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艺教案(16课)
- 格式:doc
- 大小:48.00 KB
- 文档页数:16
一张奇特的脸教学目标:1.感受各民族脸部造型艺术的魅力及特征。
2.采用揉、捏、粘、压等技法进行简单的泥塑,创作一张奇特的脸,提高非写实性造型能力,培养感知力、想象力、创造力。
3.培养学生耐心细致、持之以恒的学习态度以及热爱传统文化的情感,提高审美情趣。
教学重难点:重点:学习用泥塑的方法表现一张造型奇特、富有创意的脸。
难点:五官的造型与装饰。
教学准备:1.古埃及面具、京剧脸谱等图片资料;2.泥、羽毛、弹珠、瓶盖等小物品或各种废旧材料。
教学过程:一、欣赏导入1.教师出示古埃及面具、京剧脸谱、贵州面具等图象,看看跟我们普通的脸有什么不一样?请同学们看了以后,用一个词语来形容这些艺术品。
2.揭示课题:今天这一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做一张奇特的脸。
二、组织学生讨论1.为什么这些脸看上去比较奇特?(分析这些艺术品用了哪些艺术手法)五官:夸张变形色彩:对比强烈2.让学生说说在哪里还见过类似的艺术化的脸,和同学们交流交流。
3.现在让我们来看看一些小朋友做的脸有多奇特!出示学生作品,看看他们是从哪些方面来表现奇特的?(1)脸的形状师:这些脸的形状都各不相同,同学们观察一下,它们接近什么形状?梯形长方形圆形椭圆扇形(2)脸的装饰设计时,要先想好脸的外形,可以是三角形、圆形,也可以是长方形,面具上的五官、花纹越奇怪越有趣。
脸上除了涂上鲜艳的颜色,还可以用羽毛、树叶、骨头、绳子、刀剑来进行装饰,这样的脸就变得更奇特了。
三、学生创作1.师:看了这些小朋友做的脸,你们是不是也很想玩一玩啦?好!现在请同学们想一想,你准备设计一张怎样奇特的脸。
和你的小组伙伴说说自己的想法。
(生讨论交流)2.学生创作,教师巡视辅导。
四、作业展评1.学生作品展示,请设计者介绍设计意图、制作经验,请其余同学发表对作品的看法或修改建议。
2.教师对同学们的制作过程给予评价,对作品提出思考性建议并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继续研究、完善。
教学后记:由于上学期学过一堂面具设计课,和这一课有异曲同工之处,所以,学生学来比较轻松。
小学美术辽海版三年级上册第16课立体小制作全套教案模板范文【比赛获奖教案】1教学目标1、通过欣赏软陶作品,让学生感受软陶的艺术魅力。
2、分析小拖鞋的结构,整体把握。
3、让学生学会用花纹装饰立体造型作品—《有趣的小拖鞋》,培养其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素质。
2学情分析生活是艺术的源泉,学生通过艺术和日常生活的连接,可以丰富自己的艺术体验和感受,提高艺术感知能力,并学会用艺术的眼光观察生活,用艺术化的方式表现生活、美化生活、提高生活的质量。
软陶——以其特有的柔和,可以令人随心所欲地揉捏、排列、组合,海阔天空地自由发挥,创作出来的作品通过烧制或自然晒干,即可变成色泽鲜艳、坚硬如陶、永不变形、犹如上釉般的作品。
陶艺课作为一门可以亲自动手操作的课程来说,对学生有着极大的吸引力,因为从小生活在都市中的孩子们渴望找到那种手与陶土完全交融、随心所欲、返朴归真的感觉,所以他们对这门课会产生浓厚的兴趣。
小小的一块陶土不仅使人轻松愉快,更能使人淳朴、率真的本性得到自然的流露,同时还能潜移默化地养成开朗活泼的性格,以乐观向上的心态对待生活和学习,使生活变得更充实、更有活力。
孩子的观察、记忆、理解,制作能力,他们的智力才能、情感追求,都会在陶艺创作中得到充分释放。
软陶艺术课程注重学生的艺术体验,它是一个动手动脑的实践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让学生自我创造一种轻松活泼、主动探索的学习氛围。
激发学生的创造性和求知欲,激励学生在创作过程中提高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
把知识性、人文性、审美性融合起来,使学生在审美愉悦中掌握知识,开启智慧,陶冶心灵,培养高尚的情操,得到真、善、美的滋养。
软陶制作内涵丰富,涉及艺术、历史、科学等多门学科,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载体。
3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小拖鞋结构的把握。
【教学难点】小拖鞋样式的设计。
赣美版美术六年级下册《第16课现代陶艺》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第16课现代陶艺》是赣美版美术六年级下册的一课。
本课以现代陶艺为主题,让学生了解和欣赏现代陶艺作品,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现代陶艺的基本概念、特点、制作技巧以及创作方法等。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可以对现代陶艺有更深入的了解,提高自己的审美水平。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美术基础,对陶艺有一定的了解。
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善于观察、思考,勇于创新,乐于动手实践。
但同时,学生对现代陶艺的认识还不够深入,需要在课堂上进行引导和拓展。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现代陶艺的基本概念、特点和制作技巧。
2.培养学生欣赏现代陶艺作品的能力,提高审美水平。
3.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动手实践能力。
4.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现代陶艺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2.现代陶艺作品的欣赏和分析。
3.陶艺作品的制作技巧和创作方法。
五. 教学方法1.欣赏法:通过展示现代陶艺作品,让学生感受和欣赏现代陶艺的美。
2.讲授法:讲解现代陶艺的基本概念、特点和制作技巧。
3.实践法:学生动手制作陶艺作品,培养实践能力。
4.小组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制作经验和创作心得。
六. 教学准备1.准备与现代陶艺相关的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2.准备陶艺制作所需的材料和工具。
