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先天性白内障和后天性白内障的区别

先天性白内障和后天性白内障的区别

先天性白内障和后天性白内障的区别

先天性白内障和后天性白内障的区别

由于白内障的发病率一直在增高,所以很多人都想对它有个全面的了解。对于白内障我们并不陌生,但是,对于白内障的先天性和后天性之分,我们是否了解?还有,有些白内障惠影响人体的健康甚至到时失眠,要动手术治疗,有些白内障却可以置之不理。下面将为大家讲述关于先天性白内障与后天性白内障的区别和治疗。

一、先天性白内障多在出生前后即已存在,小部分在出生后逐渐形成,多为遗传性疾病,有内生性与外生性两类,内生性者与胎儿发育障碍有关,外生性者是母体或胎儿的全身病变对晶状体造成损害所致。先天性白内障分为前极白内障、后极白内障、绕核性白内障及全白内障。前两者无需治疗,后两者需行手术治疗。

二、后天性白内障是出生后因全身疾病或局部眼病、营养代谢异常、中毒、变性及外伤等原因所致的晶状体混浊。又分为6种:①老年性白内障。最常见。多见于40岁以上,且随年龄增长而增多,病因与老年人代谢缓慢发生退行性病变有关,也有人认为与日光长期照射、内分泌紊乱、代谢障碍等因素有关。根据初发混浊的位置可分为核性与皮质性两大类,视力障碍与混浊所在的部位及密度有关,后皮质及核混浊较早地影响视力,治疗以手术为主,术后可配戴接触眼镜,也可手术同时行人工晶状体植入术。②并发性白内障(并发于其他眼病)。③外伤性白内障。④代谢性白内障(因内分泌功能不全所致,如糖尿病性白内障)。⑤放射性白内障(与X 射线、β射线、γ射线等有关)。⑥药物及中毒性白内障。若不及时治疗,晶状体中的白化会越来越严重,最终完全变模糊,晶状体核解体,使视力完全丧失。

通过这篇文章,我们对白内障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对于白内障患者,应该要准确判别自己是属于何种类型的白内障,然后再决定治疗方法。但是无论然后,都要抓住最佳的治疗时间,千万不可耽误病情,否则后果将不堪设想。

白内障术后复查和注意事项

白内障术后复查和注意事项 关键词:白内障术眼病 白内障术后定期复查 复查时间:术后应按医瞩用药。病人在术后第1天、1周、1月、3月、6月、1年等前来复查。病人眼睛如果出现异常情况应及时复查。复查项目:视力(术后一周以后查)、裂隙灯、眼屈光度、调整用药、必要时扩瞳检查眼底。 白内障术后的注意事项 白内障是老年人致盲的主要眼病之一,需手术治疗,手术在门诊即可完成,术后回家休养,一定要做好家庭护理。 1、手术后当天,术眼要包盖,目的是使眼球减少转动,使眼睛得到充分的休息。术后要注意别磕碰术眼,以免造成前房出血,眼压升高等合并症。 2、术后次日来医院复查换药,配合医生检查,并按医嘱确定回家用药情况及下一次复查日期。 3、术后回家点消炎药水,每日4-6次。部分患者每日需用散瞳眼药水散大瞳孔、方法遵医嘱。 4、白内障术后眼花、有轻度异物感,眼眶淤血是正常现象,如发生明显眼疼、恶心、呕吐,应立即到医院就诊。 5、部分病人在术后5-7天开始眼红加重并眼疼、怕光、流泪等,这是人眼对人工晶体的一种反应,一定要到医院检查,早期处理。 6、如果有角膜缝线,一般不需拆线或根据情况拆线,拆线后局部应给予抗生素药水点眼,一日3次。晚上睡前可涂红霉素或金霉素眼膏等,以预防感染。年龄大,点药时要注意卫生,将手洗干净,最好让家属帮助点眼。

7、眼病术后2周内不要让脏水或皂水进入术眼,4周内不要对术眼施加压力(揉眼),避免外伤。 8、白内障术后3个月左右视力基本稳定,一般3个月时作屈光检查,必要时戴一副低度数的眼镜调整看远或看近的视力,以达到最佳效果。 9、部分眼病病人手术后后囊混浊产生后发障,须做激光治疗。 10、老年人胃肠蠕动减慢,容易引起便秘,因此,术后需吃易消化的食物及新鲜蔬菜、水果。术前术后可用缓泻药,如开塞露等,以防排便时用力过猛,使眼睛局部伤口出血和伤口开裂。 11、患者还应保持心情开朗,正确对待日常生活中的各种刺激,保证睡眠,预防感冒咳嗽,咳嗽厉害时,要服镇咳药,以免影响伤口的正常愈合。

