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零部件断裂失效分析讲解
- 格式:ppt
- 大小:1.94 MB
- 文档页数:19
汽车零部件失效分析摘要:随着汽车的不断普及和机械设备事故的频发,汽车的安全性和可靠性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论文通过研究汽车零部件失效的类型,丧失功能的原因、特征和规律,提出相应的改进和预防措施,为汽车制造部门提供便于改进制造工艺和汽车设计的反馈信息,进而提高汽车可靠性、使用寿命和维修质量。
关键词:汽车零部件;失效模式;磨损1.汽车零部件失效的概述1.1汽车零部件失效的概念所谓失效是指汽车零部件失去原设计所规定的功能,导致汽车技术状况变差,包括完全丧失原定功能,功能降低和严重损伤等,如果继续使用将会失去安全性和可靠性。
因为汽车零部件的技术状况会随着零部件的使用过程逐渐发生变化,因此通过分析汽车零部件的性能恶化过程,然后有针对性的采取改进措施,对于维持汽车的技术水平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1.2汽车零部件失效的分类汽车零部件按失效模式分类可以分为:一是磨损,包括粘着磨损、表面疲劳磨损、磨料磨损、微动磨损、腐蚀磨损,如齿轮表面和滚动轴承便面的麻点、曲轴“抱轴”等。
二是疲劳断裂,包括低应力高周疲劳、高应力低疲劳周疲劳、热疲劳、腐蚀疲劳,如齿轮轮齿折断、曲轴断裂等。
三是腐蚀,包括化学腐蚀、穴蚀、电化学腐蚀,如湿式汽缸套外壁麻点。
四是变形,包括过量弹性变形、过量塑性变形和蠕变,如曲轴弯曲、基础件变形等。
五是老化,如橡胶轮胎、塑料器件龟裂、变硬等。
失效模式是研究汽车零部件失效的关键,同一个零件可能同时存在集中失效模式。
2.汽车零部件失效的原因2.1设计制造方面的原因汽车零部件的设计制造不合理是造车汽车零部件早期失效的主要原因之一。
如汽车零部件的材料选择方面,我国GB5216标准规定的齿轮钢淬透性带宽为12HRC,而美国休斯通用公司为8HRC,日本小松为5HRC,远远不及国外汽车生产企业的标准要求。
如汽车零部件的设计方面,轴的台阶处直角过渡、过小的圆角半径、尖锐的棱边等造成的应力集中处,都会成为汽车零部件破坏的成因。
汽车零部件的失效模式及分析专业:班级学号:姓名:指导教师:年月摘要汽车零件失效分析,是研究汽车零件丧失其规定功能的原因、特征和规律;研究其失效分析技术和预防技术,其目的在与分析零部件失效的原因,找出导致失效的责任,并提出改进和预防措施,从而提高汽车可靠性和使用寿命。
目录第一章汽车零部件失效的概念及分类 (1)一、失效的概念 (1)二、失效的基本分类型 (1)三、零件失效的基本原因 (2)第二章汽车零部件磨损失效模式与失效机理 (3)一、磨料磨损及其失效机理 (3)二、粘着磨损及其失效机理 (4)三、表面疲劳磨损及其失效机理 (5)四、腐蚀磨损及其失效机理 (5)五、微动磨损及其失效机理 (6)第三章汽车零部件疲劳断裂失效及其机理 (8)第四章汽车零部件腐蚀失效及其机理 (9)第五章汽车零部件变形失效机理 (10)参考文献 (11)第一章汽车零部件失效的概念及分类一、失效的概念汽车零部件失去原设计所规定的功能称为失效。
失效不仅是指完全丧失原定功能,而且功能降低和严重损伤或隐患、继续使用会失去可靠性及安全性的零部件。
机械设备发生失效事故,往往会造成不同程度的经济损失,而且还会危及人们的生命安全。
汽车作为重要的交通运输工具,其可靠性和安全性越来越受到重视。
因此,在汽车维修工程中开展失效分析工作,不仅可以提高汽车维修质量,而且可为汽车制造部门提供反馈信息,以便改进汽车设计和制造工艺。
二、失效的基本分类型按失效模式和失效机理对是小进行分类是研究失效的重要内容之一。
失效模式是失效件的宏观特征,而失效机理则是导致零部件失效的物理、化学或机械的变化原因,并依零件的种类、使用环境而异。
汽车零部件按失效模式分类可分为磨损、疲劳断裂、变形、腐蚀及老化等五类。
汽车零件失效分类一个零件可能同时存在几种失效模式或失效机理。
研究失效原因,找出主要失效模式,提出改进和预防措施,从而提高汽车零部件的可靠性和使用寿命。
三、零件失效的基本原因引起零件是小的原因很多,主要可分为工作条件(包括零件的受力状况和工作环境)、设计制造(设计不合理、选材不当、制造工艺不当等)以及使用与维修等三个方面。
