苄星青霉素注射方法课件
- 格式:ppt
- 大小:221.50 KB
- 文档页数:12
苄星青霉素【药物名称】中文通用名称:苄星青霉素英文通用名称:Benzathine Benzylpenicillin其它名称:安唐西林、比西林、苄星青、苄星青霉素G、长效青霉素、长效西林、二苄乙二胺青霉素、唐西灵、Benzathine Penicillin、Benzathine Penicilline、Benzathinum Benzylpenicillinum、Bicillin、Dulcepen-G、Extencilline、Neolin、Penicillin G Benzathine、Permapen、Tardocillin【临床应用】1.适用于预防和治疗对青霉素G高度敏感的A组β-溶血性链球菌引起的咽炎和反复发作的急性风湿热。
2.适用于预防小儿风湿热及其它链球菌感染。
3.据报道,本药也可用于预防链球菌脓疱病及治疗急性中耳炎、猩红热和梅毒等。
【注意事项】1.交叉过敏对一种青霉素类药过敏者可能对其它青霉素类药、青霉胺或头孢菌素类药过敏。
2.禁忌症对本药或其它青霉素类药过敏者。
3.慎用(1)有哮喘、湿疹、花粉症、荨麻疹等过敏性疾病史者。
(2)严重肾功能不全者。
4.药物对儿童的影响本药局部刺激症状较强,一般不宜用于婴儿。
5.药物对老人的影响老年患者因各组织器官功能下降,使用本药可能需调整剂量。
6.药物对妊娠的影响动物生殖试验未发现本药可引起胚胎损害,但尚缺乏孕妇用药的严格对照试验。
因此,孕妇仅在确有必要时方可使用本药。
美国药品和食品管理局(FDA)对本药的妊娠安全性分级为B级。
7.药物对哺乳的影响少量药物可从乳汁中分泌,故哺乳妇女用药时应暂停哺乳。
8.药物对检验值或诊断的影响以硫酸铜法进行尿糖测定时可呈假阳性,用葡萄糖酶法测定则不受影响。
【不良反应】1.本药毒性较低,以过敏反应较为多见。
用药后可发生青霉素引起的各种过敏反应,包括过敏性休克。
2.肌内注射后可出现注射部位疼痛、压痛等局部刺激症状。
3.少数患者用药后出现低度发热,但可在24-48小时内自行消失。
注射长效青霉素的新办法长效青霉素又名“苄星青霉素”,为白色结晶状粉末无菌针剂,特点:稀释后的颗粒大不易溶于水,且颗粒表面带电,遇热和静止后1—2秒易凝结沉淀阻塞针头。
此药用于早期梅毒、钩端螺旋体病,也用于治疗青霉素G敏感细菌引起的轻、中度感染,或需长期维持血药浓度的风湿病时预防链球菌感染,此药不能代替青霉素G用于治疗重症急性感染[1]。
治疗时采用常规“二快一慢”的注射方法,既使用9#、12#针头的10ml注射器也经常会出现针头阻塞,且针头粗局部组织损伤面大。
另外,用力过大推注时由于针头阻塞,注射器易与针头分离,药液浪费,且在注射时局部压力增加和药液的刺激,会引起较强的疼痛感,让病人难以接受,既增加了病人的痛苦和恐惧,又浪费了药液[2]。
因以上的原因,护士在注射长效青霉素时,治疗方法不当,容易产生恐惧心理,压力大,造成注射失败。
为了提高注射成功率,减轻医患压力和恐惧,针对难题,我们通过长期的实践和探讨,不断积累经验,对长效青霉素的肌注方法进行了改进,并取得了满意的临床效果。
现就将我站改进后,2010年2月-2013年8月期间,门诊进行治疗的62例病人258人次,年龄40--60岁,报告如下:1 治疗方法1.1 治疗前的准备了解有无青霉素过敏史,常规作青霉素皮试,介绍注射时的不良反应及注意事项,如有过敏史或皮试阳性者禁用。
嘱患者选坐位,不易卧位,腿部肌肉放松,选臀大肌或臀中肌,按压注射部位,避开红肿、硬结、破溃、瘢痕、皮肤病处、化脓感染炎症等部位进针。
1.2 治疗过程准备好用物,根据医嘱先将药液稀释,取备用的6ml 溶剂,抽取5ml稀释药液,1ml留于安瓿内,溶剂推人后将药液充分摇匀(1分钟),用7#针头的10ml注射器向药液瓶内注入3ml空气,针头不拔出来,快速抽药液于针筒内,先不排空气和气泡,对注射部位进行消毒后,待消毒液干的同时,排出针筒内的空气和气泡,迅速抽取留用的1ml溶剂,针头内充满,即刻将针筒转至水平位后轻摇,针头与注射部位皮肤垂直,右手握持针筒快速深部进针,左手立即回抽、用力加压推注,同时将右手向下移,拇指和食指固定在针筒上,其余手指按揉肌注部位周围的皮肤,推药过程中与患者进行交流,以分散注意力来减轻疼痛。
