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不规则抗体

不规则抗体

不规则抗体
不规则抗体

不规则抗体检查

不规则抗体检查也称红细胞抗体检查。不规则抗体是指抗A、抗B以外的血型抗体。ABO系中的亚型,变异型抗A1或某种抗B等抗体,也称为不规则抗体。其多为IgG抗体。主要是经输血或妊娠等免疫刺激产生,在盐水介质中不能凝集而只能致敏相应抗原的红细胞,必须通过特殊介质才能使致敏红细胞出现凝集反应。临床上通常所称的“同型血”实际上是指ABO血型系统和Rh血型系统相同,其它红细胞血型系统未必相同。如果交叉配血不仔细,或者只用盐水介质配血,则有可能检查不出ABO血型系统之外的不规则抗体,而此抗体与相应抗原发生免疫反应,可导致溶血性输血反应的发生。

红细胞血型抗体检查适用于下列情况:1、ABO血型鉴定发现受检者血清中有意外抗体时;2、供血者血清抗体筛检;3、输血前受者血清抗体检查;4、输血后溶血反应疑为由同种抗体引起时;5、孕妇血清的抗体检查;6、新生儿溶液血病婴儿血液中抗体检查;7、直接抗球蛋白试验阳性红细胞上抗体的检查。

1. 原理

利用筛选细胞(Ⅰ、Ⅱ、Ⅲ)上存在的多种红细胞抗原与被检血清在凝聚胺介质中反应,如果出现凝集表示血清中存在不规则抗体。

2. 试剂

2.1 5%筛选细胞(Ⅰ、Ⅱ、Ⅲ)

2.2 凝聚胺试剂

2.3 直接抗人球试剂外周血或静脉血

3. 操作步骤

3.1 取试管三支,标明Ⅰ、Ⅱ、Ⅲ并往各管加病人血清(血浆)2滴,加5%筛选细胞(Ⅰ、Ⅱ、Ⅲ)各1滴。

3.2 各加LIM0.7ml,混合均匀后,再各加Polybrene 溶液2滴,并混合均匀。

3.3 用BASO专用离心机1000G离心力,离心10秒,然后把上清液倒掉,不要沥干,让管底残留约0.1ml液体。

3.4 轻轻摇动试管,目测红细胞有无凝集,如无凝集,则必须重作。 3.5 最后加

入Resuspending 2滴,轻轻转动试管混合并同时观察结果。如果凝集散开,表示是由Polybrene引起的非特异性聚集,抗体筛检结果为阴性;如凝集不散开,则为红细胞抗原抗体结合的特异性反应,抗体筛检结果为阳性,应进一步作抗体鉴定。

4. 筛选Ⅰ号细胞,筛选Ⅱ号细胞,筛选Ⅲ号细胞。对应的细胞反应格局表一张。

4. 临床意义

虽然不规则抗体筛选阳性率仅为0.37%,但是该项阳性的患者一旦输入具有相应抗原的红细胞,抗原、抗体发生免疫性结合,在补体的参与下,使输入的红细胞发生溶解,即发生溶血性输血反应。患者出现发热、贫血、黄疸和血红蛋白尿,严重时甚至危及其生命。因此,在输血中要经常警惕这种输血反应发生的可能性。当不规则抗体筛选阳性时,必须进一步作抗体鉴定,确定其特异性后,再输入无相应抗原的红细胞,才能达到安全输血之目的。

新生儿溶血病(HDN)也是由于母亲体内存在着与其胎儿红细胞不配合的IgG性质的不规则抗体,引起的同种被动免疫性疾病。凡是以IgG性质出现的不规则抗体,理论上都可以引起HDN,因为IgG性质抗体能通过胎盘进入胎儿血循环,破坏胎儿红细胞,引发胎儿水肿、黄疸、贫血和肝脾肿大,甚至并发核黄疸。因此对有输血史或妊娠史的孕妇也应作不规则抗体筛选,若检测出不规则抗体,应作出相应的预防和治疗。Rh血型中D抗原的抗原性强于E抗原的抗原性,因此产生抗D抗体的几率大于抗-E抗体。抗A1抗体为A亚型中不规则抗体,它的存在提示我们在注意ABO血型以外的不规则抗体的同时,也应高度重视ABO亚型中的不规则抗体,因为它也是引起溶血性输血反应的一个因素。抗M抗体为冷凝集素,很少在37℃有活性,一般在体内不能引起溶血反应,但患者处于低温麻醉状态下手术时应注意,因为此类

抗体可激活补体。当机体的体温在冷抗体最适反应温度范围内(4~20℃)时,可发生溶血反应。

不规则抗体产生大多为Rh血型系统,除抗D外,其他如抗E,抗Ec,抗Ce检出率占Rh系统67.8%,提示Rh阳性患者输血也可引起溶血反应,且机率较高.根据我国汉族人群Rh抗原分布特点,E抗原阳性比D抗原阳性低,产生抗E抗体的机率高于抗D抗体,故Rh血型系统D抗原阳性E抗原阴性者输血不容忽视.Rh阴性个体免疫后产生抗D的机率为70.9%,产生的抗体其效价在体内会逐渐下降,甚至常规试验会漏检,若以后作为受血者输入Rh(D)阳性血刺激时,会很快出现免疫性回忆反应.抗体效价会在1~2wk内达到高峰,引起迟发性血管外溶血,且发生在输血后几天.造成的输血无效以及溶血,易被临床忽视.溶血反应的强度与抗体效价成正比关系,抗体产生的强度增加溶血反应愈严重.抗M、抗Lea、抗P1均较少见,但抗Lea抗体可引起严重的溶血性输血反应,所以不能作为供血者,如为受血者时应给Le(a-b-)血液输入.抗M抗体只有37℃或抗球蛋白试验出现阳性时才具有临床意义.抗P1最理想的反应温度为4℃,偶可在37℃查出.抗P1抗体很少在体内造成溶血,几乎总是IgM型抗体,所以不能通过胎盘,不会造成HDN.冷凝集素在配血时可忽略.自身抗体在自身溶血性贫血时出现较多,一直以来是输血的一大难题,我们仍遵循一般输血原则.

