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型糖尿病患者肥胖及胰岛素抵抗以及血脂的关系
- 格式:pdf
- 大小:1.49 MB
- 文档页数:19
2 型糖尿病患者高甘油三脂血症对胰岛素抵抗、胰岛功能的影响摘要】目的:了解2型糖尿病患者高甘油三酯血症对与胰岛素抵抗和胰岛细胞分泌功能的关系。
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2月至2012年10月于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内分泌与代谢病专科收治的296例2型糖尿病患者,按甘油三酯是否达标分为高甘油三酯血症组( 164例)与甘油三酯达标组(132例)。
比较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腰围(WC)、体重指数(BMI)、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Alc)、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c)、高密度脂蛋白(HDL-c)空腹C肽(C0)、餐后2小时C肽(C2)、稳态模型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CP))、稳态模型胰岛β细胞功能指数(HOMA-islet(CP))各指标间的差异。
结果:高甘油三酯血症组患者的BMI、WC、TC、TG、HDL、HOMA-IR(CP)、(HOMA-islet(CP)与甘油三酯达标组比较有显著升高(P值均<0.01)。
HOMA-IR(CP)与腰围、FPG、C0呈正相关,与HDL、HbA1c呈负相关,与性别、年龄、病程、TC、LDL无相关性。
HOMA-islet(CP)与TG、C0、C2呈正相关。
结论:高甘油三酯血症可能加重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抵抗和胰岛素分泌负担,高甘油三酯血症可以反映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抵抗的程度。
【关键词】 2型糖尿病;高甘油三酯血症;胰岛素抵抗;胰岛功能【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5)18-015-02 在2型糖尿病的病程中,糖脂代谢紊乱是常见的病理生理改变。
糖尿病患者一方面由于机体存在胰岛素抵抗导致脂肪代谢障碍,另一方面脂肪代谢紊乱又可以通过加重胰岛素抵抗,或者影响胰岛素分泌功能使机体的代谢失调加重。
因此高甘油三酯血症与胰岛素抵抗和胰岛功能有密切关系。
本研究通过对住院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了解高甘油三酯血症与胰岛素抵抗和胰岛素分泌功能的关系。
Mod Diagn Treat现代诊断与治疗2020Dec31(24)•3873-•华夏医学掠影・湿热困脾型T2DM肥胖患者应用黄连温胆汤加味治疗对其糖脂代谢水平及胰岛素抵抗的影响李东风(上蔡县蔡沟乡卫生院中医内科,河南上蔡463000)摘要:目的观察湿热困脾型2型糖尿病(T2DM)肥胖患者应用黄连温胆汤加味治疗对其糖脂代谢水平及胰岛素抵抗的影响。
方法选取2018年11月~2019年11月我院就诊的70例湿热困脾型T2DM肥胖患者,根据简单随机法分为观察组39例和对照组31例,其中对照组给予二甲双脈治疗,观察组在以上基础给予黄连温胆汤加味治疗。
均治疗4周。
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并记录治疗前后糖脂代谢水平及胰岛素指标的变化。
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87.18%高于对照组67.7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Alc)、三酰甘油(TG)等糖脂代谢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0.05),治疗后,两组均改善,且观察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空腹胰岛素(FINS)及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均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o结论黄连温胆汤加味联合西药治疗湿热困脾型T2DM肥胖患者疗效显著,不仅能有效改善FBG、HbAlc、TG、TC等,还能有效降低胰岛素水平,具有临床应用前景。
关键词:湿热困脾型;2型糖尿病;肥胖;黄连温胆汤加味;糖脂代谢水平;胰岛素抵抗中图分类号:R587.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11-8174(2020)24-3873-022型糖尿病(T2DM)是一种临床上较为常见的慢性代谢疾病,也称为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一般是由于胰岛功能及其反应性减退,导致患者体内血糖、蛋白质、脂肪等代谢紊乱,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健康通常可口服二甲双肌治疗,其具有减少肝脏输出葡萄糖的能力,同时还能帮助肌细胞吸收葡萄糖,从而控制血糖,减少酮症酸中毒。
二甲双胍与吡格列酮对于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血脂及胰岛素抵抗的影响目的:分析二甲双胍与吡格列酮对于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血脂及胰岛素抵抗的影响。
方法:选取2009年1月-2012年3月在笔者所在医院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58例,按照随机的原则分为两组,分别采用二甲双胍和二甲双胍联合吡格列酮治疗。
结果:研究组患者在空腹血糖、甘油三酯和HOMA-IR上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二甲双胍与吡格列酮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的血糖、血脂及胰岛素抵抗。
标签:2型糖尿病;二甲双胍;吡格列酮糖尿病是一种在临床十分常见的内分泌疾病,在全球范围内,糖尿病的发病率呈现上升趋势,目前据相关统计显示[1]已经有大约1.7亿人患有糖尿病。
在我国,由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结构和生活习惯逐渐向西方人靠近,糖尿病的发病率呈现上升趋势,据相关调查,糖尿病在我国的发病率大约在9.7%左右[2]。
