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考专题复习二水与常见的溶液

中考专题复习二水与常见的溶液

中考专题复习二水与常见的溶液
中考专题复习二水与常见的溶液

中考专题复习二:水与常见的溶液

一、目标与策略

明确学习目标及主要的学习方法是提高学习效率的首要条件,要做到心中有数!

考点目标:

●掌握水的组成、性质及水的净化;

●理解溶液、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的概念;

●理解溶解度的概念;

●掌握简单的有关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

复习策略:

●本专题的复习重在理解、记忆和练习。对于基本的概念比如:溶液、饱和溶液等以及水的组成、性质等要在理解的

基础上记住。对于有关计算,要多练习,并归纳类型,举一反三,更好的掌握知识。

二、复习与应用

(一)水(二)溶液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科学地预习才能使我们上课听讲更有目的性和针对

知识导图

通过知识导图,先对本专题知识有一个总体认识。网校资源ID:#tbjx1#227546

知识要点梳理

认真阅读、理解教材,尝试把下列知识要点内容补充完整,带着自己预习的疑惑认真听课学习。课堂笔记或者其它补充填在右栏。更多知识点解析请学习网校资源ID:#tbjx4#227546

知识点一:水

(一)认识水的组成。

(二)知道纯水与矿泉水、硬水与软水等的区别。

(三)知道吸附、沉淀、过滤、蒸馏等净化水的方法。

(四)认识水是宝贵的自然资源,有保护水资源和节约用水的意识。

知识点二:溶液

(一)认识溶解现象,了解溶液、溶质、溶剂的涵义。

溶液有性和性,由和组成,是。溶质可以

是、、体,液液互溶,有水,是溶剂;无水,是溶剂。溶

液不一定是液体,也不一定是无色的,有些溶液可以导电。

(二)知道物质的溶解伴随有热量的变化。

(三)知道水是最重要的溶剂,、等也是常见的溶剂。

(四)能说出一些常见的乳化现象。

(五)了解溶液在生活、生产中的重要意义。

知识点三:饱和溶液、溶解度

(一)了解饱和溶液的涵义

溶液是否饱和只有指明“”、“”、“”

才有意义。

(二)认识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在一定条件下的相互转化

一般规律:(适用于绝大多数固体物质) 饱和溶液

不饱和溶液

特殊规律:(适用于氢氧化钙) 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

(三)判断溶液是否饱和的依据:

(1)看一定温度下,有没有不能继续溶解的剩余溶质存在。有,则是 溶液,反之是 溶液。

(2)在一定温度下,有溶质析出的剩余溶液一定是 溶液。

(3)在一定温度下的溶液中,若既没有未溶解的固体也没有析出的固体,可向溶液中再加入少量溶质,若溶解表明溶液 ,反之溶液 。 (四)了解溶解度的涵义

(1)初中阶段一般是指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固体溶解度概念的三个前提是:

① ; ② ;

③ 。其实质是溶质的质量,单位是g (克)。

即溶解度指 下, 溶剂中最多溶解的 的质量。 (2)影响固体溶解度的因素

固体溶解度的大小与溶质和溶剂的 有关,与溶质和溶剂 无关。不同物质在同一溶剂中的溶解能力 ,同一物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能力 。影响固体溶解度的外因只有 ,与是否搅拌、振荡无关。

(3)气体溶解度

定义:气体在1.01×105Pa 、一定温度时溶解在一定体积水中达到饱和状态时的气体体积数。

影响因素:除与气体本身因素有关外,还受 、 的影响。一般气体溶解度随温度的 而减小,随压强的 而增大。

(五)利用溶解性表或溶解度曲线,查阅有关物质的溶解性或溶解度

? ?

知识点四:能进行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

溶质质量分数=

溶质质量分数=(适用于一定温度下的饱和溶液)(一)下列变化对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的影响(判断溶质质量分数的变化关键是看溶质质量与溶液质量的变化)

(1)增加溶质:溶质不再溶解,溶质质量分数。

(2)增加溶剂:溶质质量分数。

(3)降温:晶体析出,对大多数固体物质而言溶质质量减少,溶剂质量不变,溶质质量分数。

(4)升温:溶质质量、溶剂质量均不变,溶质质量分数。

(5)恒温蒸发水:溶剂减少,晶体析出,溶液仍为饱和,溶质质量分数。(二)溶质质量分数计算时应注意:

(1)溶质质量是指的质量,不一定等于加入溶剂的物质质量。

(2)当溶剂中所溶解的溶质不止一种时,其中某溶质的质量分数,应是这种溶质质量占质量的百分比。

(3)溶质质量分数只有在的范围内才有意义。例如: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是36g,则该温度时,将40g氯化钠加入100g水中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而不是。

(4)溶液混合时,可以相加,不能相加。

洞察考向:请参看网校资源ID:#tbjx9#227546

考点一:水的组成、性质及水的净化

例1.水是人类最宝贵的自然资源,多一滴水,就可能多一条生命。

小明利用下图所示的装置探究水的组成。

通电一段时间后,试管a与试管b所收集到的气体体积之比约为

,质量比是,通过该实验小明得出了许多结论,请你说出一

条。

例2.在野外和灾区可用下列几个步骤将河水转化为饮用水:①化学沉降(用明矾)②消毒杀菌(漂白粉)③自然沉降④加热煮沸。以上处理过程最合理的顺序是()

A.③②①④ B.③①②④ C.③①④② D.①③②④

举一反三:

【变式1】有两瓶从外观无法区别的“水”,其中一瓶是硬水,一瓶是软水,区别它们的最简便方法是加入肥皂水、振荡,有较多泡沫的是水。

【变式2】图37-2是改进的电解水的实验装置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电解水的化学方程式:;

(2)用玻璃三通管将图37-2装置电解水时产生的气体混合在一起,点燃用该混合

经典例题-自主学习

认真分析、解答下列例题,尝试总结提升各类型题目的规律和技巧,然后完成举一反三。无星号题目要求同学们必须掌握,为基础题型,一个星号的题目综合性稍强。

更多拔高题型和分析请到网校学习,对自己有高要求的同学请学习网校资源ID:#tbjx14#227546

气吹出的肥皂泡时的实验现象是:;

(3)该实验装置的优点是:;

(4)与课本实验装置相比,用该装置进行该实验的主要不足之处是:

考点二:溶液的概念

例3.把少量物质分别加入到另一物质中,充分搅拌,可以得到溶液的是()A.碘加入汽油中B.面粉加入水中

C.高锰酸钾加入汽油中D.植物油加入水中

举一反三:

【变式3】如图37-3所示装置,向试管里的水中加入某种物质后,U形管右边支管的红墨水液面降低,左边支管的红墨水液面上升,则加入的物质可能是()

A.氢氧化钠B.生石灰

C.浓硫酸D.硝酸铵

考点三: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

例4.如图37-4表示A、B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在t2℃时,当A、B两种物质的溶液接近饱和时,下列哪种方法使两溶液都能达到饱和()

