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陶艺肌理工艺实用知识

陶艺肌理工艺实用知识

陶艺肌理工艺实用知识
陶艺肌理工艺实用知识

陶艺肌理制作技法实用知识

陶瓷肌理是陶艺鉴赏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当我们触摸陶瓷艺术品的表面时,我们所感受到的或光滑、或粗糙、或条状、或颗粒状等微妙的感觉或浮雕效果,就叫做陶瓷肌理。

陶瓷肌理的形成,大致分为三类:陶瓷原料本身的颗粒形成,烧制陶瓷时形成,手工制作出来的肌理,其中,手工制作的肌理最为常见,也最为丰富。

今天,小瓷就和大家分享一些手工制作陶瓷肌理的方法,欢迎亲们来小瓷家亲手学做一套肌理陶器!

手工制作陶瓷肌理时,较常见的方法是采用自然界的物品压印,如树叶、木材、石块等复制肌理;

或是采用日常用品压印,如麻布类纺织品,带纹样的玩具;另外还有手工雕刻,使用特制的工具拍打、印章,石膏模具压印,手拉坯工艺中形成的跳刀肌理等。

陶艺课程第一课

陶艺课程第一课 走进泥巴的世界 教学目标: 1、了解陶泥的基本特性、认识陶艺制作的基本工具及使用方法。 2、通过启发、实践体验来陶艺制作的基本技法。 3、让学生感受“玩泥巴”的乐趣,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手创造美。 教学重点: 感受玩泥巴的乐趣。 教学难点: 体验陶艺制作的各种技法。 教学准备: 教师:陶泥、教学课件 学生:陶泥、各类制作工具 教学过程: 一、泥巴变一变: 1、触摸,感受老师送给大家的特殊“礼物”。 与孩子们交谈,送给他们一份礼物,让他们进行触摸,感受泥土特有的柔软,并说说自己的感受。 2、泥巴真听话:一分钟让泥巴变、变、变 聊一聊有没有玩泥巴经验,比如撮一撮、切一切,揉一揉、捏一捏等。并用一分钟小游戏的形式,给学生把泥巴变个样的机会,看谁变的花样多。 3、小结导入: (1)小结玩泥巴的方法,并板书。(如:搓、压、切、印、捏等) (2)导入:让我们一起走进泥巴的世界。 二、认识工具: 1、课件一一出示各种工具,并介绍用途。 2、想一想: 我们身边的哪些小东西可以替代这些工具。 三、欣赏: 1、简要介绍陶艺的发展。 2、欣赏学生陶艺作品,边欣赏边让学生说说制作的内容,并简要分析其中的制作方法。 四、体验: 用手中的陶泥自由制作,体会玩泥巴的快乐! 五、总结: 说说玩泥巴的感受!!

陶艺课程第二课 手捏动物 知识目标:了解并掌握陶艺创作——手捏成型的基本表现技法、步骤。 技能目标:运用泥塑动物的基本表现技法,塑造动物形象。 情感目标:培养动手能力,创造力,提高审美情趣,增强热爱大自然、保护动物的意识。 教学重点: 掌握陶艺创作——手捏成型的基本技法、步骤,灵活运用。 教学难点: 抓准动物的基本形,对动物的细部特征进行深入刻画。 教学准备: 陶泥及制作工具,课件 课前安排学生搜集动物的图片,观察生活在我们周围的小动物。 实施过程: 导入:欣赏秦俑、汉俑图片(动物),引出制陶的产生和发展。 产生:人类制陶始于新石器时代,约有八九千年的历史。它是人类进化过程中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伟大创造。 发展:早期的制陶是人类以生活中实用的陶器(饮器、食器、炊器、盛贮器等)为主,随着生产力的不断发展,人类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制陶逐步向美化生活环境的观赏性、装饰性泥塑艺术发展。 教师示范陶艺创作手捏成型的成型方法(鸭子):

中国陶瓷艺术欣赏

第1课 中国陶瓷艺术欣赏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学习、交流等形式,让学生初步了解中国陶艺的历史,能够理解艺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理念。 2、运用所学知识,评述一件自己喜欢的陶艺作品,提高欣赏评述能力。 3、引导学生在欣赏陶瓷艺术的过程中,感悟中国陶瓷为人类文化发展所作出的贡献,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初步感受中国陶艺的魅力。 教学难点:运用所学知识,评述一件自己喜欢的陶艺作品。 教学准备: 教师:收集各朝代陶艺的图片资料制成课件。 学生:了解、收集有关中国陶艺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教师提问:1、“中国”的英文怎么说? (China) 2、“china”还有什么意思?(陶瓷) 小结:外国人居然用”陶瓷”来称呼”中国”!看来,在外国人眼中,陶瓷代表了中国。的确,从某种角度讲,中国的文明进程就是一部陶瓷发展史!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陶瓷的艺术世界! 二、新授 播放课件,引导欣赏:

(一)远古——朴拙实用 1、考古家们发现早在距今一万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我们的祖先就能制造出许多精美的陶器。陶器的出现,标志着人类文明和文化的开始。 仰韶文化时期,中国在制陶方面最大的成就是彩陶艺术。彩陶是原始文化的重要标志,是新石器时代彩绘陶器的总称。在烧制前用红黑矿物质做色料,在陶胎上绘制各种装饰纹样,烧后洗刷不脱落。 请看图片: 2、思考 讨论交 流 ⑴纹饰观察 讨论问题::先民们在陶器的表面绘有许多彩色纹样,仔细观察, 这些图案由哪几个形象组成?展开想象力,谈一谈这些形象意味着什么?你能给这些纹样取个名字吗? 为什么图案只集中在器皿的内壁和外壁上半部? 学生讨论交流,汇报。 教师总结:中国彩陶艺术特点——高度概括提炼的标志性图案 看来先民们把这些彩陶的造型、色彩和质地 统一在实用与美观之中,使陶器既实用,又有观赏性。 同时 体现了艺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理念。 ⑵造型观察 赏析马家窑文化漩涡尖底瓶:看了这瓶子,觉得与其他陶瓶相比有什么 (网纹船型壶) 人面鱼纹彩陶盆 (彩陶舞蹈纹(蛙纹彩陶双耳 (旋纹彩陶尖

