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电缆敷设要求

电缆敷设要求

(I)电缆在室内敷设

第5.6.8 条无销装的电缆在屋内明敷,当水平敷设时,其至地

面的距离不应小于2.5m;当垂直敷设时,其至地面的距离不应小于1.8m。当不能满足上述要求时应有防止电缆机械损伤的措施;当明敷在配电

室、电机室、设备层等专用房间内时,不受此限制。

GB 50054-95

第5. 6. 9 条相同电压的电缆并列明敷时,电缆的净距不应小于

35mm,且不应小于电缆外径;当在桥架、托盘和线槽内敷设时,不受此

限制。

1kV 及以下电力电缆及控制电缆与lkV 以上电力电缆宜分开敷设。

当并列明敷时,其净距不应小于150mm。

第5.6.10 条架空明敷的电缆与热力管道的净距不应小于1m;当

其净距小于或等于1m 时应采取隔热措施。电缆与非热力管道的净距不

应小于0.5m,当其净距小于或等于0.5m 时应在与管道接近的电缆段上,以及由该段两端向外延伸不小于0.5m 以内的电缆段上,采取防止

电缆受机械损伤的措施。

第5.6. 11 条钢索上电缆布线吊装时,电力电缆固定点间的间距

不应大于0.75m;控制电缆固定点间的间距不应大于0.6m。

第5.6.13 条电缆在屋内埋地穿管敷设时,或电缆通过墙、楼板

穿管时,穿管的内径不应小于电缆外径的1.5 倍。

第5. 6.13 条桥架距离地面的高度,不宜低于2.5m。

第5.6.14 条电缆在桥架内敷设时,电缆总截面面积与桥架横断

面面积之比,电力电缆不应大于40%,控制电缆不应大于50%。

第5.6.15 条电缆明敷时,其电线固定部位应符合表 5.6.15 的

规定.

第5. 6.16 条电缆桥架内每根电缆每隔50m 处,电缆的首端、尾

端及主要转弯效应设标记,注明电缆编号、型号规格、起点和终点。

(I)电缆在电缆沟或隧道内敷设

第5.6.17 条电缆在电缆沟和隧道内敷设时,其支架层间垂直距

离和通道宽度的最小净距应符合表 5.6.17 的规定。

第5.6. 18 条电缆沟和电线隧道应采取防水措施;其底部排水沟

的坡度不应小于O.5%,并应设集水坑;积水可经集水坑用泵排出,当有条件时,积水可直接排入下水道。

第5.6.19 条在多层支架上敷设电缆时,电力电缆应放在控制电

缆的上层;在同一支架上的电缆可并列敷设。

GB 50054-95

当两侧均有支架时,lkV 及以下的电力电缆和控制电缆宜与lkV 以

上的电力电缆分别敷设于不同侧支架上。

第5.6.20 条电缆支架的长度,在电缆沟内不宜大于350mm;在

隧道内不宜大于500mm。

第5.6.21 条电缆在电缆沟或隧道内敷设时,支架间或固定点间

的最大间距应符合表5.6.21 的规定。

第5.6.22 条电缆沟在进入建筑物处应设防火墙。电缆隧道进入

建筑物处,以及在进入变电所处,应设带门的防火墙。防火门应装锁。

电缆的穿墙处保护管两端应采用难燃材料封堵。

第5.6.23 条电缆沟或电缆隧道,不应设在可能流入熔化金属液

体或损害电缆外护层和护套的地段。

第5.6.24 条电缆沟一般采用钢筋混凝土盖板,盖板的重量不宜

超过50kg。

第5.6.25 条电缆隧道内的净高不应低于1.9m。局部或与管道

交叉处净高不宜小于l.4m。

GB 50054-95

隧道内应采取通风措施,有条件时宜采用自然通风。

第5.6.26 条当电缆隧道长度大于7m 时,电缆隧道两端应设出

口,两个出口间的距离超过75m 时,尚应增加出口。人孔井可作为出口,人孔井直径不应小于0.7m。

第5.6.27 条电缆隧道内应设照明,其电压不应超过36V;当照

明电压超过36V 时,应采取安全措施。

第5.6.28 条与隧道无关的管线不得穿过电缆隧道。电缆隧道和

其它地下管线交叉时,应避免隧道局部下降。

(IV)电缆埋地敷设

第5.6.20 条电缆直接埋地敷设时,沿同一路径敷设的电缆数量

不宜超过8 根。

第5.6.39 条电缆在屋外直接埋地敷设的深度不应小于700mm;

当直埋在农田时,不应小于1m。应在电缆上下各均匀铺设细砂层,其厚度宜为100mm,在细砂层应覆盖混凝土保护板等保护层,保护层宽度应

超出电缆两侧各50mm。

在寒冷地区,电缆应埋设于冻土层以下。当受条件限制不能深埋时,

可增加细砂层的厚度,在电缆上方和下方各增加的厚度不宜小于2O0mm。GB 50054-95

第5.6.31 条电缆通过下列各地段应穿管保护,穿管的内径不应

小于电缆外径的1.5 倍。

一、电缆通过建筑物和构筑物的基础、散水坡、楼板和穿过墙体等

处;

二、电缆通过铁路、道路处和可能受到机械损伤的地段;

三、电缆引出地面2m 至地下20Omm 处的一段和人容易接触使电缆

可能受到机械损伤的地方。

第5.6.32 条埋地敷设的电缆之间及其与各种设施平行或交叉的

最小净距,应符合表5.6.32 的规定。

第5.6.33 条电缆与建筑物平行敷设时,电缆应埋设在建筑物的

散水坡外。电缆引入建筑物时,所穿保护管应超出建筑物散水坡100mm。

V——聚氯乙烯内护套

YJV22——铜芯导体交联聚乙烯绝缘聚氯乙烯内护套双钢带绕包铠装聚氯乙烯外护套电力电缆;

YJV23——铜芯导体交联聚乙烯绝缘聚氯乙烯内护套双钢带绕包铠装聚乙烯外护套电力电缆;

YJV32——铜芯导体交联聚乙烯绝缘聚氯乙烯内护套细钢丝铠装聚氯乙烯外护套电力电缆;YJV33——铜芯导体交联聚乙烯绝缘聚氯乙烯内护套细钢丝铠装聚乙烯外护套电力电缆;YJY——铜芯导体交联聚乙烯绝缘聚乙烯护套电力电缆。

单根外径为d,5根绞线中心层外径为D0,

有D0=2.7d

(公式引自《实用电线电缆手册》,P.95)

如题,d=3.6,D0=2.7×3.6=9.72。

附:2根,D0=2d;3根,D0=2.154d;4根,D0=2.414d。

定时限过电流保护特性:为了实现过电流保护的动作选择性,各保护的动作时间一般按阶梯原则进行整定。即相邻保护的动作时间,自负荷向电源方向逐级增大,且每套保护的动作时间是恒定不变的,与短路电流的大小无关。

反时限过电流保护特性:流过熔断器的电流越大,熔断时间越短。反时限过电流保护是指动作时间随短路电流的增大而自动减小的保护。使用在输电线路上的反时限过电流保护,能更快的切除被保护线路首端的故障。