先天性白内障的诊断和治疗

先天性白内障的诊断和治疗 发表时间:2011-08-26T14:12:00.043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1年第18期供稿作者:臧耀珑[导读] 研究先天性白内障和发育性白内障的诊断和治疗方法。臧耀珑(辽宁省普兰店市中心医院 116200)【中图分类号】R776.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 (2011)18-0177-02 【摘要】目的研究先天性白内障和发育性白内障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根据其临床表现制定治疗方案及原则。结果患者术后视力明显提高。结论先天性白内障手术干预是一种有效方法。宜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以便把握手术时机,以及术后配合积极的光学矫正措施和治疗措施。【关键词】先天性白内障诊断治疗本病为出生时或出生后第1年内发生的晶状体浑浊,是儿童常见的眼病,可为家族性或散发;可伴发其他眼部异常或遗传性和系统性疾病。其发生与遗传因素有关,常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也与环境因素有关,母亲孕期内特别头3个月宫内病毒性感染,应用某些药物,暴露于X线,孕期内患有代谢性疾病,如糖尿病、甲状腺功能不足、营养和维生素极度缺乏等,均可使晶状体发生浑浊。也有一些病例病因不明。 1 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患者女,年龄35岁。自幼双眼视物模糊,无眼部其他不适。于2009年7月就诊。查体:一般情况良好,智力发育正常。眼科检查:视力右0.1、左0.1,双眼外观正常,角膜透明完整。瞳孔等大等圆,直径3mm。扩瞳后见双侧晶状体中央混浊呈块状,周围呈辐射状。眼底看不进。诊断为:先天性双眼核性白内障。经过治疗患者的视力明显提高,现将先天性白内障的临床诊断与治疗汇报如下。 1.2临床表现多数为静止性,少数出生后继续发展,有的直至儿童期才影响视力。根据晶状体浑浊的部位、形态和程度进行分类。比较常见的有: 1. 2.1前极白内障:晶状体前囊膜中央局限性浑浊,多为圆形,大小不等。可伸入晶状体皮质内,或表面突出于前房内。多为双侧。对视力影响不大。 1.2.2后极白内障:晶状体后囊膜中央局限性浑浊,边缘不齐,可呈盘状、核状或花萼状。多为双眼发生。少数为进行性。对视力有一定影响。 1.2.3冠状白内障:晶状体皮质深层周边部有圆形、椭圆形、短棒状、哑铃状浑浊,呈花冠状排列。晶状体中央部及周边部透明。双眼发生。静止性。很少影响视力。 1.2.4点状白内障:晶状体皮质有白色、蓝色或淡色细小点状浑浊。发生在出生后或青少年期。双眼发生。静止不发展。一般小影响视力。 1.2.5绕核性白内障:数层浑浊位于透明晶状体核周围的层间。各层之间仍有透明皮质间隔。最外层常有“V”字形浑浊骑跨在浑浊带前后。常为双眼发生,静止性。视力可明显减退。 1.2.6核性白内障:晶状体胚胎核和胎儿核均受累,呈致密的白色浑浊,但皮质完全透明。多为双眼发病。瞳孔缩小时视力障碍明显,瞳孔散大时视力显著增加。 1.2.7全白内障:晶状体全部或近于全部浑浊,有时囊膜增厚、钙化,皮质浓缩。可在出生时已经发生,或出生后逐渐发展,至1岁内全部浑浊。多为双眼发生。视力障碍明显。 1.2.8膜性白内障:前、后囊膜接触机化,两层囊膜间可夹有残留的晶状体纤维或上皮细胞,呈厚薄不匀的浑浊。可单眼或双眼发生,视力损害严重。 1.2.9其他少见的先天性白内障还有缝性白内障、纺锤形白内障和珊瑚状白内障。 1.3诊断要点 主要根据晶状体浑浊的形态和部位来诊断。为明确诊断,应针对不同情况选择一些实验室检查。 2 治疗方案及原则 2.1治疗目标恢复视力,减少弱视和盲目的发生。 2.2对视力影响不大者,一般不需治疗,宜定期随诊观察。 2.3明显影响视力者,应尽早选择晶状体切除术、晶状体吸出术、白内障囊外摘除术进行手术治疗。 2.4因风疹病毒引起的先天性白内障不宜过早手术。以免手术时可能使潜伏在晶状体内的病毒释放而引起虹膜睫状体炎,而炎症有可能引起眼球萎缩。 2.5无晶状体眼需进行屈光矫正和视力训练。常用的方法有:框架眼镜矫正、角膜接触镜、人工晶状体植入。人工晶状体植入一般最早在2岁时进行。 3 预防 由于目前还没有检出隐性基因携带者的方法,因此禁止近亲婚配是减少隐性遗传白内障的重要措施。同时要强调围生期保健,预防怀孕前3个月的病毒感染,以减少先天性白内障的发生。 预防先天性白内障主要是针对先天性白内障的原因做出相应的措施。预防先天性白内障,应提倡优生优育,有白内障家族史者要避免近亲结婚,或婚后尽量不生孩子,母亲在怀孕期间,特别是妊娠前两个月内及怀孕6个月内,尽可能预防感冒及其他传染病,保持充足睡眠,避免过度劳累。 先天性白内障预防的方法包括,母亲怀孕前3个月应做到杜绝不良生活习惯(如吸烟,饮酒);避免感冒,减少感染病毒的机会,尽量避免用药;家庭有白内障史的,可在妊娠中期做羊水穿刺检查,如果发现胎儿携带白内障显性基因的,可中止妊娠;另外母亲怀孕期间应注意营养,补充维生素和钙剂。 4 讨论

先天性白内障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后屈光状态的观察

?论著? 先天性白内障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后屈光 状态的观察 许孝义 李镜海 霍伟 李凤 曲毅 【摘要】 目的 探讨先天性白内障摘除人工晶体植入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3~14岁先天性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108例(175眼),随访3~5年,观察视力、角膜曲率、眼轴长度和屈光度的变化。结果 术后5年,单眼患者术眼和健眼平均眼轴长度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 >0105);双眼患者平均眼轴长度与单眼患者健眼之间也无显著性差异(P >0105)。单眼患者术眼和健眼术后5年屈光状态均向近视漂移,二者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 <0101)。结论 儿童先天性白内障摘除人工晶体植入不影响患儿眼球的正常发育,人工晶体的选择原则应结合患儿年龄术后形成屈光欠矫。 【关键词】 先天性白内障; 晶体; 人工; 屈光; 眼 The therapeutic effects of cataract extraction with intraocular lens im plantation in congenital cataract XU Xiao 2yi ,L I Jing 2hai ,HUO Wei ,L I Feng ,QU Yi. Depart ment of Ophthal mology ,The Qilu Hospital ,S handong U niversity ,Jinan 250012,China 【Abstract 】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therapeutic effect of cataract extraction with intraocular lens implantation in congenital cataract.Methods A retrospective study ranged from 3to 5years which involved 175eyes of 108patients aged from 3to 14years who underwent cataract surgery.Visual acuity ,corneal cur 2vature ,axial length and refraction were periodically measured.R esults 5years after surgery ,the mean axi 2al length of involved eyes in single congenital cataract was not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from the vehicle control (P >0105).It was also occurred in double eyes involved.All involved eyes in both groups showed a myopic drift ,it was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between both groups (P <0101).Conclusions The ocular growth of children was found to be unaffected by the intraocular lens implantation in congenital cataract.The choice of intraocular lens should be retained in physiological hyperopia according to their ages in pseudophakic children. 【K ey w ords 】 Congenital cataract ; Lens ; Intraocular ; Refraction ; Ocular 作者单位:250012济南,山东大学齐鲁医院眼科 通讯作者:许孝义 先天性白内障是儿童低视力和盲的主要原因之一,白内障术后无晶体眼屈光不正的矫正首选方法是人工晶体植入,我院1998~2001年为3~14岁先天性白内障患者行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取得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文收集1998~2001年在我院 行先天性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108例175眼,其中单眼先天性白内障41例41眼,双眼先天性白内障67例134眼,年龄3~14岁,平均(812±317)岁。术前视力光感~013。随访以对侧健眼为对照。 21手术方法:术前常规眼部检查,B 超检查以排除眼部其它疾患。采用全麻(合作者局麻), 做以穹窿部为基底的结膜瓣,角膜缘切口,连续环形撕囊,直径5~6mm ,充分水分离,超声乳化仪1/A 灌注系统将晶体皮质吸除干净,同时将前囊膜 下残留的晶体纤维细胞尽量机械清除,前房及囊袋内注入粘弹剂,将后囊膜撕开3mm 左右,将突出的玻璃体切割干净,术中切割头不能进入玻璃体腔内,切割时应低灌注,低吸力(60mmHg ),高切割频率(350~450次/分),前房及囊袋内注满粘弹剂,植入人工晶体,缩瞳,再切割前房内可能存在的玻璃体,缝合切口2针,球结膜下注射庆大霉素和地塞米松。 31人工晶体屈光度数的选择:术前角膜曲率计和A 超分别测得患儿双眼的角膜曲率和眼轴长