A.降低温度 B.加入溶剂 C.加入溶质D.倒出一部分溶液

举一反三:

☆【变式4】图37-5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a与c的溶解度曲线相交于P 点。

据图回答:

(1)P点的含义是。

(2)t2℃时30g a物质加入到50g水中不断搅拌,形成的溶液质量是

g。

(3)t2℃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按由小到大的顺序排列是

(填写物质序号)。

(4)在t2℃时,将等质量的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同时降温至t1℃时,析出晶体最多的是,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最小的是

☆考点四:有关溶液计算问题

例5.(2010.上海)在电解水的试验中,为了加快电解的速度,可先向水里加入少量H2SO4,混匀后注入水电解装置。

①H2SO4的相对分子质量是。

②若水电解装置中盛有4.82%的H2SO4溶液100g,通电一段时间后切断电源,水的质量减少了3.6g。(已知通电时H2SO4不发生变化,其他损失忽略不计。)

Ⅰ.计算生成的O2的物质的量。

Ⅱ.此时溶液中溶质H2SO4的质量分数为。

举一反三:

【变式5】用“侯氏联合制碱法”制得的纯碱常含有少量的氯化钠。为测定某纯碱样品中碳酸钠的含量,小明称取该纯碱样品 3.3g,充分溶解于水中,再滴加氯化钙溶液,产生沉淀的质量与加入氯化钙溶液的质量关系如图37-6所示。

求:

(1)该纯碱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精确到0.1%) (2)所加入氯化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解:

三、总结与测评

要想学习成绩好,总结测评少不了!课后复习是学习不可或缺的环节,它可以帮助我们巩固学习效果,弥补知识缺漏,提高学习能力。

(一)水的污染与防治是考查的热点,以社会热点问题为背景,将水的知识与社会生产生活实际结合,学生可从造成水污染的途径入手解答。

(二)电解水的实验也是近年来考查的热点,题目设置多以信息题的形式考查学生,解答时从宏观和微观两方面及化学反应的实质入手分析,注意语言叙述要准确。 (三)解决有关溶液的问题,要注意以下几点:

(1)正确全面的理解概念:例如溶液的概念中有三个要点:均一、稳定、混合物。溶解度的概念有四个要点:一定温度、100g 溶剂、饱和状态、溶质质量。溶质质量分数是溶质与溶液质量的比值,则做题的关键是找准溶质和溶液的质量;几乎所有题目的解决都是建立在对概念的正确理解上。

(2)能识别溶解度曲线,知道曲线中原点、交点、拐点的含义及曲线变化趋势的含义等,然后针对题中的问题来解决。

成果测评

现在来检测一下学习的成果吧!请到网校测评系统和模拟考试系统进行相关知识点的

测试。

总结规律和方法——强化所学 请重点学习网校资源ID :#tbjx20#227546

知识点:溶液、水

测评系统分数:模拟考试系统分数:

如果你的分数在80分以下,请进入网校资源ID:#ztyl0#227546做基础达标部分的练习,如果你的分数在80分以上,你可以进行能力提升题目的测试。

自我反馈

学完本节知识,你有哪些新收获?总结本节的有关习题,将其中的好题及错题分类整

理。如有问题,请到北京四中网校的“名师答疑”或“互帮互学”交流。

我的收获

习题整理

题目或题目出处所属类型或知识点分析及注意问题

好题

错题

注:本表格为建议样式,请同学们单独建立错题本,或者使用四中网校错题本进行记录。

○网○校○重○要○资○源

知识导学:中考专题复习二、水与常见的溶液#227546

视听课堂:身边的化学物质(一)#238468;

身边的化学物质(二)#239838

更多资源,请使用网校的学习引领或搜索功能来查看使用。

对本知识的学案导学的使用率:

□好(基本按照学案导学的资源、例题进行复习、预习和进行课堂笔记等,使用率达到80%以上)

□中(使用本学案导学提供的资源、例题和笔记,使用率在50%-80%左右)

□弱(仅作一般参考,使用率在50%以下)

学生:_______________ 家长:______________ 指导教师:_________________

请联系北京四中网校当地分校以获得更多知识点学案导学。

中考化学溶液专题

甲 乙 0 20 30 温度/℃ 2溶解度/g 2009年中考试题汇编——溶液 41.【2009·河南】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右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30℃时,50 g 水可以溶解 g 甲物质; (2)要使接近饱和的乙溶液变为饱和溶液,可采取的 方法是 (只填一种); (3)将20℃等质量的甲、乙两种物质饱和溶液的温 度升高到30℃时,两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是 。 答案:(1) (2)升温 (3)甲大于乙 42.【2009·济宁】控制变量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方法之一。小华同学实验中发现:把质量相等的不同物质放入同样一杯水中,有的溶解快,有的溶解多,有的溶解又快又多。是哪些因素影响着物质溶解的快慢与多少呢 请你参考下表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关系,以硝酸钾为例,选择一种可能影响硝酸钾溶解快慢的因素设计实验进行探究: 温度(℃) 20 30 40 50 60 70 8 溶解度(g) 110 138 1 68 ①影响因素: ②实施方案: ③通过实验得出 。实验中, 控制不变的因素是 。 答案:① 温度 ②取两只小煤球杯,分别加入2克硝酸钾;在其中一只烧杯中倒入10ml 冷水,另一只烧杯中倒入10ml 热水 ③硝酸钾在热水溶解快,在冷水中溶解慢 硝酸钾和水(其他合理答案也可) 43.【2009·济宁】向20℃的饱和石灰水中加入少量氧化钙(CaO )粉末,至充分反应(化学议程式为:CaO +H 2O===Ca(OH)2+热量)。请结合题目信息回答: ⑴加入氧化钙粉末后,溶液的温度将 (升高、降低或不变); ⑵反应后溶液的质量跟原石灰水相比将会 (增加、减少或不变); ⑶反应后溶液温度恢复至20℃,跟原石灰水相比,溶质质量分数 (增加、减小或不变)。 答案:⑴ 升高 ⑵ 减少 ⑶ 不变 44.【2009·南昌】名称中有“水”字的物质可能是溶液,下列有“水”字的物质属于溶液的是( ) A .硬水 B .油水 C .泥水 D .蒸馏水 答案:A 45.【2009·南昌】氯化钾和硝酸钾晶体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如下表所示: (1) 30℃时KNO 3的溶解度为 ; (2)若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此时所对应的温度范围在 之间; (3)右图中能表示KCl 溶解度曲线的是 。

中考化学专项训练:溶液的浓度提高综合训练题含答案解析

中考化学专项训练:溶液的浓度提高综合训练题含答案解析 一、初中化学溶液的浓度选择题 1.如图为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将t2℃的a、b、c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关系是b>a=c B.t1°C时,将20gc加入50g水中充分溶解,得到70克饱和溶液 C.t2°C时,a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大于b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D.t1°C时,a、b、c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最大的是b 【来源】2013届北京市顺义区中考一模化学试卷(带解析) 2.氯化钠和硝酸钾两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如右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硝酸钾的溶解度大于氯化钠的溶解度 B.常用冷却结晶的方法从氯化钠溶液中获得其晶体 C.40℃时,将35 g硝酸钾晶体放入50 g水中,充分搅拌后,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39.0% D.将20℃的硝酸钾饱和溶液升温至60℃,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增大(忽略水分蒸发)【来源】2017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江苏苏州卷)化学(带解析) 3.下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A.50℃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A>B>C