综上所述,不规则抗体是引起溶血性输血反应和新生儿溶血病的主要因素之一, 对输血发生溶血性反应所引起肾衰、死亡病例的诊断有临床意义。因此为了保证输血安全,提高输血疗效,减少或杜绝溶血性输血反应的发生,不规则抗体检查必须作为输血前检查的重要项目之一。

血型鉴定、不规则抗体筛查及交叉配血步骤

血型鉴定、不规则抗体筛查及交叉配血步骤 一.血型鉴定 1.排管并标记患者红细胞悬液管、患者血浆管、患者ABO正定型试管、患者ABO反定型试 管、患者RhD定型试管。 2.标本准备分离患者的血浆,取一滴压积红细胞,三次洗涤,制备患者2%-5%红细胞悬液。 3.加样 ABO正定型:1滴(50ul)抗A、抗B试剂加1滴(50ul)患者红细胞悬液。 ABO反定型:1滴(50ul)患者血清加1滴(50ul)反定型试剂红细胞。 RhD定型:1滴(50ul)抗D血清加1滴(50ul)患者红细胞悬液。 4. 结果判断 离心(2档):轻摇试管,肉眼观察有无凝集,记录ABO、RhD血型结果。 二.不规则抗体筛查(生理盐水法+凝聚胺法) 1.排管标记01、02、03及自身对照管 2.加样各试管分别加入相应的患者血清2滴(100ul)及筛选细胞1滴(50ul)。 3.结果观察 离心(2档),观察结果 先看上清液有无溶血,轻轻混匀,肉眼观察有无凝集,结果判断并记录。 各试管分别加入低离子介质,轻轻混匀(参照试剂说明书) 各试管再分别加凝聚胺溶液2滴(100ul)混匀,离心 先观察上清液有无溶血 弃去上清液,留约,轻轻混匀 肉眼观察有无凝集(凝者继续试验,否则查找原因并重复试验) 各试管分别加入重悬液2滴(100ul),轻轻混匀 肉眼观察凝集是否在1min内消失 显微镜检查 三.交叉配血试验(生理盐水法+凝聚胺法)

1.标本准备 分离供血者血浆与红细胞 三次洗涤,制备供血者2%-5%红细胞悬液 2.排管标记 排管,主侧、次侧及自身对照管 3.加样 各试管分别加入相应的备检血清2滴(100ul)及2%-5%备检红细胞悬液1滴(50ul)4. 结果观察 离心(2档),观察结果 先看上清液有无溶血 轻轻混匀,肉眼观察有无凝集 结果判断并记录 各试管分别加入低离子介质,轻轻混匀(参照试剂说明书) 各试管再分别加凝聚胺溶液2滴(100ul)混匀,离心 先观察上清液有无溶血 弃去上清液,留,轻轻混匀 肉眼观察有无凝集(凝者继续试验,否则查找原因并重复试验) 各试管分别加入重悬液2滴(100ul),轻轻混匀 肉眼观察凝集是否在1min内消失 肉眼观察阴性者,显微镜检查 记录交叉配血结果 A、B、O试验红细胞悬液的制备

不规则抗体检查的临床意义

不规则抗体检查的临床意义 不规则抗体检查也称红细胞抗体检查,是指不符合ABO血型系统的血型抗体,即抗A、抗B以外的血型抗体。ABO系中的亚型,变异型抗A1或某种抗B等抗体,也称为不规则抗体,多数为IgG抗体。主要是经输血或妊娠等免疫刺激产生,在盐水介质中不能凝集而只能致敏相应抗原的红细胞,必须通过特殊介质(酶、抗人球蛋白、聚凝胺等,才能使致敏红细胞出现凝集反应。临床上所称的“同型血”实际上是指ABO血型系统和Rh血型系统相同,其它红细胞血型系统未必相同。如果交叉配血不仔细,或只用盐水介质配血,则有可能检查不出ABO血型系统之外的不规则抗体,而此抗体与相应抗原发生免疫反应,可导致溶血性输血反应的发生。 虽然不规则抗体筛选阳性率仅为0.37%,但是该项阳性的患者一旦输入具有相应抗原的红细胞,抗原、抗体发生免疫性结合,在补体的参与下,使输入的红细胞发生溶解,即发生溶血性输血反应。患者出现发热、贫血、黄疸和血红蛋白尿,严重时甚至危及其生命。因此,在输血中要经常警惕这种输血反应发生的可能性。当不规则抗体筛选阳性时,必须进一步作抗体鉴定,确定其特异性后,再输入无相应抗原的红细胞,才能达到安全输血之目的。 新生儿溶血病(HDN)也是由于母亲体内存在与其胎儿红细胞不配合的IgG性质的不规则抗体,引起同种被动免疫性疾病。凡是以IgG性质出现的不规则抗体,理论上都可以引起HDN,因为IgG性质抗体能通过胎盘进入胎儿血循环,破坏胎儿红细胞,引发胎儿水肿、黄疸、贫血和肝脾肿大,

甚至并发核黄疸。因此对有输血史或妊娠史的孕妇也应作不规则抗体筛选,若检测出不规则抗体,应作出相应的预防和治疗。Rh血型中D抗原的抗原性强于E抗原的抗原性,因此产生抗D抗体的几率大于抗E抗体。抗A1抗体为A亚型中不规则抗体,它的存在提示我们在注意ABO血型以外的不规则抗体的同时,也应高度重视ABO亚型中的不规则抗体,因为它也是引起溶血性输血反应的一个因素。抗M抗体为冷凝集素,很少在37℃有活性,一般在体内不能引起溶血反应,但患者处于低温麻醉状态下手术时应注意,因为此类抗体可激活补体。当机体的体温在冷抗体最适反应温度范围内(4~20℃)时,可发生溶血反应。 不规则抗体产生大多为Rh血型系统,除抗D外,其他如抗E,抗Ec,抗Ce检出率占Rh系统67.8%,提示Rh阳性患者输血也可引起溶血反应,且机率较高。据我国汉族人群Rh抗原分布特点,E抗原阳性比D抗原阳性低,产生抗E抗体的机率高于抗D抗体,故Rh血型系统D抗原阳性E抗原阴性者输血不容忽视。Rh阴性个体免疫后产生抗D的机率为70.9%,产生的抗体其效价在体内会逐渐下降,甚至常规试验会漏检,若以后作为受血者输入Rh(D)阳性血刺激时,会很快出现免疫性回忆反应。抗体效价会在1~2周内达到高峰,引起迟发性血管外溶血,且发生在输血后几天,造成输血无效及溶血,易被临床忽视。溶血反应的强度与抗体效价成正比关系,抗体产生的强度增加溶血反应愈严重。抗M、抗Lea、抗P1均较少见,但抗Lea抗体可引起严重的溶血性输血反应,所以不能作为供血者,如为受血者时应给Le(a-b-)血液输。抗M抗体只有37℃或抗球蛋白试验出现阳性时才具有临床意义。抗P1最理想的反应温度为4℃,偶可在37℃查出。抗