白内障术前术后护理

白内障 一、定义: 透明度晶状体由于某种原因变浑浊称为白内障。许多因素,例如老化、遗传、代谢异常、外伤、辐射、中毒、局部营养障碍等,引起晶状体囊膜损伤,使其渗透性增加和丧失屏障作用,或导致晶状体代谢紊乱,都可使晶状体蛋白发生变性,造成浑浊。在裂隙灯显微镜下,大多数成人的晶状体会有不同程度的轻微浑浊。老年人晶状体核硬化,化学密度增加,皮质纤维有淡淡放射状纹理。这些情况为晶状体生理性改变,并不属于白内障。 白内障主要症状为病人自觉眼前有固定不动动黑点,渐进性、无痛性视力减退,以手术治疗为主,通过手术摘除混浊的晶状体,以恢复视力。 二、分类: 按病因:分为年龄相关性、外伤性、并发性、代谢性、中毒性、辐射性、发育性和后天性等白内障等。 按发病时间:分为点状白内障、冠状白内障和板层白内障等。按晶状体浑浊部位:分为皮质性、核性和囊膜下白内障等。 分期:老年性白内障分为4期:初发期、未成熟期、成熟期、过熟期。成熟期为最佳手术期。 三、白内障术前术后护理 术前护理 1、了解白内障类型,协助医生做好视力、光定位、色觉、眼压

等检查,人工晶体植入者需查角膜曲率、角膜内皮、A超、屈光度等。 2、术前进行泪道冲洗,手术日按医嘱滴用散瞳药物。 3、注意有无眼压变化,如有眼压增高,按医嘱服用降眼压药。 4、老人应注意观察生命体征及全身情况,如有异常,及时处理,情绪紧张者,手术日晨口服镇静剂。 5、糖尿病性白内障术前控制血糖。 6、全麻者按全麻手术护理常规 术后护理 1、卧床休息,平卧位,头部不宜过多活动,禁止低头和弯腰,室内光线宜暗。术后一个月内禁止看电视和打牌。 2、给予易消化、半流质饮食,3天内避免用力咀嚼,糖尿病者给予糖尿病饮食。 3、术后2周内避免脏水流入眼内,注意眼部卫生。 4、注意手术眼的保护,勿碰撞,按要求佩戴眼罩。避免咳嗽及情绪激动,给予心理护理。 5、密切观察伤口出血情况。对有前房出血者应立即取半卧位或高枕卧位,防止血液流入玻璃体内。 6、注意眼痛情况,如出现持续性眼痛、发热、分泌物增多,应考虑有眼压增高及感染的可能,需及时处理。 7、术后第一天去除术眼外敷料,遵医嘱点抗生素眼药水,嘱病人勿揉眼或做猛烈瞬目动作。

研究先天性白内障的治疗

研究先天性白内障的治疗 摘要:儿童白内障发病率可达2—4/1000。发生于新生婴儿的白内障则叫先天性白内障,是出生时即已发生的晶体部分或完全浑浊。由于婴儿视力正在发育中,而先天性白内障可严重影响视力发育,其危害更甚于老年性白内障。如果不能尽早手术,将会造成严重弱视。一旦错过了手术最佳时机,即使进行了手术,起视力也很难恢复。 关键词:眼科先天性白内障临床治疗 大多数在出生前后已存在,及一小部分生后才逐渐形成的具有先天遗传或发育障碍的白内障。新生儿先天性白内障的发病率为4‰。新生盲儿中约30%为白内障致盲。先天性白 内障多为双眼对称性发病,也有单眼发病者,常伴有眼部和全身先天畸型如小眼球、小角膜、虹膜和脉络膜先天性缺损以及面部四肢畸形等。严重影响视力的先天性白内障如不即时治疗,会发生感觉性眼球震颤、斜视及弱视。一些对视力没有影响又不发展的限局性白内障,无需特殊治疗。按晶状体混浊不同部位的特征分类叙述于: 1.胚胎核混浊的先天 性白内障混浊居晶状体核心呈灰白粉尘样,遂名先天性中心性,粉状白内障。多为双眼 对称性。常有家族遗传倾向。不影响视力,也不发展,不需治疗。 2.胎儿核至婴儿核混浊的先天性白内障典型的有板层白内障(又名绕核性或带状白内障,perinucleousorzonularcataract)。多为双侧性不发展,但可随年龄增长新生的晶状体纤维 将混浊区挤向深层。混浊多呈带状,绕核而行,可分几层呈同心性排列,层间隔以透明带,最外一层常有短弓形绕带骑在核的赤道部周围名曰骑子(riders)。在高倍裂隙灯下可见这 些带状混浊是由致密的混浊小点组成。一般愈靠近周边部愈致密,愈接近轴心部愈稀薄甚至于逐渐消失。这些混浊所在的部位和大小与胎生期发病的早晚和持续时间有关。即发病愈早愈偏向核心,持续愈久混浊愈浓厚。因此胎儿早期出现的混浊多在胎儿核附近,对视力可有一定的影响。散瞳后可露出透明的晶状体周边部,故视力会有提高。本病发病原因尚不完全了解,可能有部分遗传因素。因常见怀孕期的母亲有显性或隐性手足搐搦、血钙低、血磷高的历史,同时生后的小儿常有佝偻病以及牙齿生长迟缓,指甲脆弱等上皮营养性发育不良现象,所以许多学者认为此病是由于先天营养不良,特别是与钙质缺乏有关。因此病多在胎儿期开始形成,生后不一定缺钙。可查血钙、血磷浓度以助诊断。如果混浊范围遮盖整个瞳孔区,不能窥看视神经乳头,应即时手术摘除,2岁以上患儿可同时植入 人工晶状体。由于人工晶状体技术的日益完善,增视性虹膜切除本已不常用,但应根据术者的经验及设备而定。 3.婴儿核至皮质深层混浊的先天性白内障。 (1)冠状白内障:是一 种比较多见的先天性白内障。多在青春期后不久出现。多为双侧性。有遗传倾向。混浊呈短棒状、哑铃状、圆形或椭圆形不等。排列在周边部皮质深层,呈整齐的放射状形如花冠,遂名冠状白内障(Coronarycataract)。此型白内障又常合并点状白内障,但晶状体的中心 部都是透明的,所以临床不散瞳检查常被忽略。此种白内障多不会进展,不影响视力时无需治疗。 (2)蓝色点状白内障:多在出生时或至迟到青少年期被发现。混浊是细小点状(间

