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镇康县芦子园铅锌铁多金属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方向探析
- 格式:docx
- 大小:28.57 KB
- 文档页数:3
滇西镇康芦子园铅锌矿床矽卡岩矿物特征及矿化期次初步研究滇西镇康芦子园铅锌矿床为一种典型的矽卡岩型铅锌矿床,地处滇西经济区核心区域,是该地区的优质金属矿产资源之一。
本文将对其矿物特征及矿化期次进行初步研究。
矽卡岩为一种含硅的碳酸盐岩,其主要矿物为方解石、石灰石等。
在铅锌矿床中,矽卡岩往往是主要的赋矿岩石,同时也是矿石的主要含钙硅胶体。
对矽卡岩中矿物进行研究可以为铅锌矿床的形成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
在芦子园铅锌矿床中,矽卡岩主要表现为产状呈席状或柱状,岩石中含有少量的黄铁矿、方铅矿以及脆黄铜矿等。
其中,黄铁矿属于比较常见的硫化物矿物,是铅锌矿床中的主要矿物之一。
方铅矿则是铅锌矿床中最主要的铅矿矿物,其含量较高,往往是铅锌矿床的主要产出矿物。
这些矿物的存在为芦子园铅锌矿床的形成提供了丰富的矿物学特征。
据分析,芦子园铅锌矿床经历了两次矿化作用,分别为早期和晚期矿化作用。
早期矿化作用主要表现为硫化物矿物的生成,主要矿物为黄铁矿和脆黄铜矿,此时矿石中的成分以铜、锌为主。
晚期矿化作用则主要为含铅矿物的生成,主要矿物为方铅矿,此时矿石中的成分以铅、锌为主。
整个矿化作用历程较为复杂,其中铅、锌的成矿流程与矽卡岩中的流体活动密切相关,因此探索这些矿物之间的关系具有实际意义。
据初步研究,芦子园铅锌矿床的矽卡岩矿物特征及矿化期次表现了复杂多样的特征,这也为铅锌矿床的成因机制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因此,今后需深入开展相关的研究,以期更好地认识该矿床的生成机制,为矿床的勘探和开发提供更广阔的空间。
该矿床的产能和质量是评价一座矿床价值的重要指标。
据相关数据显示,芦子园铅锌矿床的铅矿铜矿预测储量达到1.2万吨、锌预测储量达到6.4万吨,储量居滇西地区前列。
同时,铅、锌的品位也较高,铅品位平均为1.73%,锌品位平均为1.89%。
这些数据显示,芦子园铅锌矿床是一座高品位、大规模的铅锌矿床,具有较高的开发与利用价值。
矿床的成矿时间和成因类型则是评价一个矿床的重要指标。
云南镇康芦子园铅锌矿构造控矿规律及其机理分析云南镇康芦子园铅锌矿位于云南省普洱市镇康县,是一座规模较大的铅锌矿床,属于热液型铅锌矿床。
该矿床的构造控矿规律及其机理分析是该矿床研究领域的热点之一。
该矿床主要分布在东、北、西三个矿区,形态呈近似圆形。
通过对该矿床的地质、构造和矿物学特征进行综合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首先,该矿床的构造控矿规律与区域构造特征密切相关。
该地区处于走滑构造体制中,有较为发达的断裂-褶皱构造,尤以那洪断裂为代表的中南岩群断裂系统是该矿床的主要构造控制因素。
芦子园矿床主体矿体沿断裂带分布,矿体在断裂以及近断裂带内较为发育,其沉积岩底部也较易产矿。
此外,矿体也与局部的褶皱构造有关,如在芦子园北矿区矿体主要分布在长波褶皱和中波褶皱的背斜和盘状构造中。
其次,该矿床的构造控矿规律与岩浆热液相互作用有很大关联。
热液对岩浆的加热、脱气、溶解作用以及岩浆流体对热液的输运作用,共同导致了岩浆热液相互作用。
而岩浆热液作用的结果则是:热液成分的不断混合,造成不同程度的混合反应;热液成分的再结晶,并与岩石颗粒或矿物结合,形成矿化带、矿床等。
最后,该矿床的构造控矿规律与多重成矿阶段的作用有密切关系。
芦子园铅锌矿床的成矿历史较为复杂,主要发育了四个矿化阶段,分别为早期多金属矿化、中期铅锌矿化、晚期泥盆系多金属矿化和近现代碎屑岩搬运迁移矿化。
四个阶段各自具有不同的成矿物质来源、成矿流体性质、成矿环境条件和成矿模式,不同阶段的构造控制因素也有所不同。
综上所述,云南镇康芦子园铅锌矿构造控矿规律及其机理分析是该矿床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
通过对该矿床的构造、岩浆热液作用和多重成矿阶段的作用进行分析,可以为该矿床的勘探和开发提供有益的科学依据。
关于云南镇康芦子园铅锌矿的相关数据,有以下信息:矿床规模:矿床面积约为8平方公里,主要矿体位于东、北、西三个矿区。
矿石品位:目前开采主要品位为铅锌的混合矿,其平均品位为铅3.48%、锌1.36%。
滇西芦子园铅锌铁多金属矿找矿前景分析沙建泽; 邓志祥; 王涛; 张传昱【期刊名称】《《云南地质》》【年(卷),期】2019(038)003【总页数】6页(P297-302)【关键词】钻孔验证; 磁异常; 找矿前景; 滇西芦子园【作者】沙建泽; 邓志祥; 王涛; 张传昱【作者单位】云南省地质调查院云南昆明650216【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12芦子园铅锌铁多金属矿区地处昌宁-孟连结合带和怒江断裂带之间,大地构造位置属于保山—镇康地块构造单元南段之永德地块(图1a)。
矿区内控制程度较高,芦子园矿区累计查明工业锌金属量2.25Mt、Zn平均品位2.67ω%,工业铅金属量0.39Mt、Pb平均品位0.46ω%;查明工业铁矿石量76.68 Mt,TFe平均品位28.21ω%。