常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

一、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AIHA):机体免疫功能异常,或服用某些药物后,红细胞表面抗原性发生变化,产生抗红细胞膜表面抗原的自身抗体。自身抗体与自身抗原结合,激活补体,破坏红细胞,导致贫血。特点:(1)体内出现抗红细胞自身抗体。(2)抗人球蛋白试验(Coombstest)阳性。(3)红细胞寿命缩短。(4)AIHA多见于中年女性。(5)继发性者多继发于淋巴系统恶性病、结缔组织病、感染和药物应用后。(6)引起AIHA的药物有青霉素、奎尼丁、异烟肼、对氨基水杨酸、磺胺类、甲基多巴等。抗红细胞抗体可分为三类:①温抗体,为IgG型,37°C可与RBC结合,不聚集RBC.②冷凝集素,为IgG 型,低温时与RBC结合使其凝集,引起冷凝集素综合征。③DonathLaidsteiner抗体,为IgG 型,低温时与两种补体成分结合,温度升高至37°C时,激活补体链,导致溶血,引起陈发性冷性血红蛋白尿症(PCH)。PCH继发于梅毒或病毒感染后。病毒感染后引起的多见于儿童或年轻患者。二、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主要表现为皮肤黏膜紫癜,血小板↓,骨髓中巨核细胞可增多,女性多发,发病率1/lOO00,患者有抗血小板抗体,其使血小板寿命缩短。三、重症肌无力(MG):患者体内存在神经肌肉接头乙酰胆碱受体的自身抗体,该抗体结合到横纹肌细胞的乙酰胆碱受体上,使之内化并降解,使肌细胞对运动神经元释放的乙酰胆碱的反应性降低。引起骨骼肌运动无力。四、肺出血肾炎综合征(Goodpasture综合征):患者体内可检到抗肾小球基底膜Ⅳ型胶原抗体,由于肺泡基底膜与肾小球基底膜有共同抗原,故肺、肾同时发病。青年男性多见,反复咯血、血尿、蛋白尿,最后发展为肾衰。五、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一种累及多器官、多系统的炎症性结缔组织病,多发于青年女性。其临床症状比较复杂,可出现发热、皮疹、关节痛、肾损害、心血管病变(包括心包炎、心肌炎和脉管炎)、胸膜炎、精神症状、胃肠症状、贫血等;疾病常呈渐进性,较难缓解。免疫学检查可见IgG、IgA和IgM增高,尤以IgG显著;血清中出现多种自身抗体(主要是抗核抗体系列)和免疫复合物,活动期补体水平下降。抗dsDNA和抗Sm抗体是本病的特征性标志。SLE的实验诊断:(1)抗核抗体1)免疫荧光法检测抗核抗体:该法以小鼠肝细胞、Hep-2细胞(人喉癌上皮细胞株)、Hela细胞(官颈癌细胞株)或小鼠腹水癌细胞等作为抗原片,以Hep-2细胞抗原片敏感性较高。2)抗DNA 抗体:分为天然(双链)DNA(ds-DNA)和变性(单链)DNA(ss-DNA)抗体。Ds-DNA抗体的测定方法有间接免疫荧光法(以短膜虫或马疫锥虫为抗原)、间接酶标抗体法(以短膜虫为抗原)、补体结合抗体法(以短膜虫为抗原,以抗人C3荧光抗体为第二抗体)、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以DNA为抗原)和放射免疫分析法(即Farr法)等多种方法。前四种方法检测到的都是低亲和力的抗dsDNA抗体,或敏感性低,或检测结果不稳定、重复性差。Farr 法检测dsDNA抗体的特异性最高,结果可靠,重复性好,因此是目前国际上公认的检测抗ds-DNA抗体的标准方法。当抗ds-DNA抗体结合率>20%时对诊断SLE有意义。3)抗可提取性核抗原(ENA)抗体:目前抗ENA抗体的检测方法有双向免疫扩散或对流免疫电泳和免疫印迹法。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可以以重组抗原为底物,通过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特异性抗体。4)抗增殖细胞核抗原抗体。(2)抗组蛋白抗体。(3)抗核糖体抗体。(4)抗Ku抗体。(5)皮肤狼疮带试验。与SLE病情判断有关的免疫学检测包括:1)血沉和C反应蛋白(CRP),SLE活动时血沉增快,CRP改变不明显。2)血清蛋白,包括白蛋白、球蛋白、纤维蛋白原、冷球蛋白冷凝集素等。3)血清补体,包括总补体(CH50)和Cl、C3、C4、C2及C9. 4)循环免疫复合物(CIC)聚乙二醇(PEG)沉淀法。5)类风湿因子。6)细胞免疫功能。六、类风湿性关节炎(RA):一种以关节病变为主的全身性结缔组织炎症,多发于青壮年,女性多于男性。本病的特征是关节及周围组织呈对称性、多发性损害,部分病例可有心、肺及血管受累。免疫学检查可见血清及滑膜液中出现类风湿因子,血清IgG、IgA和IgM水平升高。其他自身抗体也可出现:例如,抗角蛋白抗体;抗RA33抗体;抗环瓜氨酸抗体(抗CCP抗体);抗核周因子

自身免疫病中多种自身抗体的检测及分析

自身免疫病中多种自身抗体的检测及分析【摘要】目的:通过对自身免疫病患者常用自身抗体的综合检测、分析,评价其在自身免疫病中的意义及价值。方法:选取临床上已确诊为自身免疫病患者216例作为疾病组(其中SLE患者102例,RA患者54例,MCTD患者18例,SS患者16例,PSS患者16,PM/DM患者10例),健康体检者30例作为对照组,抽取血液,分离血清,分别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欧蒙免疫印迹法和ELISA法检测ANA、抗ds DNA、ENA多肽谱、RF。结果:6种自身免疫性疾病中,RF的阳性检出率以类风湿性关节炎(RA)患者为最高(74.2%),干燥综合症(SS)患者次之(62.5%),而多发性皮肌炎(PM/DM)患者中未检出;ANA在6种自身免疫病患者中均有较高的阳性检出率,以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为最高(94.1%),混合性结缔组织病(MCTD)患者次之(88.9%),RA患者最低(33.3%);抗ds DNA则只在2种自身免疫病患者中检出,其中SLE患者阳性检出率最高(80.4%),而RA患者较低(3.7%);6种自身免疫病患者中,ENA多肽谱的各种抗体的检出率差别较大,其中,抗SSA/R0均有检出,但阳性率不高(均低于40.0%),而抗Histones只在SLE患者中有检出,抗Scl70只在系统性硬皮病(PSS)患者中有检出,抗J01则只在PM/DM患者中有检出,但抗U1snRNP 则在MCTD患者中检出率较高(88.9%),抗Centromere均无检出。结论:自身免疫病患者同时检测多种自身抗体有助于疾病的特异性诊断和筛查。

【关键词】 RF; ANA;抗ds DNA; ENA多肽谱;自身免疫病 [ABSTRACT]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significance of multiple autoantibody detection and analysis in the process of diagnosing and screening autoimmune diseases. Methods: 216 cases of autoimmune diseases were compared with 30 health volunteers. 102 out of these cases are SLE, 54 are RA, 18 are MCTD, 16 are SS, 16 are PSS and 10 are PM/DM, Autoantibody including ANA, anti ds DNA, ENA antibodies and RF were detected. Results: Among six kinds of autoimmune diseases mentioned above, RA has the highest positive rate of RF (74.2%) followed by SS (62.5%). On the contrary, in PM/DM, RF was detected as negative. SLE has the highest positive rate of ANA (94.1%) followed by MCTD (88.9%) and RA (33.3%). Anti ds DNA was only detected in SLE and RA with a positive rate of 80.4% and 3.7%, respectively. The positive rates of ENA antibodies in autoimmune diseases are obvious different among each other. Conclusion: Detection of multiple autoantibodies is a useful way of diagnosis and screening autoimmune diseases. [KEY WORDS] RF; ANA; Anti ds DNA; ENA antibodies;Autoimmune diseases