老年人白内障术后注意事项有什么

老年人白内障术后注意事项有什么 白内障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非常普遍的一种疾病.据调查表明,老年人患有白内障疾病的人数非常多.我们千万不要以为只要手术成功以后我们就可以康复了.术后的护理也特别重要.下面就为大家讲一下白内障术后注意事项. 1.白内障术后当天,尽量闭眼休息,减少眼球转动,除吃饭、上厕所外,一般都要卧床静养.特别要注意别碰撞手术眼,以免造成切口裂开、前房出血、眼压升高和人工晶体移位等并发症. 2.白内障术后第2天,可以生活自理,但仍应以卧床休息为主.有的患者感到术眼轻微疼痛、流泪等,属正常现象.要避免揉眼和过度用眼. 3.白内障术后应点抗生素眼药水,一日3~4次.如果术中用缝线缝合切口,一般术后5天拆线,拆线后局部于睡前可涂红霉素或金霉素眼膏等,以预防感染.一周内术眼避免进水,以免造成感染. 4.老年人胃肠蠕动减慢,容易便秘,因此白内障术后需要注意吃易消化的食物及新鲜蔬菜、水果.便秘者术前、术后可用缓泻药或开塞露等,以防排便时用力过猛,使眼睛局部伤口出血和伤口开裂. 5.心情开朗,正确对待日常生活中的各种刺激;保证睡眠,预防感冒、咳嗽;咳嗽厉害时,要服镇咳药,以免影响伤口的正常愈合. 6.术后定期复查很重要.若出现眼睛疼痛明显、发红、看灯光有彩色光环,合并头痛、恶心等症状,应及时到院检查治疗.如果无特殊不适,也应在术后1~3天、1周、2周、4周、3个月各复查一次;有屈光改变者,应配戴合适的眼镜. 7、长期应该注意事项:患者眼部植入人工晶体,需定期到医院复查,平时避免撞到术眼.

上面所写的就是关于老年人在手术以后应该注意哪些事项的内容了.希望大家在看了上述内容以后可以对其注意事项有所了解.因此我们一定要记得按照正确的方法护理病人,才可以尽快的康复.

