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加与减(二)》教案

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加与减(二)》教案

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加与减(二)》教案
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加与减(二)》教案

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加与减》教案学科:数学第7单元单元主题:加与减(二)备课者:执教者:

单元课教学设计表

学时课教学设计表

师:老师手中的数,在10和20之间,离10比较

近。提问:你们猜猜是多少?猜15行吗?能是

18、19吗?

师:今天我们学习了这么多知识,猎人也受到

了启发,他又想到了一个新办法。你看,他这样

表示12只兔子。课件出示图片,提问:你能看

懂它的意思吗?1块大石头表示什么意思?你能

用这样的方式表示13吗?

板书

设计

古人计数

教学

后记

学时课教学设计表

学科数学单元第七单元备课者

课型学时课课题搭积木执教者及时间

学习要点A.理解十几加减几的算理

A1.结合实际操作,进一步体会简单的加减法的实际意义。

A2. 借助小棒、计数器理解十几加减几的算理 A3.借助数的组成表达算理B.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B1.用加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B2. 用减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C.20以内不进位加减法

C1. 算式与得数比较大小

学习目标A.理解十几加减几的算理

A1.结合实际操作,进一步体会简单的加减法的实际意义。

学时课教学设计表

学时课教学设计表

学时课教学设计表

活动三:

1.摆一摆,拨一拨,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4+7,6+5。

2.先小组内交流算法,准备汇报。

活动四:

1.先自主计算,并尝试续写算式。

2.小组交流,发现算式具有什么规律。拨:(1:用计数器算出来的,先拨7个,再拨3个,是一个十,把个位上的10个拨去,在十位上拨上1,再在个位上拨上3个,是13个;

2:用计数器算出来的,先拨6个,再拨4个,是一个十,把个位上的10个拨去,在十位上拨上1,再在个位上拨上3个,是13个。)

活动三:

现在请同学们独立算出4+7,6+5,可以摆小棒,用计数器,还可以口算,再说一说。小结:看来凑十法不仅能算9加几、8加几,还能算7,6,5加几。

活动四:想一想、填一填

出示情境图,同学们先计算,再观察算式,你发现算式有什么规律,你能够接着写下去吗?

(在加法算式中,一个加数不变,另一个加数每增加(减少)1,和页随之增加(减少)1。)

板书

设计

有几只小鸟(7,6,5加几)

教学

后记

整合课教学设计表

人教版初一上册数学各单元测试卷

人教版初一上册数学各单元测试卷 初一数学上册单元测试卷 (人教版) **学校教研室编

第一章 有理数单元测试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 1.下列各对量中,不具有相反意义是( ) A .胜2局与负3局. B .盈利3万元与亏损3万元. C .气温升高4℃与气温为-10℃. D .转盘逆时针转3圈与顺时针转5圈. 2.在,8- ,201- ,01.0- , 21 1- 17-中最大数是( ) (A )17- (B ),201- (C ), 21 1- (D ),01.0- 3.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零是有理数. B .零是整数. C .零是正数. D .零不是负数. 4.一个数的绝对值一定是( ) A .正数. B .负数. C .零. D .零或正数.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0既不是整数也不是分数. B .整数和分数统称为有理数. C .一个数的绝对值一定是正数. D .绝对值等于本身的数是0和1. 6、数轴上到数—2所表示的点的距离为4的点所表示的数是( ) (A )—6 (B )6 (C )2 (D )—6或2 7、下列各对数中,互为相反数的是( ) (A )21- 和0.2 (B )32和23 (C )—1.75和4 3 1 (D )2和()2-- 8、下列各数中既是正数又是整数的是( ) (A )—7.8 (B ) 3 1 (C )—3 (D )106 9、不大于4的正整数的个数为( ) (A )2个 (B )3个 (C ) 4个 (D )5个 10、一个数的相反数是最大的负整数,则这个数是( )

(A)—1 (B)1 (C)0 (D)±1 二、填空题:(每题3分,共30分) 11.若月球表面白天的气温零上123℃记作+123℃,则夜晚气温零下233℃可记作. 12.3的相反数是, 3 5 -的绝对值等于. 2 1 -的倒数是 13.绝对值小于3的整数是,最大的负整数是,最小的正整数是. 14.比较大小:3 4 3 2 , 1 2 - 1 3 -. 15.若在数轴上到点A距离为2的点所表示的数为4,则点A所表示的数为. 16、观察下列一排数,找出其中的规律后再填空: 1,2,—3,—4,5,6,—7,,,……,,……(第2008个数) 17、在数轴上表示—3,4的两个点之间的距离是个单位长度,这两个数之间的有理数有个;这两个数之间(不包括这两个数)的整数有个。 18、数轴上表示互为相反数的两个点之间的距离为7,则这两数为 19、小明和小强是住同一幢楼的好朋友,小强住三楼,小明住六楼,小强每天回家走18级楼 梯,则小明每天回家走级楼梯。 20.大于-5且小于4.1的整数有个. 三、解答题:(共40分) 21.在数轴上表示数4,-2,1,0,-2.5,并比较它们的大小,将它们按从小到大的顺序用“<”连接.(6分) 22、把下列各数填入表示它所属的括号内:(8分) 32 2,,0,5, 3.7,0.35,,4.5. 53 --- 整数:{ }; 负整数:{ };