陶艺的肌理形成及体现

陶艺的肌理形成及体现 作者:刘婷婷熊元宵单位:景德镇瓷画轩陶艺工作室景德镇陶瓷学院 陶艺是一个更加丰富多彩的、回归自然的现代陶瓷艺术世界。从陶艺的创作微观肌理着手,充分挖掘陶艺肌理设计的表现方式和构成法则,深入剖析陶艺肌理设计的心理情感反应,对肌理的制作、构成进行深入分析,有助于陶艺工作者更好地认识肌理与陶艺创作的关系,从而创作出更具创新、美观特征的作品。 一、陶艺、陶艺肌理概况 陶艺是一种人工形态,是中国传统古老文化的结晶。陶艺形态的基本材料是土、水、火。人只有掌握了水土揉合的可塑性、流变性以及成型方法和烧结规律,才能促成陶艺形态的产生和演化,使陶瓷器物产生美的形式。注重造型与装饰的有机结合,通过人们敏锐的灵感和创新意识,捕捉并揭示泥土的塑性美、柔韧美以及表现活力,这样就出现了全新的陶艺形态。任何艺术发展到一定阶段,都会形成完整的新技巧,陶艺作品也一样,随着时代的变化及制陶技术的进步与发展,陶瓷品在人类的生活中已不再只有实用的价值。伴随文化的发展与演变,陶瓷品渐渐成为一项重要的艺术文化品,于是便出现了陶艺品。“肌理”是皮肤的纹理,可以理解为表面、实体或材料触摸起来的感觉,尤其是指光滑或是粗糙的感觉,所以肌理属于触觉范畴,以视觉作为表现,是以人的感觉为出发点的。在很多现代理论中,对肌理的论述更全面更广泛。肌理的概念取材于自然,发展于形态构成学领

域。肌理无处不在,千姿百态的天上云彩、粼粼波光湖面、跌宕起伏的群山,都是自然界充满神奇的肌理的呈现。肌理传达着各种信息,代表各种特征。陶艺肌理是在肌理作为一种美术术语后来论述的,是自然肌理人为化后的结果,它源于自然又远远高于自然。肌理在作为艺术术语后便是客观存在的物质的表面形式,代表的是材料表面的质感,体现的是物质属性的形态,也就是物象表面的花纹。在陶艺设计制作中用各种不同的工具、材料和方法,有意识地创造质感不同的视觉效果,而陶艺肌理就是陶艺作品不同视觉效果所表现出的花纹、纹理。陶艺肌理作为一种独特的艺术现象,存在于视觉艺术中,它有极为广阔的表现领域和审美领域。“肌理”传情达意的地位尤为重要,它既有自然的肌理,也存在天然模拟后的再创造和意境的寻求。陶艺肌理是一种增强视觉识别的手段,是风格和流派的代表,同时也是创造者审美趣味化的体现。 二、陶艺肌理的分类 着眼于肌理的概念内涵与范围,从不同的角度入手,肌理有多种的分类。而就陶艺的肌理,从设计角度看可以简单地分为陶艺的自然肌理与模拟再创造肌理两个大类。陶艺的自然肌理是指陶艺作品制作过程中所用泥巴、釉料和其它附加材质本身所呈现的自然面貌,是可视的画面纹理。自然肌理或称材料性肌理是由陶与瓷的自然属性所显示的纹理组织。而模拟再创造肌理是指对陶艺作品材质本身通过工具、材料等手工的、有意识的刻画再创造出的可视肌理。所以从模拟再创造肌理的概念可以看出其最大特点是人为性。而人为性主要是受控于

第六章 陶艺制作的基本技法教案

第六章陶艺制作的基本技法(教案) 第一节基本工具和设备 1、制陶工具 1.1手感的意义 阐释“手”的人文含义,让学生建立对手的自信。 1.2制坯的工具 工具是手的延伸,陶艺不应当被“工具化”,而是作为手的辅助,最大限度的利用。 1.2.1拉坯车和轮盘 1.2.2拉坯和利坯用具 1.2.3各种雕塑刀(又俗称桠扒) 对于陶艺来说工具的制作是因地制宜、是开放性的。 2、基本设备 2.1燃气窑炉 2.2陶艺操作间 第二节成形技法 1.1怎样认识形 老子说:“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陶容器是以空为用,以形为体的。埏埴又叫抟埴,就是把陶土团成器形,所以圆形是陶器的基本形,认识形从圆开始。一个简洁的没有多余附加形的圆陶的美是必须要领悟的。 在圆形上增加各种附件,形成变化 1.2器形的凸凹产生阴阳和虚实变化,不管是陶塑还是器皿,形的抽象把握是陶艺造型的基础。 1.3对陶瓷作品进行形式美的分析,以把握它的审美特点。

2、陶艺成型的基本方法 让学生掌握最基本的徒手成型方法,启发他们举一反三。 (1)团块成型 (2)泥条盘筑成型 (3)泥片辅以点、线、面的成型方法。 (4)泥板成型(a), 泥板成型(b) 让学生掌握最基本的辅助工具成型方法,启发他们自己发明辅助工具。 (5)内挖外雕成型 (6)支撑物辅助成型 (7)辘轳拉坯成型 辘轳拉坯成型有拉坯和利坯(修坯)两个部分构成。此种方法技术性较强,对泥料干湿、轮盘转速及双手的动式运用要求较高,初学者须经一段时间的练习方能掌握。 a,拉坯b,利坯 第三节陶艺装饰的基本方法 陶艺装饰是陶艺的基本表现语言,让学生掌握最基本的装饰方法,启发他们触类旁通,生发出个性的装饰手法。 1、陶艺材质肌理 肌理效果是陶瓷艺术表现的重要组成部分。他的创作空间是无限广阔的,对于学生体验式的制作来说,首先了解它的基本方法。 (1)绞胎肌理 (2)印压肌理 (3)贴花 (4)雕刻装饰(使用雕刻刀) (5)镂空雕装饰: (6)青花绘画装饰(使用画笔、陶瓷色料) (7)釉上彩绘装饰

