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良手术截石位托腿架在手术中的应用
- 格式:pdf
- 大小:174.58 KB
- 文档页数:2
改良截石位在妇科腹腔镜手术中的应用万燕飞;张理霞;江姜;俞雪英【期刊名称】《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年(卷),期】2012(014)032【摘要】目的:探讨改良截石位在妇科腹腔镜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0例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按入院顺序分单双号随机分为两组,改良截石位组(n=100)和传统截石位组(n=100).传统组在麻醉状态下采用常规截石体位,将托腿架关节端至于腘窝处,托腿板支托患者大腿,使下肢呈髋关节屈曲90°~100°,外展45°,同时双上肢呈外展位.改良组采用改良截石位,在麻醉前,将托腿架按患者仰卧屈髋高度固定于手术床上,托腿架支托小腿肌肉丰满处且使膝关节以上和腹部近于水平位.观察两组手术时间,术后24小时并发症发生率及首次下床活动时间.结果:两组1级舒适度百分比无显著差异,两组2级舒适度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3级舒适度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率有显著差异(P<0.05);两组下床时间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改良截石位既不影响术中医师的操作,又可以按人体力学的要求安置,从而有效预防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体位舒适度,提高腹腔镜手术安全性和有效性[1].【总页数】2页(P129-130)【作者】万燕飞;张理霞;江姜;俞雪英【作者单位】333000,江西景德镇市第一人民医院手术室;333000,江西景德镇市第一人民医院手术室;333000,景德镇市健康教育所;333000,江西景德镇市第一人民医院手术室【正文语种】中文【相关文献】1.改良截石位在妇科腹腔镜手术中的应用2.改良截石位在妇科腹腔镜手术中的应用3.改良头低脚高截石位在妇科腹腔镜手术中的应用效果4.改良截石位在妇科腹腔镜手术中的应用5.改良截石位在妇科腹腔镜辅助阴式手术中的运用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改良截石位再改良用于腹腔镜直肠癌Dixon 术作者:陈妙钿陈慰双来源:《中国实用医药》2013年第03期【摘要】目的探讨在腹腔镜直肠癌Dixon术中,截石位的摆放方法及安全性。
方法将改良截石位再改良应用于76例腹腔镜直肠癌Dixon术中。
结果 76例患者术后均无出现下肢麻木、疼痛或功能障碍等并发症。
结论改良截石位再改良,可有效的减少术后因摆放截石位而出现的并发症,既满足手术需要,也保证患者体位的安全,适用于腹腔镜直肠癌Dixon术。
【关键词】改良截石位;再改良;腹腔镜;直肠癌Dixon术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2012年1~9月,共有76例患者在我院行腹腔镜直肠癌Dixon术,年龄最低38岁,最高83岁,平均60.8岁,手术时间135~210 min,平均165 min。
1.2 方法手术均采用再改良的改良截石位,并在麻醉前(即清醒状态下)先予调试好体位。
改良截石位的方法是将支托架安装固定在手术床上,根据患者的身高调整托腿架的高度,托腿板支托患者小腿肌肉丰富的部位,托板关节端仍朝向腘窝,两腿分开80°~90°使患者呈髋关节屈曲90°~100°,外展45°膝关节弯曲90°~100°,小腿处于水平位,上肢外展位[2]。
我们将它再度改良,减少各关节的屈曲与外展,摆放后使髋关节与躯干的角度在135~150°之间;膝关节屈曲角度在135°~150°之间;两腿分开角度在60°~80°之间,尽量不超过80°;双上肢不再外展,而收放在患者身体两侧,用中单包裹保护;患者头部适当垫高,颈后软垫支撑,两肩用肩托固定;所有受力点用啫喱垫或海绵垫加以保护。
调试时注意询问患者的主观感受,确保舒适或无不适后,将患者双下肢先后放回平卧位,待麻醉后再将按原来调试好的体位摆放。
2 结果术后24 h和48 h进行随访,76例患者中:8例于术后24 h即下床在床边轻微活动;53例患者在术后48 h开始下床在床边活动;15例患者在术后72 h开始下床在床边活动,均无出现由于术中摆放截石位而出现下肢麻木、疼痛及功能障碍等并发症。
头低脚高改良截石位中应用细节管理的护理效果目的减少体位并发症,提高护理质量,保证护理安全。
方法从细节之处加强头低脚高截石位的摆放和护理,观察体位并发症的发生情况。
结果提高了患者舒适度,降低术后体位并发症的发生。
提高了患者对手术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增强了护士对手术患者的安全管理意识,突出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
结论细节管理有利于提高优质护理服务工作质量,提高患者满意度,为患者的安全提高了有效保障。
标签:细节管理;头高脚低位;预防;并发症;护理手术体位的合理安置是手术室护理的重要内容,手术的成功不仅需要一个暴露清晰的手术视野,以适应手术者的操作,还要以人为本,注重患者的体位安全舒适。
头高脚低截石位是妇科腔镜手术和阴式手术进行过程中非常用的体位,也是让患者更好地接受手术治疗过程中必须采取的一种体位。
这种体位能够较好地暴露视野,不但方便医生进行手术操作、举宫,而且还有利于通过重力的作用将患者的盆腔器官等直接推向腹部,以便让CO2气体在充盈了盆腔之后达到一定的压力能够有较大的操作空间,充分暴露手术视野[1]。