2018年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全册)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任教教师___________________ 任教班级___________________ 任教学期___________________

一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 一、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准备课、位置、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认识图形、11-20各数的认识、认识钟表、20以内的进位加法,用数学,数学实践活动。 二、教学目标 1、熟练地数出数量在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会读、会写0-20各数。 2、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初步知道加法和减法的关系,比较熟练地计算一位数的加法和10以内的减法。 3、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认识符号“=”、“>”、“<”,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5、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 6、通过直观演示和动手操作,认识“上、下”、“前、后”、“左、右”的基本含义,会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7、初步认识钟表,会认识整时和半时。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0、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三、教学重、难点 这一册的重点教学内容是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这两部分内容和20以内的退位减法(一般总称一位数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是学生学习认数和计算的开始,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同时它们又是多位数计算的基础,是小学数学中最基础的内容,是学生终身学习与发展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必须让学生切实掌握。 五、教学措施 1、重视学生的经验和体验,根据学生的已有经验和知识设计活动内容和学习素材。 (1)注意注意以学生的已有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的活动情境以帮助学

最新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全册)

第1单元长度单位 一、单元教材分析: 1、主要内容:统一长度单位;认识厘米,用厘米量;认识米,用米量;认识线段,量画线段。 2、地位与作用:在学生已经对长、短的概念有了初步认识的基础上帮助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初步建立1厘米和1米的长度观念,并初步认识线段。是学生进一步学习长度单位、和几何初步知识的基础。 二、单元教学目标: 1、在活动中,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厘米、1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 2、使学生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 3、使学生初步认识线段,学习用刻度尺量和画线段的长度(限整厘米)。 4、初步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知道长度单位的作用。培养学生估量物体长度的意识。 三、单元教学重点: 1、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 2、帮助学生形成厘米和米的正确表象,知道1米=100厘米。 3、画和量线段的方法。 四、单元教学难点:正确的使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会用工具量和画线段。 五、单元教法设计: 1、通过创设情景,使学生体验到现有方法的局限性,从而产生一种创新工具的欲望。统一长度单位,用不同的物品做计量单位去测量统一长度,来经历统一长度单位的过程。 2、按照儿童学习的特点,通过动手操作,动脑思考,亲身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通过多种活动帮助学生形成厘米和米的正确表象。

3、使学生在动手的过程中,体验、感受学习数学成功的体验,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关于线段采取直接描述的方式,多补充线段的练习。 六、课时安排:4课时 第1课时认识厘米和用厘米量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长度单位形成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知道长度单位的 作用。 2、通过活动,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初步学会 用刻度尺量整厘米物体的长度。 3、培养学生估量物体长度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点: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掌握用厘米量的方法。 教学难点:在建立1厘米长度观念的基础上,较正确、灵活的估测出较小物体的长度。教具准备:直尺、纸条、回形针、练习本、铅笔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感受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1、感受长度这个量: (1)出示新铅笔、教师书写笔,比一比,谁长谁短? (2)提出新问题: 铅笔和教师书写笔到底有多长呢?这就要用长度来表示。(板书:长度) 2、感受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1)学生看图教师叙述: 很久很久以前,人们用身体的一部分来测量长度的。例如:用手臂、手指、鞋长、步长等做工具来测量。 (2)分别演示:用手臂测黑板长,用手指测课桌面的长边,用步长测教室长。记下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编写时间执行时间编写者执教者总序第个教案

编写时间执行时间主备人执教者总序第 1 个教案

编写时间执行时间主备人执教者总序第 2 个教案 1.使学生初步认识一一对应,知道“同样多”的含义;初步学会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 体的多少,知道多、少的含义。 2.使学生通过操作、观察,初步体验数感,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体验合作学习的乐 趣。 一、听算练习 二、听故事,提问题 老师讲《三个猪兄弟》的故事 (一)、教学“同样多” 小朋友们,今天老师给你们讲个故事,这个故事的名字就叫《三个猪兄弟》。 教师放录音《三个猪兄弟》,请学生听后回答(一边看书一边回答): 1、三个猪兄弟为什么要帮小兔盖房子? 渗透德育:教育学生团结友爱、互相关心、互相帮助、热情好客。 2、图上有几只小兔?每个小兔搬多少砖? 学生一边回答,教师一边贴小兔头图片、砖头图片。 3、一只小兔搬一块砖,有没有多余的砖头?有没有多余的小兔? 一只小兔对着一块砖,没有多余的小兔,也没有多余的砖头。我们就说: 小兔和砖头同样多。(板书:和同样多。) 学生模仿说一遍。不要求学生和老师说得一模一样,只要能完整说明意思 即可。 4、图上还有哪些物体同样多呢?(随意比较) (二)、操作(教科书第8页“做一做”第1题) 1、师引导学生摆“同样多”。 教师摆六块橡皮后,要求学生把铅笔和橡皮摆得同样多。 指1名学生到投影仪上摆,其他学生在课桌上摆。最后学生看自己摆的和 投影仪上摆的是否一样。 2、全班学生独立摆“同样多”。 在梨片(5个)下面摆苹果片,摆的梨片要和苹果片同样多。 摆好后回答:梨片有几个?一个苹果片对着一个梨片……,有没有多余的?