不规则抗体筛查

不规则抗体检查 不规则抗体检查也称红细胞抗体检查。不规则抗体是指抗A、抗B以外的血型抗体。ABO系中的亚型,变异型抗A1或某种抗B等抗体,也称为不规则抗体。其多为IgG抗体。主要是经输血或妊娠等免疫刺激产生,在盐水介质中不能凝集而只能致敏相应抗原的红细胞,必须通过特殊介质才能使致敏红细胞出现凝集反应。临床上通常所称的“同型血”实际上是指ABO血型系统和Rh血型系统相同,其它红细胞血型系统未必相同。如果交叉配血不仔细,或者只用盐水介质配血,则有可能检查不出ABO血型系统之外的不规则抗体,而此抗体与相应抗原发生免疫反应,可导致溶血性输血反应的发生。 红细胞血型抗体检查适用于下列情况:1、ABO血型鉴定发现受检者血清中有意外抗体时;2、供血者血清抗体筛检;3、输血前受者血清抗体检查;4、输血后溶血反应疑为由同种抗体引起时;5、孕妇血清的抗体检查;6、新生儿溶液血病婴儿血液中抗体检查;7、直接抗球蛋白试验阳性红细胞上抗体的检查。 1. 原理 利用筛选细胞(Ⅰ、Ⅱ、Ⅲ)上存在的多种红细胞抗原与被检血清在凝聚胺介质中反应,如果出现凝集表示血清中存在不规则抗体。 2. 试剂 2.1 5%筛选细胞(Ⅰ、Ⅱ、Ⅲ) 2.2 凝聚胺试剂 2.3 直接抗人球试剂 外周血或静脉血 3. 操作步骤 3.1 取试管三支,标明Ⅰ、Ⅱ、Ⅲ并往各管加病人血清(血浆)2滴,加5%筛选细胞(Ⅰ、Ⅱ、Ⅲ)各1滴。

3.2 各加LIM0.7ml,混合均匀后,再各加Polybrene 溶液2滴,并混合均匀。 3.3 用BASO专用离心机1000G离心力,离心10秒,然后把上清液倒掉,不要沥干,让管底残留约0.1ml液体。 3.4 轻轻摇动试管,目测红细胞有无凝集,如无凝集,则必须重作。 3.5 最后加入Resuspending 2滴,轻轻转动试管混合并同时观察结果。如果凝集散开,表示是由Polybrene引起的非特异性聚集,抗体筛检结果为阴性;如凝集不散开,则为红细胞抗原抗体结合的特异性反应,抗体筛检结果为阳性,应进一步作抗体鉴定。 4. 筛选Ⅰ号细胞,筛选Ⅱ号细胞,筛选Ⅲ号细胞。对应的细胞反应格局表一张。 红细胞血型抗体筛选细胞反应格局表 4. 临床意义 虽然不规则抗体筛选阳性率仅为0.37%,但是该项阳性的患者一旦输入具有相应抗原的红细胞,抗原、抗体发生免疫性结合,在补体的参与下,使输入的红细胞发生溶解,即发生溶血性输血反应。患者出现发热、贫血、黄疸和血红蛋白尿,严重时甚至危及其生命。因此,在输血中要经常警惕这种输血反应发生的可能性。当不规则抗体筛选阳性

第二十四章自身免疫性疾病及其免疫检测

第二十四章自身免疫性疾病及其免疫检验 autoimmune diseases and immunoassay 第一部分目的要求和教学内容 一、目的要求: 掌握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概念特征及几种常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掌握ANA、RF的检测方法及其临床意义。熟悉自身免疫病的发病机制及免疫病理机制。 二、教学内容 1、自身免疫病的概述:自身免疫和自身耐受、自身免疫病的概念及特征;AID的发病机理 及免疫病理机制。 2、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分类:器官特异性AID;非器官特异性AID(SLE、RA)。 3、自身抗体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抗核抗体的类型检测及意义;类分湿因子的检测及意义; 抗甲状腺球蛋白抗体、抗甲状腺微粒体抗体的检测及意义;其它自身抗体检测及意义。第二部分测试题 一、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A型题) 1.免疫系统对自身成分不发生免疫应答,称为自身耐受,这与T细胞() A.在胸腺发育时不能遇到自身MHC分子有关。 B.在胸腺发育时不能遇到自身成分有关。 C.在胸腺发育时首先遇到外来抗原有关。 D.在胸腺发育时经历的阳性选择有关。 E.在胸腺发育时经历的阴性选择有关。 2.自身成分一般情况下对机体无免疫原性,主要是因为:() A.免疫系统对自身成分不能识别 B.体内有针对自身成分的T抑制细胞 C.它不是外来物质 D.胚胎期形成了对自身成分的免疫耐受 E.自身成分分子量小 3.免疫耐受性的特点是:() A.成年期易于诱导耐受性 B.T细胞比B细胞易于诱导耐受性 C.抗原经皮下注射易于诱导耐受性 D.免疫系统处于抑制状态时易于诱导耐受性 E.颗粒性抗原比可溶性抗原易于诱导耐受性 4.下列哪项疾病属于器官特异性AID:() A.SLE B.类风湿关节炎 C.干燥综合症 D.桥本氏甲状腺炎

不规则抗体筛选

不规则抗体筛选 一、试验原理: 利用不规则抗体筛选红细胞试剂对血清进行血型不规则抗体检测。在任何介质中,只要任何单组或多组筛选红细胞产生凝集或溶血反应,则试验为阳性,表明血清中存在与筛选细胞中抗原相对应的抗体。若抗筛试验为阳性,建议用谱细胞来检测抗体特异性。 一、注意事项: 1. 建议在使用血型卡前重新离心后再应用。 2. 若凝胶卡封口开裂、孔中凝胶干涸或有气泡时,不可使用。 3. 撕开凝胶卡的封口膜时,不能用力过猛,以免造成凝胶微孔间的交叉污染。 4. 红细胞悬液的浓度为0.5~0.8%,浓度过高或过低会影响检测结果。 5. 血浆标本必须充分离心去除纤维蛋白,否则会在微柱凝胶中阻止红细胞沉淀,呈现假阳性反应。 6. 如在微柱凝胶管中出现溶血现象,强烈提示为红细胞抗原抗体阳性反应,也不排除其他原因所致溶血,一定要认真分析并向上级主管技术人员报告并讨论。 7. 某些药物、疾病可导致正定型结果弱阳性反应或正反定型不相符,应进一步检查以明确原因。 8. 溶血性疾病、巨球蛋白血症、输注大分子血浆扩容剂如右旋糖酐等可能会影响实验结果。 9. 人源血液样本存在潜在的传染性,凝胶卡使用后按医疗生物垃圾废弃物处理。 二、设备及材料试剂: 1、LB-3000医用低速离心机 2、LB-C02-1免疫微柱孵育器 3、加样枪:10μl, 25μl, 50μl 和 1000μl 4、广谱抗人球蛋白卡(抗-IgG+C3d) 5、不规则抗体筛选红细胞试剂 三、操作流程: 1、取广谱抗人球蛋白卡(抗-IgG+C3d)一张,按规定检查符合要求后,进行标记(Ⅰ,Ⅱ,Ⅲ,受检者姓名或编码)。 2、红细胞悬液配制: 不规则抗体筛选红细胞悬液:取不规则抗体筛选红细胞试剂中的I号、II号、III号红细胞,稀释4倍(1份红细胞和3份生理盐水)。 3、加样: ①第1,2,3及第6孔加入受检者红细胞悬液50μl。 ②第4孔加入A1型反定型试剂红细胞悬液50μl ③第5孔加入B型反定型试剂红细胞悬液50μl。 ④第4,5孔加入受检者血浆25μl。 4、孵育15分钟。 5、离心5分钟。 6、结果判读。 四、注意事项: 1. 建议在使用血型卡前重新离心后再应用。 2. 若凝胶卡封口开裂、孔中凝胶干涸或有气泡时,不可使用。 3. 撕开凝胶卡的封口膜时,不能用力过猛,以免造成凝胶微孔间的交叉污染。 4. 红细胞悬液的浓度为0.5~0.8%,浓度过高或过低会影响检测结果。