季节中的花开花落,都有自己的命运与节奏,岁月如歌的谱曲与纳词,一定是你。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有些东西,你越是在意,越会失去。一个人的生活,快乐与否,不是地位,不是财富,不是美貌,不是名气,而是心境。

有时候极度的委屈,想脆弱一下,想找个踏实的肩膀依靠,可是,人生沧海,那个踏实肩膀的人,也要食人间烟火,也要面对自己的不堪与无奈。岁月告诉我:当生活刁难,命运困苦,你的内心必需单枪匹马,沉着应战。

有时候真想躲起来,把手机关闭,断了所有的联系,可是,那又怎样,该面对的问题,依旧要面对。与其逃避,不如接纳;与其怨天尤人,不如积极主动去解决。岁月告诉我:美好的人生,一半要争,一半要随。

有时候想拼命的攀登,但总是力不从心。可是,每个人境况是不同的,不要拿别人的标准,来塑造自己的人生。太多的失望,太多的落空,纯属生活的常态。岁月告诉我:挫败,总会袭人,并且,让你承受,但也,负责让你成长。

人生漫长,却又苦短,幽长的路途充满险阻,谁不曾迷失,谁不曾茫然,谁不曾煎熬?

多少美好,毁在了一意孤行的偏执。好也罢,坏也罢,人生的路,必须自己走过,才能感觉脚上的泡和踏过的坑。因为懂得,知分寸;因为珍惜,懂进退。最重要的是,与世界言和,不再为难自己和别人。

《菜根谭》中说:花看半开,酒饮微醉。就是说,做事不必完美,享乐不可享尽,这是一种含苞待放的人生状态。即使是最美的月亮,也会有盈亏的自然之道。否则便是过犹不及,弄巧成拙。心灵松绑了,活着才自由。

半生已过,走走停停,看透了生活,选择了顺流的方式,行走。流水今日,明月前身。感谢每一粒种子,每一缕清风,每一个阳光的日子,于时光的碎屑中,静品一盏流年的香茗。

撕开浮云的遮掩,其实,每个人心中都有各自的山水,都有一段难捱的时光,好在,总有一天,你的淡然低调,你的暗自努力,你的理性豁达,终将点燃你的整个世界,让故事的结局,美好而温柔。

苏轼在《水调歌头》里写道: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是的,层次越高的人,越懂得,人生本就不是尽善尽美,也正因为有了缺憾,才显得是那么的多姿多彩。

心情平和,与是非渐行渐远,再多的兵荒马乱,也抵不过时光的洪流,唯有日常才惊天动地。夫切菜,妻拌菜,菜菜交缠,洒在热腾腾的面条上,剥头蒜就着,哧啦哧啦的,心里爽透了。这世间最美的,不就是这样的烟火么。

人生,是一个苏醒的过程。一首经典,低徊吟唱,年少不知歌者意,再听已是曲中人。

于是,不再抱怨自己没有辉煌的事业,不再抱怨邻家的大黑狗半夜狂叫,不再抱怨家乡的冬日太冷夏日太热,不再抱怨雨中路过的车子溅了自己一身泥浆……

季节中的花开花落,都有自己的命运与节奏,岁月如歌的谱曲与纳词,一定是你。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有些东西,你越是在意,越会失去。一个人的生活,快乐与否,不是地位,不是财富,不是美貌,不是名气,而是心境。

有时候极度的委屈,想脆弱一下,想找个踏实的肩膀依靠,可是,人生沧海,那个踏实肩膀的人,也要食人间烟火,也要面对自己的不堪与无奈。岁月告诉我:当生活刁难,命运困苦,你的内心必需单枪匹马,沉着应战。

有时候真想躲起来,把手机关闭,断了所有的联系,可是,那又怎样,该面对的问题,依旧要面对。与其逃避,不如接纳;与其怨天尤人,不如积极主动去解决。岁月告诉我:美好的人生,一半要争,一半要随。

有时候想拼命的攀登,但总是力不从心。可是,每个人境况是不同的,不要拿别人的标准,来塑造自己的人生。太多的失望,太多的落空,纯属生活的常态。岁月告诉我:挫败,总会袭人,并且,让你承受,但也,负责让你成长。

人生漫长,却又苦短,幽长的路途充满险阻,谁不曾迷失,谁不曾茫然,谁不曾煎熬?

多少美好,毁在了一意孤行的偏执。好也罢,坏也罢,人生的路,必须自己走过,才能感觉脚上的泡和踏过的坑。因为懂得,知分寸;因为珍惜,懂进退。最重要的是,与世界言和,不再为难自己和别人。

《菜根谭》中说:花看半开,酒饮微醉。就是说,做事不必完美,享乐不可享尽,这是一种含苞待放的人生状态。即使是最美的月亮,也会有盈亏的自然之道。否则便是过犹不及,弄巧成拙。心灵松绑了,活着才自由。

半生已过,走走停停,看透了生活,选择了顺流的方式,行走。流水今日,明月前身。感谢每一粒种子,每一缕清风,每一个阳光的日子,于时光的碎屑中,静品一盏流年的香茗。

撕开浮云的遮掩,其实,每个人心中都有各自的山水,都有一段难捱的时光,好在,总有一天,你的淡然低调,你的暗自努力,你的理性豁达,终将点燃你的整个世界,让故事的结局,美好而温柔。

苏轼在《水调歌头》里写道: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是的,层次越高的人,越懂得,人生本就不是尽善尽美,也正因为有了缺憾,才显得是那么的多姿多彩。

心情平和,与是非渐行渐远,再多的兵荒马乱,也抵不过时光的洪流,唯有日常才惊天动地。夫切菜,妻拌菜,菜菜交缠,洒在热腾腾的面条上,剥头蒜就着,哧啦哧啦的,心里爽透了。这世间最美的,不就是这样的烟火么。

人生,是一个苏醒的过程。一首经典,低徊吟唱,年少不知歌者意,再听已是曲中人。

于是,不再抱怨自己没有辉煌的事业,不再抱怨邻家的大黑狗半夜狂叫,不再抱怨家乡的冬日太冷夏日太热,不再抱怨雨中路过的车子溅了自己一身泥浆……

电缆敷设要求

(I)电缆在室内敷设 第5.6.8 条无销装的电缆在屋内明敷,当水平敷设时,其至地 面的距离不应小于2.5m;当垂直敷设时,其至地面的距离不应小于1.8m。当不能满足上述要求时应有防止电缆机械损伤的措施;当明敷在配电 室、电机室、设备层等专用房间内时,不受此限制。 GB 50054-95 第5. 6. 9 条相同电压的电缆并列明敷时,电缆的净距不应小于 35mm,且不应小于电缆外径;当在桥架、托盘和线槽内敷设时,不受此 限制。 1kV 及以下电力电缆及控制电缆与lkV 以上电力电缆宜分开敷设。 当并列明敷时,其净距不应小于150mm。 第5.6.10 条架空明敷的电缆与热力管道的净距不应小于1m;当 其净距小于或等于1m 时应采取隔热措施。电缆与非热力管道的净距不 应小于0.5m,当其净距小于或等于0.5m 时应在与管道接近的电缆段上,以及由该段两端向外延伸不小于0.5m 以内的电缆段上,采取防止 电缆受机械损伤的措施。 第5.6. 11 条钢索上电缆布线吊装时,电力电缆固定点间的间距 不应大于0.75m;控制电缆固定点间的间距不应大于0.6m。 第5.6.13 条电缆在屋内埋地穿管敷设时,或电缆通过墙、楼板 穿管时,穿管的内径不应小于电缆外径的1.5 倍。 第5. 6.13 条桥架距离地面的高度,不宜低于2.5m。 第5.6.14 条电缆在桥架内敷设时,电缆总截面面积与桥架横断 面面积之比,电力电缆不应大于40%,控制电缆不应大于50%。 第5.6.15 条电缆明敷时,其电线固定部位应符合表 5.6.15 的 规定. 第5. 6.16 条电缆桥架内每根电缆每隔50m 处,电缆的首端、尾 端及主要转弯效应设标记,注明电缆编号、型号规格、起点和终点。 (I)电缆在电缆沟或隧道内敷设 第5.6.17 条电缆在电缆沟和隧道内敷设时,其支架层间垂直距 离和通道宽度的最小净距应符合表 5.6.17 的规定。