3.划分工作区域,确保学生有足够的空间进行创作。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现代陶艺作品,引导学生关注现代陶艺的美。
教师简要介绍本课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讲解现代陶艺的基本概念、特点和制作技巧。
通过展示陶艺作品,让学生了解不同风格和题材的现代陶艺。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陶艺制作。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在制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4.巩固(5分钟)学生展示自己的陶艺作品,分享制作经验和创作心得。
教师点评,给予肯定和建议。
教案标题:四年级上册美术教案-第16课软陶乐趣|辽海版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软陶的基本特性,掌握软陶的基本制作技巧。
2.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3. 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艺术的情感,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1. 软陶的基本特性及制作技巧。
2. 学生观察力、想象力、创造力的培养。
教学难点:1. 软陶的制作技巧。
2. 学生观察力、想象力、创造力的培养。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软陶、工具、烤箱、课件等。
2. 学生准备:彩笔、剪刀、胶水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出示软陶作品,引导学生观察、欣赏,激发学生的兴趣。
2. 学生分享观察到的软陶作品的特点,如颜色、形状等。
二、新课导入(10分钟)1. 教师介绍软陶的基本特性,如颜色丰富、可塑性高、烧制后变硬等。
2. 教师演示软陶的基本制作技巧,如揉、捏、拉、剪等。
3. 学生跟随教师一起学习软陶的基本制作技巧。
三、实践环节(20分钟)1. 教师出示课件,展示软陶作品的设计思路和制作步骤。
2. 学生根据设计思路和制作步骤,动手制作自己的软陶作品。
3.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制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四、作品展示与评价(10分钟)1. 学生将自己的软陶作品展示给大家,分享创作心得。
2.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自评、互评,评选出优秀作品。
3. 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点评,给予鼓励和指导。
五、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总结软陶的基本特性和制作技巧。
2. 学生分享本节课的收获和感受。
六、课后作业(课后自主完成)1. 学生利用家中的废旧物品,尝试制作环保软陶作品。
2. 家长协助学生完成作品,并拍照上传至班级群。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让学生了解软陶的基本特性和制作技巧,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鼓励学生动手实践,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
同时,教师还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每个学生充分的指导和鼓励,使他们在美术课堂上都能获得成功的体验。
第16课软陶乐趣-辽海2011版四年级美术上册教案一、教学背景软陶是目前流行的一种手工艺术,不仅有助于培养孩子的手工制作能力和审美能力,还可以增强孩子的动手能力和耐心。
本节课以软陶为媒介,让学生体验制作软陶作品的乐趣。
二、教学目标1.了解软陶的特点和制作方法;2.学习软陶工具的使用方法;3.从动手实践中体验制作软陶作品的乐趣;4.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耐心;5.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1.软陶的制作方法;2.软陶工具的使用方法;3.如何设计软陶作品。
四、教学准备1.软陶原料;2.软陶工具。
五、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老师介绍今天的课程内容,并带领学生一起制作软陶小鱼成品,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热情。
2.讲解(15分钟)学生观看软陶制作视频并讲解软陶的特点和制作方法,并介绍软陶工具的使用方法。
3.实践(30分钟)学生跟老师一起制作软陶小鱼成品。
老师先介绍软陶的基础技巧,然后引导学生按照自己的想象和构思制作软陶作品。
4.展示(10分钟)学生展示自己设计的软陶作品,并分享制作的心得和感受。
5.总结(5分钟)教师带领学生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和学习收获,鼓励学生继续深入学习软陶等手工艺术,锻炼自己的思维和创造力。
六、教学评估通过观察学生的制作过程和成品,评估学生的软陶制作水平和创新能力。
七、拓展方法老师准备更丰富的软陶材料和工具,带领学生制作更复杂的软陶作品,或者让学生自己在模板上设计和制作软陶作品。
八、教学反思本节课注重学生实践操作,通过动手实践的方式教学,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了软陶的制作方法和特点。
在实践过程中发现,有些学生容易将软陶材料弄脏,需要加强学生的注意力和细心程度。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加入更多的软陶制作技巧和设计思路,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软陶的制作方法,从而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赣美版美术六年级下册《第16课现代陶艺》说课稿1一. 教材分析《第16课现代陶艺》是赣美版美术六年级下册的一课。
