 综合比重法: W2=π*d12* r2 *(r-r1)/(r2-r1) W2—镀层材料重量 kg/km K --镀层的重量系数见表1 d2—镀层单线的直径 mm r –有镀层材料的比重 g/cm3 r1—内层材料的比重 g/cm3 r2—镀层材料的比重 g/cm3 表1. 线径(mm) K 线径(mm) K

线材计算公式一览表

线材计算公式一览表 1.导体用量公式:W=d2×N×C×K d:表导体直径N:表导体条数C:表芯线数 K:表所用材质比例系数例:铜(B C/T C/)=0.0072 2.绝缘用量公式:W=(D2-d2×N)×C×K D:表绝缘外径.D:表导体外径N:表导体支数 C:表芯线数K:表所用材质比例系数,如:P E.P P=0.00081 P V C=0.001173 3.外被用量公式:W=(D2-d2×C)×K×N D:表被覆外径d:表芯线外径C:表芯线数 N:表并线数K:表材质比例系数如:P U=0.001012 4.绞线导体用量公式:按导体用量公式之结果×1.03 5.缠绕用量公式:按导体用量公式之结果×1.05 6.绝缘绞合外径公式:√N×1.155×线径N:表芯线数 注:当一条线材中有多种规格时,要把每种芯线的I D×条数相加际以总条数才是约绝缘之线径 7.芯线绞距之设计:√N×1.155×线径×(15~20)倍 N:表示芯线数 8.铜线绞距之设计:√N×1.155×线径×25倍N:表铜线数 9.缠绕条数公式:苡线线径×π÷铜线径 10.铝箔面积公式:绞合外径×π×1.25 11.铝箔和棉纸用量公式:比重×面积(宽度÷1000=M)×1.03×1.3(遮蔽)注:比重为客户提供,棉纸为0.027 12.外被平均厚度公式:(外被O D-芯苡线绞合外径)÷2=平均厚度外被最小厚度=外被平均厚度-0.05 13.尼龙丝:250D1G K为36000M,每M=0.000028K G 500D1K G为18000M,每M=0.000056K G 14.芯线内模:√导体根数+4×1.155×线径 外模:比芯线o d大0.05中被:比中被o d大0.1~0.2 内模:比绞合外径大0.2~0.3 15.卷线长度=线材O D×π(卷线O D-线材O D)+两端引线+卷线O D. 16.扁线外被用量:(宽度×厚度-芯苡线O D2×芯线数)×0.7854 ×1.45÷1000(k g/k m)

绞合工艺的主要参数有

绞合工艺的主要参数有:绞合节距、绞入系数、绞合方向 一、绞合节距 1.什么是绞合节距 单线沿绞线轴线旋转一周所前进的距离(h)叫绞合节距。节距与直径之比叫节径比或节距倍数。 以正规同心式绞合为例,绞线节距、外径和一个节距内单线展开长度之间有如图所示关系。由如图可得出绞线节距计算公式如下: h=LSinα=πD′tgα L= 式中:h:绞线节距长度; L:一个节距内的单线展开长度; D′:节圆外径,D′=D-d; D:绞线外径; d:单线外径; α:螺旋升角。 2.绞合节距的测量 测量工具:游标卡尺、钢直尺、卷尺。 测量方法:直接测量法、退扭法、划痕法。 3.绞合节径比 节径比是绞线节距长度与绞线外径的比值,称实用节径比 m = 用绞线的节距和绞线的节圆直径表示,即节距与绞线节距之比,称理论节径比 m′ = = 二、绞入系数 绞入系数是指绞线在一个绞合节距内,单线实际长度与绞线节距长度之比。计算公式是: K = 式中K:绞入系数; L:绞线中每一节距长度的单线展开较直后的长度; h:绞线节距长度。 绞线中单线实际长度与绞线长度的关系,也有采用绞入率来表示的。绞入率是指在一个节距内,单线实际长度和绞线节距长度的差值与绞线节距长度之比。计算公式是: λ = ×100% 式中λ:绞入率; L:单线展开长度; h:绞线节距长度。 三、绞合方向 同心绞合的每一层线的绞合方向相反,其原因是多层线都绞合成圆形当绞线受到拉力时各层产生的转动力矩互相抵消,防止各层单线向一个方向转动而松脱,也能使绞线产生转动力矩的分力,避免绞线在未拉紧时打卷的现象。 绞合方向分左向和右向,对于绞线的绞向,生产者必须注意,产品标准中严格规定了绞线最 外层的绞向,对电力电缆铜绞线最外层绞向标准规定为左向,相邻层绞向相反。