由于矿床成矿元素分带明显,矿床上部为铅锌矿体,下部为厚大的磁铁矿体,应用高精度磁测来找寻隐伏磁铁矿体效果显著。
近期综合地质特征及新获得的1∶1万高精度磁异常,实施了ZK15101钻孔验证,结果显示芦子园深部及其南部仍然具有较大的找矿潜力。
1 芦子园矿区地质背景矿区地处昌宁-孟连结合带和怒江断裂带之间,大地构造位置属于保山—镇康地块构造单元南段永德地块(图1a)。
区域上出露寒武系沙河厂组(∈3s)和保山组(∈3b)碎屑岩、碳酸盐岩、奥陶系(O)、三叠系(T)的碎屑岩、碳酸盐岩和中基性火山岩。
区内断裂、褶皱发育,断裂主要有北东向和北西向两组(图1b),二者交叉构造“井”字型构造特征。
矿床的形成明显受地层、岩性、层间破碎带、围岩蚀变等因素控制。
其中寒武系不纯碳酸盐岩、含钙砂泥质岩是重要的赋矿岩石,深大断裂交汇地段的背斜构造多有众多矿床(点)分布。
2 矿区地质特征矿区出露地层主要为寒武系上统核桃坪组、沙河厂组、保山组和奥陶系中上统蒲缥组、火烧桥组。
沙河厂组二段、三段为该区主要含矿层位,岩性主要为大理岩和大理岩化灰岩。
矿区位于镇康复式背斜轴部芦子园次级背斜北西翼(图1),区内发育有北东向和北西向两组断裂,北东向组断裂沿芦子园背斜轴部发育,多属张扭性断裂,是该区主要控矿断裂。
云南镇康县芦子园铅锌多金属矿床矿体矿化特征及找矿意义芦子园铅锌矿床是三江成矿带保山—镇康地块典型的矽卡岩型铅锌多金属矿床。
从矿区浅部到深部矿化,其矿化呈现出一定的规律性变化,围岩蚀变从浅部到深部均呈现规律性变化。
初步建立了芦子园铅锌多金属矿床矿体在垂向上的矿化分带特征和该模式的找矿意义。
标签:矿化垂向分带特征;铅锌多金属矿床;芦子园;云南镇康该矿床已评价为西南三江成矿带保山—镇康Pb-Zn-Cu-Fe-Hg-Sb-As-Au成矿带上的首个超大型铅锌多金属矿床。
发现该矿床存在明显矿化垂向分带富集特征。
本文主要针对本矿床的矿化垂向变化特征给予具体研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该区铅锌矿床的矿化特征的垂向分带模式,以此对于该矿区深部找矿工作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1.矿床地质概况芦子园铅锌多金属矿床位于镇康县芦子园,地处保山—镇康地块。
为保山—镇康地块内评价的第一个超大型铅锌多金属矿床。
矿区出露地层主要为寒武系沙河厂组、保山组、奥陶系蒲缥组。
矿区共圈定了Ⅰ、Ⅱ、Ⅲ三个矿带。
Ⅰ号矿带长约270m,宽40m。
矿体走向北东-南西,倾向北西,倾角50°~70°,矿体长约240m,厚0.73~5.15m,平均品位:铅0.78~1.96%,锌1.30~7.0%;Ⅱ号矿带长约3000m,走向为北东-南西,倾向北西,平均倾角58°;Ⅲ号矿带长约950米,宽150米,走向北东-南西,倾向北西,倾角45°~60°。
矿石平均品位,铅0.52~4.70%,锌1.09~5.53%。
深部目前已发现厚大的磁铁矿体,长大于1200m,分布标高为495~1182m。
2.矿床矿体垂向变化特征2.1矿体矿化类型的垂向变化特征该矿床在垂向上其矿化类型有明显的分带特征。
以标高1000m为界,上部为铅锌矿化富集带,下部为磁铁矿化富集带。
铅锌矿化富集带分布在地表至標高1000m之间,从上到下依次出现了氧化铅锌矿石、大理岩型铅锌矿石、矽卡岩型铅锌矿石。
滇西芦子园铅锌矿床蚀变矿化特征分析滇西芦子园铅锌矿床位于云南省昭通市鲁甸县境内,是一座富含铅锌矿的矿山。
该矿床的蚀变矿化特征对于矿床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对滇西芦子园铅锌矿床的蚀变矿化特征进行分析。
一、蚀变类型滇西芦子园铅锌矿床的蚀变类型主要为热液蚀变、氧化还原蚀变和交代蚀变。
其中,热液蚀变是该矿床的主要蚀变类型,表现为石英、方解石和云母等矿物的变质和交代作用。
氧化还原蚀变主要表现在矿脉中,形成了含钛铁矿、磁铁矿和黄铁矿等蚀变矿物。
交代蚀变则是指岩体与外来流体交代作用,形成了包括角闪石、矽卡岩、方解石、石英和云母等矿物的蚀变矿物。
二、蚀变带滇西芦子园铅锌矿床的蚀变带分为矿化蚀变带、最外普通蚀变带和外普通蚀变带三部分。
其中,矿化蚀变带位于矿脉周围,几乎所有的矿化矿物都分布在该蚀变带内。
最外普通蚀变带主要由石英、方解石和云母等矿物组成,而外普通蚀变带则主要由石英、长石、云母和角闪石等矿物组成。
三者的分布形态呈现环形或椭圆形,大小为每个矿床的底部面积的三分之一至一半。
三、矿化矿物滇西芦子园铅锌矿床的主要矿化矿物包括黄铁矿、闪锌矿、方铅矾和白云石等。
其中,黄铁矿是该矿床的主要矿物,占据矿脉中的大部分。
闪锌矿则是该矿床的次要矿物,分布在黄铁矿的边缘。
方铅矾和白云石则分布在矿脉中的石英和方解石等富含铅锌的矿物周围。
此外,滇西芦子园铅锌矿床中还含有磷灰石等次要矿物。
综上所述,滇西芦子园铅锌矿床的蚀变矿化特征主要表现为热液蚀变、氧化还原蚀变和交代蚀变等多种类型的蚀变,形成了矿化蚀变带、最外普通蚀变带和外普通蚀变带三部分。
其中,黄铁矿、闪锌矿、方铅矾和白云石等是该矿床的主要矿化矿物。
对于矿床的研究和开采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针对滇西芦子园铅锌矿床的矿化特征,我们需要对相关数据进行分析,以更好地了解该矿床的性质和矿产资源储量。