陶瓷艺术赏析

孔雀创意陶瓷杯 陶瓷的历史久远,随着时代的不断变迁,陶瓷工艺也在不断进步,陶瓷设 计也在不断变化发展着。如今的陶瓷设计多种多样,人们在追求陶瓷的实用性的同时,也在追求着其造型上的美感,于是就出现了各种独特造型的杯子,这里的孔雀造型杯就是其中的一种。 这种孔雀水杯,以传统的白瓷水杯作为基础,把孔雀的形象与杯子进行了完美的结合,底面加上的杯托与杯子是一体的。孔雀附着在杯子的外部,孔雀的上半部分身体充当了杯子手柄的作用,杯子则又充当了孔雀身体的部分,孔雀的羽毛附着在杯子上也增加了杯子的美感,起到了装饰杯子的作用,一体的杯托则从视觉上延伸了孔雀的身体,使杯子的孔雀形象看起来更加的形象生动。和杯子一套的勺子造型上依然沿袭了整个杯子造型的主题,勺子的把端是孔雀的羽毛,扁平的孔雀羽毛造型一方面很漂亮,迎合了整体设计理念,另一方面也方便了人的手握住勺子,集美感与实用于一体。 此种孔雀杯的做工也很精细,作品整体光泽鲜亮,上面的孔雀是彩色的,颜色简单大方,以一种颜色为主体颜色,搭配上一些其他的颜色,而且整体的彩色纯度和明度都做了调整,使杯子的颜色看上去不是特别的艳丽,反而给人一种缓和舒适感,比较适合人们休闲放松时使用,使人心情放松愉悦。细腻的陶瓷表面,能带给人柔滑的触感,增加了饮用水和其他饮品时的享受感,让生活更加地充满情趣。 平时杯子闲置不用时,把杯子放在房间一角也是一件极好的装饰佳品,孔雀的造型使之看上去就像是一件精品装饰物,时尚的现代设计感既增加了文艺气息,又不失现代感,也不必向传统的杯子用完之后就要放进茶盘之中

或者橱柜之中,可以随意的放在桌子上,它能很好地装饰它所在的区域。孔雀陶瓷水杯,是一件美观时尚又实用的现代陶瓷艺术品。

陶艺制作技法——泥板法

陶艺的泥板法制作 教学时间:2课时连上 教学地点:张家港市博物馆东山遗址展厅 教学目标:通过与博物馆的合作,把课堂设到博物馆的东山遗址展厅,让学生直接面对8000年前的张家港文明,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道德情感,同时由石器时代的陶器直接激发学生对陶艺的兴趣、对劳动的兴趣,养成在思考中劳动,在劳动中思考的习惯。 教学重点:了解东山遗址概况、石器时代的陶艺制作、泥板法制作动物 教学难点:和博物馆联系,取得博物馆的支持,课堂和博物馆的设施设备的衔接,一个班的学生组织、借用场地及路上安全、用陶土塑造动物形象。 教学准备: 学校:陶艺工具、转台、泥浆、毛笔、粉煤灰、稻草、麦杆、黄沙、废报纸、木屑、电脑 博物馆:投影仪、移动黑板、领导、相关考古技术人员、讲解员 主要教学方法:参观、听解说、讨论、比赛、讲述、演示、欣赏、实践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导入新课(20分钟) (一)上课之前,学生在讲解员的带领下,参观东山村遗址。注意两个问题。(博物馆讲解员讲解) ①东山遗址属什么时代的什么文化遗址? ②东山遗址的主要出土文物有哪些? (二)教师上课 ①你吃过饺子吗? ②你会包饺子吗?会包饺子的同学举手 (二)下面我们来进行一次包泥饺子比赛,看哪一组派出的选手包的又快又好。(上台) (三)学生评分,教师讲评,导入新课 包泥饺子难度不大,只要用泥片,包住泥馅成半月形即可,那么用这种方法包其它的造型可不可以呢?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三种陶艺制作技法——泥板法(动物) 教学方法和手段:

①各种教具预先准备好 ②提问 ③泥料、工具预先准备1-18、19-36、37-最后,分三组 ④板书课题(电脑打出) 二、讲述新课(20分钟) (一)概念:顾名思义就是用手或者压泥机把泥先压成泥板,然后将其塑造成形体的手法。 (二)有了包水饺的基本功,我相信来学习今天的泥板法造型会显得比较自如,加上上一节课学习了手捏法造型,而且比较了手捏法造型中有一种技法与泥板法很相似,我们再来学习时一定会游刃有余的。 思考: 东山遗址的出土陶器上为何有许多肌理?这些肌理是如何形成的? 讲解员公布答案。 为了不使我们单一颜色的泥在制作动物时显得过于单调,一般我们先把泥进行肌理处理,(亦可后来补上)以便更能够表达一些主题的特征。例如:(老师讲解示范) ①先铺上制作肌理的物体,如粉煤灰、黄沙、麦杆等。 ②打出一小块一小块泥片慢慢铺在上面,然后用木锤或手掌拍打,使其合并成一大块。 ③掀出泥板,肌理就印上去了。 (三)做完泥板还仅仅开了一个头,关键的是我们要如何利用这块泥料来完成一件动物造型。我们以骆驼造型为例。 ①首先制作一块肌理泥板,用粉煤灰铺底,然后瓷泥铺上去,用手拍打成泥片。注意,粉煤灰不应平铺,要有厚薄变化,这样整个泥板肌理有亮暗变化。 ②报纸衬在里面,用泥包裹成一个不规则椭圆作骆驼身体。 ③用①②的方法再做个颈部,注意,体量较小的可以不用报纸衬,形体狭长些。 ④用手捏法制作一个头,撒上粉煤灰(不必具像) ⑤配上驼峰,四肢及颈部的驼毛,撒上粉煤灰调整一下,一只卧着的骆驼就完成了。 (四)基本技法是这样,但各人有各人的一套制作方法,需要我们不断地摸

陶艺课程设计

陶艺课程设计 本课程设计分为三个模块:带你走进文明古国的陶瓷文化;自己动手制作几个陶艺小作品;今天你学到了什么。 模块一:带你走进文明古国的陶瓷文化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操; 2、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 3、拓宽学生的视野,了解我国的陶瓷文化 【教学重点】: 以我国历史悠久的陶瓷文化为主线,引导学生了解我国的陶瓷文化,引申到现代陶艺,进而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并将我国的古老文明升华为爱国情操。【教学方法】: 1、分组教学法:将学生分成8至10人每组 2、对话法:教师提问,学生回答。 3、作品展示法:展示作品,引导学生说出陶艺作品的制作材料和方法。 4、图片展示法:这种方法具有直观性,引导学生了解各个历史时期的陶瓷 文化。 【教学内容】: 1、什么是陶艺,陶艺在我国历史文明中的地位, 2、陶艺的发展历史 3、现代陶艺的审美性 【教学过程】: 首先教师发问:在生活中,我们用得到哪些陶瓷制品?请同学们踊跃举手发言 第二问:大家知道这些多彩多姿的陶瓷作品是怎么样制成的吗?(引出陶艺的基本制作方法,为第二模块的教学做一个铺垫。) 第三问:刚才我们举了一些关于陶瓷的例子,大家知道人们是怎样发明并使用陶瓷的吗?(引出陶艺的起源与发展历史) 瓷器是中国古代的一项伟大发明。世界各国的制瓷技术多是从中国传入的。

