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BF网络在铅锌多金属矿综合物化探找矿预测中的应用
- 格式:pdf
- 大小:195.83 KB
- 文档页数:4
福建省物化探大队找矿方法(一)地质调查(填图)找矿1949年前,由一二个地质人员凭借精度极差的1∶5万单色地形图,观察研究沿途所见的地层、岩石、构造、地貌等基本成矿地质条件,采集标本样品,访问当地老百姓,发现找矿标志,追索、寻找可能存在的矿体,大致了解其基本特征。
这种方法,是当时发现和重新确认全省有26个矿种约300余处矿点的主要途径。
1949年后直至1956年,仍是以普查小组(3~5人)和普查分队(十几人至几十人)形式修测或实测1∶5万~1∶10万地质矿产图和更大比例尺的矿点或矿区草测或目测地质图,寻找和追索矿产。
1958年至60年代末期,各类踏勘组、普查组、普查分队、填图找矿队采用实测及部分修测1∶5万或1∶10万(间或1∶1万~1∶2.5万)地质图,沿一定间距(250~1000米),穿越或追索地质及矿化蚀变界线的方法进行地质研究,探寻矿产与找矿标志。
发现新矿点和矿区则多用1∶1000~1∶10000比例尺地形图进行地质与矿体、矿化现象的追索、圈定,填制相应比例尺图件简测、评测及草测。
70年代以来,福建省地质找矿多采用实地修测或修编1∶5万或1∶2.5万地质或地质矿产图方法做面上或区域矿产评价。
早期,化学样多用拣块法或连续拣块法,间以刻槽法,后逐步以刻槽法为主,拣块法为辅。
测定方法由早期的容量法,逐步为比色法和物理或物理化学法,测定的成分也由少数几种发展成几十种。
(二)岩矿碎屑找矿省内运用此法找到残坡积与冲洪积物中的矿块或蚀变岩石,进而发现地表矿露头,找到永安重晶石、周宁楼下岗明矾石、邵武南山下萤石等,后经勘查,均成大中型或小型矿床。
(三)重砂找矿1957年,砂金队首先于建溪、汀江、武平等地沿河用重砂法找金矿;江西冶金220队用重砂法在清流、宁化寻找原生地表钨矿,发现清流北坑等著名钨矿。
1958年后,重砂法在省内成为普遍用于专门性寻找钨、锡、金时的一种常规方法,发现一大批重砂矿物异常。
1959~1977年,在1∶20万区域地质调查过程中,主要使用双目显微镜共鉴定五六十种重砂矿物。
云南省兰坪县分江铅锌矿区铅锌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方向本文主要对云南省兰坪县分江铅锌矿床地质的特征、成矿背景、成因、找矿标志进等方面进行了探讨,同时指出了找矿方向,为进一步加强兰坪盆地东缘铅锌矿的勘查与找矿工作奠定良好基础。
标签:兰坪盆地东缘分江地区sedex型铅锌矿床找矿标志云南兰坪中新生代陆内盆地是著名“三江”特提斯成矿域的重要组成部分,矿产资源丰富,以金顶超大型铅锌多金属矿最为引人注目,此外在金顶北西30千米的白秧坪Cu、Co、Pb、Zn、Ag多金属矿集区,具有大型规模超大型远景。
近年来随着云南省三年找矿行动计划的实施,在兰坪金顶—白秧坪矿集区的东部兰坪盆地东缘发现了分江、金山桃等铅锌矿,与以往发现的青甸湾、菜子地等铅锌矿床构成一南北向的铅锌银多金属矿带,该区目前已展示了大型以上规模远景。
1成矿背景矿区位于唐古拉—昌都—兰坪—思茅褶皱系中段,夹持于金沙江与澜沧江两深断裂间,总体构造线呈北北西向及近南北向展布。
地层主要出露中三叠统攀天阁组(T2P)中酸性火山岩;上三叠统三合洞组(T3sh)灰岩。
其次出露中三叠统上兰组上段(T2s2)泥质条带灰岩夹粉砂岩、泥岩及下段(T2s1)泥岩与粉砂岩互层;上三叠统歪古村组(T3w)板岩、石英砂岩、含砾砂岩、砾岩;挖鲁八组(T3wl)粉砂质炭质泥板岩夹粉~微粒泥基长石岩屑砂岩。
构造以矿区西部北北西向维西-通甸-乔后大断裂及其次级构造控制着区内构造格局,派生出北西向、北东向、近南北向断裂及金山桃向斜。
岩浆岩以印支期中酸性喷出岩为主,次为印支期-燕山期花岗斑岩、喜山期粗面岩,局部尚有零星分布的石英斑岩脉、正长斑岩脉、云煌岩脉。
本区位于兰坪-思茅Pb、Zn、Cu地球化学区(Ⅱ)北亚区(Ⅱ1)地球化学异常带内,Pb、Zn、Cu、Sb、As、Hg异常带浓度高、规模大,矿化强度高。