电线计算公式

电缆结构设计与物料用量计算 电缆结构设计是把线材各组成部分参数书面化.在设计过程中,主要是根据线材的有关标准,结合本厂的生产能力,尽量满足客户要求.并把结果以书面形式表达出来,为生产提供依据. 物料用量计算是根据设计线材时选用的材料及结构参数,计算出各种材料的用量,为会计部计算成本及仓储发料提供依据. 导体部分有关设计与计算: 导体在结构上有实心及绞线两种,而其成份方面有纯金属.合金.镀层及漆包线等.在设计过程中,对于不同的线材选用这些导体材料时,基于下面几个方面: 1.线材的使用场所及后序加工方式. 2.导体材料的性能:导电率,耐热性.抗张强度.加工性.弹性系数等. 1.导体绞合节距设计: 绞线中绞合节距大小一般根据绞合导体线规选取(主要针对UL电子线系列, 电源线,UL444系列,CSA TR-4系列对导体的节距有要求,需根据标准设计),有时为了改善某种性能可选其它的节距.如通信线材为了降衰减选用小节距,为了提供好的弯曲性能选用较小的节距.下面的节距表选择表是针对UL电子线. 美制线规对应截面积及绞线节距 2.多根绞合导体绞合外径计算: 导体绞合采用束绞方式进行,绞合外径采用下面两种方法计算: 方法1: 方法2: d----单根导体的直径 D---绞合后绞合导体外径 N---导体根数 上述两种方法中,方法2比较适合束绞方式导体绞合外径计算: 3.导体用量计算:

1.单根导体 2.绞合导体 d----单根导体直径 ρ—导体密度 N---导体绞合根数 λ---导体绞入系数 注:用量计算为单芯时导体用量,当多芯时须考虑芯线绞合时的绞入系数. 4.导体防氧化. 为防止导体氧化, 可在导体绞合时, 加BAT或DOP油(如电源线,透明线)。 押出部分有关的设计与计算: 押出部分包括绝缘押出.内被押出及外被押出,在押出过程中,因对线材要求不同采用押出方式不同.一般情况下,绝缘押出采用挤压式,内护层与外护层采用半挤管式.有时为了满足性能要求采用挤管式.其具体选择方法,参照押出技术. 1.押出料的选择: 设计过程中押出料的选择主要根据胶料的用途、耐温等级、光泽性、软硬度、可塑剂耐迁移性、无毒性能等来选择. 2.押出外径: D2=D+2*T D------押出前外径 D2----押出后外径 T------押出厚度 押出厚度(T)主要根据线材有关标准,结合厂内设备生产能力尽量满足客户要求. 3.胶料用量: 采用不同的押出方式,押出胶料用量计算公式也有不同. 挤管式 挤压式 W=(S成品截面-S缆芯内容物)*ρ ρ-----胶料密度. 考虑到线材的公差, 现期线缆企业一般采用下面计算方法. W=3,14159*1.05*T*(2*D+T)* ρ 芯线绞合有关设计与计算: 芯线绞合国内称为成缆,是大多数多芯电缆生产的重要工序之一。由若干绝缘线芯或单元组绞合成缆芯的过程称芯线绞合。其原理类似如导体绞合,芯线绞合的一般工艺参数计算及线芯在绞合过程中的变形与绞线相似。芯线绞合根据绞合绝缘线芯直径是否相同分为对称绞合和不对称绞合。因为芯线在绞合过程中有弯曲变形,有些较粗绝缘芯线在绞合过程采用退扭。如UL2919、CAT.5、IEEE1394、DVI芯线及其它高发泡绝缘芯线。以下分几个方面叙述芯线绞合的工艺参数计算: 1.对绞:

电线常用公式

电线常用公式 公式套用线材: 3.3 PVC线材为例 导体结构: 30/0.08+250d*2 C 芯线直径: 1.0 外径尺寸: 3.3 一.铜线 1.绞合外径(mm)= √n*1.155*d n ---铜线总根数 d---单支铜线的直径 1.155---绞合系数 例:√30*1.155*0.08 2.截面积(mm²)= πr²*n或 d²*0.7854*n Π---3.14 r²--单支线的半径 n---总根数 d---单线直径例:0.08*0.08*0.7854*30 3.重量(kg/km)= d²*0.7854*n*8.9*1.02~1.05 d---单线直径 0.7854----系数 8.9---铜线密度 1.02~1.05----绞合省耗例: 0.08*0.08*0.7854*30*8.9*1.03 二.胶料用量 1.芯线用量(kg/km)=(D1²-d2²)*1.5*0.7854*1.03

D1---芯线的直径 d2---铜线的绞合直径 1.5---胶料密度 0.7854----系数 1.03---省耗 [1.0*1.0-(√30*1.155*0.08)²]*1.5*0.7854*1.03 2.外被用量(km/kg)=(D1²-d2²)*1.5*0.7854*1.03 例:(3.3*3.3-1.0*1.0*2)*1.5*0.7854*1.03 备注: 7根以下的绞合直径计算方法 D(单线直径)* 二芯 2 三芯 2.155 四芯 2.414 五芯 2.5 六芯 2.7 三.绕包屏蔽用量(Kg/Km)= D2 × 0.7854 × t × G × Z D---上过程外径 t---包带厚度 G---包带比重 Z---重叠率(1/4Lap = 1.25) 四.缠绕用量:(Kg/Km)= d2 × 0.7854 × G × N × K K=√1+(3.14/M)² M = 绞合节距/绞合外径 d---铜线径 N---条数 G---比重 Z---绞入率 五. 1. 编织用量:(Kg/Km)= d^2 * 0.7854 * T * N * G / cosθ θ = atan ( 2 * 3.1416 * ( D + d * 2 )) * 目数 / 25.4 / T d=编织铜线径 T=锭数 N=每锭条数 G=铜比重 D=编织前线径

电缆导体绞入系数

电缆导体绞入系数 摘要: 1.电缆导体绞入系数的定义 2.电缆导体绞入系数的计算方法 3.电缆导体绞入系数的影响因素 4.电缆导体绞入系数在实际应用中的意义 正文: 一、电缆导体绞入系数的定义 电缆导体绞入系数,是指电缆中多根导线绞合在一起时,其整体截面积与各导线截面积之和的比值。简单来说,就是绞合后电缆的实际截面积与理论截面积的比值。这个系数能够反映电缆在绞合过程中的紧凑程度,对于保证电缆传输效率和安全性具有重要意义。 二、电缆导体绞入系数的计算方法 电缆导体绞入系数的计算公式为: 绞入系数= 电缆整体截面积/ (各导线截面积之和) 其中,电缆整体截面积可以通过测量绞合后电缆的外径,然后查阅相应的截面积表得到。各导线截面积则是每根导线的截面积之和。需要注意的是,绞入系数的计算需要考虑所有导线,包括铠装层和绝缘层在内的所有部分。 三、电缆导体绞入系数的影响因素 电缆导体绞入系数的主要影响因素包括: 1.导线数量:导线数量越多,绞入系数越大,绞合后的电缆整体性能越