2型糖尿病是糖尿病的分型之一,主要特征是胰岛素抵抗,在肥胖人群中较为多见,2型糖尿病发展到一定阶段之后,可累及患者的眼部、血管、足等部位从而产生严重的并发症。
本文选取2009年1月-2012年3月在笔者所在医院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58例,用以分析二甲双胍与吡格列酮对于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血脂及胰岛素抵抗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文选取的临床资料为2009年1月-2012年3月在笔者所在医院进行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58例,其中男32例,女26例,平均年龄为(57.27±2.08)岁,主要的临床表现为多饮、多食、多尿、体重减少、疲乏无力、周身发胀和腹胀便秘等。
全部58例患者均符合2型糖尿病的诊断标准[3],排除标准:(1)患者存在严重的肝、肾功能不全;(2)患者有自身免疫性疾病;(3)患者在近三个月内接受过手术;(4)患者存在着血液系统疾病。
将全部58例患者按照随机的原则分为两组,分别为研究组(29例)和对照组(29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情严重程度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中国医科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删本人申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我本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据我所知,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为获得我校或其他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书而使用过的材料,与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谢意。申请学位论文与资料若有不实之处,本人承担一切相关责任。
论文作者签名:2弛弛日期:、
中国医科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本人完全了解中国医科大学有关保护知识产权的规定,即:研究生在攻读学位期间论文工作的知识产权单位属中国医科大学。本人保证毕业离校后,发表论文或使用论文工作成果时署名单位为中国医科大学,且导师为通讯作者,通讯作者单位亦署名为中国医科大学。学校有权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磁盘,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学校可以公布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保密内容除外),以采用影印、缩印或其他手段保存论文。
论文作者签名:!驾堡蜀指导教师签名:塑:!整
日期:丝堡:{:i目录一、摘要中文论著摘要……………………………………………………………………・1英文论著摘要……………………………………………………………………・2二、英文缩略语………………………………………………………………………・3三、论文前言………………………………………………………………………………………………….4日U舌…………………………………………………………………………………………………………‘4
资料与方法………………………………………………………………………・4结果…………………………………………………………………………………………………………・5讨论…………………………………………………………………………………………………………・7结论…………………………………………………………………………………………………………-9四、本研究创新性的自我评价………………………………………………………10五、参考文献…………………………………………………………………………11六、附录综述………………………………………………………………………………………………………一12在学期间科研成绩………………………………………………………………l8
致{射………………………………………………………………………………………………………..19个人简介…………………………………………………………………………20・中文论著摘要・2型糖尿病患者肥胖与胰岛素抵抗以及血脂的关系目的2型糖尿病患者体质指数与胰岛素抵抗以及血脂的关系。方法
将105ffIJ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根据体质指数(BMI)分为肥胖组和非肥胖组,根据腰围将肥胖组分为腹型肥胖和非腹型肥胖,对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血脂、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各组空腹胰岛素、血脂、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比较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肥胖(尤其腹型肥胖)的2型糖尿病患者存在着严重的血脂紊乱和胰岛素抵抗。关键词
肥胖、腹型肥胖、血脂、胰岛素抵抗・英文论著摘要・Type2diabetesin
obeseindividuals
withinsulin
resistanceandtherelationshipbetweentheblood
lipid
objectiveInpatientswithtype2diabetes,bodymassindexandinsulinresistanceandblood
relationship.Methods
105patientswithnewlydiagnosedtype2diabetic
patientsaccordingtobodymass
index(BMI)weredividedintoobese
group
and
non-obesegroup,accordingtothe
waistobesegroupWasdividedintoabdominalobesityandnon—abdominal
obesity,on
thefastingbloodglucose,bloodlipid,fastinginsulin,insulinresistanceindex
(HOMA-IR)forcomparativeanalysis.