本课以现代陶艺为主题,让学生了解和欣赏现代陶艺的魅力,培养学生对美术的热爱和审美能力。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现代陶艺的基本概念、特点、制作方法以及欣赏分析等。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现代陶艺的发展历程,掌握基本的陶艺制作技巧,提高自己的审美水平。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美术基础和审美能力,对陶艺有一定的了解。
但现代陶艺作为一种新兴的艺术形式,对学生来说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了解现代陶艺的特点和魅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新意识。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现代陶艺的基本概念、特点和制作方法,学会欣赏现代陶艺作品,提高自己的审美水平。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实践等环节,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意识和团队协作精神。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美术的热爱,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现代陶艺的基本概念、特点和制作方法。
2.难点:如何创作出具有个性和创意的陶艺作品。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示范法、分组合作法、欣赏法等。
2.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实物展示、陶艺作品欣赏、手工制作等。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现代陶艺作品,引导学生了解本课主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讲解:讲解现代陶艺的基本概念、特点和制作方法,让学生对现代陶艺有更深入的了解。
3.示范:示范现代陶艺的制作过程,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制作技巧。
4.实践:学生分组合作,动手制作陶艺作品,教师巡回指导。
5.欣赏与评价: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互相欣赏、评价,教师给予总结性评价。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突出现代陶艺的特点和制作方法。
可以采用流程图、关键词等形式,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
《陶艺》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信息二、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与训练,学生应具备以下几方面的目标:1.通过本课程学习,学生能够掌握国内外环境陶艺设计和应用领域的发展现状,掌握环境陶艺的概念、分类、形式和应用发展概况,了解环境陶艺课程于环境设计专业的作用,能够对环境陶艺作品以及应用案例从环境设计的角度进行分析和评价。
2.通过本课程学习,学生具备环境陶艺设计与制作的能力,掌握环境陶艺常用的技术和工艺流程,能够独立或者合作的方式完成作品的设计与制作。
3.通过本课程学习,学生能够掌握项目实践的意义和方法,将环境陶艺课程蕴含的创意思维,动手实践能力和学习兴趣以项目实践作品的形式体现出来。
4.通过本课程学习,学生能够具有较好的审美能力和艺术情趣,能够了解环境陶艺作品的艺术美感和设计美感,对环境陶艺材料、表现形式等体现出的意味有较好的感知,并能够进行较为专业的评析。
5.通过本课程学习,学生能够熟悉地域文化和工艺特色,了解地域文化和工艺特色于环境陶艺设计应用的意义和重要性,能够将地域文化和工艺特色与环境陶艺实践案例相结合进行创作应用。
三、教学内容与预期学习成效四、成绩评定及考核方式五、课程建议教材及主要参考资料1.建议教材1.张玉山著.环境陶艺设计,中国民族摄影艺术出版社,2018。
2.黄焕义编.论环境陶艺的审美特征.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2015。
2.主要参考书1.邓白、杨永善、秦锡麟编.《现代陶瓷艺术》,江西美术出版社,1998。
2.陈进海编著.《世界陶瓷艺术史》,黑龙江美术出版社,1995。
3.冯先铭主编.《中国陶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4。
4.何兆聦著.《现代陶艺创作》,天地陶艺社,2003。
5.孙晶、邬烈炎编著.《现代陶艺》,江苏美术出版社,2001。
教学设计课程名称:六年级下册美术课程现代陶艺教材版本:赣美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现代陶艺的基本概念和特点,掌握一定的陶艺制作技巧。
2. 培养学生对陶艺的兴趣和审美能力,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实践能力。
3. 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美术,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
二、教学内容1. 现代陶艺的基本概念和特点2. 陶艺制作的技巧和步骤3. 生活中的陶艺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现代陶艺的基本概念、特点和制作技巧。
2. 难点:陶艺制作的实践操作和创意表现。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计算机、投影仪、图片、视频、陶艺作品等。
2. 学具:陶土、陶具、画笔、水杯、毛巾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现代陶艺作品,引导学生关注陶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介绍现代陶艺的基本概念、特点和制作技巧,让学生了解陶艺的魅力。