好。 2.导线排列方式:不同的导线排列方式会对绞入系数产生影响。一般来说,紧密排列的导线绞入系数较大,松散排列的导线绞入系数较小。 3.导线直径:导线直径越大,绞入系数越大,绞合后的电缆整体性能越好。 4.绝缘层厚度:绝缘层厚度越大,绞入系数越大,绞合后的电缆整体性能越好。 四、电缆导体绞入系数在实际应用中的意义 电缆导体绞入系数在实际应用中具有重要意义,主要表现在: 1.影响电缆的传输效率:绞入系数越大,电缆的传输效率越高。这是因为绞入系数越大,电缆的电阻越小,电流通过电缆时的损耗就越小。 2.影响电缆的使用寿命:绞入系数越大,电缆的使用寿命越长。这是因为绞入系数越大,电缆的抗拉强度和抗挤压性能就越好,能够更好地抵抗外界环境的影响。 3.影响电缆的安全性:绞入系数越大,电缆的安全性就越高。

导体绞合外径和芯线绞合外径的计算方式

常用的计算公式 1、导体的截面 1)单根导体 S = πd2/4 (mm2) 2)正规绞合导体 S = (πd2/4)* n * k1 其中d——导体外径(mm) n——绞线根数 k1——绞入系数 π——圆周率,3.1416 2、导体的重量 W = S * ρ* L 其中W——导体重量(kg) ρ——材料密度,铜8.89,铝2.7 L——导体的长度(km) 3、绝缘外径 D = d + 2*t (mm) 其中D——绝缘外径(mm) d——导体外径(mm) t——绝缘厚度(mm) 4、绝缘层截面积 S1 = (D2 –d2)*π/4 或S1 = π*(d+t)* t 5、绝缘层的重量 W1 = S1 * ρ* L 其中W1——重量(kg) ρ——材料密度,PVC为1.42~1.45,XLPE为0.95

L——线芯的长度(km) 护套的外径、截面积、重量与绝缘层计算方法相同。截~ = (D2 -D2k1—— 6、绞合外径 以下介绍的是正规绞合结构的绞合外径计算方法: 正规绞合一般外层的根数比内层多6根。 1+6的结构:D0 = 3 * d 2+8的结构:D0 = 4 * d 3+9的结构:D0 = 4.154 * d 4+10的结构:D0 = 4.414 * d 5+11的结构:D0 = 4.7 * d 如果外面还有一层或多层,则 D = D0 + 2 * n * d 其中n——绞合层数

1.常用导体绞合外径的计算公式:(公式法) 导体绞合外径=铜丝根数开根号*单根直径*系数1.155 如:UL1007 18AWG 铜丝为:41/0.16, 那么导体的绞合外径为=41^0.5(铜丝根数开根号)*0.16*1.155=1.183 2.导体绞合外径的计算公式:(排列法) 导体绞合外径=系数k*单根芯线直径 如:UL1007 18AWG 铜丝为:41/0.16, 那么导体的绞合外径为=7.67(下表可以查)*0.16=1.227 两种方法就得出两种不同的结果,上面哪种方法是对的,哪个方法更准确? 有人说,第一种方法是用来求铜丝的绞合外径的,第二种方法是用来求芯线的绞合外径的, 这种说法对不对? 都是求绞合外绞的,为什么芯线能用,而铜丝不能用? 还有第一种方法的绞合系数1.155是怎么来的? 求大家都来指点一下。 第二种方法的绞合系数K

线材设计各种计算公式

线材设计各种计算公式 设计应用公式 一:导体 1.绞合外径束绞: D=√N x 1.155 x d 2.重量(Kg/100m)= d2 x 0.7854 x 8.89 x N x C x 1.03e/10 (d=线径 N=导体条数 C=芯数 1.03=绞入率 e=导体之相关工程绞合次数) 3. 绞入率=(外沿线长-中心线长)÷中心线长「本厂适用参考值为1.03」 二:绝缘 1. 外径=绝缘厚度 X 2+上过程外径 2.重量(kg/100m)=(D2-d2xλ)x0.7854xGxCx1.03e/10[注:单支导体λ=1;绞合导体λ=0.85】(D=绝缘外径 d=导体外径 G=比重 C=芯数 1.03=绞入率 e=绝缘工程之绞合次数) 三:外被 **用量计算:总原则 : 截面积 x 单位长度(100M)x 比重 1.充实型押出:重量(kg/100m)= (D2-d2Xc) x 0.7854 x G/10 (D=完成外径 d=芯线外径 G=比重 C=芯数) 2.半管型押出:重量(kg/100m)=(D2-d2 xλ)x0.7854xG/10 (D=完成外径 d=押出前集合芯线外径 G=比重λ=编织缠绕取0.95,包纸包带取0.90) 3. 套管型押出:重量(kg/100m)=(D2-d2)x0.7854xG/10 (D=完成外径 d=押出前集合芯线外径 G=比重) 四:绞合 1.多芯线绞合绞距:本厂设定为绞合外径的20倍左右[*参考数据] 2.多芯绞合外径D=√N x 1.155 x d; [d为芯线外径]