在古代,外国人称中国为“瓷器之国”。直到现在,英语中的“china”一词的另一个含义就是“瓷器”。掌握了水土揉合的可塑性,流变性,以及成型方法和烧结规律,才能促成陶艺形态的产生和演化,使陶瓷器物产生美的形式。同是注重造型与装饰的有机结合,通过人们敏锐的灵感和创新意识,捕捉并揭示泥土的塑性美、柔韧美以及表现活力,这样就出现了全新陶艺形态,为智慧的人所掌握、发展、创新。任何艺术发展到一定阶段,都会形成完整的技巧。中国的英文:China,这个名称来自于景德镇的原名:昌南镇,因为谐音所以就有了现在的英文名。 陶瓷品在人类的生活中已不再只有实用的价值,同时因为文化的演变,陶瓷渐渐成为一项重要的艺术文化,多样化的风格及不同的型态用途,所代表的是人类审美观及生活品质的改变。 展示不同时期的陶瓷器图片,根据图片的说明提问问题,引导学生了解不同时期,我国的陶瓷文化。展示国内外陶艺大师的作品,引导学生了解现代陶艺的审美性。 模块二:自己动手制作几个陶艺小作品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 2、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增强学生的创新能力 【教学重点】: 示范两种陶艺制作的基本方法,引导学生利用两种方法表达自己的想法,每个学生能够制作出自己的作品 【教学方法】: 1、展示法:展示不同制作方法的陶艺小作品,请同学们说出它们都属于哪种制作方法 2、演示法:泥条盘制法、手捏法 3、学生自由创作:教师随时指导学生制作作品,引导学生掌握制作方法,并在此基础上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达到增强学生创新能力的目标。 (陶艺制作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一个很好的载体。) 【教学内容】: 1、陶艺制作的材料和工具:陶土、纱布、垫板

肌理的介绍

肌理的介绍 肌理 肌理是指物体表面的组织纹理结构,即各种纵横交错、高低不平、粗糙平滑的纹理变化,是表达人对设计物表面纹理特征的感受。面的肌理是面的内部大小不同、方向不同、形状不同、密度不同、明度不同的点、线或形状规律或无规则的排列与组合产生的视觉效果。基本概述 肌理是指物体表面的组织纹理结构,即各种纵横交错、高低不平、粗糙平滑的纹理变化,是表达人对设计物表面纹理特征的感受。一般来说,肌理与质感含义相近,对设计的形式因素来说,当肌理与质感相联系时,它一方面是作为材料的表现形式而被人们所感受,另一方面则体现在通过先进的工艺手法,创造新的肌理形态,不同的材质,不同的工艺手法可以产生各种不同的肌理效果,并能创造出丰富的外在造型形式。 绘画中的肌理 在绘画中,肌理是物质材料与表现手法相结合的产物,是作者依据自己的审美取向和对物象特质的感受,利用不同的物质材料,使用不同的工具和表现技巧创造出的一种画面的组织结构与纹理。任何物体表面都有其特定的纹理变化,这种特定的纹理变化所呈现出的神奇的视觉感受,正是绘画艺术所探求的肌理效果。肌理在绘画艺术中的审美价值不可低估,它有着其它表现手法难以实现的美学特质。 水彩画不仅有绚丽的色彩、高雅清新的格调、丰富的表现形式,而且还有最使画者心醉神迷的那种难以名状、自然天成、亦真亦幻、神奇美妙的艺术效果。这种水与彩的交融所产生的效果是自然物象借助作者主观与客观、有意与无意的创作活动而呈现出来的,这种物体表象特征所呈现出的特殊视觉语言,就是水彩画有别于其它画种而特有的语言魅力,即水彩画的肌理美。 自然肌理与艺术肌理之美 大自然千姿百态,世间有万物之貌,这是构成视觉形象最基本的要素。生活是艺术表现、艺术创作的源泉,就水彩风景而言,同样如此。天空的绚丽多彩、大海的浩瀚波澜、山寨的老墙木屋、晨烟的依稀梦幻、古道的曲折逶迤、山岩的鬼斧神工、阳光的妩媚灿烂、雨雾的朦朦胧胧、枯树的斑驳沧桑、幼苗的生机盎然,无不呈现出奇妙无限、变幻无穷的自然肌理之美。 物体表面都有一层“肌肤”,在自然的造化中,它有着各种各样的组织结构,或平滑光洁,或粗糙斑驳,或轻软疏松,或厚重坚硬。这种种物体表面的组织纹理变化,使之形成一种客观的自然形态,即肌理,从而给人以不同的视觉感受。肌理并不都是美的,只有当它在