苏教版小学数学第七册教案

1.除法 课时安排:本单元共8课时,本课是第1课时 教学内容:两三位数除以整十数(商是一位数),教科书第1—2页 教学目的:1、让学生经历整十数或几百几十数除以整十数的口算方法以及两、三位数除以整十数笔算方法的探索过程,能正确地进行口算和笔算,并会验算;会进行简单的时间 单位的换算。 2、让学生在主动探索并获得数学知识的过程中,建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并能积极 与同学交流学习的思考,积累与他人合作交流的经验。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自主探索用整十数除的口算和笔算方法。 教学难点:独立思考并交流讨论笔算的计算过程,尤其是商的书写位置。 课型:新授 教具准备:挂图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新学期又开始了,你们为新学期做了哪些准备?老师也为你们做了一些准备,请看—— 出示挂图:老师在商场购买本子的情境。 二、探索口算方法 1.教学例题。 (1)从情境中获取信息。 提问:从画面上你能了解哪些信息?(老师买了60本数学本,每20本打成一包) 根据这些信息你们能提出怎样的数学问题?(能够打成几包?) 该怎样列式计算? 学生说算式,教师板书:60÷20= (2)小组合作探究口算方法。 谈话:先自己口算出得数,再把自己的口算方法在小组内交流。学生口算后在小组内交流。 (3)小组汇报交流。

提问:你们口算的结果是多少? 你们是怎样想的? 学生汇报,教师随机板书。 学生回答,并说明理由,进一步理解算理。 (4)根据学生的回答将题目的解答补充完整。 完成板书:60÷20=3(包) 答:要打成3包。 2、口算练习(做“想想做做”第l题)。 谈话:下面就用你们自己喜欢的方法来做一组口算练习(出示) 4÷29÷3 12÷640÷8 40÷2090÷30120÷60400÷80 学生一组一组地算。 (1)生说说第1组和第3组题目的口算方法。 (2)问:进行除数是整十数除法的口算最简便的方法么?(被除数和除数都去掉末尾的0,用乘法口诀计算) 三、探究笔算方法 1、出示课题。 谈话:刚才我们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了口算练习,同学们观察一下这些题和我们以前学习的除法有什么不同?(除数是整十数) 今天我们学习的就是“除数是整十数的口算”。(板书课题)这种类型的题也可以用笔算的方法来计算。(补充课题“和笔算”)你们会算吗?想试一试吗? 2.独立探索60÷20的笔算方法。 放手让学生尝试独立笔算。 教师巡视,了解学生各异的书写方法。 3.投影展示学生不同的计算方法,共同交流商的正确书写位置。 先充分交流,然后板书。使学生明确因为60里面有3个20,这个“3”,表示20的个数,是3个一,所以3一定要写在商的个位上,而不能写在商的十位上。 4.尝试计算并验算96÷20、150÷30。 指名板演,其他学生在练习本上独立完成。

(完整版)最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测试卷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测试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 -12的倒数的相反数是() A.-2 B. C.- D.2 2下列各组数中,互为相反数的是() A.3和 B.(-2)2和4 C.-25和(-5)2 D.7和|-7| 3.对0.07038用四舍五入法取近似值,精确到0.001的是( ) A.0.07 B.0.071 C.0.0707 D.0.070 4.在数轴上有A,B两点,点A表示-3,点B与点A相距512个单位长度,则点B表示的数是( ) A.2.5 B.-8.5 C.2.5或-8.5 D.-2.5或8.5 5.计算(-1)÷52×(- )的结果是() A.-1 B.1 C.5 D. 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一定是负数 B.|a|一定是正数 C.|a|一定不是负数 D.-|a|一定是负数 7.据统计,地球上的海洋面积约为361000000 km2,该数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为 3.61×10m,则m的值为() A.6 B.7 C.8 D.9 8若0<m<1,则m,m2, 的大小关系是() A.m<m2< B.m2<m<

C. <m<m2 D. <m2<m 9.如图,数轴上动点A向左移动2个单位长度到达点B,再向右移动5个单位长度到达点C.若点C表示的数为1,则点A表示的数为() A.7 B.3 C.-3 D.-2 10.任意大于1的正整数m的三次幂均可“分裂”成m个连续奇数的和,如:23=3+5,33=7+9+11,43=13+15+17+19,…按此规律,若m3分裂后,其中有一个奇数是2015,则m的值是() A.46 B.45 C.44 D.43 二、填空题.(每小题3分,共24分) 11.x2=25,则x= ;y3=-64,则y= . 12.-3的相反数是,绝对值是,倒数是 . 13.若xy>0,z<0,则xyz 0. 14.某冷库的温度是-16 ℃,下降了5 ℃,又下降了4 ℃,则两次变化后冷库的温度是 . 15.用四舍五入法精确到0.1,对5.659取近似值的结果是;由四舍五入法得到的数3.9×103是精确到位. 16.以下是一个简单的数值运算程序:输入x→×(-3)→-2→输出.当输入x的值为-1时,输出的数值为 . 17.一个水文站测量河水的水位以警戒线为标准,超过警戒线的记为正数,低于警戒线的记为负数.某日的5次测量数据如下: 则第次测量时水位离警戒线最近. 18.为求1+2+22+23+…+22016的值,可令S=1+2+22+23+…+22016,则