根据相关数据,该矿床的铅锌资源储量分别为2.5亿吨和1.5亿吨,矿石品位分别为5.6%和7.8%。
云南地区铅锌矿成矿地质特征与找矿前景分析李莲芹1,罗 攀2,罗江华2(1.云南冶金资源股份有限公司,云南 昆明 650200;2.云南驰宏锌锗股份有限公司,云南 曲靖 655000)摘 要:近年来,我国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加快推动了工业化进程,对铅锌资源的需求在不断的增加,因此,对铅锌矿的找矿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云南地区是铅锌矿重要富集地区,拥有大量的铅锌矿产资源。
因此,在实际的工作中,应细致的分析云南地区铅锌矿的成矿原因,为找矿工作提供一定的依据,提高找矿的效率,促进云南区域经济的不断发展。
因此,本文主要针对于云南地区铅锌矿的成矿与找矿进行详细的分析和介绍。
关键词:云南地区;铅锌矿;成矿与找矿中图分类号:P618.42;P618.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1-5004(2019)01-0061-2云南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矿产业为其支柱产业职业,在丰富的矿产资源类别中,各类矿产资源非常丰富。
铅锌矿是云南地区占比非常高的一类矿种,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对铅锌的需求在不断增加[1]。
因此,需加大铅锌矿的找矿工作力度,以进一步提高铅锌矿的资源储量,为社会提供大量的铅锌矿产资源保障,推动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2,3]。
1成矿背景及成矿特征云南地区发生过大量的海底热水喷流活动,在寒武纪时期,将大量的金属元素携带至该地区,在有利的成矿区域富集成矿,形成初级矿源层。
后期经过火山喷发、沉积改造等相关地质作用,富集、叠加形成了大量的铅锌矿床,成为云南地区重要的矿产资源[4]。
因此,在实际的找矿工作中,需要结合云南地区铅锌矿的成矿背景,采取有效的找矿方法,提高铅锌矿的找矿效果,以满足社会的发展需求,推动云南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5]。
云南地区铅锌矿成矿地质特征:碎裂花岗岩、棱岩等成矿特征,且主要矿区地质内构造是以断层为主、褶皱其次,其裂隙、节理以及构成矿区等相关基本要素,因性质不同,也使得云南地区铅锌矿成矿有着一定的差别,例如,不同序次、不同性质等与铅锌矿成矿以及矿物质的分布组成都有着紧密的关系。
镇康芦子园铅锌矿区成矿地质特征文章在对矿区地质特征认识的基础上,着重研究了矿体、矿石特征控矿因素主要是地层、岩性以及构造,对矿区矿床规模及成因作了分析。
标签:地层;构造;岩浆岩;矿体特征1 地层区内出露上寒武统保山组(∈3b)及下奥陶统(O1),二者呈不整合接触(见图1:云南省镇康县芦子园铅锌矿床地质略图)。
上寒武统保山组(∈3b),可细分为9层:第一层(∈3b1)为深灰色大理岩,出露不全;第二层(∈3b2)为厚-中层状大理岩,局部夹泥灰岩、片岩,厚50m,见有铅锌矿化;第三层(∈3b3)为薄层状大理岩,与绿泥石英片岩呈互层状,厚165m;第四(∈3b4)为绢云、绿泥石英片岩,厚30m;第五层(∈3b5)页状大理岩,夹碳酸盐化绢云、绿泥片岩,含方铅矿、闪锌矿、黄铜矿等,为区内主要矿化层之一,厚40m;第六层(∈3b6)石英片岩及泥质条带大理岩,片岩及大理岩中均含方铅矿、闪锌矿、黄铁矿、黄铜矿等,为区内矿化最好的层位,厚25m;第七层(∈3b7)为中厚层状白云质大理岩,质纯,局部有铅锌矿化;第八层(∈3b8)为薄层状砂质大理岩,局部见铅锌矿化,厚60m;第九层(∈3b9)为厚层至块状粗晶灰岩,厚约100m。
下奥陶统(01)下部为绢云母石英片岩,局部变为钙质片岩及泥灰岩,厚大于80m;上部为杂色片岩、千枚岩,出露不全。
2 构造区内主要褶皱构造为镇康(地界山)背斜,轴向北东,长约60Km。
而矿区位于背斜北西翼,为一单斜构造,地层走向北东,倾向北西,倾角50-60°,沿走向及倾斜方向,在大理岩的片岩夹层中,波状小褶皱甚为发育,小背斜轴部往往是矿体富集场所。
区内主要断裂构造主要有北东及北西向两组,北东向有F1,北西向有F4、F5、F6,对矿体均起破坏性作用。
3 岩浆岩矿区及外围,岩浆活动较微弱,未见花岗岩类侵入,仅在断裂上见有小规模辉绿岩脉侵入,长几米至200m,厚1m至数十米,岩脉中常含石棉细脉,局部见有微弱的铜、铅、锌矿化,但与主矿体无明显关系。
云南镇康芦子园铅锌铁多金属矿床矿石矿物特征及成因分析刘伟;邓明国【摘要】镇康芦子园铅锌铁多金属矿床属大型铅锌铁矿床,对矿床矿石矿物的系统研究表明,矿石主要金属硫化物有闪锌矿、方铅矿、黄铜矿、黄铁矿.根据矿床地质特征、矿物共生组合及相互穿插关系,认为成矿主要分为热液成矿期和表生期,矿床是与燕山期隐伏岩体有关的岩浆热液型矿床.【期刊名称】《地质找矿论丛》【年(卷),期】2014(029)003【总页数】6页(P381-386)【关键词】芦子园铅锌铁多金属矿床;岩浆热液矿床;矿物特征;成矿阶段;云南省【作者】刘伟;邓明国【作者单位】昆明理工大学国土资源工程学院,昆明650093;成都水文地质工程中心,成都610081;昆明理工大学国土资源工程学院,昆明65009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13;P618.40 引言镇康芦子园铅锌铁多金属矿的勘查研究始于20世纪70年代,经过近年来的勘查,矿床储量已达大型规模[1]。