异常主要分布于三叠系上统上兰组(T2s)、攀天阁组(T2p)及中统三合洞(T3s)地层分布区,并以三合洞(T3s)地层中分布的异常规模大、浓度高、浓集中心明显,部分异常经解剖评价,已有较大找矿潜力的大、中型矿床存在,异常分布与已知矿床产出吻合性好,如菜子地铅、锌组合异常、分江-金山桃铅、锌组合异常带中有菜子地铅锌矿、分江-金山桃铅锌大、中型矿床产出,化探异常特征展现了区内良好的找矿前景。
多种地质找矿手段的综合应用之我见摘要:地质勘探手段多种多样,但是每种手段都有其自身的适用性和局限}生,如果能把多种找矿手段综合应用,发挥各自的优点,避免各自的缺点,就可以更加迅速,有效和科学的找矿,提高经济效率。
关键词:多种地质找矿手段综合应用一、地质勘探的工作现状笔者认为目前我国的区域地质矿产勘探作十分具有代表性,在以先进的地质成矿理论为指导的前提下,利用地、遥、化、物等综合有效的找矿方法,进行全面有效的找矿作,充分发挥各种资源的利用价值。
其实,地质勘查存在很大的概率性,如果我们采用合理的勘查手段,可以降低风险,提高勘查的准确度。
二、举例证明我们选用实例的作内容主要包括:区域地质矿产渊查,地球物理勘查,包括土壤和水系沉积物地球化学测量的地球化学勘查,矿产检查、遥感解译验证和综合研究等。
2.1地质路线填图地质路线是指在野外作中,为完成某项地质任务而部署的一系列观察路线。
地质路线可以分为穿越路线和追索路线。
我们选择1:5万区域地质填图方法,它以地质研究为墓础,以先进的地质理论为指导。
地质填图调查的路线根据解决地质找矿问题的原则布设,整体上以穿越路线布设为主,以追索路线布设为辅,横穿地质体、异常区、构造线、成矿远景区则相应布设了点距为300m~500m,线距为500m~800m的主干线路。
2.2实测地质剖面为了控制重要构造带的展布和含矿地质体的分布,我们对重要异常区和各地质体均布设了两条剖面。
矿点、火山机构、侵入岩体均有剖面控制,对于重要的火山机构都布设了“丁”字或“十”字型路线精测剖面。
测制的原则是控制化探异常、解决重要地质问题和矿产问题,要选择地层和其他矿体、地质体、异常等m露相对齐全的区段。
2.3物探工作1:2万比列尺高精度磁法测量作:我们可以选用pmc-1型质子磁力仪3台,其中一台用于日变测量,另外两台用于测量作,对3台仪器在开生产前和作结束后进行噪声和一致性校验测试。
我们在这次.作中完成了面积为20的20020km网度高磁测量,磁测物理点达到了5580个,达到了预定的200×20m网度高精度磁法测量任务作量的要求。
内蒙古自治区多伦县小井铅多金属矿成矿条件分析摘要:系统介绍了内蒙古自治区多伦县小井铅多金属矿的区域地质背景,从地物化各方面说明了该地区具备了良好的成矿条件,肯定了该地区的找矿潜力。
关键词:多伦县;多金属;地质特征;化探特征;矿体特征;1、概述小井铅多金属矿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多伦县大北沟乡境内,地理坐标:东经:116°07′27″—116°11′57″,北纬:42° 06′01″—42°08′01″。
矿区位于河北省张北—沽源—内蒙古多伦(蒙冀)银、铅、锡多金属成矿带。
自中生代以来,该区域受到太平洋板块的俯冲,发生了火山—深成岩浆侵入活动,并伴随了广泛的Au、Ag、Cu、Pb、Zn等多金属的成矿作用,形成了较为广泛的多金属矿集区,该矿所处地质环境优越,找矿潜力大。
2、地质特征:2.1、地层:区内出露地层简单主要为侏罗系上统满克头鄂博组(J3mk),其总体走向约北东45°,倾向南东,倾角35°左右;主要岩性为晶屑岩屑凝灰岩(J3mk tf)和流纹岩(J3mk λ),其中流纹岩的分布受构造控制明显。
2.2、岩浆岩工作区内未见侵入岩,喷出岩也不发育,只有局部见流纹岩零星分布,次火山脉岩较为发育,有石英二长斑岩脉、花岗斑岩脉、铁锰质霏细岩脉,其中铁锰质霏细岩脉在矿体周边密集发育。
2.3、构造小井铅多金属矿地处内蒙地轴北缘,为华力西期褶皱带多伦复背斜的一部分。
该区域大地构造位于内蒙古中部地槽褶皱系温都尔庙—翁牛特旗加里东地槽褶皱带。
