苄星青霉素注射方法 PPT课件
- 格式:ppt
- 大小:348.50 KB
- 文档页数:14
苄星青霉素皮试配方法苄星青霉素是一种广谱抗生素,对革兰氏阳性菌和一些革兰氏阴性菌都有很好的抑菌作用。
在临床上,苄星青霉素的皮试配方法非常重要,可以帮助医生判断患者对苄星青霉素的过敏情况,从而避免不必要的药物过敏反应。
下面将介绍苄星青霉素皮试的配方法。
首先,进行皮试前需要做好患者的基本信息记录,包括姓名、年龄、性别、过敏史等。
然后,准备好苄星青霉素的皮试液,一般使用的是1:1000浓度的苄星青霉素溶液。
接着,选择患者的皮肤进行皮试,一般常用的位置是前臂的内侧。
在进行皮试前,需要先用酒精擦拭皮肤,然后用标有刻度的注射器将苄星青霉素皮试液滴于患者的皮肤上,通常是滴于皮肤表面,不需要进行划破皮肤。
接下来,观察患者的皮肤反应。
正常情况下,苄星青霉素皮试后,皮肤应该没有任何不适的感觉和局部反应。
如果患者对苄星青霉素过敏,皮试液滴于皮肤后会出现红肿、瘙痒、灼热等局部反应。
一般来说,皮试的观察时间为15-30分钟,如果在观察时间内出现了过敏反应,应及时处理并记录患者的过敏情况。
最后,根据患者的皮试结果,医生可以判断患者是否对苄星青霉素过敏,并据此决定是否使用苄星青霉素进行治疗。
如果患者对苄星青霉素有过敏反应,应该避免使用该药物,同时在医疗记录中注明患者对苄星青霉素过敏,以免再次使用该药物导致不良反应。
总之,苄星青霉素的皮试配方法是非常重要的,可以帮助医生准确判断患者对苄星青霉素的过敏情况,从而避免不必要的药物过敏反应。
在进行皮试时,需要严格按照操作规范进行,观察患者的皮肤反应,并根据结果进行准确的判断和记录。
希望本文介绍的苄星青霉素皮试配方法对大家有所帮助。
苄星青霉素的注射及皮试方法探索目的:提高苄星青霉素注射一次成功率,减轻患者的痛苦程度,增加药物的利用度,同时树立成本观念并对皮试方法等问题进行探索。
方法:选取2006年1月-2009年1月在本院注射苄星青霉素的95例门诊患者,共300人次,其中儿童20人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震荡式摇匀药物,3快法注射,观察组采用生理盐水充填针梗、静止式溶解药物,3快1匀法注射,注射期间与患者充分沟通和交流,转移患者的注意力。
结果:对照组常规注射法一次注射成功率79%,试验组一次注射成功率99%,药液残留、患者疼痛感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采用生理盐水充填针梗、静止式溶解药物方法,3快1匀法注射苄星青霉素,并在注射期间做好患者的健康教育,可提高一次性注射成功率,减轻患者的疼痛程度,药液残留减少,给药准确,方法简单易学,值得临床推广。
标签:苄星青霉素;注射方法;成功率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尤其是改革开放三十余年人们思想观念及性观念开放,梅毒、淋病的发生率骤增,临床治疗采用苄星青霉素注射疗效良好[1],另外一个应用群体是链球菌感染者,但数量要小得多。
苄星青霉素注射成功率低,配制后的药液呈混悬液,注射时疼痛感明显,注射一次不成功多次注射情况时有发生,易引起护患纠纷[2],因而对于苄星青霉素注射一次成功方法研究就显得尤为重要,当然新生儿、幼儿的注射部位安全性也很重要。
本院自2006年1月-2009年1月门诊收治梅毒及链球菌感染患者95例约300人次,随机进行分组开始注射方法的探索,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95例患者,其中成人18~60岁占280人次,儿童仅占20人次,男52例,女43例,男性多于女性。
梅毒患者注射苄星青霉素由于剂量较大,一般采用分两侧臀部肌肉注射法,可达到其他方法注射普通剂量相同的效果[3]。
240万U/次,一侧臂部注射120万U,新生儿减量,根据患者病情每周1次或2次注射。
注射用苄星青霉素青霉素二苄基乙二胺盐与适量的缓冲剂及混悬剂混合制成的无菌粉末,它的水悬剂肌肉注射后在注射部位缓慢溶解吸收,主要用于早期梅毒和风心病的治疗在临床实践中发现,苄星青霉素按常规肌肉注射法极易造成针头堵塞,需换8号以上针头进行二次注射,不仅增加患者的痛苦,还造成药液和材料的浪费。
为此,我院对苄星青霉素肌注的方法进行改进,不仅避免针头堵塞,减轻患者的痛苦,还节约材料和护理人员的工作时间,提高护士的工作效率。
1 临床资料2005年2月至2006年12月我院门急诊注射患者125例,男性73例,女性52例,年龄23~65岁。
采用自身对照方法,其中,67例参加新注射程序(实验组)与常规注射程序(对照组)对针头堵塞的比较,58例参加新溶剂(实验组)与常规溶剂对肌注药物后疼痛的比较。
2 肌注方法2.1 肌注部位和剂量的选择对早期梅毒的治疗,采用同患者一次性两侧臀部分别肌肉注射苄星青霉素120万U,每周一次;对风心病患者多采用120万U一侧臀部肌肉注射,每月一次。
2.2 注射器的选择采用BD公司提供的5ml注射器和7号针头。
2.3 溶剂的选择实验组采用上海旭东海普药业有限公司生产的专供注射用青霉素类药物的止痛溶剂盐酸利多卡因注射液,对照组采用生理盐水作为溶剂。
2.4 肌注方法实验组采用“后溶解药物的三快注射法”,即先安置患者,选择注射部位,消毒皮肤,后溶解药物,再抽吸药液进行“三快”注射,“三快”是指“进针快、推药快而均匀、拔针快”;对照组采用常规注射程序。
3 结果3.1 针头堵塞结果比较见表1。
表1显示,实验组一次性注射成功率达100%,对照组堵塞21例,堵塞率达3 1.3%,经统计学检验,χ2=27.3,P<0.01。
两组有显著性差异。
表1 针头堵塞结果比较(略)3.2 两组疼痛结果比较见表2。
表2显示,实验组中度和重度疼痛比例明显低于对照组,经统计学检验,χ2= 36.46,P<0.01。
两组有显著性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