以往对芦子园矿床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矿床成因、控矿因素及地球化学研究等方面,研究均涉及到矿床成因[2-9],但认识并不一致;而对矿石矿物特征和成矿阶段的研究不深入,也会制约对矿床的全面认识。
本文通过对主矿体矿石的光、薄片详细分析,结合矿床地质特征,研究矿物的组合特征及矿床的成矿阶段,对矿床成因研究提供有益的信息。
1 成矿地质背景1.1 区域地质背景芦子园铅锌铁多金属矿床位于云南镇康县凤尾镇南东部,地处澜沧江板块结合带和怒江断裂带之间,大地构造位置为三江造山带南段的保山—镇康地块南段。
区域地层寒武系—三叠系发育较齐全,主要由碎屑岩、碳酸盐岩组成;区域构造主要为保山—镇康复式背斜及NE向、NW向2组断裂组成[1];在加里东期、印支期、燕山晚期和喜马拉雅期,保山—镇康地块均出现过花岗质岩浆活动[8]。
1.2 矿区地质概况矿区出露地层为寒武系和奥陶系,从老到新依次为上寒武统核桃坪组(∈3h)、沙河厂组(∈3s)、保山组(∈3b),中奥陶统蒲缥组(O2p)及上奥陶统火烧桥组(O3h)。
增刊矿物学报 451滇西镇康芦子园铅锌铁矿成矿物质来源余海军1,2,李文昌1,2(1.中国地质大学资源学院,湖北武汉 430074;2. 云南省地质调查局,云南昆明 650051)芦子园铅锌铁矿位于保山地块南段,南东部为昌宁-孟连被动边缘褶冲带,近南北向镇康复背斜与北东向南汀河断裂带的交汇部位,是西南“三江”成矿带的重要组成部分。
目前,矿区铅锌铁矿成矿物质来源不清,严重制约了该区地质找矿,本次探索性对其成矿物质来源进行了浅析。
(1)硫同位素特征芦子园铅锌铁矿石中闪锌矿的δ34S为9.9‰~10.2‰,方铅矿的δ34S为9.2‰~9.5‰,具有变化范围窄、硫同位素组成相对均一的特点,并表现出相对富集34S的同位素组成特征。
闪锌矿和方铅矿的硫同位素组成明显高于源于深部与岩浆作用有关的硫化物的硫同位素组成及其变化范围,低于同期海水的硫同位素值,介于二者之间,反映了岩浆源硫和地层中海水源硫的混合特点。
闪锌矿的δ34S值略大于方铅矿,与硫同位素在热液矿物中的平衡结晶顺序相一致,说明硫是在同位素平衡的情况下沉淀的,即硫化物形成时与成矿流体基本上达到了硫同位素平衡,故二者是在平衡共生条件下形成,应为同一矿化期的产物。
(2)铅同位素特征芦子园矿床矿石铅同位素相当稳定,变化范围小于0.3%,铅同位素组成基本上是均一的。
μ值9.68~9.97,Th/U比值3.82~4.0,变化范围很小。
206Pb/204Pb为18.224~18.338,离差为0.04;207Pb/204Pb为15.715~15.849,离差为0.06;208Pb/204Pb为38.381~38.874,离差为0.18,铅同位素组成属于正常铅。
闪锌矿和方铅矿的铅同位素数据点都落在正常铅演化线之上,数据点较集中,说明矿床中的铅来源较均一。
铅同位素模式年龄在405~509 Ma,小于地层年龄。
在铅同位素△β~△γ成因分类图解中,矿石铅投影点多数位于壳源铅和与岩浆作用有关的铅源边界线范围内。
㊀收稿日期:2017-08-02㊀作者简介:李㊀爽(1985~)ꎬ男ꎬ辽宁省铁岭市人ꎬ地质工程师ꎬ从事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及水工环地质工作ꎮ镇康县芦子园矿区地质灾害特征及防治建议李㊀爽1ꎬ宋㊀楠2(1.云南省地质调查院ꎬ云南昆明650216ꎻ2.云南省国土资源规划设计研究院ꎬ云南昆明650216)㊀㊀摘㊀要:镇康县芦子园铅锌矿区环境地质条件中等ꎬ目前发现的地质灾害类型有滑坡㊁崩塌㊁泥石流等ꎬ随着矿山的进一步开采活动ꎬ还可能导致地面变形㊁沉陷ꎻ建议建立地质灾害监测网络ꎬ长期动态观测ꎬ并及时采取工程处理措施ꎮ关键词:工程地质ꎻ地质灾害ꎻ防治建议ꎻ云南镇康㊀芦子园中图分类号:P642㊀㊀文献标识码:A㊀㊀文章编号:1004-1885(2018)1-95-4矿区位于镇康县城70ʎ方向平距约24km处ꎬ行政区划属镇康县凤尾镇管辖(图1)ꎮ矿区内地势起伏ꎬ地形切割强烈ꎬ气候温润ꎬ植被较发育ꎮ现矿山生产为地下开采ꎬ在目前工程建设开挖㊁下部运输巷道掘进和运营中皆没有发现大溶洞和易引发岩溶地面塌陷灾害现象ꎬ后续正常运营产生岩溶塌陷的可能性较小ꎬ较有利于矿床开发ꎬ但矿山的生产活动造成了矿区内地质灾害中等发育ꎮ图1㊀镇康县芦子园铅锌矿矿区工程地质简图Fig1.GeologicalSketchMapofLuziyuanPb ̄ZnOrefieldinZhenkangꎬYunnan1.奥陶系蒲缥组第二段2.寒武系保山组第一段3.寒武系沙河厂组第三段4.寒武系沙河厂组第二段二层5.寒武系沙河厂组第二段一层6.花岗细晶岩脉7.辉绿岩/石英脉8.铅锌矿化体9.滑坡及编号10.崩塌及编号11.泥石流及编号12.溶洞及编号13.