苄星青霉素注射方法
苄星青霉素注射的方法是将药物通过皮下注射或肌肉注射的方式给予患者。
具体步骤如下:
1. 准备药物:先检查药物包装是否完整,确认药物的有效期和适用条件。
如果需要,可以先将药物加热至室温。
2. 清洁注射部位:选择一个干净、无菌的注射部位,如臀部、上臂外侧等。
用消毒棉球蘸取75%酒精或碘酒,在注射部位周围做圆周运动,从内向外擦拭,确保注射部位干净无菌。
3. 准备注射器:选择合适的大小注射器,根据医生的指示抽取适当剂量的苄星青霉素。
4. 抓取注射部位:用非注射手握住患者的皮肤,并用拇指和食指轻轻拉紧皮肤,使之与注射部位平行。
注意避免大动脉、表皮窦和神经的损伤。
5. 迅速插入注射针:注射时以快速轻捻的方式将注射针插入皮下或肌肉层。
注射角度大约为45度,插入时注射针应与皮肤平行。
注射针插入后应保持稳定,防止滑动。
6. 缓慢注射药物:将苄星青霉素缓慢注射入体内,避免一次注入过快,以免引
起不适或药液泄漏。
7. 拔出注射针:注射完成后,用快速的但轻轻的手势将注射针拔出。
8. 按压注射部位:用消毒棉球轻轻按压注射部位,帮助血管收缩并减少局部出血。
9. 处理废弃物:将用过的注射器和针头放入特殊的废弃物容器中,确保安全处理。
请在使用任何药物前咨询医生或药剂师,以确保正确使用和遵循医生的指示。
苄星青霉素皮试配方法
苄星青霉素是一种广泛应用的抗生素,对于一些细菌感染有着
较好的疗效。
在使用苄星青霉素前,皮试是必不可少的一步,以避
免患者出现严重的过敏反应。
下面我们将介绍苄星青霉素皮试的配
方法。
首先,进行皮试前需要准备好苄星青霉素药物溶液,通常是
0.1%的浓度。
然后选择合适的皮试部位,通常在前臂内侧或者上臂
外侧,用酒精或碘伏消毒皮肤。
接着,用一次性注射器将苄星青霉
素药物溶液注射到皮肤表面,注射量通常是0.02ml。
在注射后,观
察皮肤是否出现红肿、瘙痒等过敏反应,一般在15-30分钟内即可
初步判断出是否存在过敏现象。
若患者在皮试后出现红肿、瘙痒等过敏反应,应立即停止使用
苄星青霉素,避免引起更严重的过敏反应。
若患者在皮试后未出现
过敏反应,则可以继续使用苄星青霉素治疗。
需要注意的是,苄星青霉素皮试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医
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确定皮试的具体方法和注意事项。
同时,在进行皮试时,应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范,确保皮试的准确性和安
全性。
总之,苄星青霉素皮试是确保患者安全使用抗生素的重要步骤,正确的皮试方法可以有效避免患者出现过敏反应,保障治疗的顺利
进行。
希望本文介绍的苄星青霉素皮试配方法能够对您有所帮助,
同时也希望大家在使用抗生素时能够严格按照医生的建议进行,确
保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新法注射苄星青霉素结合卧位的效果及护理标签:肌注;疼痛;卧位;阻塞苄星青霉素是青霉素的二苄基乙二胺盐与适量缓冲剂及助悬剂混合制成的无菌粉末,由于此药物为白色结晶性粉末,颗粒大,极难溶于水,溶解后成白色浑浊状,经常出现针头被阻塞而致注射失败,最常用的处理方法为更换针头重新注射,既增加了成本又浪费药物,造成剂量不足影响治疗效果。
而且反复注射局部疼痛加剧,组织损伤增加,使患者对注射产生恐惧心理,压力增加,不利于治疗的顺利进行。
另外用力推注药物时,注射器与针头连接处容易脱开,药物喷射污染操作者,使护士在注射时常存在担心注射失败后被患者投诉的心理压力。
在临床的摸索中曾加热溶媒剂10-15度后进行稀释注射,效果甚好,但查阅相关资料表明加热后的混悬液一是会降低效价,达不到治疗目的,二是会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
经过改进采用下述方法和卧位进行注射,不仅减轻了疼痛及恐惧心理,并且无一例针头阻塞的现象发生。
体位:患者采用侧卧位,注射侧肢体伸直,另一侧肢弯曲。
操作前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鼓励患者放松,不紧张,配合治疗。