电缆敷设的标准及要求

电缆敷设的标准及要求 Final approval draft on November 22, 2020

国电榆次热电有限公司 电缆敷设的标准及要求 批准: 审批: 审核: 编制:设备管理部 电气专业 电缆敷设的标准及要求 1、电缆敷设的标准 敷设电缆要选择最近的距离,并要考虑到总体规划,做到横看成线,纵看成片。引出方向一致,弯度一致,余度一致,相互间距离一致,并避免交叉压叠,达到整齐美观。 选择直埋电缆路径时,要尽量考虑到不穿越含有对电缆有腐蚀性杂质(如酸、碱、粪堆、炉渣等)的土质,在必须穿越时,应采取永久性的防护措施。 要尽量减少和其它建筑设施的交叉,跨越和接近(特别是热力管道和火车轨道),必要时应保持规定的距离,或采取防护措施。 应选择不受机械震动和不受到外力破坏较为平坦的路径。 直埋电缆深度为700~1000毫米(指地表面对电缆本体表面)。电缆的上、下均应铺有100毫米的保护砂层或软土。砂层或软土上要加盖水泥保护板,保护宽度应延出电缆两侧各50毫米,在保护板上应回填500毫米以下的好土,余者任意填满,要求夯实。 敷设电缆应略有弯曲,使电缆比沟长出%~%为宜。在中间接头及终端部位除留有足够的做头用缆外,还应留有2000~3000毫米的余缆,以备做头用。 电缆应进行水平敷设,要减少高差,高差不应超过电缆敷设规定值,否则应采取措施或采取用特殊结构的电缆。 在敷设和做头时,电缆弯曲半径应不小于电缆外径的25倍。

直埋电缆相互交叉和平行时应符合下表规定,当不能保持规定距离时应采取防护措施。 穿过墙壁的电缆和穿越公路、铁路和街道的电缆,应敷于坚固的保护管或隧道内,其管长要伸出排水沟500毫米,在街道要伸出车行道,管的内径不得小于100毫米,管口应是喇叭型。并要严加密封。 电缆沿沟架,建筑物垂直地面敷设时,地面上的2000毫米和地面100毫米的一段应加装保护管或保护角铁,且固定要牢固,电缆水平敷设时,应每隔700毫米,垂直敷设时每隔1500毫米的距离要加以固定。 电缆在室内或沟道内敷设时,应符合不列要求: 电缆要排列整齐,平行敷设应保持50毫米的净距。垂直敷设应保持250毫米的净距离,接头处要加以衬托。 在室内敷设电缆,应避开暖气管道。 电缆固定要牢固,防止脱落,避免使电缆受机械震动影响,并应做好防火和防机械损伤措施。 各电缆支架应加金属连接,并进行良好的接地,支架应涂防腐漆。 在电缆出口线路密集的地方,宜修建电缆隧道或电缆沟。 对电缆隧道的基本要求:

电缆线路敷设一般要求

电缆线路敷设一般要求 1、电缆中必须包含全部工作芯线和用作保护零线或保护线的芯线。需要三相四线制配电的电缆线路必须采用五芯电缆。五芯电缆必须包含淡蓝、绿/二种颜色绝缘芯线。淡蓝色芯线必须用作N线;绿/双黄黄色芯线必须用作PE线,严禁混用。 2、电缆截面的选择应符合规定,根据其长期连续负荷允许载流量和允许电压偏移确定。 3、电缆线路应采用埋地或架空敷设,严禁沿地面明设,并应避免机械损伤和介质腐蚀。埋地电缆路径应设方位标志。 4、电缆类型应根据敷设方式、环境条件选择。埋地敷设宜选用铠装电缆)当选用无铠装电缆时,应能防水、防腐。架空敷设宜选用无铠装电缆。 5、电缆直接埋地敷设的深度不应小于0.7m应在电缆紧邻上、下、左、右侧均匀敷设,并不小于50mm厚的细砂,然后覆盖砖或混凝土板等硬质保护层。 6、埋地电缆在穿越建筑物、构筑物、道路、易受机械损伤、介质腐蚀场所及引出地面从2.0m 高到地下0.2m处,必须加设防护套管,防护套管内径不应小于电缆外径的1.5倍。 7、埋地电缆与其附近外电电缆和管沟的平行间距不得小于2m,交叉间距不得小于1m。 8、埋地电缆的接头应设在地面上的接线盒内,接线盒应能防水、防尘、防机械损伤,并应远离易燃、易爆、易腐蚀场所。 9、架空电缆应沿电杆、支架或墙壁敷设,并采用绝缘子固定,绑扎线必须采用绝缘线,固定点间距应保证电缆能承受自重所带来的荷载,敷设高度应符合规范架空线路敷设高度的要求,但沿墙壁敷设时最大弧垂距地不得小于2.0m。架空电缆严禁沿脚手架、树木或其他设施敷设。 10、在建工程内的电缆线路必须采用电缆埋地引入,严禁穿越脚手架引入。电缆垂直敷设应充分利用在建工程的竖井、垂直孔洞等,并宜靠近用电负荷中心,固定点每楼层不得少于一处。电缆水平敷设宜沿墙或门口刚性固定,最大弧垂距地不得小于2.0m。 11、装饰装修工程或其他特殊阶段,应补充编制单项施工用电方案。电源线可沿墙角、地面敷设,但应采取防机械损伤和电火措施。 12、电缆线路必须有短路保护和过载保护,短路保护和过载保护电器与电缆的选配符合规范要求。

最全电缆敷设规范

电缆敷设 一般规定 电缆的路径选择,应符合下列规定: 1应避免电缆遭受机械性外力、过热、腐蚀等危害。 2 满足安全要求条件下,应保证电缆路径最短。 3 应便于敷设、维护。 4 宜避开将要挖掘施工的地方。 5 充油电缆线路通过起伏地形时,应保证供油装置合理配置。 电缆在任何敷设方式及其全部路径条件的上下左右改变部位,均应满足电缆允许弯曲半径要求。 电缆的允许弯曲半径,应符合电缆绝缘及其构造特性要求。对自容式铅包充油电缆,其允许弯曲半径可按电缆外径的20倍计算。 同一通道内电缆数量较多时,若在同一侧的多层支架上敷设,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应按电压等级由高至低的电力电缆、强电至弱电的控制和信号电缆、通讯电缆“由上而下”的顺序排列。 当水平通道中含有35kV以上高压电缆,或为满足引入柜盘的电缆符合允许弯曲半径要求时,宜按“由下而上”的顺序排列。 在同一工程中或电缆通道延伸于不同工程的情况,均应