地下水流向1㊀矿区地震活动状况矿区位于三江经向构造带的南段ꎬ北部与南岭纬向构造带相复合ꎬ属腾冲 澜沧地震活动带ꎬ其北西侧龙陵 瑞丽大断裂带和南东侧耿马 澜沧一带地震活动带ꎬ属地震危险区ꎬ各时期地震活动频繁ꎮ据历史记载ꎬ该带发生破坏性地震三十余次ꎬ震中位置分布在 歹 字型构造以及经向与纬向构造主干断裂带及其交汇部位ꎮ㊀2018年第37卷㊀第1期95~98页㊀云南地质CN53-1041/P㊀ISSN1004-1885㊀近年ꎬ矿区周边地震震级多为2~5级ꎬ地震发生频率较高的主要是耿马县ꎬ其地震震级相对略小ꎬ其发生频率相对较高ꎮ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15)ꎬ峰值加速度值为0 20gꎬ反应谱特征周期0 45sꎬ矿区处于Ⅷ级抗震烈度设防区ꎮ2㊀矿区地质灾害现象评述矿区地形较复杂ꎬ沟谷切割强烈ꎬ植被中等发育ꎬ在矿山生产活动的影响下ꎬ矿区内地质灾害发育程度中等ꎬ目前矿区范围及周边主要有8个滑坡和1个潜在崩塌点及1个泥石流沟(表1)ꎬ现状地质灾害中等发育ꎬ潜在的危险性中等ꎮ未来矿山开采中诱发和加剧地质灾害的可能性中等ꎮ表1㊀芦子园铅锌铁矿区地质灾害调查表Tab1.GeologicalDisasterInvestigationofLuziyuanPb ̄Zn ̄FeOrefield灾害类型灾害点编号主滑方向(ʎ)发育规模长(m)宽(m)厚度(m)体积(m3)地层时代现状稳定性评价滑㊀坡HP00114535254~64375O2p已发生滑动ꎬ后缘扔不稳定HP0024570403~614000O2p发生剧滑ꎬ滑床风化不稳定HP00326060154~64500O2p已发生滑动ꎬ后缘扔不稳定HP00412035153~52100O2p已滑坡ꎬ基本稳定HP00534040205~74800O2p已滑坡ꎬ不稳定HP0064560506~821000ɪ3b1蠕滑ꎬ见有拉裂缝ꎬ不稳定HP007315100403~516000ɪ3b1已滑坡ꎬ后缘不稳定HP00826060403~59600ɪ3s3发生剧滑ꎬ滑床风化较强不稳定潜在崩塌点BT00132040305~77200ɪ3b1稳定性一般泥石流沟N00128019005~20O2p不稳定2 1㊀滑坡由于区内人类持续强烈的破坏地质环境ꎬ在区内因人类修路㊁选厂和尾矿库建设形成了较多滑坡ꎮ区内皆为小型滑坡ꎬ滑坡主要发生在第四系残坡层中ꎬ发育于地形坡度相对较陡的地段ꎬ且多为开挖临空㊁植被破坏等因素触发ꎬ往往会以突然剧滑的形式暴发ꎬ大多已剧滑过ꎮ滑坡成因:滑坡地段岩土结构松软ꎬ岩体风化强烈ꎬ强度降低ꎬ再加上人类新近开挖在前缘形成临空ꎬ加剧其不稳定ꎬ在降雨或汇水的影响下产生变形滑移ꎮ其中ꎬHP001滑坡㊁HP003滑坡㊁HP004(图2)滑坡均位于矿区北东部干沟尾矿坝右岸坡ꎬ发育于第四系残坡积松散层ꎬ下伏基岩为奥陶系中统蒲缥组泥质粉砂岩ꎬ残坡积以粉质粘土为主夹少量碎石ꎬ结构显松散ꎬ控滑结构面为全风化下限ꎬ主要为尾矿坝建设开挖排水沟导致了该段岩土体产生了变形滑移ꎬ属于小型滑坡ꎬ现状危害中等ꎬ主要是危害下侧排水沟和造成水土流失ꎮ图2㊀矿区周边HP003㊁HP004滑坡Fig2.SlopeSlipHP003ꎬHP004SurroundingOrefield69云㊀㊀南㊀㊀地㊀㊀质37卷HP005㊁HP007(位于矿区东部F5断裂带边缘)ꎬF5走向北东ꎬ长大于2 2kmꎬ倾向北西ꎬ倾角50ʎ~65ʎꎬ属压扭性断裂ꎬ显先张后压特征ꎮ地表断裂带宽几米至几十米ꎬ为寒武系与奥陶系裂隙含水层分界断裂ꎬ对矿区岩层(矿层)的连续性㊁完整性有一定的破坏作用ꎮ地表未见泉点出露ꎬ坑道揭露段总体干燥ꎮ发育于第四系残坡积松散层ꎬHP005下伏基岩为奥陶系中统蒲缥组泥质粉砂岩ꎬHP007下伏地层为寒武系上统保山组粉砂质板岩夹灰岩ꎬ目前已滑动ꎬ随着沟水继续的侵蚀和强降雨易继续牵引式滑坡ꎬ属于小型滑坡ꎬ现状危害中等ꎬ主要是危害尾矿坝及公路(图3)ꎮ图3㊀滑坡工程地质剖面图Fig3.EngineeringGeologicalSectionofSlopeSlip2 2㊀崩塌崩塌发育于山体斜坡地段ꎬ地形属断裂作用形成的陡崖ꎬ为古崩塌ꎬ受风化和临空卸荷影响ꎬ边坡后壁欠稳定ꎬ局部有掉块㊁崩塌现象ꎬ易继续产生变形崩塌ꎮ2 3㊀泥石流沟泥石流沟位于矿区干沟附近(图4)ꎬ旱季沟水干涸ꎬ雨季最大流量300l/sꎬ露天采场废石堆积边坡及各坑口废石堆放区多处于冲沟㊁河流上游地带ꎬ雨季废石受雨水冲刷㊁搬运ꎬ废石易于冲沟内搬运ꎬ并最终在矿区干沟及芦子园沟等主要河沟内汇集ꎬ最终形成泥石流ꎬ危害到下游尾矿库ꎮ现于干沟内形成宽5~30m的大面积泥石流堆积沟ꎮ图4㊀矿区内N001泥石流沟Fig4.SoilFlowTrenchN001inOrefield㊀㊀㊀图5㊀矿区内HP007滑坡Fig5.SlopeSlipHP007inOrefield此外ꎬ矿区半坚硬至软弱地层风化速度较快ꎬ本区降雨量较大ꎬ暴雨㊁猛雨和连锦细雨较多ꎮ所以在雨量较多的6~9月份极易发生泥石流ꎬ其规模大小不等ꎬ破坏性较大ꎬ在矿山公路和建筑场地的选择中应引起注意ꎮ3㊀矿山进一步生产对环境可能产生的影响矿区今后持续坑采ꎬ地表岩体裂隙发育ꎬ开口度较大ꎬ岩体稳定性一般ꎬ设计坑口地段易造成岩体崩79㊀1期李㊀爽等:镇康县芦子园矿区地质灾害特征及防治建议㊀89云㊀㊀南㊀㊀地㊀㊀质37卷落危害ꎮ地下开采平硐的掘进ꎬ形成的采空区改变了地应力ꎬ当采空区的围岩强度不足以抵抗上覆岩土体重力时ꎬ顶板岩层内部形成的拉张应力超过岩层抗拉㊁抗剪强度极限时产生向下的弯曲和移动ꎬ使采空区产生陷落变形ꎬ扩展至地表时产生地面沉陷㊁地裂缝灾害ꎬ局部地段可能产生新的滑坡㊁崩塌等灾害ꎬ或诱发㊁