区内主要发育有两组断层:F1:位于矿区中部,走向100-110°,为正断层,两端均被第四系覆盖,本次发现矿体就位于该断层南侧的次一级构造内。
F2:位于矿区中东部,走向170-180度,为平移断层,断层表现为错动石英二长斑岩脉。
3、物探特征3.1、磁异常特征矿区位于巴丹吉林—宝音图—温都尔庙—翁牛特旗磁力高、重力低值带分区中的桑根达来—镶黄旗段。
矿产资源M ineral resources高精度磁法测量在陈家庙铁铜矿床及外围铁及多金属矿普查应用张双富摘要:高精度磁测技术是区域矿产预测与分析中常用的一种方法,利用高精度的磁测技术可以确定整个勘探区的结构和岩体。
基于此,本文结合实际案例,通过应用高精度磁法测量对陈家庙铁铜矿床、周边铁、多金属矿等进行了分析,并提出质量保证措施及质量评述,希望能为相关工作人员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高精度磁法测量;铁铜矿床;外围铁;多金属矿该项目的实施是以查证工作区内的航磁和地磁异常为前提,综合开展地质、物探找矿评价工作,以发现工作区内铁、铜、钼、铅锌等多金属矿产地并尽快查明工作区内铁矿的资源状况为目的。
具体任务是对工作区内圈定出的航磁、地磁异常区采用有效的地质、物探、化探等综合方法进行找矿评价工作。
重点对陈家庙铁铜矿床外围铁、铜、等多金属矿的成矿远做出综合评价,发现新的铁、铜等多金属矿产地,实现天水北部铁、铜找矿工作的突破。
1 项目基本情况1.1 交通位置及自然地理工作区西起秦安县陇城镇,东到张家川县马鹿镇,北至张家川县平安乡,南到清水县城一带。
工作区范围(极值)地理坐标:东经105°56′50″~106°28′55″;北纬34°45′40″~35°02′00″,勘查区面积约52.08km2,包含五个航磁异常区,一个地磁异常区。
区内有310国道和多条省级公路通过,中间有县级公路相互连接,交通比较方便。
工作区位于陇中、东部黄土梁峁沟壑区。
境内沟壑纵横,植被稀少,海拔高度一般为1500m~2200m,相对高差在100m~300m左右,山势平缓,农田广布,主要为黄土及第三系红层所覆盖,岩石仅在部分沟谷两侧零星出露。
本区河流属黄河流域的渭河及其支流水系。
1.2 区域地质背景本区属秦岭-祁连加里东褶皱带的北缘,其地质构造与地质特征有关。
加里东运动对该区的构造特征起到了控制作用,致使地槽回返;海西运动的特征是大规模的中酸性岩浆侵入;燕山运动以断层活动及小规模岩浆侵入为主;喜山运动的主要特征是小幅度升降及继承式断裂活动。
甘肃花牛山铅锌矿地质-地球物理找矿模型付开泉(甘肃省地矿局第二勘查院甘肃兰州730020)摘要:甘肃柳园花牛山金银铅锌多金属矿田是1958年由甘肃省地质局发现并勘查评价后,由瓜州县政府组织开采,属国有矿山企业。
通过多年开采证实,矿石储量变化较大,属严重危机矿山。
2008年全国危机矿山办公室批准进行接替资源勘查,开展了物探工作,经地面磁测、激电中梯剖面测量,新发现异常(与原异常对比)重现性良好,可控源大地电磁测深异常显示在主矿带的外围及深部具有一定的找矿前景。
为此在已知矿区上进行了物探方法对比,总结物探异常的找矿标志,建立了矿床地质-地球物理找矿模型。
关键词:花牛山铅锌矿地质-地球物理找矿模型1 地质概况花牛山金银铅锌矿大地构造位置处于塔里木板块中段北缘,位于花牛山—白山堂早古生代裂谷裂陷带中。
矿区出露地层主要为震旦纪洗肠井群(Z X)碳酸盐岩夹碎屑岩建造,在南部三矿区出露中奥陶世花牛山群(O H)中基性火山岩夹碎屑岩建造。
花牛山金银铅锌矿矿区范围东西长约20km,南北宽约8km,矿区铅锌矿主要赋存于震旦系洗肠井群细碎屑岩-碳酸盐岩岩系中,矿体形态多以似层状沿两种岩性接触带及其附近层间水平错动带产出,属火山-沉积碎屑岩-碳酸盐岩系有关的喷流沉积型金银铅锌成矿系列,成矿有利层位为碳酸盐岩与碎屑岩的接触带。
主要成矿期大致为海西期,同时又有印支期成矿作用的叠加,矿床的形成为震旦系(矿源层)地层、构造作用、岩浆热液三者共同作用的结果。
1.1地层矿区与成矿有关的地层主要为震旦纪洗肠井群(Z X)和中奥陶世花牛山群(O H)。