新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全册)

第一单元:准备课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2――8页。 学情分析: 小学阶段的第一堂数学课,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喜欢学习数学的情感。教材选择儿童乐园的一些场景,组成生动活泼、惹人喜爱的画面,吸引学生学习。主要教学活动是观察场景,了解里面有些什么;数出各种物体的个数,并用画圆点的方式表示各种物体的数量。通过这些活动,初步感受“看”和“数”能了解生活中的现象和事物,是学习数学的方法。学生在学前已经初步认识了10以内的数,会数10以内物体的数量,并初步有了比较的思想基础,因此本单元的教学内容学生容易接受。 目标导向 知识与技能 (1)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让学生初步认识按顺序数数的方法。 (2)初步知道“同样多”“多”“少”的含义,会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 过程与方法 (1)初步经历运用点子图表示物体个数的过程,初步建立一一对应的思想。 (2)使学生在观察、动手操作和教学活动中,学会源于生活,体验与人合作和交流的快乐。 教法与学法 在教学中,教师注意采用多种形式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并尽量给学生创造条件,放手让学生去观察、操作、尝试。让学生积极开动脑筋,做他们想做的,在做中理解知识。同时,教师还应积极引导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学习,使学生初步体验合作学习的快乐。比较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帮助学生了解学校生活,使学生感到数学来源于生活,体验与人合作和交流的快乐。 课时安排 本单元建议用2课时安排教学。

第一课时 数一数 教学内容 教材第2~5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初步经历从场景图中抽象出数的过程,初步认识按顺序数数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 (1)初步经历运用点子图表示物体个数的过程,初步建立数感和一一对应的思想。 (2)初步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事物,渗透应用意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他人的帮助下,初步体会学习数学的意义与乐趣。 重点、难点 重点:初步掌握用点子图表示数的方法。 突破方法:通过观看课件,并经历从场景图中抽象出数,再用点子图表示数的过程来突破重点。 难点:初步体验按顺序数数的方法。 突破方法:通过动手操作,初步体验按顺序数数的方法。 教法与学法 教师:情境演示法。 学生:自主探究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等。

2020小学数学第七册教学计划

( 工作计划 )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精品文档 / Word文档 / 文字可改 2020小学数学第七册教学计划2020 primary school mathematics volume 7 teaching plan

2020小学数学第七册教学计划 一、班级学生情况分析 略。。。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内容有:分数的认识(一)、小数、三步运算和应用、统计表和条形图。 (一)数和运算的教学 1、分数的认识;2、小数;3、混合运算; (二)统计图表的教学 (三)数学思维专项训练的教学 三、教学目标 1、理解分数的意义,初步学会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和分数乘整数的乘法。

2、理解小数的意义和性质。比较熟练地进行小数加减法、小数乘整数、小数除以整数的笔算和简单的口算。比较熟练地进行小数四则计算和简单的口算。会用四舍五入法截取积、商的近似值。掌握乘法运算定律,并能运用乘法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运算。 3、掌握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会计算三步计算式题,会解答两步计算应用题和比较简单的三步计算应用题。 4、会制作简单的统计表,利用作图纸绘制简单的统计图。初步了解收集、整理数据的过程。会对统计图表进行一些简单的分析。 四、教学措施 (一)切实加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学 (二)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重视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四)把握教学要求,促进学生发展 XXX创意设计 Your Name Design Co., Ltd.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单元测试题及答案全套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单元测试题及答案全套 含期中,期末试题 第一章检测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如果将“收入100元”记作“+100元”,那么“支出50元”应记作( ) A .+50元 B .-50元 C .+150元 D .-150元 2.在有理数-4,0,-1,3中,最小的数是( ) A .-4 B .0 C .-1 D .3 3.如图,数轴上有A ,B ,C ,D 四个点,其中表示2的相反数的点是( ) A .点A B .点B C .点C D .点D 4.2016年第一季度,某市“蓝天白云、繁星闪烁”天数持续增加,获得省环境空气质量生态补偿资金408万元.408万用科学记数法表示正确的是( ) A .408×104 B .4.08×104 C .4.08×105 D .4.08×106 5.下列算式正确的是( ) A .(-14)-5=-9 B .0-(-3)=3 C .(-3)-(-3)=-6 D .|5-3|=-(5-3) 6.有理数(-1)2,(-1)3,-12,|-1|,-(-1),-1 -1 中,化简结果等于1的个数是( ) A .3个 B .4个 C .5个 D .6个 7.将一把刻度尺按如图所示放在数轴上(数轴的单位长度是1cm),刻度尺上的“0cm”和“8cm”分别对应数轴上的-3.6和x ,则x 的值为( ) A .4.2 B .4.3 C .4.4 D .4.5 8.有理数a ,b 在数轴上的位置如图所示,下列各式成立的是( ) A .b >0 B .|a |>-b C .a +b >0 D .ab <0 9.若|a |=5,b =-3,则a -b 的值为( ) A .2或8 B .-2或8 C .2或-8 D .-2或-8 10.观察下列算式:21=2,22=4,23=8,24=16,25=32,26=64,27=128,28=256,…用你所发现的规律得出22016的末位数字是( ) A .2 B .4 C .6 D .8 二、填空题(每小题3分,共24分) 11.-3的相反数是________,-2018的倒数是________. 12.在数+8.3,-4,-0.8,-15,0,90,-34 3 ,-|-24|中,负数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全册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全册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工作计划 一.本学期教学的指导思想 1、重视以学生的已有经验知识和生活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的具体情景,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 2、增加联系实际的内容,为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3、注意选取富有儿童情趣的学习素材和活动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获得愉悦的数学学习体验。 4、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索的气氛中学习。 5、把握教学要求,促进学生发展适当改进评价学生的方法。 二、班级分析 二年级的学生在经过一年的数学学习后,基本知识技能有了很大的提高,对数学学习也有了一定的了解。在动手操作,语言表达等方面有了很大的提高,合作互助了意识也有了明显的增强,但是学生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差距。优等生思维活跃,发言积极;中等生课堂上几乎是“默默无闻”;后进生学习方法不得当,对每个基础知识掌握的速度总是慢许多。因此,在这一学期的教学中更多关注后进生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方法的培养上,并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 三、教材分析 (一)教学内容 本学期教材内容包括下面一些内容: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100以内的加、减法的笔算,表内乘法(一),表内乘法(二),初步认识角,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和简单的对称现象,简单的数据整理方法和以一当二的条形统计图,数学广角和数学实践活动等。