按相同的上下排列顺序配置。 2 支架层数受通道空间限制时,35kV及以下的相邻电压级电力电缆,可排列于同一层支架上,1kV及以下电力电缆也可与强电控制和信号电缆配置在同一层支架上。 3 同一重要回路的工作与备用电缆实行耐火分隔时,应配置在不同层的支架上。 同一层支架上电缆排列的配置,宜符合下列规定: 1 控制和信号电缆可紧靠或多层叠置。 2 除交流系统用单芯电力电缆的同一回路可采取品字形(三叶形)配置外,对重要的同一回路多根电力电缆,不宜叠置。 3 除交流系统用单芯电缆情况外,电力电缆相互间宜有1倍电缆外径的空隙。 交流系统用单芯电力电缆的相序配置及其相间距离,应同时满足电缆金属护层的正常感应电压不超过允许值,并宜保证按持续工作电流选择电缆截面小的原则确定。 未呈品字形配置的单芯电力电缆,有两回线及以上配置在同一通路时,应计入相互影响。 交流系统用单芯电力电缆与公用通讯线路相距较近时,宜维持技术经济上有利的电缆路径,必要时可采取下列抑制感应电势的措施: 1 使电缆支架形成电气通路,且计入其他并行电缆抑制因素的影响。

电缆敷设要求要求规范(全面,绝对实用标准)

5 电缆敷设 5.1 一般规定 5.1.1电缆的路径选择,应符合下列规定: 1应避免电缆遭受机械性外力、过热、腐蚀等危害。 2 满足安全要求条件下,应保证电缆路径最短。 3 应便于敷设、维护。 4 宜避开将要挖掘施工的地方。 5 充油电缆线路通过起伏地形时,应保证供油装置合理配置。 5.1.2 电缆在任何敷设方式及其全部路径条件的上下左右改变部位,均应满足电缆允许弯曲半径要求。 电缆的允许弯曲半径,应符合电缆绝缘及其构造特性要求。对自容式铅包充油电缆,其允许弯曲半径可按电缆外径的20倍计算。 5.1.3同一通道内电缆数量较多时,若在同一侧的多层支架上敷设,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应按电压等级由高至低的电力电缆、强电至弱电的控制和信号电缆、通讯电缆“由上而下”的顺序排列。 当水平通道中含有35kV以上高压电缆,或为满足引入柜盘的电缆符合允许弯曲半径要求时,宜按“由下而上”的顺序排列。 在同一工程中或电缆通道延伸于不同工程的情况,均应按相同的上下排列顺序配置。 2 支架层数受通道空间限制时,35kV及以下的相邻电压级电力电缆,可排列于同一层支架上,1kV及以下电力电缆也可与强电控制和信号电缆配置在同一层支架上。 3 同一重要回路的工作与备用电缆实行耐火分隔时,应配置在不同层的支架上。 5.1.4同一层支架上电缆排列的配置,宜符合下列规定: 1 控制和信号电缆可紧靠或多层叠置。 2 除交流系统用单芯电力电缆的同一回路可采取品字形(三叶形)配置外,对重要的同一回路多根电力电缆,不宜叠置。 3 除交流系统用单芯电缆情况外,电力电缆相互间宜有1倍电缆外径的空隙。 5.1.5交流系统用单芯电力电缆的相序配置及其相间距离,应同时满足电缆金属护层的正常感应电压不超过允许值,并宜保证按持续工作电流选择电缆截面小的原则确定。 未呈品字形配置的单芯电力电缆,有两回线及以上配置在同一通路时,应计入相互影响。 5.1.6交流系统用单芯电力电缆与公用通讯线路相距较近时,宜维持技术经济上有利的电缆路径,必要时可采取下列抑制感应电势的措施: 1 使电缆支架形成电气通路,且计入其他并行电缆抑制因素的影响。 2 对电缆隧道的钢筋混凝土结构实行钢筋网焊接连通。 3 沿电缆线路适当附加并行的金属屏蔽线或罩盒等。 5.1.7明敷的电缆不宜平行敷设在热力管道的上部。电缆与管道之间无隔板防护时的允许距离,除城市公共场所应按现行国家标准《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GB50289执行外,尚应符合表5.1.7的规定。 表5.1.7 电缆与管道之间无隔板防护时的允许距离(mm) 5.1.8抑制电气干扰强度的弱电回路控制和信号电缆,除应符合本规范第3. 6.6条~第3.6.9

电缆埋地敷设布线要求

电缆埋地敷设布线要求 1、电缆直接埋地敷设时,沿同一路径敷设的电缆数量不宜超过8根。 2、电缆在屋外直接埋地敷设的深度不应小于700mm;当直埋在农田时,不应小于1m。应在电缆上下各均匀铺设细砂层,其厚度宜为100mm,在细砂层应覆盖混凝土保护板等保护层,保护层宽度应超出电缆两侧各50mm。 在寒冷地区,电缆应埋设于冻土层以下。当受、件限制不能深埋时,可增加细砂层的厚度,在电缆上方和下方各增加的厚度不宜小于200mm。 3、电缆通过下列各地段应穿管保护,穿管的内径不应小于电缆外径的1.5倍。 一、电缆通过建筑物和构筑物的基础、散水坡、楼板和穿过墙体等处; 二、电缆通过铁路、道路处和可能受到机械损伤的地段; 三、电缆引出地面2m至地下200mm 处的一段和人容易接触使电缆可能受到机械损伤的地方。 4、埋地敷设的电缆之间及其与各种设施平行或交叉的最小净距,应符合表1的规定。 埋地敷设的电缆之间及其与各种设施平行或交叉的最小净距(m)表1

注:1)路灯电缆与道路灌木丛平行距离不限; 2)表中括号内数字,是指局部地段电缆穿管,加隔板保护或加隔热层保护后允许的最小净距; 3)电缆与铁路的最小净距不包括电气化铁路。 5、电缆与建筑物平行敷设时,电缆应埋设在建筑物的散水坡外。 电缆引入建筑物时,所穿保护管应超出建筑物散水坡100mm。 6、电缆与热力管沟交叉,当采用电缆穿隔热水泥管保护时,其长度应伸出热力管沟两侧各2m:采用隔热保护层时,其长度应超过热力管沟和电缆两侧各1m。 7、电缆与道路、铁路交叉时,应穿管保护,保护管应伸出路基1m。

8、埋地敷设电缆的接头盒下面必须垫混凝土基础板,其长度宜超出接头保护盒两端0.6-0.7m。 9、电缆带坡度敷设时,中间接头应保持水平;多根电缆并列敷设时,中间接头的位置应互相错开,其净距不应小于0. 5m。 10、带坡度或垂直敷设油浸纸绝缘电缆时,其最大允许高差应符合表2的规定。 敷设电缆最大允许高差表2 注:当油浸纸绝缘电缆敷设的高差超过要求时,可采用不滴流电缆或塑料绝缘电缆。 11、电缆敷设的弯曲半径与电缆外径的比值,不应小于表3的规定。 电缆弯曲半径与电缆外径比值表3