2021年 第4期 热加工771 序言对于汽车发动机而言,连杆螺栓不仅是将螺栓头部和螺杆联接在一起的紧固件,还是联接连杆大端轴承座与轴承盖使之成一体的重要螺栓。
连杆螺栓不仅受到装配时的预紧力[1],在发动机的运行中还要承受活塞连杆往复运动惯性力和连杆旋转离心力的交变载荷作用,而且在气缸的压缩和做功行程中,还要受到每分钟上千次交变应力的冲击[2]。
各种失效模式的研究和案例也时有报道[3-6],对汽车用断裂螺栓进行失效分析,研究其产生故障的特征、规律及原因,可为汽车的生产、使用或维修中采取有针对性地改进和预防措施提供理论依据,防止同类故障再次发生[7]。
2020年2月,某故障发动机在拆机之后发现其中一缸的进、排气部位缸体被击穿,连杆外露,另有紧固连杆的两根螺栓发生断裂(见图1)。
通过对断裂螺栓进行失效分析,主要包括断口分析、材料鉴定、拧紧工艺排查等方面,对螺栓的整个生命周期环节做了梳理,试图从螺栓的设计、生产检测以及拧紧工艺等方面找出螺栓断裂的原因,并解决连杆螺栓断裂问题。
2 连杆螺栓2.1 化学成分分析断裂螺栓规格为M8×1.0×40-6h ,其强度等级为10.9级,螺栓材料SCM435,是JIS G4035—2003中的一种热轧钢线材,属于低合金结构用钢,主要合金元素是Cr 、Mo 。
表1列出JIS G4035—2003中SCM435化学成分标准要求和断裂螺栓的化学成分分析结果,符合要求。
发动机连杆螺栓断裂失效分析叶枫,陈旺湘,胡志豪,马照龙浙江义利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浙江义乌 322000摘要:故障发动机被拆解之后发现固定连杆轴瓦的两根螺栓发生了断裂,通过对断裂螺栓进行宏观观察、SEM 显微分析以及对断口附近材料进行材质分析,研究确认连杆螺栓的断裂形式、原因,并提出相关改进措施。
结果表明:连杆螺栓断裂性质属于疲劳断裂,其中一根螺栓是完全疲劳断裂,另一根是部分疲劳和部分剪切断裂。
某重型汽车后钢板弹簧断裂失效分析摘要:本文对某重型汽车后钢板弹簧断裂失效进行了分析,通过常见的疲劳断裂和静态断裂两种方式进行实验研究,同时借助有限元分析技术,对弹簧设计参数和工况条件进行模拟计算,并对实验结果进行验证。
总结了弹簧失效的可能原因,提出了改进方案,为后续类似产品的研发和生产提供了有力的参考依据。
关键词:重型汽车,后钢板弹簧,疲劳断裂,静态断裂,有限元分析正文:一、引言钢板弹簧作为重型汽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对其使用寿命和安全性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在实际使用中,弹簧的疲劳断裂和静态断裂现象时常发生,不仅给车辆的正常行驶带来不良影响,还可能导致严重事故的发生。
因此,对钢板弹簧的失效机理及预防措施进行深入探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二、实验方法本文选取某重型汽车后钢板弹簧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疲劳断裂和静态断裂两种方式进行实验研究。
具体步骤如下:首先,选取标准试件并对试件表面进行处理,以保证试件表面光滑无缺陷。
接着,通过万能试验机对试件进行疲劳载荷测试,记录试件被破坏前的循环次数。
最后,在静载荷下对试件进行断裂实验,测量试件断裂强度和断裂模式。
三、有限元分析为了更好的模拟实际工况下弹簧的变形和应力分布情况,借助有限元分析技术,对弹簧的设计参数和工况条件进行模拟计算。
具体步骤如下:首先,根据实际弹簧的构造和材料参数,建立三维有限元模型。
接着,在预先设定的载荷情况下进行计算,得到弹簧的位移、应力和应变等参数。
最后,将有限元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进行对比和验证,并进行优化设计。
四、结论与展望通过疲劳断裂和静态断裂两种实验研究方式以及有限元分析技术,对某重型汽车后钢板弹簧的断裂失效进行了深入分析。
研究结果表明,弹簧断裂的原因可能是由于材料性能不佳或设计和制造不合理等多种因素导致。