3.多对线绞合外径:D=√Nx1.2x1.65xd 五:包带 1.宽度=包带前线径的 3.5倍+2MM 2.厚度=[ AL-MYLAR: 0.025 mm 棉纸:0.03 mm 绝缘纸:0.04 mm ] 3.重量=厚度x(包带前线径+厚度)xPI()x重迭率x比重/10 (注:重迭率 1/4Lap=1.25) 公司简化公式: AL宽度*X4.68 KG/100M 4.方向:本厂棉纸、绝缘纸一般为斜包,1/4Lap;AL-MYLAR单隔离时为斜向反包 AL-MYLAR双隔离时为斜向正包) 六:缠绕: 1.重量(kg/100m)= d2 x 0.7854 x G x Nx1.03*1.03/10 (注:本厂缠绕线遮蔽率一般要求达99%以上,缠绕所需条数视情节可±2条。) 4.缠绕绞距[参考绞距=√缠绕前外径 x 18 参数说明:d单根铜线线径;n芯线数;D芯线线径;N缠绕条数; G比重 h绞距 八:编织 1.重量(Kg/100m)=d2xO.7854xGxTxN*1.035/10 2.遮蔽率 S=1-(1-F)2 F=( N x d x P) Sinθ 【θ=ATAN(2xPI()x(D+2d)xP÷T÷25.4)】 注: s:双方向遮蔽率; F:单方向遮蔽率; T:锭数; N:每锭条数; d:编织铜线线径; D:编织前线径; θ:编织角度 3.编织外径:=D+4d 4.编织机一般操作范围:(1)编织角度θ: 一般取30~45。。 (2)每锭条数 N : 一般为5~12条。 (3)每�寄渴� P : 一般为8~12目。

导线计算公式

导体用量:(Kg/Km)=d^2 * 0.7854 * G * N * K1 * K2 * C d=铜线径 G=铜比重 N=条数 K1=铜线绞入率 K2=芯线绞入率 C=绝缘芯线根数 2。绝缘用量:(Kg/Km)=(D^2 - d^2)* 0.7854 * G * C * K2 D=绝缘外径 d=导体外径 G=绝缘比重 K2=芯线绞入率 C=绝缘芯线根数 3。外被用量:(Kg/Km)= ( D1^2 - D^2 ) * 0.7854 * G D1=完成外径 D=上过程外径 G=绝缘比重 4。包带用量:(Kg/Km)= D^2 * 0.7854 * t * G * Z D=上过程外径 t=包带厚度 G=包带比重 Z=重叠率(1/4Lap = 1.25) 5。缠绕用量:(Kg/Km)= d^2 * 0.7854 * G * N * Z d=铜线径 N=条数 G=比重 Z=绞入率 6。编织用量:(Kg/Km)= d^2 * 0.7854 * T * N * G / cosθθ = atan( 2 * 3.1416 * ( D + d * 2 )) * 目数 / 25.4 / T d=编织铜线径 T=锭数 N=每锭条数 G=铜比重 比重:铜-8.89;银-10.50;铝-2.70;锌-7.05;镍-8.90;锡-7.30;钢-7.80;铅-11.40;铝箔麦拉-1.80;纸-1.35;麦拉-1.37 PVC-1.45;LDPE-0.92;HDPE-0.96;PEF(发泡)-0.65;FRPE-1.7;Teflon(FEP)2.2;Nylon-0.97;PP-0.97;PU-1.21 棉布带-0.55;PP绳-0.55;棉纱线-0.48 (均为假比重) 各公司都或多或少不一样。我公司是这样,供参考请指正! 价格=成本+利润 成本分:1、材料:包括每公里成品的胶料+导体+耗材(如油墨、稀释剂用量等)+损耗 2、人工:包括从领料到包装各工序的的人员用工费用 3、设备:包括生产过程中的每公里成品所产生的电、水、气费用及设备折旧费用 4、销售:包括销售、管理、财务等费用 利润:根据市场的行情(如需求量等情况)确定