1、震旦纪洗肠井群(Z X)主要呈现近东西向展布于矿田北部,分布在一、二矿区及其以东地段,区内出露二、三、四岩组。
(1)二岩组(Z X b):为一套浅变质的、浅海相泥质岩建造,在其内分布有大量酸性斑岩脉和石英脉,整体岩性较为单一。
(2)三岩组(Z X c):主要为一套浅海相碳酸盐岩及泥质岩建造。
第39卷第5期2021年10月 中 国 锰 业CHINAMANGANESEINDUSTRYVol.39No.5 Oct.2021
收稿日期:2021-07-17作者简介:李钱(1992-),男,云南楚雄人,技术员,主要从事地质工程工作。
云南大硐厂铅锌矿矿床地质特征与成因浅析李 钱,何群超(广西锡山矿业有限公司,广西南宁 530022)
摘 要:云南大硐厂铅锌矿矿床位于腾冲北部明光乡,属于腾冲梁河多金属成矿带北部的东河成矿带。区域内矿体受南北向线性构造控制明显,该矿床主要产出于燕山期中酸性石英斑岩、花岗斑岩、花岗闪长斑岩与白垩系地层接触带内的矽卡岩及二叠系下统大东厂组碳酸盐岩断层接触带中,岩浆活动强烈并具多期次性,岩浆的侵位使地层热接触变质作用、热交代变质作用普遍。早期构成铁闪矿—黄锡矿—黄铜矿—磁黄铁矿,晚期是方铅矿、黄铜矿、磁黄铁矿。综合地质特征分析认为,该矿床类型为中温热液矽卡岩型。关键词:燕山期;矽卡岩;接触变质;地质特征中图分类号:P618.4 文献标识码:B doi:10.14101/j.cnki.issn.1002-4336.2021.05.004
0 前 言矽卡岩最早发现于瑞典,后来广泛发现于中酸性侵入岩与碳酸盐岩接触带形成的一套蚀变硅酸盐矿物组合。国内外矽卡岩成因类型一般为3种,即接触交代型、岩浆型、交代层控型。接触交代型主要与燕山早期中酸性侵入岩有关,围岩是古生代以来的碳酸盐岩;岩浆型主要是成岩过程中残余的含矿汽液产生的,包括熔离、汽液伟晶充填和贯入熔离(汽液)交代等不同成矿作用;交代层控型主要与内生作用、叠加作用和改造作用有关,与中酸性岩浆无关。矽卡岩矿床在世界矿产储量中所占的比例较大,富铁矿约25%、钨矿约50%、铅锌矿约25%,所以研究矽卡岩成矿的类型、模式对在前浅部资源面临枯竭的情况下寻找深部矿产资源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主要研究接触交代型矽卡岩矿床。矿床主要分布于中酸性侵入体与碳酸盐类岩石的接触带上或其附近。多数产于外接触带的矽卡岩化围岩中,少数产于内侧接触带的蚀变侵入体内。矿体的形态和产状复杂,明显受接触带构造的控制,多呈不规则状、似层状、凸状、镜状、脉状、巢状。规模大小不一,有直径仅为数米的小矿体,更有延伸长达数千米的巨大矿体,多见中小规模。结合以往地质资料及矿区野外现状观察,研究大硐区域内矿床地质特征、构造特征、蚀变现象、矿产分布情况,研究矿床成因、控矿因素、成矿物质的来源;预测矿区可能成矿地带,分析矿区内构造、地层、岩浆岩等地质体对矿床成矿的影响。研究工作的具体任务是:在矿山已有地质成果基础上,进一步查明含矿层位、岩性组合、岩浆岩、地质构造特征等;进一步查明范围内矿体形态、产状、规模及矿床成因,为下一步探矿工作提供方向与理论支持。
地球物理勘探方法及其在找矿中的应用摘要:本文简述了我国资源勘查中常用的物探技术和方法, 认为高分辨率、高精度、多学科、多方位技术的集成应用将成为物探发展的必然趋势。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各类探物技术也随之发展起来,由于经济发展的迅猛态势,使得社会对矿物资源需求越来越大,因此,矿物勘探也成为社会发展的重要环节。
关键字:地球物理勘探;方法;找矿;应用引言20世纪80年代以来,多矿产勘查工作的上升趋势促进了地球物理勘探方法的发展,随着地表矿与浅部矿的减少,找矿难度加大,特别是地层出露差的地区,物探方法的作用将愈来愈重要。
地下赋存的矿体或地质构造基于它们所具有的物理性质、规模大小及所处的位置,都有相应的物理现象反映到地表或地表附近,这种物理现象是地球整体物理现象的一部分。