电缆敷设的一般要求

电缆敷设的一般要求 电缆敷设是指将电缆布设在地下或地面上的一项工作。电缆在各行各业中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们用于输送电力、信号和数据。在进行电缆敷设时,有一些一般的要求需要遵守,以确保电缆的安全和性能。本文将介绍电缆敷设的一般要求。 1. 路线规划 在进行电缆敷设之前,需要进行路线规划。这涉及到确定电缆的路径,考虑到地形、建筑物和其他障碍物。路线规划需要充分考虑电缆的安全性、可靠性和维护便利性。 2. 材料选择 选择适合的电缆材料是电缆敷设的重要一环。根据具体应用需求,选择合适的电缆类型、规格和材料质量。电缆材料应具备良好的绝缘性能、耐磨损性和耐腐蚀性,以确保电缆在使用过程中能够长久稳定地工作。 3. 敷设方式 电缆可以通过直埋、管道敷设或架空敷设等方式进行。敷设方式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以保护电缆免受外力损害和环境影响。在敷设过程中,需要注意避免电缆过度弯曲或拉力过大,以防止电缆损坏。 4. 敷设深度

电缆敷设的深度是确保电缆安全的重要因素。一般来说,电缆敷设的深度应根据地形和应用需求而定。在敷设电缆时,应保证电缆埋深符合相关的要求,以防止电缆被损坏或误触。 5. 保护措施 为了保护电缆免受外界环境的损害,需要采取一些保护措施。如在电缆敷设过程中加装保护管道、使用护套材料、设置警示标识等。这些措施可以提高电缆的抗外力能力和耐久性。 6. 接头处理 电缆的接头是电缆敷设中的薄弱环节,需要特别注意。接头的处理应符合相关标准和规范,确保接头的质量和可靠性。接头应进行绝缘处理,以防止电缆的短路或漏电。 7. 质量检测 电缆敷设完成后,需要进行质量检测。通过电缆的绝缘电阻、耐压和接地等测试,确保电缆的质量达到要求。检测结果应记录并保存,以备后续维护和管理。 8. 维护与修复 电缆敷设完成后,还需要进行定期的维护和修复。检查电缆是否出现磨损、老化或其他故障,并及时采取修复措施。维护工作可以延长电缆的使用寿命,提高其可靠性和性能。

电缆敷设的技术要求

1电缆的路径选择,应符合下列规定: (1)应避免电缆遭受机械性外力、过热、腐蚀等危害。 (2)满足安全要求条件下,应保证电缆路径最短。 (3)应便于敷设、维护。 (4 )宜避开将要挖掘施工的地方。 (5 )充油电缆线路通过起伏地形时,应保证供油装置合理配置。 2 电缆在任何敷设方式及其全部路径条件的上下左右改变部位,均应满足电缆允许弯曲半径要求。 电缆的允许弯曲半径,应符合电缆绝缘及其构造特性要求。对自容式铅包充油电缆,其允许弯曲半径可按电缆外径的20倍计算。 3 同一通道内电缆数量较多时,若在同一侧的多层支架上敷设,应符合下列规定: (1)应按电压等级由高至低的电力电缆、强电至弱电的控制和信号电缆、通讯电缆“由上而下”的顺序排列。当水平通道中含有35kV 以上高压电缆,或为满足引入柜盘的电缆符合允许弯曲半径要求时,宜按“由下而上”的顺序排列。在同一工程中或电缆通道延伸于不同工程的情况,均应按相同的上下排列顺序配置。 (2)支架层数受通道空间限制时,35kV 及以下的相邻电压级电力电缆,可排列于同一层支架上,1kV 及以下电力电缆也可与强电控制和信号电缆配置在同一层支架上。 (3)同一重要回路的工作与备用电缆实行耐火分隔时,应配置在不同层的支架上。 4 同一层支架上电缆排列的配置,宜符合下列规定: (1)控制和信号电缆可紧靠或多层叠置。 (2)除交流系统用单芯电力电缆的同一回路可采取品字形(三叶形)配置外,对重要的同一回路多根电力电缆,不宜叠置。 (3)除交流系统用单芯电缆情况外,电力电缆相互间宜有1 倍电缆外径的空隙。 5 交流系统用单芯电力电缆的相序配置及其相间距离,应同时满足电缆金属护层的正常感应电压不超过允许值,并宜保证按持续工作电流选择电缆截面小的原则确定。 未呈品字形配置的单芯电力电缆,有两回线及以上配置在同一通路时,应计入相互影响。 6 交流系统用单芯电力电缆与公用通讯线路相距较近时,宜维持技术经济上有利的电缆路径,必要时可采取下列抑制感应电势的措施: (1)使电缆支架形成电气通路,且计入其他并行电缆抑制因素的影响。 (2)对电缆隧道的钢筋混凝土结构实行钢筋网焊接连通。 (3)沿电缆线路适当附加并行的金属屏蔽线或罩盒等。 7 明敷的电缆不宜平行敷设在热力管道的上部。电缆与管道之间无隔板防护时的允许距离,除城市公共场所应按现行国家标准《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GB50289 执行外,尚应符合表5.1.7 的规定。 8抑制电气干扰强度的弱电回路控制和信号电缆。(1)弱电信号、控制回路的控制电缆,当位于存在干扰影响的环境又不具备有效抗干扰措施时,宜具有金属屏蔽。(2)控制电缆金属屏蔽类型的选择,应按可能的电气干扰影响,计入综合抑制干扰措施,并应满足降低干扰或过电压的要求,同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电缆敷设的标准及要求

国电榆次热电有限公司 电缆敷设的标准及要求 批准: 审批: 审核: 编制:设备管理部 电气专业 电缆敷设的标准及要求 1、电缆敷设的标准 1。1敷设电缆要选择最近的距离,并要考虑到总体规划,做到横看成线,纵看成片.引出方向一致,弯度一致,余度一致,相互间距离一致,并避免交叉压叠,达到整齐美观. 1.2选择直埋电缆路径时,要尽量考虑到不穿越含有对电缆有腐蚀性杂质(如酸、碱、粪堆、炉渣等)的土质,在必须穿越时,应采取永久性的防护措施。 1.3要尽量减少和其它建筑设施的交叉,跨越和接近(特别是热力管道和火车轨道),必要时应保持规定的距离,或采取防护措施。 1。4应选择不受机械震动和不受到外力破坏较为平坦的路径。 1。5直埋电缆深度为700~1000毫米(指地表面对电缆本体表面)。电缆的上、下均应铺有100毫米的保护砂层或软土。砂层或软土上要加盖水泥保护板,保护宽度应延出电缆两侧各50毫米,在保护板上应回填500毫米以下的好土,余者任意填满,要求夯实。 1.6敷设电缆应略有弯曲,使电缆比沟长出0.5%~1.0%为宜。在中间接头及终端部位除留有足够的做头用缆外,还应留有2000~3000毫米的余缆,以备做头用. 1。7电缆应进行水平敷设,要减少高差,高差不应超过电缆敷设规定值,否则应采取措施或采取用特殊结构的电缆。 1.8在敷设和做头时,电缆弯曲半径应不小于电缆外径的25倍。

1。9直埋电缆相互交叉和平行时应符合下表规定,当不能保持规定距离时应采取防护措施。 1.10穿过墙壁的电缆和穿越公路、铁路和街道的电缆,应敷于坚固的保护管或隧道内,其管长要伸出排水沟500毫米,在街道要伸出车行道,管的内径不得小于100毫米,管口应是喇叭型。并要严加密封。 1.11电缆沿沟架,建筑物垂直地面敷设时,地面上的2000毫米和地面100毫米的一段应加装保护管或保护角铁,且固定要牢固,电缆水平敷设时,应每隔700毫米,垂直敷设时每隔1500毫米的距离要加以固定. 1.12电缆在室内或沟道内敷设时,应符合不列要求: 1。12.1电缆要排列整齐,平行敷设应保持50毫米的净距。垂直敷设应保持250毫米的净距离,接头处要加以衬托.

