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电子]汽车零件失效理论
- 格式:ppt
- 大小:260.50 KB
- 文档页数:29
汽车维修工程习题第二章汽车零部件的失效模式及分析一、名词解释1.汽车零件失效:指汽车在运行过程中,零部件逐渐丧失原有的性能或技术文件所要求的的性能,从而引起汽车技术状况变差,直至不能履行规定的功能。
2.混合摩擦:两摩擦表面间干摩擦、液体摩擦和边界摩擦混合存在的摩擦,称为混合摩擦。
3.磨料磨损:摩擦表面间存在的硬质颗粒引起的磨损,称为磨料磨损。
4.边界摩擦:两摩擦表面被一层极薄的边界膜隔开的摩擦,称为边界摩擦。
5.磨损:零件摩擦表面的金属在相对运动过程中不断损失的现象,称为零件的磨损。
6.穴蚀:与液体相对运动的固体表面,因气泡破裂产生的局部高温及冲击高压所引起的疲劳剥落现象。
7.疲劳断裂:零件在交变载荷作用下,经过较长时间工作而发生的断裂现象。
8.失效度:产品在规定的条件下,在规定的时间内丧失规定功能(即发生故障)的概率。
9。
粘着磨损:摩擦副相对运动时由于固相焊合接触表面的材料发生转移的现象。
二、填空题1、汽车早期失效期的基本特征是开始时失效率( )。
2、汽车失效类型有(磨损)、(疲劳断裂)、腐蚀、变形、老化。
3、微动磨损一般发生在交变载荷或振动作用的()配合表面部位。
4、腐蚀按机理不同,可分为()腐蚀、()腐蚀。
5、润滑油中加入适量的活性添加剂,可以()磨合过程,提高磨合质量。
6、引起零件失效的原因分为工作条件、设计制造以及()。
7、粘接剂的种类有环氧树脂胶、酚醛树脂胶和( )。
8、汽车零部件腐蚀失效分为化学腐蚀失效和( )失效。
9、影响汽车零件磨损的因素有()、()、()。
三、判断题1、低温条件下随着温度下降,汽油粘度、相对密度增加,发动机启动困难()四、简答题1、什么是干摩擦?其磨损特征是什么?在汽车上,一般将摩擦副表面间完全没有润滑油或其他润滑介质时的摩擦称为干摩擦。
其特征是:摩擦表面直接接触,产生强烈地阻碍摩擦副表面相对运动的分子吸引和机械啮合作用,消耗动力,转化为有害的摩擦热。
伴随着强烈的摩擦副表面磨损。
汽车零部件失效理论汽车是高度复杂的机械设备,由数百个零部件构成。
在车辆运行及使用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这些零部件可能会出现失效现象。
汽车零部件失效的原因有很多种,包括材料老化、磨损、疲劳、设计缺陷、生产工艺问题等。
本文将讨论汽车零部件失效的理论问题。
失效模式在研究汽车零部件失效理论之前,我们需要了解失效模式的概念。
失效模式是指零部件在服务中出现失效的方式和形式。
根据失效模式的不同,我们可以将零部件失效分为以下几种类型:突然失效突然失效是指零部件在使用中突然发生完全失效的现象。
比如,轮胎爆胎、驱动皮带断裂等。
逐渐失效逐渐失效是指零部件在使用中由于经过一段时间的磨损而逐渐失去功能的现象。
比如,制动片由于摩擦而磨损,最终失去制动效果。
稳定失效稳定失效是指零部件在使用中逐渐失效,但失效的速度相对较慢,最终达到一定的稳定状态。
比如,发动机气门和活塞环的磨损。
失效机理汽车零部件失效的机理是非常复杂的,但总体上可以分为以下几种:材料老化材料老化是指材料在使用过程中发生的不可逆变化,从而导致零部件性能下降或失效。
例如,汽车轮胎经过一段时间的使用后,橡胶会老化,导致轮胎爆胎的风险增加。
疲劳疲劳是指零部件长期反复受到应力作用后出现的失效现象。
比如,汽车发动机的曲轴经过长期的高速旋转,可能会出现疲劳裂纹,导致曲轴折断。
磨损磨损是指零部件在运行中逐渐消耗的现象。
比如,制动片在制动过程中与制动盘之间的摩擦会导致制动片表面的摩擦材料磨损。
腐蚀腐蚀是指零部件在潮湿、酸性或浓度过高的环境中受到腐蚀作用而失效的现象。
例如,汽车排气管在受到雨水和路面盐水的侵蚀后容易产生腐蚀。
设计缺陷设计缺陷是指零部件在设计阶段出现的缺陷,导致零部件失效的现象。
通常设计缺陷需要通过召回或改进来进行处理,以免造成安全事故。
失效预测为了降低汽车零部件失效带来的损失,我们需要对零部件失效进行预测和防范。
失效预测是通过分析零部件失效的机理、特点和条件,来预测零部件的失效时间和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