苄星青霉素注射方法
- 格式:ppt
- 大小:50.50 KB
- 文档页数:12
苄星青霉素注射方法苄星青霉素是一种广泛应用于临床的抗生素药物,它主要用于治疗多种感染性疾病。
在临床应用中,苄星青霉素一般是通过注射方式给药。
以下将详细介绍苄星青霉素注射的方法。
苄星青霉素注射需要遵循严格的操作规程,以确保患者的安全和治疗效果。
首先,我们需要准备好注射药物和相应的注射器具。
通常情况下,苄星青霉素注射剂是以粉末的形式提供的,我们需要将其与相应的溶剂混合后方可使用。
在混合药物时,我们需要确保使用无菌技术,并按照药物说明书上的指导进行正确比例的混合。
在混合好药物后,我们需要选择合适的注射器具。
一般来说,苄星青霉素注射剂的容量比较小,通常为2ml或5ml。
选择合适容量的注射器具,可以减少患者的不适感和注射过程中的疼痛。
准备好注射器具后,我们需要将其连接到已混合好的苄星青霉素注射剂上。
在连接时,我们需要确保连接的紧密性,避免药液外泄。
连接好注射器具后,我们需要将其放置在平坦且清洁的表面上,以便进行进一步操作。
在一切准备就绪后,我们需要选择注射部位。
苄星青霉素注射可选择的部位较多,常见的有臀部外上侧、大腿外侧等。
在选择注射部位时,我们需要确保部位清洁,以避免感染的发生。
注射部位选择好后,我们需要进行皮肤消毒。
使用消毒剂,可以有效减少皮肤上的细菌数量,降低注射过程中发生感染的风险。
注意,消毒时需要进行轻柔的摩擦,并保证消毒剂充分接触到皮肤。
消毒完毕后,我们需要进行注射。
拿起注射器,用一只手握住部位,将注射器垂直刺入皮肤。
刺入时,需要保持一定的角度,避免刺穿血管或神经。
刺入后,我们需要轻轻拉起注射器的活塞,以确保没有血液回抽。
确认无血液回抽后,我们可以缓慢地注射药物。
注射完成后,我们需要将注射器轻轻拔出,然后用干净的棉球或纱布轻轻按压注射部位,以便止血和防止药物外渗。
稍作按压后,我们可以用一块透明的胶布覆盖在注射部位上,保持干燥和清洁。
苄星青霉素注射完成后,我们需要将已使用过的注射器具和药物废弃在专门的医疗废物容器中。
苄星青霉素皮试配方法
青霉素是一种广泛应用于临床的抗生素药物,但有一部分人群对青霉素过敏。
为了安全起见,在应用青霉素治疗前需要进行皮肤过敏试验,以排除可能的过敏反应。
苄星青霉素是一种常用的青霉素类药物,以下是皮试的配方法:
1. 准备工作:
- 洗净双手,并戴上一次性手套。
- 准备苄星青霉素药物。
- 准备浓度为0.1%的苄星青霉素溶液。
溶液制备方法:取苄星青霉素药物0.1g,加入无菌生理盐水中配成100ml溶液。
- 准备无菌的皮肤针,可选择0.1ml的注射器。
2. 皮试操作:
- 在患者的内臂上选择清洁的皮肤区域,通常选择前臂。
- 用1%的酒精或碘酒擦拭皮肤,待皮肤干透。
- 从苄星青霉素药物瓶中抽取适量液体(约0.02ml),注入皮肤的表皮层,通常是在内臂上做一个小划痕,然后将药物注射到划痕处。
- 用干净的纱布轻轻按压注射点的周围,以帮助药物渗入皮肤。
- 观察皮肤注射点,注意是否出现红肿、丘疹或其他过敏反应。
3. 结果解读:
- 阅读结果的最佳时间一般为15-20分钟后。
- 阳性结果:如果在皮试点出现直径大于5mm的红肿、丘疹
或其他过敏反应,则可能存在对苄星青霉素的过敏反应。
此时应立即停止皮试,记录并报告结果。
- 阴性结果:如果皮肤注射点无任何过敏反应,则说明该患
者对苄星青霉素较为耐受,可以继续使用该药物进行治疗。
皮试操作需要在医护人员的指导下进行,以确保操作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若出现任何过敏反应,请及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并咨询医生的建议。