(二)教学目标 知识和技能方面 1.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米、1厘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初步形成估计物体长度的意识。 2.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初步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估算方法,体会估算方法的多样性。 3.知道乘法的含义和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熟记全部乘法口诀,熟练地口算两个一位数相乘。 4.初步认识线段,会量整厘米线段的长度;初步认识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三角板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初步学会画线段、角和直角。 5.能辨认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初步认识轴对称现象,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的轴对称图形;初步认识镜面对称现象。 6.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数学思考方面 1.能运用生活经验,对有关数学信息作出解释,并初步学会用具体的数据描绘现实世界中的简单现象。 2.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3.通过观察、猜测、实验等活动,找出最简单的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培养学生初步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初步形成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解决问题方面 1.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

一年级上数学教案数一数 人教版

数一数教案 第一单元教学要求: 1、在和谐愉悦的探讨氛围中,了解学生的数数和认数情况。 2、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体验与人合作交流的快乐。 3、助学生了解学校生活,使学生感到数学来源于生活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4、分利用材料资源,渗透思品教育。 课题:数一数课型:新授 学习目标:1、在非常和谐愉悦的氛围中,初步了解儿童认数、数数情况。 2、通过观察等探求活动,使学生初步建立数感,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3、合学生体验与人合作、交流物快乐,初步培养学生的合作参与意识。 4、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其对人对物的爱的情感,初步培养学生会听、会说、会补充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初步建立数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及合作与参与的意识。 教具准备:教科书第2~3页的教学挂图,1~10数字卡片一套。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激发兴趣 小朋友们,你们跨入小学的校门感觉新鲜吗?上学了,你已经是

一个小学生了。从现在起,你将和老师一起在这所学校,坐在明亮的教室里,共同学习、生活,探讨许多数学问题,学习很多的数学知识,大家高兴吗?让我们来相互认识一下。 1.师生相互介绍。 2.教师简单介绍我们的校园及小学生活。 3.打开第1页,老师有感情地朗读“编者的话”,讲讲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以及数学的用处。我们平时很多时候要用到数数,大家会从1数到10吗?谁来数一数? 伸出两只小手,互相数一数同桌小朋友有几根手指。 与老师一起一边伸手指一边数数。 二:数一数 1.激发观察兴趣。 出示教科书第2~3页挂图,出现一所“美丽的乡村小学”情境图。 教师:小朋友,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地方吗? 生:知道,学校。 师:对,这是一所美丽的乡村小学。今天是开学的第一天,小朋友们高高兴兴地来上学了。大家看一看,这里都有一些什么? 生1:这里有一位老师,还有很多小朋友。 生2:这里有一座大楼。 数图中的数量。 (1)小朋友们认真地数一数,这里有几面国旗?(配合学生回答,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七册《正负数》教案.doc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七册《正负数》教案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通过感知正数与负数,初步体会生活中的负数是根据需要来界定的,体验具体情境中的负数;知道正负数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并且表示在一个情境中成对出现的两个具有相反意义的量。2、过程与方法:通过举例、尝试、探索等数学活动,初步培养学生的辨证思维能力和问题意识。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浓厚兴趣和热爱,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激发民族自豪感,渗透爱国主义教育。教学步骤: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1、出示天气预报图,谈话: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温度。现在谁能说说,你知道哪些有关温度的知识?(1)、温度有零上温度和零下温度,还有零度;(2)、零度既不是零上温度,也不是零下温度,而是分界点;(3)、以前学过的数只能够表示零上温度或零度;(4)、-2,-5,-20等可以表示零下温度;(5)、城市的温度与它们的地理位置和海拔高度有关……2、分类:大屏幕上这些表示温度的数,每个小组桌面上的信封里也都有一套。下面请四人小组合作,把这些数分分类。学生汇报分类情况,将数字卡片贴在黑板上。讲述:第一类,像5,13,20,32,…都是正数,有时在正数前面添上“+”号,如+5,+13,+20,+32;第二类,像-2,-,-20,…都是负数;0该归哪一类?你有什么问题?板书:负数分界点正数5、13、+20、+32……-2、-、-20…… 0老师这儿还有两个小数,读一读:+7.6,-3.4,你们说该归哪一类?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正负数”。(板书课题)3、谁知道正负数是哪个国家的人们最早使用的?我们来听听小博士是怎么说的:(放录音)二、联系图示,感受负数。好,昨天老师布置了一项作业,让大家回去了解生活中还有哪些类似温度这样的现象,下面先请大家在小组里说一说:还有哪些量需要用正数和负数表示呢?小组汇报,配合实物演示,如存折等。随机出示书中习题:1、世界上最高珠穆朗玛峰比海平面高出8848米,如果这个高度表示为+8848米,那么比海平面低155米的新疆吐鲁番盆地的高度,应表示为()米;海平面的高度为()米。对于这道题,你有什么疑问?你知道“海拔高度”是以什么为标准的吗?“高”和“低”是相对的,说明正负数也是……?谁还会说?非常