电缆敷设规范(最全,绝对标准)

5 电缆敷设 5。1 一般规定 5。1。1电缆的路径选择,应符合下列规定: 1应避免电缆遭受机械性外力、过热、腐蚀等危害. 2 满足安全要求条件下,应保证电缆路径最短。 3 应便于敷设、维护. 4 宜避开将要挖掘施工的地方。 5 充油电缆线路通过起伏地形时,应保证供油装置合理配置。 5。1.2 电缆在任何敷设方式及其全部路径条件的上下左右改变部位,均应满足电缆允许弯曲半径要求。 电缆的允许弯曲半径,应符合电缆绝缘及其构造特性要求.对自容式铅包充油电缆,其允许弯曲半径可按电缆外径的20倍计算. 5.1.3同一通道内电缆数量较多时,若在同一侧的多层支架上敷设,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应按电压等级由高至低的电力电缆、强电至弱电的控制和信号电缆、通讯电缆“由上而下”的顺序排列。 当水平通道中含有35kV以上高压电缆,或为满足引入柜盘的电缆符合允许弯曲半径要求时,宜按“由下而上"的顺序排列。 在同一工程中或电缆通道延伸于不同工程的情况,均应按相同的上下排列顺序配置。 2 支架层数受通道空间限制时,35kV及以下的相邻电压级电力电缆,可排列于同一层支架上,1kV及以下电力电缆也可与强电控制和信号电缆配置在同一层支架上. 3 同一重要回路的工作与备用电缆实行耐火分隔时,应配置在不同层的支架上。 5。1.4同一层支架上电缆排列的配置,宜符合下列规定: 1 控制和信号电缆可紧靠或多层叠置。 2 除交流系统用单芯电力电缆的同一回路可采取品字形(三叶形)配置外,对重要的同一回路多根电力电缆,不宜叠置。 3 除交流系统用单芯电缆情况外,电力电缆相互间宜有1倍电缆外径的空隙。 5.1.5交流系统用单芯电力电缆的相序配置及其相间距离,应同时满足电缆金属护层的正常感应电压不超过允许值,并宜保证按持续工作电流选择电缆截面小的原则确定。 未呈品字形配置的单芯电力电缆,有两回线及以上配置在同一通路时,应计入相互影响。 5。1.6交流系统用单芯电力电缆与公用通讯线路相距较近时,宜维持技术经济上有利的电缆路径,必要时可采取下列抑制感应电势的措施: 1 使电缆支架形成电气通路,且计入其他并行电缆抑制因素的影响。 2 对电缆隧道的钢筋混凝土结构实行钢筋网焊接连通. 3 沿电缆线路适当附加并行的金属屏蔽线或罩盒等. 5。1.7明敷的电缆不宜平行敷设在热力管道的上部.电缆与管道之间无隔板防护时的允许距离,除城市公共场所应按现行国家标准《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GB50289执行外,尚应符合表5。1。7的规定。 5.1.8 当需要时可采取下列措施: 1 与电力电缆并行敷设时相互间距,在可能范围内宜远离;对电压高、电流大的电力电缆间距宜更远. 2 敷设于配电装置内的控制和信号电缆,与耦合电容器或电容式电压互感、避雷器或避雷针接地处的距离,宜在可能范围内远离。 3 沿控制和信号电缆可平行敷设屏蔽线,也可将电缆敷设于钢制管或盒中。 5.1.9 在隧道、沟、浅槽、竖井、夹层等封闭式电缆通道中,不得布置热力管道,严禁有易燃气体或易燃液

电缆敷设要求

电缆敷设是电缆安装中的重要工序,电缆敷设质量的 优秀是实现电气安装工程质量优秀的重要前提。 电缆按绝缘资料分有油浸纸绝缘、塑料绝缘、橡胶绝缘。外皮有带铠和不带铠的。按用途分有高压、低压电力电缆缘,控制电缆和通信电缆。电缆敷设分:室内敷设和室外服设。室内敷设分为:明敷和暗敷。室外服设分为:桥架、沿墙支 架、钢索吊架、电缆地道、电缆沟、直埋等多种方法。应依据环境要求、电缆数目、电压高低等详细状况决定敷设方式。一、敷设方式选择 电缆工程敷设方式的选择,应视工程条件、环境特色和 电缆型类、数目等要素,且按知足运转靠谱、便于保护的要 乞降技术经济合理的原则来选择。 电缆直埋敷设方式的选择,应切合以下规定: (1)同一通路少于 6 根的 35kV 及以下电力电缆,在厂区通往远距离协助设备或城郊等不易有常常性开挖的地段,宜用 直埋;在城镇人行道下较易翻修状况或道路边沿,也可用直 埋。(2)厂区内陆下管网许多的地段,可能有融化金属、 高温液体溢出的场所,待开发将有较屡次开挖的地方,不宜 用直埋。( 3)在化学腐化或杂散电流腐化的土壤范围,不 得采纳直埋。 电缆穿管敷设方式的选择,应切合以下规定: ( 1)在有爆炸危险场所明敷的电缆,露出地坪上需加以保

护的电缆,地下电缆与公路、铁道交错时,应采纳穿管。 (2)地下电缆经过房子、广场的区段,电缆敷设在规划将 作为道路的地段,宜用穿管。(3)在地下管网较密的工厂区、城市道路狭小且交通忙碌或道路发掘困难的通道等电缆数目许 多的状况下,可用穿管敷设。 浅槽敷设方式的选择,应切合以下规定: (1)地下水位较高的地方。(2)通道中电力电缆数目较少,且在不常常有载重车经过的户外配电装置等场所。 电缆沟敷设方式的选择,应切合以下规定: 有化学腐化液体或高温融化金属溢流的场所,或在载重车 辆屡次经过的地段,不得用电缆沟。(2)常常有工业水 溢流、可燃粉尘洋溢的厂房内,不宜用电缆沟。( 3)在 厂区、建筑物内陆下电缆数目许多但不需采纳地道时,城 镇人行道开挖不便且电缆需分期敷设时,又不属于上述 (1)、(2)项的状况下,宜用电缆沟。( 4)有防爆、防火要求的明敷电缆,应采纳埋砂敷设的电缆沟。 电缆地道敷设方式的选择,应切合以下规定: (1)同一通道的地下电缆数目众多,电缆沟不足以容纳 时应采纳地道。(2)同一通道的地下电缆数目许多,且位 于有腐化性液体或常常有地面水流溢的场所,或含有 35kV 以上高压电缆,或穿越公路、铁道等地段,宜用地道。( 3)受城镇地下通道条件限制或交通流量较大的道路下,