B.50℃时把50gA放入50g水中能得到A的饱和溶液,其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1:2 C.将C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采用降温的方法 D.将50℃时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20℃时,这三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是B>A=C 【来源】2013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湖北孝感卷)化学(带解析) 4.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1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t1℃时,甲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于乙饱和溶液 B.t2℃时,甲、乙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都为30% C.t2℃时,甲、乙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至t1℃,甲溶液饱和,乙溶液不饱和 D.t2℃时,质量相同的甲、乙饱和溶液分别升温至t3℃,为达饱和状态,需加入甲的质量大于乙 【来源】2015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福建厦门卷)化学(带解析) 5.甲、乙两种固体物质(均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t2℃时,将甲、乙的两种饱和溶液分别降温到t1℃,所得溶液都是饱和溶液 B.t1℃时,向50g水中加入甲可得80g饱和溶液,则乙在该温度下的溶解度为60g C.甲中混有少量乙时,可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甲 D.t2℃时,将等质量的甲、乙两种溶液分别降温到0℃,甲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小于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来源】2017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黑龙江哈尔滨卷)化学(带解析) 6.下图是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完整版)初三化学习题精选(溶液的浓度)习题与答案

初三化学习题精选(溶液的浓度) 1、一定量的溶液里所含溶质的量叫做溶液的_______。 A. 浓度 B. 密度 C. 溶解度 D. 溶解性 2、往100 g 20%的食盐溶液中加入100 g水,则稀释前后________。 A. 溶剂的质量不变 B. 溶液的质量不变 C. 溶质的质量不变 D. 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 3、一定温度下,某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是A%,溶解度是S g/100g水。从数值上看,A与S的关系是A____S (填“>”、“=”或“<”=。 4、矿泉水和蒸馏水在外观上都是无色、透明的,但矿泉水中含有对人体有益的矿物质。按分散体系分类,矿泉水 属于_______。 A. 悬浊液 B. 溶液 C. 纯净物 D. 化合物 5、某研究小组对本地区河流的水质情况进行调查,取水样后先进行过滤,其目的是___。 A. 除去水样中的其它物质 B. 除去水样中的难溶性固体物质 C. 使水样变为纯净水 D. 对水样进行消毒处理 6、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___。 A. 在t℃时,90 g水中溶解10 g氯酸钾时达到饱和,所以氯酸钾在t℃时的溶解度是10 g/100 g水 B. 硝酸钾在60℃的溶解度是110 g/100g水,110 g硝酸钾溶解在90 g水里,可得到60℃的硝酸钾饱和溶液 200 g C. 在100 g水里最多溶解A物质36 g,则A物质的溶解度是36 g/100g水 D. 在10℃时,50 g水里溶解10.5 g硝酸钾就不能再溶解,则硝酸钾在10℃时的溶解度是21 g/100 g水 7、可乐等饮料中溶解有一定的二氧化碳,打开瓶盖会冒出许多气泡。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______ ______,导致二氧化碳的溶解度变__ ____。当气泡逸出后,瓶内的液体_____(填“是”或“不是”)二氧化碳的饱和溶液。 8、40℃时,A物质的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为40%,B物质溶液的质量分数为20%,将两种溶液在温度不变的情 况下蒸发等质量的溶剂,析出的晶体的质量________。 A. A>B B. A

中考科学专题训练科学方法浙教版

浙教版科学中考专题训练及答案-科学方法 一、选择题(每空2分,共40分。) 1.控制变量法是探究物理规律的重要方法之一,在下列探究过程中运用了这一方法的是() A.研究电流时把它与水流相比 B.通过观察吸引大头针数目的多少来判断电磁铁磁性的强弱 C.探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时,要保持电阻一定 D.利用磁感线来描述磁场 2.如图所示,在做“探究二力平衡条件”实验时,选用质量较小 的卡片,目的是忽略小卡片的重力对实验的影响.这种突出问 题的主要方面,忽略次要因素,是物理学中经常采用的一种科 学研究方法.以下四个实例中所用研究方法与此相同的是 () A.选用质量相同的物体探究重力势能与高度的关系 B.选用小磁针探究磁体周围的磁场 C.选用轻绳探究使用定滑轮的特点 D.选用2Ω和8Ω两个电阻串联代替10Ω的电阻 3.在探究电流跟电压和电阻的关系时,采用“保持电阻不变,研究电流和电压关系”的研究方法。以下探究没有运用该方法的是() A.探究燃烧的条件B.探究磁场的方向 C.探究催化剂对反应速率的影响D.探究动能的大小跟质量和速度的关系 4.下列同一选项中,采用的主要研究方法不同的是() A.用光线来描述光的传播用磁感线来描述磁场 B.研究牛顿第一定律研究影响导体电阻大小的因素 C.研究种子萌发的条件研究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 D.通过亮度来判断灯泡实际功率的大小通过吸引大头针的数目来判断磁性强弱 5.牛顿第一定律是在大量经验事实的基础上,通过推理而抽象概括出来的。如图6所示的实验中也应用了这种研究方法的是:()

6.下列各种重要科学理论,不是建立在实验基础上的是() A.哥白尼的日心说B.原子核式结构理论 C.牛顿第一定律D.质量守恒定律 7.在科学实验时,为了减小误差或寻找普遍规律,经常需要进行反复多次实验。 ①“测量物体的长度”时,多次测量 ②“研究杠杆的平衡”时,改变动力(臂)和阻力(臂),多次测量 ③“研究串、并联电路的电流特点”时,换用不同定值电阻,多次测量 ④“用电压表和电流表测导体的电阻”时,多次测量电阻两端电压和通过电阻的电流值 上述实验中寻找普遍规律的是()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 8.某年某月某天,物理老师要求同学们开展课外观察月亮的活动,听听同学通过观察作了以下记录,其中通过直接观察不可能得出的记录是() A、月亮是一个球体 B、月亮象一个银色的盘子 C、月亮象一艘弯弯的小船 D、月亮悬挂在东方45°的天空中 9.在科学探究中,常把直接测量有困难的量转换成便于测量的量来研究.这种方法称之为转换法.例如在探究物质吸热升温的属性时,沙子和水吸收热量的多少不便直接测量,可以通过测量加热时间的长短来比较吸热的多少.下述实验中采用了转换法的是()A.在探究影响动能大小的因素时,动能大小的比较方法 B.在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时,推理出物体不受阻力时的运动状态 C.在探究串联电路电流特点时,换用不同灯泡及改变电源电压,多次实验 D.在探究压力对滑动摩擦力的影响时,保持接触面粗糙程度不变,改变压力 10.有些物理量的大小不易直接观察,但变化时引起的其他量的变化却易直接观察,用易观察的量显示不易观察的量,是制作测量仪器的一种思路。下列测量仪器中不是利用这种思路制作的是() A.温度计B.压强计C.弹簧测力计 D.量筒 11.力是看不见的,但是我们可以通过力的作用效果去认识它,这是在科学研究中常用的方法。下面四个研究实例中,同样采用这种研究方法的是() A. 研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时,先使电阻不变去研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再让电 压不变去研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 B. 温度的高低是看不见的,我们可以通过液体体积的变化去认识它 C. 研究牛顿第一定律时,在实验的基础上经过推理,得出运动物体不受力将做匀速直 线运动 D. 在学习蒸发与沸腾时,通过比较得出蒸发与沸腾的异同点 12.人们要认识事物,就要对事物进行比较,引入相应的物理量。下列几幅图给出的比较或说法不正确的是()