自身抗体谱检测

关注自身免疫性疾病——关注自身抗体谱检测检验科宣 一、什么是自身抗体? 自身抗体是指针对自身组织,器官、细胞及细胞成分的抗体,分为天然自身抗体和病理性自身抗体。天然自身抗体存在于健康人和动物血清中,多为IgM型,病理性自身抗体是受抗原刺激生成,多为IgG型,特异性强,与自身抗原的亲和力高,可引起自身组织的病理性损伤。 二、什么是自身免疫性疾病? 自身免疫性疾病(AID)是指由于某些原因造成免疫系统对自身成分的免疫耐受减低或破坏,致使自身抗体或/和致敏淋巴细胞损伤自身器官组织而引起的疾病,表现为相应组织器官的功能障碍。 AID总体发病率占世界人口的3%,中国:3-4千万,临床表现复杂,疑难病,误诊误治多。 临床上AID分两大类: 器官特异性:1型糖尿病、炎症性肠病、多发性硬化、自身免疫性肝炎等; 全身性(或系统性):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关节炎、干燥综合征等。 三、开展自身抗体检测的临床价值: 自身抗体参与了自身免疫性疾病(AID)的发生;自身抗体有助于自身免疫性疾病的诊断、临床分型、判断预后;自身抗体导致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机制逐渐被阐明;未来方向——有可能做到预防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生。 四、我院开展的自身抗体谱检测项目: 用于体外定性检测人血清或血浆中的抗 nRNP、Sm、SS-A(天然 SS-A 和 Ro52)、SS-B、Scl-70、PM-Scl、Jo-1、CENP B、PCNA、dsDNA、核小体、组蛋白、核糖体 P 蛋白和 AMA M2 共 14种不同抗原 IgG类抗体。 五、自身抗体谱检测的临床意义: 诊断自身免疫性疾病(包括硬皮病、系统性红斑狼疮、混合结缔组织病、干燥综合征、类风湿性关节炎、多发性肌炎和皮肌炎等) 详细的临床检测意义可咨询你的临床医生哦

不规则抗体筛查的意义

不规则抗体筛查的意义集团企业公司编码:(LL3698-KKI1269-TM2483-LUI12689-ITT289-

不规则血型抗体筛查的意义 不规则抗体是指抗-A、抗-B以外的其他血型抗体。目前不规则抗体的筛查方法是采用瑞士达亚美的标准系列红细胞检测被检者的血清中的不规则抗体。 人的血型抗体有IgG和IgM两类。现在所知ABO血型系统的抗-A,抗-B 是IgM型,其它血型系统的抗体都是IgG型。IgM型抗体在盐水介质中能与含相应抗原的红细胞发生肉眼可见的凝结(传统ABO血型鉴定);而IgG型抗体在盐水介质中只能使相应抗原的红细胞致敏,不能使红细胞凝结。IgG型抗体与相应的红细胞反应必须借助酶学试验或抗人球蛋白试验才能发生肉眼可见的凝结。也就是说传统的盐水血型鉴定和交叉配血试验只对ABO血型系统有效,而对其它多种血型系统无效。 由于其它血型系统的不规则抗体会导致输血反应:轻者引起寒战、发热,影响治疗效果;重者破坏输入的不配合的红细胞或缩短其寿命,产生溶血性输血反应,危机病人生命;此外,对孕妇而言,不规则抗体会引起新生儿溶血病,影响新生儿脏器的发育,并使其智力发育受到伤害,严重者则会危及新生儿的生命安全。因此,抗筛选是很必要而且必须的。其筛选的意义主要在于三个方面: 一、献血者的血清或血浆进行抗体筛查,可以防止含有不规则抗体的血液输注给病人,避免由于献血者血液中的不规则抗体引起病人红细

胞的破坏而引起的溶血性输血反应,同时可以减少血液浪费,可将有不规则抗体的血液制备成抗体血清,用于稀有血型的检测。 二、对需要输血治疗的患者,进行不规则抗体筛查,可以有肋于血液选择,从而有充分的时间来选择不含有针对某抗体的响应抗原的血液,从而防止因为输注含有某抗体相应抗原的血液而引起溶血性输血反应,保证输血安全。 三、孕妇进行不规则抗体筛查,可以尽早发现不规则抗体,可以在孕期进行新生儿溶血病的预防和治疗,减少不规则抗体对胎儿或新生儿带来的伤害,减轻新生儿溶血病的性病程度,提高胎儿或新生儿的身体素质。 美国、日本、澳大利亚等国家和我国的香港地区均已将不规则抗体筛查列入常规检测,而我国卫生行政部门目前尚未要求对献血者和受血者进行抗体筛查,在临床也只有少数医院对患者进行抗体筛查。我国目前大多数临床医院输血科(或血库)的配血水平比较落后,一直沿用室温盐水方法配血,此方法只能检出不配合的IgM类抗体,不能检出不配合的IgG抗体,而ABO血型系统以外的其他血型系统的绝大多数抗体是IgG性质的抗体,因此,含有不规则抗体(抗-A、抗-B或抗-AB以外的其他抗体,如抗-D)的血液给病人输用后,此不规则抗体会引起急或迟发性输血反应,往往给病人生命带来危险。为提高血液质量,保证输血患者的输血安全,提高输血治疗效果,避免患者输用含有不规则抗体引起的输血反应,使我国输血事业与世界接轨,应该对献血者或输血者进行不规则抗体筛选。