操作方法1、去除药瓶铝质中心部分常规消毒瓶塞待干。
2、用5ml注射器,7号针头抽吸4ml生理盐水,为了减轻疼痛可加0.5ml-1ml 利多卡因,将针头向下竖立插入安瓿再将溶液沿瓶壁注入瓶内并抽出空气,拔出注射器,套上护针帽备用。
针头最好不触及药液,如针头内吸入药液可用注射用水清洗或更换针头。
3、将药液瓶放于两手心中来回旋转摇匀,充分溶解,尽量避免气泡产生。
4、安排好體位,选择合适的注射部位,常规消毒。
5、快速抽吸药液于注射器中,排气,再吸入1ml生理盐水,保证注射器针梗和乳突里充满生理盐水,以快速进针、推药、拔针的一连贯的动作来完成操作,用干棉签轻压针眼片刻。
6、成功注射完后要轻轻按摩局部,因为药量大、阻力大、局部容易起硬结,如发生硬结,要叮嘱患者用热毛巾或硫酸镁热敷注射局部直至硬结消失。
以免影响下次注射。
7、对体弱年老者和常期用药者,肌注后要休息观察20-30分钟。
新生儿注射苄星青霉素方法及效果摘要】综述了妊娠合并梅毒所分娩的新生儿注射苄星青霉素的方法及效果:如新生儿注射苄星青霉素注射器和针头的选择、注射部位的选择、新生儿注射苄星青霉素的方法等。
认为产科母婴区护士在给刚出生的新生儿注射苄星青霉素时要根据新生儿特殊的生理和解剖特点,和苄星青霉素药物的独特性选择合适的注射器和针头、注射部位和方法,以体现优质护理所提供的安全、满意、高效的护理服务要求。
【关键词】新生儿;苄星青霉素;肌肉注射【中图分类号】R4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867(2016)-06-399-01对妊娠合并梅毒所分娩的新生儿,体检无异常发现,婴儿血非梅毒螺旋体抗体滴度≦4倍;新生儿常规要使用苄星青霉素预防或治疗,出生后使用苄星青霉素5万U/kg分左右两侧肌肉注射一次【1】。
但苄星青霉素为白色结晶粉末,颗粒大,较难溶于水,且溶解后呈白色浑浊状,肌肉注射时容易阻塞针头而导致注射失败【2】。
新生儿注射剂量小,剂量要求准确,空针的选择、注射部位与注射方法对一次性注射成功与药物吸收尤为重要。
我科母婴病区通过长期的临床实践、观察,制定出新生儿注射长效青霉素的具体方法。
1 注射器和针头的选择新生儿皮肤、肌肉细嫩,血管丰富易出血,另外由于新生儿皮下脂肪、肌肉较薄,注射时进针的深度难以掌握,容易进针过深,深入骨膜层,影响药物的吸收【3】。
因此新生儿肌肉注射时宜选择较细,较短的针头,如4.5-6号针头。
1ml空针配4.5号针头,空针管壁细而长,抽取小剂量药物剂量准确性高;注射针头直径小0.45mm,针头长16mm,注射苄星青霉素时注射深度容易掌握,但药物受阻度大不能一次性成功。
2ml空针配6号针头,空针管壁较1ml空针管壁粗而短,注射针头直径0.6mm,针头长25mm,注射苄星青霉素时注射深度容易掌握,药物受阻度相对较小容易一次性成功。
5ml空针配7号针头,空针管壁粗、小剂量药物抽取剂量相对不准确,注射针头直径0.7mm、针头长32mm,注射深度不容易掌握,新生儿损伤大。
苄星青霉素的注射及皮试方法探索目的:提高苄星青霉素注射一次成功率,减轻患者的痛苦程度,增加药物的利用度,同时树立成本观念并对皮试方法等问题进行探索。
方法:选取2006年1月-2009年1月在本院注射苄星青霉素的95例门诊患者,共300人次,其中儿童20人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震荡式摇匀药物,3快法注射,观察组采用生理盐水充填针梗、静止式溶解药物,3快1匀法注射,注射期间与患者充分沟通和交流,转移患者的注意力。
结果:对照组常规注射法一次注射成功率79%,试验组一次注射成功率99%,药液残留、患者疼痛感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采用生理盐水充填针梗、静止式溶解药物方法,3快1匀法注射苄星青霉素,并在注射期间做好患者的健康教育,可提高一次性注射成功率,减轻患者的疼痛程度,药液残留减少,给药准确,方法简单易学,值得临床推广。