中考化学专题题测试水的净化

专题07:水的净化 考试时间:20分钟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 1.【2018届上海市静安、青浦初三中考二模化学试卷】对于水的认识,正确的是()A.4℃时,水的密度最小 B.水是均一、稳定的,所以水是一种溶液 C.自来水生产中通入氯气杀菌消毒 D.电解水产生的氢气与氧气质量比为2:1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4℃时,水的密度最大,A错误;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而水是纯净物,B错误; 电解水产生的氢气与氧气体积比为2:1 ,D错误 考点:电解水,水的物理性质和净化,溶液的判断 2.【2018届内蒙古乌海市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下列对于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A.木炭在氧气中燃烧放出热量,产生二氧化碳 B.红磷在氧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雾 C.电解水时正负极产生的气体的体积比是1:2 D.蜡烛在氧气中燃烧产生耀眼的白光、放出热量、产生大量的白烟 3.【2018届江苏省无锡市新区九年级第一次模拟考试化学试卷】下列有关水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河水可用蒸馏的方法净化 B.硬水和软水可用肥皂水来区别 C.电解水时正、负极产生气体的质量比为 1 : 2 D.地球上的水储量是丰富的,但可供利用的淡水资源是有限的

4.【2018届广东省惠州市初三学业十校联考化学试卷(A)】用“○”表示氢原子、“”表示氧原子,下图中表示一个水分子的是()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一个水分子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故选A 考点:分子的构成。 5.【2018届山东省枣庄市薛城区兴仁中学初三第三次适应性训练化学试卷】电解水时,常在水中加入硫酸使反应容易进行,硫酸本身并不被分解。现用45g溶质质量分数为8%的硫酸溶液进行电解水的实验,一段时间后,硫酸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改变了2%,则产生的氢气的质量为() A.1g B.5g C.9g D.10g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电解水时,在水中加入硫酸起到增强水的导电性,它的质量在电解前后不变,进行电解水的实验,一段时间后,硫酸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改变了2%,应由8%变为10%,故可设电解后溶液质量为x,列式:45g×8%=x×10%,x=36g,故电解掉水的质量=45g-36g=9g,根据2H2O 通电 2H2↑+ O2 ↑中H2O与H2的质量关系,产生的氢气的质量为1g,故选A 考点: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 6.【2018届山东省德州市庆云县二中初三中考模拟化学试卷】除去污水中的异味最有效的方法是()A.搅拌 B.过滤 C.静置 D.吸附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通过吸附可以除去污水中臭味,而搅拌、静置、过滤等方法都不能除去水中的异味。故选D 考点:水的净化 7.【2018届广西柳州市鱼峰区柳北区九年级第二次教学质量检测化学试卷】下列家庭小实验,不能成功的是()

2017年中考化学专题训练 溶解度(含解析)

溶解度 一、选择题 1.将60℃的硝酸钾溶液降温至20℃,有晶体析出.有关该过程的说法错误的是() A.60℃时的溶液一定是硝酸钾饱和溶液 B.20 摄氏度时的溶液一定是硝酸钾的饱和溶液 C.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降低而减小 D.硝酸钾的晶体可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得到 2.下列关于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A.所有物质都易溶于水 B.可将工业废水任意排入内河 C.生活中常用肥皂水检验软水和硬水 D.水电解过程与电源正极连接的一端产生氢气 3.下列实验现象叙述正确的是() A.碘放入汽油中﹣不溶解 B.打开浓硫酸的瓶盖﹣瓶口有白雾 C.在空气中加热铜片﹣表面变黑 D.点燃纯净的氢气﹣尖锐的爆鸣声 4.下列物质中,易溶于水的是() A.植物油B.汽油 C.蔗糖 D.塑料 5.如图是恒温下模拟海水晒盐过程是示意图,与丙烧杯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相同的是() A.甲B.甲和乙C.乙和丁D.丁 6.下列探究实验中,没有利用对比方法的是() A. 探究高锰酸钾的溶解性 B. 探究铁钉生锈的条件 C. 探究氧气的性质

D. 探究分子的运动 7.下表是不同温度时NaCl、KNO3的溶解度.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温度/℃0 A.将60℃时KNO3的饱和溶液降温至20℃,溶质、溶剂的质量都会减少 B.将80℃时NaCl、KNO3两种饱和溶液降温至20℃,析出晶体的质量一定是:KNO3>NaCl C.40℃时,将5g NaCl、5g KNO3分别加入10g水中,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不相等 D.用上表数据绘制成NaCl、KNO3的溶解度曲线,两条曲线交点对应的温度范围是0~20℃ 8.将某温度下热的硝酸钾饱和溶液逐渐冷却至室温,下列有量随时间变化趋势的图象不正确的是() A. B. C. D. 9.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饱和溶液析出晶体后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变小 B.金属与酸反应后溶液的质量一定变大 C.置换反应前后一定有元素化合价发生改变 D.某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生成CO2和H2O,则该物质中一定含有碳元素和氢元素 10.下列图象与对应的实验相符合的是() A. 将不饱和的KNO3溶液恒温蒸发水分至有晶体析出 B. 向硫酸铜和硫酸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NaOH溶液 C. 用氯酸钾制氧气,剩余固体中MnO2的质量分数随时间变化的关系 D. 一定量的稀盐酸中加入足量镁粉 11.将50℃的硝酸钠饱和溶液降温到20℃,有晶体析出(晶体中不含水).下列有关量中没有发生改变的是

中考科学专题 金属含解析

专题二十金属 A组2015年全国中考题组 一、选择题 1.(2015·浙江湖州,7,3分)下列四组物质中,会发生化学反应的是() A.铜和稀硫酸 B.铁和硫酸铜溶液 C.烧碱溶液和氯化钾溶液 D.氧化铜和水 解析在金属活动顺序表中,铜在氢的后面,不会与稀硫酸反应,A错误; 在金属活动顺序表中,排在前面的金属会将排在后面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B正确;烧碱和氯化钾溶液交换成分不会生成沉淀、气体或水,不能反应,C错误;氧化铜与水不发生反应,D错误。 答案 B 2.(2015·浙江金华,8,3分)硫酸铜溶液能用于植物灭菌治病。配制好的溶液,若用铁制容器盛放,铁制容器内壁上会产生一层红色物质。下列解释和结论正确的是() A.铁的表面被腐蚀了,使铁生锈,该红色物质是铁锈 B.铁的金属活动性比铜强,铁置换出铜,红色物质是铜