在临床治疗过程中采用改良截石体位很容易导致患者的体位受损,给患者带来不必要的痛苦。
为深入贯彻优质护理服务,开展整体护理,该院2016年1—9月对手术时间大于2 h,行截石位的30例妇科患者在摆放头高脚低改良截石位时注重细节,从术前、术中、术后及并发症的护理加强细节管理,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该文主要选取30例妇科腹腔镜手术和阴式全子宫切除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所有患者的年龄在21~63岁,手术时间2~6 h,30例患者均无手术禁忌证,无心血管或神经系统疾病。
1.2 术前准备1.2.1 术前访视护理人员应该在患者手术前1 d对患者进行访视,并向其简单的介绍手术过程中的体位,以及手术过程中应该注意的事项。
同时,护理人员还需要和患者进行良好的沟通,以增强患者参与手术的信心,缓解患者的心理压力,让患者能够更好地配合护理人员进行治疗。
改良截石位护理在46例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术中的临床研究摘要目的探究改良截石位护理对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术中的术野暴露、体位舒适度、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影响。
方法将2020年9月至 2021年9月四川天府新区人民医院收治的行传统截石位的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术病人46例作为对照组,再选取2021年10月至2022年10月该院收治的行改良截石位的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术病人46例作为观察组。
对照组术中采用传统截石位护理,观察组采用改良截石位护理,对两组术中术野暴露、舒适度及术后并发症进行比较。
比较两组患者术中的手术医生对术野暴露满意度、患者体位舒适度、患者术后并发症等的影响。
结果观察组术野暴露满意度概率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患者体位舒适度高于对照组(P <0.05);下肢疼痛等并发症发生情况明显少于对照组(P <0.05)。
结论改良截石位有助于提高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术中术野暴露满意度,利于术者操作,有效提高手术效率;增加患者舒适度,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其护理满意度也较对照组高,值得推广。
关键词:改良截石位;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术;护理;并发症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术是现阶段临床上治疗子宫肌瘤、功能性子宫出血、子宫腺肌瘤、宫颈上皮内瘤变Ⅲ级等妇科疾病的重要术式。
在对患者进行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术时,需将其体位摆放为膀胱截石位,以充分暴露术野,方便进行手术操作 [1]。
临床研究表明,但在腹腔镜手术中的特殊性,子宫切除术患者术中需要采取截石位进行手术,但截石位是最容易引起患者在术中机体损伤的体位,摆放不当患者极易出现神经损伤、下肢深静脉血栓等症状 [2],因此,提高手术患者的舒适度,并有效减少并发症成为相关人员的工作重点。
为进一步探究应用于妇科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术更为有效的截石位,本研究将改良式截石位应用于妇科腔镜全子宫切除手术患者体位摆放中,并探究其对术野暴露、患者舒适度及术后异常状况的影响。
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将2020年9月至 2021年9月四川天府新区人民医院收治的行传统截石位的妇科腹腔镜手术病人46例作为对照组,再选取2021年10月至2022年10月该院收治的行改良截石位的妇科腹腔镜手术病人46例作为观察组。
作者单位:400042 重庆市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野战外科研究所朱良琼:女,本科,主管护师马镫型腿架在截石位手术中的临床应用朱良琼 聂智容doi :10.3969/j.issn.1672-9676.2015.01.027 截石位是妇科、泌尿外科、胃结直肠肛门外科常用手术体位,在临床手术的应用中易产生一些与手术体位相关的并发症。
传统的截石位操作繁琐,所需人力物力较多,如摆放不当可致坐骨神经及腓总损伤,下肢深静脉栓塞,腓肠综合症或小腿筋膜综合症等并发症[1]。
改良该手术体位的摆置也越来越受到业内人们的关注。
笔者将2013年9月~2014年3月我院对167例需截石位手术的患者采用两种不同方式摆放截石位的效果进行比较,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胃结肠直肛门外科需截石位手术患者167例,男80例,女87例。
年龄17~82岁。
其中经腹腔镜结直肠手术135例,开腹结直肠手术12例,经肛门手术20例。
麻醉方式为持续硬膜外麻醉或全身麻醉。
手术时间约为1~3h。
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82例,观察组患者85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传统截石位腿架摆放法:全麻后取下手术床尾板,患者仰卧,由巡回护士、手术医师和麻醉医师共同将患者移向床尾,使臀部靠近床缘,双腿抬放于腿架上,依患者身高调节腿架高度,托腿架关节置于腘窝处,托腿板置于患者小腿处,使患者髋关节屈曲90°~100°,外展45°[2],小腿呈水平位,双侧手臂置于身体两侧。