标签:苄星青霉素;注射方法;成功率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尤其是改革开放三十余年人们思想观念及性观念开放,梅毒、淋病的发生率骤增,临床治疗采用苄星青霉素注射疗效良好[1],另外一个应用群体是链球菌感染者,但数量要小得多。
苄星青霉素注射成功率低,配制后的药液呈混悬液,注射时疼痛感明显,注射一次不成功多次注射情况时有发生,易引起护患纠纷[2],因而对于苄星青霉素注射一次成功方法研究就显得尤为重要,当然新生儿、幼儿的注射部位安全性也很重要。
本院自2006年1月-2009年1月门诊收治梅毒及链球菌感染患者95例约300人次,随机进行分组开始注射方法的探索,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95例患者,其中成人18~60岁占280人次,儿童仅占20人次,男52例,女43例,男性多于女性。
梅毒患者注射苄星青霉素由于剂量较大,一般采用分两侧臀部肌肉注射法,可达到其他方法注射普通剂量相同的效果[3]。
240万U/次,一侧臂部注射120万U,新生儿减量,根据患者病情每周1次或2次注射。
注射用苄星青霉素使用说明书之宇文皓月创作【药品名称】通用名:注射用苄星青霉素英文名:Benzathine Benzylpenicillin for Injection汉语拼音:Zhusheyong Bianxingqingmeisu【成份】苄星青霉素,化学名:本品为青霉素的二苄基乙二胺盐[(C16H18N2O4S)2 C16H20N2]与适量缓冲剂及混悬剂混合制成的无菌粉末。
分子式:(C16H18N2O4S)2 · C16H20N2分子量:909.14【性状】本品为白色结晶性粉末【药理毒理】本品为青霉素的二苄基乙二胺盐,其抗菌活性成分为青霉素.青霉素对溶血性链球菌等链球菌属、肺炎链球菌和不产青霉素酶的葡萄球菌具有良好抗菌作用.对肠球菌有中等度抗菌作用.淋病奈瑟菌、脑膜炎奈瑟菌、白喉棒状杆菌、炭疽芽孢杆菌、牛型放线菌、念珠状链杆菌、李斯特菌、钩端螺旋体和梅毒螺旋体对本品敏感.本品对流感嗜血杆菌和百日咳鲍特氏菌亦具一定抗菌活性.本品对梭状芽孢杆菌属、消化链球菌和产黑色素拟杆菌等厌氧菌具良好抗菌作用,对脆弱拟杆菌抗菌作用差青霉素通过抑制细菌细胞壁合成而发挥杀菌作用【药代动力学】肌内注射苄星青霉素后,青霉素徐缓释放并被吸收.成人肌内注射240万单位后,14天的血药浓度为0.12mg/L;青霉素血清蛋白结合率为60%,在组织和体液中分布良好.青霉素主要通过肾小管分泌排泄,新生儿和肾功能不全患者中本品经肾小管排泄减少【适应症】主要用于预防风湿热复发,也可用于控制链球菌感染的流行【用法用量】临用前加适量灭菌注射用水使成混悬液.肌内注射,成人一次60万~120万单位,2~4周1次;小儿一次30万~60万单位,2~4周1次【不良反应】1.过敏反应:青霉素所致的过敏反应在应用本品与均可能发生,其中以皮疹等过敏反应为多见,白细胞减少、间质性肾炎、哮喘发作和血清病型反应等少见,严重者如过敏性休克偶见;过敏性休克一旦发生,必须就地抢救,予以坚持气道疏通、吸氧及使用肾上腺素、糖皮质激素等治疗措施2.二重感染:可出现耐青霉素金葡菌、革兰阴性杆菌或念珠菌二重感染【禁忌症】有青霉素类药物过敏史者或青霉素皮肤试验阳性患者禁用【注意事项】1.应用本品前需详细询问药物过敏史并进行青霉素皮肤试验2.对一种青霉素过敏者可能对其它青霉素类药物、青霉胺过敏,有青霉素过敏史者约有5%~7%的患者可能存在对头孢菌素类药物交叉过敏3.有哮喘、湿疹、枯草热、荨麻疹等过敏性疾病患者应慎用本品4.应用本品须新鲜配制5.应用青霉素期间,以硫酸铜法测定尿糖可能出现假阳性,而用葡萄糖酶法则不受影响【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用药】动物生殖试验未发现青霉素引起胎儿损害,但尚未在孕妇中进行严格对照试验以除外这类药物对胎儿的不良影响,所以孕妇应仅在确有需要时使用本品.少量本品从乳汁中分泌,哺乳期妇女用药时宜暂停哺乳【药物相互作用】丙磺舒、阿司匹林、吲哚美辛、保泰松和磺胺药减少青霉素的肾小管分泌而延长本品的血清半衰期.青霉素可增强华法林的抗凝作用【规格】120万单位【贮藏】密封,在干燥处保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