C.铁与硫酸铜发生了置换反应,红色物质是铁锈 D.铁与硫酸铜发生了复分解反应,红色物质是铜 解析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可知,排在前面的金属可以将排在后面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用铁制容器盛放硫酸铜溶液,铁和硫酸铜发生置换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铁制容器内壁上的红色物质是铜,B正确,A、C、D 错误。 答案 B 3.(2015·浙江丽水,14,3分)往一定量的氯化铜溶液中加入 过量的锌粒,如图是反应过程中某物质的质量随加入锌 粒的质量变化关系,则这种物质不可能是() A.溶液中的水 B.生成的铜 C.生成的氯化锌 D.参加反应的氯化铜 解析往一定量的氯化铜中加入过量的锌粒,无水生成,且溶液中的水也不参加反应,所以水的质量不会随着反应的进行而有所变化,则这种物质不可能是溶液中的水。 答案 A 4.(2015·浙江杭州,16,3分)用三块相同的铝片(均已去除氧化膜)进行如下实验。 实验1:取第一块铝片,放入稀硫酸中,有明显的现象。 实验2:取第二块铝片,放入硫酸铜溶液中,铝片表面有红色物质析出。 实验3:取第三块铝片,放入浓硫酸中,无明显的现象。 实验4:将实验3中的铝片取出,洗净后放入硫酸铜溶液中,没有明显的现象。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在实验1中可以观察到铝片表面有气泡产生 B.由实验2可以得出金属铝比铜活泼 C.铝片与浓硫酸不能发生化学反应

中考专题复习水和溶液

专题 三水和溶液 【考点清单】 考点一:水 1、水的组成: (1)电解水的实验 A.装置―――水电解器 B.电源种类---直流电 C.---- D.+O 2↑ 产生位置负极正极 体积比: 质量比: F.检验:O 2---出气口置一根带火星的木条----; H 2---出气口置一根燃着的木条------。 (2)结论:①水是由氢、氧元素组成的。 ②一个水分子是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的。 ③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而原子不可分。 例:根据水的化学式H 2O ,你能读到的信息 化学式的含义H 2O ①表示一种物质 ②表示这种物质的组成 ③表示这种物质的一个分子 ④表示这种物质的一个分子的构成 2、水的化学性质 (1)通电分解:

(2)水可遇某些氧化物反应生成碱(可溶性碱),例如: (3)水可遇某些氧化物反应生成酸,例如: 3、水的污染: (1)水资源 A.地球表面71%被水覆盖,但供人类利用的淡水小于 B.海洋是地球上最大的储水库。海水中含有80多种元素。海水中含量最多的物质是,最多的金属元素是,最多的元素是。C.我国水资源的状况。 (2)水污染 A、水污染物:工业“三废”(废渣、废液、废气);农药、化肥的不合理施用;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 B、防止水污染:工业三废要经处理达标排放、提倡零排放;生活污水要集中处理达标排 放、提倡零排放;合理施用,提倡使用农家肥;加强水质监测。 (3)爱护水资源:节约用水,防止水体污染 4、水的净化 (1)水的净化效果由低到高的是静置、吸附、过滤、蒸馏(均为方法),其中净化效果最好的操作是;既有过滤作用又有吸附作用的净水剂是。 (2)硬水与软水A.定义硬水是的水;软水是的水。 B.鉴别方法:用,有浮渣产生或泡沫较少的是,泡沫较多的是 C.硬水软化的方法:(实验室)、(家庭中) D.长期使用硬水的坏处:浪费肥皂,洗不干净衣服;锅炉容易结成水垢,不仅浪费燃料,还易使管道变形甚至引起锅炉爆炸。 5、其他 (1)水是最常见的一种溶剂,是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 (2)水的检验:用无水硫酸铜,若由白色变为蓝色,说明有水存在; (3)CuSO4+5H2O=CuSO4·5H2O 水的吸收:常用浓硫酸、生石灰、固体氢氧化钠、铁粉。 化学反应的实质:。 考点三、物质的组成、构成及分类 组成:物质(纯净物)由元素组成 原子:金属、稀有气体、碳、硅等。 物质构成分子:如氯化氢由氯化氢分子构成。H2、O2、N2、Cl2。 离子:NaCl等离子化合物,如氯化钠由钠离子(Na+)氯离子(Cl-)构成混合物(多种物质) 分类单质:金属、非金属、稀有气体(一种元素) 纯净物 (一种物质)化合物:有机化合物CH4、C2H5OH、C6H12O6、淀粉、蛋白质