地球物理勘探的主要工作内容是利用相适应的仪器测量、接收工作区域的各种物理现象的信息,应用有效的处理方法从中提取出需要的信息,并根据矿体或构造和围岩的物性差异,结合地质条件进行分析,做出地质解释,推断探测对象在地下赋存的位置、大小范围和产状,以及反映相应物性特征的物理量等,作出相应的解释推断的图件。
因此,地理物理勘探是找矿中不可缺少的重要手段。
地球物理勘探技术是指运用物理学的原理和方法,对地球的各种物理场分布及其变化进行观测,探索地球本体及近地空间的介质结构、物质组成、形成和演化,在此基础上为探测地球内部结构与构造、寻找能源、资源和环境监测提供理论、方法和技术。
一、地球物理勘探找矿的主要方法1、磁法勘探1.1 航空及地面甚低频电磁法甚低频电磁法其基本原理是利用频率为15~30kHz的甚低频军事或广播电台发射的电磁波作为场源,在地表、空中或地下测量其电磁场的空间分布,该方法在圈定良导断裂破碎带、蚀变带,追踪含矿构造,寻找低电阻率的矿脉,圈定矿化范围等方面具有鲜明的优点。
1.2 大地电磁测深大地电磁测深是以天然交变电磁场为场源的被动场源电磁测深法。
四川省巴塘县纳希铅锌多金属矿调查工作报告xxxxx化探队二○一○年七月四川省巴塘县纳希铅锌多金属矿调查工作报告委托单位四川省巴塘县国土资源局编写单位:xxxxxx地质矿产调查所所长:xx主任工程师:xxxx项目负责:xxxx工作人员:xxxx xx xxxx xxxx编写人:xxxx xxx xx审查人:xxxx队总工程师:xxx队长:xxxx提交报告单位:xxxxx化探队提交报告时间:xxx年xxx月xxx日《四川省巴塘县纳希铅锌多金属矿调查项目》简介四川省巴塘县纳希铅锌多金属矿区行政区划隶属于巴塘县夏邛镇,地理坐标:东经99°07′00″~99°10′00″;北纬29°55′00″~29°58′00″。
拟设探矿权由四个拐点圈闭:①99°07′00″、29°58′00″;②99°10′00″、29°58′00″;③99°10′00″、29°55′00″;④99°07′00″、29°55′00″。
面积26.76km2。
工作区地处金沙江缝合带的东侧,中咱微地块北东缘、义敦岛弧成矿带南侧。
频繁的构造运动和岩浆活动,为矿床形成创造了优越的条件。
测区1:5万水系沉积物测量圈定出的Au、As、Sb、Ag、 Pb、Zn等元素异常,最高含量分别为54.2×10-9、940.58×10-6、580.31×10-6、2.91×10-6、160×10-6、280×10-6。
还有Cu、Hg、Mo等元素异常组合,各元素异常有一定套合。
异常面积大,浓集中心突出,表明成矿物质来源极其丰富,具明显的金、锑、铅锌矿致异常特征。
通过初步调查工作,发现了两条锑金、铅锌矿化体。
Ⅰ号锑矿体地表出露长80m,厚约0.5—3m,产状90°∠82°。
找矿技术P rospecting technology 广东省翁源县新江凉桥铅多金属矿地质特征及找矿前景分析吴海辉(广东省核工业地质局二九三大队,广东 广州 510800)摘 要:翁源县新江镇凉桥铅多金属矿集区位于大宝山矿区以南约5km,该区成矿地质条件与大宝山南部铅锌矿床类似。
赋矿层位主要为泥盆系、石炭系碳酸盐岩地层,并受凉桥—新江向斜构造控制,区内层间滑动及断裂构造较发育,主体断裂以北西向为主。
隐伏的中酸性丘坝岩体的存在,为成矿元素的活化迁移和富集成矿提供了条件,向斜构造轴部及两翼的层间滑动带为矿体的形成提供了有利的储矿空间。
通过对本区的详查工作及综合研究,认为本区具有较好的铅多金属矿成矿条件。
关键词:凉桥;铅多金属矿;大宝山;成矿条件中图分类号:P61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5065(2021)21-0067-2G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prospecting prospect of Xinjiang Liangqiao lead polymetallicdeposit in Wengyuan County, Guangdong ProvinceWU Hai-hui(Guangdong Province Nuclear Indusiry Geological