先天性白内障的治疗

先天性白内障的治疗 发表时间:2010-03-08T14:44:40.793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09年第35期供稿作者:宋玉龙 [导读] 发生于新生婴儿的白内障则叫先天性白内障,是出生时即已发生的晶体部分或完全浑浊。 宋玉龙 (黑龙江省塔河县人民医院是黑龙江塔河 165200) 【中图分类号】R77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085 (2009)35-0170-02 【摘要】儿童白内障发病率可达2—4/1000。发生于新生婴儿的白内障则叫先天性白内障,是出生时即已发生的晶体部分或完全浑浊。由于婴儿视力正在发育中,而先天性白内障可严重影响视力发育,其危害更甚于老年性白内障。如果不能尽早手术,将会造成严重弱视。一旦错过了手术最佳时机,即使进行了手术,起视力也很难恢复。 【关键词】眼科先天性白内障临床治疗 大多数在出生前后已存在,及一小部分生后才逐渐形成的具有先天遗传或发育障碍的白内障。新生儿先天性白内障的发病率为4‰。新生盲儿中约30%为白内障致盲。 先天性白内障多为双眼对称性发病,也有单眼发病者,常伴有眼部和全身先天畸型如小眼球、小角膜、虹膜和脉络膜先天性缺损以及面部四肢畸形等。严重影响视力的先天性白内障如不即时治疗,会发生感觉性眼球震颤、斜视及弱视。一些对视力没有影响又不发展的限局性白内障,无需特殊治疗。 按晶状体混浊不同部位的特征分类叙述于: 1.胚胎核混浊的先天性白内障混浊居晶状体核心呈灰白粉尘样,遂名先天性中心性,粉状白内障。多为双眼对称性。常有家族遗传倾向。不影响视力,也不发展,不需治疗。 2.胎儿核至婴儿核混浊的先天性白内障典型的有板层白内障(又名绕核性或带状白内障,perinucleousorzonularcataract)。多为双侧性不发展,但可随年龄增长新生的晶状体纤维将混浊区挤向深层。混浊多呈带状,绕核而行,可分几层呈同心性排列,层间隔以透明带,最外一层常有短弓形绕带骑在核的赤道部周围名曰骑子(riders)。在高倍裂隙灯下可见这些带状混浊是由致密的混浊小点组成。一般愈靠近周边部愈致密,愈接近轴心部愈稀薄甚至于逐渐消失。这些混浊所在的部位和大小与胎生期发病的早晚和持续时间有关。即发病愈早愈偏向核心,持续愈久混浊愈浓厚。因此胎儿早期出现的混浊多在胎儿核附近,对视力可有一定的影响。散瞳后可露出透明的晶状体周边部,故视力会有提高。本病发病原因尚不完全了解,可能有部分遗传因素。因常见怀孕期的母亲有显性或隐性手足搐搦、血钙低、血磷高的历史,同时生后的小儿常有佝偻病以及牙齿生长迟缓,指甲脆弱等上皮营养性发育不良现象,所以许多学者认为此病是由于先天营养不良,特别是与钙质缺乏有关。因此病多在胎儿期开始形成,生后不一定缺钙。可查血钙、血磷浓度以助诊断。如果混浊范围遮盖整个瞳孔区,不能窥看视神经乳头,应即时手术摘除,2岁以上患儿可同时植入人工晶状体。由于人工晶状体技术的日益完善,增视性虹膜切除本已不常用,但应根据术者的经验及设备而定。 3.婴儿核至皮质深层混浊的先天性白内障。 (1)冠状白内障:是一种比较多见的先天性白内障。多在青春期后不久出现。多为双侧性。有遗传倾向。混浊呈短棒状、哑铃状、圆形或椭圆形不等。排列在周边部皮质深层,呈整齐的放射状形如花冠,遂名冠状白内障(Coronarycataract)。此型白内障又常合并点状白内障,但晶状体的中心部都是透明的,所以临床不散瞳检查常被忽略。此种白内障多不会进展,不影响视力时无需治疗。 (2)蓝色点状白内障:多在出生时或至迟到青少年期被发现。混浊是细小点状(间或见少许片状)呈带有蓝色的灰白混浊,散布在皮质深层(周边部多见),所以多不影响视力,亦不进展,不需治疗。 4.中轴部混浊的先天性白内障 (1)珊瑚状白内障(coralliformcataract):比较少见。混浊居晶状体两极之间的中轴部及其附近。以后极为中心向前方放射出许多杆状、管状混浊,且常伴有斑点状多彩的结晶,像焰火,五彩缤纷。推测是因为继发晶状体纤维在前极缝处未能闭合的缘故。 (2)先天苔藓状白内障(dilacerated cataract):为许多精细而多彩的花边样混浊集中在成人核深层。多为静止性不影响视力。有时合并冠状或点状白内障。 5.缝性白内障(suturecataract) 包括晶状体前后缝附近出现的各种形式的混浊,“Y”字缝可以相当清晰。此种白内障早的发生在胎生第3个月,晚的可迟至10~20岁。混浊出现在胎儿核直至成人核附近不等,多不发展也很少影响视力。有时合并冠状或点状白内障。 治疗 由于新生儿出生后视觉发育迅速,1个半月初步建立双眼共轭运动,2个月出现瞬目反射及注视反射,3个月追随目标物,6个月建立集合反射,1岁时融合反射已充分发育,因此完全性和位于视轴上的致密白内障如不即时手术,会造成弱视斜视及眼震。不少文献报道眼震是白内障术后视力恢复好坏程度的标志。眼震出现以前术后视力恢复满意,出现眼震以后,术后视力一般难以恢复至正常甚至在0.1以下。单眼白内障弱视程度更严重。目前许多学者主张2个月以前做白内障手术,因为这个时期是注视反射发育的时期,延缓手术将导致眼震。 先天性白内障术后视力恢复有4种方法①人工晶状体植入,有的学者认为2岁是植入人工晶状体的最小年龄,有的学者主张5岁较为安全。这要根据术者的手术技巧、经验及设备条件而定。②角膜接触镜,是国外新生儿、婴幼儿无晶状体眼最常用的光学矫正方法,国内应用还不普遍。③无晶状体眶架眼镜,这一传统的无晶体眼光学矫正方法经济、方便又没有任何并发症,2个月的新生儿术后10天即可佩戴,④角膜表层晶状体主要适用于不能耐受角膜接触镜,又不能植入人工晶体的单或双侧无晶状体眼,可为I期或Ⅱ期手术,植片来自供体,进行屈光力计算及显微镟床加工后,缝在受体刮除角膜上皮的包曼膜上。斜视是先天性白内障早期的合并症之一,白内障术后斜视程度能够减轻甚至变成正位或隐斜,仍为显斜者应即时作斜视矫正术。白内障术后眼震的频率和振幅可以减轻或表现为隐性眼震,很少完全消失。影响先天性白内障视力恢复的最主要因素是手术时期,其次为无晶状体眼的光学矫正及弱视眼的综合治疗措施。

白内障术后注意事项及饮食指导

白内障手术后常规注意事项? 1 1、手术后第1天必须要安静休息,不要用力低头,动作要轻,不能用流水洗脸,可用湿毛巾擦脸,不要用力揉眼睛,睡觉时不要按压术眼。 小贴士:除吃饭、上厕所外,都要卧床静养;特别要注意别磕碰术眼,以免造成前房出血、眼压升高等合并症。 2、手术后第2天,根据医嘱可由医生去掉遮眼纱布,此时生活虽然能自理,但仍以卧床休息为主。如感到术眼疼痛、流泪等均属正常现象,但如果眼睛明显疼痛,并伴有头痛、恶心等症状,要及时报告医生以对症处理用药。 3、一般手术后5天拆线,按医嘱在拆线后局部要点眼药水或药膏,以预防感染。但点药时要注意卫生,将手洗干净,对于年龄大的患者建议让家人帮助点眼药水或药膏。 4、手术后避免揉擦、碰撞术眼;半个月内限制剧烈活动,洗澡、洗头、洗脸时切勿脏水溅入眼内;手术后一个月内要避免剧烈运动和负重,以免用力过度、眼压过高而引起手术切口裂开,若有便秘现象要用药物帮助排便,如开塞露等,以防排便时用力过猛,使眼睛局部伤口出血和伤口开裂。 小贴士:眼前房人工、带虹膜隔人工晶状体植入者需长期避免用手揉擦眼镜,以免人工晶状体与角膜磨擦而损伤角膜内皮

5、术后3个月内,要少看书报、少看电视、少用或暂时不用电脑,少干费眼的精细活;患者应保持心情开朗,正确对待日常生活中的各种刺激,保证睡眠,预防感冒、咳嗽,咳嗽厉害时,要服镇咳药,以免影响伤口的正常愈合. 6、患者眼部植入人工晶体后,需定期到医院复诊;若发生视力下降,需及时就诊,查明原因,对症治疗。 小贴士:白内障囊内摘除术后患者,需及早配镜矫正术眼视力。 手术后的饮食注意 1、流质饮食 饮食以流质或半流质,但也要保证一定的营养,建议吃一些如:瘦猪肉粥,鱼肉粥等。 2、补充维生素 白内障患者饮食宜多食含维生素的食物特别是富含维生素E 的食物,维生素E具有强抗氧化性,能减少氧自由基对细胞重要成分,它还能减少和防止脂褐质的产生与沉积,从而保护了细胞膜磷脂成分中不饱和脂肪酸。对稳定生物膜的结构,保持膜结合酶的活力和受体有良好作用;维生素E也能使生物膜发挥正常的生理功能,并能推迟细胞的衰老,含维生素E的食品有:有花生米、芝麻、莴苣、黄花菜、瘦肉、乳类、蛋类和深海鱼类等。 3、补充其它营养素