对陶艺基础的认识

对陶艺基础的认识 艺术设计是一门综合性的交叉学科。不同的民族、时代、经济模式、社会形态下,会有不同的艺术追求与艺术设计。艺术设计是物质与精神、科学与技术、实用与审美、经济与文化的有机统一。俗话说“万丈高楼平地起”。设计先从设计基础教育开始。基础课程与专业课程相联系,使得我们在专业设计上突显出创造力。 在信息化和数字化时代,知识与观念更新的时间在不断缩短,学科之间的交叉与融合日益加强,学科和专业的界限在日益淡化,且向边缘化发展。基础教学也应具有时代性、开放性和兼容性,这样才有益于培养具有综合素质、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 陶艺艺术设计的一部分。陶艺是一种人工形态。陶瓷形态的基本材料是土、水、火。人只有掌握了水土揉合的可塑性,流变性,以及成型方法和烧结规律,才能促成陶艺形态的产生和演化,使陶瓷器物产生美的形式。同是注重造型与装饰的有机结合,通过人们敏锐的灵感和创新意识,捕捉并揭示泥土的塑性美、柔韧美以及表现活力,这样就出现了全新陶艺形态,为智慧的人所掌握、发展、创新。任何艺术发展到一定阶段,都会形成完整的技巧。 中国陶艺正处于发展中,从几年前各地陶吧的兴起,逐渐让人们了解了陶艺,陶艺正在走进家庭。在近几年的发展过程中,有关的教育部门从素质教育出发,把陶艺列入了教学课程,这样从小就可以受到艺术的熏陶,从中锻炼了动手能力,非常好的体现了素质教育的成果。 陶艺是一种文化,一种既年轻又古老的艺术,年轻是因为现代陶艺的独立和发展,古老是因为她伴随着人类文明史,透着原始的魅力。陶是土的艺术,火的艺术,其实更是人生艺术。亲自动手,或拉坯,或捏塑,一件件作品从自己的手中诞生,带着泥的味道,更透出你的个性。现代陶艺的创作主要通过作品的造型,材料,肌理,纹饰,釉色来表达作者的意念,满足现代人回归自然,体现自我个性的要求,陶艺并列于绘画,雕塑等造型艺术行列之中,它以独特的艺术语言和丰富的表现力吸引众多的陶艺家,艺术家,陶艺爱好者,学生以及少儿从事陶艺创作或制作。从杀泥(练泥)开始,盘余,泥扳,捏塑,拉坯等技法的应用,一件件艺术品从自己的手中诞生出来,装点自己美丽的生活。 拉胚的制作方法:如果你是新手就把机器调慢点,下面说正题,先把一块泥放在机器中央(放好后开始转机器)用大母手指按住泥的中央,慢慢按出个洞,之后用两只手把泥按成一个笔筒状,如果干的话手沾点水.之后就是你随意创作的时候了. 陶艺是一种文化,一种既年轻又古老的艺术,年轻是因为现代陶艺的独立和发展,古老是因为她伴随着人类文明史,透着原始的魅力。陶是土的艺术,火的艺术,其实更是人生艺术。亲自动手,或拉坯,或捏塑,一件件作品从自己的手中诞生,带着泥的味道,更透出你的个性。现代陶艺的创作主要通过作品的造型,材料,肌理,纹饰,釉色来表达作者的意念,满足现代人回归自然,体现自我个性的要求,陶艺并列于绘画,雕塑等造型艺术行列之中,它以独特的艺术语言和丰富的表现力吸引众多的陶艺家,艺术家,陶艺爱好者,学生以及少儿从事陶艺创作或制作。从杀泥(练泥)开始,盘余,泥扳,捏塑,拉坯等技法的应用,一件件艺术品从自己的手中诞生出来,装点自己美丽的生活。 陶艺主要传达现代人的观念和心声,特别强调对泥、釉及成品的实验性和探索性,强调创新意识,以充分展示设计者的观念和材质的美感。从本质上说陶艺并不是以时间来界定,而主要看作品中体现的观念和形式。,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工笔特殊效果和肌理

工笔特殊效果和肌理画工笔画, 都可以用什么材料做特殊效果和肌 理? 有喷弹法、揉纸法、拓拍法、洒水、洒盐、油水混用、用蜡、绢后作画等肌理 和绘画的技法等。 (1)积水先以淡墨和色彩积水成形,趁湿冲入水或其他颜色,干后形成自然斑 驳的痕迹;此法用水要多,冲入色要掌握好干湿火候。 (2 )弹点是利用牙刷、毛笔及网筛等工具,将色在画面上弹洒成点的着色方法。弹的点子较喷染的点子稀疏而大,而且可以使用稠厚的颜色,以便覆盖下层物 象,用以表现某种景色和气氛。(3 )撒盐着色后,趁色或墨未干,立即在需要 之处撒上食盐(或洗衣粉),盐溶化时将色推开,形成意想不到的花斑,如画苔点和斑驳的岩石或下雪的天空等,都可以用此法。 (4 )揉纸把纸揉皱染底色,使底子出现自然纹裂的肌理。 (5 )拓拍把纸放在凹凸不平的底子上拓印,或用丝瓜瓤、纸团等蘸色拍打底子都可以产生不同的肌理。 (6 )用蜡画生宣纸留空白,一般用胶矶水;画熟纸、熟绢则用石蜡。在石蜡画过的地方,大片染水色,即留出空白。 (7)绢后作画利用绢的透明性,可以在绢背后勾染,正面看有虚乎乎的效果。

也有人把主体画在绢上,把背景画在托画的纸上,画托好后产生虚实对比的效 工笔画肌理的制作方法 一揉纸法 将纸揉皱后,一般可在正面刷墨色,背后衬浓墨或浓色;也可根据需要衬淡墨色。 1?全纸揉皱 2?局部揉 熟宣纸常用。主要形象完成后,根据需要, 揉局部成规则或不规则纹路,展平后处理。 3?先画后揉 画时不必过于具体。正面画反面画均可,二者可得不同肌理效果。 4折纸 折成细密的或横或竖的纹路。 5扎纸 将纸中间提起,握紧其他部分,再展平,刷墨色后,可呈放射状。 6压纸 将画纸折成或横或竖,喷湿后,滚压,再展平着墨色,可呈更细碎纹理。 二扎染法

陶艺制作的工具及设备

陶艺制作的工具及设备内部编号:(YUUT-TBBY-MMUT-URRUY-UOOY-DBUYI-0128)

陶艺制作的工具及设备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尽管手是最好的工具,但做陶时的一些常备工具也必不可少。工具运用得当,能取得一些特殊的效果。 (1)电动拉坯机(2)手动转盘(3)修坯工具(4)泥塑工具(5件装)(5)泥板制作工具(滚筒、木板) 泥的性质 陶艺是以泥为主要表达媒介的艺术形式。作者要对泥的体验、对泥性的感受是驾驭泥的可塑性的主要方式。通过了解,才能达到得心应手,随心所欲。 泥,分为陶泥与瓷泥。它是某些矿物质风化的产物。如:云母、石英、长石、高岭土、方解石以及铁质的有机物等。必须具有较好的可塑性耐火性。 我们知道泥粉是松散的粒子状,当加入适当的水分时,经揉和便具备了可塑性。一般来说,练好的泥存放越久,它的粘性越好。可塑性越强,干燥时收缩率也就越大。 判断泥的可塑性的方法有两种:一是揉泥时不粘手,二是搓泥条时不开裂。(用大拇指压时不开裂) (1)水多、泥烂、粘手 (2)揉好以后的泥,手感好,水分适中。 揉泥 揉泥是我们做陶前的热身准备活动,是寻找泥感的一种最基本的方式,是陶艺学习者必须撑握的一门技术。其目的是使未经真空练过的泥变得更实更密,要

做到切开后里面没有气泡。经真空练过的泥结构发生变化,具有柔韧性和可塑性。 揉泥法(两种) 一、羊头揉泥法 1)用双手握住泥的两头 2)用力均匀地向前推压 3)双手使泥滚动起来 4)揉泥过程中,使泥呈羊头形状 5)反复揉十几次 6)最后将泥揉成一团 7)用钢丝割线从中间切割开,看是否有气泡 二、菊花形揉泥法 1)一只手扶住泥,另只手推压泥 2)按顺时针方向将泥均匀地旋转起来 3)以一个点,有节奏,用力均匀地旋转泥 4)揉泥过程中,使泥呈菊花花瓣形状 5)反复操作十几次 6)最后将泥揉成一团 7)用钢丝割线从中间切割开,看是否有气泡 陶艺的成形方法 优秀的陶艺作品的产生,离不开创作作者自己独特的表现技法与装饰手段。陶艺的成型手法和装饰手段是陶艺学习者必然要遇到和解决的实际问题,解决得