电缆的敷设方式及要求

电缆的敷设方式及要求 一般电缆敷设是指电缆从配电箱出来以后到达用电设备或另一个配电箱的走线方式。比如是沿地沿墙沿顶板暗敷、明敷,走桥架、走电缆沟、走线槽等都是常用的电缆敷设方式,视不同的环境、条件、性质选择合适的电缆敷设方式。那么电缆敷设方式有哪些呢? (1)电缆敷设的一般规定 1)电缆的路径选择,应符合下列规定: 1.应避免电缆遭受机械性外力、过热、腐蚀等危害。 2.满足安全要求条件下,应保证电缆路径最短。 3.应便于敷设、维护。 4.宜避开将要挖掘施工的地方。 2)电缆在任何敷设方式及其全部路径条件的上下左右改变部位,机电安装第一课;均应满足电缆允许弯曲半径要求。电缆的允许弯曲半径,应符合电缆绝缘及其构造特性要求。对自容式铅包充油电缆,其允许弯曲半径可按电缆外径的20倍计算。 3)同一通道内电缆数量较多时,若在同一侧的多层支架上敷设,应符合下列规定: 1.应按电压等级由高至低的电力电缆、强电至弱电的控制和信号电缆、通讯电缆“由上而下”的顺序排列。

当水平通道中含有35kV以上高压电缆,或为满足引入柜盘的电缆符合允许弯曲半径要求时,宜按“由下而上”的顺序排列。 在同一工程中或电缆通道延伸于不同工程的情况,均应按相同的上下排列顺序配置。 2.支架层数受通道空间限制时,电气设计在线教学狄老师;35kV及以下的相邻电压级电力电缆,可排列于同一层支架上,1kV及以下电力电缆也可与强电控制和信号电缆配置在同一层支架上。 3.同一重要回路的工作与备用电缆实行耐火分隔时,应配置在不同层的支架上。 4)同一层支架上电缆排列的配置,宜符合下列规定: 1.控制和信号电缆可紧靠或多层叠置。 2.除交流系统用单芯电力电缆的同一回路可采取品字形(三叶形)配置外,对重要的同一回路多根电力电缆,不宜叠置。 3.除交流系统用单芯电缆情况外,电力电缆相互间宜有1倍电缆外径的空隙。 5)交流系统用单芯电力电缆的相序配置及其相间距离,应同时满足电缆金属护层的正常感应电压不超过允许值,并宜保证按持续工作电流选择电缆截面小的原则确定。 未呈品字形配置的单芯电力电缆,有两回线及以上配置在同一通路时,应计入相互影响。

电缆线路敷设的要求

电缆线路敷设的要求 一、电缆直埋在地下的规定 1、直埋地下的电缆,一般应使用铠装电缆。只有在修理电缆时才允许使用短段无铠装电缆,但必须外加机械保护。 2、直埋电缆的深度由地面至电缆外皮为0.7m,电缆穿越农田时,为防止被机械挖伤,可考虑适当加深。电缆外皮至地下建筑物的基础为0.6m。 3、控制电缆间水平接近距离不作规定;电力电缆相互间或与控制电缆间水平接近距离,10kV及以下为0.1m,以上为0.25m;不同部门使用的电缆相互间水平接近距离为0.5m;电缆用隔板隔开时可降低为0.1m,穿入管中时不做规定。 4、电缆与城市街道、公路和铁路交叉时,应敷设于管道中或隧道内。保护管的内径不小于电缆外径的1.5倍,且不得小于100mm。管顶距路轨底或公路路面的深度不小于1m,距排水沟底不小于0.5m,距城市街道路面的深度不小于0.7m;管长除跨越公路或轨道宽度外,一般应在两端各伸出2m。 5、电缆沿铁路敷设时,电缆和普通铁路路轨最小允许接近距离为3m,电缆和直流电气化铁路路轨不作规定,但应采取适当防腐措施。 6、直埋电缆敷设时,电缆沟底必须具有良好的土层,不应有石块或其他硬质杂物,否则应铺以100mm厚的软土或砂层。电缆敷设好后,上面应铺100mm厚的软土或砂层,然后盖混凝土保护板,覆盖宽度应超出电缆直径两侧各50mm。在不得已的情况下,可用砖代替混凝土保护板。

7、直埋电缆自土沟引进隧道、人井及建筑物时,应穿在管中,并在管口加以堵塞,以防漏水。电缆从地下或电缆沟引出地面时,地面上2m的一段应用金属管加以保护,其根部应伸入地面以下0.1m。在变电所对铠装电缆,如无机械损伤的可能可不加保护;但对无铠装电缆则应加以保护。 8、地下并列敷设的电缆中间接头盒位置必须相互错开,净距不应小于0.5m。电缆中间接头盒外面应有防止机械损伤的保护盒。 9、敷设在空旷地带的电缆线路,应竖立电缆位置的标示牌。 二、电缆敷设在沟内及隧道内的规定 1、敷设在房屋内、隧道内和不填砂土的电缆沟内的电缆,应采用裸铠装或非易燃性外护层的电缆。电缆线路如有接头,应在接头的周围采取防止火焰蔓延的措施。 2、电缆在隧道和电缆沟内,宜保持的最小允许距离为: 1)两边有电缆架时,架间水平净距(通道宽)隧道1000mm,沟500mm。 2)一边有电缆架时,架与壁间水平净距(通道宽)隧道900mm,沟450mm。 3、电缆固定敷设在建筑物上,水平敷设支撑间距:电力电缆外径大于50mm的为1000mm,电力电缆外径小于50mm的和控制电缆为60mm;排成正三角形的单芯电缆,每隔1000mm应用绑带扎牢。垂直敷设时,电力电缆每隔1000~1500mm应加以固定。

电缆的敷设要求

电缆的敷设要求 LT

电缆敷设是电缆安装中的重要工序,电缆敷设质量的优良是实现电气安装工程质量优良的重要前提。 电缆按绝缘材料分有油浸纸绝缘、塑料绝缘、橡胶绝缘。外皮有带铠和不带铠的。按用途分有高压、低压电力电缆缘,控制电缆和通讯电缆。电缆敷设分:室内敷设和室外敷设。室内敷设分为:明敷和暗敷。室外敷设分为:桥架、沿墙支架、钢索吊架、电缆隧道、电缆沟、直埋等多种方法。应根据环境要求、电缆数量、电压高低等具体情况决定敷设方式。 一、敷设方式选择 电缆工程敷设方式的选择,应视工程条件、环境特点和电缆型类、数量等因素,且按满足运行可靠、便于维护的要求和技术经济合理的原则来选择。 电缆直埋敷设方式的选择,应符合下列规定: (1)同一通路少于6根的35kV及以下电力电缆,在厂区通往远距离辅助设施或城郊等不易有经常性开挖的地段,宜用直埋;在城镇人行道下较易翻修情况或道路边缘,也可用直埋。(2)厂区内地下管网较多的地段,可能有熔化金属、高温液体溢出的场所,待开发将有较频繁开挖的地方,不宜用直埋。(3)在化学腐蚀或杂散电流腐蚀的土壤范围,不得采用直埋。 电缆穿管敷设方式的选择,应符合下列规定: (1)在有爆炸危险场所明敷的电缆,露出地坪上需加以保