先天性白内障手术治疗

先天性白内障手术治疗 发表时间:2012-02-22T14:08:27.577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1年第45期供稿作者:石群 [导读] 各种影响胎儿晶状体发育的因素均可能引起先天性白内障。 石群 (桦南林业局职工医院154400) 【中图分类号】R766.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1)45-0076-02 先天性白内障是指出生时或出生后第一年内发生的晶状体部分或全部混浊,可为家族性或散发;可伴有或不伴有其他眼部异常或遗传性、系统性疾病。各种影响胎儿晶状体发育的因素均可能引起先天性白内障。 1 辅助检查 1.1 体格检查要点 1.1.1 视功能检查:对小儿的视功能应有一个初步的判断,可以通过小儿对外界的判断能力以及眼位来评判小儿的视功能。 1.1.2 眼前节检查:裂隙灯检查晶状体混浊的部位、程度、性质、形态、范围。 1.1.3 眼底检查:了解有无影响视功能的视网膜及脉络膜疾病。 1.1.4 眼位及眼球运动:了解有无斜视、弱视以及其他视知觉异常。 1.1.5 全身检查:检查全身有无先天异常、畸形。 1.2 继续检查项目 1.2.1 视功能检查:应用电生理检查如视觉诱发电位、视网膜电流图、对比敏感度等方法了解视网膜及视神经功能。 1.2.2 超声波检查:了解有无玻璃体混浊、出血,视网膜脱离,以及眼内占位性疾病。 1.2.3 实验室检查 (1)红细胞乳激酶和半乳糖-1-磷酸尿苷转移酶活性检查,排除半乳糖血症。 (2)尿常规及尿液氨基酸检查,排除Alpor综合征(遗传性出血性肾炎校伴前晶状体圆锥)及眼脑肾综合征。 (3)血清学检查:风疹病毒抗体滴度检查。 1.2.4 染色体核型分析和分带分析,确诊先天性白内障合并其他系统畸形。 2 临床表现 晶状体混浊。白瞳症:瞳孔呈白色反光,眼底红光消失。眼球震颤:多出现在双眼致密混浊性白内障的患儿,游移性和搜寻性震颤多见。斜视:由于视力低下或双眼视力不平衡,阻碍融合机制的形成,可迅速造成眼位偏斜。畏光:在一些情况下,由于晶状体混浊引起光散射,可产生畏光症状。合并其他眼部异常:单眼白内障患儿,患眼常偏小。 3 鉴别诊断 主要与引起白瞳症的其他疾病鉴别。 3.1 视网膜母细胞瘤:来源于视网膜的恶性肿瘤。形态上分为三类:①内生型:瘤体呈白色结节样团块,突向玻璃体生长;②外生型:瘤体向视网膜深层发展,可造成视网膜脱离;③弥漫浸润型:病变呈弥漫、浸润性生长,可被误诊为葡萄膜炎。常见虹膜新生血管,可发生假性前房积脓和玻璃体种植。白内障少见,眼球正常大小。常发生于12~24个月大小的婴儿。可有家族史。 3.2 弓蛔虫病:线虫感染,可表现为视网膜局限隆起的白色肉芽肿;或弥漫性眼内炎。可见眼组织的局限性炎症,可有玻璃体牵引合并黄斑牵引、牵引性视网膜脱离、继发于炎症的白内障。双眼发病少见,一般发生于6个月~10岁的儿童。房水中可查见嗜伊红细胞,弓蛔虫的血清酶链免疫吸附试验(ELISA)为阳性。患者可有接触幼犬或不洁饮食史。 3.3 Coats病:视网膜血管迂曲扩张,合并黄色的视网膜内和视网膜下渗出,可发生渗出性视网膜脱离形成白瞳症。通常发生于20岁以前的男性,重症病例发生于10岁以前。Coats病极少双眼发病,没有家族遗传史。 3.4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综合征:又称晶状体后纤维增生症,多发生于早产儿,体重轻,出生后曾接受氧疗史。通常为双眼发病,主要体征为周边视网膜无血管,视网膜周边纤维血管增生,并向心性牵拉睫状体,可同时发生白内障和视网膜脱离,如晶状体透明,检查眼底可以发现视网膜血管迂曲扩张,周边视网膜新生血管形成,伴视网膜水肿。 4 治疗方案 4.1 手术时机:晶状体混浊大于3mm,特别是混浊接近晶状体后极部者应尽早手术治疗。单眼白内障一经发现尽早手术。双眼手术间隔不超过1周。 4.2 手术方法评价:先天性白内障目前手术是以白内障抽吸联合前部玻璃体切除术为主,同时植入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此手术方法不仅能去除白内障,而且能预防晶状体后囊膜的混浊。 (1)白内障抽吸术:适合于婴幼儿及儿童的先天性白内障,青年人先天性白内障过渡型,35岁以下成人软性白内障,中、青年外伤性白内障无硬核者,白内障手术后残留大量皮质需要清除。采用小切口将晶状体皮质吸出,后囊膜环形撕开,前部玻璃体切除。 (2)人工晶状体植入术:2岁以上的儿童应在手术中一期植入人工晶状体。而2岁以下的儿童因术后炎症反应较重,且角膜曲率及眼轴长度变化比较迅速,大多数学者不主张植入人工晶状体。 5 术后并发症处理 5.1 葡萄膜炎:葡萄膜炎是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儿童术后的炎症反应往往比成人明显。炎症反应可表现为人工晶状体表面的细胞和色素沉积物,前房内纤维素样渗出,晶状体前后囊和虹膜后粘连等。彻底清除前房内晶状体物质和玻璃体,将人工晶状体植入囊袋内,使用表面经过肝素处理的人工晶状体,手术者操作轻柔以及术前全身应用抗前列腺素类药物均可减轻炎症反应。术后反应可通过静脉滴注和局部频繁点用皮质激粜来控制。对于人工晶状体表面不能吸收的机化膜,可使用YAG激光沿瞳孔缘将其击穿。 5.2 后囊膜混浊:瞳孔区的混浊是婴幼儿患者最严重的术后并发症之一。混浊的原因主要是由于残存的晶状体上皮细胞、虹膜色素细胞和巨噬细胞受炎症介质刺激后增殖并发生成纤维细胞的化生,沿后囊表面延伸并收缩的结果。行后囊膜环形撕囊联合前段玻璃体切除手术可以较好地避免术后发生后发障。如果已有后发障形成,混浊程度较轻且患儿较配合的,可用 Nd:YAG激光予以截开。后囊膜机化膜较