陶艺创作教案

陶艺创作教案 TTA standardization office【TTA 5AB- TTAK 08- TTA 2C】

陶艺创作教学内容与目标 1、显性内容目标 应知: (1)识陶艺是具有实用价值与审美的一门独特的艺术形式。 (2)解我国陶瓷艺术的辉煌成就和悠久的历史;激发学生民族自豪感。 应会: (1)初步了解陶艺作品的生产流程,使学生初步了解、掌握泥条成型法等的基本造型方法。 (2)运用陶艺的基本方法,创作一件陶艺作品。 2、隐性内容与目标 (1)在了解中国陶瓷艺术在人类文化遗产重要位置,使学生了解陶艺创作与其它艺术门类的关系,并认识到陶艺创作要有创新意识,培养学生创新精 神。 教学重点: 通过讲解、欣赏,使学生初步了解、认识中国的陶瓷艺术,学会基本的泥条盘筑方法,激发学生运用泥土造型,创造自己喜欢的陶艺作品,借以表达个性与情感。 教学难点: 学习最基本的泥条成型方法,根据自己的构思创作自己喜欢的作品。 教具准备: 电子课件、陶泥、辅助材料等

一、教材分析: 本课文字内容,对我国古代陶瓷的地位、成就,陶艺的功能以及制作方法等,作了一个概述。 二、教学过程与环节:(流程图) 一、 经会制造和使用陶器了。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陶瓷文化已经成为中华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中国被世界人民赞誉为陶瓷的故乡,这一点也是让我们中国人感到骄傲和自豪的地方。让我们共同走进中国陶瓷的艺术殿堂,领略她的艺术风采。 二、欣赏 第一环节——大饱眼福 第一部分:中国古代陶瓷作品欣赏 教师简单介绍陶瓷的发展,艺术表现手法和美感表达。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学生活动:观看与思考。 第二部分:重申陶瓷知识与技能(传承文化) 师:通过欣赏是我们了解了传统的陶瓷文化,1、何谓“陶”何谓“瓷” 生回答:教师讲解 第三部分:介绍制作方法

陶艺制作流程完整版

陶艺制作流程 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

陶艺制作流程 陶艺,就是陶瓷艺术,也就是用硅酸盐材料制成的手工艺品(硅酸盐即可以是泥土,也可以是高岭土)。陶艺作品的价值,不在于其造价,而在于其制作的技巧,技巧是陶艺创作的生命,陶艺作品的技巧是其被载入史册的根源。作为一门历史悠久、内涵丰富的艺术创作,陶艺创作具备一套完整的工艺流程: 由上图可以看出,陶艺制作过程可以分为原料制作(釉料和泥料的制作)、成型、施釉和烧制四个个阶段。以下将对这些阶段进行详细说明: 一、原料制作 1、釉料制作 釉料→球磨细碎(球磨机)→除铁(除铁器)→过筛(振动筛)→成品釉 2、泥料制作 泥料→球磨细碎(球磨机)→搅拌(搅拌机)→除铁(除铁器)→过筛(振动筛)→抽浆(泥浆泵)→榨泥(压滤机)→真空练泥(练泥机、搅练机) 二、成型 1、拉坯成型法 适用于制作圆形、弧型等浑圆的造型,比如盘子、碗、罐子等等,它的特点是作品挺拔、规整,器物的表面会留下一道道旋转的纹路。 ① 釉下:泥料→泥饼(手工)→搓泥(手工)→拉坯(拉坯机又名陶艺机)→干燥(自然风干留10%水份)→修坯(陶艺工具)→干燥(烘干箱)→釉下装饰(在泥坯上直接进行绘制,如青花)→上釉(施釉机)→风干 ② 釉上:泥料→泥饼(手工)→搓泥(手工)→拉坯(拉坯机又名陶艺机)→干燥(自然风干留10%水份)→修坯(陶艺工具)→干燥(烘干箱)→上釉(施釉机)→风干 2、泥板成型法 利用陶土碾成、拍成或切割成板状,来镶控制作器物的方法,叫做泥板成型法。这种方法在陶艺制作中运用广泛,变化丰富。传统的紫砂器就是用泥板成型来制作的。泥板成型的器物可随陶土的湿度加以变化。比较湿软泥板可以扭曲、卷和等方法自由变化,随意造型;稍干的泥板可以镇粘制作成比较挺直的器物。泥板的厚度随器物制作大小而定,但应注意泥板的厚度要均匀。泥板成型法需要使用泥板成型机。 3、泥条盘制法 陶艺成型技法中最为方便、造型表现力最强的技法之一。可以制作出其他任何成型方法所能做出的作品,如圆形、方形、异形乃至雕塑等等。用泥条盘制法制作陶艺,一方面是泥条可以自由地弯曲与变化,方便制作一些比较复杂的、不太规整的、较随意的陶塑,再者就是它能够保留泥条在盘筑时留下来的手工痕迹和一道道盘旋的纹理,当然也可以修整得不留痕迹。泥条盘制法需要使用泥条成型机和手工转盘 4、徒手捏制法 可以最直接地表达作者的手法和构想,需要使用手工转盘 5、手工雕塑成型