关于不规则抗体筛查

关于不规则抗体筛查 随着输血技术的发展,血型鉴定试剂灵敏度的提高,由于ABO血型鉴定误差引起的速发性溶血反应发生率显著减少,而患者由于输血或妊娠免疫产生的免疫抗体引起的迟发性溶血反应还时有发生。为了保证患者的临床输血安全,患者输血前常规进行抗体筛查,借以发现有临床意义的不规则抗体,对临床安全输血具有重要的意义。 不规则抗体筛查临床意义::虽然不规则抗体在正常人群中检出率为0.3%~2%,但它是引起迟发性免疫反应的主要原因。患者一旦输入具有相应抗原的红细胞,抗原、抗体发生免疫性结合,在补体的参与下,使输入的红细胞发生溶解,即发生溶血性输血反应。患者出现发热、贫血、黄疸和血红蛋白尿,严重时甚至危及其生命。 不规则抗体筛查方法:经过多年临床实践,人们采用多种方法进行不规则抗体筛查。其中抗球蛋白法孵育时间长,洗涤易导致技术误差,结果判断受主观因素影响较大,不适于血库日常工作需要;凝聚胺法简单、快速、准确、省时,易于在基层医院开展,是近年来普遍应用于国内实验室的不规则抗体筛查方法;微柱凝胶法的基本原理为通过调节凝胶间隙的大小,使其间隙只能允许游离的红细胞通过,而聚集红细胞不能通过,从而使游离红细胞与聚集红细胞分离。如果通过离心,红细胞沉积在凝胶管底部,则表明红细胞未发生凝聚,是阴性反应;若红细胞聚集在凝胶管上部,则表明红细胞发生凝集,呈阳性反应。微柱凝胶试验简便快速、灵敏度高,结果稳定可靠容易判断,标本用量少、易标准化,适用于临床常规不规则抗体筛检。须指出的是筛检用谱细胞不可能包含所有抗原,对一些低频率抗原相应抗体不能检出。因此“不规则抗体筛查阴性”并不等于完全没有不规则抗体;对ABO血型的误判,也不能通过抗体筛查纠正查出。因此即使不规则抗体筛查阴性,还必须用能快速检测出不完全抗体的方法交叉配血,以确保输血万无一失。

自身抗体检测在自身免疫性疾病中的临床应用专家建议

自身抗体检测在自身免疫性疾病中的临床应用专家建议 自身抗体检测是自身免疫性疾病诊治中的重要工具,随着早期诊断、规范化治疗的开展,自身抗体检测在疾病诊断、监测及预后评估中发挥的作用也日益受到重视。但是,由于目前自身抗体检测缺乏统一的标准化检验方法,加上工作条件、传统诊疗习惯、结果判读以及医疗保险限制等方面的因素影响,导致自身抗体检测在临床应用上存在着不统一、不规范现象。因此,制定适合我国国情的自身抗体临床应用建议十分必要,可为广大临床医生和检验医师提供参考。《自身抗体检测在自身免疫性疾病中的临床应用专家建议》(以下简称为《建议》)形成分3步进行。首先由来自全国大型教学医院风湿免疫科医师通过检索国内外文献并结合中国 实际情况起草《建议》草案,然后将该草案提交由风湿免疫科、检验科、消化科、血液科、神经内科等组成的专家组讨论,补充和提出修改意见,修改后的草案再次由起草成员讨论,形成初步建议,并对每项建议条目进行解读。最后提交由中国免疫学会临床免疫分会专家进行投票评分(Delphi评分,分值从0分到10分,0分表示完全不赞同,10分表示完全赞同),计算所有专家打分的(平均值±标准差)作为每条建议的专家认可度。《建议》包括13条,每一条都附有基于GRADE法[1]的证据分级、证据质量和专家认可度及其

95%的可信区间。 一、自身免疫性疾病概述自身免疫性疾病是由于免疫功能紊乱,机体产生针对自身抗原的病理性免疫应答反应而引起器官或系统损伤的一类疾病。根据临床表现和病变累及的范围,自身免疫性疾病可以分为系统性和器官特异性,前者以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系统性硬化症(SSc)、类风湿关节炎(RA)、抗磷脂综合征(APS)等为代表;后者包括自身免疫性肝炎(AIH)、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AIT)、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IDDM)等。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目前认为是遗传易感个体在环境因素如感染、紫外线及肿瘤、药物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下发生。自身免疫性疾病通常伴随免疫系统功能紊乱、自身反应性T细胞、B细胞的活化和自身抗体、炎性因子的产生。由于自身抗体的产生是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基本特征之一,因而,自身抗体本身就成为大多数自身免疫性疾病的血清学标记物。 二、自身抗体的分类、临床意义和检测方法1.系统性自身免疫性疾病相关自身抗体 (1)抗核抗体(ANA)抗核抗体(ANA)是一组将自身真核细胞的各种成分脱氧核糖核蛋白、DNA、可提取核抗原和RNA等作为靶抗原的自身抗体的总称,是自身免疫性疾病最重要的诊断指标之一。ANA的检测方法很多,目前间接免疫

不规则抗体

不规则抗体 什么是意外抗体? 意外抗体又称不规则抗体,是指血清中抗-A、抗-B以外的其他血型抗体。 人的血型抗体有IgG和IgM两类。现在所知ABO血型系统的抗-A,抗-B是IgM型,其它血型系统的抗体都是IgG型。IgM型抗体在盐水介质中能与含相应抗原的红细胞发生肉眼可见的凝结(传统ABO血型鉴定);而IgG型抗体在盐水介质中只能使相应抗原的红细胞致敏,不能使红细胞凝结。IgG型抗体与相应的红细胞反应必须借助酶学试验或抗人球蛋白试验才能发生肉眼可见的凝结。也就是说传统的盐水血型鉴定和交叉配血试验只对ABO血型系统有效,而对其它多种血型系统无效。 意外抗体筛查的重要性? 由于其它血型系统的不规则抗体会导致输血反应:轻者引起寒战、发热,影响治疗效果;重者破坏输入的不配合的红细胞或缩短其寿命,产生溶血性输血反应,危机病人生命;此外,对孕妇而言,不规则抗体会引起新生儿溶血病,影响新生儿脏器的发育,并使其智力发育受到伤害,严重者则会危及新生儿的生命安全。因此,抗筛选是很必要而且必须的。其筛选的意义主要在于三个方面: 一、献血者的血清或血浆进行抗体筛查,可以防止含有不规则抗体的血液输注给病人,避免由于献血者血液中的不规则抗体引起病人红细胞的破坏而引起的溶血性输血反应,同时可以减少血液浪费,可

将有不规则抗体的血液制备成抗体血清,用于稀有血型的检测。 二、对需要输血治疗的患者,进行不规则抗体筛查,可以有助于 血液选择,从而有充分的时间来选择不含有针对某抗体的响应抗原的 血液,从而防止因为输注含有某抗体相应抗原的血液而引起溶血性输 血反应,保证输血安全。 三、孕妇进行不规则抗体筛查,可以尽早发现不规则抗体,可以 在孕期进行新生儿溶血病的预防和治疗,减少不规则抗体对胎儿或新 生儿带来的伤害,减轻新生儿溶血病的性病程度,提高胎儿或新生儿 的身体素质。 四、新生儿 所谓不规则抗体就是除了抗A,抗B抗体以外的血型抗体。以RH血型系统的抗体为例(属于不规则抗体),由于是以免疫性抗体为主,因此,在输血时如果有某种RH抗原输入,在受血者体内,通过免疫反应,就会产生与该抗原相应的抗体。 补充:免疫性抗体是与天然抗体对应的,抗A和抗B抗体主要是天然抗体,不需要通过后天免疫反应,天生就产生的抗体;免疫性抗体是需要通过妊娠,输血等途径,通过免疫反应而产生的。 新生儿ABO溶血病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一)发病原因 ABO溶血病是母婴血型不合溶血病中最常见的一种,主要发生在母亲O型,胎儿A型或B型,其他血型极少见。 本病是由于胎儿接受了母体的(通过胎盘)同族免疫抗体而发病,其发病条件是母