苄星青霉素注射的技巧苄星青霉素又称长效青霉素,是一种针剂。
该药物是皮肤性病科治疗梅毒的首选药,也可以用于免疫性疾病预防感染。
使用方法:用生理鹽水稀释后肌肉注射。
苄星青霉素的刺激性低,特别是冬天气温低,稀释后的混悬液稍一放置即出现沉淀,常发生针头堵塞的现象,苄星青霉素遇热凝固)而导致一次性注射失败,因此有极个别护士有注射2——3次都未能成功都现象,从而增加病人的痛苦。
根据自己的成功注射的经验,现介绍一种注射方法:1.准确判断青霉素皮试结果阴性后,用5ML注射器取生理盐水4ML注入苄星青霉素瓶内,充分摇匀后抽吸至注射起中,连接药瓶一起平放在无菌治疗盘内。
2.让患者取坐位或侧卧位后,放松臀部肌肉,解释安慰患者勿需紧张,同时选择好注射部位并进行消毒,这时将抽吸的药物排气后在抽取1ML的生理盐水,此时快速推注,注射时采取”一深,三快,一均匀”的方法,采取一深三快的目的是:2.1 一深是指注射部位深达肌肉层。
肌注时深大是将整个针梗全部注入约5cm,注射不深时药物可能注射在皮下组织或表皮与皮下组织之间,表皮和皮下组织间有较多的毛细血管及神经,这样会加重病人疼痛,药液在皮下组织和表皮下易形成皮下肿块,不利于吸收,这样也增加了病人的痛苦。
2.2 三快是指进针快,拔针快,推药速度快,与常规注射两快一慢不同。
进针快和拔针快是为了防止在肌肉和皮下时间停留时间较长,加重病人的疼痛;推药速度快是因为苄星青霉素混悬液稍一放置遇热即出现沉淀然后堵塞针头而导致注射失败。
2.3 一均匀是指在推药时推药速度要均匀,忌忽快忽慢。
忽快会加重病人疼痛,过慢容易造成药物凝固然后堵塞针头而导致注射失败。
结语:注射苄星青霉素要有一定的工作经验和注射技巧才能一次注射成功,个人经验,只供参考.。
苄星青霉素注射方法、配伍、注射流程、注射体位、中医护理适宜技术、人文护理等要点总结苄星青霉素与青霉素关系苄星青霉素为长效青霉素,具良好抑制细菌细胞壁合成作用,进而达到杀菌功效。
在注射部位形成贮存库,然后缓慢释放并水解为青霉素,作用与青霉素相同,药效作用时间更久,适用于对青霉素高度敏感微生物感染。
苄星青霉素配伍生理盐水为临床常用溶媒,经肌肉注射后与组织液相混合时刺激组织引起局部疼痛,溶媒肌肉注射苄星青霉素能有效缓解病人疼痛,利多卡因药物本身会对人体心脏以及神经系统产生不同程度副作用,通过胎盘对胎儿产生不利影响,限制广泛使用。
苄星青霉素注射流程1、传统注射流程用生理盐水4ml配置苄星青霉素120万U,摇晃30s后抽药,取坐位,选择髂前上棘与尾骨连线外上1/3 为注射部位,消毒、进针,进针深度为针梗的2/3。
为避免针头堵塞,临床上常规快速进针,快速注射,快速拔针。
2、改良注射流程①采用选好注射部位,消毒皮肤后溶解药物,再抽吸药液,排尽空气后再吸0.5ml~1ml生理盐水,快速均匀、持续用力地推注药液,边推注药液边拔针,针头拔出2/3时将药液推注完毕,能有效地减轻病人的疼痛和针头阻塞现象。
②作为溶媒,抽吸利多卡因注射液3.5ml,注入苄星青霉素瓶内,用手摇匀1min,待药物溶解,选好注射部位,消毒皮肤后,抽吸全部药液,在注射前再吸0.5ml,针头易梗塞处充满利多卡因注射液,立即进行深部肌肉注射,能避免针头堵塞,提高一次性肌肉注射成功率,能减轻病人疼痛。
③采用更换溶媒、留置气泡技术和Z型肌内注射法:使用溶媒0.2%利多卡因3.5 ml配置苄星青霉素120万U,配置时针头与瓶内壁紧贴,将溶媒沿瓶壁缓缓注入,以密封瓶横轴为中点轻轻晃动,拔出针头,苄星青霉素瓶平放于至少垫4层软毛巾桌面上轻轻滚动约60s,避免剧烈震荡,使其充分溶解,注射部位为臀中肌无痛区域。
选择注射部位,消毒患者皮肤后抽取药,抽取气体 0.2~0.3 ml,更换针头,再抽取0.5 ml0.2%,针头保持向上,以Z型肌内注射法进针,进针约4/5左右,做到三快一慢匀速注射,改良肌内注射法较传统注射方法能够降低患者疼痛。