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全)

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全) 第一单元长度单位 第一课时:认识厘米和用厘米量 教学内容: 课本1页至第3页例1、例2及相应的“做一做”题;练习一中的第1至第3题。 教学目的: 1、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知道1厘米实际长度;初步学会用学生尺量物体长度的方法。 2、在实际测量与交流;了解测量方法的多样性;初步体会测量单位的必要性。 3、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操作能力及估测意识。 4、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好奇心;初步培养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知道1厘米实际长度;初步学会用学生尺量物体度的方法。教学难点: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 教具准备:米尺、学生尺、长短两枝不同的铅笔、宽1厘米白纸条若干条、硬币、回形针、棱长1厘米的正方形等。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教师出示两枝长短明显不同的铅笔;然后提问:这两枝铅笔哪枝长些?哪枝短些? 学生回答后教师说明:物体有长有短。 教师再提问:谁能说一说我们的数学课本的短边有多长? 让学生用带来的学具分组进行操作;教师巡视。 通过以上讨论;教师引导学生认识到由于测量工具不一样;结果也不一样。如果我们要得到一个统一的结果;最好用什么工具? 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课题;指出:今天我们来学习在量比较短的东西时;用“量米”做单位。 二、新授 1、教学例1 (1)认识米尺。 教师出示米尺;告诉学生这是“米尺”;用来量物体长度的尺子。 请学生拿出课前准备好的尺子看一看;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观察;汇报。 教师介绍0刻度线 尺子的左端从0刻度开始表示起点(这叫尺的0刻度) 在尺子上找1厘米;还有哪段是1厘米;你发现了什么?(每一大格都是1厘米) (2)认识几厘米 师:我们知道1厘米有多长;那2厘米、3厘米呢?你的尺子一共有多少厘米? 问:2个1厘米是几厘米?4厘米里有几个1厘米?你能在尺子上指出6厘米的一段吗? 2教学例2 (1) 教师在黑板上贴出一张纸条;估计一下大约有多长?想知道它的长度是多少;用什么量? (2) 教师拿出放大的米尺;讲讲如何量纸条的长度。 三、练习 1、让学生量一量课前准备好的纸条;并说一说自己是怎样量的。 2、完成课本练习一第1至3题。 3、判断下面的量法对吗?说明理由。 (1) 没有对准0刻度的。 (2) 不是从零刻度量的。 4、如果尺子的前面断了;看不刻0刻度线;怎么办?

新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板书设计

课题:准备课——数一数 教学内容:教材第2?5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初步经历从场景图中抽象出数的过程,初步认识按顺序数数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初步经历运用点子图表示物体个数的过程,初步建立数感和一一对应的思想。初步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事物,渗透应用意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他人的帮助下,初步体会学习数学的意义与乐趣。 教学重点:初步掌握用点子图表示数的方法。 教学难点:初步体验按顺序数数的方法。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等。 教学方法:情境演示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谈话:小朋友们都爱玩,你们最想到哪儿去玩呢? (学生交流) 这节课老师要带我们班的小朋友到美丽校园去。 (课件出示美丽校园情境图) 二、自主探索,维持兴趣。 1、初步感知。 提问:在美丽校园里,你们看见了什么?分小组交流后集体交流。 学生描述:在灿烂的阳光下,绿树成荫,鲜花怒放。鸟儿欢快地歌唱,蝴蝶快乐地飞舞,小朋友们玩得多开心呀!他们有的在骑木马,有的在荡秋千,有的在坐小飞机,有的在滑滑梯。 2、数数交流。 提问:美丽校园里有好多东西,你们能数出它们各有多少个吗? 学生先自己数一数,再数给同桌听。 选几名学生做小老师,带领其余小朋友按顺序数数。 总结方法。 展开讨论:怎样数数才能又对又快? 生分小组讨论后集体交流。 师小结并强调一个一个按顺序数。 (从左往右,从上往下等) 3、抢答练习。 ①提问:1个——(学生接:1个滑梯〉;2架——(学生接:2架秋千)…… (课件演示,从主题场景图中逐个抽取10幅片段图) ②学生自己看图说图意。如:3架木马…… 4、用点子图表示数。 ①我们可以用一些最简单的符号表示物体个数,你们想用什么符号来表示?我们就用点子图表示好吗?1个滑梯用1个点子表示〔演示出1个点子〉。 ②怎样表示秋千的架数?为什么这样表示?怎样表示木马、飞机的数量?你还有什么想法? (让学生畅所欲言)