Bureau 293 Brigade,Guangzhou 510800,China)Abstract: Liangqiao lead polymetallic ore concentration area in Xinjiang town, Wengyuan County is located about 5km south of Dabaoshan Mining Area. The metallogenic geological conditions of this area are similar to the lead-zinc deposit in the south of Dabaoshan. The ore bearing horizons are mainly Devonian and Carboniferous carbonate strata, controlled by Liangqiao Xinjiang syncline structure, interlayer sliding and fault structures are relatively developed in the area, and the main faults are mainly NW. The existence of concealed medium acid mound dam body provides conditions for the activation, migration and enrichment of ore-forming elements. The interlayer sliding zone at the axis and two wings of syncline structure provides favorable ore storage space for the formation of ore body. Through the detailed investigation and comprehensive study of this area, it is considered that this area has good metallogenic conditions for lead polymetallic deposits.Keywords: Liangqiao; Lead polymetallic ore; Dabao mountain; Metallogenic conditions工作区大地构造位置属华南褶皱系南东缘,处于湘、赣、粤后加里东隆起与粤中海西-印支拗陷带交接部位。
2023年 7月下 世界有色金属57找矿技术P rospecting technology物探方法在黔西北某矿区找矿工作中的应用邓耀辉,黄 凯,农观海(贵州省有色金属和核工业地质勘查局地质矿产勘查院,贵州 贵阳 550005)摘 要:物探方法作为一种重要的间接找矿手段,在找矿工作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本次物探工作在地质工作成果的基础上,对重点测线进行物探测量,通过AMT和高密度电法测量两种物探方法成果的分析和对比,分析物探异常,划分成矿构造,为后期地质钻探工作提供物探依据,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关键词:萤石矿;AMT;高密度电法测量;间接找矿中图分类号:P61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5065(2023)14-0057-3Application of geophysical prospecting method in fluorite ore prospecting in Northwest GuizhouDENG Yao-hui, HUANG Kai, NONG Guan-hai(Geological and Mineral Exploration Institute of Guizhou Non-Ferrous