加剧原有的各类地质灾害ꎮ随着矿山开采疏干地下水ꎬ降低矿区地下水位ꎬ造成矿区地下水位的下降ꎬ导致地表容易产生陷落㊁变形㊁伴随地面沉陷ꎮ采矿产生的废渣㊁矿石不规范随意堆放ꎬ为泥石流地质灾害的产生创造条件ꎮ4㊀地质灾害防治建议(1)建立地质灾害监测网络ꎬ在现状滑坡地质灾害点以及矿石开采过程中可能发生的矿坑冒顶㊁采空区陷落变形和地质灾害点ꎬ进行长期动态观测记录ꎬ分析和掌握地质灾害发展趋势ꎬ作出预警预报ꎬ视其规模及危害ꎬ及时采取必要的工程处理措施ꎮ(2)矿山大面积回采时应预留足够的安全矿柱ꎬ采空区应及时回填ꎬ避免采矿中采空区陷落㊁变形甚至诱发或加剧地质灾害ꎮ(3)开采地表氧化矿形成的矿渣松散堆积体ꎬ做到有序堆放ꎬ应做好排水及拦挡措施ꎬ防止泥石流灾害的发生ꎮ(4)在露天采场修建截洪沟ꎬ及时排除露天积水ꎮ在天井口处修筑混凝土护墙ꎬ高出底板ꎬ防止水流涌入ꎮ(5)加强环保意识ꎬ严密规划ꎬ有序生产ꎬ尽量避免高强度爆破ꎮ5㊀结论矿区处于腾冲 龙陵地震带与耿马 澜沧地震带交接部位ꎬ抗震设防烈度8度区ꎬ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 20gꎮ矿区现状地质灾害中等发育ꎬ矿山开采环境影响效应较大ꎬ目前矿山地质环境质量中等ꎬ随着矿山进一步的开发建设ꎬ要格外注意地质环境的保护ꎬ否则矿山地质环境将逐渐恶化ꎬ有向不良类型转变可能ꎮ参㊀考㊀文㊀献[1]云南省地质调查院.云南省镇康县芦子园铅锌矿资源储量核实报告[R].2013.[2]云南省地质调查院.云南重点岩溶流域水文地质及环境地质调查[R].2009.[3]矿区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探规范[S].(GB2719~91)THEGEOLOGICALDISASTERANDPREVENTIONOFLUZIYUANOREFIELDINZHENKANGLIShuang1ꎬSONGNan2(1.YunnanInstituteofGeologicalSurveyꎬKunming650216)(2.YunnanPlanandDesignInstituteofLandResourcesꎬKunming650216)Abstract:TheEnvironmentGeologicalConditionofLuziyuanPb ̄ZnorefieldinZhenkangismoderate.Thepresentdiscoveredgeologicaldisastersareslopeslipꎬcollapseandsoilflowꎬetc.Owingtothefurtherminedevelop ̄mentꎬthesurfacedeformationꎬsinkcanberesulted.Thereforeꎬwesuggestthatthegeologicaldisasterinspectionnetworkmustbesetupinordertocarryoutthelong ̄termdynamicinspectionandengineeringprocessingintime.KeyWords:EngineeringGeologyꎻGeologicalDisasterꎻPreventionSuggestionLuziyuanꎬZhenkangꎬYunnan。
云南镇康县芦子园铅锌多金属矿床地质特征刁开帅;彭昭银;张银【摘要】镇康县芦子园铅锌矿为近年来新发现的超大型矿床.矿体主要赋存于上寒武统沙河厂组,矿体受北东向层间构造破碎带的控制,其成矿与矽卡岩化关系极为密切.矿床的形成主要与深部热液沿层间构造破碎带贯入并与围岩发生交代作用有关.为热液充填交代矽卡岩型铅锌矿床.【期刊名称】《云南地质》【年(卷),期】2015(034)001【总页数】5页(P90-94)【关键词】矽卡岩;构造控矿;云南镇康县芦子园【作者】刁开帅;彭昭银;张银【作者单位】云南铜业矿产资源勘查开发有限公司,云南昆明650051;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昆明勘察设计研究院,云南昆明650051;云南铜业矿产资源勘查开发有限公司,云南昆明65005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18.42.43镇康地块是西南“三江”成矿带的重要组成部分,位于南汀河断裂带和怒江断裂带之间,有利的大地构造条件形成了该区丰富的矿床类型,其中最为典型矿床为芦子园铅锌矿床,芦子园铅锌矿床因其规模大、成矿作用相对复杂而备受研究者关注 [1]。
对于该矿床的成因争议比较大[2-9],本文试图通过分析该矿床围岩蚀变、控矿因素、地质特征及矿物间的相互关系,以期对矿床的成因提出有益的探讨。
保山—镇康地块是三江成矿带重要的铅锌多金属成矿区之一,区内褶皱和断裂发育,地质构造复杂,褶皱主要为镇康复背斜,断裂主要为北东向和北西向两组,其中北东向组走向断裂与成矿作用关系密切,是矿区赋矿构造,并且矿体也严格受矽卡岩控制。
矿区内岩浆岩出露较少,仅局部地区见辉绿岩脉出露,近矿围岩蚀变主要有矽卡岩化、蔷薇辉石化、绿泥石化、绿帘石化、硅化、大理岩化等。
区内矿产主要以铅、锌、为主,其次为铜、铁、锡、金、银等。
芦子园矿区出露的地层由老到新依次为寒武系上统核桃坪组、沙河厂组、保山组、奥陶系蒲缥组。
(1)核桃坪组(∈3h):岩性为灰白色—灰色中厚层状大理岩化灰岩,局部夹少量中—厚层状鲕状灰岩及纹层状泥质灰岩。