(完整版)初三化学溶液专题训练一

初三化学溶液专题训练 一、选择题 1.下列适量物质溶于水后,可以造成溶液温度显著降低的是 A.硝酸铵B.蔗糖C.氯化钠D.浓硫酸 2.已知20℃硝酸钾的溶解度为31.6g。在该温度下将20g硝酸钾放入50g水中,充分搅拌,则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约为A.24.0% B.28.6%C.31.6%D.40.0% 3.【05佛山】2004年底,东南亚地区发生了罕见的海啸灾害,为防止疾病传染,需对河水处理后方可饮用。常 用的措施有:①加热煮沸②消毒③净水④自然沉降,较合理的顺序为 A. ③①②④ B. ④①③② C.④③②① D.③①④② 4.以下饮料和食品中,属于溶液的是A、豆浆B、牛奶C、矿泉水D、果酱 5.30℃时Ca(OH)2在水中的溶解度为0.16g/100g水。在此温度下,实验小组为制备饱和的澄清石灰水,称取 5.6g生石灰,放入1000g水中,充分搅拌后冷却至30℃,过滤得到的澄清石灰水中溶质的质量 A、等于5.6g B、大于5.6g C、等于1.6g D、小于5.6g 6.下列条件中的氢氧化钙溶液,质量分数最大的是 A、30℃的不饱和溶液 B、30℃的饱和溶液 C、90℃的不饱和溶液 D、90℃的饱和溶液 7. t℃时,向一支盛有0.1g熟石灰的试管中加入10ml水,充分振荡后静置,试管底部仍有未溶解的白色固体。 对于试管中的上层清液的叙述正确的是 A、溶液中溶质质量等于0.1g B、溶液是t℃时的饱和溶液 B、C、升高温度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D、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 8.有些游泳池中的水呈蓝色,是因为加入了一种能杀菌消毒的物质。这种物质可能是 A.明矾B.食盐C.硫酸铜D.熟石灰 9.下列对日常生活中某些做法的认识没有科学依据的是 A.通常情况下,用硬水洗衣服比用软水洗衣服效果好B. 从某种意义上说,垃圾也是资源,应分类回收处理C.菜刀擦干后放在干燥的地方不易生锈D.失火时,要冷静地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自救10.下列有关溶液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一杯食盐水,下部分比上部分咸B.温度一定时,析出硝酸钾晶体的溶液未必是硝酸钾的饱和溶液C.物质溶于水时,常使溶液的温度发生改变D.75%的医用酒精消毒液,溶剂是酒精 11.t℃时,向硝酸钠饱和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水后,下列有关该溶液的叙述正确的是A.仍为饱和溶液 B. 溶质的质量变小 C.溶质的溶解度不变 D.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 13.【05青岛】目前从海水中提取食盐的方法主要是利用海水晒盐,它所利用的物质分离方法是A.溶解法 B.过滤法 C.结晶法 D.蒸馏法 14.某种饮料由纯净水、蔗糖、苹果汁、维生素C、维生素A、乳酸钙等配制而成。此饮料不含有的营养素是A.糖 类B.维生素C.水D.油脂 15.某温度下有一杯饱和的硝酸钾溶液,欲使其溶质的质量分数发生改变,下列操作可行的是A.加入一定质量的硝酸钾晶体 B.加入少量的水 C.降低温度 D.恒温蒸发溶剂 16.一定质量的木炭与过量氧气在密闭容器内加 热使其充分反应。图1中能正确反映容器内有 关的量随时间变化关系的图象是 17.图3是X、Y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t1℃时X的溶解度大于Y的溶解度 B.t 2℃时X的溶解度等于Y的溶解度 C.t3℃时X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2℃时,变为不饱和溶液 D.t4℃时Y的不饱和溶液升温至t2℃时,变为饱和溶液 18.下列关于水的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水结成冰后体积变小B.海水晒盐的原理是蒸发水得到晶体 C.水只要是无色透明的就能饮用D.工业上用水致冷是利用了水的比热容小的特性 19.有关溶液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溶液一定是无色的B.溶剂一定是水C.浓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D.溶液一定是混合物 20.右图中M、N分别表示二种固体物质(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试根据图中曲线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图中A点表示M、N二种物质在t1℃时均达到饱和 B.M、N二种饱和溶液,当温度从t1降至t2时, 一定析出相同质量的晶体 C.同处A点的相同质量的M、N二种溶液,当温度从 t1降至t2后,剩余溶液的质量分数相等 D.0℃时,M、N具有相同的溶解度 21.下列物质一定属于纯净物的是 A. 净化后的空气 B.部分结冰的蒸馏水 C. 加工门窗的铝合金 D.经过沉淀、过滤后得到的矿泉水22.2004年12月26日印度洋发生海啸,灾民饮用水被严重污染,急需进行净化处理。下列净化水的单一操作中,净化程度最高的是A.蒸馏B.吸附沉淀C.过滤D.静置沉淀 23.已知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g。在此温度下,20g水中最多溶解氯化钠的质量为

中考化学专题复习溶液

专题八 溶液 1.牛牛同学设计了趣味实验装置(下图),其气密性良好。若要使B 中尖嘴导管有“喷泉”产生,则A 中加入的固体和液体可能是 A .食盐和水 B .硝酸铵和水 C .镁和稀盐酸 D .铜和稀硫酸 2.有关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具有均一性、稳定性的液体一定是溶液 B .配制溶液时,搅拌可以增大固体溶质的溶解度 C .饱和溶液的浓度一定比不饱和溶液的浓度大 D .配制氢氧化钠溶液时,必须将氢氧化钠固体放在玻璃器皿中称量 3.右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 .0℃时,甲物质的溶解度为40g B .10℃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C . 30℃时,甲物质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为60% D .除去甲物质中少量乙物质可采取蒸发的方法 4.现有溶解度曲线如图,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t 2 ℃时a 、c 两物质溶解度相等 B .将c 的不饱和溶液降温可以转化为饱和溶液; C .t 1℃时a 、c 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D .将t 3℃的a 、b 、c 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冷却到t 1 时, a 物质析 出最多,无c 物质析出。 5.甲、乙两种不含结晶水的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下图,下列说法 中正确的是 A .甲的溶解度比乙大 B .t 1℃时,甲的饱和溶液中溶质与溶液的质量比为1∶5 C .t 2℃时,甲、乙的两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 D .将等质量甲、乙的两种饱和溶液分别由t 3℃降温至t 2℃,析出甲 的质量一定比析出乙的质量大 7.(10分)下图是“侯氏制碱法”在实验室进行模拟实验的生产流程示意图,根据所学知识回答后面的问题: (1)将气体A 通入紫色石蕊试液,石蕊试液变蓝色,气体A 是 (填化学式), (2)步骤③需要进行的操作是 (填写“过滤”、“加热”之一) (3)步骤②中发生反应的原理是32234NaCl NH CO H O NaHCO NH Cl +++=↓+,过程中能析出碳酸氢钠晶体的原因是 (选填字母) a .碳酸氢钠难溶于水 b .碳酸氢钠受热易分解 c .碳酸氢钠的溶解度相对较小

中考科学学科综合专题复习

中考科学学科综合专题复习 一、物理与化学综合题 (一)化学与气体压强知识综合 例1、现代城市中有各类喷泉,其原理都是利用了 水的压强差,化学中的喷泉原理与其相似,应用了 少平内外的压强差。如图所示,烧杯内盛有NaOH溶 液,滴管a中有NaOH溶液,实验时,先从滴管a处挤 入几滴NaOH溶液,随即打开止水夹b,若要形成喷 泉,烧瓶内的气体X可以是() A、SO2B、CO C 、H2D、O2 例2:如图所示,向试管中依次加入约3毫升饱和硫酸铜溶液和约2毫升浓硫酸,静止片刻后,可观察到的现象() A、玻璃管中左液面下降,右液面上升 B、试管中的液体明显分为两层,上层呈蓝色,下层无色 C、有蓝色晶体析出 D、有白色固体沉降到试管底部

(二)化学与浮力知识综合 1、如图2所示,一个放有砝码的蒸发皿浮在水面上, 蒸发皿底部到水面的距离为h。当不断地向水中加入食盐时,下列各图中,正确反映h与食盐质量关系的是() 2、如图所示,60℃的硝酸钠饱和溶液中悬浮一空心铁球,当溶液温度降低20℃时,会出现的现象是:(1)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

3、弹簧秤下挂着一重物A,烧杯中盛有溶液B,试根据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若A为铁块,B为稀硫酸,则将A放入B中,过一会儿,弹簧秤的读数将(“填“变大”、“变小”或“不变”,不同)________. (2)若A为铁块,B为硫酸铜溶液,则将A放入B中,过一会儿,弹簧秤的读数将________. 4、如图所示,在杠杆的两端分别挂着质量相同的铜球和锌球,这时杠杆平衡,然后将两球分别浸没在稀H2SO4和CuSO4溶液中片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只有左边烧杯中溶液的质量增加 B、只有右边烧杯中溶液的质量增加 C、两边烧杯中溶液的质量都增加 D、取掉烧杯后,杠杆仍然保持平衡

