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尔斯顿环境伦理学的内在矛盾
- 格式:pdf
- 大小:345.45 KB
- 文档页数:4
第37卷第3期 2012年3月 环境科学与管理 ENVⅡt0NM哐NTAL SC皿NCE AND MANAGEM哐NT V0L 37 N 3 Mar.2012
文章编号:1674-6139(2012)03-0192一o3
罗尔斯顿环境伦理学的内在矛盾
陈也奔
(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01)
摘要:罗尔斯顿环境伦理学的矛盾形成与其理论内部。一方面,他把价值形成的关系归属于自然的创造性关 系,另一方面,他又强调了价值判断的主体与客体的统一,有些价值本身也需要主体的认知者来确定。这样,他 的自然价值的观点便发生了矛盾,双重价值的观点使他陷入了二元论。 关键词:罗尔斯顿;伦理学;环境;价值 中图分类号:X2 文献标识码:A
Inner Contradictions of Rolston’S Environmental Ethics
(Heilongjiang Provincial Academy of Social Science,Harbin 150001,China)
Abstract: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contradictions and contents of Rolston’S environmental ethics.On the one hand,Rolston at- tributes the relation formend by values to nature creative relationship.On the other hand,he emphasizes the subject—object unifi- cation of value judgment and some values need the confirmation of the knower as a subject.The contradictions in Rolston’S nature value leads to dualism. Key words:Ralston;ethics;environment;value
罗尔斯顿的环境伦理学,是在后现代哲学的语 境下产的。它一方面距有后现代哲学的基本特征,
其特征表现在去掉了传统哲学主体性那个概念。把
哲学的形式引入到后现代文化的那个层面。从这一
意义上说,罗尔斯顿环境伦理学的框架,就不是建立
在古典哲学的概念之上,至少,它不是建立在康德以
来的那种主体哲学的框架之上。另一方面,罗氏的
环境伦理学也吸收了后现代文化中较为积极的一
面,也即在解构传统哲学的同时,也强调新的理论的 建构,他的自然价值的观点应该看作是理论建构的
一种尝试,而且,他也有一种去寻求伦理基础的那样
一种本源的思路。从这一点看,他对环境伦理学的
建构就有重塑理论的价值.而他的环境伦理学的观
点,也可以说是接近了一种近当代的自然宇宙观的
类型。因而,他的理论可以被看作是后现代哲学的
一种产物,大卫格里芬就恰如其分地写道:“至少有
两种完全不同的哲学类型被称为是后现代的,在一
收稿日期:2010—12—23 作者简介:陈也奔(1956一),男,研究员,研究方向:西方古典哲学、伦 理学、环境伦理学。
・192・ 种类型中,偏重的是解构,而在另一种类型中,尽管
也施行了很多解构,但偏重的则是建构。后一种类
型的后现代主义一直被正试地称为重构性的,以便
更清楚地表明预设了一种解构性的要素。总之,这
两种类型的后现代哲学的区别不在于必须解构那些
对现代世界观来说至关重要的概念,而在于建构一
种新的宇航论的必要性和可能性。”【l 格里芬的这
段话,可以看作是对罗尔斯顿理论的一种较好的解
说,至少,罗尔斯顿的理论表明了不起一种建设性的
努力,而且,在终极的原理上,他也确实想要重建一
种自然价值发生论的价值观。
在具体的理论环节上,我们可以看到近代自然
科学理论对他的影响。特别是怀特海的机体哲学的
理论,对他的影响很大。比如,罗氏自己的那个核心
概念,即自然自身创造性的概念,就是从怀特海那里
借用过来的,那个概念在怀特海的那部巨著《过程
与实在》中,曾被非常深入地探讨过,而且也是机体
哲学的核心原则。只是罗尔斯顿弃置了怀特海的神
学思路和形而上学的概念,把创造性原理引入了自
然发生学的思路中,而没有象怀特海那样,设置了一
个上帝的概念。比如,怀特海就把终极性的创造归 第37卷第3期 2012年3月 陈也奔・罗尔斯顿环境伦理学的内在矛盾 Vo1.37 No.3 Mar.2012
结为神,神的创造形成了事物的诸共相的特征,自然
事物作为特定的存在,是一种特殊的东西,特殊的东 西呈现为多(这是传统的形而上学的概念),每一个