护的电缆,地下电缆与公路、铁道交叉时,应采用穿管。(2)地下电缆通过房屋、广场的区段,电缆敷设在规划将作为道路的地段,宜用穿管。(3)在地下管网较密的工厂区、城市道路狭窄且交通繁忙或道路挖掘困难的通道等电缆数量较多的情况下,可用穿管敷设。 浅槽敷设方式的选择,应符合下列规定: (1)地下水位较高的地方。(2)通道中电力电缆数量较少,且在不经常有载重车通过的户外配电装置等场所。 电缆沟敷设方式的选择,应符合下列规定: 有化学腐蚀液体或高温熔化金属溢流的场所,或在载重车辆频繁经过的地段,不得用电缆沟。(2)经常有工业水溢流、可燃粉尘弥漫的厂房内,不宜用电缆沟。(3)在厂区、建筑物内地下电缆数量较多但不需采用隧道时,城镇人行道开挖不便且电缆需分期敷设时,又不属于上述(1)、(2)项的情况下,宜用电缆沟。(4)有防爆、防火要求的明敷电缆,应采用埋砂敷设的电缆沟。 电缆隧道敷设方式的选择,应符合下列规定: (1)同一通道的地下电缆数量众多,电缆沟不足以容纳时应采用隧道。(2)同一通道的地下电缆数量较多,且位于有腐蚀性液体或经常有地面水流溢的场所,或含有35kV 以上高压电缆,或穿越公路、铁道等地段,宜用隧道。(3)受城镇地下通道条件限制或交通流量较大的道

电缆的敷设要求

电缆敷设是电缆安装中的重要工序,电缆敷设质量的优良是实现电气安装工程质量优良的重要前提。 电缆按绝缘材料分有油浸纸绝缘、塑料绝缘、橡胶绝缘。 外皮有带铠和不带铠的。按用途分有高压、低压电力电缆缘,控制电缆和通讯电缆。电缆敷设分:室内敷设和室外敷设。 室内敷设分为:明敷和暗敷。室外敷设分为:桥架、沿墙支 架、钢索吊架、电缆隧道、电缆沟、直埋等多种方法。应根据环境要求、电缆数量、电压高低等具体情况决定敷设方式。 一、敷设方式选择 电缆工程敷设方式的选择,应视工程条件、环境特点和电缆型类、数量等因素,且按满足运行可靠、便于维护的要求和技术经济合理的原则来选择。 电缆直埋敷设方式的选择,应符合下列规定: (1)同一通路少于6根的35kV及以下电力电缆,在厂区通往远距离辅助设施或城郊等不易有经常性开挖的地段,宜用直埋;在城镇人行道下较易翻修情况或道路边缘,也可用直埋。 (2)厂区内地下管网较多的地段,可能有熔化金属、高温液体溢出的场所,待开发将有较频繁开挖的地方,不宜用直埋。 (3)在化学腐蚀或杂散电流腐蚀的土壤范围,不得采用直埋。电缆穿管敷设方式的选择,应符合下列规定: (1)在有爆炸危险场所明敷的电缆,露出地坪上需加以保

护的电缆,地下电缆与公路、铁道交叉时,应采用穿管。(2)地下电缆通过房屋、广场的区段,电缆敷设在规划将 作为道路的地段,宜用穿管。(3)在地下管网较密的工厂区、城市道路狭窄且交通繁忙或道路挖掘困难的通道等电缆数量较多的情况下,可用穿管敷设。 浅槽敷设方式的选择,应符合下列规定: (1)地下水位较高的地方。(2)通道中电力电缆数量较少,且在不经常有载重车通过的户外配电装置等场所。 电缆沟敷设方式的选择,应符合下列规定: 有化学腐蚀液体或高温熔化金属溢流的场所,或在载重车辆频繁经过的地段,不得用电缆沟。(2)经常有工业水溢流、可燃粉尘弥漫的厂房内,不宜用电缆沟。(3)在厂区、建筑物内地下电缆数量较多但不需采用隧道时,城镇人行道开挖不便且电缆需分期敷设时,又不属于上述(1)、(2)项的情况下,宜用电缆沟。(4)有防爆、防火要求的明敷电缆,应采用埋砂敷设的电缆沟。 电缆隧道敷设方式的选择,应符合下列规定: (1)同一通道的地下电缆数量众多,电缆沟不足以容纳时应采用隧道。(2)同一通道的地下电缆数量较多,且位于有腐蚀性液体或经常有地面水流溢的场所,或含有 35kV以上高压电缆,或穿越公路、铁道等地段,宜用隧道。(3)受城镇地下通道条件限制或交通流量较大的道路

电缆敷设标准规范要求

5电缆敷设 5.1 一般规定 5.1.1电缆的路径选择,应符合下列规定: 1应避免电缆遭受机械性外力、过热、腐蚀等危害。 满足安全要求条件下,应保证电缆路径最短。 应便于敷设、维护。 宜避开将要挖掘施工的地方。 充油电缆线路通过起伏地形时,应保证供油装置合理配置。 5.1.2电缆在任何敷设方式及其全部路径条件的上下左右 改变部位,均应满足电缆允许弯曲半径要求。 电缆的允许弯曲半径,应符合电缆绝缘及其构造特性要 求。对自容式铅包充油电缆,其允许弯曲半径可按电缆外径的20倍计算。 5.1.3同一通道内电缆数量较多时,若在同一侧的多层支架 上敷设,应符合下列规定: 1应按电压等级由高至低的电力电缆、强电至弱电的控制和 信号电缆、通讯电缆“由上而下”的顺序排列。 当水平通道中含有35kV以上高压电缆,或为满足引入 柜盘的电缆符合允许弯曲半径要求时,宜按“由下而上”的顺序排列。 在同一工程中或电缆通道延伸于不同工程的情况,均应

按相同的上下排列顺序配置。 2支架层数受通道空间限制时,35kV及以下的相邻电压级电 力电缆,可排列于同一层支架上,1kV及以下电力电缆也可 与强电控制和信号电缆配置在同一层支架上。 3同一重要回路的工作与备用电缆实行耐火分隔时,应配置 在不同层的支架上。 5.1.4 同一层支架上电缆排列的配置,宜符合下列规定: 1控制和信号电缆可紧靠或多层叠置。 2除交流系统用单芯电力电缆的同一回路可采取品字形( 叶形)配置外,对重要的同一回路多根电力电缆,不宜叠置。 3除交流系统用单芯电缆情况外,电力电缆相互间宜有 电缆外径的空隙。 5.1.5交流系统用单芯电力电缆的相序配置及其相间距离, 应同时满足电缆金属护层的正常感应电压不超过允许值,并宜保证按持续工作电流选择电缆截面小的原则确定。 未呈品字形配置的单芯电力电缆,有两回线及以上配置 在同一通路时,应计入相互影响。 5.1.6交流系统用单芯电力电缆与公用通讯线路相距较近 时,宜维持技术经济上有利的电缆路径,必要时可采取下列抑制感应电势的措施: 1使电缆支架形成电气通路,且计入其他并行电缆抑制因素 的影响。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