先天性白内障患者弱视治疗的研究

先天性白内障患者弱视治疗的研究 发表时间:2016-05-20T13:37:36.220Z 来源:《医药前沿》2016年2月第4期作者:罗莉 [导读] 甘孜藏族自治州人民医院康巴眼科中心四川甘孜 626000)对弱视进行综合治疗,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有助于改善预后,促进视功能恢复,应引起患儿家长的足够重视。 罗莉 (甘孜藏族自治州人民医院康巴眼科中心四川甘孜 626000) 【摘要】目的:探究先天性白内障患者术后弱视情况及治疗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我院2014年3月至2015年2月收治的60例先天性白内障患者均行白内障囊外摘除术治疗,术后采用综合疗法治疗弱视,分析临床治疗效果及相关影响因素。结果:不同手术年龄患儿弱视程度及预后情况均存在很大差异,年龄越小,视力预后越理想,其中双眼白内障患儿临床疗效优于单眼白内障患儿,患儿依从性直接影响到治疗的有效性。结论:先天性白内障术后,积极预防并发症和重视屈光矫正,对弱视进行综合治疗,有助于促进患者视功能恢复,提高术后生活质量。 【关键词】先天性白内障;手术治疗;囊外摘除;弱视;综合治疗 【中图分类号】R7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6)04-0108-02 先天性白内障是出生前后就已经存在的一种眼病,是导致儿童弱视甚至失明的主要原因之一,相关报道显示,该病在国内发生率和致盲率分别为0.05%、25%,目前临床以手术治疗为主,随着相关技术的不断改进,手术治疗先天性白内障的成功率已大幅度提高,但是其高危手术的性质并未得到逆转,尤其是对年龄较小的患儿,由于其视功能正处于发育的关键时期,完成白内障摘除术后仍需要很长一段时间恢复,弱视等干扰因素的存在会影响到视功能恢复的效果,因此,术后该类并发症的治疗也不容忽视[1]。本研究选取我院2014年3月至2015年2月收治的60例先天性白内障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术后对弱视进行综合治疗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我院2014年3月~2015年2月期间,收治的先天性白内障患儿60例作为研究对象,均表现为白瞳症,多数患儿以视力低下、眼球震颤等原因就诊,经视功能检查并确诊,行白内障囊外摘除术治疗。其中男患儿38例,女患儿22例,男女比例为1:0.58;年龄分布为6个月~10岁,平均为(4.7±2.2)岁;单眼26例,双眼34例;合并斜视12例(17眼),合并眼球震颤9例(18眼);术后对弱视进行综合治疗,时间为6~12个月,平均为(8.3±1.4)个月。 1.2 方法 术前行影像学和实验室检查,排除眼球后节并发异常情况和代谢性疾病,在全麻下行白内障囊外摘除术,3岁以上患儿同时行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术后对患儿瞳孔、眼压、植入晶状体位置及色素膜反应情况进行观察,预防并发症,常规使用托吡卡胺(注册证号:H20100512,由日本Santen Pharmaceutical Co.,Ltd生产,英文名称:Tropicamide Phenylephrine Eye Drops ,商品名为美多丽)散瞳、妥布霉素地塞米松(注册证号:H20080661,由比利时s.a.ALCON-COUVREUR n.v生产,英文名称:Tobramycin and Dexamethasone Eye Drops,商品名为典必殊)和氟米龙(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20274,由眼力健制药有限公司生产,英文名称:Fluorometholone Eye Drops,商品名为艾氟龙)滴眼,规格分别为10ml、5ml、5ml,术后1个月对弱视急性综合治疗,具体内容为:①验光配镜。以电脑验光或视网膜检影,根据验光度数配镜,以双光镜和远近两副镜为主,矫正患儿视力,恢复视功能。②遮盖治疗。对于单眼患儿,可直接采用遮盖方法,由患儿年龄及弱视情况确定遮盖时间,进行常规健眼;对于双眼患儿,应先明确双眼视力差别,注视性质良好或无斜视眼患儿可采用遮盖方法[2]。③辅助治疗。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对不同弱视患儿进行针对性辅助治疗,斜视患儿可采用手术方法对其眼位进行矫正,中心注视予以穿针、插板及CAM视刺激仪治疗,偏中心注视可予以红光闪烁仪治疗。 1.3 评价指标 根据矫正视力情况,处在0.8~0.6区间为轻度弱视,0.5~0.2区间为中度弱视,0.1以下为重度弱视,设定显效、有效和无效3级评价标准,视力在1.0以上,为显效;视力检查恢复两行以上,为有效;视力未发生明显变化,甚至退步,为无效。分析不同年龄与弱视程度的关系以及单眼和双眼、患儿依从性对治疗效果的影响。 1.4 统计学处理 以SPSS13.6软件包对获取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均以n(%)表示,行卡方检验,P<0.05为差异存在显著性。 2.结果 2.1 手术年龄与弱视程度的关系分析 60例患儿,轻度弱视14例,其中手术年龄<3岁者12例(占85.7%),3~6岁者2例(占16.7%);中度弱视41例,其中手术年龄<3岁者24例(占58.5%),3~6岁者13例(占31.7%),>6岁者4例(占9.8%);重度弱视5例,其中手术年龄3~6岁者1例(占20.0%),>6岁者4例(占80.0%)。不同手术年龄患儿预后情况不同,年龄越小,预后情况越理想,比较差异显著(P<0.05)。 2.2 患眼及依从性对临床疗效的影响 单眼患儿26例,显效3例,有效17,无效6例,综合治疗有效率76.9%;双眼患儿34例,显效7例,有效23,无效4例,综合治疗有效率88.2%,双眼白内障患儿临床疗效优于单眼白内障患儿,比较差异显著(P<0.05)。治疗有效患儿中,依从性均较好,治疗无效患儿,依从性均较差。 3.结果 本组60例先天性白内障患儿在完成白内障囊外摘除术后均采用验光配镜、遮盖治疗、辅助治疗等综合疗法治疗弱视,结果显示,不同手术年龄患儿弱视程度及预后情况均存在很大差异,年龄越小,视力预后越理想,其中双眼白内障患儿临床疗效优于单眼白内障患儿,患儿依从性直接影响到治疗的有效性。 综上所述,先天性白内障术后,积极预防并发症和重视屈光矫正,对弱视进行综合治疗,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有助于改善预后,促进视功能恢复,应引起患儿家长的足够重视。