3. 示范:演示陶艺制作的过程,让学生直观地感受陶艺的制作方法。
4. 实践:学生分组进行陶艺制作,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问题。
5. 创意: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创作出具有个性的陶艺作品。
六、板书设计1. 现代陶艺的基本概念2. 现代陶艺的特点3. 陶艺制作技巧4. 创意表现七、作业设计1. 完成一幅陶艺作品,展示自己的制作技巧和创意。
2. 写一篇关于陶艺制作的心得体会。
八、课后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同时,关注学生在陶艺制作过程中的表现,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
重点关注细节:示范环节示范环节是教学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它能够让学生直观地了解陶艺制作的过程,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制作观念,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在示范环节中,教师需要详细讲解每个步骤,并展示精湛的技艺,以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陶艺制作的方法。
一、示范环节的重要性1. 降低学习难度:通过教师的示范,学生可以直观地了解陶艺制作的整个过程,降低学习难度,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小学美术赣美版六年级下册第16课《现代陶艺》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1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通过摸一摸、猜一猜、讲一讲,充分感知花瓶的造型。
情感目标:能恰当运用搓、揉、捏等技能,学习创造性地泥塑花瓶。
3、能力目标:设置情境,提高学生对泥塑活动的兴趣。
2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对美术的分类来说还是很清晰的,简单的理解为画画,做手工,小学美术教学中,我们经常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性,但在教学实践中,面对这些年龄较小的孩子们,怎样把这种教育思想落到实处,例如小学生的主动性从哪里来,怎样才能正确引导和调控这种主动性等方面,既要有理论的指导,更要有教学实践的支撑,课堂中还是着重在动手能力上表现。
3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给玻璃瓶构造图纹。
教学难点:制作玻璃花瓶的实际操作4教学过程4.1第一学时五、教学过程: 1 、准备阶段:导入:猜一猜。
请小朋友猜一猜,桌上塑料袋里藏着什么?[设置一定的情境,引出悬念,激发学生对这次活动的兴趣。
] 2.摸一摸,讲一讲抽取几个学生摸一摸,边摸边讲,讲讲里面是什么东西?是什么形状的?请小朋友告诉老师,塑料袋里藏着什么?(花瓶)[让学生主动去感知塑料袋里的物品,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而且通过摸一摸,讲一讲,初步感知了花瓶的造型特征,为以后的泥塑活动奠定了基础。
] 3、探究新知:欣赏现代陶艺作品(欣赏幻灯片) 欣赏陶艺作品(陶艺的泥性美、釉色之美、烧成之美以及艺术家用手对土进行塑造所留下的丰富痕迹,形成了陶艺作品独特的视觉语言和审美价值)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历史悠久的陶艺文化,激发学生对造型艺术的兴趣。
(1)现代陶艺:以陶瓷材料为主要创作媒介,表现现代人的理想、个性、情感、意识和审美价值的一种艺术表现形式。
(它是手与土交流,土与火相容的结晶)(2)陶艺的泥性之美、釉色之美、烧成之美以及艺术家对泥土塑造所留下的丰富痕迹,形成了陶艺作品独有的视觉语言和审美价值。
(3)陶艺的塑造方法:手捏法、泥条盘筑法和泥板成型法(4)烧制方法:有素烧(一次烧成)釉烧和彩烧(二次烧成)4、提出要求,学生操作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些漂亮的花瓶,每只花瓶的样子都不一样,请你开动你的小脑筋,想一想,然后用橡皮泥做一做,花瓶会是什么样的呢?要求:(1)保持桌子角的干净,小组可以小声讨论(2)可以一边摸,一边捏,一步一步感知。
六年级下册美术教学设计-16课现代陶艺-赣美版一、课程背景现代陶艺是一门非常有趣的艺术形式,它将古老的陶瓷工艺与现代技术结合在一起,创造出了更加精美和实用的陶瓷作品。
在这门课程中,我们将给六年级的学生们介绍现代陶艺的基本概念,并让他们亲身体验制作陶瓷的过程。
二、教学目标1.了解现代陶艺的起源和发展,在艺术历史中的地位和作用。
2.掌握现代陶艺的基本技巧和操作方法,能够熟练制作简单的陶瓷作品。
3.培养学生的艺术表现力和创造力,鼓励他们发挥创造性想象,创作出有独特风格的陶瓷作品。
三、教学内容和步骤1. 现代陶艺的基本概念和历史发展在这一环节中,我们将给学生们简单介绍现代陶艺的起源和发展,并通过图片和视频等多种形式展示一些具有代表性的陶瓷作品和陶瓷艺术家的作品,让学生感受陶瓷艺术的魅力和美丽。
2. 制作基础陶瓷在这一环节中,学生们将通过手工制作的方式制作基础陶瓷。
老师将带领学生们了解陶瓷的材料和制作工具,让他们亲身操作制作出一些简单的陶瓷作品,如茶杯、花瓶等。
具体步骤:•准备材料和工具:粘土、模具、刮板、刷子等。
•揉和粘土:让学生将粘土揉和成一团,并按照老师的示范,将粘土压平、抚平、拉长、捏实,逐渐将整块粘土塑造成一个形似陶器的基础形状。
•刮平表面:用刮板将制成的陶器表面刮平,使其更加光滑。
•打孔排气:学生们可根据自己的创意和需求,在陶器上打一些小孔,方便空气流通,防止制成的陶器在烘干、烧制时因排放气体而爆炸。
•烘干:将制成的陶器放在通风处晾干,等其完全干透。
•烧制:将干透的陶器放入窑内进行烧制,烧制时间和温度根据窑炉的类型和陶器的材质、形状等情况而定。
3. 创作个性化陶瓷在这一环节中,学生们将根据自己的喜好和创意,发挥自己的创造性想象,设计、制作个性化的陶瓷作品。
老师将给学生们提供一些参考和启示,也可以根据学生的需求和要求组织一些辅导和指导活动。
具体步骤:•确定创作主题和形式:学生们可根据自己的喜好和创意,确定创作的主题和形式,如动物、植物、人物、抽象图案等。
第16课软陶乐趣-辽海2011版四年级美术上册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软陶材料的特性和制作手法。