浅谈肌理以及肌理在不同领域的表现形式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c46573195.html, 浅谈肌理以及肌理在不同领域的表现形式 作者:易思思 来源:《科技创新与应用》2013年第25期 摘要:肌理是呈现物象的质感,塑造和渲染形态的重要视觉要素。不同材料或材料的组 合形式所显示出的质感和表面视觉形态叫做肌理。它代表材料表面的质,体现物质材料的一定属性,是我们认识物质的因素之一。文章主要阐述了肌理的定义以及其在不同领域之中的表现形式。 关键词:肌理;领域;表现形式 肌理本是物质表面自然存在的东西,任何物体的表面都有肌理的存在。本文所论述的肌理主要指在艺术表现中为了某种表现目的,自觉地模仿客观物象或通过不同的材料、手段制作出具有表现价值的那些肌理形态,它是一种艺术语言。稍加了解不难发现,许多现代造型艺术作品的表面处理都不同程度地有对肌理的强调。当然,不同的艺术门类有着不同的表现形式。对绘画中肌理的表现形式、表现的可能性进行分析和总结,将有助于我们清晰地认识肌理的独特表现力以及绘画体现中运用肌理这种艺术语言的必要和可能。 在当代艺术中,不论是绘画、设计、建筑、音乐、雕塑、陶瓷,甚至包括语言的艺术,都有人试图借助“肌理”这个概念进行解释。我们下面所要讨论的“肌理”,仅限于造型艺术,主要是侠义的,对于中国画以及架上绘画等平面艺术而言的用笔绘和非笔绘的方式作出的画面效果这一类。目前,在绘画艺术中,“肌理”的概念已不仅是对传统笔绘语言的一种概括,而且扩展成对更广泛的创造性语言的一种诠释。在许多时候是作为被设计物材料的处理手段,以体现设计物的品质与材料的风格,并作为被人们接受的特定样式及成为时尚的因素。 1 绘景中肌理的表现形式 绘景的内容包罗万象,形式多种多样,因此,绘景中肌理的表现形式也就纷繁复杂,概括起来基本表现为以下四种形式。 1.1 具象肌理 具象肌理是指在布景体现中,为了客观真实地再现布景形象在特定状态下的表面视觉效果所运用的肌理形态。它的基本特征是模仿客观物象的表面视觉形态,从而达到真实地塑造舞台布景形象的目的。由于能很真实地再现客观物象,具象肌理更多地运用于现实主义布景的体现中。然而,具象肌理的表现力远不局限于此,在一些非现实主义的布景中,具象肌理在局部处理上的运用,有时也会产生非常独特的效果。 1.2 意象肌理

捏塑 陶艺基本技法

捏塑陶艺基本技法 泥塑制作方法陶艺技法:捏塑法之小泥片叠加法 2月10日起,已故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郭琳山回顾展在杭州刀剪剑博物馆二楼临展厅展出,共有郭琳山大师生前创作的陶瓷作品75件,绘画作品13件,从上世纪六十年代至2009年,较完整地展现了其从艺几十年的创作风貌。展厅内貌郭琳山(1939—2011),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毕生从事陶瓷艺术创作,创作了大量优秀佳作,作品被国家博物馆、中国工艺美术馆、中国陶瓷馆和浙江省博物馆等单位收藏。擅长陶瓷艺术雕塑,作品以材质与釉色的运用见长,尤其是人物和动物的创作。他将南宋官窑釉和越窑釉与瓷塑结合,创作了一批具有地域风格的陶瓷雕塑作品。多次参加国内外工艺美术及陶瓷艺术展览并屡获大奖。《花釉卧虎》获陶瓷美术百花奖一等奖;作品《婴戏》获首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作品暨工艺美术精品博览会银奖;《弘一法师——李叔同》获第二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作品暨工艺美术精品博览会金奖;《唐女系列》获第四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作品暨工艺美术精品博览会金奖;《鹅韵》获第五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作品暨工艺美术精品博览会金奖。展出作品:《李时珍》白瓷1975年作《唐女舞(之二)》青花斗彩2002年作《妞妞》越窑青瓷捏塑2004年作《佛缘》越窑青瓷捏塑

2005年作《禅》陶捏塑2001年作《弹琵琶少女》南宋官窑釉瓷雕1998年作《唐女舞》陶塑1996年作《捧桃女娃》越窑青瓷捏塑2004年作《梳妆少女》高温白瓷雕1983年作《躲》(之十)青花斗彩婴戏瓷雕2006年作《论剑》陶捏塑2005年作《卧虎》高温花釉1980年作《回头豹》陶花釉1986年作《向往》陶捏塑2005年作《鹅韵》陶捏塑2005年作《卧猫》南宋官窑釉瓷雕2000年作《游鱼》青釉捏塑2001 年作《放牧》高温釉装饰瓷雕1979年作《伏虎罗汉》南宋官窑釉瓷雕1997年作《斗牛》黑釉陶塑2001年作《白天鹅》白釉瓷雕1990年作《豹》(之一)高温兰花釉瓷雕2004年作《卧虎》陶塑1994年作捏塑法是指徒手捏塑作品的方法,可以把泥球用手指捻捏的方法成形,也可以用叠加小泥片的方法成形。捏塑法制作的作品有时可以形成特别的自然肌理。提醒你应特别注意两手间的配合以及壁的厚薄要均匀。泥球捻捏法步骤1、将泥块搓成泥球;2、湿润拇指按入泥球,压出凹形;3、边转边向外向上捻捏;4、继续向外向上扩展捏薄;5、整理完成。捏塑法是指徒手捏塑作品的方法,可以把泥球用手指捻捏的方法成形,也可以用叠加小泥片的方法成形。捏塑法制作的作品有时可以形成特别的自然肌理。提醒你应特别注意两手间的配合以及壁的厚薄要均匀。小泥片叠加法步骤1、用手指捏出

陶艺的基本制作方法

陶艺的基本制作方法 1、泥条盘制方法 无论是黄河流域的彩陶还是尼罗河边的陶罐, 泥条盘制法是人类最早掌握的陶瓷造型方法之一。 就是把泥搓成长条,再圈积成型。此法是制陶的技 法中最为古老的方法。仰韶文化时期的陶器已经 大量使用盘制泥条的方法成型。日本的绳纹古陶 也是利用泥条盘制的方法成型。 泥条盘制的方法应该说是陶艺成型的技法之中最为方便、造型表现力最强的技法之一。它几乎可以制作出其他任何成型方法所能做出的作品圆形、方形、异形乃至雕塑等等。古人创造出在辘轳上拉坯以前,泥条盘筑法可以制作较大型的器物,比如大缸、罐子等,现在西双版纳等地的原始部落依然保留这种方法制作日常陶器。国外常常将泥条盘筑和手捏成型一并通称为“手筑”(Handbuilding),指不借助任何工具纯粹用手制作。现代陶艺家之所以喜欢用泥条盘制法制作陶艺,一方面是由于泥条可以自由地弯曲与变化,方便制作一些比较复杂的、不太规整的、较随意的陶塑,另一方面是他们更倾向于保留泥条在盘筑时留下来的手工痕迹和一道道盘旋的纹理——当然,也可以修整得不留痕迹。 搓泥条: 方法一: 1.取一块稍湿的陶土,大小为刚刚容于两手之中为宜。两手交互前后滑动,手掌靠近的小指部分一面勒紧粘土,一面捻出使其向下延伸。