不规则抗体筛选操作规程

不规则抗体筛选操作规程 一.试剂和仪器 1.抗人球蛋白(IgG,C3b/C3d)多特异检测试剂卡或抗人球蛋白(IgG)单特异检测试剂卡。 2.上海血液生物医药有限公司3%抗筛试剂红细胞悬液 3.离心机和孵育器 二.标本收集与处理 1.血清或血浆都可以使用。 2.如果在直接抗人球蛋白实验中加入了血浆标本,因为钙离子的失活,补体依赖的抗体可能无法检测出来,所以建议使用血清标本。三.操作步骤 1.取出试剂卡,平衡至室温;使用前离心确保无气泡和断层。2.观察卡的反应液面高度,确保试剂液面高于凝胶平面3mm左右,否则请勿使用;撕开试剂卡上的锡纸,撕开后的微柱请于1小时内进行下面操作。 3. 分别向反应柱内加入50 ul患者血清或血浆。注意,加样时,吸头请勿触及微柱管壁。 4.再分别向反应柱内加入10ul 3%红细胞悬液Ⅰ、Ⅱ、Ⅲ(抗筛红细胞)。 5.观察柱中的反应物各组分是否混匀,必要时轻弹几下微柱充分,使反应物混匀。 6.在孵育仓中37℃孵育15分钟。

7.用离心机离心5分钟,离心必须在加样后30分钟内进行。 8. 从微柱正反两面判读并记录结果。 四.结果判读 阳性结果(+):红细胞凝集为阳性结果。 阴性结果(-):无溶血及红细胞未凝集为阴性结果。 溶血会导致玻璃珠上方呈粉红色或红色。如果发现溶血现象,则应先将血清或血浆置于56℃水浴30min以灭活补体,然后再重复试验,观察红细胞凝集现象。 4 + 反应:红细胞在柱中玻璃珠上面凝集,并形成一个环形带。 3 + 反应:发生凝集的大部分红细胞停留在玻璃珠的上半部分。 2 + 反应:发生凝集的红细胞分布于整个玻璃珠床,柱的底部有少 量细胞。 1 + 反应:大部分凝集的红细胞停留在玻璃珠床的下半部分,柱的 底部有少量红细胞。 阴性反应:所有红细胞均穿过玻璃珠床,在柱的底部形成一个平整的红细胞聚集带。 五.注意事项 1. 试剂卡应保存在2~25℃,请勿冷冻保存;请勿将试剂卡放入自动除霜的冰柜中,也不要放在离热源很近或阳光直射的地方。如果试剂卡放在冰箱中,使用前应先恢复至室温。 2.卡中液体试剂的冻结或蒸发都有可能影响未凝集红细胞通过玻璃珠到达微柱底部;另外细菌污染也有可能引起假阳性结果。

7不规则抗体筛查试验

不规则抗体筛查试验(SOP) 【产品名称】 通用名称:不规则抗体检测试剂(人血红细胞) 英文名称:Red Blood Cells Reagent for Irregular Antibody Test 【包装规格】每盒有O Ⅰ、O Ⅱ 、O Ⅲ 红细胞各1瓶,5ml/瓶,浓度4%。 【生产企业】 企业名称:长春博迅生物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预期用途】 有临床意义的不规则抗体会导致溶血性输血反应,破坏输入的红细胞或缩短其寿命,轻则影响治疗效果,重则危及病人生命;对于孕妇而言,不规则抗体会引起新生儿溶血病,影响新生儿脏器及智力发育,严重者则会危及新生儿的生命。对受血者和献血者进行不规则抗体检测,能够发现有临床意义的抗体,从而减少溶血性输血反应。本品采用凝聚胺方法检测待检血浆(血清)是否存在不规则抗体,只用于临床检测,不用于血源筛查。 【检验原理】 本实验原理为血凝试验。红细胞上含有D、C、E、c、e、Jk a、Jk b、M、N、s、Fy a、Fy b、k、Le a、Le b、P 1 ,该实验用已知抗原的红细胞与待检血浆(血清)孵育,以发现待检血浆(血清)中是否存在不规则抗体。 【主要组成成份】 本品由3人份(单人份/瓶)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阴性的O型健康成人红细胞组成,红细胞上含有能引起溶血性输血反应的抗原,抗原谱至少包括Rh系统的D、C、E、c、e抗原,Kidd系统的Jk a、Jk b抗原,MNS系统的M、N、s抗原,Kell系统的k抗原,Duffy系统的Fy a、 Fy b抗原,Lewis系统的Le a、Le b抗原,P系统的P 1 抗原。每套试剂红细胞中至少有2人份红细胞含有D、C、c、e、s、Fy a、k抗原,至少1人份红细胞含有E、Jk a、Jk b、M、N、Fy b、Le a、 Le b、P 1 抗原。 O Ⅰ 红细胞5ml×1 O Ⅱ 红细胞5ml×1 O Ⅲ 红细胞5ml×1 不同批号的红细胞试剂不可以互换。 【储存条件及有效期】 2~8℃保存。有效期自检定合格之日起90天,试剂开瓶后在2~8℃下可保存60天。 【样本要求】 EDTA抗凝的血浆标本或血清。溶血、严重脂血或污染的样本不得用于本实验。 【参与试剂】 试剂名称:凝聚胺介质试剂 试剂生产公司:珠海贝索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检验方法】

不规则抗体筛查试验操作规程

XXX医院 不规则抗体筛查试验操作规程 1.目的为规范红细胞不规则抗体筛选、鉴定的技术操作,保证检查结果准确和临床输血安全、有效,依据《输血实验室管理程序》有关条款的要求制定本规程。 2.适用范围本规程适用于本院红细胞不规则抗体的筛查。 3.职责输血科具有专业技术资格的人员负责红细胞不规则抗体的筛选和鉴定,但只对所筛选或鉴定的标本负责。 4.相关文件 试剂采购、保存和使用管理程序 设备采购、使用管理程序 消毒与清洁管理程序 标本采集、运输、保存和报废管理程序 5.相关记录 仪器设备的采购、使用和维护记录 仪器的温度记录 恒温水温箱的换水和消毒记录 消毒液的配置记录 清洁消毒记录 试剂采购、使用记录 标本交接和报废记录 6.实验原理 采用盐水介质法、凝聚胺法或抗球蛋白法等试验使受检者血清(血浆)与筛选红细胞反应,检测受检者血清(血浆)中是否存在红细胞不规则抗体,红细胞不规则抗体阳性者进一步与谱红细胞反应,根据反应格局鉴定抗体特异性。 7.仪器设备和检测环境 7.1.仪器设备等:玻璃试管(75X12mm)、玻片、记号笔、一次性塑料滴管、显微镜、交叉配血专用离心机、试管架、恒温水温箱、试剂保存冰箱、标本保存冰箱。 7.2. 检测环境:室温应控制在18~27℃,湿度应保持在30~70%。 8.试剂 ①生理盐水、凝聚胺试剂、直接抗人球蛋白试剂(抗IgG,C3d),均为有合格证件的正品。 ②市售O型筛选红细胞:为三支以上不同人份的3%筛选红细胞,均为有合格证件的正品。 或自制O型筛选红细胞:选择已确认ABO血型为O型的健康者,采集EDTAK 抗凝血 2 标本离心,取少许红细胞置于试管中,用生理盐水离心洗涤3次得压积红细胞[3400转/