Results
Fastinginsulin,bloodlipid,indexofinsulinresistance(HOMA.IR)were
statisticallysignificant
ConclusionObesity(especiallyabdominalobesity)intype2diabeticpatientsexistserious
dyslipidemiaandinsulinresistance.
KeywordsObesity,abdominalobesity,bloodlipid,insulinresistance
2・英文缩略语・
3・论文・
2型糖尿病患者肥胖与胰岛素抵抗以及血脂的关系刖舌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肥胖与2型糖尿病的发病率日益增加,二者关系密切,常与血脂紊乱、胰岛素抵抗共存,肥胖是糖尿病的独立危险因素。美国糖尿病协会报道,中等肥胖发展为2型糖尿病的概率是正常人的2倍,严重肥胖为5.10倍,因此,通过研究肥胖,可为2型糖尿病的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和预防提供参数。资料与方法
1、病例选择选择我院住院的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105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体质指数(BMI)分为糖尿病非肥胖组(BMI(28)和糖尿病肥胖组(BMI》28);根据腰围(WC)又将糖尿病肥胖组分为糖尿病腹型肥胖(男性WC》85cm,女性WC》80cm),糖尿病非腹型肥胖(男性WC(85cm,女性WC(80cm)。2、病历入选标准(1)糖尿病诊断按照1999年wHO制定的糖尿病诊断标准Ⅲ;(2)肥胖的诊断按照2003年公布的《中国成人超重和肥胖症预防和控制指南》中关于肥胖的分型[2】。3、临床资料
分为ABCD四组A(糖尿病非肥胖组):共40例,男28例,女12例,平均年龄(46.60-J:9.57)岁;B(糖尿病肥胖组):共65例,男37例,女28例,平均年龄(45.36-士10.23)岁;C(糖尿病腹型肥胖组):共39例,男20例,女19例,平均年龄(43.48+10.44)岁;D(糖尿病非腹型肥胖组):共26{歹1J,男17例,女9例,平均年龄(47.49a:9.69)岁;
44、方法(1)一般指标的测量:身高、体重、腰围(取肋弓下缘至髂前上棘之间的中点水平测量)、臀围(取股骨粗隆水平面测量),身高、腰围、臀围精确到0.1cm,体重精确到O.Ikg,BIM=体重(Kg)/身高(m)2,计算Nd,数点后2位。(2)生化指标: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血脂。按照HOMA模型[3]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空腹血糖X空腹胰岛素/22.5;5、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用均数4-标准差(X士s)表示,用SPSS17.O软件包进行方差分析。以P<0.05为有显著差异。结果
l、一般临床资料比较四组间的年龄、性别无显著性差异;B组的体重指数、腰围显著大于A组(P<0.01);C组的体重指数与D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的腰围显著大于D组(P<0.01)。(见表1)表1,一般临床资料(x士s)
注:BMI:体重指数;2、各组间血脂的比较如表2、图1所示,与A组比较,B、C、D三组血清甘油三脂、总胆固醇、低密度胆固醇显著大于前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的血清甘油三脂、总胆固醇、低密度胆固醇明显高于D组,
5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明显低于D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2,各组间血脂的比较(X土s)||¨r||UTr1||||
1。L‘tFl!!L耵,1。H、。表三,各组问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胰岛素抵抗指数的比较(X±S)12—1086420ABCD
图2,各组空腹胰岛素、胰岛素抵抗指数的比较讨论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条件的不断改善,加上饮食结构改变,现代生活西方化,动物性食品、烹调用油的增加,膳食脂肪的过多摄入,特别是饱和脂肪酸摄入增加,以及日常活动量减少,使肥胖和T2DM的发生率逐年上升,严重威胁着人们的健康。肥胖和T2DM已成为世界范围内流行的慢性疾病,T2DM以IR为特征,肥胖作为IR和T2DM的一个重要的危险因素,它与T2DM间的关系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研究。肥胖、高血糖、高血脂等许多疾病常有聚集现象,IR是其共同的基础。无论是遗传因素或环境因素引起的肥胖均是导致DM的危险因素。肥胖患者每年DM发病率是8.4。/o-.12.5%,是非肥胖患者的2倍【4】,而腹型肥胖患者更容
易发生DM[5]。许多资料表明:肥胖引起的脂代谢紊乱,特别是TG、FFA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