注射长效青霉素的新办法长效青霉素又名“苄星青霉素”,为白色结晶状粉末无菌针剂,特点:稀释后的颗粒大不易溶于水,且颗粒表面带电,遇热和静止后1—2秒易凝结沉淀阻塞针头。
此药用于早期梅毒、钩端螺旋体病,也用于治疗青霉素G敏感细菌引起的轻、中度感染,或需长期维持血药浓度的风湿病时预防链球菌感染,此药不能代替青霉素G用于治疗重症急性感染[1]。
治疗时采用常规“二快一慢”的注射方法,既使用9#、12#针头的10ml注射器也经常会出现针头阻塞,且针头粗局部组织损伤面大。
另外,用力过大推注时由于针头阻塞,注射器易与针头分离,药液浪费,且在注射时局部压力增加和药液的刺激,会引起较强的疼痛感,让病人难以接受,既增加了病人的痛苦和恐惧,又浪费了药液[2]。
因以上的原因,护士在注射长效青霉素时,治疗方法不当,容易产生恐惧心理,压力大,造成注射失败。
为了提高注射成功率,减轻医患压力和恐惧,针对难题,我们通过长期的实践和探讨,不断积累经验,对长效青霉素的肌注方法进行了改进,并取得了满意的临床效果。
现就将我站改进后,2010年2月-2013年8月期间,门诊进行治疗的62例病人258人次,年龄40--60岁,报告如下:1 治疗方法1.1 治疗前的准备了解有无青霉素过敏史,常规作青霉素皮试,介绍注射时的不良反应及注意事项,如有过敏史或皮试阳性者禁用。
嘱患者选坐位,不易卧位,腿部肌肉放松,选臀大肌或臀中肌,按压注射部位,避开红肿、硬结、破溃、瘢痕、皮肤病处、化脓感染炎症等部位进针。
1.2 治疗过程准备好用物,根据医嘱先将药液稀释,取备用的6ml 溶剂,抽取5ml稀释药液,1ml留于安瓿内,溶剂推人后将药液充分摇匀(1分钟),用7#针头的10ml注射器向药液瓶内注入3ml空气,针头不拔出来,快速抽药液于针筒内,先不排空气和气泡,对注射部位进行消毒后,待消毒液干的同时,排出针筒内的空气和气泡,迅速抽取留用的1ml溶剂,针头内充满,即刻将针筒转至水平位后轻摇,针头与注射部位皮肤垂直,右手握持针筒快速深部进针,左手立即回抽、用力加压推注,同时将右手向下移,拇指和食指固定在针筒上,其余手指按揉肌注部位周围的皮肤,推药过程中与患者进行交流,以分散注意力来减轻疼痛。
苄星青霉素注射方法
苄星青霉素注射的方法是将药物通过皮下注射或肌肉注射的方式给予患者。
具体步骤如下:
1. 准备药物:先检查药物包装是否完整,确认药物的有效期和适用条件。
如果需要,可以先将药物加热至室温。
2. 清洁注射部位:选择一个干净、无菌的注射部位,如臀部、上臂外侧等。
用消毒棉球蘸取75%酒精或碘酒,在注射部位周围做圆周运动,从内向外擦拭,确保注射部位干净无菌。
3. 准备注射器:选择合适的大小注射器,根据医生的指示抽取适当剂量的苄星青霉素。
4. 抓取注射部位:用非注射手握住患者的皮肤,并用拇指和食指轻轻拉紧皮肤,使之与注射部位平行。
注意避免大动脉、表皮窦和神经的损伤。
5. 迅速插入注射针:注射时以快速轻捻的方式将注射针插入皮下或肌肉层。
注射角度大约为45度,插入时注射针应与皮肤平行。
注射针插入后应保持稳定,防止滑动。
6. 缓慢注射药物:将苄星青霉素缓慢注射入体内,避免一次注入过快,以免引
起不适或药液泄漏。
7. 拔出注射针:注射完成后,用快速的但轻轻的手势将注射针拔出。
8. 按压注射部位:用消毒棉球轻轻按压注射部位,帮助血管收缩并减少局部出血。
9. 处理废弃物:将用过的注射器和针头放入特殊的废弃物容器中,确保安全处理。
请在使用任何药物前咨询医生或药剂师,以确保正确使用和遵循医生的指示。
苄星青霉素皮试配方法
苄星青霉素是一种常用的抗生素药物,对于一些过敏体质的患者来说,进行皮试是非常重要的。
皮试的目的是为了检测患者对苄星青霉素的过敏反应,以便医生在治疗过程中能够更加安全地选择药物。