(完整版)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一章教案

1-1 分数乘法的意义和计算法则 分数乘整数 教学目标 使学生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教学重点 使学生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总结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 教学过程 一、设疑激趣 (一)下面各题怎样列式?你是怎样想的? 5个12是多少?10个23是多少?25个70是多少? (概括:整数乘法表示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二)计算下面各题,说说怎样算? + + = + + = 说一说,这两道题目有什么区别和联系?第二小题还有什么更简便的方法吗?请你自己试一试. 同学之间交流想法: + + == 3× ×3= ×3这个算式表示什么?为什么可以这样计算?

教师板书: + + =×3= 二、自主探索 (一)出示例1 小新、爸爸、妈妈一起吃一块蛋糕,每人吃块,3人一共吃多少块? 1.读题,说说块是什么意思? 2.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自己列式计算 三、交流、质疑 (一)学生汇报,并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方法1: + + = = =(块) 方法2:×3= + + = = = =(块) (二)比较这两种方法,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联系:两种方法的结果是一样的. 区别:一种方法是加法,另一种方法是乘法. 教师板书: + + =×3 (三)为什么可以用乘法计算? 加法表示3个相加,因为加数相同,写成乘法更简便. (四)×3表示什么?怎样计算?

表示3个的和是多少? + + = = = =,用分子2乘3的积做分子,分母不变. (五)提示:为计算方便,能约分的要先约分,然后再乘. 四、归纳、概括: (一)结合 =×3=和 + + =×3=,说一说一个分数乘整数表示什么? 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二)分数乘整数怎样计算? 用分子和分母相乘的积做分子,分母不变 五、巩固、发展 (一)巩固意义 1.改写算式 + + + =()×() + + + + + + + =()×() 2.只列式不计算:3个是多少? 5个是多少? (二)巩固法则 1.计算(说一说怎样算) ×4 ×6 ×21 ×4

华师大七年级上数学各单元试卷及答案

第一章 走进数学世界略 第二章 有理数单元测试题 一.判断题: 1.有理数可分为正有理数与负有理数 . ( ) 2.两个有理数的和是负数,它们的积是正数,则这两个数都是负数. ( ) 3.两个有理数的差一定小于被减数. ( ) 4.任何有理数的绝对值总是不小于它本身. ( ) 5.若0ab ,则b a b a +=+ . ( ) 二.填空题: 1.最小的正整数是 ,最大的负整数是 ,绝对值最小的数是 . 2.绝对值等于2 )4(-的数是 ,平方等于34的数是 ,立方等于2 8-的数是 . 3.相反数等于本身的数是 ,倒数等于本身的数是 ,绝对值等于本身的数是 ,立方等于本身的数是 . 4.已知a 的倒数的相反数是715 ,则a = ;b 的绝对值的倒数是3 1 2,则b = . 5.数轴上A 、B 两点离开原点的距离分别为2和3,则AB 两点间的距离为 . 6.若2 2 2 )32(,)32(,32?-=?-=?-=c b a ,用“<”连接a ,b ,c 三数: . 7.绝对值不大于10的所有负整数的和等于 ;绝对值小于2002的所有整数的积等于 . 三.选择题: 1.若a ≤0,则2++a a 等于 ( ) A .2a +2 B .2 C .2―2a D .2a ―2 2.已知a 、b 互为相反数,c 、d 互为倒数,m 的绝对值为1, p 是数轴到原点距离为1的数,那么 122000++++ -m abcd b a cd p 的值是 ( ). A .3 B .2 C .1 D .0 3.若01<<-a ,则2 ,1, a a a 的大小关系是 ( ). A .21a a a << B .2 1a a a << C .a a a <<21 D .a a a 12<< 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 若,0>+b a 则.0,0>>b a B. 若,0<+b a 则.0,0<+则.b b a >+ D. 若b a =,则b a =或.0=+b a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第一单元长度单位 学情分析: 在学生对长度单位有了一定认识的基础上,通过各种不同的实践活动,帮助学生初步建立厘米和米的表象认识,并能用厘米和米进行测量。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知道长度单位的作用。 2.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厘米、1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 3.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 4.使学生初步认识线段,学习用刻度尺量和画线段(限整厘米)。 5.能够对生活中的食物进行长度单位的合理选用。