因此,建议在材料选择、工艺优化和设计方面进行改进,并加强对弹簧的质量管控,以提高弹簧的使用寿命和安全性。
相信未来针对类似产品的研发和生产,本文的研究成果将为其提供有力的参考依据。
汽车横向稳定杆断裂失效分析摘要:本文就汽车横向稳定杆断裂失效原因进行分析探讨,以供相关人士参考。
关键词:汽车;横向;稳定杆;断裂;失效一、汽车横向稳定杆汽车横向稳定杆是悬架的关键组件,在左右轮相对车身的距离不等时产生抵抗作用,促进汽车恢复稳定性和舒适性状态,它承受着重要载荷。
稳定杆的作用在不改变车辆垂向刚度的前提下,增加车辆悬架的侧倾刚度。
在某车型底盘调校过程中,为了增加车辆的稳定性,减小车辆的侧倾,前后悬架侧倾刚度需要适当匹配,同时增加车辆的不足转向度,在不改变车辆的前后垂向刚度匹配状态下,最行之有效的做法是增加稳定杆的直径,但是,由于稳定杆直径尺寸需求受制造工艺的影响,调校人员需求的稳定杆直径尺寸方案细化后无法达成,且当稳定杆直径增加到一定数值时,与副车架及周边零部件等周边间隙减小,存在运动干涉隐患。
二、试验过程与结果1.断口宏观观察如图1所示,横向稳定杆安装时A、B点与车身连接,C、D点与车轮连接,当汽车通过凹凸路或转弯时,为保证车身稳定性与车身相连的A点和B点处受到较大的扭力。
通过对断口清洗后进行观察(见图2)。
在断口附近未见明显外伤和塑性变形,裂纹源处于稳定杆的折弯处附近的内侧,裂纹从表面向心部扩展,裂纹沿两边进行扩展最终在瞬断区断裂。
根据零件断裂形貌结合零件受力情况,推测零件是在受到较大扭矩时发生的延迟脆性断裂。
2.断口微观观察由图2可见,稳定杆裂纹源区和扩展区晶粒明显、晶界清晰、无微观塑性变形,呈冰糖状形貌,并在晶界处伴有二次裂纹,如图3、图4所示。
瞬断区是由平坦的小平面、微孔及撕裂棱组成的准解理断裂特征,如图5所示。
图1故障件图图2断口宏观形貌图3裂纹源图4扩展区图图5瞬断区3.材质测试采用GB/T4336—2002《碳素钢和中低合金钢火花源原子发射光谱分析方法(常规法)》规定进行测试,结果满足供应商提供的材料协议。
4.硬度测试在故障件断口附近和新试样相似位置取样,采用GB/T230.1—2009《金属材料洛氏硬度测试方法》进行测试,失效件和对比件硬度为47.0~48.5HRC,满足工艺要求的42~50HRC。
汽车零部件失效分析摘要:随着我国汽车制造行业的不断发展,各类新型汽车不断普及,机械设备故障也随之而来,汽车的安全和稳定也成了人们关注的重点话题。
基于此,本文针对汽车零部件失效原因和磨损失效原因进行综合分析,为汽车制造行业对汽车进行设计和改造提供参考,使确保汽车零件的使用安全,有效预防汽车安全事故的发生。
关键词:汽车零部件;失效分析;模式汽车零部件的稳定运行是保障汽车行驶安全的前提,社会各界人士对汽车使用安全和可靠性的关注度提高,因此需要对汽车零部件失效原因进行分析,通过分析结果改善汽车零部件制造技术和工艺,强化汽车结构设计,确保汽车零件的安全运行,保障汽车整体结构的安全和稳定。
一、汽车零部件失效的概述(一)汽车零部件失效的概念汽车零部件的失效是指零件的性能与设计预期不符,从而影响汽车的整体性能,影响汽车的使用,零部件失效会使零件的原本性能丧失,各项功能逐渐下降,零件出现大面积损伤等,如果长期使用受到损坏的零件,汽车的使用安全将难以得到保障。
由于零件的长期使用,其自身性能将会出现变化,因此需要对零部件性能的变化过程进行分析,掌握零部件变化过程中性能的变化情况,并制定切实可行的维护方案,维护零部件的整体性能,有效改善零部件性能失效对汽车运行的影响,这种方法也能够有效强化汽车的技术水平,确保零件生产和制造的整体质量,有效预防因零件失效而造成的汽车安全事故。
因此工作人员需要对汽车零件失效问题进行综合分析,掌握造成零件失效的主要原因,制定切实可行的零件维护计划,并应用在实际工作当中,保障零件自身作用,为汽车行业发展提供助力。
(二)汽车零部件失效的分类根据失效模式对汽车零部件进行分类,可以分为五大类。
第一类是磨损,主要包括粘着磨损、表面疲劳磨损、磨料磨损、微动磨损、腐蚀磨损,如齿轮表面和滚动轴承便面的麻点、曲轴“抱轴”等。
第二类是疲劳断裂,包括低应力高周疲劳、高应力低疲劳周疲劳、热疲劳、腐蚀疲劳,如齿轮轮齿折断、曲轴断裂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