下面将介绍苄星青霉素皮试的配方法。
一、准备工作。
1. 确认患者的过敏史,包括对抗生素的过敏情况。
2. 准备好苄星青霉素皮试所需的药物和器具,包括苄星青霉素溶液、生理盐水、注射器、消毒棉球等。
二、皮试方法。
1. 将苄星青霉素溶液与生理盐水按照1:1000的比例稀释,得到浓度为1:1000的苄星青霉素皮试液。
2. 在患者的前臂内侧皮肤上清洁消毒,然后用注射器将稀释后的苄星青霉素皮试液注射到患者的皮下。
3. 观察患者的皮肤反应,一般在注射后15-30分钟内出现。
如果出现红肿、瘙痒、皮疹等过敏反应,则说明患者对苄星青霉素存在过敏反应。
三、注意事项。
1. 在进行皮试前,要对患者进行详细的过敏史询问,以免因为患者对苄星青霉素存在过敏反应而导致严重后果。
2. 皮试应在有经验的医生指导下进行,以确保操作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3. 对于已经发生过敏反应的患者,应避免使用苄星青霉素或者相关结构相似的抗生素。
通过以上介绍,相信大家对于苄星青霉素皮试配方法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
在临床实践中,正确的皮试方法能够帮助医生更好地了解患者的过敏情况,从而更加科学地选择治疗方案,保障患者的安全。
希望大家能够在实践中严格按照操作规范进行,确保医疗工作的质量和效果。
苄星青霉素皮试配方法
苄星青霉素是一种广泛应用的抗生素,对于一些细菌感染有着
较好的疗效。
在使用苄星青霉素前,皮试是必不可少的一步,以避
免患者出现严重的过敏反应。
下面我们将介绍苄星青霉素皮试的配
方法。
首先,进行皮试前需要准备好苄星青霉素药物溶液,通常是
0.1%的浓度。
然后选择合适的皮试部位,通常在前臂内侧或者上臂
外侧,用酒精或碘伏消毒皮肤。
接着,用一次性注射器将苄星青霉
素药物溶液注射到皮肤表面,注射量通常是0.02ml。
在注射后,观
察皮肤是否出现红肿、瘙痒等过敏反应,一般在15-30分钟内即可
初步判断出是否存在过敏现象。
若患者在皮试后出现红肿、瘙痒等过敏反应,应立即停止使用
苄星青霉素,避免引起更严重的过敏反应。
若患者在皮试后未出现
过敏反应,则可以继续使用苄星青霉素治疗。
需要注意的是,苄星青霉素皮试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医
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确定皮试的具体方法和注意事项。
同时,在进行皮试时,应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范,确保皮试的准确性和安
全性。
总之,苄星青霉素皮试是确保患者安全使用抗生素的重要步骤,正确的皮试方法可以有效避免患者出现过敏反应,保障治疗的顺利
进行。
希望本文介绍的苄星青霉素皮试配方法能够对您有所帮助,
同时也希望大家在使用抗生素时能够严格按照医生的建议进行,确
保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苄星青霉素的注射技巧你若在门诊注射室工作,会发现近两年来注射苄星青霉素的病人成倍地增加,注射苄星青霉素通常为两类病人,一类是梅毒螺旋体感染的梅毒病人,第二类是链球菌感染后引起抗“O”升高的病人。
苄星青霉素溶液呈乳状,注射时常常会发生堵针.推药受堵.药液反喷这类现象,严重的还会有疼痛性晕厥。
我院门诊注射室2016年统计梅毒病人注射苄星青霉素约1920次,抗“O”高者注射苄星青霉素约360次。