2.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性思维。
3.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艺术鉴赏能力。
教学准备
1.软陶粘土、刀、剪刀、印章等工具。
2.图片或视频素材,用于讲解软陶制作的过程和应用。
3.课件或黑板,用于记录学生的制作过程和心得体会。
教学过程
1. 导入(10分钟)
教师可以用图片或视频素材向学生介绍软陶,讲解软陶的材料、特性、制作手法,以及软陶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 制作过程(30分钟)
教师可以向学生演示软陶的制作过程,然后让学生动手实践。
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想法和兴趣进行创作,也可以根据课程要求进行制作。
在制作过程中,教师可以适时提醒学生注意安全和细节。
3. 作品展示和交流(20分钟)
制作完成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作品展示和交流。
学生可以介绍自己的作品,讲述创作的过程和心得体会。
同时,教师也可以讲解一些基本的艺术鉴赏知识,提高学生的美术素养。
4. 总结(10分钟)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总结,让学生表达自己对软陶创作的认识和体会,并提醒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教学反思
本课程注重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性思维,通过软陶的制作使学生了解艺术创作的基本方法和技巧,并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艺术鉴赏能力。
同时,通过作品展示和交流,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表达能力。
但需要注意的是,教师要注意学生的安全,在制作过程中及时提醒学生注意细节,防止意外发生。
辽海版美术四年级上册《第16课软陶乐趣》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软陶乐趣》这一课是辽海版美术四年级上册的第16课,主要是让学生了解和掌握软陶的基本制作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教材通过简单的文字介绍和图片展示,引导学生认识软陶,了解软陶的制作过程,并提供了一些制作软陶的技巧和方法。
教材还提供了一些作品示例,供学生参考和模仿。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美术基础,对绘画和手工制作有一定的了解和兴趣。
他们好奇心强,喜欢尝试新事物,并且乐于分享自己的成果。
但是,他们对软陶的制作可能比较陌生,需要通过教师的引导和示范来掌握基本制作方法。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和认识软陶,知道软陶的基本制作方法。
2.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3.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增强学生自信心。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掌握软陶的基本制作方法。
2.难点: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引导学生创作出具有个性的软陶作品。
五. 教学方法1.示范法:教师通过示范,让学生直观地了解软陶的制作过程和方法。
2.引导法: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发现和解决制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3.合作法:学生分组合作,共同完成作品,培养团队精神和沟通能力。
4.展示法: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分享制作过程中的经验和收获。
六. 教学准备1.物质准备:软陶材料、工具、模具、烤箱等。
2.教学资源:软陶作品图片、制作视频等。
3.环境准备:宽敞的手工制作空间,保证安全。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软陶作品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软陶的特点和魅力,激发学生兴趣。
同时,简要介绍软陶的制作过程,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软陶制作视频,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制作过程。
在观看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关注制作技巧和要点。
观看完毕后,教师总结视频内容,强调注意事项。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合作,开始制作软陶。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纠正制作过程中的错误。
第一课:感受泥土教学目标:认知领域:感受陶艺作品艺术特点与基本成型法。
操作领域:感受泥性,并用基本得陶艺成型方法塑造自己喜欢得形体,培养动手能力与创造能力。
情意领域:热爱祖国历史悠久得陶艺文化,激发无穷得创造力。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感受泥性,学习陶艺基本成型方法。
难点:了解陶文化,并用自己喜欢得方式塑造陶艺品。
课前准备:陶艺作品、黏土、图片、陶艺教室准备。
教学过程:1、欣赏陶艺作品,谈谈自己得感受。
2、介绍陶艺得基本制作过程.(课件视频)柔软得泥土经过了火得洗礼,变成了坚硬得陶器。
面队着自己捏制得陶器,孩子们个个欢呼雀跃。
玩泥就是孩子得天性,孩子做陶并不就是为了追求成人得承认,而就是在与土、水、火得不断交往中,表露自己得感情,获得愉悦得情绪.陶艺创造就是一种主观得、动态得、扩张得、想象得、自由得与多向得模式,它得造型有平面得、立体得;有具象化得、意象化得、抽象化得;也有综合得、多元材质合成得。