各种自身免疫性抗体的临床意义

各种自身免疫性抗体的临床意义 多数自身免疫病患者血清中都会出现自身抗体。虽然有些自身抗体在疾病中的确切意义尚未得到严格的证实,但其与疾病的相关性已得到认可,所以这些自身抗体在自身免疫病的诊断和疗效评价方面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类风湿因子 类风湿因子(RF)是抗变性IgG的自身抗体,主要为19S的IgM,也可见7S的IgG及IgA。它能与人或动物的变性IgG结合,而不与正常IgG发生凝集反应。RF主要出现在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约70%~90%的血清中和约60%的滑漠液中可检出IgG类RF,这很可能是自身IgG变性所引起的一种自身免疫应答的表现。 IgG是感染等原因诱导的免疫应答中的主干抗体,这些抗体与相应抗原结合时会发生变性;此外,在炎症等病理条件下滑漠或其他部位可能产生不正常的IgG;这些变性IgG就构成自身抗原,刺激免疫系统产生各种抗IgG抗体。滑膜液中的IgG类RF与变性IgG结合而形成中等大小的免疫复合物,比血清中的IgM类RF更具有致病意义,因为这一类免疫复合物易于沉积在关节滑膜等部位,可激活补体,形成慢性渐进性免疫炎症性损伤。 RF的检测最初是用致敏绵羊红细胞凝集试验(Rose-Waaler 法)进行检测,目前最常采用IgG吸附的胶乳颗粒凝集试验;但此法的灵敏度和特异性均不高,而且只能检出血清中的IgM类RF。IgG类和IgA类RF则需要用RIA或ELISA等方法检测。

RF在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中的检出率很高,RF阳性支持早期RA的倾向性诊断,如对年轻女性应进行RA和风湿热间的鉴别;而对非活动期RA的诊断,需参考病史。但RF也象ANA一样,并不是RA 独有的特异性抗体。在SLE病人均有50%RF阳性,在其他结缔组织病如SS、硬皮病、慢性活动性肝炎及老年人中均可有不同程度的阳性率。 二、抗核抗体 抗核抗体(antinuclearantibodies,ANA)泛指抗各种核成分的抗体,是一种广泛存在的自身抗体。ANA的性质主要是IgG,也有IgM和IgA,甚至IgD和IgE。ANA可以与不同来源的细胞核起反应,无器官特异性和种属特异性。ANA主要存在于血清中,也可存在于其他体液如滑膜液、胸水和尿液中。 ANA在SIE患者的滴度较高,但也出现在其他许多自身免疫病中,在许多研究报告中,都将检出ANA作为自身免疫甚至自身免疫病存在的依据。这种现象的机制尚未明了,有待于进一步研究。(一)ANA的类型及意义 由于细胞核成分的复杂性,不同成分的抗原性也不同;因此就会有多种不同的ANA。 1.抗核蛋白抗体核蛋白抗原(DNP)由DNA和组蛋白组成。由于DNP抗原存在不溶性和可溶性两个部分,可分别产生相应的抗体。不溶性DNP抗体通常不完全被DNA和组蛋白所吸收,它是形成狼疮细

不规则抗体筛选和鉴定标准操作规程

不规则抗体筛选和鉴定标准操作规程 1.检验目的 不规则抗体筛选和鉴定可在交叉配合之前进行或一起进行,这样有利于患者抗体的早期确认及鉴定,发现临床上有意义的抗体,避免一些可能的情况而造成病情的延误。 2.检验方法 分盐水介质法、抗球蛋白法和微柱凝胶法。 3.检验原理 让待检者的血清与已知血型的试剂红细胞即筛选红细胞(Ⅰ、Ⅱ、Ⅲ套)起反应,以发现在37℃中有反应活性的抗体。这种抗体可引起新生儿溶血病、溶血性输血反应、或使输入的红细胞存活期缩短等。当不规则抗体筛选试验阳性后,再进行不规则抗体鉴定,即利用谱红细胞(11套鉴定细胞)与待检者的血清反应,根据反应结果判断机体所产生的同种抗体类别。 4.标本要求 受检者不抗凝静脉血4.0ml,分离血清,48小时内使用 5.试剂 5.1.筛选红细胞:由2或3人份的O型红细胞组成为一套试剂,每套试剂筛选 红细胞中至少有以下常见的抗原:D、C、E、c、e、M、N、S、s、P、Le a、Le b、K、k、Fy a、Fy b、Jk a、Jk b等。每次用3套试剂(Ⅰ、Ⅱ、Ⅲ)进行抗体筛选,见表1005-1。 5.2.鉴定谱细胞:除包括常见的抗原以外还有:C w、Kp a、Kp b、Js a、Js b、Lu a、 Lu b、Xr/min a等。每次用11套试剂进行抗体鉴定,见表1005-2。 5.3.抗球蛋白试剂:多特异性抗球蛋白血清(IgG、C3d)。 5.4.致敏红细胞(质控细胞)。 5.5.0.9%生理盐水。 5.6.Coombs微柱凝胶卡。 6.器材 试管、吸管、37℃水浴箱、台式离心机、滤纸、微量加样器等。 7.操作程序

7.1.盐水介质法 7.1.1.取受检者血清2滴于标记有Ⅰ、Ⅱ、Ⅲ的3支小试管中。 7.1.2.对应加入Ⅰ、Ⅱ、Ⅲ套2%~5%筛选红细胞生理盐水悬液1滴,37℃孵育30分钟。 7.1.3.以3000r/min离心10秒,观察凝集和溶血情况,并记录反应情况于 表1005-1中。如果抗体筛选试验阳性,继续做以下试验。 表1005-1 红细胞血型筛选细胞反应格局表 注:+为阳性;0为阴性 7.1.4再取受检者血清2滴于标记有1~11的11支小试管中。 7.1.5.在11支小试管中分别加入11套2%~5%鉴定谱细胞生理盐水悬液1滴, 37℃孵育30分钟。 7.1.6.以3000r/min离心10秒,观察凝集和溶血情况,并将反应情况记录于表1005-2中表1005-2 红细胞血型谱细胞反应格局表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