中考化学专项训练:溶液的浓度培优测试卷及解析

中考化学专项训练:溶液的浓度培优测试卷及解析 一、初中化学溶液的浓度选择题 1.甲、乙两种不含结晶水的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t1℃时,甲、乙两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且都等于 60% B.t2℃时,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析出晶体质量,甲不一定大于乙C.t1℃时,将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至t2℃时,溶质的质量分数甲大于乙D.t1℃时,将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到0℃,乙析出晶体比甲析出晶体多【来源】【区级联考】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南岗区2019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2.硝酸钾和氯化钠的溶解度曲线如下图所示。30℃时,分别将30g硝酸钾和氯化钠放入100 g水中,充分溶解。下列结论中,不正确的是 A.两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 B.通常情况下,采取降温的方法能将两种溶液都变成饱和溶液 C.若将硝酸钾溶液降温到20℃,溶液中溶质和溶剂的质量比为3∶10 D.若将硝酸钾溶液变为10℃时的饱和溶液,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减小 【来源】2013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湖北咸宁卷)化学(带解析) 3.甲、乙两种固体物质(均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t2℃时,将甲、乙的两种饱和溶液分别降温到t1℃,所得溶液都是饱和溶液 B.t1℃时,向50g水中加入甲可得80g饱和溶液,则乙在该温度下的溶解度为60g C.甲中混有少量乙时,可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甲 D.t2℃时,将等质量的甲、乙两种溶液分别降温到0℃,甲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小于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来源】2017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黑龙江哈尔滨卷)化学(带解析) 4.将100g 质量分数为20%的硝酸钾溶液稀释为5%的硝酸钾溶液,需要加水的质量为() A.100g B.200g C.300g D.400g 【来源】2016届广东省广州市南沙区九年级一模化学试卷(带解析) 5.有关溶液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氯化钠和植物油都能溶于水形成溶液 B.将20%的硝酸钾溶液均分成两份,每份溶质质量分数为10% C.氯化钠饱和溶液一定比不饱和溶液含的溶质质量多 D.溶解和乳化都能使物质混合得更为均匀 【来源】2018年山东省济南市市中区化学三模试题-2018.6 6.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温度升高时,物质的溶解度增大 B.凡是均一、透明的液体就是溶液 C.浓溶液不一定是饱和溶液,稀溶液也不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D.20℃时36g氯化钠溶于100g水中,恰好达到饱和,此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36%【来源】2019年内蒙古呼伦贝尔市三岔河中学中考化学模拟试卷(4月份) 7.T1℃时,将等质量的硝酸钾和氯化钾分别加入到各盛有100g水的两个烧杯中,充分搅拌后观象如图一所示。硝酸钾和氯化钾的溶解变曲线如图二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中考初三化学水和常见的溶液专题

1.“超临界水”因具有许多优良特质而被科学家追捧,它是指当气压和温度达到一定值时,水的液态和气态完全交融在一起的流体。下面有关“超临界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它是混合物 B .它是一种不同于水的物质 C .它的分子之间有间隔 D .它的一个分子由4个氢原子和2个氧原子构成 2.河水净化的主要步骤如下图所示。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 、步骤Ⅰ可出去难溶性杂质 B 、X 试剂可以是活性炭 C 、步骤Ⅲ可杀菌、消毒 D 、净化后的水是纯净物 3.一壶水烧开了,壶盖被顶开,这是因为 ( ) A.水分子间隔变大 B. 水分子体积变大 C.水分子数目增多 D. 水分子质量变大 4.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溶液都是无色透明的 B . 溶液中的溶剂一定是水 C . 均一、稳定液体都是溶液 D . 溶液都是由溶质和溶剂组成的 5.在盛有水的烧杯中加入以下某种物质,形成溶液的过程中,温度明显升高。这种物质可能 是( ) A .氯化钠 B .氢氧化钠 C .硝酸铵 D .蔗糖 6.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水可以溶解任何物质 B . 物质溶于水时都放出热量 C . 溶质可以是固体,也可以是液体或气体 D . 饱和溶液就是不能再溶解任何物质的溶液 7.某溶液恒温蒸发掉部分溶剂后,无晶体析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原溶液可能是饱和溶液 B. 剩余的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C. 剩余的溶液可能是饱和溶液 D. 剩余的溶液与原溶液中的溶质的质量分数可能相等 8.KCl 与KNO 3在不同温度的溶解度数据如右表。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丸KNO 3比KCl 的溶解度大 B .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的温度在20-30℃间 C .在20℃时,10g 水中加入5gKCl 可得到 33.3% 的KCl 溶液 D .在50℃时,两物质各5g 分别加入l0g 水中, 充分溶解,均有固体剩余 温度/℃ 10 20 30 40 50 KCl 30g 33g 35g 38g 41g KNO 3 21g 31g 45g 65g 88g

中考科学专题:电与磁--(含有详细答案)