Metal and Nuclear Industry Geological Exploration Bureau,Guiyang 550005,China)Abstract: As an important indirect means of prospecting, geophysical prospecting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prospecting work.Based on the results of geological work, this geophysical exploration work carries out geophysical exploration and measurement of key surveying lines.Through the analysis and comparison of the results of two geophysical exploration methods, AMT and high-density electrical measurement, Analysis of geophysical anomalies,classify metallogenic structure,It provides the basis of geophysical exploration for the later geological drilling work and obtains good results.Keywords: fluorite mine;AMT;high-density electrical measurement;indirect means of prospecting收稿日期:2023-05作者简介:邓耀辉,男,生于1988年,贵州赫章人,硕士工程师,研究方向:矿产地球物理。
可视化技术在物化探找矿中的应用分析王天鸿发布时间:2021-09-25T14:22:32.639Z 来源:《基层建设》2021年第15期作者:王天鸿[导读] 随着我国地质找矿工作的持续开展,基本取得良好效果,但找矿工作难度不断提高浙江有色地球物理技术应用研究院有限公司浙江绍兴 312000摘要:随着我国地质找矿工作的持续开展,基本取得良好效果,但找矿工作难度不断提高,容易识别的矿产大大减少,将物化探技术运用于地质找矿工作中十分有必要。
目前科学技术不断发展,可视化技术与物化探找矿技术结合应用,能够大大提高地质工作效率。
本文将围绕可视化技术在物化探找矿中的应用进行分析。
关键词:可视化技术;物化探找矿;地质工作引言地质工作中使用物化探找矿技术是一项复杂而又繁琐的工作,地下条件无法直接分辨,导致其中可能存在盲主矿体或矿体形态复杂情况时,地质找矿工作难度加大,灵活利用可视化技术,对地址条件进行预测分析,有助于降低地质工作难度。
下面,笔者将针对可视化技术在物化探找矿中的应用发表一些浅略的见解。
一、可视化技术在物化探找矿中的应用优势(一)提高探测成果的直观性物化探找矿技术在我国地质工作中的应用,能够从一定程度上有效降低工作复杂性和难度,而目前我国找矿勘探和地质工作中,面临着地质找矿条件复杂、隐伏矿较多、岩性不均匀、矿产埋藏较深等诸多问题,降低了地质找矿工作效率。
引入可视化技术,利用电磁波成像、地震波成像及位场成像方法,结合计算机技术手段,对需要勘察地点的地质条件、空间特征等进行预测判断,能够有效地提高地质探测成果地直观性和可视化程度。
同时,利用数据处理技术对探测对象进行分析,能够有效地进行数据重建和图像转化,从根本上提高了地质找矿工作质量和效率,为后续工作的开展和进行打好基础。
(二)有助于提高物化探找矿工作效果受地下岩体形态介质不同、地质环境条件不同及矿产形成不同等诸多因素的影响,物化探找矿对象具有一定的不稳定性和复杂性,加之受干扰和观察误测、勘察对象表征及结构性质变化化多等印象,物化探找矿工作可能出现误差,影响其整体工作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