导体绞合外径计算公式

求导体绞合外径计算公式 2010-1-11 20:06 提问者:leanyq|浏览次数:1118次 求导体绞合外径计算公式 比如0.203/7的裸铜线,绞距18 要算绞合之后的外径,请问有公式吗? 满意回答 导体绞合外径的计算公式如下: 同心绞绞合外径 D = (1+2n ) × d n为导体自内到外的层数; 束绞绞合外径 D = √N× 1.155 × d D为绞合外径; N为导体股数;d 为单根导体绞合直径 电缆外径计算公式 单根外径为d,5根绞线中心层外径为D0, 有D0=2.7d (公式引自《实用电线电缆手册》,P.95) 如题,d=3.6,D0=2.7×3.6=9.72。 附:2根,D0=2d;3根,D0=2.154d;4根,D0=2.414d。

2.多根绞合导体绞合外径计算: 导体绞合采用束绞方式进行,绞合外径采用下面两种方法计算: 方法1: 方法2: d----单根导体的直径 D---绞合后绞合导体外径 N---导体根数 上述两种方法中,方法2比较适合束绞方式导体绞合外径计算: 3.导体用量计算: 1.单根导体 2.绞合导体 d----单根导体直径 ρ—导体密度 N---导体绞合根数 λ---导体绞入系数 注:用量计算为单芯时导体用量,当多芯时须考虑芯线绞合时的绞入系数. 4.导体防氧化.

为防止导体氧化, 可在导体绞合时, 加BAT或DOP油(如电源线,透明线)。 押出部分有关的设计与计算: 押出部分包括绝缘押出.内被押出及外被押出,在押出过程中,因对线 材要求不同采用押出方式不同.一般情况下,绝缘押出采用挤压式,内护层 与外护层采用半挤管式.有时为了满足性能要求采用挤管式.其具体选择方法,参照押出技术. 1.押出料的选择: 设计过程中押出料的选择主要根据胶料的用途、耐温等级、光泽性、软硬度、可塑剂耐迁移性、无毒性能等来选择. 2.押出外径: D2=D+2*T D------押出前外径 D2----押出后外径 T------押出厚度 押出厚度(T)主要根据线材有关标准,结合厂内设备生产能力尽量满足客户要求. 3.胶料用量: 采用不同的押出方式,押出胶料用量计算公式也有不同. 挤管式 挤压式 W=(S成品截面-S缆芯内容物)*ρ ρ-----胶料密度. 考虑到线材的公差, 现期线缆企业一般采用下面计算方法. W=3,14159*1.05*T*(2*D+T)* ρ 芯线绞合有关设计与计算: 芯线绞合国内称为成缆,是大多数多芯电缆生产的重要工序之一。由若干绝缘线芯或单元组绞合成缆芯的过程称芯线绞合。其原理类似如导体绞合,芯线绞合的一般工艺参数计算及线芯在绞合过程中的变形与绞线相似。芯线绞合根据绞合绝缘线芯直径是否相同分为对称绞合和不对称绞合。因为芯线在绞合过程中有弯曲变形,有些较粗绝缘芯线在绞合过程采用退扭。如UL2919、CAT.5、IEEE1394、DVI芯线及其它高发泡绝缘芯线。以下分几个方面叙述芯线绞合的工艺参数计算: 1.对绞: 对绞线的等效外径: D=1.65d或1.71d (软质用1.65d,硬质用1.71d),sometimes D=1.86d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