电与磁 1. 电工维修电路有时需要带电操作,如图所示,以下操作不会发生触电事故的是( ) A. 甲站在绝缘凳上同时接触火线和零线 B. 乙站在绝缘凳上仅接触火线 C. 丙站在地上仅接触火线 D. 丁站在地上同时接触火线和零线 2. 在生活中,我们会遇到这些情况:(1)开关中两个线头相碰;(2)插头中的两个线头相碰;(3)电路中增加了大功率的用电器;(4)外输电线绝缘皮损坏.在上述情况中,可能引起家庭电路中保险丝熔断的是( ) A. (1)(2) B. (2)(3) C. (2)(4) D. (2)(3)(4) 3. 如图所示,在光滑的水平面上固定一螺线管,将开关闭合后,有一轻质小车,车上放一条形磁铁,以初速度v 0朝螺线管运动,在小车靠近螺线管的过程中( ) A. 电流表中无电流通过,小车匀速运动 B. 电流表中有电流通过,小车减速运动 C. 电流表中无电流通过,小车减速运动 D. 电流表中有电流通过,小车加速运动 4. 如图所示,使一个铜盘绕其竖直的轴转动,且假设摩擦等阻力不计,转动是匀速的.现把一个蹄形磁铁移近铜盘,则( ) A. 铜盘转动将变慢 B. 铜盘转动将变快 C. 铜盘仍以原来的转速转动 D. 铜盘的转动速度是否变化,要根据磁铁的两端哪是N 极,哪是S 极来决定 5. 如图所示,AB 和CD 是两根固定且平行的水平光滑金属导轨,符号“×”表示垂直于纸面指向纸面里的磁场的磁感线.现将铜棒EF 和GH 垂直放在滑轨上,并与金属导轨接触良好;当外力拉动GH 使其向左移动时,则EF 在感应电流的作用下向 移动;当拉动EF 使其向右移动时,则GH 在感应电流的作用下向 移动. 6.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巨磁电阻效应 1988年阿尔贝?费尔和彼得?格林贝格尔发现,在铁、铬相间的三层复合膜电阻中,微弱的磁场可以导致电阻大小的急剧变化,这种现象被命名为“巨磁电阻效应”. 更多的实验发现,并非任意两种不同种金属相间的三层膜都具有“巨磁电阻效应”.组成三层膜的两种金属中,有一种是铁、钴、镍这三种容易被磁化的金属中的一种,另一种是不易被磁化的其他金属,才 可能产生“巨磁电阻效应”. 进一步研究表明,“巨磁电阻效应”只发生在膜层的厚度为特定值时.用R 表示未加磁场时的电阻,R 表示加入磁场后的电阻,科学家测得铁、铬组成的复合膜R 与R 之比与膜层厚度d (三层膜厚度均相同)的关系如图所示. 1994年IBM 公司根据“巨磁电阻效应”原理,研制出“新型读出磁头”,将磁场对复合膜阻值的影响转换成电流的变化来读取信息. (1)以下两种金属组成的三层复合膜可能发生“巨磁电阻效应”的是______. A .铜、银;B .铁、铜;C .铜、铝;D .铁、镍. (2)对铁、铬组成的复合膜,当膜层厚度是1.7nm 时,这种复合膜电阻______(选填“具有”或“不具有”)“巨磁电阻效应”. (3)“新型读出磁头”可将微弱的______信息转化为电信息. (4)铁、铬组成的复合膜,发生“巨磁电阻效应”时,其电阻R 比未加磁场时的电阻R______(选填“大”或“小”)得多. (5)如图是硬盘某区域磁记录的分布情况,其中1表示有磁区域,0表示无磁区域.将“新型读出磁头”组成如图所示电路,当磁头从左向右匀速经过该区域过程中,电流表读数变化情况应是下图中的______. 7. 如图所示,一个轻质弹簧下端悬挂一个小铁片,当开关S 断开时,铁片刚好与水银槽中水银接触,当开关S 闭合后,铁片会( ) A.不动 B.陷入水银面以下 C.向上运动停止在空中 D.上下不停地振动 8. 如图5所示为一台非铁性物质制成的天平。天平左盘中的A 是一铁块,B 是电磁铁。未通电时天平平衡,给B 通以图示方向的电流(a 端接电源正极,b 端接电源负极),调节线圈中电流的大小,使电磁铁对铁块A 的吸引力大于铁块受到的重力,铁块A 被吸起。当铁块A 向上加速运动的过程中,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电磁铁B 的上端为S 极,天平仍保持平衡 B. 电磁铁B 的上端为S 极,天平右盘下降 C. 电磁铁B 的下端为N 极,天平左盘下降 D. 电磁铁B 的下端为N 极,无法判断天平的平衡状态

2018年中考化学专题复习水的净化练习卷

水的净化 1.能用于区分硬水和软水的方法是 A.闻气味B.观察颜色 C.加肥皂水D.加食盐水 2.下列单一操作中,净化自然界的水程度最高的是 A.过滤B.蒸馏 C.吸附D.静置沉淀 3.自来水厂对天然水进行净化的过程中,通常不采用的方法是 A.蒸馏B.沉淀 C.过滤D.消毒 4.自然界的水都不是纯净水,下列有关水的净化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过滤不能使硬水转化为软水 B.净水时活性炭起吸附作用 C.蒸馏可将海水淡化 D.电解水是一种常用的净水方法 5.水是生命之源,下列有关水的说法错误的是 A.肥皂水可区分硬水和软水 B.活性炭可除去水中的异味 C.过滤可除去水中的可溶性杂质 D.蒸馏可降低水的硬度 6.某课外活动小组的同学在课外实践活动中,检测到我市安化县境内某溶洞中的流水中溶有较多量的Ca(HCO3)2。下列对该溶洞中的流水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溶洞中的流水是硬水 B.取适量溶洞中的流水,加肥皂水时会出现较多浮渣

C.溶洞中的流水可作为优质饮用水 D.溶洞中的流水不宜直接洗衣服 7.下列混合物可用过滤方法分离的是 A.酒精和水B.食盐和泥沙 C.矿泉水D.铁粉和铜粉 8.下列中草药煎制步骤中,属于过滤操作的是 A.冷水浸泡B.加热煎制 C.箅渣取液D.灌装保存9.用如图所示的简易净水器处理浑浊的河水,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净水器能杀菌消毒 B.净化后的水属于纯净物 C.活性炭的主要作用是吸附 D.净水器能将硬水变为软水 10.生产自来水的过程中不能加入或通入的物质是 A.明矾B.活性炭 C.氯气D.硫酸铜 11.在如图所示的自来水厂生产流程中,分离水中固态杂质的设备是

中考化学专项训练:溶液的浓度培优复习测试题附答案

中考化学专项训练:溶液的浓度培优复习测试题附答案 一、初中化学溶液的浓度选择题 1.如图是甲、乙两种物质(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根据图象及相关知识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t2℃时,甲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一定大于乙溶液溶质质量分数 B.甲物质的溶解度一定大于乙物质的溶解度 C.t1℃时,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到t2℃时,所得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相等D.t2℃时,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时,甲析出的晶体比乙多 【来源】【区级联考】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南岗区2019届九年级下学期中考二模化学试题2.a、b两种固体物质(均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在t1℃时,将a、b两种物质各60g分别加入100水中,充分溶解后,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t1℃时,得到的两种溶液均为饱和溶液 B.将所配制的a、b两种溶液从t1℃同步降温,a析出的晶体比b多 C.t2℃时a的溶解度比b大 D.将所得的两种溶液温度升高到t2℃时,a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于b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来源】哈尔滨市道外区2017—2018学年度上学期九年级期末调研测试化学试卷 3.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1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t1℃时,甲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于乙饱和溶液 B.t2℃时,甲、乙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都为30% C.t2℃时,甲、乙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至t1℃,甲溶液饱和,乙溶液不饱和 D.t2℃时,质量相同的甲、乙饱和溶液分别升温至t3℃,为达饱和状态,需加入甲的质量大于乙 【来源】2015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福建厦门卷)化学(带解析) 4.氯化铵和硝酸钾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50℃时,氯化铵的溶解度大于硝酸钾 B.a℃时,氯化铵与硝酸钾溶液的质量分数相等 C.将60℃的硝酸钾饱和溶液降温会变为不饱和溶液 D.40℃时,50g水中加入50g硝酸钾,充分搅拌,得到质量分数约为39%的硝酸钾溶液【来源】2015届山东省枣庄市薛城舜耕中学九年级学业水平模拟化学试卷(带解析) 5.20℃时,往100g硝酸钾溶液中加入20g硝酸钾,充分搅拌,硝酸钾部分溶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硝酸钾的溶解度变大B.溶质的质量分数保持不变 C.所得溶液是饱和溶液D.所的溶液的质量为120g 【来源】2014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福建莆田卷)化学(带解析) 6.已知20℃时,NaCl和NaNO3的溶解度分别为36g和88g.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