第一课时统一长度单位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2页例1 教学目标: 1.学生初步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知道长度单位的作用。 2.让学生在具体活动中用不同的物品作计量单位去测量同一长度,来经历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教学重点: 学生在具体活动中用不同的物品作计量单位去测量同一长度,来经历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初步估测意识。 教学方法: 合作学习法、动手操作法 教学准备: 圆形、正方形、曲别针、三角形、曲别针、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同学们,你妈妈和老师比,谁高?谁矮? 高多少?矮多少?比划一下。你能知道具体高多少,矮多少吗? “高多少”,“矮多少”其实是在比较人体的长度,这就要使用长度单位。 二、探究新知 (一)统一长度单位 当古代的人们没有发明长度单位的时候,他们是怎么做的呢? (出示例1情境图。)观察这些图,你了解到了哪些信息? 引导学生说:古人用张开的手臂丈量石头的宽度,以一拃或脚长为标准量物体的长度。 你觉得他们的这些方法怎么样?(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小结:其实,我们每个人身上都携带着几把尺子。一拃(zhǎ)、一步、一庹( tuǒ)都能测量物体的长度,几千年前的古人就想出了很多这样的方法来测量物体。现在我们就用一拃作单位,量一量桌子的长度。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全册完整数学教案

小学教师备课簿 数学(学年度第一学期) 一年级

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人教版) 第一单元准备课 第一课时数一数 教学目标 1.创设情境帮助学生了解学校生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2.通过数数活动,初步了解学生的数数情况,使学生初步学会数数的方法。3.通过数数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 指导观察方法,培养观察兴趣。 教学流程 一、启发谈话,激发兴趣 小朋友们,你们跨入小学的校门感觉新鲜吗?上学了,你已经是一个小学生了。从现在起,你将和老师一起在这所学校,坐在明亮的教室里,共同学习、生活,探讨许多数学问题,学习很多的数学知识,大家高兴吗?让我们来相互认识一下。 二、揭示新课 1.师生相互介绍。 2.教师简单介绍我们的校园及小学生活。 3.打开第1页,老师有感情地朗读“编者的话”,讲讲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以及数学的用处。我们平时很多时候要用到数数,大家会从1数到10吗?谁来数一数? 伸出两只小手,互相数一数同桌小朋友有几根手指。 与老师一起一边伸手指一边数数。 4.数一数 出示教科书第2~3页挂图(或挂图制成多媒体课件),出现一所“美丽的乡村小学”情境图。 小朋友,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地方吗? (知道,学校。) 对,这是一所美丽的乡村小学。今天是开学的第一天,小朋友们高高兴兴地来上学了。大家看一看,这里都有一些什么? (预设1:这里有一位老师,还有很多小朋友。预设2:这里有一座大楼。)数图中的数量。 (1)小朋友们认真地数一数,这里有几面国旗?(配合学生回答,贴一面国旗图 (2)师:一面国旗,就可以用数字“1”表示。(同时在图右边对应贴出数字卡片“1”。) (3)教师领读,学生自己小声读。 (4)小朋友们再找一找,图中还有哪些也可以用数字“1”来表示? (5)小朋友们再数数看,你又发现了什么?有多少?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各章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有理数总复习 一、有理数的基本概念 1.正数:大于0的数叫做正数;负数:小于0的数叫做负数。 备注:在正数前面加“-”的数是负数;“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2.有理数:整数和分数统称有理数。 3.数轴: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的直线。 性质:(1)在数轴上表示的两个数,右边的数总比左边的数大;(2)正数都大于0,负 数都小于0;正数大于一切负数;(3)所有有理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点表示。 4.相反数 :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其中一个是另一个的相反数。 性质:(1)数a 的相反数是-a (a 是任意一个有理数);(2)0的相反数是0;(3)若a 、 b 互为相反数,则a+b=0;若a 、b 互为相反数且a 、b 都不等于零,则1-=b a ; 5.倒数 :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 性质:(1)a 的倒数是(a ≠0); (2)0没有倒数 ;(3)若a 与b 互为倒数,则ab=1; 若a 与b 互为负倒数,则ab=-1。 倒数与相反数的区别和联系: (1)a 与-a 互为相反数; a 与a 1(a ≠ 0)互为倒数;(2)符号上:互为相反数(除0外)的两数的符号相反;互为倒数的两数符号相同;(3)a 、b 互为相反数 →→ a+b=0; a 、 b 互为倒数 →→ ab=1;(4)相反数是本身的数是0,倒数是本身的数是±1 。 6.绝对值:一个数a 的绝对值就是数轴上表示数a 的点与原点的距离。 性质:(1)数a 的绝对值记作︱a ︱;(2)若a >0,则︱a ︱= a ;若a <0,则︱a ︱= -a ; 若a =0,则︱a ︱=0;(3) 对任何有理数a,总有︱a ︱≥0. 7.有理数大小的比较:(1)可通过数轴比较:在数轴上的两个数,右边的数总比左边的数大; 正数都大于0,负数都小于0;正数大于一切负数;(2)两个负数,绝对值大的反而小。即: 若a <0,b <0,且︱a ︱>︱b ︱,则a < b. 8.科学记数法:把一个绝对值大于10的数记成a 310n 的形式,其中a 是整数数位只有一位 的数,这种记数法叫做科学记数法。其中1≤|a|<10,n 为正整数, n=原数的整数位数-1。 二、有理数的运算 1、运算法则: (1)有理数加法法则:① 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② 异号两数相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