芦子园铅锌矿水文地质条件与地质环境评价摘要院芦子园铅锌矿是“西南三江成矿带”近年取得的重大突破的矿床之一[1]。
矿床类型属沉积改造—矽卡岩型铅锌矿床[2]。
自探明其铅锌储量以来,对该区水文地质的工作日益增加,因此也取得了一些成果。
本文通过对芦子园矿区的水文地质基本特征、含(隔)水层(组)划分、地下水化学特征以及采用富水系数法和水动力学法对矿坑涌水量进行预测来阐明矿区水文地质条件,并且对矿区地质环境进行介绍和评价,提出相应的治理完善的措施,为矿区内安全生产提供科学依据。
Abstract: Luziyuan lead zinc mine is one of the major breakthrough deposits of "southwest Sanjiang metallogenic belt" in recent years.The deposit type belongs to the sedimentary transformation - skarn lead-zinc deposit. Since its lead and zinc reserves were proven,hydrology works for this region were increasing and also got some achievements. In this paper, according to the hydro -geologicalcharacteristics, (GE) aquifer (Group) division, 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of groundwater and the prediction of mine water inflow with water richcoefficient method and water hydrodynamic method in Luziyuan area, the hydro-geological conditions of mining area were elucidated, thegeological environment was introduced and evaluated, then the corresponding governance measures were put forward, which providescientific reference for safety production in mine area.关键词院铅锌矿;水文地质条件;地质环境Key words:lead zinc mine;the hydro-geological conditions;geological environment中图分类号院P641.4 文献标识码院A 文章编号院1006-4311(2014)01-0297-030 引言芦子园铅锌铁多金属矿区位于云南省镇康县凤尾镇140毅方向平距约10km 处,行政区划属镇康县凤尾镇管辖。
云南镇康县芦子园铅锌铁多金属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方向探析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对矿产资源的需要量不断增加,各种矿产开
采工作越来越多。
芦康线卢子园铅锌多金属矿藏是我国当前在找矿工作中的重大
突破,其属于沉积改造型矿藏,矿藏的规模和开采潜力比较大,是我国矿产业发
展的重要方向。
为此,我将要在本文中对云南镇康县卢子园铅锌多金属矿地质特
征及找矿发现进行探析,希望对促进我国矿产事业的发展,可以起到有利的作用。
关键词:铅锌铁多金属矿;地质特征;找矿方向
1前言
卢子园铅锌多金属矿藏位于西南三江造山带南段保山-镇康地区的南部,在怒
江断裂带和丁河断裂带之间的地区,主要控矿构造为近南北向的镇康复背斜。
矿
区在镇康复背斜的西北侧,地层属于寒武系沙河长组。
在矿区内没有发现岩浆发
育的情况,可以见到基性脉岩的分布。
矿区内部的变质作业比较强,可以经常见
到结晶灰岩、板岩、变质砂岩、绿泥石英片岩等【1】。
在矿体周围经常可以发
现交代变质作用,在围岩中可以发现夕卡岩化、硅化、大理岩化、绿泥石化等。
在受到区内断裂构造的影响之下,岩石出现恶劣变形破碎的现象,从而出现恶劣
构造岩和片理化岩石。
为了对今后矿藏的开采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有必要对地
质特征和找矿方向进行有效的探讨。
2矿床的特征
卢子园矿区位于寒武纪组二、三段大理岩与碎屑岩的间层破裂带之中,经常
以脉状、似层状的形式产出。
矿体整体呈现带状,成西北走向,矿带倾角为55
度,主要由三个铅锌矿带组成,中间位置的矿带属于主要矿带,矿体的总长在1700米左右,向倾斜方向延伸900米左右,具有多层化的矿化特性,单个矿体的厚度一般在3-15米,厚度比较均匀,矿体的分布也比较均匀。
铁矿体主要分布子北部小河边以及外围区域,在小河边总共发现了5个矿体,矿体的走向主要呈北东方向,倾斜角在46度-83度之间,多以层状产出,赋矿岩
石多为阳起石夕卡岩,其中局部是辉绿岩石。
在已经控制的铁矿体长度中,普遍
大于1000米,其中最大斜深可以达到240米,矿体的厚度为170米,铁的品味