3、准备阶段:分泥:每位同学黏土一小块。
认识制陶工具:手术转台、木拍子、修刀、刮刀、泥塑刀、泥浆、其它工具(擦布、毛笔) .4、通过用手或脚或膝盖等部位来触摸泥土、感受泥性,可任意成型,并相互交流对泥得感受与成型方法。
5、瞧刚成型得泥塑作品与已经凉干得泥塑作品以及烧制好得作品 ,用感官比较、感受、区别,激发学生对陶艺得兴趣。
6、整理工具,清洁台面,洗手,养成良好学习、卫生习惯.第二课初步体验泥土特性,训练卫生习惯养成一准备阶段:分泥:每位同学黏土一块。
导入:瞧几件分别运用徒手捏制成型、泥条盘筑成型、泥板成型及综合成型方法制作得陶艺作品,激发学生对陶艺得兴趣。
1、学生尝试运用自己喜欢得方法做自己喜欢得形象,并相互交流对泥得感受与成型方法。
2、整理工具,清洁台面,洗手,养成良好学习、卫生习惯。
第三课表情泥塑强化卫生习惯一、准备阶段:分泥:每小组黏土10—20斤。
导入:欣赏古今中外大师及学生作品(中国汉代石雕、非洲木雕、雕塑大师作品及学生泥塑作品)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历史悠久得陶艺文化,激发学生对造型艺术得兴趣。
陶艺教案(16课)第一篇:陶艺教案(16课)第一课:感受泥土教学目标:认知领域:感受陶艺作品艺术特点和基本成型法。
操作领域:感受泥性,并用基本的陶艺成型方法塑造自己喜欢的形体,培养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
情意领域:热爱祖国历史悠久的陶艺文化,激发无穷的创造力。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感受泥性,学习陶艺基本成型方法。
难点:了解陶文化,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塑造陶艺品。
课前准备:陶艺作品、黏土、图片、陶艺教室准备。
教学过程:1.欣赏陶艺作品,谈谈自己的感受。
2.介绍陶艺的基本制作过程。
(课件视频)柔软的泥土经过了火的洗礼,变成了坚硬的陶器。
面队着自己捏制的陶器,孩子们个个欢呼雀跃。
玩泥是孩子的天性,孩子做陶并不是为了追求成人的承认,而是在与土、水、火的不断交往中,表露自己的感情,获得愉悦的情绪。
陶艺创造是一种主观的、动态的、扩张的、想象的、自由的和多向的模式,它的造型有平面的、立体的;有具象化的、意象化的、抽象化的;也有综合的、多元材质合成的。
3.准备阶段:分泥:每位同学黏土一小块。
认识制陶工具:手术转台、木拍子、修刀、刮刀、泥塑刀、泥浆、其它工具(擦布、毛笔)。
4.通过用手或脚或膝盖等部位来触摸泥土、感受泥性,可任意成型,并相互交流对泥的感受与成型方法。
5.看刚成型的泥塑作品和已经凉干的泥塑作品以及烧制好的作品,用感官比较、感受、区别,激发学生对陶艺的兴趣。
6.整理工具,清洁台面,洗手,养成良好学习、卫生习惯。
第二课初步体验泥土特性,训练卫生习惯养成一准备阶段:分泥:每位同学黏土一块。
导入:看几件分别运用徒手捏制成型、泥条盘筑成型、泥板成型及综合成型方法制作的陶艺作品,激发学生对陶艺的兴趣。
1.学生尝试运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做自己喜欢的形象,并相互交流对泥的感受与成型方法。
2.整理工具,清洁台面,洗手,养成良好学习、卫生习惯。
第三课表情泥塑强化卫生习惯一、准备阶段:分泥:每小组黏土10—20斤。
导入:欣赏古今中外大师及学生作品(中国汉代石雕、非洲木雕、雕塑大师作品及学生泥塑作品)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历史悠久的陶艺文化,激发学生对造型艺术的兴趣。
《一张奇特的脸》教学设计教材解析本课属于造型·表现的学习领域,是本套教材陶艺系列课中的一节,同时也是一节浮雕头像的制作课。
头像虽然是雕塑造型中比较难的题材,但是本课涉及的造型并不是严谨的写实造型,而是充满了浪漫主义情调的幻想。
所以应该说,本课无论是从题材的选取还是造型的难易程度,都是符合中年级小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兴趣点的。
学习陶艺不仅是让孩子们接触陶泥,亲近大自然,更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夸张想象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
学生在了解古今中外头像造型艺术的同时,初步感受不同的环境下,不同的背景孕育出的不同的艺术风格。
教学目标1.了解世界上历史悠久、独具特色的脸部艺术。
知道艺术创作与现实生活的差别。
2.了解、感受橡皮泥这一造型艺术带给人们的美感,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和动手能力。
3.尝试运用捏、搓、揉,并借助工具按压等不同的立体造型方法,塑造一个自己想象中的脸部形象。
教学重点掌握泥塑的基本制作,并创造一个自己想象中的独具特色的脸。
教学难点脸部形象变化丰富,特点突出。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橡皮泥、垫板、制作工具、装饰物、教学课件、面具等。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出课题1.展示各种面具图片。
师:见过这样的脸吗?能不能说说在哪儿见过?它和平常人的脸有什么不一样?(学生回答)2.导入本课主题。
师:同学们说的真棒,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学习第十六课《一张奇特的脸》。
【设计意图】利用面具等艺术品的导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拓展学生创作性思维。
二、欣赏探究激发创作1.看一看课件出示各种面具,师提问:书中为什么把这些造型叫做奇特的脸?奇特在哪呢?带着这个问题我们一起去欣赏各种各样奇特的脸。
2.说一说出示课件面具和人脸对比进行对比。
师:仔细看看这张脸与我们的脸有什么不同?(学生回答,师出示板书:脸型、五官、色彩)师:你能说说怎样的脸才叫“奇特”的脸吗?学生回答:五官变形、色彩夸张……总结:(1)脸型奇特(课件展示各种脸形状);(2)五官的形状、位置奇特(课件展示各种奇特的脸);(3)色彩(或表情)夸张(课件展示色彩夸张的脸);(4)制作材料与方法多样。
第16课现代陶艺-赣美2011版六年级美术下册教案一、教材内容本课程是赣美2011版六年级美术下册中的第16课,教材内容主要是以现代陶艺为主题,介绍了现代陶艺的发展历程、特点、制作工艺等方面的知识。
同时,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了解并体验陶艺制作的过程,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创意思维。