其中发生堵针的有90次,推药受堵的有36次,药液反喷的有4次,发生疼痛性晕厥有2次,针对以上问题进行分析如下:⒈堵针的原因:①溶液溶解不充分②选择的针尖型号偏小③患者过度紧张,肌肉紧绷,使阻力增加,推药不畅,易堵针。
⒉推药受堵:①注射部位有硬块,因梅毒病人注射苄星青霉素的疗程一般为四周,且每周240万υ肌肉注射,有的病人要注射2一3个疗程,反复注射易形成硬块,且药液吸收不完全也易形成硬块②药液推注过快.过猛,使药液不易顺畅地通过,易受堵。
⒊药液反喷:①注射器和针栓固定不牢,使药液推注时容易反喷②推药时压力过大,超过了药液通过针尖部的速度,造成注射器和针栓接头处压力过大分离反喷。
⒋疼痛性晕厥:①空腹注射,身体的应激状态差易造成疼痛性晕厥②注射前患者身体状况不佳,如睡眠欠佳者、晕车者等。
针对上述问题和发生原因,总结注射经验,采取以下措施加以防范:1、做好注射前的询问:是否有青霉素过敏史,是否空腹,睡眠是否充足,拒绝空腹皮试和空腹注射苄星青霉素。
2、选择适宜的注射器和针尖,一般5ML注射器和7号针尖即可3、使苄星青素充分溶解:120万υ苄星青霉素注入生理盐水至少4ml,震荡摇匀直至看不到瓶体上有不溶解的药物颗粒,药液呈均匀的乳液状,方可抽吸药液注射。
4、注射时避免选择有硬结的部位:选择柔软、松驰的注射部位进针,防止堵针。
5、推药液时,用力要均匀:不可用力过猛、过快,致使药液快速经过针尖部时造成针尖堵塞。
6、推药时,左手固定针栓,右手匀速推药,防止注射器与针栓连接处分离,使药液反喷。
卞星青霉素的注射方法
小编希望卞星青霉素的注射方法这篇文章对您有所帮助,如有必要请您下载收藏以便备查,接下来我们继续阅读。
本文概述:苄星青霉素为了延长释放,在制药过程中,加入缓冲剂和混悬剂,而混悬剂具有较高的表面自由能,有自发聚集和增长趋势,重力作用下易发生沉降,聚集而不能分散,注射室容易堵塞针头。
下面小编来给大家介绍下卞星青霉素的注射方法。
苄星青霉素又名长效青霉素,成份为青霉素的二苄基乙二胺盐与适量缓冲剂及助悬剂混合制成的粉末。
适用于需长期使用青霉素预防的患者,如慢性风湿性心脏病预防风湿热复发,也是治疗梅毒的首选药。
那么,卞星青霉素的注射方法是怎样的呢?
1、准备。
苄星青霉素是治疗梅毒的首选方法。
使用前必须询问过敏史,皮试结果阴性方可注射。
每次注射240万单位,双侧臀部各注射120万单位,每周一次,连续三周为一疗程。
2、注射器及针头的选择。
现在注射均采用一次性注射器。
临床实践发现,5毫升注射器推动活塞时遇到的阻力比10毫升注射器来得小,120万单位的苄星青霉素用5毫升溶媒足于充分。
卞兴青霉素的注射方法
卞兴青霉素通常以肌肉注射的方式给药。
具体的注射方法如下:
步骤1:准备工作
- 确保药品包装完好,过期的药品不能使用。
- 检查药品的颜色、外观和标签,确保无异常。
步骤2:洗手和消毒
- 在注射前,用清水和肥皂彻底洗手。
- 使用酒精棉球清洁注射部位,使其干燥。
步骤3:准备注射器和药物
- 使用一次性注射器,同时检查注射器的完整性和清洁情况。
- 把药品加入注射器,注意药物的剂量和浓度。
步骤4:选择注射部位
- 常用的注射部位有上臂三角肌或臀部上外侧。
- 在注射前,检查注射部位是否有任何疼痛、红肿或破损。
步骤5:注射
- 使用一只手指进行肌肉定位,注射部位应该是肌肉中心的一部分。
- 快速插入注射针,注射角度要与皮肤平行或稍微倾斜。
- 慢慢推注射器活塞,注射药物。
- 等待几秒钟以确保药物充分注射。
步骤6:拔针和处理
- 用一次性棉球轻轻按住注射点,然后缓慢拔除注射针。
- 用一个无菌棉球轻按注射点,确保止血。
- 处理废弃物的注射器和针头,遵循当地的医疗废物处理规定。
请注意,在进行任何药物注射之前,最好咨询医生或专业医师的指导,并遵循药品说明书上的具体用法和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