在百分之二十五到百分之四十之间,磁铁的含铁量可以保持在百分之六十五到百
分之八十五之间【2】。
矿区内的矿石多处于半自形的晶粒状结构,属于条带状、浸染状构造、块状
构造。
其含矿岩石,主要包括夕卡岩石、绿泥石英片岩、大理岩,矿体和围岩的
边界比较清晰。
在矿石内部主要包括闪锌矿、方铅矿、黄铜矿、磁铁矿、菱锌矿、异极矿、白铅矿、孔雀石、蓝铜矿、褐铁矿等。
通过上面的分析可知,该矿床的主要成因类型为寒武纪的沉积和后期岩浆活
动又直接关系的夕卡岩型号铅锌铁多技术矿床。
在实际找矿过程中,主要的找矿
依据是碳酸盐和碎屑岩相间的地层、北东向断裂构造、铅锌铜化探异常、磁异常带、重力异常带。
3找矿潜力分析
该地区的地质经过了非常漫长的演化过程,在多种地质作用下,如构造-岩浆
活动、变质活动,形成了一个非常复杂的成矿系统。
寒武地层是非常重要的初始
矿源层,受到怒江和澜沧大深断裂发育的作用,各种流体的活动非常频繁,造成
成矿物质和地表物质的交换异常频繁,为大型铅锌矿的形成,奠定了一个非常好
的基础。
重力场特征。
在卢子园的外围地区,主要由沉积岩、变质岩和基性火山岩组成。
通过相关的重力测试表明,在卢子园-忙丙一代地区出现了比较明显的重力异常现象,异常带总体上成南北向分布,北部具有比较明显的缺口,呈现U字型的
构造,总长度在30公里左右,宽度在20公里左右。
异常中心地区位于卢子园西
北方向约5公里的地方,其最大的强度约为-180*10-5m/s2,异常轴线与镇康复背
斜的轴线是保持一致的,这可以有效推测出其由隐伏花岗岩体因子。
经过对重力
异常地区的实地勘测发现,重力异常主要是由该地区的多金属矿体造成的,通过
对局部重力异常分析,表明该地区具有较好的找矿前景。
磁场特征。
在卢子园地区总体上是呈现一个北东向的磁场异常,矿区主要位
于北东向此异常带的西北方向,其磁场强度为-100到150nT之间,属于一个负磁
场背景基础上,异常相对比较突出的区域,总体和矿区的方向相一致,呈现北东
向完整异常,异常区域的长度为8公里左右,宽度在7公里左右,磁场的强度在300到1500纳特之间。
对已经发现的小河边铁矿只是其中规模比较小的一个,其更深处应该还存在规模更大的磁场异常,当前在矿区的深部探测中,已经发现了
比较大的强磁体。
在对卢子园的花探过程中,发现了比较明显的异常,异常的长度在16公里左右,宽度在1.5到5公里的范围,面积约为50平方公里。
通过对异常组分的探测发现,其主要以铅锌银铜矿为主,铅含量在62*10-6-558*10-6的范围之间,锌含
量在164*10-6-1476*10-6,铜的含量平均在276*10-6,银的含量在0.22*10-6左右,此外在其中还发现了大量的金锰铁等元素,总体上表现为高大全的特征,在
异常带的西南带进行了重点的勘查工作【3】。
在矿区的周围发现了比较明显的蚀变发育,主要包括矽卡岩化、绿泥石化、
硅化、大理岩化、蔷薇辉石化等。
其中矽卡岩化现象从地表到深部出现了逐渐增
强的现象,宽度也从200米左右增加到了1200米左右。
在矿区1230米以上区域
主要是铅锌矿,在1100到1230米的范围之内,主要呈现的是铅锌铁矿共存的形式,在1100米以下多以铁矿为主,并存在一定的伴生铜铅锌矿。
铅锌矿的含量
从上到下呈现逐渐减弱的趋势,伴生铜矿的含量会有所增加。
在整个水平方向上,矿体北部出现了比较明显的剥蚀现象,矽卡岩化的蚀变出现了明显的增强,矿区
深部铁、钨锡元素的含量有所增加,具有比较大的找矿潜力。
在地质找矿工作中,应该加强对成矿地质背景的研究力度。
为了有效提高找
矿率,有必要进一步加强对成矿区带构造演化和控矿地质特征的研究,综合运用地、物、化遥感技术,为找矿工作的开展,提供更加丰富的信息。
此外,还应该
加强对地质构造情况的深入研究,掌握地层、地质构造和成矿之间的关系,为指
导进一步的找矿勘查工作,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对矿产分布规律的研究,是矿
产勘查中的重要工作内容之一,需要找矿人员加强对矿产资源分布规律的研究和
应用,对地、物、化、遥等多种技术手段进行应用。
为了有效克服单一地质勘察
找矿技术所带来的不足,现在越来越强调对地质勘查技术的综合运用,一些综合
勘查技术便被研制了出来。
通过现代科技手段的应用,并对矿藏条件和开采项目
进行综合考虑,现在出现了一种新的研究方法,也就是地物化三场异常约束技术,将该技术和GPS技术有效结合起来,就可以进一步对地下矿物的信息进行收集,
了解其实际分布情况。
结语
在卢子园铅锌铁多金属矿床和沉积改造型多金属矿床的主要来源为寒武系地
层和隐伏花岗岩。
当前已评价的铅锌铁矿床多为成矿系统中地表的装状远程夕卡
岩段,当前已经发现的矿区其各种矿产资源的含量比较庞大,在矿区的深部具有比较大的找矿潜力,有可能存在比较大型的铅锌铁矿。
当前对该地区的地质调查工作还十分不完善,还需要进一步加强,更加细致掌握该地的成矿特性。
参考文献:
[1]云南省镇康县芦子园铅锌铁矿床特征及找矿潜力分析[J].蒋成兴,卢映祥,尹光候,薛顺荣,许东,余海军. 矿物学报.2011(S1):18-19.
[2]新疆某铅锌铁矿选矿工艺流程研究[J].杨建强,张丽敏,叶从新. 湖南有色金属.2011(02):22-23.
[3]某复杂铅锌铁矿选矿试验研究[J].高起鹏,秦贵杰. 有色矿冶.2013(06):35-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