二、教学目标1.了解现代陶艺的定义、特点和发展历程,掌握基本相关知识。
2.学习陶艺的制作工艺、工具和用材等方面的知识。
3.通过参加实践活动,掌握基本陶艺制作方法,了解陶艺制作的过程与技巧。
4.发挥学生的创意思维和动手实践能力,进行个性化的陶艺制作活动。
三、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对现代陶艺的定义、特点和发展历程的掌握,以及个性化陶艺制作。
2.难点:学生在制作过程中需要掌握基本的陶艺制作技巧,并能够将创意运用到实践中。
四、教学内容及进度安排课时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时间第一课时现代陶艺的定义、特点和发展历程了解现代陶艺的定义、特点和发展历程,掌握基本相关知识。
介绍法、讲解、问答30分钟第二课时陶艺制作工具和用材介绍掌握陶艺制作的工具和用材,了解制作基础。
观察、介绍,问答30分钟第三至四课时陶艺制作技术讲解和实践通过实践活动,掌握基本陶艺制作方法,了解陶艺制作的过程与技巧。
演示制作过程,学生操作2小时第五至六课时个性化陶艺制作发挥学生的创意思维和动手实践能力,进行个性化的陶艺制作活动。
自由创作,辅导、点评2小时五、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讲解、演示制作过程、学生操作、自由创作、辅导、点评等教学方法,使学生在活动中主动参与、体验和探究。
六、教学评估及作业1.教学评估:通过观察学生制作的作品和听取学生对陶艺制作的理解和体验等方式,进行教学评估。
2.作业:在本节课程后,要求学生完成一份陶艺制作体验报告,对陶艺制作的体验、理解和实践进行总结和反思。
七、教学注意事项1.制作陶艺时,要保证安全,注意操作方法和工具的使用。
2.在制作过程中,教师要给予适当的引导和帮助,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和技能。
精心整理第一课:感受泥土教学目标:认知领域:感受陶艺作品艺术特点和基本成型法。
操作领域:感受泥性,并用基本的陶艺成型方法塑造自己喜欢的形体,培养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
情意领域:热爱祖国历史悠久的陶艺文化,激发无穷的创造力。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感受泥性,学习陶艺基本成型方法。
1.2.3.4.5.6.导入:看几件分别运用徒手捏制成型、泥条盘筑成型、泥板成型及综合成型方法制作的陶艺作品,激发学生对陶艺的兴趣。
1.学生尝试运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做自己喜欢的形象,并相互交流对泥的感受与成型方法。
2.整理工具,清洁台面,洗手,养成良好学习、卫生习惯。
第三课表情泥塑强化卫生习惯一、准备阶段:分泥:每小组黏土10—20斤。
导入:欣赏古今中外大师及学生作品(中国汉代石雕、非洲木雕、雕塑大师作品及学生泥塑作品)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历史悠久的陶艺文化,激发学生对造型艺术的兴趣。
二、探究新知新授:今天我们也来学学大师,为我们生活周围的人做一件泥塑像,用手摸摸他(同学的脸)、看看父母的照片、想想他们的表情性格特征,进行表现,激发学生对陶艺的兴趣。
欣赏与反思:相互交流对泥的感受与成型方法。
整理工具,清洁台面,洗手,养成良好学习、卫生习惯。
三、拓展延伸课后观察:感受身边的有意思的物。
以共下次课时制作。
第四课学习陶艺装饰的基本方法1.(课件)(1(2(3)贴花(4(5(6(72.施釉(1)浸釉(2)涂釉(3)荡釉:(4)吹釉与喷釉:(5)弹釉第五课?尝试装饰的基本手法一、???激趣导入:学生欣赏紫砂壶二、讲授新课1.学生欣赏2.学生说一说,从造型、色彩题材上分析3.学生用一句话或一个词语表达自己对紫砂壶的感受4.学生欣赏5.学生说一说紫砂壶和普通茶壶之间的区别6.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边看边讨论7.学生观察8.学生思考除了盘成圆形还能做成哪些形状,在制作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什么.学生自己试着做一做小泥点、用泥条做成各种花瓣、树叶等形状,还可以想一想其他的装饰方法9.10.11.12.四、展评1第六课?123一、组织教学二、示范泥条盘制法(篮子的成型做法)1)先把泥条搓好,保持泥条粗细均匀。
2)把泥条连接在圆形的泥片上,用手指把她压紧。
3)根据篮子的结构,把泥条一层层往上盘。
用手指把它压紧,把里面抹成平面,使泥条涂抹在接合部位。
?4)把篮子的提手粘接上。
五、学生作业用泥条制作一个陶艺制品。
六、巡回指导指导部分学生的泥条搓制方法。
指导部分学生调制泥浆。
指导部分学生的泥条成型。
第七课?奇特的脸教学内容与目标1.2.学习材料教学过程1.2.二、找不同出示傩戏面具问题:这张脸与真人的脸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同样都具有五官)这张脸与真人的脸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呢?它的塑造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脸形不一样、五官夸张变形、色彩鲜艳)由同学们对这张脸特点的总结引出课题,出示课题:一张奇特的脸(从一张脸上找奇特的地方,使学生掌握分析脸部造型的方法,使后面的欣赏分析更有方向性。
)三、欣赏1.简短的小故事讲述奇特脸造型的来历。
(在观察中间以故事调节气氛,充分调动学习的积极性。
)2.出示五张关于人像造型的艺术品图片进行欣赏分析奇特之处。
3.总结奇特的脸的条件你能说说怎样的脸才叫“奇特”的脸吗?A、脸形奇特BCD1.2.3.4.1.2.同学们欣赏这些作品看这些作品奇特在什么地方?你认为自己的作品什么地方做的奇特?教师小结七、延伸出示浮雕与圆雕头像,请同学们观察它们有什么异同,认识浮雕与圆雕的区别。
1.请你回家后试着做一个圆雕头像。
2.请你课下搜集更多有中国传统的奇特面具造型。
第八课捏花瓶活动目标:1.通过欣赏各种花瓶的图片,了解花瓶造型的多样性;2.运用搓、按压、卷、刻等技法创造表现各种各样的花瓶;3.体验陶艺创作的快乐,及与同伴合作的乐趣。
活动准备:故事《打破了花瓶》、各种各样的花瓶的图片、陶泥、陶泥板、刻刀等工具。