先天性白内障手术时机和手术方式

我老板就是专门搞先天性白内障的,我觉得白内障要考就是先天性白内障原因、治疗进展。 特别需要强调的是,最近我们开展了飞秒激光白内障手术,所以,你懂的! 先天性白内障的手术时机和手术方式 我国先天性白内障的患病率是0.05%,先天性白内障占儿童失明原因的10%~38%,占失明原因的第二位。先天性白内障的晶状体混浊程度及部位不同,部分出生前即已存在,部分在出生后逐渐形成或明显加重,严重影响患儿视觉发育,导致不可逆的弱视。 先天性白内障的治疗不同于成人,手术时机相当重要,其对视力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甚至比手术本身和术后光学矫正更为重要。这是先天性白内障术后视力不一致的重要原因。先天性白内障手术时机的选择与婴幼儿眼部发育的特点密切相关。已有资料表明,形觉剥夺在4个月内时其治疗是可逆的,超过6个月时治疗效果很差。固视反射在生后1年内建立,其中生后2~3个月是最关键的时期,在这个时期内如果固视得不到良好发育,就会产生眼球震颤。此外,这一时期也是形成双眼单视和色觉发育的重要时期。视觉发育过程可以持续到6~8岁,但2~3岁以前是最为关键的时期口 过早手术并发症增多, 不能解决“形觉剥夺”;过晚手术并发症减少,但影响视功能发育。 手术时机早可以解除形觉剥夺,降低弱视风险,但是患儿年龄太小,也会丧失调节力,增加弱视风险,且全身麻醉风险大,眼球脆弱,手术耐受性差,炎症反应重,并发症增多;手术时机晚,会导致形觉剥夺性弱视,但是保持调节力,减小弱视风险发育成熟,全身麻醉风险小,眼球发育好,手术耐受性高,炎症反应较轻,并发症减少。 总之,要全面考虑晶体混浊的程度、混浊部位、视功能的发育及其它眼部异常,选择合适的手术时机。 先天性白内障要求在出生6 个月内摘除,单眼白内障在 1岁内即可考虑人工晶状体眼内植入,双眼白内障在 2岁以上可考虑植入。 双眼全白内障患儿应在出生后1-2周内手术,最迟不可超过6个月。另一眼应在第一眼手术后48h或更短时间内手术,以防止手术后因单眼遮盖而发生形觉剥夺性弱视。如果双眼同时手术,应当按照两次手术更换所有器械和无菌敷料。如果双眼不是全白内障,若双眼视力小于或等于0.1,不散瞳时不能窥见眼底者,则应争取早期手术;若能窥见眼底者,则不急于手术。单眼的全白内障若能在出生后6周内进行手术,并且完成光学矫正,配合严格的防治弱视的措施,则能取得较好的视功能恢复。然而,即使出现儿童白内障超过了视觉发育的关键时期,仍然不能放弃白内障手术治疗,应尽早手术使视轴保持清晰,最大限度提高视力。 白内障手术方式的选择: I/A YAG激光后囊膜切开 后囊膜环形撕开 晶状体切割 前段玻璃体切割 在过去的几年里,治疗先天性白内障的手术方法没有大的变化,即现代囊外白内障摘除术加后囊连续环形撕囊(posterior continuous eurvilinear eapsu—lorhexis,PCCC),同时联合前段玻璃体切除术(anteri—or vitrectomy,AV)。先天性白内障后囊膜的连续环形撕开是十分关

先天性白内障术后的疗效观察

先天性白内障术后的疗效观察 【摘要】目的:分析先天性白内障的手术治疗方法及其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80例先 天性白内障患者,依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列入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为40例。观察组 行23G玻璃体切割术,对照组行常规前节玻璃体切割术。结果:治疗后,两组视功能评分和 并发症的发生率比较,观察组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 先天性白内障的手术治疗中,23G玻璃体切割术安全有效,值得推广。 【关键词】先天性白内障;常规前节玻璃体切割术;23G玻璃体切割术;应用效果 先天性白内障在临床上属于常见病和多发病,患者多伴有程度各异的视功能障碍,可对其正 常生活造成严重的不利影响,手术治疗是常用方法,常规前节玻璃体切割术和23G玻璃体切 割术均为常用的术式,为了深入地对比上述两种术式在先天性白内障治疗中的效果,特开展 本次研究,现作如下汇报。 1.资料和方法 1.1临床资料 临床选取80例先天性白内障患者,依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列入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 为40例。对照组中,男22例,女18例,患者的年龄为5~16岁,平均年龄为(9.2±1.3)岁;观察组中,男25例,女15例,患者的年龄为6~15岁,平均年龄为(9.5±1.5)岁。两组患 者的基本资料如性别、平均年龄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因此可实施组间对 比研究。 1.2方法 1.2.1对照组行常规前节玻璃体切割术 本组使用白内障超声乳化仪(西门子公司)和前节玻璃体切割仪(上海民康公司),切割频 率需要始终保持为450r/min;对患者行全身静脉麻醉,且需要进行散瞳操作;按照常规进 行消毒以及铺巾,然后行透明角膜缘手术切口,将黏弹剂注入患者的前房,然后选取患者的 镊前囊中心进行常规撕囊操作,然后借助于超声乳化仪将患者的晶体软核以及附近的皮质吸出,同时需要将黏弹剂再次注入;然后撕开患者的后囊中央部位,并需要借助于前节玻切头 将患者的前节玻璃体切除,然后对患者的角膜缘切口进行缝合。 1.2.2观察组行23G玻璃体切割术 本组使用玻璃体切割仪和高速头(西门子公司),手术中的切割频率需要始终保持为2500r /min;麻醉方法和散瞳方法与对照组一致;按照常规进行消毒以及铺巾,然后行透明角膜 缘切口,长度为0.6mm左右,并需要在该部位行长度为1mm左右的灌注口,然后将黏弹 剂注入;操作者在低灌注的条件下借助于23G玻切头将患者的晶体前囊膜环形切开,然后调 节为抽吸的状态,以将患者的晶体皮质吸出,然后将黏弹剂再次注入;将患者的中央后囊区 及其前节玻璃体有效切除,然后消毒并缝合角膜缘切口。 1.2.3术后处理 手术结束后,需要使用浓度为0.5%的复方新霉素眼液、妥布霉素滴眼液以及托品酰胺等药物对患者行散瞳处理,在手术治疗后的1个月时,可以将手术缝线拆除,同时需实施相应的 弱视训练。 1.3观察指标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