与另一者之间的差别保持了它们的特殊性,这种特
殊性正是神创造和分化的结果。因为终极的创造性
来自于神思,正是神思,才产生了事物的诸共相的特
征。创造性不是在自然的主体里,而是在神的那个
高于自然的主体里。怀特海就曾这样说过:“在机 体哲学中,这一基本概念可以称之为创造性,而上帝
便是它原初的,非时间性的偶然性。” 实际上,怀
特海这里的观点非常接近于黑格尔的绝对精神的观 点。只是黑格尔的概念更加形而上学化,更加思辨
化罢了。但在核心之处,他们都是强调了一个最高
的主体,最高的思维者。那个思维者在自身运思时,
也就创造了世界万物。怀特海自己也承认黑格尔对
他的影响,承认自己的机体哲学从某种方面说,也正
是黑格尔理念哲学的一种发展。他在《过程与实 在》一书中直接说出了这一点:“机体哲学最终与黑
格尔派别的各种哲学类似,这并非偶然。宇宙既是
众真实实体的复合体,同时也是众真实实体的统一 体。这个统一体本身就是宏观真实实体的效能,体
现了无限的永恒通过流变获得新颖性的原理。而复
合体则是由微观的真实实体组成的,每一个真实实
体都体现了有限流变获得持久永恒的原理,一方面,
一生成为众多,另一方面,多生成为一。但是生成的
东西总是一个真实实体,而且一个真实实体的复合
便是一个主观目的性的发展。这个不过就是黑格尔
的一个观念的发展。”_3 如果我们对照一下黑格尔
的逻辑学就可以看到,怀特海这里所强调的观点,在
黑格尔那里早已完成了,而一与多那样一对范畴关
系,又正是黑格尔哲学的一项主要的内容。 罗尔斯顿从这样一种形而上学的思路中游离出
来。他对于机体哲学的借鉴,主要表现在生物共同 体与生态系统的整体性的那些环节。最主要的一点
是,他把创造性价值引入了自然价值的概念。换言
之,他创造了一种自然价值的观点。在他看,自然自
身就有一种创造性,这种创造性不是来自于神思,而 是来自于自然系统本身。自然系统在他那里通常是
指生态系统(这个概念在他那里是较为模糊的,有
时,生态系统也等同于自然系统),只有生态系统才
是生命个体及有机物的创造者。用他的观点看,生 态系统客观上就是一个共同体,它是一个整体,是一
种自然的复合体。而有机体是个体,是生态系统的
创造物。它是系统进化出的产物。罗氏把它们作了
这样的界定:即作为整体的生态系统是没有目的性
的,因为它缺少一个中枢。但是个别存在的有机体 则有一种目的性,有机体具有某种模仿理性目的的
特征。从这一方面讲,罗氏也就颠覆了形而上学的
那种目的性理论。因为在形而上学的理论中,神作
为最高的主体是有其自身的目的性的。但罗氏的理
论打破了这种规定,生态系统的存在本身并不具有
一个目的,它本身也不具有最高的精神。它的存在
倒是一种随机的性质。正是这种随机的性质,才产
生了自然进化的法则。他这样明确地写道:“生态
系统主要是一个随机的过程,一副五花八门的碎片
拼凑而成的图画。它们之间的相互影响,有些是一 贯如此,有些则是偶然为之。有些促进了共同进化,
有些则未必如此。生态系统常常是变化不定的,这
多少有些使人怀疑它究竟是不是一个自然事物。生
态系统的界限有时是模糊不清的。这使人们武断地 认为,该系统内的中枢联系是不重要的,没有多少价
值的,生态系同还不是一个完美的共同体,它无宁是
松散而零乱的。”
这里,罗氏揭示出这样一个观点,即生态系统本
身并不是一个主体性的存在。它也不是游离于自然
界,作为一种内在的自在之物而存在。实际上,生态 系统就是自然环境的整体。正是在这个自然的整体
中,才孕育出自然万物。从这里出发,罗尔斯顿引出
了他的自然价值的观点。而自然价值反映的就是一 种纯粹的自然关系。换言之,它是自然创造自身行
为的一种事件。在传统的价值理论中,价值乃是主
客体之间的一种关系,价值不是一种单纯的质料的 性质。它要涉及到主体的评价关系。而评价就要有
一个主体的存在,这个主体也就是人的自我意识系
统。正是从人的自我意识关系出发,价值的体系才 被建构起来。但罗氏的价值理论打破了这种规定,
他首先把真正的价值设定为自然价值,这种价值是
直接从自然的创造中产生出来的,其次,又把设定价
值的那种人的主体取消了,并认为价值的设定并不
需要人的评价。价值那是自然自身所给予的,而人,
作为一种精神文化的评价系统,则是自然界的一种 副现象。至少,在罗氏看来,自然价值是先在的,而
人,作为一种文化的承载者,则是自然之后的东西。
从大的方面看,罗尔斯顿认为整个生态系统的
存在就是有价值的。他自己就这样说过:“从生态 学的角度看,地球是有价值的。这句话的意思是,地
球能够产生价值。” 而生态系统的创造性,正是价
值产生的源泉。在罗氏看,生态系统是靠自身来维 持自己的,它是靠自然本己的规定,而不是靠外部的
力量。自然作为一种独立的存在,只与自身发生关 系。它在自身的形成过程中,是按照自然属性的规
定创造自己。每一种自然属性都会形成一种生命个
.
】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