(1(2(3(42.取适量的泥搓圆,压成泥板然后用刻刀将泥板切成长方形,并卷成瓶身;(也可在此步骤中将瓶身轻轻地用手拧一下,改变瓶身造型)搓泥条并将其卷成瓶身;3.制作瓶口:用手轻轻地将瓶口掰成自己想要的形状;4.将瓶身放在做瓶身的泥板上,用刻刀沿着瓶身的轮廓刻出瓶底的大小并用水连接;5.运用搓、卷、刻等方式装饰花瓶。
活动延伸:我们还可以做一些花插在花瓶里,让我们的花瓶更漂亮.第九课小陶猪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了解部分简单的陶艺常识。
2.技能目标:基本掌握制作陶猪的技巧。
3.创新目标:了解创新方法,初步进行创新尝试。
4.情感目标:体验成功的快乐和创新尝试的满足。
教学重点:1.2.自学认知一、导入二、实践好!大家来试试做一个空心的“身体”,可用任意选择一种方法噢!5分钟做完,看谁做得又快又好!也送一个小瓷龟做奖品哦!教师巡回辅导(送奖品)三、切入主题今天我们要制作的是爱的小陶猪噢!(出示小金猪储蓄罐)今年还是老师的本命年呢!我也属猪哦!大家看看老师做的小猪(出示2个)让学生对比,二者之间的动态、神态;哪个更生动,更有特色。
师:哈哈!我们要做的小猪是不是也可以把自己的想法加进去呢!再看老师做的其他小猪,图片5张,(有看书的、有厨师等等)以上3分钟。
那,现在看老师怎么做可爱的小陶猪的。
1、眼、鼻、耳、尾、脚(大约3分钟)2、动态、位置的随意摆放,引起兴趣。
四、实践2哈哈!知道大家已经等不及了吧!COMEON!来!开动你灵巧的小手,证明你做的小猪是最可爱的!最与众不同的!做得特别好的奖老师做的小猪哦!教师巡回辅导。
(以上15分钟)五、展示:给大家2分钟,看看别人的小猪,大家推选谁的小猪最可爱!(气氛热烈)教师选择其一,让学生说好在什么地方!第十课?123456明瓷器1.植物2.动物3.景观4.人物(三)、各种制陶方法:1.泥条法:将泥球揉过之后,成条状,要粗细均匀。
2.泥板法:将泥揉好过,放在平板上,用擀面杖擀平。
3.泥块堆制法:将泥揉好后,捏成泥条,一小块一小块成泥块状后,垒成作品。
4.捏制法:用泥做成各种片、块,条形成各种鸟、鱼、花等形状。
(1)先做鱼的身体部位(2)再做鱼的翅膀(3)做鱼的眼睛,鳃等(4)做个底盘(5)做鱼草,鱼水泡点缀(6)修坯,整理成行(四)、陶的制作步骤:1.2.1.2.3.4.5.六、看窑:1.素烧2.上釉烧3.介绍釉上彩和釉下彩的区别七、结束:每个人都有一个美好的童年,或许今天我们来到的陶艺室又使我们重温了美好的童年时代玩泥巴的乐趣,愿今天永留我们彼此心间。
:第十一课树叶的联想1、认知目标:能够认识树叶在生活中起到装饰和美化的作用2、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想象和动手能力,提高学生发现美、感受美、创造美的能力3、技能目标:(1)会用切、粘、压、捏等方法制作各种形态的树叶(2)能对树叶进行联想、装饰各种物体、4、做中学目标:热爱自然、热爱生活,善于观察、勇于创造美鉴赏美教学重点:会制作树叶和叶脉的方法,能对树叶进行联想装饰物体教学难点:对物体进行装饰时,造型要优美,想象要丰富、教学准备:1、课前老师打印好各种树叶的形状,再打印出动物、植物、人物、装饰品等形象给学生,让学生发散思维用树叶对这234、PPT教学过程1老师:那你能猜猜看我们这节课要学习做的内容是什么?学生:老师引导引出课题并板书二.新授1、老师:你们的想象力这么丰富,看看老师捡起一片树叶把它想象成了什么?展示幻灯片2、老师:再看看其他老师和小朋友捡起一片树叶又把它想象成了什么展示各种树叶的联想作品,边展示边让学生说老师:欣赏了这么多的树叶联想作品,你还记得树叶是怎么制作的吗?你能说出几种方法?学生边说,老师边打幻灯片进行复习(1手捏2、刀刻3泥条黏贴4、泥浆5、压印)3、想不想看看老师是怎样用陶泥对树叶进行联想的吗?老师边演示制作过程边讲解要点,再给学生看几件课前做好的陶艺作品,让学生观察怎样做的?4、下面请每个小组结合你们搜集的资料讨论,你们是怎样对树叶进行联想的提问,发泥。
三、作业:小组合作一件树叶的联想作品,平面的立体的都可以、要求:叶片要厚薄均匀,叶脉要清楚。
想象要奇特造型要优美。
拓展展示PPT成就感。
框。
教学课时:1小时教学重点:学习泥条成型的各种方法。
教学难点:各种成型方法的合理结合,能制作有特色的相框。
教学过程:一、走进陶艺1、欣赏各种相框,感受艺术作品的美感。
(1)它虽然是一根不起眼的泥条,但如果加上你的创意,又经过动手加工,就可以成为既美观又实用的,具有艺术性的作品,使你充分享受创作的乐趣。
(2)相框留给自己,可以留下你美好的回忆,送给朋友,也是极佳的礼物。
我们完全可以用泥条成型的方法,来学习制作一个特别的相框。
???说明:通过欣赏各种艺术镜框,让学生感受艺术作品的美感,也激发起学生的创作欲望,为以下的教学做铺垫。
?二、学一招1.学习如何搓泥条(1)用手搓捏,将泥料初步捏成短棍形状。
(2(3(42.(1(2(3(4?肯定、引导,而不能直接地、生硬地否定。
课堂中老师和学生之间是互动的。
四、学生制作过程教师巡视指导,发现典型问题进行集体点评与辅导。
进行个别学生的辅导。
说明:为了使学生较少地受到制约而更多地尽情发挥,按自己的愿意去做,老师不宜过多地约束学生的想法,而更多的要留给学生在动手实践中去体验、去感受、去发现。
五、欣赏与评价选出作品上讲台展示,并请学生简述创作意图,收获与体会。
教师对学生作品进行评价。
教师对本节课进行点评与小结。
第十三课泥条盘筑教学目标:1.学会运用泥条盘筑的方法制作陶艺作品。
2.训练手的灵活性,提高学生泥塑技能和简单的立方体造型能力,发展形象思维,培养创新意识。
3.体会玩陶的乐趣,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和行为习惯。
条。
a)b)不同。
根据造型的不同,底板可有可无:如制作器皿,则需将泥条盘筑在泥板上,若制作小猪就无需底板,直接将泥条叠圈即可。
第三步,装饰美化:可用泥条或泥片粘贴或直接刻画等几种手法综合表现。
五、欣赏评析,交流感受:可采用师生互动、小组互动交流等多种形式。
六、拓展思维,鼓励方法创新:盘条的技法有很多种,如叠圈、铺排、缠绕、穿插、绕结等,独特的盘条方法可以创造出独具一格的陶艺作品,应鼓励学生从多角度去考虑表现,把简单的技法变成丰富的思维创造工具,来发展学生的思维创造能力。
七、学生作业。
将泥条搓成条,盘筑一个自己喜欢的形象。
第十四课?彩泥菜肴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利用彩泥表现生活中的蔬菜、菜肴,体验材料带来的美感。
2.强调在创作过程中,发扬团结协作的精神。
教学过程:一、引导阶段1.出示大屏幕:同学们,你们看这写的什么?(娃娃乐大酒店)2.3.4.5.1.2.3.4.5.三、评价看到这一桌桌丰盛的菜,我都想吃,现在我来参观品尝你们的菜,你们看我的小金勺要吃哪道菜,我就把它插到哪道菜里,同学们,你们也拿着小金勺参观品尝吧!选出的同学发厨师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