2.揉搓的过程中,感觉双手的手掌稍稍向内倾斜,而用力靠近小指,轻轻用力尽量少摆动。 方法二: 1.取一团泥,先由粗捏至长条的形状, 放在案板上。 2.双手五指岔开,手指和泥成45度, 用力均匀轻轻前后滚动, 由掌心到指尖反复地操作。 3.随着泥条的伸长由粗变细, 双手逐渐向两侧移动。 4.搓泥条的过程中, 有时用力不匀把泥条压扁,可以将压扁的 泥条拧成麻花状,继续在案上搓动, 即可复原。 盘制方法: 通常泥条成型的作品的做法又有两种。一是泥条盘制成型时,尽量保留泥条捏压的原始形态和起伏关系,着眼与表现泥条的原始粗狂和其丰富的肌理变化之美;另外就是盘制起型后,修整作品使之光整。操作过程中可以在一定基础上按顺序一环一环盘筑,叫做单环盘制;还可以多根泥条首尾相接,逐层盘筑,称为连续盘制。 连续盘制法 1.将陶土放在转盘中心,一面慢慢旋转 转台,一面用手掌侧面拍打,做出适当

陶艺制作模拟试卷

陶艺制作 一、单选题: 1.在进行圆形制作的时候应将泥板顶端切成(C)角? A 60度 B 30度 C 45度 D 90度 2.先将泥板擀成理想的形状是哪种形状的制作步骤第一步?(C )A方形B圆形C小盘D自由形 3.在进行自由形制作时,在一器皿内需要垫上(B )? A纸B麻布C塑料D丝绸 4.下面哪幅图是泥条盘型?(A ) A B C D 5.辘轳成型法第一个步骤是(B )? A启动转盘B定中心C下压D扶正 6.瓶形成型的第一个步骤是(A)? A B C D

7.盘形器成型的正确顺序是(A)? A B C D 8.在进行特殊形成型时最后修理口沿所用的工具是(B)? A木条B皮条C刀D布条 9.在制作泥条叠放泥条时应采取什么顺序?(A ) A从上向下B从下到上C从左到右D从右到左 10、下列关于盘形器成型说法不正确的是 A A、盘形器的形状容易控制 B、盘形器不易拿取,因而先用泥置于转盘,后在放在木板上固定 C、开动转轮从底部开始,慢慢向两边扩展 D、制作适合内侧曲线的木板 11、小杯成型是指 D A、先从杯口制作开始 B、制作杯底 C、准备制作的泥,把他制作杯状 D、先将制作泥量拉成一个平台,用手将平台捧起,注意大拇指压在中间,然后规整杯口,最后用软皮条修理口沿 12、对于大器形的制作,需注意的是ABC

A、先制作好底部,晾置到具有一定的强度 B、在上面用泥条盘筑将所需的部分加上去 C、开动辘轳完成D 制作成功后在定型。 13、不列不属于辘轳成型法的修坏所具备的步骤有:C A、陶泥或石膏制作适合所修器物大小的修坏台,并固定在电辘轳中央 B、准备好修坏用的不同斜度的工具 C、将要修理的坏放在修坏台,然后修理 D、先修理下腰,修理好底部后翻过来修理上肩及口、腰 14、陶器装饰是指C A、在陶器底部印上印章 B、用丝稠绑在陶器口 C、是指陶器上各种各样的纹饰 D、给陶器包装一些装饰物 15、陶器制作中最常见的手法之一是A A、粘贴法 B、雕刻法 C、透雕法 D、刮刻法 16、在陶器成型后,用陶泥直接在器形表面,粘贴上各种图形的方法是A A、粘贴法 B、雕刻法 C、透雕法 D、刮刻法 17、快速、表现效果直接的方法是B A、粘贴法 B、雕刻法 C、透雕法 D、刮刻法 18、在较平整的坏体上,雕刻上图案的方法是B A、粘贴法 B、雕刻法 C、透雕法 D、刮刻法 19、用较锋利的刀,把坏体刻透镂空的方式来表现图案的方法是C A、粘贴法 B、雕刻法 C、透雕法 D、刮刻法 20、在现代陶艺制作中,常使用的方法有C A、粘贴法 B、雕刻法 C、透雕法 D、刮刻法 21、在坏体较软的时候,用现成的或自制的工具,在坏体表面刮刻出所需要的纹样的方法是D

肌理效果教案

一、教学导入: 组织课堂秩序 导入新课:在我们学过的色彩图案知识中,除了平涂描绘的形象之外,还有没有其他的方法来制作出不同效果的画面呢? 引出新课题:《肌理效果制作》 二、讲授新课: 肌理:物体的表面特征,也意指物体的质感,它是具有表现力的造型要素。 (1)视觉肌理:只能用眼睛去感知,如印刷品中的图形。 (2)触觉肌理:能够用手触摸,由浅浮雕式的凹凸感,眼睛也能感 知。 在今天的新课中,我们将具体介绍几种不同的肌理效果制作方法。 展示不同的肌理图案: 1.喷洒法——包括两种方法:一种为喷绘法,另一种为洒色法。 (1)喷绘法:以喷笔等喷绘工具为主的绘制方法。由于喷绘工具绘制的色彩细腻、均匀,所以它不仅可以绘制出具有写实风格的 画,且能使画面达到一种神秘效果。喷绘法除使用专业的喷绘 工具外,还可以利用刷子等工具达到类似的处理效果,采用遮 挡方法,可以喷绘出清晰的边缘。 (2)洒色法:将色彩洒在画面的一种方法。它以毛笔、海绵等工具

敷上颜色并洒在画面所需之处,以达到一种不规则的点状的肌 理效果。时装画中的某些点状面料肌理、背景处理可以使用此 方法。 2.阻染法——利用颜料中油性颜料(油画棒、蜡笔、油性马克笔等)与水性颜料(水彩)相互不融的特性,以一种颜料作纹理, 水粉颜料附着其上,由此产生两种颜料的分离。此法多用 于深底浅色面料的处理 3.拓印法——拓印法是将棉花、海绵、布等材料,使其形成一定的形状,敷上颜料之后,作于画中,可形成一定的肌理效果。亦可 预备如纸或塑料材料制成的某种所需形状,再用拓印之 法,形成某种所需形状的特殊肌理效果。 4.转印法——采用转印纸上的图案,并将这些图案用刮笔转印到画中。 转印的图案具有工整、快捷等优点,但受到转印纸图案种 类及尺寸的限制。 5.折皱法——将画面按所需揉、折成皱,再敷上色彩作画,产生一种肌理效果,称为折皱法。此法用于特殊的面料和背景肌理效 果的表现。 6.流彩法——此方法利用颜料的流动性达到表现的目的。首先用适量的清水打湿需要处理的部分,然后用含有一定量水分的颜色 置于其中,小心翻动画面,使色彩流动至满意为止,干后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