观察组采用马镫型腿架摆放截石位,马镫型腿架由腿架固定卡、腿架支撑杆、脚蹬和可重复使用的脚垫组成。
采取安置好体位再麻醉的方式。
先将腿架固定卡固定在床的两侧,再将腿架支撑杆插入固定卡中,腿脚支撑杆有左右区分,插入时要先辨别左右。
然后协助患者移至手术床坐板与尾板交界处外约3cm,将患者双腿放入支撑杆上的脚镫中,用脚镫上的固定带将小腿和脚初步固定在脚镫上,取下手术床尾板。
改良截石位在妇科腹腔镜手术中的应用目的:探讨改良截石位在妇科腹腔镜手术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选择本院自2012年2月~2013年4月30日,实施了改良截石位腹腔镜妇科手术例123例,无1例因体位安置不当导致患者手术实施困难及术后不适。
结果护士能熟练掌握此体位,缩短了手术时间,减轻了护士的工作量,未发生因体位摆放不当导致的神经损伤。
结论腹腔镜技术的发展并广泛应用于临床,特点是手术创伤小,患者痛苦少,术后恢复快,是一种比较受欢迎的手术方式。
良好手术体位可以充分暴露手术视野,防止肢体神经等以外损伤的发生,同时也是手术室护士应掌握的一项护理技术。
标签:改良截石位;妇科;腹腔镜手术;护理1 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选择我院于2012年2月~2013年4月30日共完成123例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
年龄20~67岁,平均37.5岁,手术时间30~200min,平均90min。
其中卵巢囊肿剥除术15例,不孕症24例,异位妊娠54例,子宫肌瘤剔除30例。
123例患者均无腹腔镜手术禁忌证。
1.2.用物准备高40cm宽25cm海绵垫、硅胶体位垫、约束带、美国史塞克腹腔镜系统。
1.3.方法患者入手术室时,平躺于硅胶体位垫的手术床上,以利于手术体位的摆放及举宫,建立静脉通路后将输液的一侧手用约束带固定于手术床的托收架上,再将另一侧手固定于身体一侧。
观察静脉通路的通畅,不可折叠,以方便术中给药。
采用腰硬联合麻醉,麻醉成功后采用改良膀胱截石位,即将高40cm宽25cm的海绵体位垫按患者仰卧屈髋屈膝固定于手术床上,将高40cm宽25cm的海绵体位垫腘窝处且使膝关节略高于腹部,同时用约束带将双膝固定好,这样既便于手术者操作,又利于举宫,又利用重力作用将盆腔器官如肠、大网膜等推向上腹部,盆腔在充盈CO2气体并达到一定压力后,有相对较大的操作空间,使手术野暴露充分。
膝关节呈微屈状,角度增大,搁腿板与腘窝不会形成“楔嵌”式固定,在手术操作(如肛门填塞、压迫止血)引起躯干活动时,小腿可随之呈斜坡上下移动,避免了因此而受到的牵拉损伤[2]。
2015.11护理经验155浅析改良截石位在妇科腹腔镜手术中的摆放及临床护理干预梁燕英江苏省苏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 江苏省苏州市 215101【摘 要】目的:分析使用改良截石位在妇科腹腔镜手术中的摆放及临床护理效果。
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3月-2014年10月收治行妇科腹腔镜手术的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所有患者均采取改良截石位,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患者进行全面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手术及护理后的整体情况进行分析。
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总满意率为98%与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总满意率76%相比,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X 2=6.2521,P<0.05)。
结论:改良截石位在妇科腹腔镜手术中的应用可以提高患者的手术成功率,对其进行护理干预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进行推广。
【关键词】护理干预;功能性消化不良;作用效果腹腔镜手术在妇科的临床治疗中使用较为广泛[1]。
本文对我院2013年3月-2014年10月收治的100例行妇科腹腔镜手术的患者进行了护理干预,并对其临床效果进行了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3年3月-2014年10月收治的行妇科腹腔镜手术的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患者各50例。
患者年龄为17-70岁,平均(50.8±3.7)岁,患者均在全身麻醉的情况下进行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盆腔淋巴清扫、子宫肌瘤挖除、附件囊肿摘除、全子宫切除、次全子宫切除、输卵管通液造口以及宫外孕病症清除等手术,手术时间为30min-6h30min ,手术中患者的所有体位均由医护人员进行摆放。
1.2 准备工作在进行手术之前准备手术用物品,如:2个截石位腿架、2个30cm×40cm 腿垫、2卷8cm×600cm 绷带、2个肩拖、2个30cm×30cm 肩垫、1个20cm×50cm 腰枕、1条横单、2条中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